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91期
2018-12-05

【記者涂葦慈、郭又華、劉信秀台北採訪報導】九合一大選綁公投落幕,民眾期待透過選票影響政策走向,然而開票結果和預期落差大,導致許多人產生挫折感,連帶影響身心狀態。你知道嗎?這可能就是俗稱的「選舉症候群」。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小文(化名)表示,票選結束後的新聞很常影響自身心情。因此儘管已試著調適負面情緒,每日仍處於焦慮與不滿的狀態。台北科技大學學生楊明展也透露,自己對於社會運動認真付出許多努力,但公投結果不如預期,使他感慨社會「好像也不是那麼友善」。

其實「選舉症候群」並非正式醫學名稱,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似,症狀可約略分為三個階段:吶喊期、否認期及侵擾期。臨床心理師陳恩誠說明,處於吶喊期的民眾,可能因情緒崩潰,產生大哭或在網路上發文宣洩等行為。進入否認期,則會因為難以接受投票結果,檢討選舉策略或抨擊選戰中的關鍵人物。到侵擾期階段,民眾會因轉移對選情的注意力,情緒相對穩定。不過一旦接觸相關訊息,依然容易突然陷入情緒低潮。陳恩誠強調,根據臨床案例,患者在否認期時可能會出現因無法接受事實,而產生藥物濫用,甚至傷害自己等極端情況。。

為了緩解選後憂鬱,支持性別平權的志工與民眾,在街頭發起Free Hugs等活動,透過與陌生人擁抱,相互給予支持和鼓勵。Free Hugs活動發起者Tony(化名)表示,透過Free Hugs活動,他得以在給予別人溫暖的同時,也能接受別人回饋的溫暖,讓他願意重新信任社會。

面對選舉後的低潮情緒,陳恩誠建議,民眾應適當分散注意力,和朋友相互陪伴,並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在必要時尋求諮詢管道,讓負面情緒能適時地被排解,才是面對選舉症候群的正確做法。

https://youtu.be/aeyhjy1X9fo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