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國際
第1799期
美大學校園推投票政策 盼提升青年政治參與度
焦點
2024-11-15
【記者陳樂怡、鄭孟佳報導】美國總統大選於5日舉行,美國各大學紛紛推出校園政策,提升青年的政治參與度。根據塔夫茨大學公民學習與參與資訊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 Research on Civic Learning and Engagement,CIRCLE)統計,本次美國總統選舉中,18至27歲的Z世代(註1)佔投票人口4000萬以上,其中不少人為正在就讀大學的學生。 註1:根據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定義,Z世代為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世代。 以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以下簡稱華大)及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為例,兩校皆在校區設置投票箱,而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更在校內的CUB Senior Ballroom設立學生投票參與中心,提供學生與社區成員投票登記、領取選民手冊、列印選票、投票的服務,並有志工協助引導有疑問的選民。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則因學生反映課程安排將會影響到他們參與投票的權益,宣布推行「非同步教學」,以出作業代替實體或線上教學。不但鼓勵學生參與投票、實踐政治參與,更彰顯校方對學生參與民主的支持。 根據華盛頓州法律,從2020年開始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在校園內皆須提供投票服務。來自華大的Marcy (化名)也說明,過去民眾需要到指定的投票所投票,如今則多了校內投票箱與郵寄投票等方式。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同樣設有校內投票箱,來自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Emily (化名)為首投族,並透過校內投票箱參與本次選舉。他指出,這項設施能鼓勵學生安全地參與政治,並提供不熟悉選舉事務的學生更具包容性的環境,讓他們能探索並形塑自己的看法。 投票箱的設置,不但增加大學生接觸政治的機會,也激勵學生參與政治。Marcy (化名)回憶開票當天的情況說道:「整個校園真的變安靜很多,很多課不是取消了,就是老師會給我們時間分享自己的心情。」他表示選舉期間看到許多同學積極討論社會議題。 談及大學生參與政治的重要性,華大的蓋碧.皮內達(Gaby Pineda)強調,大學生往往更關注教育福利等議題,與其他重視經濟利益的選民有所不同。「當我們的聲音和意見被聽到時,我們才能確保政府和執法機構遵循我們的道德與價值觀。」皮內達說道。 華大的蘇菲亞.卓克(Sofia Cheuk)則提及大學生作為社會公民,應持續關心社會議題,並積極參與民主投票。來自舊金山州立大學的Arther(化名)則補充,每個世代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大學生主動參與、關心政治,國家才會與時俱進。 「以前學生可能需要跑很遠才能投票,但現在變得方便多了。」來自華大的賈雅・拉賈戈帕蘭(Jayalakshmi Rajagopalan)說道。而根據2017年華盛頓州皮爾斯縣投票箱影響的研究顯示,設置投票箱有助於提高選民的投票率,且縮短選民與最近投遞箱之間的距離,能顯著增加他們投票的可能性。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國際
第1795期
美國種族入學政策恐違憲 公平與多元如何兼顧?
2024-10-04
【記者花苡軒報導】美國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以下簡稱SFFA)起訴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SNA)的種族入學政策違反憲法,於9月26日上午在法庭展開辯論,庭審預計持續7週左右。美國海軍學院招生辦事處回應,在庭審結束前將不予回覆任何立場。 美國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主要目的是保障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亞裔、非裔等在就業、入學能受到公平對待,允許大學在錄取學生時給予弱勢族裔特殊名額、評分優待等。SFFA於2014年提出,部分美國大學招生使用種族入學政策是不公平且違憲的,後續進行對大學的訴訟。2023年,SFFA起訴了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等美國名校的入學招生政策違憲,成功讓學校廢除種族招生政策。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平權行動聯盟(Affirmative Action Coalition at UNC-CHAPEL HILL)主席克里斯蒂娜・黃(Christina Huang)表示,許多學校擔心遭受訴訟,因此取消了更多對特定族群的優待措施,如停止給予非裔學生獎學金及有色種族學生入學資源等等。「在我看來,取消種族入學政策的一年後,我們學校的非裔、美洲印地安族群學生比例下降許多。」他補充道。 就讀政治及社會系的亞裔美籍學生陳敬謙認為,平權行動對於美國的少數族裔入學是有益的。「我認為社經地位以及美國社會結構性的種族主義降低了在社會上普遍弱勢的亞裔及黑人學生的大學入學率。」他解釋,在美國歷史上,通常只有富有的白人能夠進入大學,因此平權行動多少改變了這樣的局面。陳敬謙補充,同樣被認定是弱勢族群,成長於加州矽谷,生活水平相對高的亞裔學生都有經濟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但當他到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時,觀察到黑人學生在總學生數中佔比較小。 預計前往美國留學,目前就讀會計系的黃同學(化名)表示,亞裔學生想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入學條件已相較白人族群嚴苛。若是各大學取消種族入學政策,只會讓亞裔學生更難錄取美國大學。他期許未來美國大學能提出其他針對弱勢種族的多元入學審核措施,在追求種族平等之餘,也能顧及少數族群的權益。
羅大創食品儲藏室 減輕學生經濟壓力
國際
第1691期
羅大創食品儲藏室 減輕學生經濟壓力
2018-12-06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捐贈星期二(GivingTuesday)」是一項全球性的慈善活動,在每年感恩節後的週二舉行。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RU)布朗斯維克分校於11月27日也發起活動募集資金,除了援助校內資源不足的食品儲藏室,也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有健康的飲食。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2017大學收費趨勢(Trends in College Pricing 2017) 」報告指出,公立四年制的大學從1987年到2017年,學費上漲率高達213%,而私立學校則調漲129%。因學費迅速增加,導致學貸問題愈來愈普遍,學生在高額學費的壓力下,常無法顧及飲食,所以學生飢餓的問題日漸嚴重。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 TU)和威斯康辛希望實驗室( Wisconsin HOPE Lab)研究發現,接受調查的66所大學、4萬3000名學生中,約36%的學生有吃不飽的狀況。 食物儲藏室內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糧食,除此之外還供應日常生活用品,以供需要的學生免費領取。 圖/美國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食品儲藏室提供考量學生常因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而犧牲飲食,美國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在2016年推出校內首個食品儲藏室。學生只要填寫表格即可使用,校方希望透過免費食物與日常用品的補給,減少學生的經濟負擔,在進修學業時,也能維持身體健康。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食品儲藏室的創始人克里・威爾森(Kerri Willson)表示,學生若沒有達到基本的飲食需求,很難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表現,且可能影響人際關係。學生沙吉爾・菲立普(Shakir Philippe)提到,身旁確實有許多同學經濟上有困難,而放棄健康飲食,「儲藏室的東西很齊全,這大大減少了我們飲食上的負擔。」然而,學生進入食物儲藏室前,必須提供個人資料,因此並非所有學生都樂於使用此項服務。對此,學生麗莎・瑪麗・費特多(Lisa Marie Furtado)認為,許多學生因感到丟臉而不敢使用。他建議校方應改良申請方式,才能讓食物儲藏室發揮更大功效。 
藝術家虐狗惹議 美奧大生連署撤校內雕像
國際
第1689期
藝術家虐狗惹議 美奧大生連署撤校內雕像
2018-11-22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上個月中,於校內擺放藝術家湯姆・歐特斯(Tom Otterness)的雕像作品〈牛車(Covered Wagon)〉,但學生認為藝術家多年前的虐狗行為有損校風,因此發起連署請願活動,希望校方移除雕像,目前已有3400位學生簽署。 奧大學生對歐特斯雕像作品〈牛車〉感到不滿,連署請願希望校方移出該雕像。 圖/尼克・哈索里(Nick Hazelrigg)提供根據《奧大每日新聞報(OU Daily )》報導,奧大校友威廉・奧伯林(William Obering)希望擴大奧大藝術收藏的公共空間,便捐款給校內基金會,而基金會利用這筆資金,購買了藝術家歐特斯的雕像作品〈牛車〉。作品中,母親抽著煙,而拉著馬車的公牛代表的是父親,後方兩個孩子正在互相嬉鬧,藝術家歐特斯曾說:「這代表我們的童年,那個越野旅行車的經典時代。」然而此雕像一出現在奧大校園,即引來學生的不滿,根據《奧大每日新聞報》報導,藝術家歐特斯曾為了創作,從收容所收養一條狗,並將其捆綁在相機上,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行拍攝。因此10月31日起,就有學生對歐特斯感到不滿,將一件帶有「我射擊狗(I shoot dogs)」字樣的衣服穿在雕像上。對此,奧大學生阿米莉亞・布朗(Amelia brown)提到會如此反彈,除了雕像不符合校園以往的傳統風格外,藝術家本人的行為是最主要的原因,「虐待動物是我們學生最無法容忍的事情。」 雕像一出現在校內,曾有奧大學生表示不滿,將有「我射擊狗」字樣的衣服穿在雕像上。 圖/尼克・哈索里(Nick Hazelrigg)提供而近期,美國公共關係學生協會( Public Relations Students Society of America, PRSSA)奧大分部也寫了一封公開請願書,要求校方移除雕像,目前已累積超過3400位學生簽名連署。即將入學的學生米卡拉・馬丁斯(Mikaila Martinez)說:「永遠不能容忍虐待動物的行為,我相信奧大學生絕不希望雕像替校園帶來負面聲譽。」對此,校方則表示會多方傾聽學生意見,並且正著手討論學生的請願書內容。但並非所有學生都反對放置雕像,奧大學生扎克・埃爾莫爾(Zack Elmore)便認為,任何爭議都只是作品的一小部分,儘管藝術家曾經有不良行為,「無可否認的是,〈牛車〉是代表美國歷史的重要遺產,它應該繼續存在於校園內。」 
沉默包裹寄寓意 愛荷華大學倡學生自殺防治
國際
第1684期
沉默包裹寄寓意 愛荷華大學倡學生自殺防治
2018-10-18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與活躍思想組織( Active Minds organization)合作,於10日舉辦「發送沉默包裹(Send Silence Packing)」展示。活躍思想組織在校內的草坪灑上超過1000個後背包,每個書包代表一個死於自殺的大學生,裡面放有自殺者的照片或故事,期許能藉此提升學生對自殺問題的關注。 發送沉默包裹由活躍思想組織與各大學合作,期許能提升校園對學生自殺問題的關注。 圖/安柏・克勞提供自2008年開始,活躍思想組織與各大學合作舉辦發送沉默包裹的活動,巡迴展出的1100個後背包,象徵每年約有1100位美國大學生因自殺失去生命。參與者打開後背包,就能看見自殺者親友提供的照片或故事,愛荷華大學學生麥迪・帕特森(Maddie Patterson)便表示,看到自殺人數的統計資料時,很容易只當成數字在看,但當這麼多自殺者的書包呈現在眼前時,就很觸動人心,「你會意識到背包曾屬於一個懷有夢想的人,但他們再也沒有機會去追尋理想,這讓我感到很心痛。」此活動引來不少大學生參與,活躍思想組織期許能以此提醒學生及大眾自殺防治的重要性。 後背包中放置由自殺者親人或朋友所提供的個人故事,以此提醒學生及大眾自殺防治的重要性。 圖/麥迪・帕特森提供活躍思想組織創辦者艾莉森・馬蒙・馬霍瓦爾德(Alison Malmon Mahowald)在大一時,遭遇唯一的親哥哥自殺,因而創辦了此機構,「自從我哥哥自殺,我體認到防治自殺的重要性。」他下定決心要做點什麼來改變美國大眾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方式。除了發送沉默包裹之外,活躍思想組織內也有許多專業的心理健康講師,巡迴於各校進行演講,不只教育學生如何處理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鼓勵大眾伸出援手,幫助有心理疾病困擾的人。根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CHA)統計,現今15到24歲青少年自殺率已是1950年代的三倍,自殺近來更居大學生死因的第二名。愛荷華大學學生安柏・克勞(Amber Crow)表示,高中時因摯友自殺受到打擊,他認為發送沈默包裹的活動能去除大眾對心理疾病與自殺的偏見,同時也能呼籲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尋求幫助,「校內的心理諮商管道很多,每年我們也會繳交12.5美元(約新台幣 386 元)的心理健康費。」安柏・克勞提到學校致力於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幫助。不僅如此,學生也成立社團如「積極思考社(Active Minds)」來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 愛荷華大學校內也提供很多心理諮商管道,致力於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幫助,學生也成立許多社團來幫助這些人。 圖/安柏・克勞提供安柏・克勞進一步補充,愛荷華大學在校內設有多個校園諮詢服務處,讓學生更容易獲得幫助。除此之外還有團體諮商治療、大學生恢復健康計畫。他也提到,若學生有經濟困難而負擔不了醫藥費,校園內也會發起募款活動來幫助這些學生,「我認為這對於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是非常有效的。」 
性侵疑雲掀抗議潮 美大生反準大法官任命
國際
第1682期
性侵疑雲掀抗議潮 美大生反準大法官任命
2018-10-04
【記者許容瑄綜合報導】9月中旬,美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舉行任命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列席為新任大法官的投票。然而在投票前夕,卡瓦諾被心理學教授,克莉絲汀.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指控強暴未遂。在9月27日卡瓦諾的任命聽證會議上,克莉絲汀表示,卡瓦諾曾於1982年的一場高中派對上,藉著酒意強行性侵但並未得逞。卡瓦諾對於克莉絲汀的指控全盤否認,雙方各執一詞。美國各大學生對此事件看法不一,卡瓦諾的母校耶魯大學法律學院(Yale Law School)在9月24日首先發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逾200名學生與教職員工身穿黑衣在校內走廊靜坐,聲援克莉絲汀。法學院教授甚至將週一的課程取消,讓學生前往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牌、抗議卡瓦諾的任命。此外,在9月27日聽證會後,超過50名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學生在校園內抗議,呼籲參議員拒絕卡瓦諾的提名。視覺與藝術表演學院(College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學生,尼可.阿伯爾斯(Nicole Aramboles)表示,美國太多掌握權力的男性有性騷擾前科,卻沒有受到制裁。「我知道有一場反對卡瓦諾的罷工行動正在醞釀,因此我非常期待能再次挺身而出。」她也表示,很遺憾並不是所有人都關注這件事,但她仍會繼續為女性權益發聲。哈佛大學法律學院(Harvard Law School, HLS)學生則舉出「我們值得更好的(We Deserve Better)」的標語,拒絕卡瓦諾下個學期回來繼續擔任講師。2日,《哈佛大學報(The Harvard Crimson)》指出,下個學期將不會聘用卡瓦諾。除了抗議,也有大學支持卡瓦諾的任命。9月26日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校方帶著300名學生前往華盛頓特區與美國婦女關懷協會(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 CWA)合作。學生與協會成員在戶外進行演說,舉標語喊話,聲援反對墮胎的卡瓦諾。同時,也有學生態度較為中立,例如戴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與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的學生希望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介入調查,並將結果公布於眾。儘管9月28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以11:10的比數通過卡瓦諾的任命,但最後全員表決任命會議將延後一周舉行,希望在這段時間聯邦調查局能調查出事件真相。
美研究:女主管越多 女教職員就越多
新知
第1622期
美研究:女主管越多 女教職員就越多
焦點
2016-04-20
美國研究發現,大學人文系所的女性主管越多,女性教職員就越多。圖/取自flickr用戶Pan_Xiajun.UMKC Bloch【記者蘇奕菲綜合報導】根據「深入高等教育」(Inside Higher Ed)13日報導,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Cornel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從西元2008和2012年的數據中發現,448所美國大學的人文系所中,女性主管越多,女性教職員也會越多。研究者、政策分析博士生卡珊卓‧班森(Cassandra Benson)、經濟所博士生陶德‧瓊斯(Todd Jones)和莎拉‧佩列諾維茲(Sarah Prenovitz)等人,探討美國大學人文科學系所中女性領導者對於女性教職員工數量的影響。他們使用美國藝術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西元2008年和2012年的人文系所調查資料,數據統計了美國448所教學機構。研究在3月公布,研究者發現,教學機構近幾年來擁有的女性主管人數,與女性人文科學教職員人數成正比,尤其當校長為女性時,與女性人文教職員人數的正向關係最為明顯。研究者也發現,超過五年任期的校長皆是女性,女性教授人數會成長18%,相當於女性校長每任職一年,女性教授人數即增加3.6%。根據深入高等教育報導,美國藝術科學學院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羅伯‧道斯蘭(Robert Townsland)表示,如何增加女性職員一直是備受討論的議題,許多人認為與單位的主管相關。而康乃爾大學的研究證實了,主管可能阻礙或促使女性職員增加。但是女性主管究竟如何實際影響女性職員人數,則有待進一步調查。對於該研究結果的意涵,政治大學勞工所教授劉梅君表示,相較於男性,女性較能了解女性工作及生活所遇到的挑戰,因此女性主管對於教職員工更有同理心。她說:「有時懷孕和結婚生子的確會影響工作績效,男性主管會認為女性員工是trouble maker(製造麻煩),女性主管則較能包容。」因此女性主管較多,職場會更性別友善。「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則表示,美國女權運動從1890年代開始,發生時間較早,接著更有兩、三波的婦女運動,因此女性在職場較為普遍。根據「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統計,2013年美國續任教職員有48.4%為女性,終身教職員有37%,根據台灣教育部統計處調查,同年台灣的教職員則有34.98%為女性。反觀台灣學界,劉梅君認為,目前學界中仍有明顯性別差異,位階越高,女性就越少,而男教師升等所需時間,也比女教師還少。因此女主管雇用更多女性職員的現象,有助於性別平等。黃淑英表示,「男主外,女主內」仍是台灣社會普遍的概念,目前雇用女性仍不足,「改變傳統是慢的」,必須透過教育影響下一代,未來學界才會任用更多女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