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律齊報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大書店」14日於臉書宣布,學校決定不再與之續約。消息一出,師生與校友紛紛留言表達遺憾與不捨。然而,除北藝大與營運團隊對於「校園書店」的定位存在認知落差,校方決策程序也引發外界疑慮。
「藝大書店」已於14日結束營業,現已進入盤點階段,不對外開放。門口亦貼有公告說明其停業情況。 圖/黃律齊攝
藝大書店作為全台首間由大學自辦的獨立書店,自2022年開始營運,與校方簽約三年,並於今年七月順利通過學校續約評核。然而,經營團隊後續卻被告知行政高層裁定不續約。北藝大秘書室專員顏佩媛回應,與書店結束合作純粹因為合約到期,過程無任何不當程序。至於校方為何在評估會議過後改變其想法,秘書室未多做回應,唯表示對於書店有更多的期待,強調「希望書店不只是賣書的地方」,應與課程教學、學生創作、展演活動有更多連結。對此,北藝大學生會表示尊重的校方處理方式。
「我們北藝大學生有個特點,就是跟母校的連結都很深。」書店店長李佳芸說明,自己三年前接下書店時的目標,在於讓藝術得以落實於人們的生活。為此,書店時常舉辦書籍相關體驗課程,與藝術家合作舉辦展覽,並且定期舉辦市集。就讀北藝大美術學系的林罄諭回憶,過去除購買書籍與黑膠唱片,平時也會到書店閒逛、看展。「它讓學生省了很多時間,購入書籍的方式變得方便。」她也提到,書店的出現使得學生不必跑到淡水或台北市,就能買到需要的物品,對於書店之歇業,林罄諭表達惋惜。
自21日開始,書店在門口陳列出清書籍,讓師生與民眾翻閱,並以「自由定價」方式購買。圖/黃律齊攝
除經營理念不同,李佳芸透露,校方認為書店營運效益不彰,且郵寄與取票服務力度不足。招標合約中載明,書店除需向校方繳納場地租金,還需每半年繳交「回饋金」(即部分營收)。她坦言,書店的確長期虧損,然而其經營重點從來不在營利,而是希望創造一個讓群眾更願意接觸藝術的場域。針對「郵務、票務」問題,她指出,營運團隊無償處理過去由專人負責之工作,同時亦協助校內教材與文創商品販售,花費大量心力。
元智大學「天河書屋」為獨立書店進駐校園的另一案例。對於藝大書店解約一事,天河書屋創辦人陳巍仁認為,校方要求書店承擔的「多元服務」,其實多屬於學校本身應盡的責任,他因而質疑此舉的合理性。此外他也指出,「需知識服務的固定人流」本為校園書店之優勢,然而新世代對紙本書的需求下降,導致書店必須將服務延伸至餐飲、文具,或提供教科書訂購、紀念品販售等面向以穩定業績。陳巍仁問道:「我們關心的是,校園書店是否仍能保有書店特質,還是會變成附帶賣書服務的『餐飲』、『文創』空間?」
「這三年走下來,我們好不容易調整到一個階段,大家開始願意親近這個空間,結果卻突然沒了。」李佳芸感嘆道。在最後兩週的營業日,許多熟客紛紛回到書店道別。「我們一直覺得這個地方好像影響不了人什麼。」李佳芸感慨,反而是因為這次告別,讓她與團隊確信書店曾在校園留下痕跡。書店臉書現已更名為「假日狗書店」,至於書店今後的選址,她有意進駐偏鄉地區。北藝大方面則表明,書店將改為自營或重新招標,並預計於11月重啟營業。雖然書店的去留已經底定,屆時新書店會以何種模樣呈現,校方又會如何改善與新駐團隊的溝通,仍是師生持續關注的焦點。
藝大書店的臉書帳號已更名為「假日狗書店」,名稱取自店狗「地奇米」,象徵牠和書店一同進入休假狀態。圖/黃律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