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97期
2024-10-25

【記者林芷彤報導】幽暗的色彩注入畫布,情感豐富的筆觸呈現人生中不同狀態。就讀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所的蕭湘柔,16日起在天成文旅-華山町舉辦個展《存在於光明之前》。蕭湘柔使用壓克力顏料結合多種繪畫手法,交織光明與黑暗,具象描繪人於生命中的多種樣態。

〈薰衣草花園〉作為展覽主視覺,描繪蕭湘柔記憶中充滿生機的美麗風景,象徵重生與希望。 圖/林芷彤攝

〈薰衣草花園〉作為展覽主視覺,描繪蕭湘柔記憶中充滿生機的美麗風景,象徵重生與希望。 圖/林芷彤攝

談及個展主題的動機,蕭湘柔表示他想展現人生中的黑暗時刻,然而將展名取為「黑暗」過於直白,因此以更婉轉的方式,盼大家在迎來光明的同時,也不忘曾於深淵中的掙扎與磨練。他的作品以兩種不同技法來呈現,奔放的線條筆觸代表打破框架後的重生,另以壓克力薄塗的手法壓制住色彩張力,暗示現代人在深淵中掙扎、無聲抗衡的狀態。

此次展出作品多以深沈色調為主,希望能呈現人在找到希望之前的狀態。圖/林芷彤攝

此次展出作品多以深沈色調為主,希望能呈現人在找到希望之前的狀態。圖/林芷彤攝

「把蝴蝶釘在最漂亮的時候,我覺得跟女生追求年輕的感覺有一點像。」他認為蝴蝶作為美麗及自由的象徵,卻也深刻映照出社會對女性的種種框架與期待。蕭湘柔在〈蝴蝶標本〉中,將蝴蝶定格在最完美的姿態,就如同現實中女性追求年輕貌美而尋求醫美手段。對他而言,社會給予女性的標籤,就如同標本中的蝴蝶,是一個難以輕易逃離的深淵。

蝴蝶定格在透明的玻璃球中,彷彿將其最美的瞬間永遠保存,卻也同時剝奪它飛舞的自由。 圖/林芷彤攝

蝴蝶定格在透明的玻璃球中,彷彿將其最美的瞬間永遠保存,卻也同時剝奪它飛舞的自由。 圖/林芷彤攝

在作品〈金絲雀〉中,蕭湘柔刻意不將金絲雀畫出,畫作僅留下一把鑰匙與籠子。談及創作歷程,他表示過往作畫、念書的過程時常是獨自一人,常有一種被關起來的感覺,然而後來他發現,其實那是自己的選擇,因此他將自己化為金絲雀,籠子則代表曾束縛他的枷鎖,「鑰匙其實在自己的手中。」蕭湘柔認為只有自己能決定要停留在黑暗,還是邁向光明。

金碧輝煌的鳥籠,但鳥兒早已不見蹤影。蕭湘柔以〈金絲雀〉表達迎向光明的掌控權在自己手中。 圖/林芷彤攝

金碧輝煌的鳥籠,但鳥兒早已不見蹤影。蕭湘柔以〈金絲雀〉表達迎向光明的掌控權在自己手中。 圖/林芷彤攝

與其他含有隱喻的作品不同,蕭湘柔在〈薰衣草花園〉中運用奔放的線條筆觸,描繪記憶中的一片美好風景,展現薰衣草隨風搖曳的畫面,與其他幅色調較為陰暗的作品相比,顯得富有生機與力量。蕭湘柔表示,他希望觀者能直觀地去感受這幅畫作想傳達的情感,經歷過黑暗而後迎來的重生。

蕭湘柔認為,觀眾不需刻意理解他的創作理念,反倒希望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能與自己的生命經歷產生共鳴。觀眾小郭(化名)分享畫作〈金絲雀〉帶給他掙脫束縛、重獲自由的感覺,是他最喜歡的作品。觀眾Rosy(化名)則表示他能感受到畫家創作過程中處於低潮的狀態,但〈蠟燭〉在漆黑中燃起的火苗卻又使其看見希望與光明。

觀眾小郭表示〈聖誕樹〉的配色及呈現方式,使其感受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深淵之感。 圖/林芷彤攝

觀眾小郭表示〈聖誕樹〉的配色及呈現方式,使其感受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深淵之感。 圖/林芷彤攝

標籤:壓克力 , 重生 , 光明 , 黑暗 , 掙扎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