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專題
第1791期
被忽略的校園守護者: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職場困境
2024-06-29
【專題記者王華琳、黎昕俞、張雅媜、邱昭華、李雨羲綜合報導】睽違14年修訂的《特殊教育法》,正式將融合教育(註一)納入法條。而2024年初新北市高中發生特教生與教師衝突的事件,也顯示目前仍需更多特教資源注入,以協助一般教師。長期以來,特殊教育師生比失衡的問題備受討論,但同樣站在教育第一線的「特教學生助理人員」(以下簡稱特教助理員)面臨的壓迫與困境卻時常被忽略。註一:指特殊生與一般生在班級中共同學習的教育模式,強調提供每個孩子非隔離式的學習環境。隨著上課鐘響起,任職於新北市國小的特教助理員小雯(化名)走入教室。這堂課他要服務的是患有自閉症與過動症的學生羊羊(化名)。一進到教室,小雯開始尋找羊羊的身影,查看他有沒有乖乖回到座位上,隨後在他身邊坐下。「你知道今天星期幾嗎?」「那這節課要上什麼課呢?」「那你要做什麼?」「上數學課要用什麼課本?」小雯透過漸進式問句,將羊羊的思緒拉回課堂,逐漸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對反應較緩慢的羊羊來說,少了特教助理員的協助,要融入班級中學習,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努力。小雯說道:「特教助理員與學生之間都要靠長時間的相處與經驗累積,彼此認識、了解需求。」羊羊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忘記當下該做的事,甚至忽略上課鐘聲。因此小雯剛與羊羊接觸時,不僅要理解他的需求,在約法三章後讓他明白上課規矩,更需要建立信任感,在相處的過程中培養獨有的默契,引導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面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教生,特教助理員會藉由漸進式提問,引導他做出正確的行為。  圖/阿比媽媽提供在小雯的引導下,羊羊已經可以大致跟上班級的教學活動。小雯表示,目前只需要在羊羊分心時給予口頭或簡單的肢體引導,他便可重新專注於課程,獨立完成作業與課堂要求。「我們同時成為特教生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橋樑。」小雯說道。羊羊因自閉症的關係常常單獨行動,同學會主動邀請羊羊一起玩,但羊羊並不理解他們表達的意思。小雯就會重述同學的邀請,鼓勵他親自回覆。特教助理員幫助特教生練習與他人共處,班上同學也藉此學習如何與特教生接觸。「特教助理員可以幫助全班,減輕教師負擔,就像一個螺絲釘,幫忙特教生融入。」特教生阿比(化名)的媽媽表示,第一線的特殊教育不只有大眾熟知的特教老師,「特教助理員」的存在讓情況差異大的特殊生得以融入一般教育場域,保障他們的受教權,也減輕一般教師的負擔。不起眼的校園助力 誰是特教學生助理員?根據我國教育部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高中職以下就讀一般學校特教生總數已破12萬。教育部依照《特殊教育法》制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經過鑑定為特殊生,可申請特教助理員陪同就學,並根據個別需求,提供生活自理、學習參與和處理突發行為等服務,協助其適應在校生活及學業。另外,小雯提到:「特教助理員多半是特教生家長、年紀大的媽媽或是之前待過特教班的老師擔任。」本身是特教生家長的特教助理員安琪(化名)說:「當小孩進入小學後,有嘗試申請過助理員,但政府認為症狀不符合規定。」所以安琪選擇辭去原先工作,應徵該國小的特教助理員職缺,雖不能直接照顧,但至少可以就近關心小孩在校的狀況。當老師需顧及全班學生,無法立即處理特教生的突發狀況時,特教助理員能安撫特教生情緒並間接維持班上秩序。曾擔任特教老師的特教助理員林一心說:「像情緒障礙的小孩有時會突然激動,可以摸摸他的手、幫他按摩來平復情緒。」在特教助理員的協助下,特教生的情緒管理可能有所改善,小雯說:「羊羊以前因為得不到老師給的獎勵而鬧脾氣時,我就常跟他說生氣沒有用,應該要盡力爭取下一次得到糖果的機會,後來他就真的會努力表現。」經過一個學期,小雯觀察到羊羊已不太會特別執著於某件事,情緒較以前穩定。柔柔也談及,部分特教生因為肌肉張力低,控制肢體較他人吃力 ; 也有個案無法行動,甚至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必須要幫忙餵食,上廁所也要協助他。」林一心則舉例:「許多特教生沒辦法做出較精細的動作,所以美勞課要剪紙的時候,要先示範剪弧線或圓形等較高難度的線條給他看,最後再讓他親手做。」 特教助理員的工作內容除協助特教生適應課堂,也需要因應不同障礙級別的學生提供餵食、如廁等生理輔助。 圖/王華琳攝目前我國採時薪制聘用特教助理員,校方會在每學期開學前,向政府申請全校特教生所需的特教助理員總時數。阿比媽媽表示,政府審核後,會核准全部或部分時數給學校,接著校方再根據各學生的需求,聘請、分配這些時數給特教助理員。 助理員會根據所分配到的時數,依照不同特教生的需求,在其需要協助的課堂入班。 圖/黎昕俞攝依照規定,特教助理員只需服務經鑑定的特教生,林一心表示,有些家長不願幫小孩鑑定身份,「因為老實說可能會被貼標籤。」這些孩童實際上需要更多關注,卻因未受鑑定而無法獲得足夠資源,還容易與特教生相互影響,當雙方同時情緒失控時,特教助理員往往分身乏術。任職於桃園市幼兒園的特教助理員張蕙伊也提到,很多具障礙特徵的孩童因未受鑑定,只能以一般生的身分進入非營利幼兒園,「我曾經遇過疑似是自閉症類群的小孩,上課時會掙扎或跑走,我就要去抓住他。」特教助理員人數有限,如果又要額外分心照顧其他學生,就會無暇顧及原先負責的特教生。職權定位不明確 特教助理員常身兼多職「我們像是學校的工讀生。」小雯提到,因為部分一般教師不清楚特教助理員的職務內容,身邊經常有特教助理員被派去做其他不在其工作範圍內的事務。學生也可能因為這些本不屬於特教助理員的工作,而對助理員的存在感到困惑,導致特教助理員無法完全發揮效用。此外,還有一種常與特教學生助理員搞混的職位——教師助理員,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第六條中明確條列出「教師助理員」與「特教學生助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前者為配合班導師教學,後者則主要協助個別或少數學生等支持性服務。而法條也說明兩者在必要時,應互相協助雙方工作。 特教助理員根據教師授課內容,依特教生能力狀況協助其參與課堂活動。 圖/邱昭華攝對此任職於新竹縣的何姓教師助理員(化名)表示,校方礙於招聘人力不足,在分配助理員時,經常讓特教助理員進行教師助理員的職務,「即便招進來的職位是特教學生助理員,還是要照顧整班。」柔柔也說道,自身所應聘的職務雖為特教助理員,不過工作時仍需聽從班導師安排,彈性服務不同學生,工作範疇更傾向教師助理員,對他而言負擔過重,總是需要維持緊繃狀態無法喘息。低薪且多職傷   特教助理員缺乏就業保障部分特教生具攻擊性行為,特教助理員的控制能力有限,因此在工作上常有職業傷害,柔柔表示,「有次因為校車晚到,班上一位身形較高的同學突然生氣亂抓,我只能跑給他追,幸虧當時有其他同事協助才解決。」除了職業傷害,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林老師(化名)也提及,導致現今特教助理員人力市場推力大於拉力,最大的主因其實是工時不穩定,「將特教助理員當成正職工作的人,通常一個禮拜會想要做滿20個小時。」但在政府未能給予足夠時數的情形下,整間學校的特教生必須共享少量且零散的時數,也讓特教助理員的收入無法獲得保障。「特教助理員這份工作非常不穩定,一遇到寒暑假我們就會沒有收入,更別提能延續勞保。」小雯表示職場環境並不友善,不僅保險制度不夠完善,面對學校放假或所帶學生畢業時,也可能面臨失業 風險。小雯也說明,特教助理員必須配合校方安排個別學生的時數,且不一定能集中於同一時段,這樣的分配方式導致特教助理員的工作時段呈現零散分布,難以招聘到合適人選,最終只得請求志工協助。除此之外,特教助理員因故被拖欠薪資的問題也時有所聞。小雯說:「1月份的薪水,我到3月初才拿到。這對於急需用錢的助理員是很大的困擾。」對此,林老師補充:「政府甚至出現未按時調撥薪水,並要求校方先行墊付薪資的問題。」在正規的行政流程當中,預算早已編列好,且要求額外提撥經費墊付拖欠帳款,對於偏鄉或收入拮据的學校實屬困難<b>。職前溝通與訓練安排不完善 未從助理員角度出發零散的時段分配讓特教助理員面臨一學期要接觸多位特教生的狀況,因此如何迅速了解並掌握特教生的需求相當重要。但當學校招聘到特教助理員後,時常因人力不足而需滾動式調整,班表甚至要到開學前幾天才公布,導致校方難以事先告知特教助理員所服務學生的情況。「學校不會主動通知我們這學期要負責的孩子狀況,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困擾。」小雯表示單靠入班之後自己摸索孩子的能力與需求,讓新入職的特教助理員不知所措。林一心提及:「我們都會事先訓練特教助理員,進班前先告訴他該怎麼與學生建立關係。」不過,此做法端看特教助理員的適應能力,並非每位特教助理員皆能立即吸收並反應,因此校方應充分考量特教助理員與特教生的適配性。對此,小雯建議:「校方、班級導師應與特教助理員建立有系統的溝通管道,不能單靠特教組長聯繫特教助理員。」除此之外,政府根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特教助理員應接受由校方或主管機關籌辦的36小時職前訓練,且每年至少需參加9小時的在職訓練,希望可以讓助理員在入職前對工作內容有基本認識。然而法規卻沒有提供特教助理員參加職前訓練的津貼。林老師表示:「對於特教助理員的職前訓練,我會希望是聘任後去上課且支付津貼,否則這太壓榨了。」儘管有研習課程,特教助理員有時卻無法參加,小雯提出,若連續開課時間太長或是在上課日舉辦,負責在第一線照顧學生的特教助理員就必須留守課堂看顧。在目前特教助理員多由特教生家長兼職的狀況下,假日更會因為需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參與研習。他說:「之前參加的研習是連著6天上課,這對中間有班表的人就非常困擾。而這一次的研習排出來都是六日,只要是家長通常都沒辦法參加。」小雯也表示,足夠的訓練不僅讓特教助理員了解自己的責任及工作內容,建立照顧特教生的專業知識,還能避免特教助理員踰矩參與班導師的職務,產生額外的摩擦,「大部分特教助理員都還是想再多學一點,增進自己的能力。」民團推重症照護訓練及薪資分級 提升照護品質培訓課程內容可能不足應付特教助理員的職場需求。台北市腦性麻痺暨重症兒童家長互助會創辦人小青蛙媽媽(化名)無奈的說:「我女兒就是需要一直抽痰,就算有特教助理員,他們沒有受過相關訓練,也沒辦法做這樣的工作。」為了讓特教助理員具備照護重症學童的醫療技能,小青蛙媽媽推動衛福部編設「失能重症兒童照顧服務員特殊訓練課程」計畫,以提升特教助理員的專業能力。除了醫療照護相關的基本理論,計畫更要求學員實際操作,完成8小時的醫療實習,通過考核後的特教助理員可取得合格證書。而為提供特教助理員參與課程、主動精進專業能力的誘因,部分特教生家長也提倡薪資分級制度。在小青蛙媽媽的倡議下,目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補助各校(園)兼任鐘點特殊教育助理員實施計畫」已明定,達特定聘用年限或具特定專業研習結業證書、相關證照之特教助理員應給予不同等級的薪資加給。鍾正信也認同,若要鼓勵特教助理員額外進修,則應有對應津貼。不過,他認為目前薪資分級制提供的加給金額與職業要求不符比例,「分級最高時薪也只有229元,你還要他有護理師證照,這樣誰要來做。」民間盼建立人力資料庫 改善助理員就業環境 「特教助理員要協助不同障礙別的小朋友,應該是專業的職業,不該將助理員視為臨時人力。」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秘書長周淑菁說。他提出「人力資料庫」的概念,盼改善助理員的產業結構。鍾正信對此也認同,他提到目前各校獨立公告招聘,沒有統一媒合管道,導致校方招不到人,助理員也不知從何應聘,人力資源無法被妥善分配、運用。若能將特教助理員資料建檔成資料庫,則可供家長或校方查找符合需求的人力資源,同時也讓特教助理員有機會在不同職場間流動,增加就業保障。鍾正信舉例:「接受過特教助理員的培訓,就有媒合相關工作的機會,像A校特教助理員下班後就可以去B校協助課後輔導。」同時,他也提出結合專業證照的運作方式,「中央應該訂定專業課程指引,讓地方機構開設課程、核發證明,且這個證明要是全國通用的。」特教助理員取得證明並呈現於人力資料庫中,有助校方篩選合適人才,特教助理員也更有機會媒合到與自身專長相關的工作。在立委陳培瑜辦公室負責教育相關法案的助理洪翊軒則認為,比起建立媒合管道,更應先改善特教助理員的薪資待遇。他表示,教育部去年9月提出「提升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特教學生助理人員服務品質計畫」,增設以年薪制聘用的專任特教助理員,「沒有全年聘請的話,大家不太願意來做,但預算有限就是很現實的問題。」
流浪狗化身心輔犬 助弱勢發展人際關係
生活
影音
第1789期
流浪狗化身心輔犬 助弱勢發展人際關係
2023-12-14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邱昭華、張雅媜宜蘭採訪報導】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9日在「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帶著自家心輔犬「戚風」,來到現場與民眾近距離互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輔犬的前身其實是流浪狗。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執行長陳奕君說明:「臺灣現在流浪犬是一個嚴重的議題,我們希望讓大家翻轉對流浪犬的負面印象,因為流浪犬其實是, 很棒的、很聰明的。」要培育一隻心輔犬,首先會在動物之家挑選適合的流浪狗,經過6至12個月的訓練,慢慢讓狗熟悉口號與指令,最後再依照各別犬隻的特性,去發展專業技能。受訓完的心輔犬主要服務兩大族群,一個是身障人士或銀髮族等行動不便者,另一個則是具過動、自閉、躁鬱等症狀的精神疾病患者。陳奕君表示,特殊族群的孩子很難想像別人感受跟想法,進而傷害到其他人,透過與心輔犬的互動,可以學習如何控制動作,「如果小朋友做的舉動是不對的、太粗魯了,心輔犬會吠叫或閃避,去提醒小朋友不可以這樣子。」除了肢體上的學習外,心輔犬也能提升患者的學習動機,礁溪國小特教班老師李子平說:「心輔犬團隊一踏進教室的時候,小朋友神情樣態就改變了很多。 」他發現,原本小朋友沒有辦法安坐在位置上,經過每一堂課與心輔犬互動學習後,他們學會等待並坐好,令他感到欣慰。團隊透過培訓心輔犬來幫助弱勢族群,提供流浪狗不同的出路,但要讓牠們走入人類社會 ,改變大眾對牠們具有野性、危險的既定印象,是面臨的一大挑戰。狗場負責人卓媽媽認為:「不能承受任何一次失敗,萬一這隻狗反撲、咬人,那這個計畫可能就很難。」除了要使犬隻穩定且溫和地與人互動,訓練團隊想將心輔犬推廣出去,仍要克服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陳奕君說明:「因為我們都是在做第一線的服務,包含訓練心輔犬和教學課程,是需要花很多時間。」他表示,由於訓練師與心輔犬的數量有限,為了將效益擴大以及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團隊推出「心輔犬互動教育人才培育計畫」,期望訓練出能同時駕馭心輔犬和服務弱勢族群的專業人員。心輔犬培訓提供流浪犬新的發展可能,但想要普遍被民眾接納,仍需依賴機構與人民溝通,才能讓牠們在社會的每一處發光。
障礙者自立生活需求遭忽視 個助工作權益待保障
校園
影音
第1759期
障礙者自立生活需求遭忽視 個助工作權益待保障
2021-12-09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黃弈軒、李昀璇台北採訪報導】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多個障礙者與人權團體於行政院前召開記者會,指出政府未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記者會中,不乏能見協助障礙者移動的身影,他們是個人助理,在自立生活支持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說明,個人助理為個別化的人力協助,從精神上的陪伴到引導視覺障礙者報讀,幫助肢體障礙者位移,或是協助障礙者穿脫衣服、如廁、洗澡,都屬個人助理工作範疇。不過根據目前政策規定,障礙者無法申請足夠補助時數。以新北市為例,個人助理服務每月補助時數上限為60小時,且依照障礙嚴重程度核發,因此申請者未必能獲得補助時數上限。此外,個人助理服務費用每小時200元,但僅有中低收及低收入戶障礙者可獲得全額補助,一般戶則需自付百分之30的助理薪資,因此就算成功申請到60小時,一般戶障礙者每月仍需額外負擔3600元。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活動企劃陳彥廷解釋自身情況,他每月時數僅四十多小時,而若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一天僅有一至兩個小時,超過的時間大多需自費或用其他管道補足,滿足生活需要,因此他認為目前被分配到的時數對障礙者來說為較大困難。為了減輕生活不便,障礙者可選擇申請個人助理或居家服務員,兩者皆提供個別化照護,不過個人助理還需陪伴障礙者出外參與社交活動,協助融入社會。比對兩者工作待遇,兼職居服員時薪為200元,雖與個人助理時薪相同,但個人助理非正職,每月案件數量不均且工作時數不定,加上薪資不含勞健保,工作缺少保障,因此就業市場汰換率高。林君潔認為個人助理工作內容、專業度不亞於居服,「個人助理的勞力、心力還有一些相關的專業其實也很高度,我們一直訴求到現在變成一個小時200塊,雖跟居家服務的工作性質較接近,但我們還是覺得不夠。」2021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平行報告由障礙者與人權團體共同撰寫,內容指出衛福部未統一制定自立生活服務計畫,而是交由地方政府各自規範與統計成果。且政府在評估成效時,僅委託專家學者考核,導致障礙者切身使用自立生活支持服務的經驗,無法被納入評估。社團法人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教育推廣專員袁佳娣表示,障礙者需參與政府制定政策過程,並徵詢障礙者的想法、經驗。障礙者無法申請足夠的補助時數與金額,而個人助理也得不到應有的工作保障,雙重缺漏導致障礙者無法順利使用自立生活支持服務。因此,障礙者團體建議政府在評估服務過程中,納入障礙者意見,並制定全國統一的施行細則,完善自立生活支持服務制度,促進障礙者的實質平等。
共融公園容了誰? 不被滿足的使用者需求
專題
第1747期
共融公園容了誰? 不被滿足的使用者需求
2021-04-28
【專題記者蕭淳云、駱芷萱、崔兆慧、周佩怡綜合報導】徐尹寧是八二三紀念公園的常客,全盲的他需要依靠導盲杖才能移動。他喜歡到公園裡散步,偶而也會坐在椅子上感受風的吹拂。但談起公園經驗,徐尹寧語氣中透露一絲無奈,「我每次都要繞很久才找得到出口離開。」他解釋,公園步道的圓環設計讓他難以判斷出入口位置。除了公園使用問題,徐尹寧能夠獨自前往的公園並不多,與大眾相比,他能選擇的公園也較為侷限。他提到有些公園會設置假山假水造景,雖然美化環境,卻讓他難以在公園內暢行,「我會怕走一走掉進水裡,沒辦法自己去。」徐尹寧的心聲,隱約顯露台灣現今公園設計不盡完善,也有許多身心障礙者曾因公園現有的環境障礙而望之卻步。會不會有一個公園,能夠包容各種類型使用者的需求?近年來,台灣漸漸開始重視公園的「共融」概念,在倡議組織、立委促成下,各種特色公園、共融式遊樂場如雨後春筍般設立。然而,從台北市政府的「共融式遊戲場設計原則」中可以看出,在這波高呼共融的口號下,大家多將目光放在孩子的共融遊樂場。像徐尹寧一樣的身心障礙者,以及同為主要公園使用者的年長者,他們的需求並沒有被服務到。專屬孩子的快樂天堂? 你所不知道的其他公園使用者林蔭滿佈的興隆公園裡,老人三五成群地坐在木椅上打牌、喝茶,其他老人則跳舞、使用運動設施伸展筋骨;遊樂場裡,兩歲的小孩子或坐在小石子堆裡玩耍,或在媽媽的扶助下,一起在旋轉盤上同樂,而追求刺激感的九歲大孩子抓緊垂落的遊具,擺盪於地上一個個木樁間;連路過的成人身心障礙者,也被豐富的設施吸引,坐在遊戲場的旋轉杯中玩上幾圈,與一旁的朋友開懷大笑。像興隆公園這樣滿足各種使用者需求的公園,在近幾年被通稱為「共融公園」。有別於一般常見、樣貌大同小異的公園,或是講求創意主題的特色公園,共融公園的設計更注重通用性,希望所有使用者在公園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小天地。全職媽媽吳佳純認為公園是很好的學習地,孩子可以摸索如何與同儕互動、刺激感官發展,所以他時常帶著三個孩子到各地公園遊玩。同時他也觀察到普通公園常見的「罐頭遊具(註1)」無法滿足大孩子的挑戰心態。註1:罐頭遊具指的是缺乏景觀設計、種類變化單調及顏色單一的塑料遊樂設施。他有些憂心地描述:「會看到比較大的孩子去爬溜滑梯上面的管子,因為覺得溜滑梯很無聊。」但並非設計用來攀爬使用的溜滑梯頂,毫無防護措施與握把,讓孩子因為不當使用而暴露在危險之中。 隨著時代演進,政府逐漸淘汰危險遊具,換成塑膠器材「罐頭遊具」,雖然符合法規標準,卻限制兒童成長空間。 圖/周佩怡攝現有的共融公園設計不僅考量到一般兒童,也納入身心障礙兒童的需求。青年公園的共融式遊樂場設有讓輪椅族玩樂的溜滑梯,極重度肌肉萎縮症患者劉于濟對此感動地表示:「我從來沒有靠溜滑梯的上面那麼近。」已為人父的他覺得童年缺憾被彌補,因此備感欣慰。但他仍認為,雖然共融公園對身心障礙兒童友善,卻可能對身心障礙家長不便。在陪伴孩子來共融公園玩樂時,劉于濟察覺其中的設計疏失。他將輪椅停在石階前,對眼前的障礙無奈地表示,「像我的小孩想要玩,但我的輪椅過不去,要怎麼跟他互動?」他指著夾在石子地與座椅區之間的狹窄小徑,再說道:「一到假日,座位就會坐滿人,阻礙了我的行進通道,他們(建商)在設計完工之後才發現。」 儘管共融遊樂設施逐漸受到重視,公園中的步道仍未全然友善。極重度肌肉萎縮症患者劉于濟難以通過石磚步道,去接近孩子所在的繩索攀爬區。 圖/駱芷萱攝除了兒童、身心障礙者以外,年長者也是公園使用者之一。在午後的八二三紀念公園,可見一群爺爺奶奶錯落地站在樹蔭下,時而擺手、時而彎腰拍背。年近七十歲的陳奶奶(化名)在一旁的單槓區笑著說:「這樣的運動習慣應該十幾年有了喔!」此區使用者多為退休的年長者,家住附近的陳奶奶一天會來公園兩次。「公園很重要呀,不然要去哪裡運動?」陳奶奶一邊伸展筋骨一邊振振有辭地說道。也許是因為長年拉筋、快走的習慣,讓他依舊神采奕奕。對於年長者來說,公園是他們的運動場、與鄰居交流的集散地,但並非所有老人都像陳奶奶一般老當益壯,也有其他長者身體機能下降、行動緩慢。近年來,受到少子化影響,兒童遊樂場設施的多元性受到重視,罐頭遊具問題也在組織倡議下逐漸解決。然而,共融公園的概念並非僅止於孩子,只要是有公園需求的使用者,不論是老人、青壯年、身心障礙者,他們都應該被正視。被侷限的共融想像 公園不只是兒童遊樂場 談到共融概念,大眾往往將焦點擺在兒童遊樂場。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王秀娟認為,這是因為遊樂場的設計在視覺上較為吸睛,不僅會帶來大量人潮,對政府而言也較容易成為政績。 共融公園是具有多元刺激及互動性的遊樂環境,新北大都會公園的「鳥巢式鞦韆」是熱門的共融式遊樂設施之一。 圖/駱芷萱攝他強調,共融的概念應該被廣泛詮釋,包含友善設計、無障礙環境以及全齡遊戲。「大家都覺得遊戲是孩子的事,但其實各年齡都需要經由遊戲達到放鬆。」王秀娟舉例,國外遊樂設施不會設定使用年齡上限,但在台灣卻很常看見年齡限制的告示牌,「遊戲應該是能納入親子、爺爺奶奶等全齡的活動,讓看顧者不在一旁滑手機,而是實際參與其中。」公園不是專屬於小孩的遊樂場,而是所有民眾可以放鬆的地方。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未來人口推估」資料,44年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全台總人口四成,看似屬於弱勢或少數的高齡者,在未來將會變成「絕大多數」。高齡社會來臨,以及少子化的影響,導致扶老比(註2)激增。透過通用設計,為老年人創造友善環境,提升他們的自立能力,是當務之急。註2:扶老比為65歲以上的人口數,除以15歲至64歲之間的人口數,所得的比值。意即目前青壯年人口要扶養多少老年人口。 一般公園的盪鞦韆多有年齡限制,但共融公園卻無特別規定,歡迎兒童、成人一同遊玩。 圖/駱芷萱攝除了長者以外,身心障礙者的需求也愈趨重要。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身心障礙者佔總人口的比例節節上升,從民國89年3.19%,到109年已達5.08%,凸顯在公共空間營造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公園的使用者十分廣泛,除了兒童、身心障礙者與年長者,還有一般民眾。每個人的需求不盡相同,如何取得平衡,甚至同時滿足各種需求,將是一大挑戰。共融公園強調通用設計 人人皆能使用通用設計應用廣闊,共融公園也是其中一例。通用設計工作室創辦人余虹儀說明,通用設計強調考量不同使用族群,依照他們共同的需求,設計通用的產品、環境。公園理應給公眾使用,但他認為現在有很多公園太過注重兒童發展,反而忽略長者、青少年等一般人的需求,減少這些使用者去公園的欲望。余虹儀強調:「設計師一定得仔細觀察使用者,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他接續舉例,有些公園涼亭前的台階雖然典雅,卻阻礙輪椅族、推娃娃車的使用者進入。不僅如此,假設公園椅子沒有扶手,身體不太好的長者會擔心坐下後,沒有腳力自行站起,索性選擇不坐下,甚至不去公園。他補充:「其實不只小孩、身障者、高齡者適用通用設計,平常人有時也需要。」很多人沒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民眾偶爾會處於行動不便的狀態,例如推著娃娃車、拉著行李的人,都跟坐輪椅的人一樣,需要緩斜坡幫助上下移動。此外,其實一般人也會有特殊的「感官失能」狀態。如方向感不好的人就算看到一大張詳細的地圖,或許仍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與視障者面臨的情況相似。因此若有語音導覽系統告知使用者所在地、方位資訊、周遭設施,受益的將不僅是視障者,看不懂地圖的「路痴」也能辨別位置。所以,通用設計造福的族群,絕非只有小孩、身障者、長者等族群,一般群眾的需求也是通用設計考慮的基礎。採用通用設計的共融公園,將會成為大家能平等享受悠閒時間。量身打造公園 創造共融桃花源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規劃師楊紋豪指出建造共融公園的不易之處,「根據國外研究,推廣全齡、共融公園需要有5千平方公尺的腹地。」若有足夠土地與資金,就會興建共融公園,若無,就只能以主要族群的需求為優先。為真實反映使用者需求,立委洪孟楷強調,公園設計必須考慮附近居民組成狀況,為地方量身打造。例如林口區居民大多是年輕家庭,就會需要多一點親子公園,倘若是其他人口年齡較高的地區,政府就要考慮興建適合銀髮族的全齡公園。 新北大都會公園的設施不只小孩可以遊玩,老人也能一起使用,增進互動。 圖/駱芷萱攝洪孟楷也認為,中央政府應針對學齡前孩童、青少年、老年人、身心障礙族群等不同族群的需求進行公園分類,並提供各類型公園的設計準則,讓地方政府有標準可循。雖然土地與資金足夠,即可建設共融公園,但廣設共融公園仍藏有隱憂。王秀娟解釋:「廠商做的共融遊樂設施被大量複製後,會變成下個階段的罐頭遊具。」他認為,公園設計應盡量減少人為設施,改運用自然地貌與既有的植栽特色,營造出不會排除特定使用者的自然遊樂場。「但民眾仍然停留在公園要有設施的想像,不然就覺得政府沒有建設。」王秀娟補充,國外很多公園不會有過多設施,讓廣闊的空間促成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互動。他認為公園應被賦予更多樣的功能,而非侷限於人的活動,也要討論自然中的生態、植栽、棲地多樣性。「在共融公園設計當中,自然的連結比較缺乏。」展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推廣中心計畫主持人楊念祖惋惜地說道。一座座共融設施突兀地截斷成片的自然樹林,人造設施與一旁的樹木彷彿兩個相距甚遠的世界。楊念祖看著孩子在繩索編織而成的城堡中攀爬,感嘆地表示:「共融遊戲設施固然可以幫助孩子的肢體發展,但與自然的關係也很重要。」公園一隅,吳佳純的孩子在一座座設施間來回奔跑嘻笑,或許不只兒童需要這樣一個空間拋開一切煩憂。如果有一座公園,可以讓視障者徐尹寧不再害怕掉落水中、可以讓陳奶奶與鄰居閒話家常、可以讓身障者劉于濟自在地穿梭其中,當共融概念貫徹公園,擁抱各類使用者的需求,所有人都可以在日漸繁忙的都市步調中,找到稍能喘息的一處世外桃源。&nbsp;
無聲中展球后霸氣 沈彥汝全障運羽球雙金
體育
第1738期
無聲中展球后霸氣 沈彥汝全障運羽球雙金
焦點
2020-12-03
【記者吳冠伶台東報導】羽球場上不停響起「啪!啪!」的擊球聲,選手們一來一回在空中揮拍、跑跳。同一時間,場下觀眾的掌聲、歡呼不絕於耳。然而,無論是場上或場下的聲響,都不足以干擾選手們對球的專注,因為,這是場屬於聽障選手的比賽。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障運)」11月27日至30日於台東縣登場。聽障羽球世界女子排名第一、國立體育大學的沈彥汝不負眾望,以全勝之姿再度取得聽障女子組羽球個人單打賽冠軍。 國立體育大學沈彥汝勇奪聽障女子組羽球個人單打冠軍,目前位居世界排名第一的他,將下階段目標放在明年的巴西聽障奧運。 圖/吳冠伶攝預賽時,沈彥汝便展現大將之風,場場皆以直落二取得勝利。冠亞軍爭霸賽,對上世界排名11、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好手杜玟萱,沈彥汝仍維持一貫穩健的球路,輕鬆駕馭全場節奏,以21:9、21:8的佳績勝出。談及自己的表現,她謙虛地表示,只是發揮平常的水準,「把該有的實力打出來,把該打的球做好。」另一方面,本屆全障運新增聽障男女混合雙打項目,沈彥汝也與搭檔鄞世榮一路闖進決賽。「我其實跟她配過好幾次國際賽,可是一直欠她一面(獎)牌。」鄞世榮坦言,過去兩人組合多次與獎牌擦肩而過,心中多少留有遺憾,「今天這一場確實是滿關鍵。」此外,他也認為,與球后沈彥汝搭檔帶給他很大的安全感。雖然決賽第二局,沈彥汝似乎因太想「Carry」鄞世榮導致頻頻失誤,好在多年的合作默契讓兩人能立即調整狀態,「後來我想辦法讓自己努力,讓沈彥汝盡量相信我,所以我們後面就比較回穩。」最終,兩人以21:11、21:18擊退對手,代表高雄市隊順利奪冠。 甫自國立成功大學畢業的鄞世榮,是成大羽球校隊的一員,亦曾參與今年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圖/吳冠伶攝 沈彥汝與鄞世榮已搭檔多年,這次終於如願拿下混雙冠軍,為高雄市隊再添一金。 圖/吳冠伶攝沈彥汝是台灣首位打入甲組的聽障選手,更曾在2019年台北第五屆世界聽障羽球錦標賽拿下女單、女雙兩面金牌。對聽障生而言,要克服身體障礙,達到和一般生接近的實力相當不容易,「 因為我有聽力缺陷,所以要靠自己的眼力去判斷球來的位置,沒辦法靠聽力,腳步上也會比一般人慢一點點。」她說明,為了特別加強敏捷度和平衡感,跟上其他人的速度,她也會請國體的防護員協助設計訓練菜單,讓自己的球技更加精進。即使搭配助聽器輔助並透過口語治療,大部分的聽力缺陷並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阻礙,但羽球比賽有時須拿下助聽器,選手便要訓練相關應變方式。「平常練習的時候可以聽到打球的聲音,可是比賽聽不到,就有一點點差別。」中度聽障者杜玟萱表示,除非場邊發出很大的聲響,否則比賽時她僅能聽見自己的呼吸、心跳聲。因此,教練若要指導戰術,便常以寫字的方式代替口語表達。此外,依照選手個別的情況,也有些教練會使用手語即時溝通。 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幫助選手以球會友。圖為聽障女子組個人單打賽前三名,沈彥汝(中)、杜玟萱(左)、江巧羽(右)。 圖/吳冠伶攝 除了聽障組賽事,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羽球項目也設有肢障組,提供輪椅羽球選手發揮的舞台。 圖/吳冠伶攝
身障地板滾球賽 百齡世新合力奪冠
體育
第1737期
身障地板滾球賽 百齡世新合力奪冠
2020-11-26
【記者廖澄妤綜合報導】選手緊盯目標白球,前後擺動手臂、不斷修正方向,瞄準後擲出手中藍球、紅球。2020全國地板滾球運動會總決賽於21日在台北和平籃球館暖身球場舉行,參賽者皆為身心障礙者、特教生或長者。其中,腦麻組由百齡高中世新聯隊(以下簡稱百齡世新)奪冠,擁有國手林哲揚助陣的世新大學,則因默契不足、溝通不良,無緣四強。地板滾球可分為個人、雙人及團體賽。本屆賽事皆為團體賽,每場共有六局,開局由其中一方先擲目標白球,接著紅隊、藍隊以靠近白球為目的,分別投擲六顆紅球或藍球。一局結束時,色球離目標球較接近的隊伍拿下該局。計分方式以敗隊最接近目標球的色球與目標球間的距離為半徑畫圓,圓中有幾顆勝隊色球,勝隊則得幾分。 選手全部擲完球後,裁判請兩隊隊長上前,確認色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 圖/廖澄妤攝決賽由百齡世新對上去年冠軍永勝隊。百齡世新多發邊角球,並封鎖對手球路,使其不易進攻,僅讓永勝隊於第五局得分。第六局最後,隊長王佳緯先擊開敵隊的防守球,空出進攻路線,軍師王劭旂再補上關鍵一擊,終場百齡世新以7:2獲勝。王劭旂表示,決賽以發邊角球為主要策略,「發邊角球的優勢是,對手要是有準度、角度上的失誤,容易出界。」他補充說明,一旦出界,該球即無法算分。談及隊伍表現,王劭旂指出,即便因防守失利而丟分,隊員仍能穩住心情、掌握重要時機。百齡世新在預賽時曾以1:6輸給永勝隊,決賽成功雪恥,王劭旂分析致勝關鍵,分享道:「我們改變球路、心態,以致於能夠每局穩定地拿到一、兩分,或者是輸掉三分以內。」本次百齡世新的選手在物理治療師、滾球教練林敬堯的召集下組成聯隊,隊員來自世新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賽前林敬堯積極聯繫學校、租借場地,學生則耗費兩個月的週末訓練,練習邊球、遠球等特定球路,並模擬比賽。 百齡世新聯隊由世新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學生組成。來自世新的陳冠霖一手持球,一手輔助瞄準目標。 圖/廖澄妤攝賽事另一亮點為林哲揚與世新學生組隊參賽。世新大學近期推廣地板滾球,今年7月更於校內舉辦邀請賽,林哲揚則在林敬堯的安排下與其合作,「世新參賽同學也非常積極地練習,因此我很願意和他們一起組隊練習並參賽。」林哲揚曾拿下全國會長盃身心障礙者地板滾球錦標賽等多項個人賽冠軍,更曾入選國家隊。世新隊長鄭又瑋表示,他會特別觀察林哲揚的擲球策略及方式。副隊長林昕祈則很榮幸能與冠軍好手同隊,但也坦言因此備感壓力,擔心自己表現不佳、拖累對方。世新雖有林哲揚助陣,預賽卻只拿下一勝,另外兩場皆以一分之差惜敗。賽後鄭又瑋檢討自己力氣不夠,「一遇到遠球我就容易偏掉。」且世新學生與林哲揚合作經驗不足,未能妥善溝通,團隊較難一同規劃戰術。林哲揚平時多參加個人賽,談及團體賽與個人賽的差別,他認為個人賽較能自由發揮,團體賽每位球員只有兩次擲球機會,易產生壓力,「一顆丟不好,第二顆就會緊張。」至於隊伍表現,林哲揚則建議世新選手加強臂力,對方發遠球時才不會束手無策。不只百齡世新及世新大學,本屆賽會不少選手都是林敬堯的學生。林敬堯為台灣地板滾球重要推手,帶領許多特教生接觸這項運動。比起追求勝利,他更期望學生能以球會友,「對身障者的孩子來說,交友圈一直是比較侷限的。或者普通生比較不願意跟他們當朋友,或者社交能力比一般人差很多。」王佳緯同樣認為,除了運動強身外,身心障礙者更能藉訓練與比賽的機會,互相關懷。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參加全國地板滾球運動會,與去年同樣獲得腦麻組季軍。 圖/廖澄妤攝
特教師生比失衡 特教師籲修法保障師生權益
校園
影音
第1714期
特教師生比失衡 特教師籲修法保障師生權益
2019-11-25
【記者何昀儒、劉書妤綜合採訪報導】日前,一群國立高中的特教老師,聯合向教育部陳情,表達師生比過高且行政業務負荷大的困境。國立玉井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特教教師楊士毅說:「目前一位特教老師,負責的特教學生數量,可能比一般導師還多,承擔壓力可想而知。」近年來,越來越多身心障礙學生選擇就讀普通高中職,而非特殊學校,造成普通高中職特教師生比過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說明,融合教育已成趨勢,許多家長認為比起特殊學校,普通高中職科系選擇較多元,因此讓孩子就讀普通學校。目前國內高中職資源班,有近50所學校皆僅聘一位資源班教師,這些資源班的特教教師,不僅身兼授課與行政業務,還需花時間在各種間接服務上,以幫助學生融入班級與校園生活。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特教教師謝佳男解釋,資源班的間接服務事項繁雜,他舉例,特教老師有時須與班導師、行政處室溝通特教學生的個別情況,請他們給予適當協助。然而,教育部最新公告的教學節數標準草案明定,國立高中職分散式資源班的特教教師,每週至少安排十節集中特教學生給予授課,而入班輔導與間接服務時數,每週則不可超過六節(註)。註:國教署於21日與特教老師、工會代表和各縣市教育局代表開會討論,擬將分散式資源班間接服務節數,提高至最高八節,預計草案修正公告後,會於109學年度實施。特教生進入普通高中職就讀已成為趨勢,特教老師希望相關法規能與時俱進,重新檢視高中職特教老師的工作內容與時數,也保障特教生的受教權。https://youtu.be/avscnVq-AKM
以靜物比擬身障者 VR體驗盼增民眾同理心
藝文
第1713期
以靜物比擬身障者 VR體驗盼增民眾同理心
2019-11-13
【記者劉書妤台北報導】想像走在街上被路人投以歧視眼光,這是身心障礙者的日常。作品〈像畫的植物like plant like painting〉於9日在「玖樓 9floor 」展出。創作者、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的洪子如期望民眾關注身心障礙者所受的心理傷害,讓觀眾戴上VR(virtual reality)頭盔,體驗身心障礙者的生活。 〈像畫的植物〉於9日在台北玖樓9floor 展出,現場以簾幕和燭光營造溫暖而神秘的氛圍。 圖/洪子如提供洪子如將作品命名為「像畫的植物」,他認為,人們常把身心障礙者當成畫作或植物相處。不能動彈卻有意識的人如同一幅畫在觀看世界,而植物有生命,人卻還是把它們當物品一樣對待,「但他(身心障礙者)是活生生的人類,有自尊、情感與知覺。」洪子如沉痛地說。VR裝置體驗者的角色設定為身心障礙者,當體驗者戴上頭盔後,與外界隔絕使體驗者感受到孤獨,也能專注於劇情中。洪子如運用360度視角,呈現出四面八方的故事,並採用定鏡的拍攝手法,以表達身心障礙者不得任意移動的事實,他們只能在固定位置,如畫或植物般地注視一切事情發生。 導演洪子如希望能打破視覺中心論,人的眼睛構造讓人們習慣往前看,因此在劇情中,他安排主要故事線發生於後方,強迫觀眾回頭。 圖/劉書妤攝劇情共有三種場景,分別在菜市場、醫院及畫廊,觀者能感受到三種不同的情緒。最初的場景為人聲鼎沸的菜市場,買菜的婦人及魚販的眼神寫滿厭惡。接著場景轉換至醫院,視野中兩位護士對床上無法動彈的病人肆意訕笑,甚至在病人面前親熱,視病患為無物。體驗民眾、政大法律學系學生江翊柔說:「病人躺在床上毫無生氣,但護理人員卻在一旁不正經地玩鬧,這個對比感很強烈。」 此次活動的海報。菜市場裡人來人往的民眾對身心障礙者露出厭惡的眼神。 圖/洪子如提供而在畫廊內,則能感受到被過度關注的心情。導覽員本為兩位民眾介紹畫作,突然三人轉向鏡頭,投射出饒有興致的目光,像在審視一件物品。在影片結尾,西裝筆挺的上流人士拉著紅布條,簇擁在身旁合照。洪子如解釋,他曾看到公益團體為得到新聞曝光率,把身心障礙者推到鏡頭前拍照,他說:「身心障礙者有權利不被拿來消費,不受特殊眼光看待。」「重要的不是語言,而是情感的流動,這件事比惡語相向更可怕。」洪子如語重心長地說。他認為多數群眾不至於以肢體傷害身心障礙者,最傷人的其實是人們的眼光。體驗民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冠頴也表示,多數人不會歧視身心障礙者,但可能也未意識到自身冷漠或過度關心的態度會傷害到他們,他認為這便是導演想傳達給民眾的想法。 導演洪子如與體驗者說明劇情概要和創作理念,期望民眾關注身心障礙者歧視的議題。 圖/洪子如提供
克服視覺障礙 黃家皇稱霸田徑賽場
體育
第1711期
克服視覺障礙 黃家皇稱霸田徑賽場
2019-10-31
【記者楊瑞盈台中報導】「加油!還差一點,要到終點了!」選手盡全力衝向終點,場邊的人都向他們呼喊,為他們應援。108年台中市第九屆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10月25日至27日展開,其中田徑項目B3社會男子組中,由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黃家皇取得視覺障礙100公尺的第一名。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黃家皇全力往前衝刺,成功奪得視覺障礙B3社會男子組100公尺第一名。 圖/楊瑞盈攝身心障礙的田徑項目與一般田徑項目不同,某些項目組別需要人或各項輔具協助選手完成賽事。如視覺障礙B1組的跑步項目,參賽選手皆須要戴上眼罩,在陪跑員陪伴下進行比賽。而肢體障礙T51-54(註)級別的選手,則需要使用競速輪椅輔助完成跑步項目。註:T51-54為肢體障礙選手參與田徑項目分級。 肢體障礙選手會需要使用到競速輪椅進行100公尺、200公尺等競速項目,這是與一般田徑項目不一樣的地方。 圖/楊瑞盈攝本次比賽個人獨得五項冠軍的黃家皇,在視覺障礙B3社會男子組跳遠、100公尺、200公尺、400公尺及標槍都取得第一,收穫滿滿。但他仍認為,自己表現有待改進,尤其是主項目跳遠。他解釋,由於是早上的第一個項目,缺乏足夠熱身時間,導致成績未達預設目標。此外,本次參與太多賽事也是困擾之一,他表示,有些項目比賽時間接近,在未得到充分休息狀況下就要進行比賽,以致成績不太理想。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黃家皇揮臂向前,標槍擲出25.48米的成績,取得視覺障礙B3社會男子組標槍第一名。 圖/楊瑞盈攝黃家皇指出,自己雖為身障選手,但訓練過程與一般田徑選手無異。然而在進行技術訓練時,所需要的時間較多,甚至會把障礙物踢倒,需要更注意安全。黃家皇的教練乃慧芳表示,視障選手在訓練上對場地資訊的了解並不多,不清楚場上有危險,使選手訓練過程更為困難,容易產生意外。而在比賽上,選手需要花更多心力留意周遭環境變化,無法全心投入比賽,使成績與一般選手有差距,且一般選手能輕易完成的動作,視障選手需花上更大的力氣,才能完成。「身心障礙選手需要面對的困難比一般選手多,此次運動會希望讓他們超越障礙,突破自我。」台中市身心障礙體育總會田徑委員會主委黃阿平表示,現在政府推廣全民運動、全民體適能等,但身心障礙運動這一部分一直被忽略,未來希望透過此類活動讓更多身心障礙者投入運動,藉此發掘更多有潛力的身心障礙選手。
街賣以外—身障者創無障礙攤車開拓職場新頁
生活
影音
第1709期
街賣以外—身障者創無障礙攤車開拓職場新頁
2019-10-17
【記者陳妍如、萬巧蓉綜合採訪報導】在捷運站旁、人潮聚集的地方,時常可以看見身障街賣者以兜售口香糖和衛生紙等物品維持生計。然而街賣者卻常被質疑是詐騙集團,或利用愛心來博取民眾同情。身障者街賣組織新巨輪協會為改善社會對街賣者的刻板印象,與贊助企業合作設計能自由調整工作台高度的攤車,使身障者即使坐在輪椅上,也能輕鬆做出美食。新巨輪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安宗表示,原本的街賣者處於受助局面,受社會大眾支持維生,但當協會的身障者開始學習製作餐食,相當於化受助為服務,讓街賣者得以反饋社會大眾。這項通用的設計不只適用於身障者,也能讓身障者家屬在旁陪同工作、就近照顧並共同維持生活所需。新巨輪服務協會秘書長吳黛青表示,「創造這樣的職場,可以讓障礙者與非障礙者相互合作,這就是我們的理想。」現今,身障者的就業情況並不理想,部分企業因為設置無障礙設施的成本高,較不願意聘雇身障者,許多身障者只好以街賣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街賣商品的價格通常高於市價,也讓大眾對街賣留下暴利與詐騙的刻板印象。新巨輪協會為消除身障街賣者的污名,開始培訓他們的職業技能,透過在攤車上實際作餐、服務客人,期望能改變民眾對他們的看法。儘管街賣是最立即且能快速獲得收入的謀生方法,新巨輪協會仍希望身障者能有更多的職業選擇。除了目前實施的攤車試賣,協會未來也計劃打造無障礙行動胖卡車,提供更友善的職業環境。協會期待身障者能在工作中利用所學技能,獲得合理且穩定的收入,讓社會漸漸看見身障者不同的一面。https://youtu.be/i_gDjTDDdng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