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川普欲重啟移民政策 簽證限制恐影響國際生就學
國際
第1802期
川普欲重啟移民政策 簽證限制恐影響國際生就學
2024-12-06
【記者張博媛報導】基於中南美洲問題以及中美關係惡化,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選舉期間表示,他將再次推出移民政策,限制簽證發放,此舉將可能導致國際學生難以獲得簽證,無法回到校園讀書。11月開始,美國許多學校呼籲學生在明年1月川普就任前儘速返國,以免影響後續學業。 根據華盛頓廣場報(Washington Square News)26日報導,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已寄信向可能被影響的學生表示,他們將時刻監督移民政策的變化,並且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多資源,包括討論和一對一會議,以解決他們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的擔憂。維思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也表示,川普的移民政策將破壞學生簽證的效用,校方已向持有F-1簽證(註一)的國際學生寄信,呼籲國際生在明年川普就任前返國,避免簽證失效。維思大學阿格斯報(The Wesleyan Argus)編輯史賓塞.蘭德斯(Spencer Landers)表示,國際生在美國教育結構佔有重要一角,他說:「維思大學生由近10%國際生組成,國際生影響日益擴大,我也相信美國大學擁有來自不同全球背景的人才會有許多好處。」 註一:F-1簽證為最普遍的學生簽證類型,給予長期留學生最多五年留在美國的時間。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拉丁裔學生瓦萊麗.托雷斯(Valerie Torres)表示,川普的移民政策可能導致原本受益於DACA(註二)政策的美國公民遭到遣返。不僅如此,此政策甚至可能拆散移民家庭,導致學生無法獲得父母經濟援助,只能放棄學業。此外,托雷斯也提到,他的職業規劃涉及多國旅行,移民政策將使出入境變得困難重重。休士頓大學 (University of Houston)拉丁裔學生安娜.阿爾瓦雷斯(Ana Alvarez)則說道:「移民政策聽起來就像另一次的濕背行動(註三)。」阿爾瓦雷斯來自移民家庭,由於母親尚未取得永久居留證,他十分擔心自己的家庭將被迫分離。 註二: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簡稱DACA)是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2年6月推出的一項政策,容許若干在入境美國時尚未滿16歲的非法移民申請可續期的兩年暫緩遣返,以及他們申請工作許可。 註三:濕背行動(Operation Wetback)於1954年6月實施。行動採用了類似軍事行動的戰術將墨西哥移民(包括一些美國公民)驅逐出境,其中有數百萬合法進入美國的墨西哥人,一些人甚至已成為歸化公民或是本土居民。 「美國學費十分昂貴,供給本土學生的獎學金也仰賴國際生提供。」就讀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學生呂澤霆說道,他表示,川普像是個民粹主義者,講話時常出爾反爾,且執政黨考量經濟以及美國就業環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不可能真正禁止國際生到美國讀書。然而,許多大學仍表示會關注移民政策的走向,並在川普上任前完善學校國際生政策,以確保因應政策的不確定性做出萬全準備。
美大學推校園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國際
第1799期
美大學推校園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記者陳樂怡、鄭孟佳報導】美國總統大選於5日舉行,美國各大學紛紛推出校園政策,提升青年的政治參與度。根據塔夫茨大學公民學習與參與資訊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CIRCLE)統計,本次美國總統選舉中,18至27歲的Z世代(註1)佔投票人口4000萬以上,其中不少人為正在就讀大學的學生。 註1:根據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定義,Z世代為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世代。 以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下簡稱華大)及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為例,兩校皆在校區設置投票箱,而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更在校內的CUB Senior Ballroom設立學生投票參與中心,提供學生與社區成員投票登記、領取選民手冊、列印選票、投票的服務,並有志工協助引導有疑問的選民。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則因學生反映課程安排將會影響到他們參與投票的權益,宣布推行「非同步教學」,以出作業代替實體或線上教學。不但鼓勵學生參與投票、實踐政治參與,更彰顯校方對學生參與民主的支持。 根據華盛頓州法律,從2020年開始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在校園內皆須提供投票服務。來自華大的Marcy (化名)也說明,過去民眾需要到指定的投票所投票,如今則多了校內投票箱與郵寄投票等方式。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同樣設有校內投票箱,來自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Emily (化名)為首投族,並透過校內投票箱參與本次選舉。他指出,這項設施能鼓勵學生安全地參與政治,並提供不熟悉選舉事務的學生更具包容性的環境,讓他們能探索並形塑自己的看法。 投票箱的設置,不但增加大學生接觸政治的機會,也激勵學生參與政治。Marcy (化名)回憶開票當天的情況說道:「整個校園真的變安靜很多,很多課不是取消了,就是老師會給我們時間分享自己的心情。」他表示選舉期間看到許多同學積極討論社會議題。 談及大學生參與政治的重要性,華大的蓋碧.皮內達(Gaby Pineda)強調,大學生往往更關注教育福利等議題,與其他重視經濟利益的選民有所不同。「當我們的聲音和意見被聽到時,我們才能確保政府和執法機構遵循我們的道德與價值觀。」皮內達說道。 華大的蘇菲亞.卓克(Sofia Cheuk)則提及大學生作為社會公民,應持續關心社會議題,並積極參與民主投票。來自舊金山州立大學的Arther(化名)則補充,每個世代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大學生主動參與、關心政治,國家才會與時俱進。 「以前學生可能需要跑很遠才能投票,但現在變得方便多了。」來自華大的賈雅・拉賈戈帕蘭(Jayalakshmi Rajagopalan)說道。而根據2017年華盛頓州皮爾斯縣投票箱影響的研究顯示,設置投票箱有助於提高選民的投票率,且縮短選民與最近投遞箱之間的距離,能顯著增加他們投票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國際
第1797期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2024-10-24
【記者張博媛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5日舉行,華盛頓州在18日開啟為期18天的投票。為了提升學生民主參與以及總統大選投票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成立「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讓政治進入大學,在校園內舉行一系列民主宣傳活動。 美國總統大選與台灣選舉方式不同,須在投票前先辦理選民登記,並視各州規定,從10月開始投票。舉華盛頓州為例,華盛頓州在18日開始選舉人投票(註),接著在選舉日當天進行普選。「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由華盛頓大學教職員、學生,以及社群組織「民主道格」(Democracy Dawgs)提出,致力於增進學生的民主參與。他們認為學生是被賦予權力的群體,卻在國會沒有發言權,因此視投票為表達意見管道。民主道格在選前於校園發放宣傳冊、提供工具包給教師於課堂宣傳,並在每週二與教務處合作舉辦講座。 註:美國採選舉人團制,先由美國各州公民將選票投給支持政黨,得票數較多的政黨將獲得該州總選票,即選出該州選舉人。最後選舉人在大選當天將選票投給代表自己政黨的總統候選人。 華盛頓大學生Saul(化名)認為,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濃厚,學生也多關注政治議題,校園環境言論開放。然而,多數同學並不曉得「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華盛頓大學生Ruby(化名)表示,自己先前並不清楚學校正在推行此計畫,在了解計畫後他指出,學生多忙於課業,很難騰出完整的時間參與學校講座。Ruby建議學校與時俱進,以更日常的方式宣傳活動,「例如以短片和貼文介紹候選人政見或相關議題,讓同學能使用零碎時間接觸,減少參與門檻,讓政治更融入日常生活。」他舉例。 即便多數學生並無參與計畫,他們仍對此保持正面態度,華盛頓大學生John(化名)說道:「自由的政治環境是華盛頓大學的核心價值之一,大家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各種主題的討論。」Ruby則補充,學校推行計劃不僅僅是喊口號,也透過舉行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並參與民主運作。不過他也指出,在學校進行政治活動仍存在隱憂,四月時,校方邀請共和黨員演講,正好遇上以巴衝突抗議,導致學生間肢體衝突,最終由警方介入平息,因此,舉辦活動前應仔細審視是否適合於校內舉行。 學生參與政治並投票是接受社會責任的象徵,John提到:「學生族群是掌握未來的一代,學生參與政治行動以及對政治感到熱情是件好事。」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開放,學生樂於參與民主活動,並討論不同政治議題,民主道格也期待短期內可以看見更多學生前往選民登記並投票。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國際
第1795期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2024-10-04
【記者花苡軒報導】美國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以下簡稱SFFA)起訴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SNA)的種族入學政策違反憲法,於9月26日上午在法庭展開辯論,庭審預計持續7週左右。美國海軍學院招生辦事處回應,在庭審結束前將不予回覆任何立場。 美國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主要目的是保障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亞裔、非裔等在就業、入學能受到公平對待,允許大學在錄取學生時給予弱勢族裔特殊名額、評分優待等。SFFA於2014年提出,部分美國大學招生使用種族入學政策是不公平且違憲的,後續進行對大學的訴訟。2023年,SFFA起訴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等美國名校的入學招生政策違憲,成功讓學校廢除種族招生政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平權行動聯盟(Affirmative Action Coalition at UNC-CHAPEL HILL)主席克里斯蒂娜・黃(Christina Huang)表示,許多學校擔心遭受訴訟,因此取消了更多對特定族群的優待措施,如停止給予非裔學生獎學金及有色種族學生入學資源等等。「在我看來,取消種族入學政策的一年後,我們學校的非裔、美洲印地安族群學生比例下降許多。」他補充道。 就讀政治及社會系的亞裔美籍學生陳敬謙認為,平權行動對於美國的少數族裔入學是有益的。「我認為社經地位以及美國社會結構性的種族主義降低了在社會上普遍弱勢的亞裔及黑人學生的大學入學率。」他解釋,在美國歷史上,通常只有富有的白人能夠進入大學,因此平權行動多少改變了這樣的局面。陳敬謙補充,同樣被認定是弱勢族群,成長於加州矽谷,生活水平相對高的亞裔學生都有經濟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但當他到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時,觀察到黑人學生在總學生數中佔比較小。 預計前往美國留學,目前就讀會計系的黃同學(化名)表示,亞裔學生想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入學條件已相較白人族群嚴苛。若是各大學取消種族入學政策,只會讓亞裔學生更難錄取美國大學。他期許未來美國大學能提出其他針對弱勢種族的多元入學審核措施,在追求種族平等之餘,也能顧及少數族群的權益。
【社論】以巴衝突何時休? 國際調停的無力和困局
校園
第1786期
【社論】以巴衝突何時休? 國際調停的無力和困局
2023-11-22
「為什麽世界抛棄了我們?」這是無數加薩難民們反復拷問國際社會的問題。10月7日,隨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投逾5000枚火箭彈,及以色列不甘示弱對加薩地區採取報復行動,爆發了雙方近年來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衝突。持續近一個半月的以巴衝突,目前未有停火的跡象,死傷人數不斷攀升。聯合國多次針對衝突召開緊急會議,仍無法阻止衝突延燒;中國、美國等大國也無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看似應穩定國際和平局勢的國際體系及國際社會,在關鍵時刻卻無法以第三方角色調停衝突。國際衝突發生時,聯合國是大家首先想到可以緩解衝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立於二戰後的1945年,主要宗旨是維持世界和平。當以巴情勢日趨緊張之際,聯合國卻拿雙方沒輒。在聯合國的主要機構下,大會可以討論任何國際議題,唯所通過的決議只能作為建議,並無強制力。而重大議題如國際和平及安全問題,安理會則握有實權,可以做出強制性決議。聯合國組織架構的設計限縮了聯合國可以採取的實際行動,雖然聯合國對加薩人民表達高度關切,卻愛莫能助。爬梳聯合國安理會的運作,聯合國各會員國掌握的權力是不平等的。安理會掌握的權力過於重大,且只有少數國家在其中掌握話語權,其中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更具有一票否決權。在自身國家利益面前,常任理事國並不一定會從國際和平角度上考慮,公平地投票決議。從以巴衝突的情況來看,各國和以巴的外交及利益關係都會促使他們行使否決權,阻止聯合國採取行動,美國便是在考慮和以色列的關係下才投下反對及棄權票。即便聯合國安理會於15日終於達成決議「呼籲」以巴停火,還是將決議中字詞反復修改成各方都可接受的用詞。經過修改的決議,將決議中的「要求」修改成「呼籲」,失去了強制性,更失去了決議原本的意義。安理會的結構並無法充分反映出所有會員國的看法和國際期待的解決方式,制度的設計讓聯合國在調停以巴衝突時被束縛。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兩大霸權國家,中國及美國是很多人期待可以制約以巴的角色。不過截至目前,兩國沒有明確介入,因為以巴衝突牽動的背後勢力相當複雜。舉以色列來説,他們背後有強大的美國為他們撐腰。美國每年都會對以色列提供龐大的軍事援助預算,並和以色列有軍事武器交易。為了持續可以和以色列保持良好關係,即使以色列在國際上一直被其他會員國抗議侵犯巴勒斯坦領土,美國還是堅定支持以色列。身為世界霸權國家之一,美國必定得要擔負起領導的角色,以強硬的手法制裁以色列。例如,在俄烏戰爭發生的時候,美國雖沒有和俄羅斯有正面衝突,但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希望可以藉此讓俄羅斯停止侵犯。在面對以巴衝突的情況下,美國卻只是呼籲以色列立即停止侵犯人權,沒有實質作為,難免會讓國際不滿其過於偏頗地縱容以色列。另一世界霸權國家,中國亦未能於這次的衝突中扮演關鍵角色。中方僅以人道主義及國際法角度評論此次衝突,沒有選擇站在任何一方。中國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交好,部分國際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和美國抗衡,因此選擇站在巴勒斯坦一方。中東是中國想要「攻陷」的區域,調解中東關係是中國重要的手段。奈何以中國目前的能力,的確在協助緩解局勢方面能做的有限。中國在中東的權勢無法讓中東國家遵從中國的意見,中國目前在中東的影響力還遠不及早已在中東扎根的美國。以巴衝突目前仍處白熱化階段,無論是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都明顯觸犯了國際法中的戰爭法及人道法,誰也不肯讓步。各國基於國家主權問題,無法插手干涉;考量和以巴的利益交易及關係,不便提出立場。以巴衝突每延續一天,就會造成更多平民無辜犧牲,甚至因為宗教信仰及民族主義的關係,牽動了其他信奉同樣宗教的國家及人民。若短期内無法看到好轉,只會激起這些極端組織的不滿,後果將不堪設想。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國際
第1785期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2023-11-15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與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楊(Todd Young)於7日發起廢除《高等教育法》的大學「傳承偏好」(legacy preference)招生制度,禁止大學招生時,將申請學生與校友或捐款人的關係納入考量,擠壓其他優秀青年入學的機會。 由於美國很多私立貴族學校需要外界捐款,故優先錄取子女成校方與校友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素。 圖/依萬提供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介紹,「傳承偏好」招收制度在大學中已有近百年歷史,演變至今,政策已成為貴族學校招生的一項要素。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補充,在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禁止依據種族制度招生後,廢除「傳承偏好」制度也引發民眾爭議,政府便聽取民眾意見,推動終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的法案。托德在提案中指出,傳統招生限制其他背景且具有才華的學生入學,期望法案給予美國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 《富比士》雜誌指出,「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最早是由於擔心猶太人和亞洲學生數量佔據白人新教徒名額。 圖/取自Pexel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學生茱莉亞.歐(Julia OU)認同大學實行「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並表示「如果未來有錢我也會捐贈給學校以保障自己小孩就讀的機會。」他說明,由於美國教育階級差異很大,權貴家庭孩子從小就獲得許多學習資源,相比之下出身於中低收入戶且難以取得較好學習環境的學生本就會於大學招生時處於劣勢。哥倫比亞大學學生依萬.曾(Ivan Tseng)認為,儘管政府廢除「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仍無法避免校方採取不透明的規定來招生,「政策是否廢除只是政府在作秀,因為學校還是可以在個人經歷、性格上等無法客觀評量的地方選擇性地為學生加分。」他也提出,因政府其實無法完整得知各校招生入學的運作方式,制度廢除還是無法保證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廖元豪解釋,在美國大學自治體制下,錄取學生標準是大學的權利,政府若禁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恐有過度干預大學之嫌。他也強調,政府應把重點放在美國的基礎教育上,平衡各族群的教育機會、讓所有人在同個起跑線出發,才是真正為弱勢家庭學生考慮。
佛州解散大學親巴組織 學生失自由抗爭權利
國際
第1784期
佛州解散大學親巴組織 學生失自由抗爭權利
2023-11-01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10月24日,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系統(State University System of Florida, SUSF)( 以下簡稱佛州大學系統)與佛州州長隆納.狄昂.迪尚特(Ronald Dion DeSantis)開啟美國首例,下令解散州内各大學的巴勒斯坦正義學生團體(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 SJP),因為組織負責人支持哈馬斯組織(Hamas)襲擊以色列。自以巴開戰以來,佛州大學校園內發生多起示威遊行,巴勒斯坦正義學生團體亦透過社群媒體呼籲大眾「支持巴勒斯坦解放(Palestinian liberation)」和「結束以色列種族滅絕(End Israel's genocide)」。團體聯合美國各地親巴組織發起罷課行動,要求美國停止對以色列的軍事資金支援。 自哈瑪斯7日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展開攻擊以來,兩邊的衝突不斷,引發全球各地親以色列和親巴勒斯坦學生之間的緊張關係。 圖/Anna提供「我之前參加親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當時就有警察在旁邊,上方還飛著一台無人機,不確定那是不是在監視我們。」就讀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 UF)的學生Anna(化名)難過表示。他提到很多抗議者擔心連累家人,所以蒙面參加抗議。他分享,抗議中也可看到猶太裔的同學參與,他們在抗議布條上寫著「我是猶太人,我支持自由的巴勒斯坦」。Anna感慨地說:「我能感受到他們(抗議者們)很壓抑,因為在佛羅里達州沒辦法安全地表達看法。」同屬佛州州立大學系統的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SF)學生明珮煊對校方行為表示理解,他說:「其實學校也有壓力,通常不想要在有爭議的事情上選邊站。」他解釋,如果放任巴勒斯坦學生組織抗議,校方會被解讀為支持巴勒斯坦,所以學校才選擇解散相關組織。 「我覺得關閉組織有點太過了,組織沒有以學校名義做出什麼奇怪的事情,應該都還好。」明珮煊表示。 圖/Anna提供「解散親巴勒斯坦團體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邱師儀強調。他分析,佛州州長下令解散組織,背後可能參雜政治因素的考量,例如他所屬的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被認為和以色列有特殊關係。邱師儀補充,不管基於什麼原因,佛州州長解散親巴組織,都將對美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政治跟言論自由造成傷害。「我覺得很諷刺,美國一直提倡言論自由,佛州州長卻去限制言論自由。」Anna失望地說。佛州州長及校方的舉動讓他感到害怕,他於訪談最後再次強調需要使用化名,「我(Anna)擔心因發言或談論此事而受到譴責。」 邱師儀提及如果言論自由涉及到行動,就不是言論自由,是犯罪行為,恐怖主義這件事情在美國是零容忍。 圖/Anna提供
美大法官校園演講遭抗議 學生望尊重墮胎權
國際
第1783期
美大法官校園演講遭抗議 學生望尊重墮胎權
2023-10-26
【記者蔡愷恆綜合報導】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艾米.康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於16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MN)法學院課程演講中途,遭到不滿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的學生組織抗議打斷。示威學生被警方帶離講堂後,依然有約200名學生與教職員在戶外和平抗議。 明尼蘇達大學民主社會學生會與明尼蘇達墮胎行動委員會主張,墮胎權應受到聯邦政府保護,並讓民眾更方便取得墮胎醫療資源。 圖/《Fight Back! News》提供蘇達大學法學院邀請巴雷特演講的消息公布後,學生間傳出不少反對巴雷特過去推翻墮胎權的聲音。近一個月內,約700名學生連署期盼學校取消邀約。明尼蘇達大學民主社會學生會(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 in UMN, SDS)和明尼蘇達墮胎行動委員會(Minnesota Abortion Action Committee, MNAAC)集結200位學生及教職員,於禮堂外抗議近兩小時。他們手舉「我的身體,我的決定(My body, my choice)」以及「廢掉法院(Abort the Court)」等標語,高喊:「不要法院!不要政府!我們要決定自己的命運!(Not the court! Not the state! People must decide their fate!)」根據《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BS)》報導,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臨時院長威廉.麥吉佛侖(William McGeveran)認為,學院的職責是展示如何有效地傾聽與對談。校方公關傑克・瑞克(Jake Ricker)亦強調說:「言論自由是校方的核心原則。」明尼蘇達大學學生吳宸語表示,他歡迎巴雷特到校園演講,因為可以讓巴雷特和學生互相溝通。參與行動的明尼蘇達大學學生羅賓.哈比森(Robyn Harbison)解釋組織的訴求,「(我們)期望能與校方對話,並讓他們認知到多數學生並不歡迎巴雷特的保守立場。」明尼蘇達大學民主社會學生會成員法奧姆.凱馬納(Fa‘aumu Kaimana)於《Fight Back! News》的文章中表達對墮胎權的支持,「墮胎是人權!對巴雷特說不!」吳宸語對於墮胎議題持開放觀點,認為墮胎應是個人選擇,不應受限制。吳宸語認為,對於任何有爭議的議題,他期望的都不是改變和說服,而是雙方的溝通和理解。他呼籲政府和社會都應該保持一個理性及溫和的態度,聆聽和理解才能延續並鞏固民主社會的價值。 美國最高法院於2022年推翻保障墮胎選擇權的〈羅訴韋德案〉。巴雷特雖未主筆意見判決書,不過仍投票消除墮胎權。 圖/取自Unsplash
加州大學准AI輔助入學申請 濫用恐涉學術詐欺
國際
第1783期
加州大學准AI輔助入學申請 濫用恐涉學術詐欺
2023-10-26
【記者丁盈瑄綜合報導】12日,部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以下簡稱加州)的大學於聲明強調,對於完全使用人工智慧撰寫入學申請的學生,大學將因學生觸犯學術詐欺而取消他們的申請資格。加州教育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ADeptEd)則把管理人工智慧工具的使用規範交由各校自行決定,鼓勵學校去探討人工智慧的潛能。聲明一出,引發加州師生於社群平台上的熱烈討論。加州大學系統(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在書面聲明中,表態允許學生在申請入學時使用人工智慧修飾文字、查找資料,但終稿必須由學生本人撰寫。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DU)教授李怡如坦言:「如果都由AI代寫,這就是作弊。」他指出,學生在繳交入學申請文件時,美國大部分的大學會要求學生簽署「學術誠信承諾」(Academic Integrity Pledge),證明是親自撰寫的文件。 加州大學系統的九個校區允許申請學生有限度地使用人工智慧,但學生仍然要保證內容的原創性,不可造假。 圖/取自Unsplash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學生江芃支持學校允許有限度地使用人工智慧申請入學的政策。他認為美國的大學很尊重學生,因此選擇相信學生的學術創作是自行完成的,不會懷疑學生使用人工智慧。如果學生違反大學的信任,大學便有權利取消學生的申請資格。「如果學校禁止使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潤飾文字,留學顧問也沒必要存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交換台生王偲媛直言。他補充,如果大學連讓學生用人工智慧編排文字都不行,應該也要一併禁止學生諮詢提供資料、美化申請文件的留學顧問。李怡如説明,美國的大學普遍對人工智慧在學術界的應用抱持正面態度,探討如何讓師生接納、使用人工智慧輔助研究,而不是強烈禁止它。王偲媛分享,他在美國留學時,教授非常鼓勵他們使用ChatGPT,這讓他覺得跟在台灣上課時,學校普遍對使用人工智慧抱持負面態度很不一樣。有別於美國大學的立場,國立政治大學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陳昭伶強調,入學申請論文的內容必須是作者親自撰寫,畢竟學生必須意識到學術研究仍是嚴謹的課題。 王偲媛指出,他在美國讀書時,多數的商學院教授都很支持學生使用人工智慧發想商業點子。 圖/王偲媛提供「你不能只是複製,然後貼上。」王偲媛直言。他認同學生可以使用人工智慧輔助學習,但還是需要批判性思考,並檢查生成內容的正確性。李怡如以計算機比喻,解釋學生也會使用計算機算數學,但這樣並沒有違反考試規則,因為學生仍需要去了解數學原理並驗算,才能學習到知識。 陳昭伶分享,曾遇過學生寫程式時求助ChatGPT,但這不會了解到背後運作的原因,影響程式能力。 圖/取自Unsplash
虎科大創物聯網警示系統 為夜間用路人護航
新知
第1783期
虎科大創物聯網警示系統 為夜間用路人護航
焦點
2023-10-25
【記者張雅媜綜合報導】車輛行駛於昏暗的道路上,若司機沒看見正穿越馬路的行人,往往會釀成悲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簡銘伸與專科部學生劉欣庭、宋沛玲、陳有臨、廖御証組成之研究團隊,研發出「用路人安全暨警示系統」,讓車輛駕駛及早注意行人穿越道上的狀況,也使行人能主動躲避車輛,榮獲2023第四屆美國AII達文西國際發明展金獎。 以汽車模型模擬在昏暗的道路上,系統感應到車輛靠近而使燈泡亮起的過程。 圖/簡銘伸提供虎科大研究團隊有感於上半年行人與車輛碰撞的交通事故頻傳,於是著手研發更能維護行人安全的警示系統。此系統的警示裝置有別於以往架設於路邊的告示牌,而是將成排的LED燈嵌在地面上,當車輛靠近時,整條行人穿越道就會亮起來。簡銘伸表示系統亦能保障行人安全,「即便是低頭族,也會看見閃爍的燈光而有所警覺。」警示系統利用了物聯網的技術,可以透過主控板控制連接上網路的各個裝置。劉欣庭說明:「透過編入程式碼至控制板,控制板即可自動控制其他連結到的裝置。」再結合現行測速照相機的作法,將感應感測模組埋在馬路下。模組由足夠長度的線圈構成,汽車經過時,金屬製的引擎改變線圈磁場,因而產生電流。電流將訊號傳遞給物聯網的主控板後,主控板再發出指令使LED燈間歇性閃爍。 系統是利用物聯網的技術結合感應線圈的原理,將汽車經過的訊號傳送至控制箱,使行人穿越道上的LED燈閃爍。 圖/劉欣庭提供為了讓駕駛在受警示後有足夠的反應時間,研究團隊除了蒐集交通部公開之「柏油路摩擦係數對應車速所需煞車距離」資料,參考該路段最高速限對應的數值,簡銘伸也補充道:「交通部的資料僅考慮摩擦力進行推估,但人受警示之後仍須2至2.5秒的反應時間,因此我們也把反應時車子的移動長度納入考量。」研究團隊算出夜間駕駛自反應到車輛停止所需之煞車距離,並以此調整感應模組的位置。 研究團隊蒐集交通部提供之車速與煞車所需距離相關資料,以計算出感應線圈應架設於距行人穿越道多遠的位置。 圖/簡銘伸提供此系統能同時保障駕駛和行人的安全,大貨車司機張立泓表示,此系統的設計在視覺上對駕駛很有幫助,能有效提升其警覺性。機場接送專車駕駛張堂升則認為:「雖然此系統有一定警示效果,但若想減少事故發生,解決車輛視線死角的問題更重要。」惟簡銘伸也提到,此系統目前只以數據推算,卻無法預測人性,「若車輛超速,那裝置預留的反應距離就可能會不太夠。」不過他仍肯定此系統的發展可能性,他表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層面還可以更廣泛,系統若連接行人的行動裝置,能增添操作性功能;若連接無線導盲杖並加入警示音設計,則能提升視障人士行走於道路上的安全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