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孟祥宇報導】2025全國地板滾球運動會15日在臺北和平籃球館登場。本次賽事首度不依往常BC1至BC5程度分類(註)分組,而改以障礙類別區分為腦性麻痺組、心智障礙組與肢體障礙組,並增設兒童組、長青組、其他組及非身心障礙的一般組。其中有大專生參與的一般組賽事中,胖虎軍團奪得亞軍,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虎隊拿下季軍。此次賽事在分類上的調整,使參賽者涵蓋更多族群,展現運動會更包容、多元的參賽面貌。
註:為國際地板滾球依肢體功能程度劃分的競賽分級制度。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一般組選手葉定坤表示,因為組別名額有限,自己從原本肢障組改報一般組,他坦言表現不如預期,「備戰全障運桌球時手曾受傷,投球時會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剛接觸地板滾球的胖虎軍團也分享比賽心得,隊長陳俊佑指出,在第一年參賽拿下亞軍已超出預期的表現,「隊友在賽前的情蒐,到對於比賽的專注度及獲勝的企圖都無可挑剔。」不過他也坦言,對手在冠軍賽中的擲球穩定度更高。胖虎軍團黃允成也有同樣的想法,希望在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時有更高的穩定度。
選手在指定投擲區輪流出手,嘗試讓自己的球最接近目標球,考驗策略安排與投擲精準度。 圖/孟祥宇攝
黃允成指出,若要將地板滾球進一步推廣至非身障族群,「關鍵在於找到讓所有人都能參加的最大公約數」,他認為透過環境或規則的調整,才能讓各族群更自在地投入這項運動。另外,陳俊佑表示,本次賽事已經可見許多非身障者參與,「不同族群同場競技是很好的發展方向。」至於在比賽當下,陳俊佑分享並不會覺察到與身障者有顯著差異,大家都是為了靠近目標球而努力,「這當中所展現的決心,已經超越身體上的差異,是真正公平的競賽。」
選手以手部力量或輔具完成投球,以身體前傾與手臂控制協調,將球精準拋向場內。 圖/孟祥宇攝
此次地板滾球賽事禁止使用輔具,並開放非BC1到BC4的選手參加,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地板滾球早期是復健項目,現已發展為重度動作控制困難者的正式競賽,中華地板滾球運動協會副理事長林敬堯表明地板滾球沒有限制,「從幼兒園到100歲長者,甚至是連球都丟不出去的身障者也可以接觸。」海洋科大教練楊人智也說:「這項運動場地限制少、球體輕巧,在家裡也可以練。」透過這樣的特性能讓新手快速掌握、更無負擔的接觸,葉定坤也補充,地板滾球結合智慧與技術,「是項很簡單、很適合一個人入手的運動。」
臺灣近十餘年來持續推廣地板滾球,參與族群也從單一障別擴大到到不同族群。林敬堯表示,只要學校申請,協會將派遣講師分享,若校園端想將地板滾球融合到課程裡,協會也會提供每學期八次的課程協助。葉定坤則坦言,希望政府能給予地板滾球更多支持,「如果能舉辦大專盃,或列為全國大學運動會的正式項目,才能串聯起選手間的情感,也讓更多人知道這項運動。」
當雙方球與白色目標球距離相近時,裁判使用捲尺等測量判定距離,以決定回合得分與結果。 圖/孟祥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