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國際
第1797期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 華大民主行動籲學生參政
2024-10-24
【記者張博媛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5日舉行,華盛頓州在18日開啟為期18天的投票。為了提升學生民主參與以及總統大選投票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成立「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讓政治進入大學,在校園內舉行一系列民主宣傳活動。 美國總統大選與台灣選舉方式不同,須在投票前先辦理選民登記,並視各州規定,從10月開始投票。舉華盛頓州為例,華盛頓州在18日開始選舉人投票(註),接著在選舉日當天進行普選。「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由華盛頓大學教職員、學生,以及社群組織「民主道格」(Democracy Dawgs)提出,致力於增進學生的民主參與。他們認為學生是被賦予權力的群體,卻在國會沒有發言權,因此視投票為表達意見管道。民主道格在選前於校園發放宣傳冊、提供工具包給教師於課堂宣傳,並在每週二與教務處合作舉辦講座。 註:美國採選舉人團制,先由美國各州公民將選票投給支持政黨,得票數較多的政黨將獲得該州總選票,即選出該州選舉人。最後選舉人在大選當天將選票投給代表自己政黨的總統候選人。 華盛頓大學生Saul(化名)認為,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濃厚,學生也多關注政治議題,校園環境言論開放。然而,多數同學並不曉得「2024年華盛頓大學民主參與行動計畫」。華盛頓大學生Ruby(化名)表示,自己先前並不清楚學校正在推行此計畫,在了解計畫後他指出,學生多忙於課業,很難騰出完整的時間參與學校講座。Ruby建議學校與時俱進,以更日常的方式宣傳活動,「例如以短片和貼文介紹候選人政見或相關議題,讓同學能使用零碎時間接觸,減少參與門檻,讓政治更融入日常生活。」他舉例。 即便多數學生並無參與計畫,他們仍對此保持正面態度,華盛頓大學生John(化名)說道:「自由的政治環境是華盛頓大學的核心價值之一,大家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各種主題的討論。」Ruby則補充,學校推行計劃不僅僅是喊口號,也透過舉行活動,讓學生逐步瞭解並參與民主運作。不過他也指出,在學校進行政治活動仍存在隱憂,四月時,校方邀請共和黨員演講,正好遇上以巴衝突抗議,導致學生間肢體衝突,最終由警方介入平息,因此,舉辦活動前應仔細審視是否適合於校內舉行。 學生參與政治並投票是接受社會責任的象徵,John提到:「學生族群是掌握未來的一代,學生參與政治行動以及對政治感到熱情是件好事。」華盛頓大學的政治風氣開放,學生樂於參與民主活動,並討論不同政治議題,民主道格也期待短期內可以看見更多學生前往選民登記並投票。
猶太學生紀念以巴週年 校園反猶情緒仍存在?
國際
第1796期
猶太學生紀念以巴週年 校園反猶情緒仍存在?
焦點
2024-10-18
【記者周元曦報導】2023年10月7日清晨,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從加薩走廊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同月底以色列在封鎖加薩後,對加薩北部發動地面攻勢,展開此區長達一年的緊張局勢。至今以巴衝突時滿一週年,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以下簡稱喬大)學生與該校猶太組織,於7日舉辦校園點蠟、守夜、摺紙與演講等一系列活動,紀念犧牲的人民以及下落不明的人質。 「猶太與非猶太學生一起舉辦演講,也邀請學生進行摺紙等手做活動,學生們會在紙張上寫下對未來的展望、撫慰的言語,或是一首詩。」擔任喬大「希列組織(GW Hillel)」拉比(Rabbi)(註1)的丹・艾波斯坦(Dan Epstein)說道。他表示,在這個對猶太人來說悲傷的日子,希望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藝術創作與交流活動,為全校學生提供和平互動、表達自身信仰的空間。 註1:拉比是猶太人中的精神領袖,為宗教導師,負責主持猶太教的宗教儀式。 校園中的抗議與聲援活動因以巴衝突一週年再次蓬勃,不只校內警察增加,校外的城市警察也進駐校園為防學生發生衝突,不過丹提及,相比去年,今年10月的反猶風氣不強烈。他補充,去年此時的校園內充斥著反猶聲音,反猶組織更做出許多令猶太學生不舒服的舉動,像是在校園中間設置大型營地,並掛出「猶太復國主義(註2)者禁止入內」的標誌。 註2:喬治華盛頓大學內有95%的猶太學生都信奉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此主義旨在支持以色列地重建「猶太家園」,也是猶太人在宗教思想與傳統上對以色列土地聯繫的一種意識形態。 但就讀喬大國際關係學系的非猶太學生寶拉・西古恩薩(Paola Sigüenza)認為,校園內不同種族間的對立比以往明顯,「7日當週,除了猶太學生在校園中守夜,而校園另一邊,親巴勒斯坦的學生也校園另一邊在守夜,氣氛有點緊張。」作為校園學生組織的一員,他特別提到,學生組織之間的合作也會受到種族對立的影響。例如,本學期許多團體傾向避免與阿拉伯學生協會等持有激進親巴勒斯坦立場的組織合作。 此外,寶拉強調雙方的抗議活動有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影響,像是學校為了減少學生公開發表言論的機會,將校園中唯一的綠地封鎖。除了日常生活受影響,目前就讀喬大國際關係暨經濟學系的猶太學生Sara(化名)也坦承抗議行動影響學生的教育,「上學期我知道至少有兩科期末因為這些行動取消了。」他說道。 Sara並未直接感受到校園中的反猶情緒,但他仍因猶太身分而有所顧慮,「只因為現在作為猶太人某種程度上跟支持以色列劃上等號,我朋友甚至害怕表達自己是猶太人。」他嚴肅地說道。雖然校園氣氛有進步空間,丹與Sara仍慶幸喬大目前的狀況相比去年和平,也比美國部分大學友善。丹更提及,他未來將為校園中的猶太與非猶太學生提供物資協助,「喬大的希列組織計畫在校園中新設空間,不論種族,只要是喬治華盛頓的學生,都可以使用,學生可以進來交流、讀書和用餐。」他也期望學校在學生不涉及暴力的前提下,讓學生享有言論自由。
美大生抗議以色列高官入校 張貼海報遭控毀損公物
國際
第1775期
美大生抗議以色列高官入校 張貼海報遭控毀損公物
2022-12-14
【記者邱楷淇綜合報導】「從喬大到巴勒斯坦,以色列的佔領都是犯罪!」數十名學生聚集在聽證會外高舉海報,大聲抗議。2日,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舉辦審判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 SJP)激進抗議行動的聽證會,會中校方宣布處罰該組織,引發大批學生不滿,讓校內以色列及巴勒斯坦民族矛盾白熱化。 10月11日,喬治華盛頓大學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成員聚集在演講場地外高舉手繪海報,抗議校方邀請多倫・鐵內到校演講。 圖/截自布魯斯・韋恩加特Twitter事件起因於10月11日,校方邀請前以色列特情局(Shin Bet)高官多倫・鐵內(Doron Tenne)到校演講,該機構以折磨巴勒斯坦人聞名,因此引起親巴勒斯坦學生的不滿。當日,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以「喬大替你感到羞恥」和「去他的猶太復國主義者」等口號大聲譴責現場聽眾,並在演講場地四處張貼抗議海報。「我當然支持言論自由,但越界的是這些侵害校園建築和學生安全的海報。」喬大希勒爾協會(GW Hillel)執行董事艾黛娜・克爾斯坦(Adena Kirstein)感慨地說道。他指出巴勒斯坦學生會張貼海報的黏著劑難以清除,清潔費預估1200到4500美元(約新台幣3萬7000元到13萬8000元)。 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在演講場地周圍張貼了針對以色列的海報,圖中傳單上寫著:「猶太復國主義者滾開。」 圖/蘭斯・洛卡斯提供「身為巴勒斯坦人,我們必須強力譴責鐵內的罪行,並堅決反對他出現在校園。」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會長蘭斯・洛卡斯(Lance Lokas)說明。他也補充,根據哥倫比亞市政法,非商業性質的海報皆可張貼在公共區域,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並沒有觸法,使用的海報黏著劑也不可能造成校方如此龐大的負擔。不過校方最終仍以「不當行為致公物毀損」懲處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令他們相當失望。喬治華盛頓大學以色列學生會會長潔西卡・卡爾(Jessica Carr)則直指當天的抗議行動是反猶太主義的表現,「他們把猶太學生與猶太復國主義劃上等號,企圖用這點來攻擊我們。」卡爾憤慨地說道。演講當日正值猶太教三大節日——住棚節(Sukkot)(註),卡爾認為巴勒斯坦正義學生會選擇這個時間點散布對猶太人的仇恨,令猶太學生悲傷且恐懼。「我們永遠歡迎各種立場的聲音與我們交流,前提是不要用恐嚇的手段。」卡爾表示。註:住棚節落在每年的9到10月間,為了紀念古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漂泊在曠野間的日子,在節日期間,猶太人會建造一個臨時棚屋,並在裡面用餐、接待客人和就寢。 一張寫著「巴勒斯坦去殖民化」的海報貼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猶太學生文化中心希勒爾樓外的燈柱上。 圖/蘭斯・洛卡斯提供近年,「反猶太主義」在美國校園內的討論度逐漸提升。根據美國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 ADL)最新報告,過去一年間,美國境內大學共上報350起反猶太事件。然而,洛卡斯表示,抗議行動不能單以反猶太主義概括,這會讓他們真正的訴求無法被聽見。他認為,校方舉辦懲處聽證會立意良善,但未來處理類似爭議時,希望校方從多元角度思考、判斷,讓各方立場都被聽見。
校方欲審查採訪問題 華大生舉牌捍衛新聞自由
國際
第1713期
校方欲審查採訪問題 華大生舉牌捍衛新聞自由
2019-11-13
【記者李芸綜合報導】「還給學生媒體自由!還給學生媒體自由!」7日上午,中央華盛頓大學(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CWU)學生手拿標語、呼喊口號,抗議學校對採訪提問的事先審查,向校方表達長久來的不滿。此行動由中央華盛頓大學校內的學生媒體「觀察者(The Observer)」和「中央看新聞(Central News Watch, CNW)」組織所發起,盼校方尊重學生媒體的新聞自由。 學生舉著標語板,要求校方正視媒體的言論自由,給予學生媒體專業尊重。 圖/觀察者(The Observer)提供新聞審查爭議在中央華盛頓大學存在已久,起因為校方在接受學生採訪前,總會要求學生事先提出採訪問題,審核通過才准許採訪。4月,觀察者便因相關爭議,進而爭取和校方會面。會議當中雙方達成共識,學生媒體僅需提供採訪的背景資訊和方向,不必逐項將問題列出。然而,在9月開始的新學年中,校方機關卻屢次要求學生媒體事先提出採訪問題。10月,觀察者欲採訪學生運動員,在和體育部門聯繫過程中,卻又因相同的理由遭拒絕採訪。因此學生們下定決心在7日聯合校內媒體發動抗議,希望校方發布正式規定,落實4月協議中達成的共識。 學生多次遭校方要求採訪前事先提供問題,經過協商狀況未得改善,於是決定以抗議行動直接迫使校方正視問題。 圖/觀察者(The Observer)提供對於抗議,校方發布聲明表示他們並未審查或要求事先得到採訪問題,並會盡快安排和學生會面協商。觀察者記者艾米・摩里斯(Amy Morris)憤怒地說:「這是個天大的謊言!」他提出和校方來往的電子郵件紀錄,推翻學校說詞。他認為儘管上次在協商中雙方取得共識,但顯然並未發揮效果,因此希望學校能夠正式通過決議並公告,使各部門依循規定行事。校方要求事先提供採訪問題的要求,使學生媒體難以透過訪問來獲取資訊,削弱了媒體對於校方的審查能力。政治學系學生威爾・史崔克(Will Stryker)說:「如果事先提供問題,受訪者就像在讀劇本,他真實的反應和意見都無法顯露出來。」他認為校方可藉此左右報導內容,控制所有的問題以及答覆。 學生媒體除了向校方呼籲媒體自由,也盼校內學生能關注此議題,重視自己的言論自由。 圖/中央看新聞(Central News Watch)提供除了觀察者,其他學生媒體也受到影響。校園雜誌《她(Her Campus)》成員伊芙琳・羅恩(Evelyn Roehn)表示,學校應創造與記者互信的環境,接受在未知的情況下受訪,他認為事件的根本問題在於學校不重視媒體自由。「比起協商,更重要的應該是學校對於學生媒體的尊重。」若校方仍未正視媒體權利,協商之下恐怕還是難以得出雙方皆滿意的結果。
百頂帳篷入駐校園 供街友度寒冬
國際
第1643期
百頂帳篷入駐校園 供街友度寒冬
2016-12-28
【記者張寧心綜合報導】結束聖誕假期回到學校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的學生將會發現校園中多出近百頂帳篷。這是華大與組織「集體帳篷城市」(Tent City Collective, TC3)的合作,邀請遊民住進校園停車場直到明年3月中旬,讓他們能有固定住所度過寒冬。根據「西雅圖金郡遊民聯盟」(Seattle/King County Coalition on Homelessness)統計,截至今年年初,金郡無家可歸者已經超過4500人,更有超過7000人分別住在組合屋及收容所裡,西雅圖市長愛德華.默里(Edward Murray)甚至公開聲明,該市正面臨「遊民危機」(Homeless Crisis)。華大的加入,除了幫助遊民問題,也希望能消除學生普遍對遊民的刻板印象。就讀華大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何欣芮(Ariel Ho)談到,曾經跟朋友走在路上被一群流浪漢惡作劇,因此對遊民的印象不太好,大量的遊民搬進校園不免讓她有些擔心。但大學本來就是開放的空間,再加上冬季的西雅圖相當寒冷。她認為,該計畫能夠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有意義。在TC3組織服務的奧莉維亞.曼斯克斯托克(Olivia Mansker-Stoker)表示,組織對於搬進校園的遊民家庭有嚴格的申請限制,需要認證他們沒有暴力行為、酗酒及吸食毒品的習慣,也與校園警察建立完善的危機處理程序,以確保對校園的安全。華大學生藉由參與組織,還能夠學習到如何向校方提案、建立網站、開會溝通等使計畫順利運行。華大地區及社區關係處(Office of Regional & Community Relations)主任薩莉·克拉克(Sally Clark)認為,應該將華大定位為計畫的「主辦方」之一,而不是單純開放校地的「付出方」。計畫能夠連結華大與社區的關係,並且「華大學生也能藉此學到教室裡學不到的一課。」對雙方都有極大的好處。另外,校內許多課程也與計畫合作,為遊民家庭提供醫療照護及環境衛生的指導。然而也有學生對此抱持反對意見,就讀華大商學院學生戴立(Dai Els)表示,華大有許多國際學生,而不同國家的學生對遊民的既定印象都不同,像他本身就認為流浪漢大多具危險性。戴立建議,若學校想要幫助遊民家庭,應該從社團做起,或者提供免費的餐食等等。何欣芮也說:「更重要的應該是讓他們脫離遊民的狀態。」認為學校及社區除了提供他們幫助外,更應該給予工作輔導或專業技能的教學。
不准巴勒斯坦學生在窗口掛國旗 美喬大遭批雙重標準後道歉
新知
第1614期
不准巴勒斯坦學生在窗口掛國旗 美喬大遭批雙重標準後道歉
焦點
2015-12-25
巴勒斯坦國旗飄揚。 圖/喬治華盛頓大學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 at GWU)提供【記者鄭晏欣綜合報導】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U)巴勒斯坦籍學生雷米•阿邦納亞(Ramie Abounaja)將祖國國旗掛在宿舍窗外,遭校警要求撤除,並接到校方發出的「警告信」。喬大此舉引發校內外組織的批評、抗議。喬大校長史蒂芬•納普(Steven Knapp)10日發表聲明解釋並向阿邦納亞道歉。10月26日校警來到阿邦納亞的宿舍,表示有學生投訴他將國旗掛置窗外,要求撤下。不久校警折返表示他需要寫報告,並訊問阿邦納亞的個人資料。阿邦納亞表示,此舉讓他感到不舒服,好像自己在犯罪。11月3日,學校寄發警告信件,告知他違反了學校的安全規定。阿邦納亞翻閱了宿舍居住協議(Housing Agreement)、大學行為準則(University Code of Conduct)等規章,皆未找到禁止懸掛國旗的相關規定。他感覺自己被針對,「我當初會把國旗懸掛窗外,是因入學三年以來,時常看到學生們將國旗放置窗外。」喬大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Students for Justice in Palestine at GWU)出面批評學校「雙重標準」,並在網上發起連署,要求喬大撤銷警告信且向阿邦納亞道歉,重視學生的國籍認同。連署共獲1350名網友響應。致力於捍衛巴勒斯坦權利的組織Palestine Legal,也寫信給喬大表達對此事的不滿。他們指出,不該助長仇視穆斯林或反阿拉伯的風氣。在校內外反彈聲浪下,喬大校長納普發表聲明指出,出於安全考量,該校數年前已禁止在窗外懸掛任何物品;校方此舉並非針對該名同學的意見表達。納普表示未來同學不會因為違反一項校園政策就收到警告信,並承諾會加強行政單位執法的一致性。阿邦納亞表示,他對校方願意回應感到滿意,「比我原本預期的還多。」但他也指出,本次爭議只是一例,未來在其他大學仍可能發生類似問題。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也對喬大的聲明做出回應,表示很高興校方願撤回警告信;希望在大學校園中,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能夠自由發聲。 
收集無線訊號 PoWiFi隔空充電省麻煩
新知
第1601期
收集無線訊號 PoWiFi隔空充電省麻煩
2015-06-10
【記者呂欣綜合報導】你還在辛苦找插座和收起連接線嗎?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團隊1日在舊金山的「新興科技會議(EmTech Digital, 2015)」發表「無線網路充電器(PoWiFi)」,它可以收集空氣中的無線訊號,藉此隔空補充電子產品的電量。 團隊研發「背向散射環境(Ambient Backscatter)」充電法,在路由器中裝入「射頻功率計算器(RF-Power computer)」穩定捕捉無線傳輸中的訊息參數。並經由整流器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讓電流朝特定方向發射電波。最後透過直流電調節器將輸入的直流電壓數值增強至24億赫茲,華大資訊工程系助理教授休恩.哥拉科塔(Shyam Gollakota)說:「這種頻率能與電子產品達成電頻交流,不但不會降低網路速度,還可補充電源。」由於此充電法電流量低,因此較適用於低耗能用品如相機和智慧型健康手環。 西元2013年哥拉科塔曾率領團隊發表無線網路充電技術,然而這是他第一次擺脫被動式連接網路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 Reader)」,改採使用現有的電視廣播台或無線網路訊號。直接操作既有的網路訊號需克服許多電壓不穩的困難,不過團隊仍以各式匯流器克服問題。 華大電機工程系博士生凡西.塔拉(Vamsi Talla)說,團隊分別在五個家庭進行測試,將路由器設置距離電子設備5公尺以內,結果發現使用背向散射充電法的智慧型手機並無網速變慢的情形,「原本使用劣質網路發射器的用戶甚至認為網路因此變快。」 塔拉表示,團隊也嘗試讓一個沒有電量的相機透過背向散射充電法拍出一張需要10.4毫焦耳的黑白照片,後來發現相機能在每35分鐘存取一張畫質清晰的照片。另外,團隊試著以同樣的方式對智慧型健康手環進行充電,兩個半小時後,電量提升至41%,塔拉說:「速度雖不驚人,但效用顯著。」 哥拉科塔表示,背向散射技術尚無法快速充電,暫時沒有推向市場的打算。團隊目前致力於加強電流量,希望未來能應付高耗能的電子產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