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愛河掀水域解放議題熱潮 官民合作盼推親水精神
生活
影音
第1738期
愛河掀水域解放議題熱潮 官民合作盼推親水精神
2020-12-02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徐宇昕、陳宥菘綜合採訪報導】鳴笛聲一響,民眾開始奮力划槳,期望贏得比賽。由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委託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舉辦的「還河於民-愛河親水派對」,11月28日、29日登場。活動讓民眾免費體驗獨木舟、龍舟、SUP等水上運動,吸引在地居民親水外,也藉此推廣政府新祭出的「還河於民」政策。由市長陳其邁於11月24日市政會議上宣布的「還河於民」政策,主張將愛河水域還給民眾使用。民眾只需透過網路實名登記,帶上水上活動浮具並穿著救生衣,便能在愛河進行水上活動。然而,此公告一出,便有輿論針對水域安全提出質疑。因此,觀光局在政策公佈兩天後,將原先愛河全時段開放的規範,改為早上10時到下午5時30分。而開放地區,則由原本的全河域開放,縮減為愛河高雄橋至七賢橋之間的水域。高科大海洋休閒管理系副教授林杏麗說明:「目前階段性的做法,就是水域這部分會有安全的巡護人員,岸域也會有岸域的巡護人員。那再來就是民眾可以去(水上運動用品)快閃店,做一些安全上的諮詢。」為消除民眾疑慮,市府於愛河兩岸設置足量救生圈,並增派救生人員駐點。不過,雖政府針對規範做出調整,但台灣長年以來對水域有諸多限制,人民接觸河川的機會少,也就較不親水。因此,除了調整法規外,民間也應與官方合作,多加落實親水教育,才能消弭民眾在陸域思維下對水域安全的疑慮。參與民眾陳奕彣提到,面對水域安全問題,最重要的是親水教育,「從小要去教小孩子去親近水源,跟河、湖這種天然水域,而不是只有游泳池。主要不是教孩子如何游泳,而是教孩子如何和水和平相處。」苗栗縣水上運動觀光休閒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游竣捷則認為,台灣四面環海,對於海洋或溪流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大家認識海洋、認識水,這樣才能夠有教育的意義。」他也表示,可以透過政府加強宣導,或是透過政策執行,讓更多家長認識海洋教育及親水教育。隨著大眾對親水觀念逐漸成形,推動相關教育成為近年來的重要政策。行政院教育部體育署於今年提出「水域運動資源中心推動示範計畫」,並成立「水域運動資源中心」,透過舉辦各式體驗活動,傳遞完整安全知識,並消彌大眾對水域的恐懼、增加年輕學子接觸河川、海洋的機會。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課程教學輔導科科長張聖年說:「我們大概就是先從注意事項,就是去建構一些你來參與時,要去注意哪些事情的檢核表。」他進一步表示,體育署也與大專校院共同舉辦活動讓學生參與,而這也是他們今年計畫活動之一。愛河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開放民眾自由使用的河川。不少關注此議題的民間組織,期盼愛河規範的修改,能發揮領頭羊的效果,促使各縣市開放較安全的水域,讓大眾在未來有更多機會接觸河川,拉近與水域的距離。
褪下外衣 女子馬戲抗議女性社會標籤
藝文
第1732期
褪下外衣 女子馬戲抗議女性社會標籤
焦點
2020-10-15
【記者陳卓希台北報導】表演者在舞台褪去洋裝,身上僅剩裸色內衣褲。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學生組成的「創造焦點」,於8至11日在華山烏梅劇場舉辦女子馬戲表演《# Since1994》,透過將特技融於戲劇,呈現女性在社會受到的限制。 特技中的人體堆疊,展現出女性的力與美,少了外衣的束縛,觀眾能看見最真實的女性身體輪廓。 圖/創造焦點提供「妳喜歡妳自己嗎?」導演身兼表演者的梅芷菱提到她經常這樣問自己,但因外在總達不到外界的理想模樣,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她形容,她不斷接收外界對於「美」的標準,把自己塞入框架,即便心裡不舒服,仍要順應著社會的價值觀。因此,她欲抗議社會對女性貼上的標籤,透過此次演出,她設計表演者勇敢地脫去外衣,赤裸解放身軀,將私密的人體帶上舞台。為了剖析女性步入每個階段的真實模樣,梅芷菱安排劇情從女性的子宮展開,利用表演者的肢體在紅光下的交疊、翻滾,呈現胎兒在子宮裡逐漸發展為人形的狀態,「觀眾就像窺視者。」她希望讓觀眾見證「女孩」長大成「女人」的過程。而表演者在舞台中央的鐵框來回穿梭、相互對立,創造焦點團長李仕洋解釋,這段表演在詮釋女孩成為女人後,因受到外在標準規範而彼此爭豔的現象。 紅色是導演對身體內部的想像,表演者將肢體交疊,呈現子宮孕育胎兒的意象。 圖/創造焦點提供表演者、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學生廖思諄剛出場時,像小女孩般無憂無慮地拋接、玩著手中的紅色彈球。之後彈球掉落,她痛苦地摀著肚子,表演者走近並圍繞著她,廖思諄與身旁表演者的肢體開始交纏且不斷掙扎,呈現女孩面臨生理期,痛苦承受經痛,也因為成長,心態上開始出現轉變。廖思諄分享,飾演角色前會回想成長階段,像初次化妝、偷穿媽媽的高跟鞋等,「女孩總以為做了一個行為就會變成女人。」她笑著提到,並認為回憶有助角色的呈現。一群女人在舞台上大聲聊天,「馬戲最難的在於,不讓觀眾發覺舞台上的我們在準備。」梅芷菱說明,特技大多有預備姿勢,而演出中的準備動作會中斷觀眾情緒。她們嘗試諸多手法以轉移觀眾注意力,像做高難度的人體堆疊技巧前,表演者順應劇情大聲說話,讓觀眾專注於話語的內容,但其實她們是藉吐納氣息,調節身體的平衡。「觀眾只會看到一群三姑六婆在聊天,而忽略我們身體的不自然。」梅芷菱笑說。 馬戲中的高難度堆疊技巧,需要屏氣讓身體僵硬,而創造焦點打破傳統形式,利用說話的吸吐控制平衡。 圖/創造焦點提供演出的末段,表演者面無表情地走下舞台,讓觀眾用口紅塗抹她們的身體,回到舞台後,她們眼眶泛淚卻放聲大笑。梅芷菱解釋,觀眾在她們身體留下的印記,表示女性依他人標準生存的現象,代表框架與傷害。觀眾呂雅婷說:「這場演出使我回過頭問自己:『妳,喜歡妳自己嗎?』」 「框」藏著女性最真實的樣貌,而表演者身上的線條,是外界對女性貼上的標籤,表演者在框中演繹女性的迷失。 圖/創造焦點提供
埃及總統遭爆貪污 開羅街頭掀抗議聲浪
國際
第1707期
埃及總統遭爆貪污 開羅街頭掀抗議聲浪
2019-10-02
【記者林琮恩綜合報導】9月20日起,埃及爆發自2011年推翻穆巴拉克政權(註)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民眾在開羅等主要城市上街示威,抗議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el Fatah Al-Sisi)挪用公款,要求其下台。註: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uhammad Hosni El Sayed Mubarak),1981-2011年擔任埃及總統,2011年埃及國內爆發大規模抗議,要求時任總統的穆巴拉克下台。引發此次抗爭的導火線,為埃及前軍事承包商穆罕默德・阿里(Mohamed Ali)在YouTube等社群媒體上公開爆料塞西公款私用。埃及經濟近年來持續惡化,塞西政府卻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簽下借貸協議,導致埃及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口比率升高,加上政府長年打壓異議份子,最終引發民怨。時至今日,示威活動持續擴張,警方在開羅市中心設置大量路障,並查看行人的手機等私人物品,多名異議人士的社群帳號也遭停用,導致人心惶惶。根據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截至9月27日,已有超過2000人被捕,其中包括兩名開羅大學教授,在社群軟體推特(Twitter)上聲援抗議活動的哈珊・納法(Hassa Nafaa)和哈俄奇姆・霍斯尼(Hazem Hozny)。埃及科技大學(Misr University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MUST)牙醫系學生艾卜杜・剌賀曼(Abdul Rahman)曾參與在開羅解放廣場的抗議,他表示當時抗議者中亦有不少大學生,而他則親眼目睹至少16人遭警方逮捕,「我們到那表達我們的意見,告訴塞西:『滾吧!塞西,我們不要你』、『你是獨裁者』,警方卻向我們發射催淚瓦斯。」他說。 9月20日在開羅解放廣場的抗議行動,埃及警方向示威者投擲催淚彈。  圖/艾卜杜・剌賀曼提供刺賀曼認為軍人出身的塞西不熟悉經濟,導致埃及經濟蕭條、通貨膨脹,「我們要的是能改善經濟的平民總統,不要軍人或警察政權。」他表示現在埃及許多土地、公司和政府高層職位,都被軍方控制,「應該是人民支配軍隊,但在埃及卻是軍隊支配人民,我們什麼也不能做。」他就讀的埃及科技大學校方在此次抗議中完全噤聲,許多同學雖和抗議者一樣對政權心懷不滿,卻因害怕被捕而未走上街頭。儘管如此,上街的群眾卻仍以青年為主,「成年人已經對國家失去希望,認為抗議也改變不了什麼,但年輕人如我和我的朋友還抱有一點希望,或許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可以幫忙!」刺賀曼表示。在埃及讀書的國立政治大學留學生許東溢則聽到了不同聲音,「我認識的人大部分都沒有去抗議,他們說大多數人都支持總統,只有少部分的人反對。」開羅大學(Cairo University, CU)學生穆厄塔席姆(Motasem)則說爆料者阿里「是假的、不要相信他!」,他強調埃及現在景況很好,也很安全,「就算示威者、外國勢力介入想要摧毀埃及,我們還是會永保穩定。」他說。許東溢就讀的阿合蘭語言學校(Ahlan World)師生皆拒絕談論抗爭相關話題,老師也告誡學生盡量不要外出,平時也不要討論抗議活動或政治,「抗議時出去路上都沒人,在大廣場都有武裝警車,還有警察拿著步槍監視,看起來蠻嚴重的。」許東溢說。 周末的開羅街頭氣氛陷入緊張,不時出現黑衣蒙面、疑似便衣警察的巡邏隊伍、車輛。 圖/許東溢提供埃及政府除了持續派出軍警穩定局面、煽動親政府民眾組織抗爭外,更開始在社群媒體上打壓異議份子,且多人的推特帳號遭到停用。然而刺賀曼說:「我們開始抗議本就不是為了它的結束,而是為了改變國家。」他表示雖然不知前途會如何,他們仍會持續抗爭,直到國家真正做出改變。 
經期貧困成負擔 英生籲提供免費衛生用品
國際
第1671期
經期貧困成負擔 英生籲提供免費衛生用品
2017-12-27
【記者謝佩旻綜合報導】「永遠不要因妳的賀爾蒙感到羞愧!(Never be ashamed of your hormones!)」數百位身穿粉色衣物的民眾手舉貼滿衛生棉的標語,20日齊聚英國倫敦議會廣場,向首相梅伊(Theresa May)要求為女學生提供免費衛生用品。「解放月經(Free Periods)」粉紅遊行由18歲女學生阿米卡.喬治(Amika George)發起,期望大眾重視「經期貧困(period poverty)」,並消除性別偏見。 上千名民眾齊聚倫敦街頭參加「粉紅遊行」,為經期貧困現象發聲。圖/艾斯美拉達.維拉特提供根據英國國際計畫(Plan International UK)10月發布的研究,14至21歲的女性中,有1/10無法負擔衛生用品費用。而據《國際商業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報導,上千名女性因經濟因素必須在經期間請假,嚴重影響在校人際及學習。有些學生甚至缺乏正確衛生觀念,使用襪子、衛生紙等替代,造成陰部疾病。因此,喬治在4月發起解放月經,串聯超過8萬5000人,透過請願書要求政府為接受免費學校餐點的低收入戶女性提供衛生用品。他也指出,解決經期貧困須從教育著手,若學生能在青年時期學習月經相關知識,才能落實性別平等。參與遊行者、畢業於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艾斯美拉達.維拉特(Esmeralda Violet)表示,「很多議員不相信經期貧困是真正發生的現象,將貧困歸咎於人民,而不是失敗的制度。」他認為,貧富差距懸殊及大眾對月經的錯誤觀念,讓性別平等更難以達成。維拉特也表示,原以為只會有女性參與遊行,卻發現有許多男性民眾也到場為女權發聲,驚訝之餘也十分樂見此情形。 眾人手舉關於女性衛生用品的各式標語,期望能喚起政府及大眾的重視。圖/艾斯美拉達.維拉特提供另一位參與者史蒂芬妮.梅(Stephanie May)就讀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他提到,英國女性的衛生用品平均支出高達1500英鎊(約新台幣6萬元)。為此,他創辦「新月計畫(The Lunar Project)」,目前與約克大學社會政策與工作學系(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The University of York)合作,在校內募集衛生用品,為約克地區的學校和社福機構免費提供衛生用品。「新月計畫」將募集到的衛生用品分送至約克地區學校和社會福利機構。/史蒂芬妮.梅艾斯提供為響應解放月經,各大學發起相關活動,例如亞伯泰丹地大學(  Abertay University)及巽德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皆為學生免費提供衛生用品。其中,亞大學生會本月於校內廁所擺放衛生棉條,同時設立明信片站供學生連署,表達對廢除女性衛生用品稅的支持。依據歐盟規定(European Union)規定,生活必需品為免稅項目之一,女性衛生用品卻被排除在外。目前英國衛生用品稅率仍為5%,但在輿論及政界人士的壓力下,政府已與歐盟協商,預計明年4月將其正式列為免稅。
反身體壓抑 内衣解放破性別限制
生活
第1671期
反身體壓抑 内衣解放破性別限制
2017-12-27
【記者葉穎樂台北報導】由六位國立台灣大學學生組成的團隊,22日在校內舉辦「內衣性解放」活動,以「可穿可棄,自己決定」為目的和參與者分享及交流,更邀請他們親自試穿,盼增加對內衣文化的同理心。內衣試穿體驗活動源自課堂「女性主義理論」,團隊發現社會對服裝有性別刻板印象。「不管夏天很熱、還是胸部需要被支撐 ,女生都需要穿內衣,男生卻沒有這種困擾。」活動負責人之一、會計學系學生葉栩安表示,內衣幾乎是女性的日常,並被視為女性必需品。然而這類內衣文化與生活融為一體,不像主流議題受大眾關注,因此團隊希望透過活動反思內衣的性別限制及對身體的壓迫,提倡人人都有決定穿或不穿的權利。 紀同學參加內衣性解放活動,唯二鼓起勇氣嘗試穿上內衣,親自體驗女生穿著內衣的感覺。圖/葉穎樂攝參與者、獸醫系紀同學為活動中唯二願意試穿內衣的男性,他坦言在公開場合體驗很害羞,「就算是要我把男生內褲穿在外面,也會有一樣感覺。」他也以「像被勒住」形容穿內衣的初次體驗,表示對女生平日的困擾能感同身受。而化學工程學系李同學雖本就得知有鋼圈的內衣會更不舒服,但試穿後的不舒適感仍超乎想像,尚未扣好排釦就直呼太緊。李同學透露,曾擔心和女性朋友交流可能被誤會,但認為了解內衣文化有助於尊重女生。 台大生命科學系詹婕翎為活動發起人之一,負責與參與者解說活動宗旨、傳遞理念。 圖/葉穎樂攝團隊成員獸醫系學生梁芷欣說明,由於男生平常較少接觸或思考相關問題,因此活動對他們具啟蒙作用,對女性參與者則傾向經驗的思維碰撞。參與者、機械系學生凌卉芸贊成團隊理念,他樂觀指出社會觀感會隨時代而改變,大眾對待內衣的態度將有機會改善,「就好像以前不能露出更多地方,現在有在慢慢變少了」。紀同學則提出,大學生思想較為開放,比較能接受此類議題,若活動地點為公館街頭,參與度也許會更低。然而當天主動參與的人偏少,加上校方希望避免爭議而不商借場地,因此期間團隊為了找到可以久留的地點就移動了三次。團隊對此雖已有心理準備,但活動負責人之一、經濟學系學生許宸維仍不禁感歎大眾對活動漠不關心,還需更努力推廣。獸醫系學生薛元皓也表示,「一開始沒有預期大家會對試穿這麼排斥,可能太公開或太開放也有所影響。」因此認為有人願意留步交流已很可貴。團隊希望透過活動揭露內衣對女生的隱形壓迫,掌握自己的內衣穿著權。 團隊準備了不同款式及尺寸的內衣,希望讓很少機會接觸內衣文化的男性,可以藉由試穿增加同理心。圖/葉穎樂攝
破表演界線 《一與眾》解放觀看方式
藝文
第1670期
破表演界線 《一與眾》解放觀看方式
2017-12-20
【記者羅文妤台北報導】觀眾走進民宅,如同來到朋友家拜訪,《一與眾》第三部作品〈畫布〉於藏身公寓裡的藝文空間「畫布」舉行。《一與眾》系列是「不適生產團隊」的連續計畫,表演方式偏向行為藝術,突破舞台限制,讓觀眾能近距離接觸表演者,也能在空間中自由地行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的表演者李文皓,在空間中自在地穿梭,時而量體重,時而做菜,甚至是上廁所,重現日常生活的細碎瑣事。觀眾就如同闖進表演者的日常中,跟隨表演者的腳步,觀看他的一舉一動。另一位表演者陳昱榮運用窗戶震動產生的噪音和捏碎、搓揉泡泡紙的聲音,獲取觀眾的關注。 表演者陳昱榮將自己裹在泡泡紙中,運用身體的摩擦產生音效,兼具視覺與聽覺的演出。 圖/不適生產團隊提供演出最後以民間舞蹈波麗露收尾,李文皓兩手有力地開合,並隨著音樂起伏高舉、放下。他走近觀眾、又走遠,直至走出門外,結束演出。觀眾王學梅表示,很喜歡最後的舞蹈,他認為表演者以簡單的動作建立自己的風格,在原先的舞蹈動作中融合手部微小變化,甚至比專業的舞者更令他驚艷。 演出中,觀眾能夠近距離接觸表演者,仔細觀看表演者的一舉一動。 圖/不適生產團隊提供「我們的演出都是在不正規的空間。」製作人、台藝大表演藝術碩士生賴得睿提到,團隊不斷挑戰劇場的限制,除了在演出中開火煮菜,還嘗試以打火機點蠟燭、點菸,這些舉動在傳統劇場都是被禁止的。他們透過這次的計畫,嘗試在運用空間的同時也與空間對話。「我們沒有燈光、沒有舞台,也沒有服裝。」同時兼任編導的李文皓表示,《一與眾》系列以極簡主義為主軸,運用最少的元素,解放更多觀看的方式,讓觀眾能關注表演者以外的「空間」。他希望演出是輕鬆且平易近人的,讓觀眾自由走動,也將觀看的選擇權還給觀眾。 
12萬人破紀錄 彩虹旗飄揚凱道
校園
第1663期
12萬人破紀錄 彩虹旗飄揚凱道
2017-11-01
【記者劉穎為台北報導】第15屆台灣同志大遊行10月28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本屆為同婚釋憲後首次遊行,吸引20多國共襄盛舉,並有大專院校、民間團體等150多支隊伍報名參與,總人數超過12萬人打破歷年紀錄。本次主題「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主張性別平等教育應推行至社會大眾,促進不同個體間相互理解、尊重。 遊行開幕式以彩虹旗圍繞台灣島的意象,傳達希望台灣社會能走向多元尊重。 圖/劉穎為攝遊行總召小白表示,相較同婚法一刀劃下制度上的保障,性平教育更能深入影響社會大眾對性少數族群的理解。他認為,性平教育會隨著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後,成為大眾的價值觀,因此性平教育才是塑造社會對性少數族群態度的根本。 17個性別友善學生社團組成「北台灣學生性別社團聯盟」。 圖/劉穎為攝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李承浩表示支持性平教育列入課綱,讓任何性別氣質的人都能被溫柔地對待,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面對以保護孩子為由而反對性平教育的人,台大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學生陳奕豪表示,這種作法犧牲了不符合性別模板的孩子的權益,使他們在為自己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困惑徬徨時,得不到適當的教育與幫助。他認為:「性平教育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教孩子懂得尊重差異。」陳奕豪也表示,有些教授或老師常不自覺做出帶有性別歧視或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論,希望性別平等的意識能不論師生地進駐到所有課堂上。 學生舉著對性平教育的訴求參加遊行。 圖/劉穎為攝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學生陳思頻舉著一張畫有女性裸體的看板參加遊行,傳達人人需要正視情慾需求,鼓勵大眾不必因為教育體制避談「性」而壓抑自己的慾望。對於目前課綱缺少性教育的問題,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學生朱芩希認為學校性教育只侷限於生理層面,欠缺情愛關係、性慾處理的正確知識,導致許多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有色眼光與歧視。陳奕豪則表示避談情慾話題反而會放任孩子去吸收網路上流傳的色情資訊,更容易得到錯誤觀念,希望能有具性平意識的老師授予知識,讓孩子用多元的眼光看待情感與慾望。「性解放」也是本屆遊行焦點之一,長久以來性解放被冠以色情的汙名,然而其原意是指「對抗與性和情慾相關議題的壓迫,並去除標籤的行為」。政大陸仁賈同志文化研究社社長、地政學系學生謝家宇以因蓄髮而被懲處的警員為例,認為「國家不能因為性別刻板印象限制個人留長髮的權力。」他提到,多數人對性解放的印象是充滿色慾與荒唐的,但他表示性解放是將對性別不平等的規定與習俗剔除,解放被壓迫的個體使每個人真正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
互動不設限 台北藝術自由日解放創意
藝文
第1608期
互動不設限 台北藝術自由日解放創意
2015-11-13
台北藝術自由日今年邁入第二屆。 圖/洪與成攝【記者洪與成台北報導】法國小說家卡謬曾言:「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6日至8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的「第二屆台北藝術自由日」從這個理念出發,希望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能毫無限制地創作與交流。主辦單位之一、自由人藝術公寓的藝術行政曾郁萍表示,上屆作品以靜態為主,今年特色在於民眾需要親自與藝術家對話,才能了解作品創作理念,互動性提高許多。 藝術家與參觀民眾交流創作理念。 圖/洪與成攝來自新北市八里的藝術家Cuber,以海邊撿拾的漂流木為素材,直接在展場創作,組裝完後再一根一根拆掉,並將拆下的木頭送給觀眾。Cuber表示,創作與拆除都是過程,在展場遇到群眾也是。展覽結束後可能再也不會遇到前來觀賞的民眾,因此他希望讓群眾將自己喜歡的木頭帶回家,藉此建立與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的連結。Cuber也指出,這樣的作品呈現方式,是一般靜態展覽無法達成的。 參展民眾拿著剛拆下的漂流木,與藝術家合照。 圖/洪與成攝展場另一端則傳來輕快的音樂聲,狹小的空間中一對對翩翩起舞。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的曾士益、洪千涵,以「坐坐茶室」為主題,獲得今年的最佳人氣獎。他們模擬茶室打造出一個小空間,讓參展者進去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在一首歌的時間裡與陌生人跳舞。曾士益表示,最初希望把交友APP功能實體化,讓陌生人親密互動,看會發生什麼事。經過多次嘗試與討論後決定採取跳舞的形式,結果意外地成功。洪千涵表示,甚至有參與者在跳舞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密感,當場哭了出來,並給了他們很溫暖的回饋,讓他們覺得喜出望外。 「坐坐茶室」邀請民眾進入宛如茶室的小空間,換上喜歡的衣服與陌生人共舞。 圖/洪與成攝「自由心證」拍賣會採用不公布藝術家姓名的「盲拍」方式,讓民眾就藝術品本身的美感和價值決定是否出價。隨著出價越來越高,現場氣氛也更加熱絡。本次共賣出32件藝術品,除了畫作,也有不少實體作品,例如以漂流木、鐵釘組成人臉的作品《對話》,也有藝術家運用乳膠漆,在全白的畫布上製造不規則的精緻紋理,吸引競標者爭相出價,最後以新台幣3萬多元拍出,是今年最高價的作品。 「自由心證拍賣會」上,主持人介紹即將拍賣的作品。 圖/洪與成攝到場競標的藝評人嚴仲唐表示,這次參加拍賣的作品都相當出色,「買到都算賺到」,就算沒能買到喜歡的作品,也是很寶貴的經驗。他指出,今年的藝術自由日充滿年輕、不拘小節的特質,在過度商業化的藝術環境下是很可貴的,對於年輕藝術家也是很好的機會。曾郁萍提到,去年不少藝術家參展後獲得矚目,甚至得到經紀約,她希望今年參展的藝術家也能得到類似的機會。未來依然會以自由創作為主旨,希望延續今年的互動性,讓民眾不再只是站著看展,而是親自與藝術家對話、交流,藉此拓展藝術的廣度。
美加大生期中解放 太陽慶典萬人空巷
國際
第1597期
美加大生期中解放 太陽慶典萬人空巷
2015-05-14
【記者黃楀珽綜合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USCD)學生終於從期中考的壓力中解放。3日加大聖地牙哥分校學生會舉辦第33屆「太陽神慶典(Sun God Festival)」,包含「美好生活節(Good Life Festival)」、「膠捲電影節(Filmatic Festival)」、藝文展覽及演唱會,提供學生盡情狂歡的舞台。 「太陽神」外觀像浴火鳳凰,為加大聖地牙哥分校第一座公共藝術雕像,也是該校的吉祥物之一,而西元1983年慶典開辦時恰逢該雕像在校滿週年,因此取名為太陽神慶典。在春季期中考結束的第一個週末,由學生會負責統籌慶典,包含演唱會、特色節日、樂團比賽、互動遊戲與講座等活動,每年吸引超過兩萬位學生參與,已成為加大聖地牙哥分校的重要傳統,也是美國大學中最盛大的慶典之一。 今年較特別的活動為美好生活節及膠捲電影節。美好生活節由「學生健康及福利組織(The Student Health and Well-being Cluster)」舉辦,旨在倡導學生重視健康運動與飲食,包含攀岩、舞蹈、瑜珈、人體彩繪、有機食品攤販,及泡泡足球—把自己套進透明的塑膠大氣球裡,與對手互撞並設法射門得分的娛樂比賽。加大學生安德魯.派克(Andrew.Parker)說:「泡泡足球真是太瘋狂了!雖然大家玩得很累,不過很值得,它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是我最喜歡的活動。」 而膠捲電影節則提供許多3D電影與互動式電玩,透過3D技術增加遊戲情境的臨場感。加大學生山姆.威廉斯(Sam.Williams)表示,身歷其境的感覺讓整個遊戲更刺激好玩,因為自己平常較少有機會接觸3D遊戲,這次的經驗讓他深刻難忘,希望未來膠捲電影節可以提供更多和3D遊戲有關的體驗與介紹。 除了有趣的娛樂活動,噪音與毒品安全問題也成為關注焦點。學生會表示,不少學生仗著慶典氣氛瘋狂而吸毒,因此今年特別在入口由鑑毒專家與緝毒犬實行控管,防止毒品進入校園。而為了降低噪音污染,學生會今年也將慶典舞台與攤位場地設置在遠離宿舍區的地方。    
保學術自主 港中大拒解放軍入校
國際
第1597期
保學術自主 港中大拒解放軍入校
焦點
2015-05-14
【記者徐霈芯綜合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聯署反對中國解進放軍進入校園,抗議校方舉辦「解放軍駐港部隊聯誼日」──100位解放軍入校參訪,並與校長共進午餐。學生要求取消活動,但校方6日僅表示將「延遲舉行」。 港中大學生會對於校方僅將活動延期感到失望,並發出聲明:「在任何政治情勢下,解放軍皆不應進入大專院校,否則有損大學獨立自主的精神。」學生鄧建達亦質疑,學校主要是人文學科,沒有軍事科技研究,「為什麼需要與軍隊聯誼?」另外,西元2014年「雨傘革命」發生前夕,為反對中國政府杯葛香港特首普選,港中大為率先進行罷課的學校,學生梁凱瑋說:「雨傘革命後解放軍參訪港中大,其目的令人懷疑。」 在學生會發出堅決反對解放軍入校聲明後,隨即招致外界批評,中國政府官方媒體《環球時報》刊登社論指出「部分青年學生被灌輸了某些反國家且歇斯底里的東西」,使得價值混亂。對此學生會會長王澄烽回應:「這充分突顯出中共政權想統戰學界的決心。」他表示,黨報會直接向高等院校施以強大政治壓力,由此可見解放軍參訪港中大,並非如校方所指不存在政治意涵。 學生會副會長孔浩名說:「據基本法,中國解放軍在香港只有國防工作,從來不需與高等院校接觸,更無需與學生進行吃飯、打籃球等聯誼活動。」學生會將堅決反對解放軍以聯誼之名進入港中大。他補充,六四天安門事件中,解放軍血腥鎮壓學生民主運動,以坦克車及荷槍實彈屠殺人民;現在校方容許這支由極權政府管治的軍隊進入校園,「無疑象徵著政權打壓大學的自主性。」 港中大校長沈祖堯7日透過香港媒體《數碼電台》表示:「由於溝通出了問題,學生和校友對活動產生誤會,所以決定延遲辦理。」他強調,解放軍聯誼日並無政治含意,「校方會先與各方商討,再決定是否復辦活動。」學生賴旭祺對校方說法感到錯愕,他說:「這並非誤會,學校稱只是普通交流活動,但對解放軍而言,這是政治任務。」賴旭祺認為該活動是為了達到宣傳軍隊及政權的目的,因此他反對解放軍進入港中大。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