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運會】亞運隊友成對手 卡巴迪女將為各縣市出戰
體育
第1783期
【全運會】亞運隊友成對手 卡巴迪女將為各縣市出戰
2023-10-25
【記者張愷文台南報導】「卡巴迪!卡巴迪!」隨著音樂響起,選手依序進入賽場。中華民國112年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21日在台南拉開序幕。值得注意的是,上屆全運會未舉辦的卡巴迪項目,睽違四年後再次登場。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中華台北代表隊中的女子組卡巴迪最終獲得銀牌佳績。為國爭光的猛將在亞運後也投入全運會,為自己的縣市征戰。 卡巴迪起源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類似於台灣民間遊戲老鷹捉小雞。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20分鐘,每隊各派出七名選手,由攻擊方派出一名攻擊手到防守方陣地進攻。攻擊手有30秒的時間,觸碰防守方隊員後成功回到攻擊方陣地即得分;相反地,防守方能反擊,防守方成員可在任何時候壓制攻擊手,使其無法返回進攻方陣地。若壓制成功,防守方得分,但須注意被攻擊手觸碰並回場的風險,時間耗盡前得分較高隊伍獲勝。本次競賽備受關注的分別是亞運參賽選手最多的台北市隊,以及亞運隊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莊雅涵所在的台南市隊。兩隊預賽展現實力,皆各自以壓倒性分差取下首勝。對於預賽結果,亞運「三朝元老」,同是台北市選手的臺北市立大學馮綉真表示對團隊有信心,但也坦言國內外的規則差異還需適應。莊雅涵則提到,全運會隊伍實力不及國際賽強度,因此能調配體力,「不會像亞運全程警惕,現在要保留體力給後面強度更高的比賽。」談到接下來若對戰強隊台北市隊,他笑著說:「那就要全程精神緊繃,謹慎面對。」亞運結束後,全運會緊接來到。備戰方面,馮綉真認為,亞運和全運會最大區別就是是否熟悉對手的比賽方式。亞運會的挑戰之處在於各國戰力和戰略不明,「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全力以赴。」反觀全運會隊伍大多為昔日對手,有一定的了解。亞運選手、同樣來自台北市的臺北市立大學胡玉珍提出反面觀點,他分享亞運與隊友共同訓練三年,凝聚力和默契度高,「但全運會一起訓練的時間不長,會擔心之後遇到實力相當的隊伍,能不能勝出,不確定感比較重。」儘管分屬不同縣市,且參賽的亞運選手們大多負傷上陣,但仍全力以赴,目標奪得金牌。對此馮綉真開玩笑道:「當然希望是冠軍,獎金可以拿去養傷。」而談到今年亞運卡巴迪以一分之差奪銀,選手們都感到不甘心,也期許下一屆亞運能再次並肩作戰,成功雪恥,「以亞運金牌當作目標。」
【全運會】東奧好手「拳」力出擊 黃筱雯陳念琴制霸全國
體育
第1754期
【全運會】東奧好手「拳」力出擊 黃筱雯陳念琴制霸全國
2021-10-20
【記者張博涵新北報導】中華民國110年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女子組拳擊項目於17日在新北市立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登場。其中甫於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東京奧運)創下佳績的黃筱雯、吳詩儀、陳念琴皆以壓倒性勝利擊敗對手,並一路過關斬將,於20日各在54公斤級、64公斤級、75公斤級項目摘下金牌。 中華民國110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組拳擊項目於17日登場,其中於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闖進16強、代表台北市出賽的吳詩儀(左)在第一回合獲裁判裁定比賽提前終止,力退台中市代表劉怡青(右)。 圖/張博涵攝剛奪下東京奧運銅牌,代表台北市出賽的輔仁大學選手黃筱雯首戰迎擊彰化縣鄭伊均。甫開賽,黃筱雯便憑著身高優勢壓制對手,鄭伊均則藉由假動作,鑽進黃筱雯攻擊空檔出拳,卻仍不敵黃筱雯進攻速度。首回合黃筱雯拿下5個10分,取得領先。次回合鄭伊均採守勢耐心應戰,黃筱雯則發揮臂展優勢積極出拳,又獲5個10分、再下一城。第三回合黃筱雯攻勢依舊猛烈,絲毫不見體力下降,雙方戰至2分17秒,最終裁判裁定比賽提前終止,由黃筱雯勝出。 甫於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奪下銅牌的輔仁大學選手黃筱雯(右)代表台北市出賽,最終奪54公斤級金牌。圖為17日比賽畫面。 圖/張博涵攝此役為東京奧運後首場大型賽事,黃筱雯坦言,東京奧運奪銅後一夕間獲得許多關注,雖感到開心,但自身壓力也隨之提升,「東奧後的光環很重,還是希望自己抗壓性能再好一點。」全運會後黃筱雯將備戰即將到來的世界拳擊錦標賽(以下簡稱世錦賽),及2022杭州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雖為上屆世錦賽冠軍,黃筱雯希望今年拋開衛冕壓力、放鬆應戰,並藉世錦賽測試自身狀態,全力拚戰明年亞運。先前在東京奧運闖進八強的國立清華大學陳念琴,本次全運會代表新竹市參賽,首戰對決彰化縣陳泓如。第一回合陳念琴揮出一記記重拳,使對手毫無招架之力,隨後陳泓如於1分57秒提出棄權(ABD)(註1),由陳念琴獲勝。註1:ABD為Abandon之簡寫,若拳手因受傷等原因自願放棄比賽,教練員向拳臺內扔毛巾或登上拳臺時,判對手ABD獲勝。 中華民國110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組拳擊項目於17日登場,其中於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闖進8強的陳念琴(左)代表新竹市出賽,首戰擊退彰化縣代表陳泓如(右)。 圖/張博涵攝同樣於東京奧運備受矚目的陳念琴說:「奧運就像期末考,結束以後仍需面對各種挑戰,並做好準備,等待下次期末考的到來。」而全運會對他而言也是重要旅程,他表示,相信今後台灣會有更多優異新秀崛起,他也很期待能在全運會與他們交手。陳念琴於1日對外透露自己在三年前確診柯杰金氏淋巴癌,所幸去年底癌細胞已全數消失,目前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對此,陳念琴盼能藉自身抗癌的故事傳遞正面能量,「自己滿樂觀的,也不希望在巔峰時期輕易放棄拳擊,選擇說出這些是希望能幫助更多正在面對病痛的人。」 陳念琴於1日對外透露曾確診柯杰金氏淋巴癌,當時選擇一邊備戰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東京奧運),一邊做化療,所幸去年底癌細胞已全數消失。而最終她也在東京奧運晉級八強,成為台灣女子拳手第一人。 圖/張博涵攝隨著東京奧運風潮,愈來愈多民眾開始關心運動員心理健康議題及台灣體育環境,陳念琴提及,每個運動項目的選手,甚或在每個領域努力的人都需要被肯定,如今看見此議題獲大量討論,感到相當欣慰。對於台灣體育環境的關注度提升,黃筱雯則說:「滿開心的,東奧前拳擊在台灣還算冷門項目,現在討論度變高,也很期待疫情趨緩民眾可以入場觀賽。」除了東京奧運英雄,本屆賽會亦有新秀嶄露頭角。代表台北市、國立嘉義大學陳品茹於首戰以5:0擊敗上屆銅牌李權喬,並一路闖進75公斤級金牌戰,最終敗給陳念琴,收下銀牌。陳品茹曾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以下簡稱全中運)創下三連霸,並在今年首度參與全運會。對此,他認為成年組的賽事更具挑戰性,「過去國、高中拚的是體力,成年組更注重技巧、腳步等細節。」此外,陳品茹今年入選為世錦賽國手,但在高三全中運後患視網膜剝離,目前狀況仍待評估,因此尚未決定是否參戰。 台北市代表陳品茹(左)曾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創下三連霸,17日首度挑戰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最終在75公斤級金牌戰敗給陳念琴,已銀牌作收。 圖/張博涵攝 新竹市代表、國立清華大學黃于庭為陳念琴的學妹兼陪練員,今年首度挑戰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於20日闖進64公斤級金牌戰,最終敗給吳詩儀,收下銀牌。 圖/張博涵攝
【全運會】負傷錯失舉重金銀牌 方莞靈期望重返巔峰
體育
第1710期
【全運會】負傷錯失舉重金銀牌 方莞靈期望重返巔峰
2019-10-24
【記者李昱亭桃園報導】走上比賽舞台,在全場觀眾屏氣凝神下大喝一聲,運用全身爆發力與肌耐力將槓鈴一口氣舉至頭上伸直。台北市代表、台北市立大學女子組49公斤級的林呈璟,以抓舉80公斤、挺舉100公斤,總和180公斤拿下中華民國108年全國運動會舉重49公斤級冠軍,更刷新抓舉全國紀錄。自4月中華民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初登場打敗去年亞洲運動會代表、國立體育大學的方莞靈後,林呈璟便受到外界高度關注。本屆全運會他再度擊敗方莞靈,挺舉更突破自身原本的98公斤紀錄。賽後他謙虛地表示會繼續勉勵自我,並期許下次能有更好的表現。教練陳瑞蓮則稱讚,平時訓練林呈璟對自身要求很高,有自律性。他進一步解釋,很多選手到大學後會因懈怠導致訓練成效不足,因此自律特別重要。 中華民國108年全國運動會舉重女子組49公斤級,台北市立大學的林呈璟(中)以抓舉80公斤、挺舉100公斤,總和180公斤奪金。 圖/中華民國108年全國運動會提供林呈璟投入舉重時間僅三年,高中三年級接觸舉重前都以田徑為主要項目,在原台北市體育處(台北市政府體育局)處長劉家增推薦下才專注訓練舉重。他坦言,由於練田徑時間長達八年,在轉換跑道時曾感到相當不捨,加上對舉重一無所知,起初其實感到排斥,但後來發現舉重比起田徑更能表現自我,並有更多機會踏上國際舞台,才開始喜歡上舉重。 台北市立大學的林呈璟在抓舉第三次試舉中舉出80公斤,刷新抓舉全國紀錄79公斤。 圖/李昱亭攝「我不滿意自己的表現,應該要更好。」方莞靈解釋,去年亞運前兩個月因車禍傷及膝蓋,導致亞運帶傷上場僅拿第六名,至今比賽仍受傷勢影響。「就賭比賽時腳會不會痛。」方莞靈回顧受傷長達一年的時間中,比賽常為傷口疼痛所困擾。他期許自己能夠回到去年受傷前的水準。而對於賽事中再度遇到林呈璟,他的心情並無太大起伏,認為努力專注自身才是重點。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方莞靈最終以抓舉79公斤、挺舉96公斤,總和175公斤獲得銅牌。 圖/李昱亭攝本屆全運會第三次挺舉102公斤中,方莞靈便因為傷勢問題導致錯失拿金、銀牌的機會。教練林玥礽欣慰地表示,在復健治療與大量舉重訓練下,能有銅牌實屬不易,對於結果不會多加要求。方莞靈分享,自己曾經一度想要放棄舉重,深怕能力無法回到以前水準而辜負他人的期待,但教練與親朋好友的支持讓他重拾信心。未來也將繼續努力,讓自己能再度於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3D列印重製食物 有望解全球糧荒
新知
第1669期
3D列印重製食物 有望解全球糧荒
2017-12-13
【記者劉蘭辰綜合報導】台北醫學大學奈米醫學工程研究所學生陳柏宏、醫學系學生曾敬華與劉曉盈合作研發「食材回收再製系統」(Earthworminator),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愈趨嚴重的糧食問題,除於6月通過中華民國專利申請,更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於今年7月的雙年會議上指出,飢荒人口在兩年內從八千萬躍升至一億八百萬人,達二戰以來新高。若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則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劉曉盈表示,現代全球食物生產量其實足以供給世界人口所需,但因分配不均導致糧食問題加劇,還同時浪費製作食物的能源。 糧食危機已達二戰以來新高,若世界能救回被浪費食物中的1/4,就能徹底解決飢餓問題。 圖/劉蘭辰攝曾敬華指出,透過食材回收再製系統,不僅能減少食材浪費,還能降低自然資源與包裝提袋的使用。「我們觀察到蚯蚓善於分解食物,讓這些物質重複被大自然利用。」曾敬華表示,他們受蚯蚓的消化機制啟發而研發出食材回收再製系統,欲將糧食更有效配送至飢荒地區。例如,此系統將未售出的蘋果風乾後,碾製成粉延長保存期限,再封裝成罐方便運輸。送至缺乏糧食的國家後,再將粉末加入3D列印機(3D Printer)重製成蘋果供給飢荒民眾。 食材回收再製系統運用仿生科技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於本月3日在2017年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奪銀。 圖/曾敬華提供食材再製回收系統源於團隊參加全球仿生科技競賽(Biomimicry Global Design Challenge),曾敬華指出,起初只為達成社區食物共享,但在接觸糧食議題後才發現非洲、印度等地飢荒問題更加迫切,因而尋找食物資源再生方法,「過去人們利用蚯蚓來製造肥沃土壤,卻沒能想到仿效此套機制來解決糧食短缺。」團隊盼此套仿生系統能與跨部門跨國合作後成功打擊飢餓。劉曉盈則表示,系統尚停留在理念階段,但研發過程讓他意識到世界糧食資源的重要性。曾敬華認為團隊花了許多心力確立主題與方向,並反覆確認系統可行性。此外,他也表示利用影片和海報呈現系統概念並不容易,也讓負責製作動畫的他學到如何用具體方式呈現抽象概念。面對未來導入市場的挑戰,指導教授陳祥和表示,目前3D食物列印機只能製作微小食物,應用範圍太窄。陳柏宏則認為系統還需投入大量時間與專業研發,才能於實際推出時真正平衡不同地區間的食物供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