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面「機」戰!雙足機器人對戰賽選手展默契致勝
生活
第1714期
全面「機」戰!雙足機器人對戰賽選手展默契致勝
2019-11-20
【記者呂心喻台北報導】「比賽開始!」裁判一聲令下,雙方機器人緩緩向對方移動,距離咫尺時,戰火一觸即發,雙方迅速扭打在一起,爭相刺破對手身上的氣球。16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2019年全國二足機器人競賽」,以二足機器人為焦點,並在今年首創「機器人戳氣球對戰賽」,為活動增添新意。 現場氣氛緊張刺激,雙方機器人在糾纏中難分勝負,場邊也響起觀眾的加油聲。 圖/呂心喻攝二足機器人須具備頭、軀幹、雙手、雙足等構造,並在各部位設置不同馬達,以呈現人類活動時關節的連動狀態。戳氣球對戰賽中,雙方隊伍各派出兩隻大小約手臂高度、身上黏有氣球的機器人。機器人手持裝有大頭針的竹筷作為武器,參賽者須遙控下達指令攻擊對手,由剩餘氣球多者獲勝。接連的氣球爆破聲增添比賽刺激感,場邊更不時響起觀眾的驚呼聲。 雙方機器人由各自的區域向中間移動,並在交叉處向對方出手開始攻擊。 圖/呂心喻攝賽前參賽者反覆討論氣球及武器安裝位置,除了要避免遭受攻擊,也要利於出手制勝。華夏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吳祥豪提到自己熱愛挑戰,而戳氣球比賽是他從未嘗試的項目,「有點像心理戰,要猜測對方會將氣球和武器放在哪裡,去攻破對方防線。」他表示,比賽過程比想像中有趣,他會在場邊觀察對手後調整機器人的攻擊模式。臺師大機電工程學系主任楊啟榮說明,二足機器人的控制難度和門檻較其他種類機器人高,因二足機器人牽涉雙足的動態平衡,雖讓其動作有更多可能性,卻不易操控。 二足機器人出手迅速,加入格鬥賽的程式後,能輕鬆將對方的氣球一擊而破。 圖/呂心喻攝冠軍得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學生彭博謙與隊友特地為比賽北上,他表示自己與隊友已建立默契,兩隻機器人在場上會互相配合、隨機應變,「玩久了就知道哪個地方比較不容易被攻擊,也不會自己戳破。」他分享致勝技巧,將竹筷折一半捆在一起再黏上大頭針,能加強攻擊穩定度;另外,寫完攻擊程式後用寶特瓶練習、測試出擊點位,可幫助比賽時掌握出手力道與時機。兩人滔滔不絕地闡述比賽準備過程,並透露與機器人已產生革命情感,彭博謙笑說:「他(機器人)是我的生命,誰碰他我就想跟誰拚命。」 冠軍隊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生彭博謙(右一)與隊友及二足機器人合照,兩人直言獲得冠軍非常意外。 圖/呂心喻攝比賽裁判、戳氣球項目設計者張育誠說明,若選手針對此項目設計完整程式碼,將能提高致勝機率。他說:「賽前練習愈熟、戰略布置愈精緻,加上過往實戰經驗,肯定會有幫助。」他欣慰地說道,新項目確實達到預期效果,為本次比賽增加幾分趣味和競爭氣氛。楊啟榮也指出,此項目有發展潛力,未來因應科技可增設影像辨識或感測器,使二足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更多元。 一方機器人將其他敵隊打倒後獨自站立,仍可見其頭上的氣球已被擊破。 圖/呂心喻攝
口腔訓練結合遊戲程式 Mr.Whale提高長者復健意願
新知
第1708期
口腔訓練結合遊戲程式 Mr.Whale提高長者復健意願
2019-10-09
【記者劉書妤綜合報導】台灣高齡人口逐漸攀升,而隨著年齡老化,長者的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影響臉部、咀嚼肌及舌肌等吞嚥相關肌群,造成吞嚥功能衰退。因應此趨勢,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和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聽力與語言治療系的學生共同發明「Mr. Whale 口腔訓練復健器」,此作品9月28日於「2019台中創新設計競賽」新創組獲銅獎。 團隊作品「Mr. Whale 口腔訓練復健器」,於「2019臺中創新設計競賽」新創組獲銅獎。 圖/賴謙忱提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於每週至少三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十個高齡者可能就有一個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對老年人而言,吞嚥困難已成為普遍的健康問題,加強吞嚥功能的訓練也愈發重要。 吞嚥困難者將食物由口腔送到喉嚨的過程中,會因舌頭肌肉力量不足,或是嘴唇閉合力不佳,導致吞食困難,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團隊針對吞嚥困難者設計一款醫療輔具,該作品配合口腔設計造型,外觀看起來如同鯨魚的尾巴,因此取名「Mr. Whale」。使用時須手持握把,並將嘴唇輕靠於該裝置,而裝置上方設有感應面板,可以感應嘴唇的閉合和施力情況,靠舌面推動裝置中的滾輪,以此達到訓練唇部和舌頭肌力的效果,可調整訓練器的阻力以符合不同程度的病患需求。 傳統的口腔復健器材多半呆板無趣,然而,團隊將口腔訓練復健器結合手機APP遊戲,讓復健過程也能兼具娛樂性,「桌上冰球遊戲比較老派、傳統,老年人的接受度較高。」明志科大工設系詹仁翔說明,他表示吞嚥困難的病患以老年人居多,而桌上冰球遊戲類似彈珠台,簡單、容易操作且遊戲內容不會過於新穎,較能引起老年人的興趣。另外,團隊認為病患可能會與朋友一同復健,因此也預計將遊戲分為單人和雙人模式,復健同時還能與朋友對戰。 此作品與一般口腔復健器最大的差別便是增加手機APP遊戲,讓復健過程不再無趣。 圖/賴謙忱提供該裝置屬於個人衛生用品,且加上電子設備後清洗難度便會提高,須注意清洗過程是否會損壞電子面板。明志科大工設系賴謙忱說:「未來會加強改善作品的清潔面向。」也會考慮病患的使用情況,確認在使用時會不會沾滿口水。而近期因口腔癌開刀的民眾劉新富則表示,這個口腔復健器的概念很特別,還加入遊戲設計,感覺滿有趣,會想嘗試看看。
科技融合創意 羅姆盃考驗學生程式能力
生活
第1690期
科技融合創意 羅姆盃考驗學生程式能力
2018-11-29
【記者徐佳渝新北報導】選手小心翼翼地把自走車放在比賽起點、蹲下啟動車身開關後,車子便在無人操控下前進。「2018羅姆盃校園競賽」於23日在景文科技大學舉行,希望讓青年更瞭解半導體產業資訊,激發學生的創意。 選手於練習時間積極檢查寫入自走車的程式,期望在比賽時不要有任何差錯。 圖/徐佳渝攝比賽項目分為「迷宮競速賽」、「循跡競速賽」及「創意自由發想競賽」,共有高中職、大專兩組。在自走車賽中,車子必須依循選手寫入的程式轉彎、前行,再抵達終點。參賽選手、就讀東海高中電子科學生劉家佑表示,比賽最怕硬體出現突發性故障,導致自走車表現不如預期。他也提到,當天也因下雨,環境較為潮濕,有時會發生機器受潮而過度敏感的狀況。但就讀景文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侯華家則認為,潮濕的環境對機器影響並不大,「電路板那些(硬體)不要直接泡水就好」。 「循跡競速賽」選手在裁判宣布開始比賽前,將自行車放在起點線上,謹慎調整自行車位置。 圖/徐佳渝攝 選手在「迷宮競速賽」中,緊張地看著自行車在長木板所圍成的道路中移動。 圖/徐佳渝攝當天除了自走車比賽,創意自由發想競賽主要讓選手創作有趣及結合科技的作品。其中,國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學生發明「智慧溫控點香爐」,他們以電取代傳統瓦斯的點香方式,並同時解決耗能及空汙問題。此外,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則打造專屬養蝦場漁民的平台,將水中影像利用雲端傳送到網站,再轉換成標示各種顏色數字的照片,有助漁民掌控蝦隻數量。 「創意自由發想競賽」環節,選手拿著團隊的作品Demo,示範用途及其操作方式。 圖/徐佳渝攝「學生做一個作品,資源其實相當有限」,就讀健行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生李泓慶表示,製作成本是發想作品時的主要考量。他指出,競賽雖能讓選手互相切磋、交流創意,但主辦方若能提供資金補助,李泓慶認為發想過程也會更不受限。 選手用心製作「智慧溫控點香爐」的Demo,在講解時播放實際操作的影片。 圖/徐佳渝攝研發資金及高薪資是科技業能夠持續發展的推力,「大陸的科技產業薪水是台灣的好幾倍,研發資金也相對台灣多。」就讀景文科大電子工程系電腦與通訊系碩士學生何學典分享,許多朋友都往中國發展。他指出若不調漲薪資,台灣科技人才外流的問題,無法被實質解決。對此,景文科大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張基源表示,學校可透過舉辦比賽,讓學生出社會前提前認識台灣科技產業。他更提到,比賽除了讓業界和學生創意得以相互交流,還能對企業產生興趣,「增加學生進入在地企業的機會,把人才留在台灣」。
機器人格鬥競賽登場 決戰程式設計擂台
生活
影音
第1685期
機器人格鬥競賽登場 決戰程式設計擂台
2018-10-25
【記者徐佳渝、蕭佳宜桃園採訪報導】機器人揮拳擊倒對手,下一秒快速站起身,準備組織下一波攻勢。「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集結海內外高手一同競技,首度舉行的機器人格鬥項目,選手必須於限時三分鐘內,操控機器人擊倒對手,得分較高的一方即可獲勝。機器人的攻擊招式也是比賽的一大亮點。就讀臺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學生蔡昇恩指出,依據格鬥賽制規定,機器人不能三點著地,「我(的機器人)蹲下時手太低了,所以招式被鎖起來。」他進一步解釋,當招式被鎖之後,即使自己想要發動必殺技,機器人也難有可以發揮的動作。比起一般招式,用必殺技擊倒對手能獲得三倍的分數。因此,如何有效率地設計必殺技,便會成為比賽決勝的關鍵。選手遙控機器人看似容易,但實際上若要讓機器人能順利完成翻滾、移動、起身等動作,選手除了要懂得組裝機器人的硬體結構,在程式設計方面更要下足功夫。近年來,隨著AI與互聯網技術的提升,機器人應用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由於設計機器人需要跨領域的合作,所以大專院校科系也開始著重培養擁有多元能力的人才。蔡昇恩分享,早期學校是電機科、機械科一起合作,「到現在我們機械科是全領域發展,需要同時學習資訊、軟體和機構的知識。」透過舉行機器人競賽,不僅能讓更多選手投入研發領域,也可以向大眾推廣機器人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本場活動的公關專員林易宣表示,為了準備這類型的比賽,近年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培訓相關師資及選手,藉此散播機器人技術的種子。未來的AI技術可能取代大部分的勞動力,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對於現代教育而言,機器人教育已是不容忽視的一環。https://youtu.be/vG4LEkoaAo4
OCR程式自動辨識文句 為視障者「念」出世界
新知
第1669期
OCR程式自動辨識文句 為視障者「念」出世界
2017-12-13
【記者廖翊庭綜合報導】人看不見世界該如何閱讀文字?視障者可透過點字系統辨識文件,目前也有掃描工具能供使用,但耗時較長且操作不易。為解決此狀況,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鄭志宏帶領7名學生製作一款整合性應用程式「OCR碎碎念」(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即可閱讀文字。過去的視障閱讀輔具除了點字書、電子書閱讀系統,相關單位也曾推出視障隨身聽,讓視障朋友能利用手機直接借閱或下載書籍聆聽,但仍然有許多美中不足之處,例如查詢系統無法使用、應用程式當機、語速無法調整等等。鄭志宏表示,透過「OCR碎碎念」,視障者只需拿起智慧型手機,透過全語音模式拍攝文件,應用程式將會自動辨識文句,並以音量鍵控制語音播放,就能輕鬆閱讀單據、藥袋、商品、書報上的文字。 透過「OCR碎碎念」,只要使用智慧型手機即可閱讀文字。團隊成員教導視障者使用應用程式。  圖/義守大學提供鄭志宏表示,團隊與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合作,致力於服務視障朋友。他也提到,現代科技能夠迅速且有條理地處理大量資訊,也有優異的掃描工具辨識文件,卻沒有完整系統能提供視障者這些方便的功能,因此便著手研發適合視障者的影像處理技術來協助視覺上需要幫助的朋友閱讀。「OCR碎碎念」從偵測圖片、圖像處理到文字辨識,都須經過仔細運算。負責矯正輸入影像的資工系大陸交換生詹潤哲表示,考慮到視障者無法監控拍攝照片成效的情況下,輸入軟體的影像可能有扭曲、偏移,因此利用演算法矯正、使它接近一般的掃描圖像,以提升送入雲端辨識的準確率。詹潤哲說到,透過與視障者溝通,學習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包括在設計操作介面及使用方式時,若是憑自己主觀臆測,結果可能忽略視障者已經習慣的操作介面。鄭志宏表示,「OCR碎碎念」除了嘉惠視障者之外,對視力逐漸退化的人也很實用,目前正在蒐集試用者的反饋持續改善軟體,預計明年年初上架,期待能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中正納程式設計必修 恐妨礙學習自由
校園
第1669期
中正納程式設計必修 恐妨礙學習自由
2017-12-13
【記者陳潔慧台北報導】因應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國立中正大學將「邏輯運算及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列為必修,雖學生多次提出質疑,但校方11月27日已將計畫上報教育部,待核定通過。學生會認為此舉已影響到學生「學習自由」之權利,望校方能開啟溝通管道。教育部「高教深耕計劃」中將「運用程式語言之能力 」列為績效指標,中正校方擬定計畫將「邏輯運算及程式設計」相關課程列為必修,但學生會發聲明表示學術自由是大學自治的最低要求,不應強制學生學習。學生會會長陳品妤表示若校方希望學生具備某能力,應開設課程,讓學生自由選擇,而非強制學生修習;中正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學生潘鈺凱也認為,雖然資訊能力在現代越來越重要,但程式設計對文學院等科系較無實用性,設為必修太過極端。中正校長馮展華於會議上表示,中正推動AI應用 作為深耕計畫學校特色,強調未來是資訊時代,應培養學生能力,日後將建造人工智慧實驗場域,望學生多參與、學習。中正外國語文學系學生李佳欣也表示,練習寫程式能多一份能力,對未來或許有幫助。在「通識教育修業規定」修正案會議過程,校方對學生於必修課程的質疑表示,待高教深耕計畫書報部後,再進行相關討論程序。與會學生代表認為此案與深耕計畫密切相關,應先討論而後報部,但校方有意使計畫為優先,快速通過。陳品妤指出,若是教育部批准通過,便難有與校方有談判餘地,屆時學生只能被迫接受計畫內容。陳品妤也認為校方是將資訊能力測驗變相操作,轉嫁到必修課程上。六月中旬,中正3600多位學生連署要求廢除資測畢業門檻,校方招開會議將此案交付委員會,但至今仍未招開會議討論,同時又進行通識教育修正案,將資訊等課程列為必修。陳品妤提到,廢除資測的學校日益增加,去年嘉義大學已廢除,但中正卻以其為特色,他表示校方認為資測能讓學生出社會後具備更多能力,但校方針對資策僅開設一門課程,教學範圍狹隘,對學生能力增進並無幫助。資測臨時委員會委員、中正財務金融學系葉枝生認為學校繞過了委員會,重新設立了一個新的畢業門檻,委員會的功用已蕩然無存。他提到,若校方要成立必修,需針對各系學生所需要的資訊能力,開設適合課程。陳品妤表示,希望學生有管道能夠發聲,若校方態度持續強硬,不排除以大法官《釋字第380號》中闡述之學習自由,向教育部提出申訴。通識教育中心表示報部後仍有許多變數,若學生有疑慮,待教育部核定後,將開會討論相關細節,屆時仍能討論。
免建基地台 開源軟體實現5G低成本
新知
第1669期
免建基地台 開源軟體實現5G低成本
2017-12-13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兼具創意與實用性,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師生團隊研發的「5G開源進行曲」,以無人機搭配5G(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5G)網路架構,實現個人化5G通訊設計的可能。此作品也獲評審青睞,奪得「2017開源天下──全國大專校院開源軟體程式創意設計競賽」冠軍。 據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規範,5G技術下載速度峰值必須達到每秒20GB(Gigabyte, GB),而現今普及的4G技術下載速度最快則為每秒1GB;4G的連線延遲間隔約為50毫秒,然而5G技術的延遲時間則可達到1毫秒,令訊號傳遞的同步率更為快速、準確。 「透過開源軟體能大幅降低成本。」團隊成員、學生林冠華表示,5G技術需建置高密度的基地台,成本十分高昂。團隊以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OSS),建置雲端無線通訊架構,免去建置基地台的鉅額成本,讓民眾可自行建造網路架構以控制無人機。團隊更將作品製成「懶人包」,簡化繁複程序,使民眾能快速安裝程式。團隊也在不同的系統中模擬程式所需的環境,解決作品與不同系統的相容問題。 「未來的通訊發展重點也許不再是硬體,是軟體。」指導教授李宗南表示,團隊從軟體層面下手,打造5G網路的雛型架構,他說:「我們算是首先能夠這樣做的團隊。」比賽評審亦認為作品具有彈性、輕量化及快速安裝的優勢,且能實現個人化的5G通訊架構,不須應用營運商無線通訊網路設備,因此給予冠軍肯定。 林冠華補充,「5G開源進行曲」的網路架構具有參考價值,雲端平台供應商能依此概念開發所需的服務,而無須新增硬體設備。未來5G技術亦可藉著飛快的傳輸速度及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技術,劃分不同的網域模式,進而提供靈活且多樣化的應用。例如觀賞高畫質影片等多媒體服務,及串聯大規模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讓生活更為便利。 中山大學資工所團隊開發「5G開源進行曲」實現個人5G通訊設備可能,獲開源軟體設計競賽冠軍。 圖/林冠華提供
程式結合單眼 系統助居家復健
新知
第1641期
程式結合單眼 系統助居家復健
2016-12-15
【記者陳亭蓉台北報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生設計出「運用單眼視覺伺服控制之老人復健系統」,透過程式設計,搭配單眼鏡頭,追蹤長者復健情形,並準確偵測動作的精準度。該系統不僅突破以往雙眼鏡頭才能測讀物體遠近的限制,更將價格壓低至傳統應用系統的兩成,在「2016全國大專院校產學創新實作競賽」中奪下「最佳創新獎」。此系統主要針對長者上肢的復健,連結單眼攝影機和電腦,透過「影像辨識」功能,感測使用者的上肢復健情形。程式系統藉由「視覺伺服控制系統」的運算,即時判別使用者的手部姿態。另外,系統也搭配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提升復健的趣味性。精靈寶可夢(Pokémon)在電腦螢幕上跳躍、移動,使用者須調整手部動作,做到指定的復健動作即可抓到精靈寶可夢。如此反覆訓練,不僅能為使用者設定多種目標動作,達到良好運動效果,也能增加復健的樂趣。 使用者手持附著感測標籤的裝置,在連接網路單眼攝影機的電腦前做復健動作,電腦上則顯示目前復健動作的畫面與三維資訊。圖/陳亭蓉攝傳統的復健治療只能在醫院中完成,且須在專業人士的協助下才能進行,但這樣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還必須採購相關儀器設備,並編列維護經費。為了讓長者在家就能復健,團隊突發奇想,將市面上應用在擴增實境遊戲中的「體感偵測器Kinect」影像辨識概念,導入復健系統中。系統利用「單眼攝影機」測量物體遠近,突破現今Kinect須使用三台攝影機投影的技術限制,創造雙眼視覺效果。「就像人的眼睛需要兩隻一起看,才能辨識物體遠近,但是我們利用程式推導,找出將單眼看到的平面轉為立體的方法。」團隊成員、北科大電機系學生許家瀛解釋,使用一台「單眼」即可大幅降低系統價格,相較於配有三台攝影機的Kinect要價新台幣3500元,此系統所需的網路單眼攝影機只需800元。許家瀛未來希望將此系統寫入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利用手機鏡頭辨識影像,不僅能將額外支付費用降為零,系統的簡化設計也能讓復健工具更便於攜帶。然而,目前此系統尚難以撇除光源影響,影像辨識仍有5%至10%的誤差。團隊成員、北科大電機系學生梁祐祥期望未來能使程式適應各種環境,以提高影像辨識度。北科大電機系副教授張文中指出,目前系統僅針對上肢復健,未來擬將偵測範圍擴大至全身,並期望增加跌倒偵測等功能。此外,該系統不僅能應用在老人復健上,其應用層面也可擴及其他年齡層。許家瀛舉行車記錄器為例,通常只能辨識平面的二維資訊,肇事後須請專家判定兩台肇事車輛的距離,但如能搭配此單眼伺服控制系統,即可立即判讀路間肇事狀況。
自走車趣味賽正夯 檢驗選手程式能力
生活
影音
第1634期
自走車趣味賽正夯 檢驗選手程式能力
2016-10-27
【記者陳婉琪、秦慈襄台北採訪報導】 2016城市盃智慧型自走車競賽22日在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舉行,今年共有145組參賽隊伍齊聚一堂,現場氣氛相當熱烈。看著小巧靈活的自走車在參賽者敏捷的操作下,一邊前後左右緊緊追著西瓜足球,一邊與隊友合作無間,防禦敵方的攻勢,快速搶攻得分。獲得足球比賽第一名的德霖技術學院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學生孫煒竣表示,比賽氣氛融洽,不像過往參加過一些政府辦得比賽場面太盛大,較容易緊張,「但這邊就感覺是大家一起在玩。」今年比賽項目十分多元,但致勝關鍵同樣在於自走車的程式設計。其中迷宮競賽的賽道雖看似簡單,但讓無人操控的機器車利用科技裝置順利抵達終點,考驗著參賽者寫程式的能力。「我的車子是後退馬力比較強大,所以我把車頭改成另這邊,」得獎者德霖技院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生黃章維表示,他的自走車因為都加上電路板,使得重量較重,若對手的自走車馬達較弱的話,將無法推動他的車子。另外,迷宮比賽參賽者勤益科技大學機械系學生林昱伶表示,沒有跑到自己的目標還滿遺憾的,但藉著比賽也能看到非常多厲害的自走車製作者,很有收穫。此次比賽除了以往的迷宮與足球項目,更加入了高難度的彩線示範賽以及抓寶比賽。主辦方希望結合時下熱門遊戲 為比賽增添更多樂趣。「這個比賽最主要是希望學生利用這個簡單的平台訓練程式、應用感測器,」城市科大電機系教授劉國芬認為這類型的競賽對於未來就業方面很有幫助。自走車競賽考驗選手的技術,以及團隊默契;選手不僅能藉由比賽檢視平常的學習成果,更能在過程中與對手互相切磋,精進自己程式設計的能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jOBDic9N0
國際程式競賽祕笈 俄線上課程助選手
新知
第1633期
國際程式競賽祕笈 俄線上課程助選手
2016-10-19
【記者朱育瑩綜合報導】曾奪下六次「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ACM-ICPC)冠軍的俄國聖彼得堡國立資訊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要來免費教你寫程式!授課教師麥錫・布達洛夫(Maxim Buzdalov)專門針對ACM競賽,設計一系列線上課程,教導奪冠秘訣。消息傳出後,即在臉書(Facebook)上造成轟動,超過9000人分享、3萬6000人按讚。11月25日,台灣區亦將舉辦亞洲區ACM競賽,為明年的世界總決賽拉開序幕。ACM是目前全球大學生程式能力競賽中,最具影響力且規模最大的賽事。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地,至今累計超過四萬人參加,素有「程式設計奧林匹亞」之稱;而此線上課程就是專門針對該項程式競賽設計的。點開為期五週的課程,會看到影片都貼心地上了英文字幕,老師將每一週的課程仔細劃分為許多小節,並穿插小測驗。學生只要在家就能輕易學習,並隨時檢驗自己的學習狀況。課程內容廣泛提及現今熱門程式設計競賽所需知識、資料結構和演算法。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學生張茜雲曾奪下「第一屆全國科技大專院校程式競賽」冠軍,她對此課程展現高度興趣,因其幫助程式競賽選手突破過去自行查找資料與解決問題的模式,透過線上課程有效學習。印度加爾岡政府工程學院學生凱坦・拉塔克(Ketan Ramteke)興奮地說:「我已經期盼這堂課很久了!」他希望透過這門課,未來可以在競賽中有好的表現。然而,布達洛夫也提醒:「這堂課並不是設計給程式設計的初學者,而是專門用來訓練程式競賽的選手。」對於一位剛接觸程式的學生,連基礎程式都不夠瞭解,這堂課的難度顯然過高。 參賽團隊透過氣球數得知當下戰績,增添競賽趣味。圖╱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學生張茜雲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