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薛惟中台北報導】照片中的原住民青年走進都市常見的學生社團辦公室,對投影在牆上的全家福微笑。由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詹陳嘉蔚(Badalaq Djubelang)與原住民族青年陣線──Lau藝術小組發起的《烙出一條回家的路。》攝影展9日於台北特有種商行開幕,探討都市原住民的認同問題。
「外人都覺得原住民應該都住在山裡,這是一個很荒謬的誤解。」詹陳嘉蔚表示,有不少原住民生活在都市,而非刻板印象中的「部落」。詹陳嘉蔚亦對「家鄉」的概念提出反思,他說:「故鄉、原鄉到底是什麼?原住民的家鄉?還是原本居住的地方?」因此他藉著被攝者與投影的對話,詮釋被攝者對自身文化的想像。
參展青年、阿美族的張舲(Micko Sawmah)表示,自己母親雖為台東阿美族人,但他就讀幼稚園後便在台北生活。儘管知道自己的原住民身分,但他直至大學參與原住民社團,才種下尋根的念頭。因此他選擇社團辦公室為拍攝地點,與投影至牆上的全家福合照,藉此表達社團讓她重新認識「家」的過程。「社團是啟發我『再回家』的地方。」他補充,如今若提到家鄉,他會回答台東,而非生活已久的台北。
張舲選擇大學社團作為拍攝地點,並微笑看著投影至牆上的全家福,以表達社團是他重新認識「家」的起點。 圖/薛惟中攝
「我們都市原住民沒有部落經驗,沒辦法跟原鄉連結。」就讀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父親為賽德克族的阮原閩(Siyat Moses)國中後便定居台中,並未在部落成長。他表示,自己無法融入有部落成長經驗的都市原住民,也不易尋得成長歷程相近的同伴,因此他希望藉由參加攝影計畫,尋找相似生命經驗的人。有感於此,阮原閩將自己的影像投影至版畫上,拍攝投影與版畫的互動。照片中他雖穿著族服,卻只能與版畫一側落單的原住民望著另一側圍圈跳舞的族人而無法參與。
阮原閩將自身投影至版畫上,透過投影與版畫人物的對話,傳達自己對融入原住民群體的渴望。 圖/薛惟中攝
觀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生李采容認為,雖原住民經常出現於社會議題,但多僅是教科書上的冰冷文字,導致大眾仍對原住民族群相當疏離,經由此次展覽,讓她更了解原住民如何看待自身文化。觀眾吳祈得表示,對於表達都市原住民無法融入山地原住民的照片印象深刻,也藉此次展覽體認到原住民與漢人是生活在同一社會的群體。
張舲表示,希望透過展覽激起觀眾認識自己文化的動機,亦希望原住民能透過展覽找尋自身定位。阮原閩則呼籲沒有部落經驗的都市原住民應反思文化流失的問題,並肯定展覽針對原住民文化認同所拋出的議題。詹陳嘉蔚補充,相關的創作計畫尚未結束,未來將推出人物誌及網路平台,讓大眾更了解都市原住民的族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