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20期
2025-11-28

【記者方凱琪台東報導】「最後一段,集團衝刺來了。」前自行車國手兼賽評張壽生的聲音從直播中激昂傳出。114年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暨國手選拔賽於22、23日在花東登場,個人公路賽男子U23組從臺東森林公園出發,該場為臺灣自由車國手選拔首度改成「積分制」的最後一場。最後,個人公路賽男子U23組由Team CYTO TRIGON張祐誠以一秒之差奪冠。

公路賽中的「集團」為多名選手緊密騎成的大隊形,能一起分擔風阻、節省體力,是決定比賽節奏的重要編組。 圖/方凱琪攝

公路賽中的「集團」為多名選手緊密騎成的大隊形,能一起分擔風阻、節省體力,是決定比賽節奏的重要編組。 圖/方凱琪攝

「今天的賽況很激烈。」甫摘金的張祐誠興奮表示。該賽的路段類型被視為平坦型,全長共172.5公里,因此在玉長公路爬坡結束後的路段尤為重要,領先集團的選手在途中不斷嘗試衝出隊形取得優勢。張祐誠說:「大概離終點30公里,最後有一波關鍵的突圍。」直至終點線時,他與對手難分先後,終局以3時48分37秒取得第一名。另外,自由車公路賽同時考驗團體的「合作」與「策略」,就讀臺灣體育大學陳家宥與張祐誠屬同車隊,他在後方集團中阻擋對手追擊,「前面已經有隊友第一名,那我們就是盡可能的防守。」因本賽為最後一場積分賽,所以選手們競爭激烈,希望能提高積分取得明年國際賽資格。

公路賽在領先集團中的選手須時刻觀察對手動態,若抓準時機突圍成功,等同搶下主導權,常是左右名次的關鍵。 圖/方凱琪攝

公路賽在領先集團中的選手須時刻觀察對手動態,若抓準時機突圍成功,等同搶下主導權,常是左右名次的關鍵。 圖/方凱琪攝

該比賽一直是臺灣自由車界的重要舞台,不僅賽道強度高、風景優美,更具國手選拔意義。今年改採多場積分制並首度與民間賽事合作,合計本場花東站,共舉辦兩場選拔賽,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顧問李莉加坦言,國際自由車總會也一直以「積分制」排名,「因為經費有限,增加一場不只是經費增加,還有人員與籌備等,所以一直沒有這麼做。」而近年臺灣漸有較成熟的民間賽事,若與之合作,不僅可以節省成本,更能達到促進民間單位提高比賽品質的效果。

該屆首度以直播紀錄全程,邀請主播張楷與張壽生轉播,李莉加說:「直播籌備很倉促,但先求有再求更好。」 圖/方凱琪攝

該屆首度以直播紀錄全程,邀請主播張楷與張壽生轉播,李莉加說:「直播籌備很倉促,但先求有再求更好。」 圖/方凱琪攝

對此,以支持青年選手出國比賽為宗旨的 Team CYTO TRIGON 領隊邱秀賢表示,關鍵在如何安排更完整的配套措施,「有改制蠻好的,但我覺得可以再把比賽的場次拉更多場延伸到全年去制定。」以往僅有一次定勝負的機會,因此可能使選手僅在花東場選拔賽拼盡全力,張祐誠對於改制也分析說:「如果第一場沒騎好,第二場有辦法翻回來,所以大家會更有競爭力。」此外,各賽事路段有不同類型考驗,如:爬坡、平地衝刺,或是長途耐力等,多場選拔能從不同方面評估能力,增加公平性。針對制度的建議,選手們皆希望未來比賽可以安排更多場次,陳家宥進一步說:「可以五場以上,並且有更多項的路線。」

邱秀賢建議,希望協會未來能更精進道路規劃,提高選手參賽的安全性。 圖/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邱秀賢建議,希望協會未來能更精進道路規劃,提高選手參賽的安全性。 圖/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協會方也計畫增加場數,李莉加補充,「接下來可能考慮與戀戀197自由車賽或塔塔加等民間車賽合作。」至於選手海外參賽、賽事分級與合作模式等細節,都將在年底的選訓會議中討論並定案。李莉加坦言,臺灣的自由車競賽仍處在「打基礎」階段,「希望透過這次的改制陸續帶動產業發展,讓自由車賽事走向更專業化。」

陳家宥說:「臺灣賽季較國外長,他們通常10月就有休賽季。」他建議調整賽季安排,讓選手有足夠修復時間。 圖/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陳家宥說:「臺灣賽季較國外長,他們通常10月就有休賽季。」他建議調整賽季安排,讓選手有足夠修復時間。 圖/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