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丘羨陶報導】香港政府於17日發表《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宣佈2026年起,將放寬大專院校的外地學生自費就學人數,從香港招生名額(以下簡稱學額)的40%提高到50%,以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香港在讀大學生表達關注,擔憂此舉會影響教學品質和資源分配,進而損害本地學生權益,恐加深學生間的隔閡。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發佈2025年施政報告。 圖/取自香港01新聞直播畫面
自2024年起,香港政府將原定20%的外地學生學額提升到40%,以吸引更多外國學生,尤其「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學生來港升學。因此香港政府將從2026學年起進一步增加外地生的自費就學名額至本地生的50%。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文大學)的本地學生盧同學(化名)認為,大學在教學方面,因應外地學生增加的調整和引導措施不足,讓課堂運作不順暢,容易造成本地生與外地生的對立。
根據香港大學網站數據,2024至2025學年新入學非本地學生達到33.9%。 圖/截自香港大學官網
盧同學強調,大學積極招收外地生無可厚非,一來外地學生學額為自費學位,能提高大學收入,二來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等大學排名榜單上,國際參與的分數也會隨之提升,但他認為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有些課程會用廣東話作為主要語言,英語以輔助。」盧同學表示,外地的學生在此情況下仍會選擇修課,上課的時候卻因為聽不懂廣東話,要求老師同步翻譯成普通話。「這樣本地學生難免要遷就他們,花一倍的時間去聽他們的翻譯。」盧同學說道,課堂上的不便使一些本地生在社群媒體表達對外地生的不滿,認為應該讓外地生分開授課以減少對香港學生的影響。對此中文大學書面回覆,校方在制定課程內容與授課語言時,會考慮學生多元文化背景作出適時跟進,以確保教學品質。
2020年起香港大學每年新入學非本地學生百分比,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製圖者/丘羨陶
硬體設施方面,香港政府資助本地生多採取「四年一宿」制度(註)。香港浸會大學的鄭同學(化名)認為,各大學在擴大招收外地學生的同時,應保障本地學生四年一宿的權益,確保他們不會因外地生增加而失去原有的資源和權利。中文大學則強調,校方已在今年推出「校外住宿計劃」,提供未獲分配宿位的學生按個人需要租住,盼能在不影響本地學生權益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