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刮擦噪音化為視覺紀錄 陳品慈首個展《無聲穿過》亮相
藝文
第1814期
刮擦噪音化為視覺紀錄 陳品慈首個展《無聲穿過》亮相
2025-10-03
【記者邱柏翔高雄報導】伴隨著音樂節奏,刮板在畫布上留下或快或慢的痕跡。目前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的陳品慈,9月27日於 N°0|GALLERY 零號藝術舉辦首次個展《無聲穿過》,將他創作當下的聽覺經驗封存於畫作中。 展覽以作品〈A Silent Tree〉為起點,用淡雅的藍綠色調繪製而成。畫作中,一棵孤樹立於中央,「當我畫完那棵樹的時候,它給我一種很安靜的感覺。」陳品慈表示,最初曾考慮以具象的植物或風景為展覽主題,但在完成〈A Silent Tree〉後改變了想法,開始探索聲音轉譯成畫面的可能性。他透露,就讀碩班期間,原先計畫創作聲音與影像的系列作品,包含收錄環境音並製作紀錄片。然而,他認為當時尚未具備進行影像創作的程度,因此決定先從實體繪畫開始。而〈A Silent Tree〉上下方的深色方塊,則是體現其電影專業背景、借鑒電影元素的手法。 開啟對聲音的探索後,陳品慈創作《聲音記錄》系列,以水性漆為基底,呈現深邃的藍色,並用大型鋼刷刮擦作品表面,製造出強勁的垂直與斜向刮痕。陳品慈表示:「我想表達的不是單一、絕對的平靜,而是帶著張力的狀態。」他認為,聲音既能令人安定,也可能成為干擾,因此《聲音記錄》呈現介於邊緣的平靜,讓觀者感受聲音如何在矛盾中仍保有平穩的力量。N°0|GALLERY 主人Brook(化名)說:「此系列的藍更深、更沉穩,彷彿有重量,讓人聯想到低音的頻率,或是夜裡靜謐卻厚實的氛圍。」而陳品慈表示,創作《聲音記錄》的過程會產生刺耳的噪音,他說:「那個聲音很像是刮黑板的聲音,最終以另一種無聲的方式讓聲音留存於畫面中。」 此外,陳品慈的創作也受到電影製作經歷的影響,他曾有處理電影音訊素材的經驗,因此更加注重音波的大小、長短、斷點所呈現出的節奏。在《The Traces》系列作品裡,由密集的色塊和細膩的線條構成,將音波的起伏與斷點具象化。觀眾王子洋認為,《The Traces》呈現化繁為簡的感覺,「我在作品上看到非常強烈的節奏感,很像譜出了一首詩或一個樂曲的感覺。」陳品慈在創作時也習慣搭配音樂創作,並將當下的聽覺感受轉換為畫作的節奏,「那些聲音影響著我要如何下筆。」他說。 陳品慈表示,聲音能喚醒他的感官敏銳度,讓他察覺平時容易忽略的細節。他也指出,聲音不像影像有明確的形體,而是處於游移、不確定的狀態。「有些人可能一下就看懂作品,有的人看不懂所以在畫廊待很久。對我來說,他們的經過跟停留都是融入展場的效果。」陳品慈並不預設觀眾必須帶走特定的想法,反而期待透過開放的抽象作品,聽見觀眾的不同解讀。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體育
第1813期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2025-09-26
【記者林婷妤新北報導】114年全國第二次擊劍錦標賽19日至21日於板樹體育館登場,其中女子軍刀項目於20日進行,最終由來自桃園市運動俱樂部劍委員會吳宇彤奪得金牌,代表新北市三重區永福國民小學的徐妤欣獲得銀牌,銅牌則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林韡庭拿下。 擊劍分銳劍、鈍劍、軍刀三個劍種,在軍刀項目中,有效攻擊範圍為上半身且會行使攻擊權,因軍刀是擊劍中唯一能使用刀刃得分的項目,跟其他劍種相比,動作跟攻擊都非常迅速。本次比賽包含公開組與一般組,參賽選手在對決時不分年齡,新秀與資深選手皆可互相較勁,其中不乏出現參與過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且表現亮眼的選手。 在四進二中,吳宇彤與林韡庭正面交鋒,吳宇彤善用自身的快反應,以15:5擊退林韡庭。吳宇彤表示原本預期會輸下來,但沒想到這次狀態很好,他特別提到:「比賽前有給自己目標,這次一定要拿冠軍。」對於林韡庭而言,他認為這是最不滿意的一場,並說明:「我又被對方的節奏影響,沒有把自己的東西做好。」雖敗給對手,但最終仍獲得女子軍刀組第三名。 談及全大運後的轉變,林韡庭坦言,在113年全大運時就拿過冠軍,但今年拿到第八名有點失落,「中間有一度覺得好像沒有很適合練這項運動,但待在學校一陣子之後,覺得還是想把這次比賽拚好。」吳宇彤則把目標放遠,希望能一直參加全運會,直到無法再參賽為止,「期望之後可以拿到全運會個人冠軍,目前都是團體冠軍連霸。」徐妤欣則建議未來的擊劍選手,反應要快、變化要多,「擊劍不是單純練體能跟戰術就可以打得好,場上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反應太慢,很容易被打下。」 面對近年大專院校擊劍的發展,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國際長林文鴻說明,早期雖然有許多社團與選手,當面對公開組競爭壓力,一般組的發展空間受限,「要舉辦區隔性的比賽,不要讓一般大專選手跟國手一起比賽,在一個良善的環境做正向的成長。」臺體教練賴明助則認為,現在社團通常都是學長姊幫忙指導,專業度依然不夠。最後,林文鴻也期望未來能多提供誘因及培養明星選手,讓擊劍運動在視野上能變得更廣。
快節奏現力量之美 李婕瑜品勢技壓全場
體育
第1761期
快節奏現力量之美 李婕瑜品勢技壓全場
2021-12-22
【記者黃弈軒台中報導】「剎!」選手賣力將腿踢向空中,再以正拳擊打前方,使力量併發而出。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110年第十三屆全國跆拳道品勢錦標賽個人社會女子組賽事於17日在台中市立中港高級中學體育館登場,其中,國立體育大學、曾拿下2019拿坡里世界大學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運)女子團體、混合團體品勢項目銀牌的李婕瑜在強敵環繞下脫穎而出,拿下分組第一。本場賽事以「公認品勢」作為競賽項目,公認品勢結合跆拳道手腳攻防動作的套路招式,同時也是跆拳道晉段的考核內容。競賽滿分為十分,每位選手須輪流上場展演兩套相同指定動作,將兩輪分數平均為最終得分。評分標準著重於選手基本動作的正確性及表現時展現的精神氣節。 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110年第十三屆全國跆拳道品勢錦標賽於17日登場,為全台灣最大型的跆拳道品勢項目比賽,圖為團體社會男子組賽事。 圖/黃弈軒攝李婕瑜在本場賽事率先登場,以俐落步伐帶動身軀,左右手依次迅速向前出拳,再將前腳彎曲抬起,向空中用力踢直並搭配急促有力的叫聲,最終繳出7.48高分,摘奪金牌。賽後李婕瑜提及「速度」為此役自身致勝關鍵,「因為我個子比較小,沒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會把節奏帶快一點,著重在速度跟踢腳。」而與李婕瑜僅相差0.06分、遺憾收下銀牌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昀靚則坦言,比賽當下精神較不集中,導致出拳速度太慢、動作不夠俐落,使得自己在賽場上無法展現力量。 國立體育大學李婕瑜從小就投入跆拳道品勢項目,他表示到了大學心態穩定許多,目前將訓練重心放在年底即將登場的2022杭州亞洲運動會選拔賽。 圖/黃弈軒攝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昀靚對於自身表現不甚滿意,認為自身動作細節仍有空間需修正,目前還在持續精進動作的熟練度。 圖/黃弈軒攝除了社會組賽事之外,全國跆拳道品勢錦標賽還有國小、國中及高中組別,報名人數共兩千餘人。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品勢暨武藝發展委員會主席連榮華解釋,品勢不會與對手直接碰撞,較不容易受傷,因此吸引許多人投入訓練,甚至台灣現今的品勢選手人數更多於對打選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收下季軍的林泳潔亦認為品勢的安全性較高,且同時具備美感、速度及力量,故投入跆拳道品勢訓練。 圖/黃弈軒攝雖品勢在國內曝光度不高,但台灣品勢選手在國際賽事皆有亮眼表現。台灣首次參加2015世大運品勢項目即拿下1銀3銅,2017年則斬獲1金3銀1銅,並在上屆喜收4面銀牌,戰力不可小覷。連榮華進一步補充,台灣目前約有15間高中的體育班配有品勢教練,且輔仁大學、國立體育大學等部分大專院校也有品勢體保生名額,專門培訓品勢選手。 雖然台灣各級學校目前仍較注重跆拳道對打項目,但近年來品勢項目也逐漸被重視,目前已約有15間高級中學配有品勢教練,圖中為高雄市立楠梓高中選手。 圖/黃弈軒攝面對未來賽事,李婕瑜、林昀靚及林泳潔正努力準備年底2022杭州亞運選拔賽及明年的世大運決選。然而,即使近年來品勢的國際賽事逐漸增加,但現階段納入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的可能性較低。連榮華解釋,品勢評分方式較主觀,目前還在努力修正評分標準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得以接受。「希望品勢可以被納入奧運,不然大家都不認識我們。」李婕瑜說道,他期望品勢選手未來能如願登上奧運舞台。
重新掌握拳擊節奏 輔大生雙料奪冠
體育
第1687期
重新掌握拳擊節奏 輔大生雙料奪冠
2018-11-07
【記者葉伸怡高雄報導】抱頭防守,抓準對手攻擊空檔,連續出拳反擊。「107年全國總統盃拳擊錦標賽」社會男女子組決賽3日於樹德科技大學體育館開打。今年雅加達亞洲運動會拳擊國手、輔仁大學學生甘家葳及黃筱雯,分別奪下該量級冠軍,選手表示未來將持續備戰,爭取2020年東京奧運代表隊資格。「鏘—」開賽鑼聲一下,甘家葳試探性向對手出拳,拉開距離等待回擊,趁對手反擊空檔,一記出拳重擊對手臉部。甘家葳在社會男子組第七量級冠軍戰三回合結束後,以5:0壓倒性勝利擊敗台北市立大學學生李勝達獲得金牌。甘家葳表示,李勝達積極揮拳衝勁,讓他在第一回合抓不到使用拿手技前手上勾拳的時機,進攻受到限制,直到第二回合改以打跑戰術才順利攻擊。甘家葳認為,改用打跑戰術後,穩健移動左右腳步,讓對手抓不到攻擊奏,是致勝關鍵。 甘家葳(紅衣)使用下勾拳攻擊對手,對手李勝達(藍衣)亦使出直拳還擊。 圖/葉伸怡攝 甘家葳(紅衣)使用打跑戰術,等待時機出拳攻擊對手李勝達(藍衣)。 圖/葉伸怡攝 甘家葳(紅衣)最終以5:0壓倒性勝利贏得社會男子組第七量級冠軍。 圖/葉伸怡攝亞運時因右腳骨裂於四強退賽的黃筱雯表示,賽前受傷勢影響,至近一個月才恢復練習,雖目前傷勢已幾近痊癒,但因休息時間較長,必須改善體能下降及攻擊速度變慢等問題。黃筱雯也提到,久未練習導致對打略為生疏,第一回合攻擊時過於急躁,出拳節奏受影響。她的教練在中場休息時特別提醒此問題,第二回合,黃筱雯修正缺失,以擅長的直拳攻擊,順利在第二回合1分26秒時,由台上裁判宣判直接獲勝,獲得社會女子組第四量級冠軍。 黃筱雯(藍衣)一記長拳正面重擊對手林李唯怡(紅衣),在第二回合由台上裁判裁定直接獲勝。 圖/葉伸怡攝 黃筱雯(藍衣)出拳正面擊中對手臉部,對手林李唯怡(紅衣)無力閃躲。 圖/葉伸怡攝本次比賽為亞運後的第一場大型國內賽,甘家葳和黃筱雯表示,參加國際賽心情較緊繃,國內賽相較來說比較放鬆,但兩人也坦言,賽前設立「就是要打贏,拿金牌」的目標。總統盃作為今年賽事的最後一站,黃筱雯特別提到,目前將盡快恢復自身體能狀況,加強訓練,爭取東奧能再披上國家隊戰袍。裁判長陳金銘表示,近年國內運動風氣上升,若能從基層紮根提升選手質量,有助於選手參加國際賽事。陳金銘也提到,協會過去曾辦過亞洲青年拳擊錦標賽等國際賽事,也聘請外國教練來台教授,希望藉此讓台灣選手觀摩並學習國外選手優點,未來協會也將積極爭取國際賽事的主辦權。
【專欄】機械表現音律 王量沉醉失控節奏
藝文
第1639期
【專欄】機械表現音律 王量沉醉失控節奏
2016-11-30
【記者周欣儒台北報導】第一位入圍「2016第十一屆台北數位藝術獎」的大學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學生王量嘗試以不同物理介質,構成的不同節奏,達到不規則音律也能扣人心弦的效果。「我在發想作品的時候都以聲音開始,再去想媒材。」從小學鋼琴、小提琴、吉他的王量,對音律極為熟稔。王量敲打著旁邊桌椅說到:「我需要接受大量的節奏來讓我的身體能正常運作。」因此作品皆以動力機械表現聲音與節奏,藉由同物質卻有不同深淺、高度所生的聲音變化,或不同物質中傳遞的速度及波動差異,展現物理影響音律的奇妙之處。創作時,他喜歡找一些動態、自然又隨機的物件,「對我而言『失控』有種無法言喻的魅力,可以造成驚喜。」氣壓、水壓的不穩定,發出不規律的音高,對他來說也是節奏的一種。「節奏對我的影響比音樂的質感和音量大,他能直接與我身體的動態做連結,甚至是和心跳同步達到感染效果。」同樣入圍數位藝術獎的其他得獎者皆為藝術家、碩士班學生,卻沒有給王量帶來壓力。有些人甚至成為他亦師亦友的前輩,也碰撞出數位藝術的媒材與做法。王量坦言,壓力來源反而是同儕,他的作品較隨心所欲,也較沒有深厚寓意。他有點擔心的說:「我還是會思考,同學知道消息後會不會覺得,這樣也可以得獎?」未來王量會繼續研究不同材料製造節奏的方法,之後也將用水、土壤等媒材創作,希望顛覆既定印象,「其實不規律聲響也能是很迷人的。」 王量與作品〈節奏誘捕器〉。對他而言,節奏比音樂更能與自身做連結,甚至能與心跳同步。圖/王量提供
嘴上功夫了得 台灣節奏口技接軌國際
藝文
第1609期
嘴上功夫了得 台灣節奏口技接軌國際
焦點
2015-11-27
  台灣Beatbox公開賽後,全場大合照。 圖/TWBEATBOX.com提供【記者黃婕台北報導】向前一步,比出挑釁手勢,參賽者需在一分鐘內秀出自己的拿手絕活,快速切換各種音色、節奏,營造出多聲道的重疊感。第一屆「Beatbox公開賽(TWBC)」15日在明水路CLBC登場,吸引將近80人參賽,優勝者將代表台灣至香港參加「Beatbox亞洲示範賽」。經過八小時的廝殺,16位參賽者進入決賽。以一對一淘汰制,選出前四強進行兩輪90秒的總決賽。對戰雙方輪流競技,也模仿對方的段子嗆聲,最後由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的梅舜翔(Jimix)奪下冠軍寶座。活用全臉器官發聲,以一人之姿創造出樂團規模的節奏口技(Beatbox),源自於無伴奏合唱(ACappella),在西元1990年代之後伴隨饒舌音樂而興起。「Beatbox就像長在身上的樂器。」有著「台灣隊長」之稱的梅舜翔表示自己練習超過七年,Beatbox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可說是無時無刻都在練習。他認為自己得到第一名關鍵是平常會習慣性地去注意音樂中有亮點的地方,挑出來再設計,融入自己的想法然後創新;並注重細節和時間掌控,將自己的實力發揮到最大。冠軍梅舜翔和評審們合照。  圖/TWBEATBOX.com提供[embed]https://youtu.be/-78yZN1OEBQ[/embed]影片/TWBEATBOX.com提供「Beatbox是呈現感覺和想法的管道。」受邀來台的日本籍評審和田辰也表示,台灣有很多技巧很強的選手,卻沒有思考Beatbox的意義是甚麼,缺乏對音樂、創作最基本的想法,以及想傳達給觀眾的概念。西班牙籍評審馬克‧比西利(Marc Virgili)認為Beatbox的根本在於了解韻律,將之轉化成音樂語言來呈現。台灣選手普遍在節奏維持上不太穩定,也容易忽略段與段之間的連接,須透過長時間的練習來改善。法國籍評審馬克‧凱哈吉(Marc Kharradji)則鼓勵選手們應多和其他戰友們交流以增進實力,享受音樂、享受比賽的舞台。台灣Beatbox文化推廣者李掌櫃表示,「相較於日本,台灣Beatbox的資源真的很少,甚至連後起的香港都比不上。」雖然在大專院校與高中已經成立了34個Beatbox社團,TWBEATBOX.com也會舉辦Workshop、Showcase等交流,但目前少有企業願意贊助賽事,常是自掏腰包舉辦。今年賽事首度正名為「台灣Beatbox公開賽」,與日本、香港採用同樣的賽制和國際裁判,期盼組成亞洲聯盟來推廣節奏口技文化,吸引各地好手一起切磋交流。[embed]https://youtu.be/j7zvqD8mhyI[/embed]評審showcase。 影片/黃婕攝 李掌櫃主持比賽,全場反應熱烈。 圖/黃婕攝西班牙籍評審馬克‧比西利上台表演。 圖/TWBEATBOX.com提供
環保樂器敲出節奏 擊樂劇顛覆傳統
藝文
第1599期
環保樂器敲出節奏 擊樂劇顛覆傳統
2015-05-28
  演奏家手持鐵筷當作鼓棒,敲擊鐵桶底部與側面,製造出響亮樂聲。 圖╱陳君宜攝【記者陳君宜新北報導】日常生活中的刷子與桶子,賦予節奏與旋律後,竟也能登台成為打擊樂!台北打擊樂團24日於新莊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擊樂HOW HOW玩」,演奏家結合戲劇與生活用具,顛覆傳統對打擊樂的想像,同時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體現「音樂就在身邊」的感受。《桶子大戰》以日劇形式演出,兩名演奏者拿著鐵筷、提著鐵桶出場,一人以日語大聲說道:「我要開動了!」拿起筷子大口吃麵,發出簌簌聲。另一人本來安靜地翻閱報紙,被吸麵聲干擾後,用筷子大力敲打鐵桶,以示不耐煩,兩人產生爭執。吃麵者不滿地召集朋友,雙方用鼓聲對峙,彼此互不相讓。演奏者用鐵筷打擊鐵桶底部、側面,並拿起鐵桶敲擊地板,鼓聲越趨大聲,最後嘎然而止。團長尤文傑表示,表演中使用的都是「環保樂器」,將日常生活中的廢物回收利用後,結合音色與節奏,創作出獨特音樂。除了鐵桶,樂團也用刷子演奏。曲目《清潔部隊》中,演奏者使用刷子摩擦木質地板,發出如樹葉搖晃般沙沙的音色。《清潔部隊》戲劇概念發想者、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學生黃靖元表示,想演繹出清潔公司員工上班時趁機玩樂的情景。尤文傑補充,他發現刷子正敲、反敲與側敲等,都會有不同音色,具有許多可能性,於是使用刷子演出此曲。另外,運用日常用品來打擊,也是希望推廣打擊樂,讓觀眾能輕鬆入門。演奏日常用品對學生演奏者來說也極具挑戰,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學生許芯提及,在《桶子大戰》中敲打鐵筷時,因材質較鼓棒缺少彈性,難以掌握敲打力度,她花費近一個月的時間練習才上手。演奏《清潔部隊》的黃靖元則說,平常打擊樂器,僅需運用手腕與下手臂的力氣,但此次演出則需彎腰拿刷子摩擦地板,要加上上手臂的力量,「每次都練習完都覺得腰酸背痛。」每次都練習完都覺得腰酸背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