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校園可供政治人物造勢? 北市大場地租借標準陷爭議
校園
第1767期
校園可供政治人物造勢? 北市大場地租借標準陷爭議
2022-10-05
【記者林婕宇綜合報導】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9月25日舉行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因活動舉辦於臺北市立大學校內場地,引起學生及外界質疑校方違反行政中立原則,並再掀校內場地租借爭議。北市大學生會於隔日發出聲明,質疑校方的收費標準,也擔憂校方未來若要核可其他政治活動,是否能遵照相同租金標準。根據《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學校場地可租借予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但北市大在2020年校務會議中經議決通過,校內得拒絕政治競選活動的場地申請。就讀休閒運動管理學系三年級的薛金順認為:「基於行政中立的原則政治確實不該進入校園,而且未來有其他政治人物來租借場地的話,是否能比較正常標準,這也說不定。」北市大秘書處行政秘書簡俱璞解釋,本次學校出借的場地為「提供不特定人自由使用」的空間,因此並不在規範範圍內,故絕無違法。此外,他也提到內部常接獲政治類活動相關詢問,只是因收費問題,導致後續未有借用。他表示,校方對於各政黨均一視同仁,日後也歡迎其他候選人付費租借場地。 在台北市立大學校園內,可見候選人旗幟與看板,以及進進出出的候選人同仁。圖/台北市立大學學生會長謝紹廷提供其實早在過去,北市大就曾發生政治介入校園的疑慮。北市大學生會會長謝紹廷指出,校方曾疑似因政治因素考量,拒絕學生會辦理公投講座的場地申請。反觀由政治人物租借場地就能通過核可,不免有標準不一之嫌。對此,謝紹廷並無感到憤怒,反倒樂觀地說:「希望這件事能作為校方關注社會議題的楔子,將來能以更理性開明的方式看待學術性質的講座。」對於校內場地租借問題,長年關注校內學生權益的北市大學生小曾(化名)也透露,這並非學校首次引發爭議。他舉例,兩三年前,校方就曾出借天母體育館予宗教團體妙禪,但當時的校長卻有明說,政治、宗教和性別議題都不能進入校園。此外,在疫情期間,即便當時學校規定禁止校外人士入校,卻仍然外借場地給健美比賽,衍伸出防疫風險。甚至於在學期期間的上課時段,校方也出借場地給外拍節目使用,造成上體育課的學生場地受到限制。雖然校方當時回應,申請者是透過合法方式借用,也依法支付場地費,但小曾仍認為,校內場地本就應以學生權益優先。不僅場地出借的對象曾引發爭議,學生對場地的借用權也是另一問題。謝紹廷提到,近期有球類社團向學生會尋求協助,表示他們學期初向校方申請場地,準備辦理相關賽事時,發現博愛校區內的場地幾乎都已被借走,後續卻看到校外單位成功借用場地,引起學生不滿。而校方瞭解情況後,正在向各單位釐清原因,確認借出場地的單位為何,同時聯繫社長與學校行政團隊溝通討論。謝紹廷呼籲校方,在安排租借時程時,也要考量學生社團的租借需求,保障學生在場地使用權的排序高於外部單位。 台北市立大學近期爆出許多場地租借爭議,近期學生會已與校方積極溝通並找出解決方式。 圖/林婕宇攝依據北市大場地設備收費標準及管理使用要點,學校在場地借用上以學術單位、行政單位、學生社團為第一優先順序。簡俱璞表示,若同時有外部單位申請借用的話,當然以學校為優先,但若是並無收到校內申請,則依照申請者的先後順序借用。而針對校方拒絕學生辦理公投講座一事,簡俱璞澄清,近期已找三任學生會長詢問詳情,但皆無找出校方介入的實際證據,故反駁學生會的指控。目前學校各處室都在積極與學生會溝通,並嘗試找出可行的解決方式。簡俱璞保證學生發起的自發性活動,學校都會持支持態度。謝紹廷期許透過此次事件,讓師生更重視校內積累已久,且尚待改善的問題。小曾則期望,未來學校能將學生代表納入場地規則制定的相關討論。 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9月25日借用台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中正堂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大會,圖為中正堂。圖/林婕宇攝
齊心協力破僵局 北市大室內拔河蟬聯冠軍
體育
第1767期
齊心協力破僵局 北市大室內拔河蟬聯冠軍
2022-10-05
【記者林婕宇桃園報導】「右!左!右!左!」選手們齊喊口令,緊握繩索,奮力地一步步向後退。111 年度全國各級學校室內拔河比賽於1日在國立體育大學綜合體育館舉行,比賽結果台北市立大學以2:0擊敗國立體育大學,蟬聯大專甲組冠軍。然而,此次大專甲組僅有兩隊參加,呈現有報名即闖入冠亞的情形。 111 年度全國各級學校室內拔河比賽中,台北市立大學以2:0擊敗國體大,蟬聯大專甲組冠軍。 圖/林婕宇攝裁判口號一下,雙方隊伍立刻壓低身姿,選手們屏氣凝神、直視前方。戰況在最初陷入膠著,繩子幾乎沒有任何偏移,平常都是壓制方的北市大反被國體牽制著,到了後半段選手們開始喊出口號,戰況也隨之出現變化,繩索逐漸往北市大移動,最後選手們奮力一拔,由北市大拔得勝利。拔河比賽又分為「室內」和「室外」,室內比賽著重技巧,室外比賽則更考驗體力,兩者可說有著天壤之別。北市大潘信佑坦言,因為兩邊隊伍專攻不同類別,北市大主攻「室內」,國體則以「室外」為重心,因此對手在室內賽較不吃香,「(贏)是在預料範圍內,輸了也不知道怎麼交代。」國體劉承恩則表示,前陣子團隊的重心都擺在練習世界盃室外拔河,所以室內的練習較為生疏,加上這次比賽中派較多大一新生上場,因此來自不同高中的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與大家磨合。 國立體育大學以「室外」拔河為重心,平常較缺乏室內練習,因此在本次比賽中較為不利。 圖/林婕宇攝往年室內拔河比賽的大專組分為男子和女子組,但今年由於人數不足,因此首次採用男女混合的方式比賽。前來執教母校的前北市大隊員林煜柏說明,男女混合比賽需克服的主要是身材上的差異,光是身高可能就會有20、30公分的差距,因此他說:「要靠團體的訓練去盡量協調他們的身高落差,把這個地方彌補起來。」國體傅裕傑則表示,「男生跟女生的拉法其實不太一樣,要怎麼整合男女生的拉法到有辦法比賽的強度,就是考驗各隊的整合能力。」對於北市大再次拿下冠軍,林煜柏謙虛地歸因於拔河圈子逐漸縮小的趨勢,對此他也惋惜地說:「沒有像以前那樣百家爭鳴的感覺,覺得競技氛圍更小了一點。」至於原因,他認為是拔河的發展性比起其他熱門運動更為受限,「身邊蠻多同儕都是在夢想跟麵包間拉扯,到底要圓一個國手夢,還是為我未來的好幾十年工作生涯做考慮。」同樣參賽的南投高中甲組選手温承紘,對此現象並不意外,他認為比起其他熱門運動,像拔河這類冷門的項目也許不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他也表示自己升大學後並不打算繼續拔河,希望畢業後就能有固定薪水,以減輕家裡負擔為優先。 近年來,國內大專拔河隊伍越趨減少,導致經常和重複的隊伍比賽,不同隊的選手間甚至已彼此認識。 圖/林婕宇攝目前仍持續單獨招生拔河人才的國內大專院校僅台北市立大學、國立師範大學、國立體育大學、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等四所學校,且皆分布在中部以北。對此,中華民國拔河運動協會副理事長郭志輝表示,希望能在南部尋找下一間學校發展成據點,以培養出更多國際選手。
新手沉穩應戰 水球賽TISA競泳隊奪冠
體育
第1692期
新手沉穩應戰 水球賽TISA競泳隊奪冠
2018-12-13
【記者呂立竹台中報導】碼錶跳表,倒數計時30秒,選手抓緊時間進攻,企圖將球射入門框。「107年總統盃全國水球錦標賽」9日於台中市北區國民運動中心開打。「TISA競泳隊」憑藉多年練習累積的實力,克服賽前因場地不足,無法充分準備的困難,奪下公開女子組冠軍。水球比賽中,每隊派七名選手出賽,場地兩側各設一門框,除守門員能以雙手接球,選手僅以單手持球與傳接球,將球投入門框。每次進攻計時30秒,若持球方沒有將球射進門框,則攻守交換。決賽由TISA競泳隊對上北體校友隊,首節TISA競泳隊以3:1領先,隨後一路得分,第二節以5:2作收。第三節兩隊各追一分,比數來到6:3。比賽末節,TISA競泳隊更將比分拉大,最後以8:3擊敗北體校友隊,拿下公開女子組冠軍。 「107年總統盃全國水球錦標賽」9日於台中市北區國民運動中心開打,決賽由「TISA競泳隊」(戴白帽者)對上北體校友隊(戴藍帽者)。  圖/呂立竹攝 水球運動中,除守門員以外,球員持球與傳接球皆僅能使用單手。  圖/呂立竹攝TISA競泳隊選手謝至琳表示,選手於賽前有各別進行訓練,此次比賽隊伍狀況尚可。她提到,隊內多數人為游泳選手,許多人第一次接觸水球,對正式比賽規則較無概念,但賽前講述的比賽觀念選手都有吸收,所以表現穩定。北體校友隊隊長鄭育𤧟提到,因為已經開始工作,練習水球的時間較學生時期少,導致此次比賽,雖技術仍有一定水準,但較無法應付體力流失。她也表示,平時隊員分散各地,隊伍於賽前並無機會一起練習,再加上正規場地難尋,所以各自進行踩水訓練,到比賽場地才做傳接球練習。亦參與公開女子組的台北市立大學學生張雅甯表示,因隊伍報名人數等於上場所需人數,無可供替換的選手,加上部分選手為新成員,比賽經驗較少,所以比賽時心情非常緊張,導致成績不盡理想。她也提及,練習時曾因無法妥善控制射門方向感到懊惱,未來將持續練習,更加熟悉比賽技巧,增進自身實力。謝至琳與鄭育𤧟皆提到,台灣缺乏正式水球場地。鄭育𤧟表示,水球場地需要深水游泳池,但游泳館普遍水深不足,加上借用場地時無法使用整個水道,難以找到合適的地點練習。她也提到,此次水球錦標賽,TISA競泳隊與北體校友隊原先為同一支隊伍,但為湊足隊伍數使比賽能進行,因而將隊伍拆開,各自找選手加入。謝至琳認為,去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舉辦水球項目,台灣派隊參加後,提升水球在國內的知名度,有助於吸引年輕選手加入,但選手並未因此獲得更多資源,實質助益不大。北市大水上運動學系教授、北市大總教練許瓊云認為,世大運舉辦水球對國內選手確實有幫助,選手透過國際競賽提升技術,也累積團隊合作經驗。她提到,台灣水球運動仍須推廣,透過提供更多比賽機會,並從各級學校著手執行,增加參與人數。對於場地不足的問題,許瓊云建議,初接觸水球的選手可先使用小型場地,累積一定程度後,再使用正式場地。
民俗體育發展受阻 選手盼改醒獅形象
體育
第1691期
民俗體育發展受阻 選手盼改醒獅形象
2018-12-06
【記者葉伸怡彰化報導】「107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1日在明道大學開賽,首日登場的項目有醒獅、台客獅、文陣及舞龍四項。各項目國中小參賽人數遠多於大專院校學生,除升學壓力外,許多人將民俗體育連結至陣頭文化的負面印象,導致投入傳承的人減少,選手盼能扭轉推廣及實行上出現年齡斷層的狀況。民俗體育發展中心主任蔡宗信表示,多年來民俗體育發展一直存在年齡斷層狀況,他認為學生升學壓力及各級學校推廣意願低落是主因。蔡宗信提到,民俗體育在國小和地方推廣反應熱烈,但到國高中,學生開始有升學壓力,多半學校及家長認為練習時間長,會佔據學生讀書時間,因此不鼓勵學生繼續練習,導致到大專仍傳承民俗技藝的學生相當少。蔡宗信也談及,民俗體育相較於亞奧運項目較為冷門,多數學校將資源挹注在熱門項目上,少有意願成立民俗體育代表隊。「有一種我們的努力都沒有被看見的感覺。」台北市立大學學生黃瑋志苦笑著說。從小練習舞獅至今已十年的黃瑋志表示,很多學校不願創辦民俗體育類型的社團或隊伍,再加上現今大眾多將舞獅與陣頭的負面成見連結,導致投入傳承的人越來越少。黃瑋志認為,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看見、認識舞獅,並對舞獅改觀,是改善斷層的第一步。同樣來自北市大的詹裕傑也提到,社會大眾對舞獅存在的刻板印象深,即使少部分的人努力傳承,仍無法有效改善斷層。對此,蔡宗信認為,必須先讓大眾對舞獅改觀,但耗費時間長,若政府能有相關政策支持,會是一大助力。 台北市立大學以「枯木藏青」主題獲得總成績90.6分,得到此賽傳統南獅大專混合組特優獎項。 圖/葉伸怡攝此次醒獅項目的傳統南獅大專混合組由北市大以「枯木藏青」主題奪下特優獎項,黃瑋志及詹裕傑一致表示,團隊合作是舞獅的關鍵,獅頭及獅尾的舞獅選手如何配合,以及鼓樂與獅子的搭配都相當考驗默契。擔任獅尾的詹裕傑提到,獅頭和獅尾的差異在於,獅頭較注重表演的動作力道,獅尾則因動作需支撐獅頭選手重量,需有穩定的下盤力量。 台北市立大學先從獅子沉睡的姿態開賽,而後表現獅子睡醒活力滿滿的一面。 圖/葉伸怡攝 台北市立大學舞獅獅頭手一跳,舞獅上橋(長凳為橋),表現出獅子靈活的一面。 圖/葉伸怡攝舞獅又分為醒獅、台灣獅、客家獅三種,醒獅又分成傳統南獅(單獅)、雙獅以及多獅,意指在場上同時有幾隻獅子演出。醒獅是兩廣地區的舞獅種類,特色在於較活潑俏皮,步伐亮麗變化多。台灣獅則是台灣本土舞獅,分為閉口獅及開口獅,相較於醒獅較為兇猛,常見於宗教廟會祭儀。
原民為土地歌唱 傳承共榮文化意涵
生活
第1687期
原民為土地歌唱 傳承共榮文化意涵
2018-11-07
【記者蕭佳宜台東報導】「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小朋友們牽起手、排成一列,唱著胡德夫作曲的《美麗島》。悠揚的歌聲迴盪卑南遺址公園的草原上,揭開於3日舉行的「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跑」(以下簡稱為土唱)活動序幕。 「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唱」活動以兒童演唱的《美麗島》揭開序幕,傳達土地與人民共生的活動理念。 圖/蕭佳宜第二屆土唱由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舉辦,活動為期兩天。部落青年舉起獵槍,向空中發射。槍響之際,身穿各部落族服的原住民以及非原住民的參賽者,衝過起跑線。除了首日以工作坊和音樂為主題,第二日也舉辦「為尊嚴而跑」路跑賽,邀請參賽者不分族群、地區,穿著自己的族服一同環繞卑南遺址公園進行路跑。 「為尊嚴而跑」路跑賽中,包含各種年齡、族群的參賽者共襄盛舉,穿著各自的族服在起跑線前準備。 圖/蕭佳宜攝身為主辦團隊的一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人員黃郁倫表示,在原住民文化中,跑步是部落青年必備的技能。主辦團隊透過「為尊嚴而跑」,向民眾傳達跑步不只是運動、健身或是玩樂,而是連結部落間的關係,「早期部落發生事情時,青年們要跑步、到別的部落傳遞訊息。」 參賽者高舉寫著「為尊嚴而跑」的毛巾,驕傲地跑回終點。 圖/蕭佳宜攝 路跑分為個人和團體組,團體組需在路程中取回信物,並且全組人員回到終點。 圖/蕭佳宜攝現場不乏前來支援的志工,其中協助「為尊嚴而跑」的國立台東大學路跑防護社成員、就讀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的學生洪偉銘認為,土唱能夠帶領民眾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以及共同生活於此的多元族群。現場的民眾多半為原住民或是當地學生、居民,洪偉銘針對此現象提出,如果能夠透過學校等官方機構協助宣傳,也許會讓更多來自其他城市、族群的民眾更瞭解土唱,並且願意參與。除了路跑比賽,「為土地唱歌」也包含議題、音樂、工藝、兒童等五大主軸,邀請關注原住民文化的民眾一同參加,傳遞部落「共享」的觀念。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童春發也以「與年輕人對話」的議題工作坊,分享原住民文化中「多元族群,大地共榮」的概念,提倡對土地及環境的意識。工藝工作坊則是以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的形式進行。民眾不僅可以與各領域的師傅請教竹藝、木雕等傳統技藝,現場更有排灣族刺青師傅以傳統拍刺技術,為志願者刺上原民圖騰。 希細勒・歷瓦厄繞專精於木雕,在「為土地唱歌」的工藝工作坊中,向民眾展示木雕技藝。 圖/蕭佳宜攝 排灣族紋身師傅Cudjuy Patjidres運用傳統拍刺技術,為民眾刺上以原住民圖騰為主題的刺青。 圖/蕭佳宜攝擔任土唱志工、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古芹表示,土唱與也在台東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相比,雖同為音樂性質,但土唱較注重推廣文化內涵,娛樂性不高。再加上台東地區交通不便,進而降低民眾參與的意願,吸引較少民眾。同樣擔任志工的台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學生李京則認為,土唱設置在較多原住民聚集的台東為活動一大優勢。他指出在台北等地區舉行的原住民文化推廣活動,通常以講座、展覽為多數。而在卑南遺址公園的空曠草原舉辦的土唱,涵蓋了多種活動單元,所以能夠讓參與民眾體驗到真正的「為土地唱歌」。 將手浸泡在紅色的薯榔汁液中,染上相同的顏色,象徵所有人不分族群、都是相同的。 圖/蕭佳宜攝 開幕儀式中,現場所有人牽起手,圍成環繞廣場的圓圈,一同歌舞。 圖/蕭佳宜攝 路跑中也不乏小孩子的身影,身穿族服、脫下運動鞋,透過雙腳和土地接觸。 圖/蕭佳宜攝
馬拉松接力重團隊精神 北市大睽違12年再奪冠
體育
第1687期
馬拉松接力重團隊精神 北市大睽違12年再奪冠
2018-11-07
【記者李育軒新北報導】「2018MIZUNO馬拉松接力賽」4日在新北市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開跑。台北市立大學睽違12年再度摘下大專甲組冠軍,乙組冠軍則是由國立台灣大學以2小時37分23秒成績改寫該組大會紀錄。 台北市立大學最後一棒跑者張致遠衝過終點線,拿下大專甲組冠軍。 圖/李育軒攝擔任北市大隊最後一棒選手張致遠認為,隊友皆發揮正常實力,加上加油團打氣,團隊氣氛融洽,「把榮耀歸給大家。」此次比賽是北市大相隔12年再度獲得冠軍寶座,也中斷連續11年蟬聯大專甲組冠軍的國立體育大學連霸紀錄。張致遠表示,雖快到終點時已知即將摘下冠軍,但他還是希望提升團隊成績,盡力跑到最後一刻。北市大第三棒選手邱于朕也提到,團隊在賽前就已設立奪下前三名的目標,自己在接棒時也受到隊友大喊的加油激勵,賣力向前跑,順利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睽違12年再度拿下冠軍的台北市立大學開心的在終點線後揮舞隊旗。 圖/李育軒攝獲得大專乙組第一名的台大以1分7秒之差打破去年國立清華大學締造的大會紀錄。被隊友稱為比賽獲勝關鍵的台大選手施正心表示,隊友間彼此信任才能造就這次的成績。她提到,自己在八、九月時受傷,因此沒有跟著隊友訓練,但自己已有多年路跑經驗,才能在比賽時發揮好表現。最後衝過終點的台大學生洪嵩麟雖然在最後上坡時已耗盡腿的力量,但場邊隊友的吶喊讓他覺得有望破紀錄,因此開始加速,在看到終點的計時器後全力衝刺,衝過終點刷新紀錄,他說:「跟隊友一起破紀錄才有意義。」 拿下大專乙組第一名的國立台灣大學最後一棒洪嵩麟雖然已耗盡腿的力量,還是全力衝過終點。 圖/李育軒攝有「台版箱根驛傳」之稱的MIZUNO馬拉松接力賽是國內著名馬拉松賽事,吸引各地跑者參與。相較於一般個人馬拉松,接力賽需要隊友相互配合及支持。施正心表示,接力賽有隊友一起朝同個目標前進,所以較喜歡接力賽;張致遠則認為,國內接力賽事較少,但比賽過程較刺激。此外,張致遠提到,自己目前訓練以場內賽為主,強度較無法負荷全程馬拉松賽事,若之後有能力,會朝全程馬拉松挑戰。 大專甲組頒獎,由台北市立大學奪下第一名,睽違12年再度奪得冠軍寶座。 圖/李育軒攝 國立台灣大學以2小時37分23秒刷新大專乙組成績,團隊開心拍大合照。 圖/李育軒攝
白裙雙舞者擬巨人 《浮花》幽默演繹人生
藝文
第1687期
白裙雙舞者擬巨人 《浮花》幽默演繹人生
2018-11-07
【記者林傑立綜合報導】高大的舞者在舞台上俏皮的踱步、搔癢,隨著音樂曲風一變,巨人分離成兩名身著白裙的舞者,緩緩搖擺身軀如水燈飄盪。丞舞製作團隊的經典作品《浮花》,由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的羅立安,及台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的劉明軒演出10分鐘的版本,舞蹈於3日、4日在寶藏巖演出。舞團經理許慈茵解釋,《浮花》為編舞家蔡博丞紀念自己父親的作品,他以水燈為靈感來源,別於水燈儀式莊嚴平靜的印象,蔡博丞設計許多滑稽的動作,以淡然、幽默的方式看待人生的高低起伏。舞者身上潔白多層次的白裙既能表現水燈晃動的姿態,倒置時又像是朵白花,呼應《浮花》的意象。 舞者的裙子潔白多層次,在舞台上飄盪的模樣就像是水上的水燈,倒置過來又像是盛開的白花,與《浮花》名稱相呼應。 圖/林傑立攝表演中的代表動作「巨人」,由男舞者扛起女舞者,兩人分別負責手與腳的動作,配合短促的節拍做出搔癢、撥裙子等日常動作。羅立安認為巨人的動作十分生活化,因此比較難呈現,「不能讓摳腳只是摳腳,必須賦予這個動作意義與女舞者的關聯性。」 「巨人」由男舞者扛起女舞者,男舞者與女舞者之間必須有絕佳的默契,才能讓巨人的手與腳協調,為《浮花》最受歡迎的一個段落。 圖/林傑立攝舞蹈音樂則以弦樂及電子音效搭配,許慈茵表示,蔡博丞選用弦樂模擬水的流動感,電子音效則是呼應舞者強壯的身體力量。有別於水燈緩緩飄浮的意象,舞者的動作隨著音樂節奏的加重反而變得激昂、強壯。劉明軒說:「雖然水燈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靜,但你不實際經歷不會知道水裡的暗潮洶湧,那些短促的動作即是表示波濤洶湧的感覺。」 《浮花》10分鐘的版本從一開始舞者就必須將身體狀態調整好,一氣呵成完成整齣表演。 圖/林傑立攝本次表演的《浮花》為10分鐘原始版本,丞舞於2015年將其擴編為60分鐘完整版。劉明軒說:「10分鐘的舞像是一個起頭,而60分鐘有鋪陳有轉折。」另外,60分鐘的版本加入不同的元素使作品的意義更加完整,例如在巨人的背後加上投影幕,許慈茵說:「投影幕除了代表人生就像一場電影外,也象徵著天,巨人再高還是有片更高的天在他之上。」由於寶藏巖的表演空間較為窄小,排練指導易彥伶表示,為帶給觀眾原汁原味的《浮花》,僅在隊形上做調整以適應舞台大小,將舞者原先在舞台中央的位置改為前後錯開,同時兼顧視覺效果,又不會被舞台中央樑柱阻擋。 第二段的音樂轉為激昂、強壯,男女舞者彼此離合、碰撞,表現生命中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的樣態。 圖/林傑立攝觀眾范美欣認為,兩個舞者完美配合彼此的手腳舞動,令他印象深刻;觀眾林品均則對巨人搔癢的動作感到好奇,他說:「會想知道那個動作代表的意思。」許慈茵表示,巨人的設計令許多觀眾看完會心一笑,「這個動作驚艷很多國內外的觀眾,甚至有小孩看到時大喊:『那個女生好高喔!』」《浮花》是丞舞創團後首支演出的大型舞蹈。許慈茵認為,對於丞舞而言,《浮花》就像是丞舞的起點,打開丞舞的知名度。「許多觀眾看到博丞就想到浮花,再藉由浮花認識丞舞。」他認為《浮花》就像是蔡博丞的父親冥冥之中帶領著舞團飄散到世界各地。此次演出為小山城市集特邀演出,小山城市集為寶藏巖不定期舉辦的藝術市集。提出邀約的兩天工作室負責人陳怡雯說:「為了使小山城市集有別於一般的市集,因此極力安排不同的工作坊及講座,本次很榮幸邀請丞舞來增添市集多樣性。」主辦方也希望藉此支持台灣舞蹈團體。
關鍵一擊失誤 北市大呂紹全步槍三姿奪銅
體育
第1686期
關鍵一擊失誤 北市大呂紹全步槍三姿奪銅
2018-10-31
【記者何家璇桃園報導】瞇起眼睛、瞄準目標、射擊!「第42屆東南亞射擊錦標賽」男子50公尺步槍三姿項目決賽,10月28日於桃園公西靶場舉行。台北市立大學學生呂紹全以總分438.8分,順利收下銅牌,這也是他在本次賽事中獲得的第三面獎牌。 男子50公尺步槍三姿項目團體賽頒獎。中華隊靠著翁翊翔、呂紹全、林宇恒三位選手的優異表現,獲得銀牌。 圖/何家璇攝步槍三姿,分別為跪、臥、立三種姿勢。決賽時,選手先以跪姿及臥姿分別進行三輪射擊,每輪各射五發子彈,待分數加總後,再以立姿進入淘汰賽。呂紹全在跪姿結束時,以0.1分之差,落後國立體育大學學生翁翊翔,暫居第四。他隨即以臥姿追回分數,並與第四、五名選手拉開差距。進入淘汰賽後,他更接連射出10、10.1的高分,一度追平第二名選手,可惜第三發失誤射偏,最後輸給來自新加坡、越南的選手,以第三名作收。 男子50公尺步槍三姿決賽,先以跪、臥兩種姿勢射擊,成績加總後,轉換為立姿進行淘汰賽。 圖/何家璇攝步槍三姿比賽中,射手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射擊,更換裝備、試射及轉換動作也都得在短時間內進行。呂紹全認為,步槍三姿的訓練折磨身體又耗神,決賽更需在時限內變換姿勢、調整裝備,時常來不及喘息又得馬上完成試射,再進行正式射擊。然而,呂紹全第一次以50公尺步槍三姿項目參加國際比賽就獲得佳績。賽後他表示這樣的表現超出預期,此次賽事有發揮實力,掌握、控制也相對進步,未來希望繼續加強訓練步槍三姿項目。 北市大呂紹全賽後示範步槍三姿中的跪姿。決賽時選手需連續跪達二十分鐘左右,對身體負擔大。 圖/何家璇攝同樣代表中華隊參賽的國體學生翁翊翔,決賽中獲得第五名。翁翊翔坦言,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步槍三姿決賽,仍不適應在短時間內變換動作、調槍。再加上心情緊張,臥姿沒有做好準備、過於倉促,導致結果不理想。不過,翁翊翔認為,能夠在台灣比賽是件很榮譽的事,因為國家能有國際級的場地對於選手的訓練很有幫助,「該有的都有了,現在就是等選手去發揮」。 國體選手翁翊翔在臥姿比賽中專注瞄準槍靶,右手扣板機,預備射擊。 圖/何家璇攝東南亞射擊錦標賽曾四度在台灣舉行,後遇靶場改建,台灣長達15年未再舉辦射擊國際賽事。中華民國射擊協會秘書長陳武田表示,透過本次賽事交流,能了解台灣在東南亞地區的射擊實力,「目前在空氣槍項目跟飛靶項目都是排在第一的」,至於射擊25公尺和50公尺的項目仍與其他國家的成績有很大落差。陳武田說明,主要原因在於舊靶場重建過程中,台灣缺乏練習這兩種項目的場地,因而停止訓練選手。他也認為未來在加強培育人才過後,這兩大項目成績就會提升,相信在下一屆的東南亞射擊錦標賽中能夠扳回一城。 東南亞射擊錦標賽以增進友誼為優先,賽後各國選手互相握手、交流。 圖/何家璇攝
北市大展默契 奪Freestyle首冠
體育
第1684期
北市大展默契 奪Freestyle首冠
2018-10-17
【記者葉伸怡台北報導】「College High vol.14全國制霸 大學街舞高峰會」13日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花漾展演空間展開系列賽事,今年將2012年開始舉辦的「女子2 on 2」改制為「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台北市立大學從14支隊伍中,一路撕殺到冠軍戰,和世新大學正面對決。一開賽,北市大首棒就接連淘汰世新前兩棒,最終以一人之勝奪下冠軍。 「College High vol.14全國制霸 大學街舞高峰會」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冠軍,台北市立大學「U太美」隊賽後與冠軍旗幟合影。 圖/葉伸怡攝中華民國街舞運動推廣協會秘書長,同時也是比賽創辦人的田俊拓表示,參賽者技巧年年提升,比賽精采度提高,更改賽制的主因是希望選手能團結練舞,大家一起練習,相互切磋舞技,進步幅度會較高。但他也提到,從兩人變成多人,除更加考驗團隊默契,如何安排練習時間,也是選手需面對的課題。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賽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排舞賽,各隊不限上場人數。第二階段為團體過關賽,各隊派五位選手,每回合雙方各派一人獨舞對戰,經評審判定後,輸家換人。若隊上五位選手都被淘汰,另一方即取得勝利。 台北市立大學「U太美」隊,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第一階段以活潑的排舞晉級至8強。 圖/葉伸怡攝「太爽啦!」拿下女子Freestyle團體對抗賽冠軍的北市大「U太美」隊賽後興奮大喊,並在舞台上隨性跳起慶祝舞步。「放開跳,跳就對了」北市大學生蔣芷芸表示,前陣子自己陷入低潮,但比賽時的狀況非常好,在四強時接連淘汰對方三棒,帶起團隊氣勢。她認為團隊致勝的原因是,團員們平時就常聚在一起練舞,互相熟知彼此運用身體的方式,培養出一定程度的默契,在Battle對戰時,才能適時派出熟悉該舞風的隊員應戰。 台北市立大學「U太美」隊(左一)與世新大學「世新Baby Going Down」隊(右),在Battle冠軍戰雙方精湛的舞步互不相讓。 圖/葉伸怡攝蔣芷芸認為,改制後,排舞考驗團隊默契,車輪戰則增加比賽的精采度。她提到,比賽後段為賽事高潮,主辦方可思考要如何留住離開的觀眾。連續參加四屆女子2 on 2比賽的世新學生林怡萱,對改制也抱持正面想法,「這樣的嘗試是一種新體驗,提供選手不同的機會。」但她提及,改制後團隊人數增加,雖可增進選手情誼,但團隊內練習時間難以配合,又因Freestyle涵蓋舞蹈元素多,編舞時,為顧及大家的意見,需花費不少時間。
盼擴大躲避球年齡層 選手呼籲長遠教育
體育
第1640期
盼擴大躲避球年齡層 選手呼籲長遠教育
2016-12-08
【記者李怡瑤台北報導】「台北市中正盃躲避球賽」3至4日於內湖國小開打,現場雖以國小球隊居多,但大學生與社會人士組成的隊伍也一同享受比賽樂趣。台北市代表隊隊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黃義竣國小曾打過躲避球校隊,但畢業後就未再接觸,直到教練詢問是否想再次打躲避球,才加入北市隊。他認為打躲避球的當下十分熱血,隊員在上場前也都會喊聲增加氣勢。由於北市隊幾乎由社會人士組成,隊員時間有限因此一週僅練一天。但即使練習時間有限,他們仍在今年「全民運動會」拿下第三名,充分展現團隊合作能力。 台北市中正盃躲避球賽中,北市代表隊對上三多校友隊,北市代表隊選手(最右者)跳起閃避攻擊。 圖/李怡瑤攝北市熊讚隊成員、台北市立大學謝佳玟則表示,隊員大部分來自北市大壘球隊,因受到躲避球的趣味性吸引,才會呼朋引伴參與。她提到打躲避球時團隊默契十分重要,「有時候不是用講的,是一個眼神、習慣就知道要怎麼跑位。」謝佳玟同時表示打躲避球後,因為長久下來與隊員培養出默契,因此大家的關係十分緊密;比賽當下向心力強的氛圍,更讓所有人都享受躲避球的樂趣。然而謝佳玟也提到雖然現在已有競爭激烈的公開組參賽,大眾對於躲避球的印象仍停留在玩樂性質、僅有國小生參與的層面。她認為這源於民眾對躲避球認識不深、政府推廣不足。比賽承辦人陳國財指出,教育部體育署目前將躲避球納入國小教學課綱中,因此國小打躲避球的人口較其他年齡層多。國中以上義務教育乃至大學都未納入課綱,加上躲避球非亞奧運項目,因此學校教師通常不會主動讓學生打躲避球。他認為若要推廣,政府首先應該將躲避球納入教學範圍中,讓學生國中後能夠持續接觸。除了課程配合,陳國財提到學校若將躲避球納入體育班項目中,也能擴大打躲避球的年齡層,讓這項運動不會停留在國小層級。談到香港的躲避球風氣,陳國財表示雖然是從台灣傳過去,且現在亞洲排名香港還在台灣後面;然而香港的高中持續推廣躲避球,很可能五至十年後台灣的實力會遠輸香港。 台北市中正盃躲避球賽中,北市大熊讚隊對上三多校友隊,北市大熊讚隊選手(最左者)為避免出局奮力跳起接球。 圖/李怡瑤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