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體育
第1798期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焦點
2024-11-08
【記者張傳儀桃園報導】113 年桃園城市盃全國品勢電子踢擊暨競速疊杯錦標賽於10月27日在桃園市慈文國中活動中心舉行。此次比賽以推廣跆拳道和競速疊杯為目的,結合跆拳道品勢、電子踢擊和競速疊杯在同一比賽中。來自國防大學運籌管理學系的張詠珉以3.291秒在競速疊杯社會組3-3-3項目中位居第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的徐鈺芳則以3.402秒作收。 競技疊杯分為3-3-3、3-6-3及Cycle三種項目,3-3-3的項目需要使用9個杯子,每3個一組,選手要先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3-6-3要使用12個杯子,左、右兩旁各有3個杯子,中間6個。同樣地,選手需要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 循環式Cycle則是使用12個杯子,先完成3-6-3項目,再完成6-6項目,然後是1-10-1,最後收為3-6-3的形式。比賽前可以先在裁判面前先進行2次熱身,再進行4次試疊,取秒數最少的作為最終成績。 來自國防大學的張詠珉認為今天的表現尚可,因為自己上大學後比較少接觸這項運動,表現上不如國高中時期,「雖然有點久沒有接觸這項運動,就是有點反應速度有點退步了,但是整體來講還行,就是沒什麼太大的失誤」臺師大的徐鈺芳則認為相較於以前的紀錄,自己在此次比賽中的表現有好一些,「在秒數上面有比之前還要快,之前大概4秒多,今天3秒多,有進步的狀態,所以狀態也不錯。 」 談及競速疊杯的特點,桃園市體育總會疊杯委員會總幹事邱芳妙說明,疊杯分布的年齡層很廣,小至3歲大至99歲都適合從事,也不需要特定的場域就能進行,「它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在練習能夠(提升)專注力、手眼協調,以及雙手平衡。 」 目前競速疊杯在台灣的發展還在萌芽階段,主要的發展也都在北部,但其實臺灣也已經有國家代表隊的選手,並在國際賽上奪得好的表現,在此次比賽中推派許多選手參賽的伊萊威疊杯中心教練陳宥蓁說:「它畢竟是一個比較新興的運動,但是我們就是獨立推廣,讓大家更認識這個運動。 」他表示,自己也有在國小社團中教學,希望可以將競速疊杯向下扎根。對於競速疊杯的推廣方向,邱芳妙也說明,自己同時也是跆拳道教練,除了平時在道館推動競速疊杯外,此次的比賽也讓更多對競速疊杯不熟悉的家長及小孩產生興趣,也希望落實所有小學都能推廣此項運動,「希望我們官方單位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讓我們方便推動這樣子的一個運動。 」
初生之犢不畏虎 中正盃溜冰新秀現鋒芒
體育
第1760期
初生之犢不畏虎 中正盃溜冰新秀現鋒芒
2021-12-15
【記者張珈爾高雄報導】「就位、預備!」電子槍聲響起,選手邁開步伐,奮力與對手拉開距離。110年第43屆中正盃全國溜冰錦標賽於9至12日在高雄國際滑輪溜冰場登場,其中大專社會組的大一新生在各個項目中嶄露頭角,充分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 電子槍聲響起,選手奮力邁開步伐,想要在起跑就拔得頭籌,與其他選手拉開距離。 圖/張珈爾攝來自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的陳知妤以19分的佳績拿下1萬公尺計分淘汰賽冠軍,國立屏東大學的郭立陽也以41秒939的成績取得500+D公尺爭先賽金牌。陳知妤在第二天的1萬公尺淘汰賽屈居第三名,表現不盡理想,她坦言,自己對隔天1萬公尺計分淘汰賽沒有太大信心,但當天在教練的戰術策劃之下,陳知妤穩定沉著地發揮實力,最終以1分之差擊敗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楊詠淇。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選手陳知妤屏氣凝神,等待在1萬公尺計分淘汰賽中大展身手。 圖/張珈爾攝「她其實經歷很長一段低潮,卻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錯。」陳知妤所屬隊伍、台南競速溜冰隊Tainan Speed隨隊教練郝家慧表示,長時間的低潮讓陳知妤懷疑自身實力,但經過疫情休息了長達兩個月後,她反而調整好狀況,更自在、放鬆地享受比賽,拿下超乎預期的好成績。教練陳冠榮也說:「陳知妤這次拿金牌不只讓她更有自信,我身為她的教練也得到滿大的鼓舞。」他補充,這次比賽結束後,會將重心放在調整陳知妤出力的動作,備戰明年一月的亞洲運動會國手選拔。 大專社會女子組1萬公尺計分淘汰賽,選手在非計分圈稍作休息,等待下一次鈴聲響起。 圖/張珈爾攝同樣初登大專舞台就奪下金牌、來自屏大的郭立陽說:「就是平常心,不會特別緊張,不管年紀差多少都要對上了才知道實力差距。」他在200公尺雙人計時賽中因起跑沒有發揮完全,導致後續衝刺不順暢,以17秒862的成績惜敗,屈居第四名,但在最後一天的500+D公尺爭先賽中與隊上學長黃玉霖搭配,取得一金一銀的好成績。 1000公尺爭先賽複賽中,國立屏東大學選手郭立陽暫居第二,蓄勢待發。 圖/張珈爾攝本為短距離項目奪金熱門人選的中原大學林建佑,這次是車禍休養半年後的第一場復出賽,在傷勢尚未完全康復的狀況下,仍奪下200公尺雙人計時賽的銅牌,「升上大學之後感覺自己從衛冕者變成了挑戰者。」林建佑說道,他將這次比賽視為練習賽,期許自己記取不足之處,重新整裝出發,在後續比賽中持續穩定地發揮。 200公尺雙人計時賽,中原大學選手林建佑力起跑,盼取得以大學身份參賽的第一面獎牌。 圖/張珈爾攝
無人機飛高走低 飛手力克障礙競速爭高下
生活
第1737期
無人機飛高走低 飛手力克障礙競速爭高下
2020-11-26
【記者黑立安雲林報導】無人機穿越重重障礙物,機身突然拔高又急速下降,最後平穩地停妥在降落區。雲林縣政府22日主辦「第一屆無人機戶外障礙賽」,邀請無人機愛好者聚集於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一同切磋無人機操控技術,於場上較勁。 雲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李明岳到場頒獎,也承諾選手明年競賽將持續舉辦。 圖/黑立安攝依據比賽規則,參賽者需操控249公克以下的四軸無人機,在指定區域內起飛、降落,並依循賽道通過六種不同障礙。每位參賽者需在六分鐘內完賽,最終以完成秒數排名。根據目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規定,這類型的無人機不需註冊或通過操作證測驗,因此不只業餘好手,也有許多高中生、大學生前來參賽。 選手在報到時,需先將競賽用的無人機經過秤重,確定符合比賽規格。 圖/黑立安攝參賽者需操縱無人機繞過柱子、鐵圈、隧道等充滿挑戰性的關卡,尋找最短的飛行路線,盡可能快速地到達終點。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研究所學生鄭傑丞從高中開始接觸無人機,曾參與國內各大相關競賽。他認為和其他無人機競賽相比,本次障礙物高低差大,控制時需克服視野的落差,操控較為困難,是這次的挑戰之一。 選手用目測式的方法進行操控,在第二關需小心翼翼的繞開柱子。 圖/黑立安攝現場操作無人機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參賽者目視無人機,跟隨在周圍控制方向。另一種是FPV(First-person view)模式,操作者在機身上加裝鏡頭,並另外架設螢幕觀看畫面,用第一人稱的視角操控飛行。本次比賽未規定操作方式,因此選手可以自由選擇較有把握的模式。拿下本次競賽第二名的王旭誠解釋,如果是戶外比賽,使用FPV模式需要擔心操作者觀看的螢幕反光,造成視野不佳,選手在飛行時需設法克服。雖然本次競賽無人機重量較輕,也不需考照,看似比大型無人機容易操作,然而飛行時需考量風向、陽光等天候因素,仍要克服許多困難。王旭誠補充:「如果有風灌進來的話,這種小型的無人機就會比較怕風,因為它比較小。」 許多選手在隧道的關卡常不小心與障礙物擦撞,造成機組損壞,因此需要格外謹慎地操控。 圖/黑立安攝除了娛樂用途,未來無人機也可能應用在空拍、發射通訊網路等不同領域。主辦單位邀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飛機工程系展示學生研發的太陽能無人機,比賽評審、虎尾科大飛機工程學系研究所學生謝佳興說明,他們的無人機主要功能為長時間在低空進行環境監測。他表示未來團隊會持續進行相關研究,將無人機應用在更多不同領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飛機工程學系學生,在比賽現場展示他們在「2020綠能無人機創新大獎賽」得到亞軍的太陽能飛機。 圖/黑立安攝本次競賽在雲林縣舉行,由於雲林縣氣候穩定、四周建築不高,提供無人機飛行的理想環境。除此之外,雲林縣許多大專院校設有相關科系,適合培育無人機飛行人才。雲林縣政府計畫處處長李明岳說:「未來我們希望這些喜歡無人機的年輕人,在國際上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他盼能透過本次競賽引進國際標準賽道,提供更多國內選手磨練機會。雲林縣未來也將持續辦理競賽,並爭取舉辦國際賽,提供年輕選手更多舞台。
首辦國際溜冰賽 協會盼資源挹注
體育
第1714期
首辦國際溜冰賽 協會盼資源挹注
2019-11-20
【記者朱姰霖台北報導】108學年度第41屆中正盃全國溜冰錦標賽之競速溜冰項目15至17日,於台北市迎風河濱公園迎風溜冰場舉行。本屆賽事首次舉辦大規模國際溜冰競速賽,吸引來自全球15個國家的好手共襄盛舉,全場參賽人數高達1400人,場面壯觀。 來自桃園市立福豐國民中學,編號0754選手古茂杉成功搶到內圈,暫時領先。 圖/朱姰霖攝「我們希望藉由華人溜冰的運動,提高台灣的能見度。」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以下簡稱溜冰協會)副秘書長潘莉青表示,今年是首次邀請世界各國競速溜冰選手來台參與比賽。「良性的競爭,其實會有更好的成績。」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林秉宏認為,本次國際賽提供各國選手彼此交流機會,間接提升國內溜冰選手的技術。他補充,這次邀請的國外選手實力不俗, 拉高比賽強度。賽後他們甚至會一起討論比賽的跑法、未來待改進之處,互相學習。 槍聲響起,參與青年女子組1萬公尺淘汰賽決賽的1138號西班牙選手(左三白衣者),激動地衝出跑道。 圖/朱姰霖攝 競速溜冰選手平日除了會進行體能和爆發力訓練,還會加強心肺以及核心肌群鍛鍊。 圖/朱姰霖攝潘莉青說明,目前國內溜冰發展受限於資金不足,許多選手步入大學或社會後,無法從競速溜冰運動項目獲得穩定收入,因此選擇另謀高職。他進一步補充,國內對於溜冰師資培訓相當薄弱,政府的資源和心力集中在獲獎少數選手,對於培訓方面並無給足幫助。來自馬來西亞的選手穆罕默德・吉布蘭・本・穆罕默德・加扎利(Md Gibran Bin Mohamad Ghazali)認為,台灣競速溜冰受民眾支持,反觀競速溜冰在馬來西亞不受關注,且相較其他馬來西亞熱門的一級運動(註)如羽毛球,競速溜冰僅屬於二級運動項目,無法獲得政府資源上的補助。註:一級運動:馬來西亞的選手穆罕默德・吉布蘭・本・穆罕默德・加扎利(Md Gibran Bin Mohamad Ghazali)表示,大馬羽毛球、足、跳水等運動項目在國際賽有亮眼的成績,所以屬於一級運動項目。「學校沒有提供專門的訓練課程,所以會利用課外時間來做團體訓練。」林秉宏補充,平日團體訓練多以長距離溜冰訓練為主,除基本的體能和爆發力鍛鍊外,也加強心肺以及核心肌群的訓練,讓自己能夠長時間在跑道上奔馳。加扎利也分享,自己非常震驚且高興受邀參加本次國際賽,為此他特地從倫敦飛到台灣參賽。他說明,由於人在倫敦工作,所以會與當地人進行實地訓練,偶爾也會到德國集訓,本場比賽結束後他也會到中國參加其他賽事。 為安全考量,國中組以上參加競速溜冰項目的選手必須戴頭盔,違規者將取消比賽資格。 圖/朱姰霖攝為使比賽邁向國際化,溜冰協會表示,本次投入大量時間準備賽前工作,如尋找接待、翻譯人員,甚至為達國際賽標準,更引進現場中英文同步轉播。潘莉青期盼,未來結合國際賽模式的競速溜冰賽可以成為常態,在增加溜冰知名度的同時,亦吸引更多廠商支持,為台灣創造更好的溜冰環境。 來自屏東的郭立陽用盡全力,以最快速度完成青年男子組200公尺計時賽,最終拿前三。 圖/朱姰霖攝
「划」敵為友 林家兄弟輕艇齊心奪魁
體育
第1712期
「划」敵為友 林家兄弟輕艇齊心奪魁
焦點
2019-11-07
【記者黃宥綺綜合報導】2020 年亞洲輕艇競速錦標賽暨奧運資格賽國家代表隊選拔賽於2日在新北市微風運河舉行,愛斯基摩艇(註1)1000公尺雙人組兄弟檔,台北市立大學的林雍博與哥哥林雍傑在四組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拿下冠軍並順利取得亞錦賽國家隊代表權。加拿大式艇(註2)1000公尺單人、雙人組則由佛光大學賴冠傑搶下代表權,選手們將積極備戰明年在泰國舉行的亞錦賽,以拿下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賽門票為下一目標。註1:愛斯基摩艇,又稱K艇,比賽時採用坐姿,以雙槳葉的槳划船。註2:加拿大式艇,又稱C艇,比賽時採用跪姿,以單槳葉的槳划船。 輕艇競速選手林雍博、林雍傑賽前練習情況,兄弟檔盼齊心搶下參賽2020年亞洲輕艇競速錦標賽參賽資格。  圖/黃宥綺攝繼今年奧地利世界輕艇競速錦標賽,林雍博與哥哥林雍傑再次搭檔。兩人從中華民國108年全國運動會競速輕艇項目互為競爭對手,到本次選拔賽化敵為友,以13秒之差拿下代表隊資格。「從世錦賽回台灣後,有增加個人的能力,今天的表現還不錯。」林雍博表示,賽前有先擬好戰術,並與哥哥討論當日風況,以擬定比賽策略。開賽雖受側風影響,導致前段速度沒有掌握好,但後段力量有明顯提升,得以拉開距離。至於該如何備戰亞錦賽,林雍博則提及將加強基礎體能及提升力量。 輕艇競速選手林雍博、林雍傑,合力以13秒之差擊敗對手,奪下2020年亞洲輕艇競速錦標賽參賽資格。 圖/黃宥綺攝本屆輕艇競速項目分為個人艇及雙人艇。林雍傑表示,雙人艇與搭檔間的溝通相對重要,還須同時注意划槳節奏、重心是否相同,並非由單人表現出色的兩位選手參賽,就可創下佳績,在默契培養上特別重要。他分享兩兄弟在訓練上常有摩擦,林雍傑說:「看弟弟跟看外人的標準不同,對他要求比較高,但近期有慢慢修正對他的看法。」「持續進步,永遠不要滿足現在的成績,要不斷地突破自己。」自北市大畢業、現為國中特教老師的林雍傑仍在輕艇賽場上努力,他認為有家人、隊友的支持,遇到困難及挑戰更堅持下去,未來仍會兼顧工作及選手身分,但若過於忙碌,有可能慢慢退出。懷抱輕艇夢的兄弟檔也大方分享國外的參賽經驗,林雍傑提到國外的制度是台灣需要學習的地方。「要成為頂尖的運動員,必須對專長項目有非常大的熱愛,即使划到快厭倦時,也要告訴自己可以撐過去。」弟弟林雍博表示雖訓練上很辛苦,但他仍會堅持下去。他也談到國外參賽的落敗經驗,使他更有動力、想要加倍努力地追上其他選手,更期許自己未來在國際賽事有好表現。 輕艇競速選手、台北市立大學林雍博,賽前奮力練習,盼與哥哥林雍傑再創佳績。 圖/黃宥綺攝而在加拿大式艇1000公尺賽事中,賴冠傑開賽時一馬當先,拉開與對手的距離,最終取得單人、雙人艇參賽資格。對於表現,他表示現在並非比賽密集時期,因此並未調整到最佳狀態,但這次的成績還算可以。 佛光大學賴冠傑在輕艇競速項目加拿大艇單人組中,擊敗對手,順利取得2020年亞洲輕艇競速錦標賽參賽資格。 圖/黃宥綺攝「國外選手很努力,我們必須更努力。」經歷國際賽洗禮、也多次到國外訓練的賴冠傑提到,國外的環境跟資源都特別好。且國外選手有先天身材的優勢,本土選手必須更努力靠後天補足。而對於未來規劃,賴冠傑盼先拿到奧運資格,目標搶下2022年亞洲運動會輕艇競速前三名,若順利達成目標,將繼續朝奧運邁進。 佛光大學賴冠傑與搭檔沈博鴻在1000公尺雙人艇中,順利拔得頭籌,兩人開心慶賀。 圖/黃宥綺攝
全台僅一座標準冰場 滑冰選手訓練難
體育
第1688期
全台僅一座標準冰場 滑冰選手訓練難
2018-11-15
【記者高海葳台北報導】「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12 日在小巨蛋冰上樂園舉行。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蔡嘉瑋奪下男子組1500公尺亞軍、1000公尺、500公尺冠軍,在亮麗成績背後,台灣滑冰選手需克服國內滑冰場地的限制,及負擔平時練習和到國外進修、比賽的花費。 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中,男子組在比賽開始時,奮力衝刺。 圖/高海葳攝 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中,男子組在過彎時激烈地競爭。 圖/高海葳攝蔡嘉瑋分享比賽秘訣,心裡要想著不會輸,收操和暖身要做好,狀況才會好。平常練習時,他會在腦海中反覆想像動作,思考自己跟別人的差異。他提及,由於台灣只有一座標準冰場,一週上冰機會僅兩次,平時只能以滑輪替代,冰感差很多。除參賽選手提及國內滑冰環境問題外,許多在外受訓的國手也正面臨相同的問題。 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中,女子組在比賽開始時,奮力向前衝刺。 圖/高海葳攝 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中,女子組在過彎時激烈地競爭。 圖/高海葳攝 2018亞洲短道競速滑冰秋冬季錦標賽中,男子組在過彎時,把握時機加速,競爭極為激烈。 圖/高海葳攝曾以冬季奧運為目標,現已退役成為豐陽國中教練的台體大學生林郁慈,曾在國際賽事2018亞洲短道速滑挑戰賽中1000公尺個人賽奪下金牌。她點出,練習滑冰最大的困難是環境與經濟問題。現為國手,並在中國受訓的林峻頡則認為,國家不重視滑冰這項運動項目,是現階段最大的困境。參與短道競速滑冰競賽的選手多來自台中,但全台灣只有台北小巨蛋是標準冰場。台體大學生賴奕翔表示,車資加上冰費,每次練習需花費500元,長期下來練習成本相當可觀。另外,選手需於每週二、五晚上搭車到台北後,再接著進行訓練,時間多在半夜。林峻頡質疑,選手在半夜練習,訓練成效可能有限。台中市政府雖有意在台中巨蛋內規劃滑冰場,但執行速度極為緩慢,林郁慈期許,政府不要為了選舉操弄方案,再次空口說白話。許多選手等待政府實際作為,興建第二座標準冰場早已超過一個奧運週期(四年),教練及選手對滑冰的付出值得政府同等回報。除場地問題影響選手訓練品質,參賽及訓練費用也造成選手負擔。林峻頡表示,多次出國參賽,協會幾乎沒有給予補助,須自行尋找金錢來源,協會完全沒有重視選手。且基於場地限制,林郁慈認為,想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必須到國外訓練。出國受訓需投入大量的經費,經濟負擔造成選手退役,或是選擇相較於歐洲國家費用較低的中國訓練。此外,林郁慈提到,過去多次要求協會於國際重要賽事中,協助選手提前到達以調整時差、適應場地,但協會鮮少做到,也因此2017奧運資格賽前兩站比賽狀況非常不好。但她也表示,近期協會已有改善,除積極處理選手賽務,也較先前重視選手需求。
戰略靈活 柯福軒溜冰奪冠
體育
第1686期
戰略靈活 柯福軒溜冰奪冠
2018-10-31
【記者劉信秀屏東報導】選手們壓低身姿,在溜冰場上保持平衡、全力衝刺。「第40屆中正盃全國溜冰錦標賽競速溜冰項目」於10月26日至28日在屏東潮州運動公園登場,去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選手、國立屏東大學研究所學生柯福軒在一萬公尺計分賽以23分的佳績奪得男子組總排名第一,女子組則由美和科技大學學生劉懿萱以32分的成績摘下后冠。 第40屆中正盃全國溜冰錦標賽於屏東潮州運動公園展開,大專男子組一萬公尺計分賽參賽選手在起點蓄勢待發。  圖╱劉信秀攝柯福軒提到,平時練習都會搭配教練的課表進行模擬比賽,訓練時也會調配自己在長程賽事中衝刺與休息的時間以維持體力。然而即使有預先準備好的策略,在正式賽場上,仍須考量對手的能力與速度隨時調整戰略,是比賽中較困難的部分。去年世大運奪下三面銀牌的他,曾在大學時期經歷連續三年沒有選上國手的低潮。在沒有辦法代表台灣出國參賽的狀況下,柯福軒憑著對競速溜冰的熱愛與堅持,找到現在適合自己的教練,並從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轉學到屏大培訓,才能在去年締造佳績。他也期許自己能以四年後的杭州亞洲運動會為目標,持續精進實力與戰術。 世大運選手柯福軒在賽場上隨時調整戰略,為自己累積積分,並在最後贏得男子組總排名第一。  圖╱劉信秀攝賽場上的另一焦點,是就讀於美和技大的劉懿萱及劉馨茹姐妹檔,經常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她們,也是賽場上的常勝軍。拿下女子組冠軍的劉懿萱表示,此次參賽的其他選手都是學妹,經驗較不足,由於自己訓練時間較長,所以能輕鬆贏得比賽。妹妹劉馨茹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卻沒有如此順利,在最後一圈不慎被由後面追趕上來的選手踢到,險些摔跤,所幸她利用另外一隻腳穩住身體平衡,才能在比賽最終獲得女子組第二名的佳績。 來自美和技大的劉懿萱在競賽後期衝刺至第一位,爭取一萬公尺計分賽得分機會。   圖╱劉信秀攝台灣在去年世大運競速溜冰項目總共囊括八金八銀一銅,成果豐碩。然而因台灣滑輪溜冰訓練場地有限,許多選手平時都是在屏東潮州運動公園受訓,但潮州運動公園溜冰場位處室外,場地經常會有積水、龜裂等問題,需要選手及教練自行修補與維護,柯福軒說:「我們最大的願景還是希望政府能夠替我們蓋一座國際室內標準溜冰場。」他建議政府可以訂定法規或政策,透過抵稅等方式鼓勵民間企業贊助選手,或認養運動場館的維護工作。他也期待能透過更優質的整體訓練環境,讓台灣選手未來在國際賽事上有更好的競爭機會。 競速溜冰一萬公尺計分賽參賽選手在比賽過程中選擇魚貫前進,以避免承受風阻。  圖╱劉信秀攝
飛手競速拚高下 無人機航向新科技產業
生活
影音
第1683期
飛手競速拚高下 無人機航向新科技產業
2018-10-11
【記者張庭瑀、莊珺茹、何庭賢苗栗採訪報導】選手操控高速行駛的無人機,穿越重重障礙,挑戰用最快速度完成比賽。近年無人機技術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新興科技產業。首度由政府舉辦的無人機競速大賽,提供選手練習組裝以及操控無人機的機會。參賽選手健行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李汪霖表示,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穫,就是看自己操控無人機的最快速度可以到哪裡。無人機科技結合跨領域知識,操作時需要因應複雜的突發狀況,例如:雜訊干擾導致急速墜機,風速影響飛行的穩定性,這些問題都在在考驗選手的應變能力。「飛競苗栗無人機競速大賽」負責人楊博軒說:「無人機一般都在室外比賽,因為要考驗選手面對風時的操控性,在室內的話就太安逸。」「飛競鬥士聯賽」執行總監林鉅比則談及,飛手都必須養成DIY無人機的能力,因此必須懂得電子、機械結構、飛行等原理。無人機發展與應用結合軟硬體,因應未來教育需求提升,近兩年來有大學開始設立相關科系,透過教授無人機的操作方式,從實作學習理論知識,培養航太以及電子技術的人才。長榮大學無人機應用學士學位學程系主任陳宗正談到,在各行各業裡面都能見到無人機的蹤影,舉凡航測業、空拍業。「這種專業的東西需要有專業的人才來做操控,但我們目前國內這一方面的人才幾乎是沒有,因此我們培養相關的人才,將我們的學生送到各個行業裡面。」陳宗正說。台灣政府四月通過 《遙控無人機草案》,正式開放無人機的商業應用許可 ,然而未來大學課程仍須更多新血注入,使這項產業發展進步,激盪出無人機科技的新火花。https://youtu.be/RkNDbq97g_E
分秒必爭 自走車競速拼最短距離
生活
第1682期
分秒必爭 自走車競速拼最短距離
2018-10-03
【記者李冠杰台南報導】小巧靈活的自走車沿著參賽者拼接好的軌道前進,每走過一個,選手便拿起自走車經過的軌道,迅速地思考著如何利用現有軌道,拼出最短的距離到達終點。「2018全國自走車競速暨機器人創意大賽」9月29日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舉行,比賽首度加入接軌道創意比賽,挑戰選手的默契。參賽者在賽前需要親自設計程式,除了讓自走車可以不經人為操控,還得擁有判別軌跡或是偵測障礙物的能力。在接軌道創意比賽中,參賽者兩兩一組,除了要求高團隊默契,選手們必須在比賽進行中下場排列軌道,而非在一旁等待比賽結果。賽前,選手需要從主辦方提供的九種軌道中抽出五種不同的軌道,它們除了長短各異,軌道還分為直線軌道和彎道。此外,由於五個軌道拼完後並不能讓自走車抵達終點,因此參賽者須在自走車行進間,不斷地連接軌道,藉此考驗選手們臨機應變的能力。 接軌比賽中,參賽者正不斷排列軌道,讓自走車能順利抵達終點。 圖/李冠杰攝賽場上,只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自走車正要走完軌道時,選手急忙將新的軌道拼入賽道,但在拼湊時沒注意到軌道間的縫隙,導致自走車輪子卡在軌道間,動彈不得。高科大學生彭顯堯坦言,「在練習時已經把九種軌道最短的拼法都想過了,卻為了讓自走車更快到達終點,將它的速度調快」,因此導致挑戰失敗。除了接軌道比賽,這次比賽也包含傳統項目像是機械手臂車、自走車避障和沿線行走。順利通過比賽,但因完賽時間過長,而無法擠進前三名的明新科技大學學生吳永彬表示,現場有許多選手的自走車在抵達終點前就碰到寶特瓶出局,他則是透過不斷的修改程式才避免出局,獲得第五名。 在避障比賽中,自走車須要具有偵測障礙物且避開的能力,否則將被宣判出局。 圖/李冠杰攝本次比賽吸引了496支隊伍、將近千名師生參賽,主辦方期望學生能整合,並且應用機械、電子、程式設計等跨領域知識。彭顯堯提到現場選手會在賽後分享彼此對設計程式的意見,「提供學生一個交流的平台。」 本次活動共計四項比賽,吸引496支隊伍參賽,一同爭取最高榮譽。 圖/李冠杰攝   
「龜」速賽車競技 打通中醫知識任脈
生活
第1667期
「龜」速賽車競技 打通中醫知識任脈
2017-11-29
【記者葉穎樂台中報導】伴隨「嗡——嗡——嗡」的響亮引擎聲,賽車從平地成功衝上斜坡,突破首道關卡,選手手指靈活操控車輛,身體甚至隨著遙控模型車移動,希望盡速完成賽道上的競技項目。歷經十天初賽,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展示館於11月26日舉辦「任脈通了沒?中醫大遙控車龜速競技大賽」決賽,最後國高中組、大專院校組分別選出六強晉級決賽。 六強隊伍之一「藥學營A 」隊員、中國醫藥學系學生張庭維邊操控賽車,邊緊跟遙控模型車移動,即將完成最艱難的上坡步驟。圖/葉穎樂攝配合以中藥材「龜板」為主題的展覽,主辦方初次舉辦遙控車龜速競技大賽,發揮巧思設計各賽道展板,以中醫領域的任督二脈命名比賽關卡。中國醫立夫中醫藥展示館館長賴榮年說明,單純辦展會過於靜態,「所以希望透過比賽吸引年輕人參與,也能因此注意各關卡中對應穴道的資訊。」化身「秋名山」選手的中國醫藥學系學生明芝加表示,「展覽介紹的龜殼藥效與本科系專業課程有關,能讓我加深印象。」他補充,平常並不會接觸專業等級的賽車器材,但館內首次舉辦結合運動的互動性遊戲,因此下次還會願意參加。 主辦方希望透過遙控車競速比賽,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場內設有的中藥材「龜板」相關展覽。圖/葉穎樂攝為了更貼近活動主軸,初賽及高中組決賽選手都使用縫有烏龜外型的模型賽車比賽。然而輪到大專院校組選手用舊車比賽時,因比賽用車皆損壞,賽車從初步上坡便有困難,甚至撞開第一關擺設在跑道上的紅綠燈,最後只得統一改以無造型的備用車重新競技。以「品叡6號」為隊名參賽的中國醫藥用化妝品學系學生楊子毅表示,過程會因擔心撞到東西而不敢鬆懈,但參加遙控車比賽後認為很好玩。參與過初賽的中國醫藥學系學生蔡孟芳,這次則到現場幫同學加油,「我了解玩這個很難,所以單在旁邊看,心情都會隨著賽況起伏。」 在參賽車手的操控下,賽道上的車輛避開安全錐,即將抵達 S 型車道終點。圖/葉穎樂攝本次決賽賽道包含上坡起步、直線加速與S 型車道。大專院校組冠軍「捲毛好胖」成員之一、中國醫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學生張詠翔即使獨自應戰,仍沉穩地以最快速度順利通過所有關卡。他認為上坡項目最難,「沒有一鼓作氣就會滑下來。」但他坦言每次練習感覺都不同,主要需配合車子本身狀態及當下運氣。中國醫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廖健宏表示,初賽時最常練習上坡起步項目,但最擔心翻車。他說:「原本我抱著和隊名『玩玩』一樣的心態參賽,」但他表示很享受參賽過程緊張刺激的氣氛。賴榮年則提到,希望學生透過遙控車競技賽接觸機械及物理觀念,多和醫藥以外的元素融合。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