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重理輕文是趨勢還是歧視? 「文組無用論」成適性發展阻礙
校園
第1799期
【社論】重理輕文是趨勢還是歧視? 「文組無用論」成適性發展阻礙
2024-11-15
「讀文組,沒『錢』途。」近年貶抑文組價值的言論層出不窮,從網友在Dcard上的發言可見一斑:「文組除了走學術之外根本一無是處」、「窮人還讀文組是什麼操作」、「文組沒有權利活著」。諷刺的是,這些看法與台灣教育改革強調的多元發展與適性學習,背道而馳。 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Robin Swain於1984年提出的生涯金三角理論,父母期望、環境氛圍及社會趨勢等因素,會影響學生升學及職涯選擇。前述的「文組無用論」,若再加上家長鼓勵子女選擇出路較廣、較有「錢」途的理組,便可能使學生忽略個人才能或興趣,「棄文從理」。根據教育部統計,自109至112學年,高中理組穩定維持40萬人左右,但文組學生人數卻從32.3萬降至27.9萬人。文、理組學生人數差距逐年擴大,呈現「理盛文衰」的趨勢。 理組畢業生比文組更有「錢」途,或許是事實。勞動部2023年公布的初任人員薪資表顯示,醫藥衛生、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學門的後段薪資,高過藝術、餐旅、新聞與圖資等學門的前段薪資。對此,許多網路流言解釋:「文組低薪就是因為不被市場需要」,或「不是別人不懂得尊重專業,是你的專業不值錢」。將各行各業的「前途」與「錢途」畫上等號。 然而,文組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價值與貢獻,與理組人才毫無二致。人際溝通、組織管理、文化創意等領域,都仰賴文科人才的創造性思維、洞察力等軟實力。尤其當今社會,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快速,仰賴技術技能、高度重複或較少情意交流的工作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危機,未來職場更需要具備批判性思考及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事實上,具備人文素養的專業人才有更強的適應力與領導力,故美國頂尖大學鼓勵學生修習人文領域課程,其中工學院更推動學生跨領域學習。而以教育體系著稱的北歐國家如瑞典、芬蘭,也格外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 反觀台灣,在「重理輕文」的社會氛圍中,不少學生因現實壓力或父母期待,從而選擇理組,卻因不適應引發心理健康問題。當前社會過度強調薪資收入,相對忽視學生的能力偏向、人格特質或興趣。但多項心理學與教育學研究已指出,專長與職業的匹配程度是影響人們幸福感高低的重要因素。 「如果叫一條魚去爬樹,牠一定一輩子都充滿挫折感。」愛因斯坦說。適性教育的目的及意義是依循每位學生的個別特質和需求,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其潛能發展和自我實現。所謂「行行出狀元」,這個諺語充分展現對不同職業的肯定與尊重,望當代社會也能實踐此精神,別讓「文組無用論」阻礙學生的適性發展。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國際
第1798期
紐大學生要求擴大反歧視法 推動多元族群自主權
2024-11-08
【記者李宸緯報導】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以下簡稱紐大)學生於10月20日聚在曼哈頓德莫天父廣場(Father Demo Square)要求擴大反歧視法(註1)的保護範圍,他們舉著「投票贊成第 1 號提案(Proposition 1)」的布條,呼籲透過公民投票支持這項提案,以保障跨性別族群與女性的自主權。 註1:反歧視法是一種概念,其宗旨在於透過立法禁止歧視特定的族群,也是世界各國近年來保障人權的方式之一。 本次遊行是由紐約大學民主黨、女權主義協會與民間女權團體共同策畫,目的是支持第1號提案。目前紐約州憲法僅禁止「種族、膚色、信仰和宗教」的歧視,新的修正案提議擴大保障範圍,加入年齡、族裔和性取向等項目。其中墮胎合法化是這次提案的焦點之一,而提案內容中的「懷孕、生殖保健和自主權」便是墮胎合法化的重要基礎。「我相信身體自主權應該由自己決定,因此我支持將墮胎權納入州憲法。」在紐約就讀大學的Ava(化名)表示。他進一步補充,藉由相關法律的保障,可以讓多數人獲得所需的支持與照顧。 本次提案的另一個焦點是女性自主權,女性應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免受性別歧視、性騷擾和其他暴力行為。Ava分享,儘管現代社會看似進步,但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生活實際情況來看,美國仍存在著剝奪女性的身體權利的現象。另一位在紐約讀大學的Angel(化名)說:「校園裡還是有許多性騷擾案在發生,即使再舉報後學校也選擇忽視。」他表示學校應加強反性騷擾政策,或是增加性別平權的教育資源。 探究女性自主權的觀念進入大學校園,就讀於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的伊森・克里斯(Ethan Criss)認為學校應重視此次大學團體的訴求,並積極考慮將女性自主權等利益納入校園政策中。Ava舉例:「大學可以開設性別研究課程,以選修和計入學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學習性別相關的知識。」在紐約就讀大學的Andrew也針對課程的內容提出看法,他認為性別教育課程有助於突破傳統父權制度的枷鎖,在校園中實踐性別平等,有效保障跨性別族群與女性的權益。
逆風劇團盼消弭歧視 提供安置兒少對話空間
生活
第1796期
逆風劇團盼消弭歧視 提供安置兒少對話空間
焦點
2024-10-18
【記者黃伊晨台北報導】長期致力於幫助社區高關懷少年的逆風劇團,13日下午在大稻埕逆風樓咖啡館舉辦「安置機構兒少-賦歸之路與當前挑戰」主題講座,討論因家庭失能或犯罪的兒少,進入安置教養機構後的生活,以及離開機構重回社會後面臨的挑戰。講座邀請兩位受安置經驗者,分享在安置機構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請到在安置機構服務的社工,和聽眾展開安置議題對話。 講座後,主辦方將與會者分成三個小組,一起動手製作創意「社會安全網地圖」。他們先是將面具放在海報中心,擬作受安置的孩童,接著用各式布料、毛線、便條紙等素材拼貼,描繪安置孩童的想法與需求。有聽眾拿出畫筆,畫下安置孩童所期盼的完整家庭樣貌;有人則是拿出便條紙,逐一寫下孩童離開安置所後,所面臨的住所、三餐、金援等種種生活問題。講座對談結合手作活動,創造更多經驗者和聽眾互動交流的機會。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田霈,因為就讀相關科系而報名參加。他表示現實生活中較難接觸到安置經驗者或機構工作者,藉由講座中經驗者的實際生活經驗,與安置社工的工作模式介紹,讓自己對機構運作有更清楚的認識。講座主持人,同時也是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的臺大法律系學生林佳緯表示,因為高中時就讀人社班,因此接觸過諸多社會議題,也對兒少議題很有興趣。他認為大學生在空閒時可以多參與此類講座活動,「將關懷社會的種子埋在心中,以後在各行各業的眼界都能會更加廣泛。」將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和生活連結,尋找出自己能實際付諸社會行動的施力點。 與談經驗者之一的小佩(化名),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在高中時有過三個月的緊急短期安置經驗。談起從機構恢復正常生活的經歷,他表示當時甚至需要聯手社工,謊稱自己進行了三個月的心臟手術,才能避免老師朋友可能的惡意言語。小佩也提及,安置經驗者希望社會能更友善的對待自己,「兒少安置議題需要改善的從來不是政策,而是大眾對安置兒童的眼光與歧視。」望大眾能收起自己對於安置經驗者的批評,反思目前福利結構的問題。他說:「我希望大家之後再看到少年犯罪等負面新聞時,能夠想起今天的我們(自己與另一名安置經驗者)。我們都是受傷的小孩,正在面對難以掙脫的生活困境。」 小佩提到,並非人人都要成為社工才能對相關議題有所幫助,且要走進安置實務現場非易事。他建議,如果大學生想要為安置議題付出具體行動,可以從身邊資源著手,「大學生反而有很好的資本做研究計畫,用自己的專業改善現行兒童福利系統的不足。」他認為兒少安置問題的改善不該僅依靠制度面,更要從學術領域著手,期待能從藉由學生牽動整個社會,給予兒少安置議題更多關注,嘗試同理高關懷少年的處境,不再抱持歧視與偏見。
宗教玩笑掀文化爭議 印度學生籲校方遏止歧視
國際
第1774期
宗教玩笑掀文化爭議 印度學生籲校方遏止歧視
2022-12-08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中,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杰馬爾・卡薩布(Muhammed Ajmal Kasab)遭到逮補。日前,印度瑪尼帕爾理工學院(Manip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教授日前在課堂上將穆斯林學生Hamza(化名)的名字與卡薩布相提並論。「教授在11月26日開玩笑,與恐攻日期同天,我認為絕對不是巧合。」印度班加羅爾公民卡姆蘭・沙希德(Kamran Shahid)嚴肅地說道。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尼哈・夏瑪( Neehal Sharrma)表示,這是校園內第一次有人開恐怖主義的玩笑。「在印度,恐怖主義是非常敏感的話題,除了政客與媒體的意識形態,人民對宗教政治的不信任,更加深了社會緊張的氛圍。」夏瑪嚴肅地說道。不過他也說明,目前是大學考試期間,因此多數人選擇在網路上議論,而非出面發聲。  穆斯林學生Hamza聲明稿內容,雙方已達成共識,該事件也順利落幕。 圖/尼哈・夏瑪提供 「在網路上客觀表達意見當然是最好的,但現在的討論已經演變為激進團體相互比較誰的處境更值得同情。」夏瑪嘆道。他也進一步指出,媒體大肆宣傳「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散播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的偏見,藉此增加收視率。然而,校方只是取消教授的教學資格,後續仍靜待調查,並非媒體所報導的「直接解僱」。獨立媒體《真相印度》(The Truth India)創始人阿布約布・布延(Aboyob Bhuyan)則擔憂地表示,校方雖對此事進行調查, 但宗教歧視造成年輕一代嚴重的威脅,如何遏制伊斯蘭恐懼症在校園內持續惡化,是教育機構需要思考的議題。事件延燒至今,雙方當事人已順利和解,Hamza在信件聲明中澄清:「你們一定都看過那段瘋傳的影片,種族主義的言論並不好笑,但老師的道歉也是真心的,我願意相信他並非有意。」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於11月28日聲明,校方將確保校園中的多元價值,不論種姓、宗教與性別皆一視同仁。夏瑪有感而發地說:「這樣的事件顯示,人們必須更有清楚地拿捏宗教議題的界限,討論恐怖主義時也應該更有意識,即使是『黑色笑話』也一樣。」 瑪尼帕爾理工學院校方11月28日發布聲明稿,提倡校園應容納多元價值。 圖/截自瑪尼帕爾理工學院Twitter
耶魯休退學制度惹議 校方遭控歧視心理障礙學生
國際
第1774期
耶魯休退學制度惹議 校方遭控歧視心理障礙學生
2022-12-07
【記者廖嘉嘉綜合報導】11月30日,耶魯大學在校學生、校友以及「瑞秋的伊萊斯」(Elis for Rachael)組織對校方提起訴訟,控訴校方得知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後,強迫對方自願休學,否則會將他以退學處分。 瑞秋的伊萊斯組織致力於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並透過電子郵件接收學生的問題。 圖/截自瑞秋的伊萊斯官網2021年,耶魯大學學生瑞秋・肖・羅森鮑姆(Rachael Shaw-Rosenbaum)因擔心遭學校強迫休學而在校內自殺,引起有相關經歷的校友及學生關注。許多志願者與羅森鮑姆的親友一同創建瑞秋的伊萊斯組織,希望提供遭受相關迫害的學生援助。然而,組織成員保羅・曼格・約翰森(Paul Mange Johansen)表示,過去有許多人對休退學制度表達不滿,但校方並沒有做出實質改變。 瑞秋・肖・羅森鮑姆在校內自殺後,親友與學生舉辦蠟燭之夜悼念他。 圖/保羅・曼格・約翰森提供「耶魯的制度非常過時,並且是對學生有害的。」耶魯大學校友薇洛・西爾維斯特(Willow Sylvester)不滿地說道。他的朋友曾因心理健康問題向校內心理診所求助,診所卻不斷施壓,要求對方休學一段時間,否則就會直接被退學。約翰森因此憤慨地指出,這對學生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選擇權。西爾維斯特也補充,校方規定休學學生必須間隔二至四個學期才能回到學校。在這個期間,學生必須設法證明自己的心理狀況良好才可以復學。「我已經努力在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現在我還需要面對學校的休學政策,這讓我更難照顧自己。」耶魯大學學生艾麗西亞・艾布拉姆森(Alicia Abramson)提到,他曾因為飲食失調與憂鬱症而被迫休學,當他飽受心理問題困擾時,從學校休學卻帶給他更多的煩惱。他除了被禁止進入學校,更無法使用學校的資源,已經繳交的學費與學生健保也無法退回。約翰森也提及,部分外國學生需要學生簽證合法居住在美國,當他們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休退學時,意味著將必須短時間內離開美國。訴訟結果目前仍有待法院裁定,但已為耶魯大學的休退學制度帶來極高關注度。面對相關指控,耶魯健康中心心理健康與諮詢部主任保羅・霍夫曼(Paul Hoffman)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回應,表示相關報導將會誤導學生應繼續學習而非專注治療。「他們應該開始好好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學生,他們也是人。」提到訴訟後對校方的期望,艾布拉姆森表示。他希望校方給予學生更多幫助與關心,而非將他們視為罪犯。 瑞秋的伊萊斯組織於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球賽期間發起聯署,希望大眾一同聲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圖/保羅・曼格・約翰森提供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國際
第1771期
美大生遭控種族歧視 校方處分掀論戰
2022-11-16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 )學生蘇菲雅・羅辛(Sophia Rosing)6日疑似因酒醉,反覆以種族歧視的侮辱字眼霸凌並肢體攻擊校內兩名黑人學生,進而面臨中斷學業的處境。9日校方發布聲明承諾不再讓該名學生重新申請入學,並永遠禁止他進入校園。 影片詳細紀錄蘇菲雅・羅辛以言語和肢體暴力攻擊校園內兩名黑人學生,對方冷靜的處理方式贏得許多讚賞。 圖/截自安潔・瓊斯(Angel Jones)Twitter6日凌晨,該暴力事件影片在社群迅速流傳,其中一名黑人受害者凱拉・史賓(Kylah Spring)決定以社群力量引起民眾關注。7日晚上的集會中,在眾人的鼓勵下,史賓帶著眼淚說:「這是美國學校不斷發生的議題。我的精神不會被你(羅辛)擊垮,你需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7日晚上,凱拉・史賓以動人的演講再次訴說他所遭遇到的傷害,並且感謝群眾給予的支持。 圖/截自學生媒體肯塔基核心Twitter面臨排山倒海的社群聲量,校方雖在事發幾小時內宣佈羅辛暫時禁止入校,並在事發三天後聲明羅辛不再是肯塔基大學學生,承諾會持續調查;然而貼文下方卻充滿質疑校方處理方式的留言,許多學生不滿於校方沒有做出退學的處分。肯塔基大學學生梅根・泰瑞爾(Megan Tyrrell)生氣地說:「即便擁有證據,羅辛遭到起訴的罪行卻跟種族歧視無關。校方也沒有為受害者史賓給予任何支持或補償。」 在反種族主義的集會中,凱拉・史賓與他的其他黑人女性親友共同呼籲「保護黑人女性」。 圖/截自凱拉・史賓Instagram長期關注種族議題、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說:「在美國的文化下,若攻擊帶有種族歧視的動機,就會變得非常嚴重,在法律上也會重罰。」然而公立大學受到憲法直接約束,進行嚴重的懲處需要經過正當程序,因此廖元豪認為校方的處置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美國的法律重視言論自由,雖然此一事件牽涉到種族歧視的字眼,但單純不雅的話語在刑法上卻無須承擔責任。「校規可以說歧視言論傷害其他學生並且作出處分,但到法律的層次未必構成犯罪。」廖元豪表示。肯塔基大學明確將種族歧視列入違反校規的行爲,反觀台灣的校規,卻鮮少針對種族的議題做規範。廖元豪認為,即便種族衝突未必如美國嚴重,法律的規範還是存在宣導作用,台灣也需要重視文化敏感度的教育。「其實很多原住民的學生在校園裡對於其他人的批評是非常受傷,你們覺得沒什麼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傷害的。」廖元豪說道。 肯塔基大學在粉專上更新校園針對種族歧視事件的後續處理,留言仍充滿學生的不滿。 圖/截自肯塔基大學Instagram羅辛接下來要面對因酒醉而擾亂秩序、襲擊警察的審判,也需要接受校方針對種族歧視而做出的調查。泰瑞爾說:「種族歧視在肯塔基校園內是非常普遍的,許多關於不同色種學生的故事因為史賓而浮出檯面,嘗試發聲。」學生盼望校方能更加重視族群平等,給予受害者應有的補償。
申請簽證頻卡關 西非境外生控駐處歧視
校園
第1757期
申請簽證頻卡關 西非境外生控駐處歧視
2021-11-09
【記者陳楷霖綜合報導】9日,境外生權益小組(以下簡稱境外生小組)與三位西非境外生召開線上記者會,抨擊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臺北貿易辦事處(以下簡稱駐奈及利亞辦事處)刻意不通過西非境外生的簽證申請,影響境外生來台學習的權益,並指控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回應「不合理且帶歧視性」。駐奈及利亞辦事處目前是處理西非對台事務的唯一窗口,因此,西非民眾若要辦理入台簽證,必須先和駐奈及利亞辦事處預約辦理日期,提出申請、通過審核後才可擇期領取簽證。數十位西非境外生於6日發表公開信,指出駐奈及利亞辦事處拖延發放境外生的學習簽證。信中描述,有學生在九月就預約辦理簽證,但辦理日期卻被一路延至12月;更有學生九月便繳交資料,至今也無回音。種種情況導致部分西非學生錯過台灣校方規定的入學期限,只能無奈選擇休學。此外,在文件審核過程中,學生曾向駐奈及利亞辦事處寄信詢問審核狀況,卻從未獲回應。 境外生權益小組成員阿草(左一)(化名)表示,即便是如巴基斯坦這樣審核嚴苛的國家,學生也只須一個月左右便可獲得簽證。 圖/截自線上記者會外交部也於6日回應,表示過去有多名西非人士持變造證件,申請簽證入境台灣並非法居留,因此駐奈及利亞辦事處須經詳細查驗才可准予簽證,並非刻意不讓西非的民眾入境。但西非境外生並不滿意外交部的回應,西非境外生Able(化名)在記者會中表示,每個國家都有害群之馬,不能因此針對西非境外生,「為什麼像台灣這樣一個友善對待其他非洲國家的國家,會因為個別的違法事件而給予西非國家及其公民差別待遇呢?」另名西非境外生Asenso(化名)則舉出一張蓋有印章的圖片說明,學生必須先讓母國的教育部、外交部蓋章認證相關文件,才能向駐奈及利亞辦事處申請簽證,「在這樣的條件下,誰還可以偽造文件?」 此為Asenso(化名)出示的外交部、教育部簽章,除此之外,西非境外生還須出示台灣教授的「擔保信」才能順利過審。 圖/West African Students in Taiwan提供西非境外生也向外交部提出四大訴求,包含:西非學生應和其他地區學生得到相同待遇、台灣政府不該因個案而假設所有西非學生都會偽造文件、應適當減少簽證發放時間、辦事處的審核過程應保持公開透明、和申請人溝通。記者會後,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強調,駐奈及利亞辦事處的作法只是為履行查核責任,無關歧視,且外交部已要求駐奈及利亞辦事處縮短申請時間,並將學生簽證申請預約全數提前至11月22日前。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國際
第1754期
美高中舞會涉種族歧視 學生「跪地」嘲諷少數族裔
2021-10-20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當我得知這個事件,我為我的學校感到羞恥。」芝加哥馬里斯特天主教高中(Marist high school)學生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Max Jardeleza Sombong)說道。8日馬里斯特高中返校舞會中,數位白人學生們在DJ播放一首西班牙歌曲時,嬉鬧地在舞池中單膝跪地(註),以此動作嘲諷拉丁裔、非裔等社會中較為弱勢的族群。高三學生伊莉莎白.帕切科(Elizabeth pacheco)錄下影片發佈至Instagram,至今已累積35.1萬觀看次數,掀起美國社會對種族歧視的另一波討論。註:單膝跪地在美國社會的脈絡中,是一種反對種族主義的象徵性姿態,源自於2016年的美國國歌抗議活動。 伊莉莎白.帕切科上傳舞會中學生「跪地」的舉動到instagram,觀看次數達到35.1萬,被許多人轉發至各大社群媒體。 圖/截自伊莉莎白.帕切科Instagram為了表達對舞會事件的不滿,帕切科於12日發起和平抗議集會,多名馬里斯特高中生和學生家屬也到場聲援。賽蒙斬釘截鐵的說:「如果保持沈默,就如同做出那些行為的人一樣不應該。」他希望藉由抗議要求學校改善校內種族歧視風氣,使校園成為真正接納多元族群的友善空間。參與集會的西班牙裔學生​​薇薇安·聖地亞哥(Vivian Santiago)表示學校應對那些學生進行實質的懲罰,為他們不尊重的行為負責。舞會爭議後,校方發出道歉聲明,承認校園中種族歧視行為屢見不鮮,並承諾會展開一系列調查和做出改變。 12日的集會遊行中,馬里斯特高中的學生們舉著「停止種族歧視」的看板,表達不滿情緒。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劉曉鵬教授解釋,白人學生「跪地」行為之所以引發眾怒,主要是因為「單膝跪地」象徵著弱勢族群對於種族歧視行為的不滿。「跪地」最早由美國足球員科林·蘭德·卡佩尼克(Colin Rand Kaepernick)發起。在2016年的一場足球賽中,科林於唱國歌時單膝跪地,抗議社會中的種族歧視行為以及警察暴行。從此,「跪地」成為類似倡議活動的象徵。曾在芝加哥居住過5年的劉曉鵬指出,馬里斯特高中因地理位置靠近非裔族群較多的南芝加哥,種族問題引起的暴力行為在此區並不少見,故相較於此,學生們的「跪地」嘲諷較不嚴重。劉曉鵬認為,種族歧視行為必須被譴責,不過學生們有時因思慮不周而做出的行為可以被諒解。 在12日的集會遊行中,部分學生們舉著墨西哥國旗的旗幟,以象徵對於屬於拉丁文化一份子的驕傲。 圖/麥克斯.加德雷薩.賽蒙提供
臺大推新入住措施 遭疑歧視境外入境生
校園
第1753期
臺大推新入住措施 遭疑歧視境外入境生
2021-10-07
【記者陳楷霖綜合報導】因應教育部於9月7日頒布的《大專院校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以下簡稱大專院校防疫指引),國立臺灣大學在9月24日針對境外入境住宿生(註1)推行全新入住措施,卻引發境外生權益小組(以下簡稱境外生小組)反彈。註1:境外入境住宿生:不分國籍,一定時間內曾自境外移入且居住於學校宿舍之學生根據臺大學務處學生住宿服務組所發布的《110學年度第1學期國立臺灣大學境外入境住宿生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住宿及入住宿舍前採檢措施》,自1日起,所有境外入境住宿生須於入住前三日至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疫病門診(以下簡稱臺大醫院)進行自費PCR檢測才得進入宿舍,且境外入境住宿生不得在宿舍內進行自主管理。對此,境外生小組於9月30日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上發表質疑。針對自費PCR檢測部分,境外生小組表示,境外入境住宿生已經過隔離檢疫、自主管理等流程才進入社區,期間也通過多次快篩、PCR檢測,因此若有境外入境住宿生確診,也較可能是於境內感染而非境外移入,認為校方措施恐有歧視之虞。而針對自主管理部分,境外生小組認為,學生在符合防疫規範的宿舍進行自主管理即可,校方若要求境外入境住宿生遷至校外,恐將打亂部分學生原訂的入住規劃,不僅加重其經濟負擔,移動過程中也增加染疫風險,反而與措施初衷背道而馳。對此,目前就讀臺大數學系的蕭明認同校方以防疫為前提,要求境外入境住宿生進行篩檢的作法,而臺大法律系學生周承恩則認為,校方要求境外入境住宿生負擔PCR篩檢、校外住宿等額外費用並不公平,且針對境外與境內之住宿生的處置不應有差別待遇。 太子學舍屬於BOT校外宿舍,但目前國立臺灣大學校方的宿舍防疫措施內外皆同。 圖/陳楷霖攝面對境外生小組質疑,臺大校方發表聲明解釋,該措施是為配合教育部頒布的《大專院校防疫指引》才進行改動,且因DELTA病毒傳染力強大,過去曾有確診者於14天檢疫中皆呈陰性,出外後卻造成社區感染的個案出現,故調整宿舍防疫規範。校方也說明,為減輕學生負擔,將提供境外移入住宿生在臺大醫院進行PCR檢測之優惠減免,也將給予在校外旅館自主管理者每日500元的補助。 國立臺灣大學校方表示,給予學生的補貼,為校方為學生向外募資而來的。 圖/陳楷霖攝然而,境外生小組卻無法接受校方說法,境外生小組成員阿草(化名)認為,臺大若認為現有的檢疫流程不夠安全的話,應該向中央部會提議調整,而非對境外入境住宿生增加額外篩檢的要求。至於PCR優惠與住宿補助部分,阿草表示,既然校方規定境外入境住宿生須通過PCR檢測後才得入住宿舍,則校方應自行吸收所有成本,而非僅予部分優惠。阿草進一步指出,目前在台北入住旅館一日約需花費1000元以上,即便學校每日補貼500元,也無法完全消解學生負擔。臺大校方表示,校方在9月24日便已透過官網以及學生信箱通知受影響的學生,且學校每周都會召開防疫會議,未來也將隨時因應教育部指引調整措施。 國立臺灣大學校方強調,校方絕對沒有歧視境外生,此措施不管是台生還是境外生,只要近期有境外移入經歷都必須遵守。 圖/陳楷霖攝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國際
第1753期
美大生種族衝突影片瘋傳 再掀多元文化爭議
2021-10-07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9月23日,一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SU)學生發生爭執的影片在Twitter上瘋傳。影片中,兩名白人學生身穿聲援川普的T恤,筆電上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PoliceLivesMatter)」貼紙,在校內的多元文化中心讀書,此舉造成在場的有色人種(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r)學生們不滿,學生薩拉.特科拉(Zarra Tekola)錄下影片,要求兩名白人學生離開。影片至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再次挑起美國社會的種族對立問題。 影片轉發者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生發生這樣的離譜事件」下註,貼文在推特上累計超過500萬次觀看次數。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請懲罰拍攝影片的學生。否則會讓他們逃脫種族騷擾與霸凌的罪名。」Twitter上,網友們以種族歧視者、惡意騷擾者稱呼特科拉,認為他們要求白人學生離開多元文化中心,並不是在維護少數族群權益,而是在撕裂包容多元文化的共享空間。也有民眾認為,此次事件是美國社會種族平權運動的無限上綱。 學生身穿聲援川普T恤、貼有「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為本次事件導火線,引發兩方支持者論戰。 圖/截自「Libs of Tik Tok」推特在場學生米麗亞姆.阿賴亞(Miriam Araya)在1日的記者會上還原事件現場。他描述,影片開始前他在一旁開讀書會,「那兩位白人學生似乎想用非言語的攻擊方式,將電腦上的#警察的命也是命貼紙朝向我,企圖引起我的注意。」阿賴亞解釋,他試圖向白人學生反映此舉並不妥當,不知道會演變成激烈衝突。為了聲援影片拍攝者,多元文化團結聯盟(Multicultural Solidarity Coalition)在網路上發起「#捍衛多元文化中心(DefendMSC)運動」,呼籲大眾重新了解事件原委。 多元文化團結聯盟通過臉書發布倡議內容,包含解釋「警察的命也是命」運動及捍衛校內多元文化中心空間。 圖/截自多元文化團結聯盟臉書9月24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布聲明,說明上述事件為不同族群學生間的摩擦,並將與事件涉入者私下詳談。至今,校方未再公開說明此事件。阿賴亞認為,校方對於種族歧視事件態度消極。他舉例,此次爭議的發生地──多元文化中心,是經歷五年的倡議與連署才在本學期成立,但校方直至爭議發生前都未雇用行政人員進駐,空間疏於管理也是此次事件發生的主因之一。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方發布官方聲明,指出事件起源於學生之間的不同意見,遭網友質疑校方避重就輕。 圖/截自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官方網站支持影片拍攝者的亞歷桑那州立大學社會主義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Socialism ASU)主席丹尼爾.洛佩茲(Daniel Lopez)指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位處右翼(註)的社會環境。他說:「當你走在校園,很難不遇到散佈仇恨言論、偏激的右翼學生。」他表示,多元文化中心提供邊緣族群學生不受種族歧視威脅的空間,因而有存在的必要。註:右翼支持者在種族議題上多採取保守主義,排斥多元族群論述,甚至不相信種族歧視存在。亞歷桑那州立大學反種族歧視委員會主席利亞.薩拉特(Leah Sarat)認為,影片拍攝學生已在當下明確說明,白人學生的貼紙抵觸多元文化中心理念,白人學生如果願意進一步了解,或許此次事件就能以更好的方式解決。他也期望此爭議可以讓校方重新檢視政策缺失,真正改善大學校園裡的種族歧視問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