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生發揮創「皂」力 調製比例成關鍵
生活
第1740期
學生發揮創「皂」力 調製比例成關鍵
2020-12-16
 【記者周佩怡綜合報導】比賽開始,選手們戴起手套,小心翼翼將氫氧化鈉倒進裝有油酯的燒杯,再快速攪拌,製成風格迥異的手工皂。萬能科技大學11日舉辦「2020全國新穎化妝品調製競賽」,邀請大專院校生及高中職生發揮創意,製作各式香水、精油、手工皂。比賽除增進學生實務經驗,也因應民國107年修訂的《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喚起大眾對化妝品的重視。 精油製作比賽中,選手們依照自己的設計,小心翼翼混合各式精油,調配出比例適中的成品。 圖/周佩怡攝萬能科大睽違兩年再次舉辦比賽,今年配合高中職降低難度,競賽項目保留香水、精油調製,但細分手工皂製作方式,代替乳液製作。萬能科大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副教授李佳晉解釋,乳液是較難製作的保養品,從乳化材料、製作過程,到成品的穩定都是成功關鍵。至於手工皂比賽,過去採用冷製方式,學生必須注意油酯與氫氧化鈉的比例,才能充分皂化混合物,比賽難度大增,故新增熱製製作方式,提升高中職生參賽意願。 手工皂製作比賽中,有一組冷製組隊伍製作小巧玲瓏的馬卡龍,送人自用兩相宜。 圖/周佩怡攝萬能科大妝品系隊伍黃美雅、朱佳妤、吳欣儒參加手工皂冷製比賽,他們將擠花袋裡調成白色、尚未凝固的肥皂擠在片狀肥皂上,模擬鮮奶油裝飾,完成一個個逼真又精緻的蛋糕造型肥皂。黃美雅說道:「都說幸福就是甜品的味道,可以使心情愉悅,所以選擇製作草莓千層蛋糕造型的肥皂。」但他坦言冷製不單注重混合物比例,同樣考驗調色技巧,例如不易調配出鮮奶油的白色及蛋糕體的烘焙感。 手工皂製作比賽中,冷製組選手將皂化過、尚未凝固的肥皂放入擠花袋,擠出一個個精緻的蛋糕裝飾。 圖/周佩怡攝手工皂熱製隊伍、萬能科大妝品系學生羅敏方、鄭博安,充分利用皂基晶瑩剔透的外觀,製作傳統水晶洞手工皂。他們賽前將皂基加熱,一層層堆疊,塑形出水晶洞。賽中混合熱皂基與湖水藍、琥珀綠色料,待其凝固,再切成不規則塊狀,創作一個個獨特的水晶柱,最後結合水晶洞與水晶柱即大功告成。羅敏方分享,他平常會關注當下流行的顏色,「2020年秋冬流行色為湖水藍!」團隊將此顏色應用於作品,期盼藉由顏色及水晶洞特性,讓人感到平靜穩定。 手工皂製作比賽中,熱製組選手用融化的皂基,將不規則狀的水晶柱固定在水晶洞裡。 圖/周佩怡攝雖然比賽內容未因107年《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修訂而調整,但新規定仍影響學界、業界。管理法主要修改化妝品定義、產品登錄、產品資訊檔案、優良製造規範、特殊用途化妝品、檢驗管理等內容。李佳晉分析新法規對消費者、生產者的影響,他表示過去化妝品定義不清,「以前化妝品泛指修飾人的物品,但這樣假髮就會被誤解成化妝品。」因此透過修訂管理法,政府可精確鎖定並規範化妝品,消費者能購買具保障的產品。 香水比賽中,選手依照理念,訂定出主題,設計香水的前、中、後調,最後再佈置展區以塑造整體風格。 圖/周佩怡攝管理法也規定未來須有專業人員駐廠監製、安全資料簽署人員確認產品品質,此兩者皆有學歷限制,凸顯就讀化妝品相關科系的重要性。李佳晉補充,系上因應新法規所做的課程規劃,「我們會增加法規課程,也加強安全評估課程,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因此他期望經由比賽,讓大眾關注化妝品產業,重視相關科系學生的養成。
修復逝者身 撫慰生者心—連結生死兩端的大體修復師
專題
第1725期
修復逝者身 撫慰生者心—連結生死兩端的大體修復師
2020-05-06
【專題記者李權洲、賴辰瑀、林琬蓉、張珮慈、楊家威綜合報導】殯儀館內充斥著憂傷的氛圍,止不住的淚水從親友的臉頰滑落。大體修復師為剛離開的人修補身軀,化上全妝,然後向其道別。從「初次見面」到工作室,由血肉模糊至完好無缺。磨皮(註1)、接骨、縫合,每個步驟皆鉅細靡遺。他們常伴死亡左右,卻又往往賦予「顧客」新的生命。將失去的尋回,把缺漏的修補,陪同逝者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他們是大體修復師,一群大眾對其敬而遠之,卻默默為社會貢獻的人。註1:將大體軀體接骨處多出的皮膚磨平,讓切面平滑以利後續縫合。修復案件難度不一 大體修復師細訴工作點滴大體修復的形式眾多,除一般年老及患病逝世的「顧客」需要進行修復外,每當出現如車禍、兇殺等致死案件時,大體修復師更是在所不辭。相較一般修復工作,肢解、毀容等案件更為複雜和困難。大體修復師黃筱斐提及,他曾處理遺體被棄置山林的分屍案,在修復師進行身體拼接的過程中,才發現大體有所缺損。因此修復師不僅需具備縫補的技能,更要有塑形(註2)等其他能力。待大體縫合完成後,再以塑形土(註3)捏塑出相應的部位,希望能盡其所能還原逝者生前的樣貌。註2:大體修復師捏造大體身體部位的技能。註3:似黏土,可塑性高,可用於製作大體缺漏的身體部位。大體修復師的工作正是為逝者修補出一具完整的身軀,好讓逝者安祥離去,以及慰藉家屬的心靈。殯葬業化妝修復師劉君玲提到,修復師往往會面對許多不同的大體,「可能在荒郊野外撿回來的(大體)是凹凸不平的,跟一張紙剪碎要怎樣讓他變齊、變(回)一張紙有(同樣)難度。」劉君玲分享,殯葬業人士為大體撿回肢體,肢體若因蟲咬或潮濕影響而腐爛,會導致其接點凹凸不平。故修復師會先行清洗大體,然後進行磨皮,以及將移位的骨頭接合到正常位置。最後將肉身縫合,並為大體上妝。 大體修復師在修復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當中包括手術刀、鑷子、鉗子等,幫助逝者修復身體。 圖/李權洲攝此外,大體修復師的工作時間較不穩定,經常臨時受命,緊急接下修復工作。一旦接獲情況複雜的案件,就須沒日沒夜地工作。大體修復師李安琪坦言,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幾乎無法切割,即使在休假,大體修復師仍需24小時待命。李安琪進一步指出,「因為常常會有電話進來,然後需要你的幫忙、需要你的建議、需要跟你做一些討論。」另外,具有大體修復經驗的禮儀師小張(化名)也提及,從事殯葬業極難有空閒時間,「都是趁空檔睡覺或是娛樂一下。」喪親之痛難平復 「修復」工作尚持續即便修復服務結束,大體修復師仍會持續協助家屬走出傷痛,他們與家屬間的連結長久且緊密。劉君玲分享,經歷撕心裂肺的傷痛,家屬字裡行間總透露出不捨,以及輕生的念頭,「當然一直跟他講不行。」劉君玲以道教理念安慰家屬,從道教輪迴觀念來看,因思念逝者而選擇隨之離開人世,輕生者會被困於輪迴之中,無法遇見逝去的家人。這樣的行為也間接傷害身邊的人,對他們造成二度傷害。而在黃筱斐服務過的案例中,他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酸,案中母親無法理解、接受兒子選擇自行離開人世的決定。在母親看到兒子的遺體時,他拼命將兒子抱緊,無論如何都不願放開。黃筱斐見此場景,深深體會家屬的痛徹心扉,且至今也持續陪伴家屬走出傷痛,他感嘆,辛辛苦苦將孩子養大成人,怎麼捨得就這樣送他離開。 黃筱斐工作時,陪伴無數逝者走過最後一程,下班後也需隨時待命,協助撫平家屬哀痛。 圖/賴辰瑀攝無償服務逝者 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工作之餘,還需協助家屬走出哀痛,看似負擔繁重,但對大體修復師而言,能夠服務他人的意義重大。除了陪伴家屬,修復工作對他們來說也常常不求回報,「不是說善心,(修復)就是義務的動作。」劉君玲說明,遺體修復價位動輒數十萬,因此不少修復師會義務提供需要協助的人。對他們而言,服務逝者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在過去曾發生的澎湖空難、復興空難、高雄氣爆、台南地震及花蓮火車脫軌事故等大型災難中,劉君玲投身義務團體,集結各地的大體修復師,無償替大型災難的逝者修復遺容,「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就是越來越多人(大體修復師)有這樣的觀念。」許多大體修復師皆希望透過義務服務,進而回饋社會大眾。逝者教導生命意義 工作中體會人生道理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大體修復師看遍人生百態,也從工作中有所感悟。身處殯葬業的一環,大體修復師須每天面對冰冷的遺體。李安琪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會變得更小心翼翼。「可能說車禍接多了,或是空難接多了,然後變得比較神經質。」黃筱斐亦提及,從事大體修復後,自己更懂得尊重生命,同時會提醒周圍的人注意安全,且愈發嚴謹、規律的過生活。從事大體修復的工作,也為李安琪帶來人生的意義。他表示,過去的人生像被蹉跎,在工作中他漸漸發現生命的可貴。由於經常面對突然離去的生命,相信大多逝者都帶著遺憾離去,因而警惕自己「不留遺憾」。從業後李安琪也變得敢於表達自己、學會與他人溝通。「最難平復的其實是無力幫忙的感覺。」小張補充,曾有客人的家族遭遇了極大的不幸,小張對此無法道出半句安慰的話語,因而感到現實的殘酷。雖曾感到無力,但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小張也獲得人生的啟發。愛要及時,是他從工作中得到的領悟,「珍惜每一天還活著的時間,有空要多跟父母聯絡。」填補大體缺口 修復家屬破碎的心因由工作更加領悟生命的珍貴,黃筱斐總會設身處地為每位逝者著想。人在死亡後,面容會變得蒼白,皮膚則呈現冰冷、失去彈性的狀態。若逝者遭意外身亡,身軀可能面目全非。「你會希望你的親人變成這樣嗎?」他將逝者視為親人,悉心竭力為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 打開修復工具箱,裡面擺滿化妝與縫合用品,其中多數化妝品都經大體修復師特製調配過,以讓遺體保持服貼的妝感。 圖/李權洲攝在服務的過程中,若殯葬業人士不帶任何情感去完成其職務,很容易把逝者當作為商品。李安琪認為,從業者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是覺得我就是把它當成一個睡著的人在服務。」而因逝者已離開人世無法與修復師溝通,服務中任何形式都需透過與家屬協商進行。黃筱斐提到,在修復與化妝前,家屬會提供逝者生前的照片,讓修復師參考,因此更顯大體修復師與家屬間緊密的關係。無論是家屬、抑或修復師,他們都期待修復後的容貌能更貼近逝者的生前的模樣。 劉君玲選擇適合的顏色,一筆一畫細膩地描繪出家屬對逝者的記憶。 圖/劉君玲提供「從我們拉開屍袋的那一剎那,我們不會給家屬看,因為這個記憶會存留在他腦中。」黃筱斐表示,他只讓家屬看見完成後逝者安詳的模樣,希望家屬釋懷並試著放下傷痛,讓逝者美美的踏上最後一程。黃筱斐認為,雖然有時必須不眠不休工作,但只要看到逝者家屬欣慰的眼淚,即便再辛苦都值得。修復師透過大體修復與美容,使家屬感受親人「歸來」,「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就留給家屬最好的回憶。」「讓逝者好好地走」是劉君玲對大體修復的看法之一。大體修復師給逝者一個最完美的樣貌,並撫慰家屬受傷的心靈。修復師盼望幫助逝者親人,在其面對摯愛家人離去的當下,將殘忍畫面從親人腦海抹去,取而代之是逝者完整且安詳的面容。劉君玲說明,「我們也會覺得很安慰,我們能做這些幫助人的事情。」搭起逝者與家屬間的橋梁 巧手慰藉彼此靈魂即使遺體修復工作並非易事,但無論大體狀況如何,修復師都會盡可能還原逝者生前的樣貌。然而,服務卻無法讓每個家屬都稱心如意,修復師也會受到逝者家屬的質疑與指責。儘管修復師已努力為逝者恢復原貌,但因損毀程度不一,遺體可能無法完全修復到生前的狀態。「可能就會對我們又吼又罵又哭之類的。」但劉君玲對此表示感同身受,並理解逝者家屬當下失去親人的悲痛情緒。李安琪表示,雖服務對象是往生者,但修復工作的實際意義為安撫生者的悲傷之情,「等於說在做一個橋梁吧」。大體修復師為逝者妝扮、淨身的過程中,家屬可從旁參與。服務為家屬與逝者提供一個相處的時間,好讓家屬抒發情感。面對經歷苦痛的家屬,修復師工作時更應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刺激家屬。李安琪提到,修復師必須以「平常心」面對家屬,「如果我們情緒失控了,家屬要怎麼辦?」對黃筱斐而言,「責任心」是驅使他繼續工作的動力。起初入職時,黃筱斐接觸到大體會感到難過,「但後來我會把這份難過化做我的手,去完成我該做的事,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責任。」黃筱斐提及,修復師作為逝者及家屬溝通橋梁,應「尊重逝者,傾聽家屬。」國寶集團台南分部經理蘇小文認為,同理心在服務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他會將自己融入每個家庭當中,藉此了解、體會家屬的心情。「把自己當作孝子女一樣,都會稱家屬『爸爸』、『媽媽』。」逝去的人無法起死回生,而修復師透過大體修復讓逝者變得「完整」,此舉或許能為逝去的靈魂帶來溫暖的慰藉。尚在人世的家屬雖不能再次和逝者互動,但至少在最後,透過修復師的手,看見逝者最完整的面容。在與逝者告別之前,給家屬留下一個最後、最好的印象。
驚艷全場 特效化妝賽為美「化」下新定義
生活
第1715期
驚艷全場 特效化妝賽為美「化」下新定義
焦點
2019-11-27
【記者方小瑀台北報導】選手手持眼影筆刷,於模特兒眼瞼上輕輕一畫,再以手指輕拍,做出漸層效果。由中華民國沙龍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的「2019TSIA國際美業菁英賽」於22、23日舉辦,會場集結來自各國沙龍界專業人士和優秀學生,切磋美容、美妝、紋繡和視覺設計等項目,為「美」劃新定義。 2019TSIA國際美業菁英賽國際宴會創意化妝項目,模特各個身穿華麗禮服,踩著20公分高跟鞋,氣勢凌人。 圖/方小瑀攝今年除了美髮、美甲等傳統美業競賽項目外,更增設「國際特效化妝造型創作」與「國際藝術果凍創作組」。特效化妝造型創作走秀中,有怵目驚心的幽靈海盜船長造型、氣勢凌人的黑魔女妝扮及日系女鬼傷妝造型等創意作品。模特兒依序於舞台上走秀,不時對攝影機及台下觀眾微微一笑,自信展露身上最具特色的妝容。 國際特效化妝造型創作項目,選手使用假皮和特殊妝法呈現,甚至以整套服裝襯托特效,構思頗具創意。 圖/方小瑀攝黑魔女造型創作者、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學生楊媚晴表示,自己以剛上映的電影為主題,融入海洋元素進行創作。他提到,假皮要反覆黏貼還須輔以魚鱗妝襯托特效,「練習很多天都沒睡,幸好今天有發揮實力。」評比此項目的評審監察委員陳玉華讚賞學生組實力堅強且創意十足,「都快超越社會組了!」他強調參賽者透過服裝搭配使妝容更明確,相當用心。 國際宴會創意化妝項目,選手須跟時間賽跑,在50分鐘內完成精緻妝容。各組風格迥異、創意十足。 圖/方小瑀攝「國際宴會創意化妝」項目進行過程則相當嚴謹,評判員於賽前測量各模特兒頭飾高度是否符合規範,並檢查選手是否事先於模特面部打底妝。計時開始後,選手與時間賽跑,在壓力下兼顧速度與彩妝精緻度。比賽由正修科技大學學生傅家茵、陳美莉分別榮獲第一名與第二名佳績。傅家茵表示,他希望藉比賽磨練自己化妝速度,「化妝技巧進步很大,比賽收穫很多。」 正修科技大學學生在國際宴會創意化妝項目拿下第一名和第二名,左一、左二為第一名選手及模特,左三為指導老師,右一、右二為第二名選手及模特。 圖/方小瑀攝正修科大團隊指導老師陳盈汝強調團隊精神是本次比賽致勝關鍵,「選手不斷練妝、模特負重拍照走秀,加上同學製作手工藝才有此成績。」他表示得獎當下很感動,認為學生熬夜數月的心血有了回報。「化妝這種技術一天不練就會生疏。」他強調選手賽前須一天苦練兩、三個妝容以維持手感。 由醒吾科技大學學生製作的果凍花頗受好評,其中部分學生為特殊生,在老師指導和鼓勵下獲得亮眼成績。 圖/方小瑀攝另外,醒吾科技大學學生在「國際藝術果凍創作組」表現相當亮眼,其中更有部分學生為特教生。醒吾科大校長陳義文強調,特教生多為缺乏自信而非能力不足。他提到起初選手因害怕失敗而不願參加比賽,但在師長鼓勵下,最終有九位特教生參與競賽並獲得優勝,「學校能做的只有幫他們找舞台,讓他們敢踏出舒適圈。」
香氛四溢 全國調香賽盼發掘香水人才
生活
第1694期
香氛四溢 全國調香賽盼發掘香水人才
2018-12-26
【記者何庭賢彰化報導】陣陣香氣在賽場瀰漫開來,選手正將調好的香水噴在試香紙上,等待比賽開始。為增進學生調香技術,希望藉由比賽平台發掘和訓練人才,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暨美容科技研究所於21日舉辦「第二屆全國調香創意比賽」,吸引近11所大專院校帶著各自的作品,與其他選手互相切磋調香技巧。 評審需利用噴香紙來進行嗅覺評分,並依據選手的故事與內容物講解來分析是否達標。 圖/何庭賢攝本屆比賽分為香水香氛組及亮點包裝設計組,兩組比賽中皆含有「男香」及「女香」,特別的是與前年相比,今年特別增設了「中性香」。對此,來自建國科大美容系的蕭蓉禎副教授認為,多數人會針對不同的場合及對象來使用香水,其中中性香水的需求及使用率逐年增加,「因此提供平台於學生了解中性香的重要性,並著重學生的香水調製訓練。」 選手除了要有調香技巧,也要配合主題及故事進行佈置,盼能在評審評分環節中奪得好成績。 圖/何庭賢攝比賽期間,選手們除了在各自的化妝台上為香水進行擺設,還需準備一個符合香水主題的故事說服評審。獲得亮點包裝設計組-中性香組亞軍、來自健國科大美容系的研究生林宥均的作品主題為夏天,「除了是海邊為主的包裝外,也在香水旁設置了鬧鐘來體現出希望能永遠停留在放鬆的時刻。」他也提到,除了包裝符合主題,香水的前味(注1)皆以薄荷、香茅及甜橙為主,象徵精神氣爽及富有活力的夏日風。注1:前味的出現時間約為10~30分鐘,是剛問到香水的氣味。因為揮發性高所以持續的時間不久,多以「柑橘調」為主要使用的香料。在包裝上下足功夫外,選手們也善用香料學及精油概論課所學的知識,調出專屬於自己獨特的香水。香水香氛組-男性香組代表、來自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化妝品應用科的學生蘇珮汶表示,作品以天竺葵、迷迭香、玉蘭和檜木混搭在一起,氣味能帶出穩重及神秘的感覺。談及香水的設計理念,他認為,「其實男生並不完全像外表那麼粗曠,許多成功的男性都有細膩的一面。」 台灣化妝品科技學會理事長兼裁判長柯智美(左二)與其他評審於比賽前拍張合照。 圖/何庭賢攝據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台灣化妝品雖多由外國進口,但國內化妝品出口產值也逐年提升,106年的出口年增率更高達13.2%。蕭蓉禎對此表示質疑,由於香水多數從外國進口,但國內卻沒有屬於台灣獨特的香水,「也許學生經過這樣的培養,說不定以後就是頂尖的聞香師。」對於人才的訓練,來自台灣化妝品科技學會理事長兼裁判長柯智美也提到,台灣已具備基礎人才,「由於日本的化妝市場人員需求大,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加強外語學習,以便能將學生送往日本就業。」
完美控制新娘妝比例 陳建華美容美髮賽奪冠
生活
第1692期
完美控制新娘妝比例 陳建華美容美髮賽奪冠
2018-12-12
【記者林子淇苗栗報導】「2018年國際盃美容美髮大賽」11日於苗栗縣巨蛋體育館舉行。比賽項目包含創意化妝設計圖組、美甲手部保養高手組及創意包頭組等51個競賽組別。相較純粹使用假人頭、面具、圖畫呈現作品,「新娘化妝組」的選手為模特兒上妝以及打造全身裝扮過程吸引人,最後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容造型設計系學生陳建華奪冠。 南應大美容造型設計系學生陳建華小心翼翼地上妝,讓眼睛兩邊看起來是對稱的。 圖/林子淇攝新娘化妝比賽中,模特兒穿戴事先準備的服裝以及頭飾,選手在模特兒前蹲下,主持人一發號施令,選手得在30分鐘內為模特兒上妝,比賽結束最高票者奪冠。雖時間緊迫,參賽者仍熟練地完成每一步驟,絲毫不馬虎。他們大膽地在模特兒臉上塗上彩料,小心地描繪眼睛、眉毛線條。當評審宣布離場,所有模特兒站起來。等待評分。他們身穿華麗的禮服、踩著20公分以上的跟鞋,面帶自信笑容佇立於場中。 評分時,模特兒站在原地擺出優雅的動作,參賽者則在場外緊張的看著評審把票放入哪名模特兒手中。 圖/林子淇攝 模特兒輪流上陣,所有民眾與參賽者聚集在周圍,忍不住拿相機、手機起來拍照。 圖/林子淇攝奪冠的南應大美容造型設計系學生陳建華表示,想透過作品呈現模特兒全身造型的典雅風格,對比頭上頂著浮誇頭飾,他不希望應用來點綴的飾品喧賓奪主,「現在的比賽,模特兒經常需要走舞台,平衡的妝容與服飾才能展現好看的整體比例。」另外他也提到,從構思模特兒服裝到正式比賽,約費時一個月,而參賽服裝的蕾絲與花鑽都是陳建華一針一線繡上去。萬能科技大學美髮造型設計系學生程虹瓷對陳建華的看法深感認同,他認為,在模特兒頭上放置過多的裝飾品,會造成頭重腳輕的問題。為避免此狀況發生,他選用簡單的飾品點綴模特兒的頭髮,以展現臉上的光彩。「雖然我的作品不走華麗風格,但卻第一次嘗試編髮、讓禮服融合中西文化,將魚尾裙擺及墊肩加入作品中。」對程虹瓷而言,保持妝容的乾淨與對稱是最不容易的。 萬能科大美髮造型設計系學生程虹瓷與他精心裝扮的模特兒一同站在台前拍照。 圖/林子淇攝育達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助理教授林婉如認為,美容美髮界最重視的是作品的細緻、華麗程度與整體外觀的協調度,但參賽者往往卻只顧作品外觀是否精緻而讓整體失調。除了作品的協調度,選手現場的判斷力也相當重要。對此,國際盃美容美髮大賽評審、萬能科大時尚造型設計系助理教授范姜慧珍表示,學生平時練習的環境與比賽現場不同,因此學生必須因應體育館內的光線調整妝容。他舉例:現場光線偏黃,若使用大地色系的色料,橘色必須加重才能顯妝,但如果化妝師不了解現場的狀況,就無法化出效果最佳的妝容,因此比賽也考驗參賽者現場的觀察力。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生活
第1686期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2018-10-31
【記者莊珺茹台南報導】「不給糖,就搗蛋!」穿著死神服裝、手持鐮刀的小男孩,在討糖遊行中興奮地向小吃攤老闆要糖果。台南市安平商圈於10月27日舉行「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除了在安平巷弄中扮鬼討糖,還加入「小鬼當家」市集與音樂表演。嘉年華活動由南台科技大學三位學生所組成的「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協助商圈辦理,欲喚醒在地民眾對安平的歷史情感。此次嘉年華由安平在地職人所組成的「安平獅樂園群聚團隊」與南台科大AI Travel Assistant的學生團隊林冠瑋、蔡沛琳、蔡鎮安一同舉辦。團隊將創意、技術與安平古蹟文化結合,希望能將台南在地特色透過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加以推廣。南台科大創新產品設計系、負責總籌團隊的學生林冠瑋提到,藉由製作「安平一點送」APP,增進遊客對安平商圈的了解,協助活化商圈並發揚安平古蹟文化。 「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在活動中,與街口支付合作,並到各商家推廣APP使用的好處。 圖/莊珺茹攝傍晚的化妝遊行是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的一大亮點,裝扮成死神、蜘蛛人、神力女超人的孩童提著南瓜造型的籃子,與父母大手拉小手穿梭安平古弄中,過程中也不忘興奮地向商家討糖吃。遊行途中,導覽員帶著他們尋找藏匿於巷中的劍獅與風獅爺雕像,順道認識古巷弄的文化背景。而南台科大團隊的學生也跟隨踩街隊伍,一同重拾討糖樂趣。 孩子們裝扮成死神、海盜,手拿南瓜造型的籃子,一起前往安平巷弄中討糖。 圖/莊珺茹攝除了化妝遊行,南台科大也帶來樂團表演,活絡現場氣氛。他們在台南市安平區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新舊文化碰撞吸引許多遊客目光。南台科大熱音社副社長王聖諺認為,台南本身就是古都,擁有各式各樣歷史風情建築。他認為,團隊將在地文化與不同的外來元素結合的想法很有創意。 南台科大熱音社樂團在古色古香的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特殊的文化場景吸引人潮駐足。 圖/莊珺茹攝此外,文朱殿前與附近巷弄也舉辦小鬼當家市集,由媽媽們帶著變裝孩童一同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台南市安平魅力商圈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敬朝提到,萬聖節家庭二手市集一方面能讓孩子體驗經營樂趣,一方面也能藉由活潑的孩童帶動氣氛。市集中除了一般家庭用品,也有許多媽媽以萬聖節為主題,提供遊客變裝與臉部彩繪,增添萬聖節氣息。 小鬼當家市集,媽媽們帶著裝扮的孩子一起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 圖/莊珺茹攝嘉年華取名為「鯨獅人」除了台語諧音「驚死人」,也象徵萬聖節的扮裝嚇人活動,同時結合安平在地特色。主辦方希望嘗試帶動安平夜間人潮,總幹事林敬朝表示,透過嘉年華活動以及新穎的文化體驗,讓遊客更加認識安平的歷史背景。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新知
第1671期
【專欄】柔珠非汙染主因 專家籲應減少海洋廢棄物
2017-12-27
【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市面上部分主打去角質的洗潔產品,會添加塑膠微粒(microbeads),俗稱柔珠。但柔珠易造成環境汙染,故年中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宣布柔珠禁用相關政策,新制也將於明年上路,但另有專家稱汙染主因並非柔珠,籲大眾需更加重視塑膠垃圾問題。 主打洗淨、磨砂產品的潔淨產品多添加柔珠,又易吸附汙染物進入食物鏈,進而對環境造成傷害。 圖/環境資訊中心提供柔珠化性穩定、不易分解或孳生細菌,近年漸取代天然纖維顆粒,添加在訴求「深層潔淨」的產品,如洗面乳、磨砂膏等。然柔珠難以過濾、回收,隨廢水排放後又因顆粒具親油性易吸附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汙染物質,一旦海洋生物誤食,毒物便進入食物鏈,進而危害生物健康與環境。近兩年各國開始立法限制柔珠,我國也於明年1月起禁止製造、輸入,7月禁止販售。「即使禁藥妝產品添加柔珠,還是不能降低多少整體上的汙染。」藥妝品牌霓淨思(Neogence)創辦人、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謝玠揚,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ANS),指出,造成海洋汙染的微粒直徑多介於1-5毫米,但市售清潔產品所添加的柔珠大小主要落在 1毫米以下,「在數據中的佔比極小,可說是幾乎沒有」。相較保養品中添加的柔珠,謝玠揚認為工業製程的塑膠微粒才是主要汙染源,如塑膠袋、免洗餐具甚至煙火。然近年柔珠成為被撻伐的對象,進而立法限制,汙染海洋的塑膠垃圾卻仍舊被忽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長期關注海洋廢棄物的陳姿蓉則認為,即使柔珠產品不是海洋主要汙染源,仍對環境有所影響。他也舉證指稱業者曾於公聽會上坦承添加柔珠清潔成效有限,「柔珠又不是必需品,只是因為產品設計錯誤,讓每個使用者都成為汙染海洋的幫兇」。「台灣在海洋汙染和廢棄物這塊的研究非常少,」陳姿蓉說「台灣一直用陸地、而非海島國家的方式去看待海洋。」他認為,台灣把海洋當作資源庫掠奪如漁獲,卻不關心其環境與或整體海洋生態。每年政府會計算淨灘垃圾公斤數,但他認為,若不找出垃圾源頭,海洋的汙染就不會有消失的一天。「希望政府可以從各方面全盤地思考海洋廢棄物。」陳姿蓉提到,目前海洋廢棄物仍無主要的管理機構,如民生垃圾便屬廢管處,水質檢測屬水保處,若與掩埋場有關則屬環境督察總隊的管轄範圍,管理責任分散且力度不彰。謝玠揚也表示環保仍需身體力行,「若禁用了柔珠卻還是濫用塑膠製品,那對環境來說有什麼用?」
化妝品賽飆創意 籲政府扶植產業
生活
第1670期
化妝品賽飆創意 籲政府扶植產業
焦點
2017-12-21
【 記者謝羽蓁台北報導】化妝品不僅為愛美的人所用,對現今許多人來說已成為民生用品。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5日與教育部共同舉辦「2017全國創新化妝品調製競賽」,鼓勵學生能在作品中發揮創意,並透過競賽提升實務經驗及未來就業能力。本次競賽項目共分為手工香皂、香氛、乳液乳霜及精油四大組。乳液乳霜組中,評審除了以指腹推開乳液乳霜,親自感受質地是否乳化完全,也會將作品的原料、製作方式作為評分標準。另外,也有學生將作品裝飾成如英式下午茶的「香皂塔」,或製作成白雪公主中小矮人工作的礦坑。第一名的組別,則以香皂做出聖誕樹的造型,獲得評審青睞。 學生們挖取少量乳液乳霜給評審老師,讓他們感受乳液乳霜在皮膚上的感覺。 圖/謝羽蓁攝 獲得手工香皂組第一名明星科技大學學生,正在為評審講解他們的作品理念。 圖/謝羽蓁攝 以聖誕節做為出發,香皂上的顏色以聖誕節顏色作為搭配,除此之外也有用香皂做成聖誕樹的形狀。 圖/謝羽蓁攝香氛組競賽中,評審們煽動試香紙,感受香氛的氣味,除了香氛所使用的香料,評審們也著重因使用時間長短,而殘留於身上的前調、中調及後調。獲第一名的作品〈歸根〉,除了前中後調所帶出的作品意義外,也以印章外型的包裝展現創意。國立台中科技大學美容系副教授兼臺中科大中護健康學院副院長林恩仕說明,台灣化妝品產業市場的銷售端很大,所以在評判作品時很強調作品與市場的連結性。 評審們正在聞學生調製的香氛氣味,要以香氛的前調中調後調作為評判標準。 圖/謝羽蓁攝。除了化妝品應用系外,目前國內許多美容相關科系亦涵蓋了化妝品調製課程。新北市保養品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林麗娟指出,相較於美容美髮美甲等技術性課程,化妝品調製課程的時數比例較低。臺中科大美容系學生高志安便說:「我們學校在化妝品調製的部分較為不足,希望學校可以增加化妝品調製及化學類的基礎課程。」林恩仕也補充,因為化學類的課程對許多學生來說較困難,所以學生相對不感興趣。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推估預測,國內皮膚保養品市場高達新台幣509億元,然而台灣人大多愛用日韓化妝品,對台灣的化妝品牌卻相較陌生。臺灣化粧品科技學會理事長柯智美表示,韓國化妝品產業因為有政府支持而能蓬勃發展,相比之下,台灣化妝品的發展主要依靠民間力量,政府在這方面支援太少。她期許政府在化妝品產業上能給更多的資源與輔助。
美麗腥世界:我們還需要動物實驗嗎?
新知
生活
專題
第1654期
美麗腥世界:我們還需要動物實驗嗎?
2017-05-26
圖╱Maria Morri flickr @ CC BY-SA 2.0【專題記者李恩、李奇芸、朱育瑩、楊采翎、吳謙台北報導】殘破的身軀、病懨懨的神情、撲鼻的化學藥味瀰漫在實驗室裡,這是實驗動物的命運,你能想像嗎?成千上萬個生命,成了安全檢測下的犧牲品。然而近年來動保意識的崛起,立法院在民國105年三讀通過《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1】,將於民國108年上路。未來除被廣泛使用且無法被取代,或有資料顯示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的成分之外,台灣化妝品業者不得再針對成品、原料進行動物實驗。<b>檢驗<b>下的犧牲品 動物實驗必要性引爭議 藥妝店架上琳瑯滿目的美妝品滿足人類化妝保養的需求,但為了準確得知產品的特性,動物實驗往往成為必經過程。「眼藥水等眼膜實驗通常用兔子的眼睛來做」,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教授郭俊成解釋,化妝品種類繁多,須依照特性以不同種動物進行測試。以眼藥水實驗為例,每次滴完測試的眼藥水,就必須觀察兔子的結膜、虹膜10幾天,若產生傷害性變化,則顯示該眼藥水含刺激性成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資料指出,104年約有160萬隻動物被使用於動物實驗,其中更有約85萬隻動物在實驗過後被安樂死。依照我國《動物保護法》規定,動物在經過科學應用後,如已失去部分肢體器官或仍持續承受痛苦,足以影響其生存品質,則應立即以產生最少痛苦的方式將動物施以人道的安樂死。儘管近年來實驗動物的死亡率已從99年的77%下降到53%,但實驗動物的數目卻是有增無減。 實驗眼藥水成份時,因兔眼不能分泌淚水,成了最常見的試驗對象。圖╱ Understanding Animal Research flickr @ CC BY 2.0長期以來致力於動物權利推動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SPCA)表示,動物實驗不只傷害動物,其「存在的必要性」更值得我們思考。「動物實驗經常是產品安全性評估實驗中的前置程序,在最後階段才進行人體實驗;然而動物的身體構造與我們不同,這樣的實驗真的有意義嗎?」SPCA指出,動物實驗無法確切保障人類使用產品的安全,如此看來動物是否無故犧牲,而其他的實驗方式似乎更有發展價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回函本報時指出,化妝品若要於國內市場上市,必須符合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更必須確保產品品質及安全問題。往後禁止動物實驗,可採用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與歐盟( EU)認可的非動物替代試驗方法做檢驗。此外,除化妝品項目外,藥物等食品也應避免藥物活體動物實驗,如有必要,則應減少使用數量,並依照行政院農委會所訂動物保護法實行。<b>禁令<b>仍需<b>國際共推 消費認知<b>亦<b>是關鍵針對動物實驗,歐盟於2004年下達了第一道禁令,終止使用動物「測試」化妝品,2009年更進一步禁止產品中使用經動物實驗的「原料」;相對的,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原先強制要求國內外產品需經過動物實驗才能販賣,後來改為只對進口產品作規範,凡是化妝品、新化妝品成分、以及標註「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像是染髮劑、除臭劑、防曬乳,在上市之前都必須經過動物實驗。修正後即將上路的《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中,僅規範國內化妝品產業不得進行動物實驗,對於國外化妝品複雜的狀況,實則無「法」可管。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認為,以法規設立禁止動物實驗商品輸入台灣有一定的困難度,「且法律再先進、禁止效果也沒有很大。應推動無動物實驗的產品、著重在教育消費者,讓民眾去辨別、自覺才是根本。」她提到,儘管無法全面性禁止動物實驗,也應朝3R方向努力,即是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許多實驗無須用到那麼多的動物,或是有其他替代方案,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動物的苦難。」「希望改變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 ,更加尊重動物。」林憶珊說,動物也是生命主體,不應成為被利用的工具,「現況也許無法杜絕,但可以一一檢視、避免不必要的動物實驗。」對於該修正法案SPCA表示,此次修正僅能杜絕日後業者在「台灣」進行動物實驗,若是在國外實驗後返國販賣依然無法可管;反觀歐盟、挪威、以色列、印度以及澳洲則是全面終止使用動物實驗,並且禁止販售於國外進行動物實驗的產品。現況而言,美國、南韓以及加拿大等國也正研擬相關法案,台灣法案仍處「待進步」階段,「現在我們也正在與立委合作,推動禁止國內外動物實驗產品進入台灣的相關修正法案。」SPCA認為,單看一項法案或許會有防不勝防的疑慮,但若國際上各國一起為此努力,共同推動禁止動物實驗的法案,就能讓動物實驗無處可實施。「除了全面禁止動物實驗產品的銷售,針對消費者認知著手也是重要的。」SPCA表示,消費者也是無動物實驗推動的重要環節,希望主管機關能在2019年修正法案正式上路前,訂定動物實驗標章機制,強制有經動物實驗的產品附上相關標誌,讓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去購買這類的美妝品。<b>動保形象結合人道檢驗 助推台灣美妝產業「動物實驗檢測」是為了替產品做安全的把關,同時也是對顧客的保證。但在現今動保意識興起的世代,動物實驗存在著「是否必要」的疑慮;禁止是救回上千、上萬個小動物的生命、健康;然而回歸產業,業者難道不會受影響嗎?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教授郭俊成指出,台灣化妝品廠商多為代工,從國外進口已實驗過的安全原料,不須再經由動物實驗檢測,因此《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對台灣廠商其實影響不大。另外,他也指出,因為政府法規規定化妝品出廠時僅需要做微生物含量的安全檢測,因此台灣中小型化妝品廠商並不會花費額外支出委託機構做動物實驗,除非有出口外銷的必要,否則通常找員工將產品貼在皮膚測試過敏性、刺激性等。因應重視動物權意識抬頭,以及法規的落實,分子與顯微技術上可取代動物試驗進行安全測試。郭俊成表示,他開發的「生物液膜安全檢測技術」改以合成細胞為實驗對象,價格也比動物實驗便宜。郭俊成表示,有刺激性的東西通常會破壞身體結構,造成組織瓦解。運用這個原理,他培養細胞、合成人體組織,作為化妝品實驗的測試對象,「這個技術就能看到刺激性,就不會運用在動物身上」,有助於降低動物實驗的數量。然而,此技術並未完全解決動物實驗的問題。郭俊成說,生物液膜檢測仍有侷限,例如會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很多,該實驗只能檢測細胞的結構變化,需再做其他實驗才能得出更精準的成果。此外,培養細胞大多需用到動物血清,而血清來源則是剖腹懷孕的母馬,將針筒刺入活體小馬的心臟抽取而得,也是間接在傷害動物。專家目前仍在找尋不須血清培養細胞的方式,期望減少對動物的傷害。台灣本土保養品公司「女兒」表示,目前已有許多替代檢驗方式,例如人體細胞在人體外培植而做成的人造肌膚,可用來測量皮膚受刺激及吸收的狀況。至於國內化妝品法規,也都是朝向對成份、劑量、原料種類作安全限制,與歐盟安全性評估的方式一致。面對現今台灣保養美妝產業困境,「女兒」認為是受限於產業與市場的規模,而該法案施行後,進步的動保意識能讓台灣與世界接軌,也形塑台灣保養品產業的形象,更有利國際市場的發展。「目前全球保守估計有5千多種安全原料可使用,廠商可使用這些安全成分來製造出不同的產品;在亞太地區以日本、韓國、台灣的發展最為純熟,且產品的安全性與技術也較其他國家優越。」「女兒」認為目前核可的化妝品原物料成分足以產出一定數目的品項,動物實驗的存在已不必要,「我們可從自身做起,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指標性國家,促進產業的競爭力與形象。」註:【1】行政院官方網站公佈《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責任編輯: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
秋冬肌膚護理重鎖水 面膜選擇影響保養效果
生活
影音
第1639期
秋冬肌膚護理重鎖水 面膜選擇影響保養效果
2016-12-05
【記者邱品懿、吳禹潼台北採訪報導】秋冬氣溫驟降,天氣因素導致皮膚容易乾燥,民眾各有維持肌膚水潤的方法。有人使用溫水清潔,有人則透過擦化妝水、敷面膜加強保濕。對於面膜使用,美容師吳欣儒認為,使用完面膜後,再用玻尿酸的原液去做加強保濕,並擦乳霜、按摩加強面膜滲透,封鎖住前面步驟的保濕度。而男性面膜使用者施銘耀表示,「一周至少要去一次角質,之後兩到三天再敷面膜。」專櫃銷售人員何慧雯則建議客人先做好去角質,讓毛孔變得比較乾淨再敷面膜。市面上的面膜種類眾多,美白、抗老、鎖水,功用大不相同。為了達到不同的效果,各廠商在面膜裡添加的成分不一,若消費者沒有事先了解自身膚質,選擇了不適合的面膜,容易造成肌膚負擔,甚至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科醫師蔡宗樺表示,敷面膜會增加皮膚的穿透跟吸收,所以當皮膚比較敏感的時候再去敷面膜,過敏的比例會增加。醫生表示秋冬膚質乾燥,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保濕產品能夠維持肌膚水分、避免過敏。美容師也建議一周敷臉次數儘量維持在兩到三次,避免肌膚過於滋潤。蔡宗樺認為冬天比較乾冷的時候,可以選擇加上一些神經醯胺增強保濕成分的保養品。而美容師吳欣儒指出,皮膚有它自己的代謝機制,所以不用每天敷,大概一周兩到三次差不多。乾燥的肌膚需要足夠的保水度,除了要了解自己的膚質狀況,選擇適合的保養品,並搭配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達到保濕又避免引發過敏。https://youtu.be/70ulPw7yPfs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