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暨大推跨領域課程 望填補科技領域教師缺
校園
第1797期
暨大推跨領域課程 望填補科技領域教師缺
焦點
2024-10-25
【記者吳妤潔報導】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近年來國內師資缺乏,以國中資訊科老師最為不足。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長陳啓東說明,若用全國國高中校數計算,約有超過1000位資訊科教師缺口。因應此問題,暨大教育學院與資訊工程學系合作,陸續開設相關課程提供學生修讀,並計劃於下學期正式開始,嘗試替解決科技教師荒開闢新徑。 陳啓東表示,資訊科技已是108課綱正式課程,為培養相關領域教師人才,系所原本就設有教育科技和數位學習的課程,如今與資工系合力開設資訊課程,期望學生能拓展專業項目。為了讓教育學院學生更容易接觸工程、科技知識,暨大在課程設計上也特別調整難易度,「從基礎開始去引導教育學院的學生,學習這個資訊科技怎麼樣融入教學。」 代課暨代理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指出,國內風氣習慣將文、理組貼標籤,但以國中資訊科所需的師資專業度而言,學生若有意修習相關課程、用心備課,即使非資工背景出身,也能勝任資訊科老師的工作。他認為暨大的做法能滿足少子化對師資的需求,也符合當今教育現場的趨勢,「師資(老師人數)減少,但是課程多元(學生學習的課程變多)的狀況下,一個老師基本上盡量都要有兩個專長。」 跨修資工課程的暨大教育學院學士班師資培育學生吳煥棊表示,院內結合資工系授課的立意良善,若此模式成功,未來也可向其他學校推進。但他也說:「學校在引導學生往資工、資管系走的同時,也要讓他們的本心還是回來當老師。」資訊科教師短缺的問題仍需從根本解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師資培育學生彭宇銨則說:「如果修整個學程或雙主修,對師培生負擔太重,學生修習資工系後,可能就往這個方向走。」他認為教育業對理組而言還是比較低薪的產業,暨大的做法可能讓學生從教職流向資工業界。 深究單項科目師資缺乏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薪資福利和教育環境。私立曙光女子高級中學資訊科老師蔡嘉訓分析,「薪資福利就是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理工科的漲幅大,但教育界幾乎沒有在調薪,去年雖然有調了4%,但相比之下落差是很大的。」他也提到,近年新聞常出現老師受到學生或家長投訴、指控霸凌的案例,他坦言,這些現象都會影響教育產業的氛圍。吳煥棊也認為,政府應提供教師更多保障,避免原本有意願進入教職的學生因為對管教學生卻步,最終不進入教育界的惡性循環。 彭宇銨則以師培生的角度建議,「現在正式老師那麼難考的情況下,在體制上可以去完善培訓到教甄的過程,協助學生更容易達成目標。」對此,黃湘仙直言,政府在師培政策上應更加彈性,「教育學程會有一個專業學門跟一個教育學分,以往在專業科目,設定的學分數一定要學到那個系所的每一個基礎,那他(學生)如果可以拿到這些學分,為什麼還會在教育現場?」政府必須根據教育現場的狀況思考現行制度的可行性,才有機會改善教職人才流失的困境。
許孩子一個英語未來?雙語教育扎根仍困難重重
專題
第1751期
許孩子一個英語未來?雙語教育扎根仍困難重重
2021-06-09
【專題記者蕭淳云、駱芷萱、崔兆慧、周佩怡綜合報導】英語是現代人邁向國際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在台灣,英語也一直是教育重點。為提升國人競爭力,行政院於2018年底通過「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預計在2030年將台灣打造成「人人擅長英語」的雙語國家,並計劃將雙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讓學生為轉型雙語國家做準備。 「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希望學生除了只是在課堂上學習英文,也能夠將英文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政策主張強化人民英語能力,帶動台灣走向全世界。 圖/李真儀提供以台北市為例,民國109學年度共有28間公立國中小學開辦雙語實驗課程,包含數學、自然(理化)、體育等科目皆以雙語授課,教育局也強調,雙語課程並不是全英授課,而是以英語為主、中文為輔的教學型態。由教師判斷學生學習狀況,進而調整中、英語的使用比例,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同時避免阻礙學生吸收學科知識。然而,在目前的環境下,要全面實施雙語教育仍困難重重。在落實政策時,師資與教育現場仍有問題待處理,雙語教育的願景彷彿只是口號。雙語教育的政策也引發支持與反對兩方爭論,舉例而言,世界上其他國家將外語定為官方語言,主要會考量歷史文化、慣用語言,但台灣無論是被殖民的歷史背景,還是日常生活會持續使用的語言,都很難和英語產生連結,這也加深大眾對雙語教育的疑慮。台灣是否需要雙語教育? 接軌國際與保留文化間的拉扯雙語國家政策推行後,雙語教育的必要性一直是眾人討論的焦點。「為什麼是英語?」、「我們的孩子需要用非母語學習知識嗎?」這些質疑自政策推行至今始終未被消除,更在逐年實施的教育現場浮上檯面。「我們幻想英語好,就可以跟世界接軌。」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劉怡君感慨地說道。他直言,從宏觀角度來看,國民的英語能力並非影響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還有如科技、國防等眾多因素。且以個人微觀角度來談,劉怡君認為,只要多會一種語言,就可以增加個體競爭力,而非僅限於英語。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體育教師孫佳婷也提出質疑:「為何雙語一定要是講英語?」他以客家委員會曾做過的中客雙語節目為例,認為現有教育環境存在英語獨尊的狀況。雙語國家政策還包含鼓勵幼兒園發展「英語融入教保活動課程模式」,為學齡前兒童營造雙語環境,但學齡前兒童過早接觸雙語教育,也是母語文化消逝的隱憂之一。劉怡君表示,此政策在台灣社會瀰漫語言自卑感(註一)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學齡前孩童自動選擇強勢語言(註二)學習,造成孩子愈來愈不說中文。註一:社會對於本土文化、語言具自卑感,導致崇拜他國語言,卻因不具備他國語言能力而感到焦慮。註二: 在社會、經濟、文化方面處於強勢地位的群體所使用的語言,通常也是聲望高的語言。此外,大眾往往將英語能力與家庭社經地位劃上等號。部分家長會在孩子入學前,就將他們送往英語補習班,希望預先將孩子的英語能力提升至一定水準。對這些孩子而言,學校的雙語教學並不成問題,但另一部分學生沒有前期資源挹注,英語基礎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學校若廣泛實施雙語教育,將擴大現有貧富差距下學生的學習資源差異。然而,支持政策的民眾認為雙語教育有其必要,他們抱持正面態度,期許孩子在雙語政策的協助下,成為更具競爭力的一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認為,在全球化的世代,具備更多語言溝通能力並非壞事。正修習雙語教師培育(以下簡稱雙語師培)課程的學生葉仁愛覺得,在不同課程中融入英語,比起直接上英語課更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應用語言。同為雙語師培學生的張妍也提到,學童一開始可能會因使用兩種語言而感到混亂,但語言學習的時間拉長後,他便會逐漸將兩種語言連結起來。在意見紛雜的狀態下,若要維持行有餘年的雙語國家政策,我們該如何在教育現場落實雙語教育,讓政策不淪為空談?並在發展孩童英語能力的同時,避免學科知識、英語能力兩頭空的窘境? 雙語教育立意良善,卻收到來自不同立場的聲音,因此整合語言與學科知識一直是教育政策的一個重要課題。 圖/李真儀提供雙語教師仍不足 確保師培生專業與在職教師轉型成解方要在教學現場落實雙語教育政策,首當其衝的是師資問題。過往剛畢業的師培生與數萬名「流浪教師」會共同競爭稀少的教師甄選(以下簡稱教甄)職缺,但近年來雙語教師竟然招聘不足,如今年台北市開出100個國小雙語教師名額,卻只有33人報考。針對這個現象,高中英語教師Alan(化名)解釋,雙語教師除了與一般師資一樣須具備合格教師證書外,還要具有「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標準英語(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CEFR)」B2級(註三)的語言能力,但過去不少師培生的英語畢業門檻不到此等級,符合資格的考生自然也不多。註三:根據教育部認可英語執照標準,B2級等同全民英檢中高級、新多益785分以上等。因此,如何使往後師培生的英語能力達標,便是各大學的挑戰之一。例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學系近幾年力推雙語師培課程,鼓勵學生多加申請,投入雙語教學領域。為了協助學生跨越第一關的語言門檻,系上更額外安排英語課程,提供學生管道增進英語能力。然而,部分學生仍不清楚剛起步的政策內容。目前釋出的雙語教甄考科僅有藝術科、音樂科、自然科、體育科,師培生須畢業於上述專業科目(註四),並修習完畢雙語師培學分,才有資格參與雙語教甄。「很多人來(修習雙語師培學程),雖然擁有B2資格的人不少,但都是外文系的人。」林子斌分析。如此一來,尚未取得專業科目相關學位的外文科系學生,就算已修得雙語師培學程,也不符合政策規定,無法投入雙語教育現場。註四:此指原先就讀,或是雙主修、輔修該專業科目。同時,若要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除了以培育雙語師培生作為長久之計,也需鼓勵在職教師投入雙語教育,以解決現在的燃眉之急。對此,教育部於109學年度起,開辦「國中小雙語教學在職教師增能學分班(以下簡稱雙語學分班)」,期望幫助既有教師認識、學習雙語教學。但如何鼓勵既有教師進修雙語學分班仍是一大挑戰。「老師會擔心自己英語不好而出糗,或是無法兼顧學科本質,所以對雙語教育抗拒。」已實施雙語教學幾年、並到各校分享經驗的孫佳婷描述他在其他學校看到的問題。新北市立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應用英語科教師林信宏也說道:「平時沒在用英語講,老師也會卡,所以需要事先練習,安排好活動。」另外,大眾普遍認為英語教師比較容易習得其他專業科目,但其實他們可能不僅在專業科目的知識不及該學科的專任教師,還會缺少專任教師所缺乏的「潛在優點」。雙語體育師培生彭裕翔認為,排除個人差異,體育系出身的教師會花較多時間接觸到相關資源,理當比英語系出身的教師更能準備豐富的課程。此例顯示在職的專任教師有不可替代之處,所以如何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也是政策需要努力的方向。缺乏教材、備課耗時待解決 教育現場需更多支持擁有四年雙語教學經驗、現職台北市立懷生國小六年級導師的李真儀,非常樂見雙語教育政策。他認為雙語教育可以解決傳統英語課的問題。他舉例,因雙語課強調的是習得概念,而非只重視語言能力,英語好的學生在上雙語自然課時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學生,「雙語教育不會用語言評判一個孩子的成敗,可以轉移孩子學習語言的壓力。」 教師李真儀在班上進行雙語討論環節,讓學生盡量在討論中加入英語,同時也可以學會議題的意涵。 圖/李真儀提供不過,現今雙語教育並沒有一個公平、適宜的評量方式。以現況而言,轉換成雙語的課程多為以技能學習為主的科目,如健體、藝術及自然課。但因這些科目強調的是學習技能,而非培養英語能力,因此很難實際測試學生的英語程度是否有進步。李真儀也說道,若為測試英語能力而讓自然科考卷整份用英語出題的話,將會出現學生即使理解課程內容,卻因看不懂英語而不會作答的情況。不僅如此,缺少雙語教材也是問題。李真儀解釋,在準備課程時,教師需要上網找原文資料,而英語不好的人需要花上更多時間對照翻譯,再加上若不熟悉操作現代科技,在準備投影片、找資料方面就會拉長備課時間。「老師很忙,要準備本科的備課、改作業⋯⋯」李真儀建議,若政府可以提供教師不同協助,如出版雙語教材、提供助教、舉辦雙語教師經驗分享活動等,會減輕許多備課的重擔。「我們並不是一堂翻譯課。」李真儀強調,雙語教師準備教材時要有效地轉換語言,不能讓語言成為阻礙學生學習的因素。林子斌對此也認為,雙語教師要自編教材,等同於做加倍的事情而沒有誘因,他希望政府可以盡快解決缺乏教材的問題。他更說明現在雙語教師會加倍付出都是只靠熱誠,「每次都要求人家(雙語教師)做功德,這樣是不會長久的。」雙語政策實行至今已邁入第三年,儘管台灣成為雙語國度的必要性仍備受各界質疑,但以現況來看,許多教育現場早已開始實行雙語教學,此時需思考的是,我們該如何輔助這批未成熟教育制度下的莘莘學子?由上而下,政府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教材、支持系統,以鼓勵更多教師投入;由下而上,教師可以自我精進,參與不同領域的培訓課程,增加自己的雙語能力,以身作則帶動校園雙語環境。即便民間對政策的意見不一,林子斌仍充滿希望地表示:「台灣可以有自己的模式,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網路成街舞擂臺 首屆線上賽降參與門檻
體育
第1692期
網路成街舞擂臺 首屆線上賽降參與門檻
2018-12-13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影片中,舞者自然且流暢地擺動肢體,但背景不是街舞大賽炫麗的舞台,而是普通的練習室或家中,這是「全國線上街舞大賽」。由全國大學嘉年華的主辦團隊HUG和台灣街舞圈媒體Timing所舉辦的全國線上街舞大賽,於11月15日到22日正式展開,並在本月7日公佈冠軍名單,是台灣首度以網路線上形式舉辦街舞賽事,共有104人成功報名參與。 參賽者只需要在社群軟體Instagram上發佈影片,並標註指定hashtag(主題標籤),不需要任何報名費即可參賽。 圖╱截自HUG_Timing的Instagram全國線上街舞大賽旨在將參加街舞比賽的成本降低,藉此吸引更多年輕族群願意嘗試投入這項運動,並關注街舞相關資訊。本屆賽制為,在社群軟體Instagram上發佈限時動態及一分鐘指定曲舞蹈影片,並標註指定hashtag(主題標籤)即可參加,主辦單位會透過發佈節目的方式公布名次結果,且每位參賽者都可獲得評審的專業評語。比賽發起人、國立台灣大學學生金爾君提到,此次參賽人數遠超過原先預估的60人,在社群軟體的曝光效應也讓本場賽事受到許多人關注,讓他更有動力舉辦下一屆比賽。 首屆線上街舞大賽於本月7日公佈冠軍名單,選手可在任何地點拍攝指定曲舞蹈並上傳影片,即可參賽。(圖為示意圖) 圖╱劉信秀攝獲得本場比賽前五名、義守大學學生黃禹豪說:「這個比賽很酷,多了一個平台可以分享自己,而且很方便。」他認為能夠省去車馬費和報名費,僅需透過錄影即可參賽的賽制,讓街舞文化在網路世代能被更多人看見與瞭解。同樣獲得前五名、台北市立大學學生小虎(化名)則認為,過去現場的街舞大賽會有比賽時間與地點限制,但線上比賽解決了這樣的問題,若往後有類似的活動仍會想要參與。然而黃禹豪指出,線上比賽的缺點是無法與其他舞者直接交流並感受現場氛圍,若真的要推廣街舞文化,現場比賽能感受到的震撼及獲取的知識仍遠超過線上比賽。金爾君也提到,這是舉辦本次比賽的最大困難處,有些街舞圈的前輩會質疑線上街舞的精神,認為網路上的影片不能算是比賽,他說:「他們認為街舞要尬就要現場尬,但我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線下的比賽,而是將好的內容推廣給新生代的人。」他指出,街舞比賽過去也經歷許多轉變,比賽形式本來就會根據時代背景有所調整,因此期待可以透過尊重與包容,讓街舞文化在多元的舞台上被看見。本次評審張維宸(小黑老師)在公布冠軍的節目中說:「從影片背景就可以知道這個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他有多麼熱愛跳舞這件事情。」他認為,參賽者能在繁忙的生活中透過一分鐘的影片傳遞出對於舞蹈的熱情及能量,是很值得鼓勵的。因此他也強調,在評審的過程中他並不將這次的活動視為比賽,而是大家將作品放在網路平台上互相交流的機會。 活動主辦人金爾君(右)及評審小黑老師(左)講評北市大學生小虎的舞蹈,提出抓出指定曲中不同音軌細節的重要。 圖╱截自HUG_Timing的結果公佈影片HUG 創意總監李定衡表示,未來將定期舉辦線上的街舞大賽,透過主題、歌曲、評審的更換,讓它成為常態性的賽事,並嘗試推廣到國際上。金爾君也期待,未來定期舉辦後,能讓舞者將參加比賽視為習慣,透過在網路平台的曝光,讓街舞文化繼續擴展和發酵。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3】提升代理教師待遇 保障學生受教權
專題
第1678期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3】提升代理教師待遇 保障學生受教權
2018-06-01
【專題記者陳棟、張玟榕、李昶毅、毛凱恩綜合報導/工程協力鄭緒辰、張登凱、翁愷均】代理教師因缺額不穩定、待遇不佳等因素,導致教育現場師資流動率大,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提升待遇不僅是完善代理教師的工作權,更保障學童擁有穩定且平等的受教機會。<b>解方1:從財政入手 照實計算聘期與年資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校長甘邵文認為,代理教師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是代正職缺,就應該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目前不公平的狀況,應先從薪資等福利問題著手改善。教育部在前年宣布,106學年度將推動以13.5個月的完整聘期僱用代理教師,希望透過提升待遇解決目前流動率高、薪資水準不公等問題。「代理教師畢竟不是正式教師,待遇相比下仍應有所落差,但確實需適度提升。」桃園市立福豐國中前校長宋慶瑋認為,續聘的代理教師應比照正式教師,得累計年資。他指出,代理教師若暑期無課務與工作,不給薪尚稱合理,但對於兼行政職的代理教師,有服務事實就應給予完整的薪資報酬,「畢竟這類教師的付出,有些還比正式教師更多、更有績效,不能長期苛扣他們啊。」 宋慶瑋認為給予的代理教師較完整的待遇,有助於校務運作。圖/陳棟攝不過依照《地方制度法》,代理教師聘期為地方政府負責業務,儘管教育部欲推動加薪,實際仍需看各縣市政府態度與作為。目前僅台北市針對獲得續聘一學年的代理教師,提供完整的12個月薪水與1.5個月年終獎金,符合教育部13.5個月薪資的目標。但其餘地方政府並不買帳,政策淪為空頭支票。國中國文代理教師「小君」(化名)認為,目前狀況出在財政上,各地方政府應該要顧好財政,才能有經費提升代理教師的待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下稱國教署)則回覆,為引導地方政府將代理教師聘期比照正式教師,將持續補助經費並持續追蹤。不過由於聘任代理教師屬於地方政府權責,考量各地財政或有困境,並無強制規範代理教師聘期。國教署強調,代理教師的薪資發放應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建議各地方政府聘期應延長到隔年7月31日為止。「我們主張缺額多久,就給多久的聘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指出,各地代理教師薪資不足一年且聘期不一的辦法很簡單,「根本不用修法」。他指出教育部只需根據《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之立法精神,針對該法第二條發布關於聘期之函釋,即可使聘期長度等同實際出缺期間。<b>解方2:增加師資穩定性<b> 勿讓偏鄉更為弱勢民國101年修正《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規定,開放擁有教師證及在偏鄉服務的代理教師最多可續聘兩次,無須每年重新再辦甄選,希望藉此提升師資穩定性。若三年期滿欲留在原校任教,則需校方有開缺,再與其他報名者競爭缺額。「教師的高流動率問題仍應回歸到各縣市不願意開放正式缺額。」曾任台東縣立朗島國小的代理教師張恒睿認為,代理老師相較於正式老師流動率自然更高,一旦考上正式教師便會離開。若是校內代理教師佔多數,那麼師資必然無法穩定。他也強調,校風的好壞、老師間能否有為學生付出的共識,也是影響教師去留的重要關鍵。偏鄉學校具有交通不便等先天限制,加上缺少誘因,時常難以招募合適代理教師,光師資層面城鄉差距就非常明顯。苗栗縣立西湖國中老師唐嘉聰感嘆,市區開代理缺時報名者多,透過篩選不會有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但有的偏鄉甚至開學時還招不到老師。「不少偏鄉老師待不滿兩個月就走了。」宋慶瑋感嘆,不能單靠教師本身熱忱來維持師資穩定,而是需要政府提出實際的補助或優惠,才能真正留住教師。他建議,政府首先應保障代理教師工作權,使其不受「最多三年」的延聘限制,讓現有代理教師無後顧之憂,能專注教學。許多代理教師目標為成為正式教師,因此未來考教師甄試時,可給在偏鄉服務一定年資的代理教師額外加分,提高錄取率,同時也可提高偏鄉加給,增加經濟層面誘因。張旭政則認為,建議教育部可強制要求地方政府提高正式教師比例,並將代理教師的員額放到都市地區學校。因為都市地區學校規模較大,校務及教學運作較能應對,「如果小校只有十個老師,但代理教師就有三、四個,這樣小校的運作可能就會捉襟見肘。」國教署提到,依統計資料顯示,國小代理教師獲再聘比率自99學年度之38.6%上升至105學年度為60.5%,國中再聘比率則是自99學年度之38.6%上升至105學年度為58.39%,國中小代理教師再聘比率均逐年增加,師資流動的影響已經逐年縮減。針對偏遠地區學校,國教署表示,目前正在訂定相關辦法,提供師資聘任方面、增補員額、宿舍補助、久任獎金等各項措施,提高教師續留偏遠地區學校任教的意願。<b>解方3:專聘教師 代理與偏鄉困境新出路? 民國106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增設「專案聘任教師」機制,希望藉此提升偏鄉師資穩定性。專聘教師由地方主管機關辦理公開甄選,須具教師證才能報考,錄取後會分發至偏鄉地區服務,聘期一次最長兩年,可續聘兩次,至多能在原校執教六年。服務滿六年後,若有通過第二專長訓練,並且表現優良者,校方可再續聘六年。「基本上專聘就是代理教師的性質,但是不用每年考,享有比較穩定的待遇。」新北市澳底國小校長李延昌指出,專聘制度最大誘因在於六年期滿後,參與正式教師甄選享有額外加分,大幅提升錄取機率。相較於現行的代理教師制度,專聘教師具長久任教的誘因,故能穩定學校師資、解決流動率過高的問題。另外,專聘教師皆具教師證,師資素質具一定程度,由縣市政府指派學校,也能避免偏鄉難聘得合適教師的現況,進一步保障偏鄉孩童的學習品質及受教權益。國教署表示,目前正在依《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制定相關子法,待施行細則研擬完成,才會開始甄選專聘教師。「專聘教師是工作的派遣化。」張旭政持相反立場,認為讓沒有教師證、非典型雇用的代理教師法制化,不僅不利偏鄉師資發展,更排擠正式教師員額。他強調,如果要健全偏鄉師資,應該用正式教師補足偏鄉的缺額,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專聘教師前六年的聘約仍是一年或兩年,與代理教師一樣需要爭取續聘機會。張旭政認為,國家不該用一年、兩年一聘的控制方式,來確保對國家效忠,「利用對工作不安的恐懼感來讓你多做事、不敢違抗,這怎麼講都不對。」<b>解方4:偏鄉合聘教師 確保師資多元性偏鄉地區長期缺乏專長教師授課,往往於音樂、藝術等特殊領域發生「有排課卻無專業老師」的問題。對此,教育部研擬多校「合聘」正式教師機制,並於105年訂定《直轄市縣(市)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聘專任教師應注意事項》,藉由國中、國小跨教育階段合聘教師,滿足偏遠地區學校對特殊領域師資的需求,保障學生受教權益。時至105學年度時,全國已有國中60名、國小9名的合聘教師。合聘教師雖可解決偏鄉師資不足問題,不過甘邵文指出,實際上會遇到教師意願不足的可能性,許多教師可能因住家距離的關係而拒絕合聘。國教署則表示,在推動合聘機制時,確實發現某些地方政府並未給予合聘教師交通費,以及合聘學校距離過遠的問題,現已要求地方政府辦理合聘時,必須先就相關事項訂定協議書,以保障合聘教師權益。<b>創建公平環境 教育不該打折少子化的趨勢下,確實需要透過聘請代理教師管控缺額,但既然多數代理教師是占據編制內實缺,工作內容幾與正式教師無異,即便不能給予永業制的工作保障,政府仍應盡速落實以完整聘期聘用代理教師,並得依累積年資調整薪水等基本待遇。「老師是生命影響生命的職業。」這是張恒睿多年與學生互動的心得。適度提升代理教師待遇,創造穩定的師資結構,獲利的絕對還有教學現場的孩子。在現今,教育仍被視為翻轉階級的重要途徑,政府有責讓盡心付出的老師無後顧之憂,提供每位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特別對於偏鄉而言,遇到願意久留的好老師不該是種幸運。&nbsp;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1】代理教師擔起少子化的必然與不公
專題
第1678期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1】代理教師擔起少子化的必然與不公
焦點
2018-05-25
【專題記者陳棟、張玟榕、李昶毅、毛凱恩綜合報導/工程協力鄭緒辰、張登凱、翁愷均】「老師,你是不是也要走了?」每到學期末,蘭嶼朗島國小學生總會這樣猜測。短短的一句話,述說著孩子心裡的不捨及代理教師的高流動性。一年一聘,明年到底會在哪裡,代理教師自己也沒把握。少子化浪潮下,全台國中小班級數不斷下滑,所需教師數量也相應減少。為避免超額教師問題,待正式教師退休後,各地方政府多採「遇缺不補」策略,以聘請代理教師補足教育現場的人力缺口。然而,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不僅工作穩定度低,同時面臨工作內容與正式教師雷同,薪資福利卻足足矮了一截的問題。 少子化問題使學生數及班級數大幅下滑,基隆市太平國小於2017年正式走入歷史,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將因此面臨失業困境。圖/李昶毅攝少子化勢不可擋 聘任代理成主流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公立國小新生近十年減少約10萬人,班級數下降近2500班;國中端同樣短少近10萬人,縮減約1500班。扣除101學年度適逢龍年出生的國中生入學,總人數較去年攀升外,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由於班級數驟降,各級學校教師員額編制數逐年下修。這同時反映在正式教師甄選名額上,錄取人數近十年持續下探。桃園市立福豐國中前校長宋慶瑋分析,除了少子化外,年金改革也導致許多老師延後退休時間,「很多縣市近幾年乾脆不辦教師甄試,想當老師的只剩代理機會。」以基隆市為例,已連2年沒有甄聘國中正式教師,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校長甘邵文表示,因現在控管教師員額,只能招考代理教師。苗栗縣立西湖國中代理教師唐嘉聰也指出,目前改聘代理教師已成為主流,「去年學校調走一位數學正式老師,後來就是聘代理的了。」因此,不同於上述因少子化而不斷減少的數據,近年代理教師可謂逆勢上揚。教育部從96學年度開始蒐集代理教師數據,當年度公立國中小長期代理教師數共計8613人,而後到103學年度時人數創歷史新高,已一路飆升至約18000人。後兩年代理教師總數雖微幅下降,然而是因教學現場所需員額降低所致,代理教師佔公立教師總數比率仍逐年上升,105學年度已增至約10%,其中連江縣更達到近20%。數字上升的秘密 控管與超額教師代理教師制度存在已久,原為正式教師因故請長假或不在職時,由代理教師填補其留下的課務。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為避免教師需求量下降過快,產生超額教師問題,代理教師的雇用彈性,便成為控管教師額度的一大利器。「超額教師很棘手、很麻煩。」宋慶瑋坦言,校方在處理超額教師的立場上頗為難為,不僅需決定誰才是超額人選,後續還得負責輔導遷調或介聘到其他職位。然而鄰近學校不見得剛好有缺額,超額教師若是無法成功轉職,雖可依《教師法》第15條予以資遣,但面對高額的遣散經費,校方多數會選擇盡力輔導就業。不同於正式教師有工作權的保障,代理教師「處理」起來相對容易。唐嘉聰表示,根據學區內的國小學童數統計,西湖國中後年可能就得面對減班命運。依照教育部員額編制準則,國中班級數每減少1班,教師員額數就會減少2人,「減班一定是先砍代理老師,不可能動到正式教師。」他補充,因代理教師是一年一聘,如果學校不開缺就只好離開,「沒有辦法,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遊戲規則。」快速變動的大環境 不穩定的代理身分「有家長直接跑來校長室叫我留人,但沒缺額真的沒辦法啊!」宋慶瑋舉例,曾有位代理教師非常優秀,擔任班導師很得學生與家長的喜愛,然而第三年時,因為缺額減少,再不得已還是無法續聘,接手的正式教師反倒表現得沒有如此出色。「為了爭取續聘的機會,代理教師常常表現的比正式教師認真。」宋慶瑋感嘆,遇到這種情況,能做的只剩代理教師到他校應徵時,幫忙美言幾句。「待久當然會有感情,但時間到了就是該離開的時候。」唐嘉聰表示,當初因緣際會來到苗栗教書,即使因減班得要離開也是種緣分,能留在同一間學校這麼多年已經算是幸運,「有的代理老師很辛苦,一年換一個學校,像浮萍沒有根。」國中國文代理教師「小君」(化名)曾陸續任教於北部三縣市四所學校,其中一間學校甚至只待了一學期。跟老師一起離開的 是孩子的信任當被問及高流動率的師資是否會對學生造成影響時,每位受訪者的回答都是「會啊」,斬釘截鐵,毫無疑問。宋慶瑋說:「國中小學童處於心智發展階段,老師的角色非常重要。」苗栗縣立外埔國小校長紀介五解釋,孩子在學習上需要建立穩定的師生關係,而信任是很重要的前提,若剛建立完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老師又馬上面臨變動,對於學生會有很明顯的影響。唐嘉聰也認為,國中小的學生都需要老師的引導,當學生好不容易有個互動良好、可以依賴的老師,結果開學發現他就不見了,新的老師從頭再來,並不一定會產生好的互動。曾任教於朗島國小的代理教師張恒睿指出,這所位於蘭嶼的學校老師流動率高,學生總會猜測哪位老師是不是將要離開,對於老師的信任感也會降低。「最後確定要離開,我選擇好好跟他們說再見。」張恒睿表示,蘭嶼的孩子知道老師要走以後,就不太會鑽牛角尖。但真的要離開時,他的心裡也曾動搖,思考接手的會是怎樣的老師。離開蘭嶼後,張恒睿仍與學生保持聯絡,向他們分享好的學習資源,「想做好自己當老師的責任,但現況代理教師就是來來去去,也沒辦法。」延伸閱讀:【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2】代理教師陷重重困境 燃燒熱忱何以為繼【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3】提升代理教師待遇 保障學生受教權&nbsp;&nbsp;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2】代理教師陷重重困境 燃燒熱忱何以為繼
專題
第1678期
【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2】代理教師陷重重困境 燃燒熱忱何以為繼
2018-05-24
【專題記者陳棟、張玟榕、李昶毅、毛凱恩綜合報導/工程協力鄭緒辰、張登凱、翁愷均】代理教師在教學現場的角色日益吃重,除了流動率高的問題外,其所受的待遇也與正式教師落差甚大,不若正式教師擁有完整聘期、可依累計年資調薪等福利保障。桃園市立福豐國中前校長宋慶瑋說:「不只同工不同酬,有的代理教師比正式老師付出得更多,得到的卻更少。」困境1:每年固定失業 卻難領補助根據《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訂定代理教師聘期為地方政府權限,導致各縣市代理教師待遇不同。多數縣市僅8月底至隔年7月初給薪,聘期只有10到11個月,即使在薪資待遇最佳的台北市服務,代理教師也需在獲學校續聘後才享有完整年薪。代理教師並非如正式教師參加公保,而是比照一般勞工投保勞保。在暑假因聘期不足一年,而被迫失業期間,理應可申請失業補助。然而宋慶瑋解釋,《就業保險法》規定失業一個月後使得請領,再加上兩周的審查期,期間若是收到聘書將會失去請領資格,「代理教師常因『已知即將就業不能申請失業補助』為由遭拒,但實質上近2個月都是無薪的。」曾任台東縣立朗島國小代理教師的張恒睿表示,暑假對他們來說就是「失業」,因此曾考慮請領失業給付。但他的前輩老師透露,申請時勞工局態度不僅不友善,還會刁難代理教師,令他望之怯步,只好在其餘月份省吃儉用,以省下的錢度過暑假。在新竹地區任教的劉姓代理教師指出,由於暑假的兩個月沒有收入,「只能盡量在學期中賺多一點錢」,想辦法接下學校內的額外工作。他感嘆,雖然非常勞累,但還是陸續接過資優班課程、補救教學與暑輔,藉此賺取鐘點費。困境2:暑期失業不給薪 無償付出做功德「一般來說暑假除了行政職人員外,不會有教師留在學校內。」張恒睿舉自身經歷為例,像是在蘭嶼的暑假,常吸引許多大學生來辦夏令營,可是偏鄉常遇到缺乏人手的問題,即便朗島國小並不會提供薪水,他也自願去擔任營隊老師。這類自發性、無償的付出,常出自於代理教師身上。代理教師若身兼導師或行政職,因工作性質具延續性,並不會因學生放暑假而完全終止。唐嘉聰舉例,同校有位代理老師擔任訓導組長一職,即使暑假沒有給付薪水,仍照常到校上班。宋慶瑋解釋,針對兼任行政職的代理教師,多數縣市允許延長聘期到7月31日,如果順利獲得原校續聘,代理教師幾乎暑假都在學校上班,但八月這段時間仍無薪水,實在不合理。嘉義縣立中和國小教導主任王菘郁透露,教師在學期結束須完成教學整理和成績匯報等行政工作,但代理教師在七月並無薪資,對於願意仔細完成回報的教師,不但犧牲不少時間,更如同是無薪加班。若教師選擇在暑假前匆忙行政,缺乏充足時間下,也容易造成工作品質下降。困境3:一年一聘 矮人一截「正式教師的薪水會隨年資提升,但代理教師因為是一年一聘,就沒有這個資格。」苗栗縣西湖國中代理教師唐嘉聰指出,即使現在代理老師可以續聘,但還是不能累積年資。張恒睿認為,年資代表教師的經驗與專業度,應該確實計算代理教師的服務年數。在現行制度下,代理教師因無法逐年調薪,每年皆為提領基本薪額(註1)。代理教師在其餘收入與加給上更是相差許多,年終獎金因聘期不完整而有落差,考績獎金與特休都因年資未滿一年而泡湯。此外,代理教師並非正式教師,不得投保公保,因此即便工作內容雷同,也沒有公保退休金。「代理教師如同體制下的小媳婦。」宋慶偉感嘆,代理教師除了薪資外,其餘皆比照正式教師規範,薪資給付卻不合理,對代理教師來說是不公平的。註1:基本薪額依學歷、有無教師證、修畢教育學程而定,最低(大學畢業未修教育學程、無教師證)是20440,最高則是30430元(博士畢業修畢教育學程且具教師證),實際薪資會因是否有相關加給而變動。困境4:身兼行政職 背後辛酸無人知代理教師除了薪水會被苛扣外,更可能需負擔吃力不討好的行政職。「屎缺都丟給你。」國中國文代理教師「小君」(化名)表示,代理教師剛到新環境,既沒人脈也沒背景,若校方要求接任行政職,普遍不敢拒絕,甚至資深教師會給代理教師壓力,要求接任教學組長等不受歡迎的職位。唐嘉聰說:「雖然應徵時就會討論可不可以兼任行政職,但如果不能配合學校就會是第二考量,代理教師很難去拒絕。」「桃園市國中的生教組長大概有1/3都是代理老師。」宋慶瑋解釋,生教組長常需利用下班後或假日時間關懷中輟生,需要額外付出許多心力,這種正式教師無意願的組長職務,便常常落在代理教師身上。小君透露,有代理教師擔任教學組長時,因為課程安排無法兼顧各方需求,只好犧牲自己,擔下有爭議的課堂時段。他認為,這種「欺負」代理教師與新進教師的文化,「要看校長、主任有沒有肩膀解決。」他經歷過原校長放任老鳥欺負菜鳥,但新校長上任後雷厲風行,使高層對代理教師態度轉變,從而杜絕此種文化。張恒睿剛到朗島國小的前兩年並沒有擔任行政職,直到第三年人事異動,正式教師僅剩四位時,才被分配資訊組長一職。隔一個學年度,具輔導專長的他,甚至同時兼任輔導業務、資訊組長,以及導師工作。「工作量爆增下會有點累,但還能承受啦。」他苦笑地說,即便無奈也只能撐著。另一方面,基隆市立暖暖高級中學校長甘邵文提到,代理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必須獲得縣市政府教育主管機關同意,沒有特殊理由並不會要求代理教師兼任行政職,目前暖暖國中的兩位代理教師亦無兼行政。他認為,由於各縣市政府態度不一,因此代理教師兼任行政職的狀況是否嚴重,會依縣市而有所差異。張恒睿也表示,基本上學校會盡可能讓正式教師兼任行政職,算是校方與教師間的共識及原則,但若沒那麼多正式教師,還是只能依靠代理教師擔任行政職,這便是小校的困擾。王菘郁則感嘆,偏鄉人手缺乏,仍無法避免代理教師兼任社團組長等行政職,若要同時準備教師甄試難免會有些喘不過氣,校方也只能盡量避免交付過多的工作量。困境5:招不到、留不住 偏鄉師資挑戰大偏鄉地區因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佳,以及老師須負擔較多的行政業務量等緣由,導致代理教師報考意願低落。因此每逢開學季,常會出現有偏鄉國中小仍招不到老師的新聞。不同於正式教師若至偏遠地區服務,擁有久留可快速累積薪資、想換學校有優先順位等福利,代理教師的待遇幾乎與在市中心任職無異。因此即使找到合適的代理教師,也少有教師願意久留,造成教師流動率偏高的問題。現行缺乏對偏鄉代理教師的差別性積極待遇,導致原先就處於弱勢的偏鄉,因師資而更顯弱勢。以在蘭嶼的朗島國小為例,因位處離島,常常招考至第三招卻依然沒有老師願意前來服務。張恒睿點出,代理教師往往只願意停留一年,遇到願意用心深耕的好老師的機會實在不多。而立足於短暫停留的前提下,有些代理教師教學上便會應付了事,影響學生學習品質。但他認為,不論如何,教師都應展現專業及做好本分。連江縣政府教育處學務管理科科長曹琇君也坦言,願意來離島的老師本來就比較少,三招後才聘到老師是常態,這時招到的老師通常不具教師證(註2)。他補充,照理有教師證的老師水準會最高,但這些僅具大學以上學歷的老師有的也很認真、很有愛心,反而更適合離島的小朋友。註2:有關代課、代理教師的招聘順序為:1. 具有各該教育階段、科(類)合格教師證書者;2. 無前款人員報名或前款人員經甄選未通過者,得為具有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取得修畢證明書者;3. 無前款人員報名或前款人員經甄選未通過者,得為具有大學以上畢業者。「由於地處高海拔偏鄉,甚至遇過高達六招仍無人應徵缺額。」王菘郁感嘆,多數外縣市教師不願前往偏鄉,能夠幫忙的往往是本地出身的代理老師,師資有限下,也容易造成缺乏特定專業的教學,僅能依靠具有相關背景的老師來補足。以體育課為例,中和國小近年來長期缺乏體育專業的教師,只好由具大學校隊經驗的老師來教授學生保健知識、體能訓練。偏鄉加給欠缺彈性,加上誘因不足,難以吸引教師人才。「並非每一位代理教師都能享有偏鄉加給的待遇。」王菘郁語帶無奈,由於增置代理教師屬於編制外員工,無法領取地域加給,不免影響教師意願。他直言,偏鄉教育不只需要教師熱忱,更期望政府能有適度的鼓勵。「恭喜你成為正式老師了。」王菘郁回憶起某位代理老師考上教甄後,一年多的服務時間便與大家建立深厚感情。不僅學生捨不得老師離開,家長也是邊哭邊笑地送走老師。他感慨,在祝福之後卻是滿滿的擔憂,因為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有下一位老師來填補空缺。延伸閱讀:【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1 】代理教師擔起少子化的必然與不公【當老師不再是鐵飯碗 3】提升代理教師待遇 保障學生受教權
反思美勞課 「兩天」賦藝術教育新面貌
藝文
第1671期
反思美勞課 「兩天」賦藝術教育新面貌
2017-12-27
【記者羅文妤台北報導】「畫家使用顏料、畫筆;雕塑家用的是油土;而我的創作媒材則是『教育』。」兩天工作室的藝術家兩天如此說道。目前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兩天,平日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與一般人無異,但鮮少人知道他還身兼藝術創作者的身分。「台灣體制內的教育還是認為讀書比較重要,藝術不重要。」大學就讀師範體系的兩天,在教改、新課綱的浪潮下,開始思索自己求學階段的美勞課是什麼樣貌。他表示,其實當時的國立編譯館編制的教學指引十分完善且極具遠見,只是教材並沒有依照指引設計。因此他決定依照當初的教學指引製作「老師沒教的美勞課」,替當初漏掉基礎藝術教育的大人們重新設計一套美勞課程。 兩天依據國立編譯館美勞課本的教學指引,設計出「老師沒教的美勞課」。 圖/兩天工作室提供 兩天工作室邀請民眾依照「老師沒教的美勞課」動手做,重溫幼時的美勞課。圖/兩天工作室提供兩天提到,自己求學過程中,因為藝術並不像聯考科目,不適用於考試評量制度,所以在學科中處於弱勢。但他認為藝術創作足以改變世界,不比其他專業差,同時也相信藝術創作可以成為一種「修理知識」的工具,以近期參與的計畫「腳踏車書店」舉例,透過行動的腳踏車書店,以藝術「修理」逐漸沒落的書店文化。「嚴格來說我不從事繪畫創作,而是藝術創作。」兩天解釋。他將每次創作都視為藝術行動,且都是參與式藝術,每個創作都有「他人」參與。兩天謙虛地說自己能力不足,所以與他人合作才能提高藝術創作的完整度及影響力。以「捷運女孩的觀察日記」為例,兩天觀察各個捷運站女孩的特質,忠實記錄他們的特徵,和文字創作者喬老師合作,捷運上的女孩也以他人的身份參與創作,透過三者連結,讓他的作品進化。 兩天工作室的「捷運女孩觀察日記」獲得極大的迴響,讓民眾反思並觀察自己日常周遭的風景。 圖/兩天工作室提供雖然兩天工作室現今已具高知名度,但他仍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進入藝術市場、不盈利」,他認為一旦藝術創作成為賺錢的手段,創作即脫離藝術本質,淪為一種行銷策略。兩天對每件作品都抱持著熱忱與喜愛,「每件創作對我而言都還活著。」,他認為作品從未「結束」,因為它們的價值並未消失,仍持續影響大眾。
錢少事多責任重 私立幼教人員做薪酸
生活
專題
第1651期
錢少事多責任重 私立幼教人員做薪酸
焦點
2017-05-05
圖片來源╱MIKI Yoshihito flickr @ CC BY 2.0【專題記者李恩、李奇芸、朱育瑩、楊采翎、吳謙新竹報導】一例一休上路後,不少私立幼兒園以人事成本增加為由調高學費,引發家長反彈。4月初,逾80所台南市私立幼兒園申請調漲收費,65園審議通過確定漲價,通過率約86%。此波聯合漲價揭開更根本的問題:漲價若是為支應幼教老師的加班費,這筆「額外的錢」真有回饋至老師手中嗎?<b>私幼經營成本高 調漲學費成必然?「其實早在一例一休前,兩三年前南部教育局就開放一次學費調漲的機會了。」在高雄經營私立幼兒園的園長佳萱(化名)表示,多數幼兒園漲價是為了維持營運。過去十年來政府限制私立幼兒園(以下簡稱私幼)的學費金額,然而物價年年上漲,「我不漲價怎麼生存?」佳萱也表示幼兒園的收入有70%都花費在人力支出上,漲價是確保幼兒園得以正常營運的唯一手段。在桃園私幼服務的余老師則說,她所待的幼兒園本學年度維持原價,原因是桃園市政府發現同時間有過多園所欲調漲,才下令全面凍漲。私幼必須專設園長且不可由教師兼任的規定,亦造成成本增加。社團法人台北市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明娟提出,根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資料顯示,148所公立幼兒園(以下簡稱公幼)當中,園長只有14個,相較之下私幼卻有超過500名園長。以園長平均年薪約新台幣50萬元來說,成本確實較公幼負擔大。此外,私幼園長無法在老師請假時作為代理教師,若遇到長期的產假,私幼就需多聘請一位代理老師,反之公幼園長可以在老師請假時作為代理,「我們希望能比照公幼,私幼園所也可以由教師兼園長,而不是像這樣一國兩制。」「一例一休在談的是休息日及例假日出勤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但現在其實幼兒園都是週休二日,並不影響。」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買寶玉表示,以一例一休為由作為調漲人事成本的理由實在牽強;反之園方應當減少假日的園所活動,減輕老師負擔。此外,多數業者調漲理由以物價上漲為主,然目前幼教老師的薪資普遍偏低,漲價是否確實回饋到教保人員的薪資,備受質疑。園長佳萱表示,少子化衝擊私幼招生人數,政府長期給予家長教育津貼,對私幼的補助卻不見實質作為。「公幼沒有經營的壓力,因為他們就是政府在幫忙支出,家長有津貼、老師也有薪資福利或是政府津貼。」反觀私幼在少子化、學生數變少的大環境下,逐漸面臨經營困難,而漲價就是私幼的主要方針。對此,教育部國教署學前教育科科長蔡宜靜回應,政府雖沒有提供私幼補助經費,但為鼓勵私幼提供良好勞動環境,只要符合全年總收入使用於教職員達四成以上、或幼教服務人員薪資不低於非營利幼兒園的給薪標準,就會額外補助5萬元。攤開某私立幼兒園學童的繳費單,每學期有2萬5000至3萬元的註冊費,再加上每月1萬元上下的月費,有些私幼還會另外徵收才藝課程費或材料費等。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許玉齡指出,台灣經濟成長及少子化下,家長更加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需求與商業利益,開設五花八門的額外課程,如MPM數學課,乃至陶藝及繪畫課,使得每月學費上看5萬元,然而這些課程在幼教學者眼中都只是噱頭。「玩積木也可以學數學。」孩子也可以自己發揮創意玩陶土,並不需要另聘老師。況且額外費用多落入經營者口袋,優秀幼教老師的薪資不僅沒漲,所學所長也得不到發揮,剛入行時的理想抱負慢慢地被現實消磨殆盡。<b>私幼工作環境惡劣 <b>公私<b>幼薪資落差大超時工作是常態 <b> 私幼余老師表示,除了平時照顧學童外,在學生午休時或超過表定下班時間的放學後,他們還要開會、討論將來的課程規劃,提前檢查教具是否合乎使用、是否需要更新。此外,幼教老師必須另花時間與不會前往幼兒園接送學生的家長進行電訪,讓家長能定期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調查,私幼老師一天工作時數約9至10小時(不含休息時間),而《勞動基準法》規定工作4小時需休息30分鐘,業者多都沒有落實。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買寶玉表示,業者也常以「陪孩子午休就是休息」這樣的說法剝奪老師權益,然而孩童其實需要大人隨時在身邊,導師如同待命而非休息。因為牽扯到園所的人力成本,導致園方無法落實休息制度,只能讓老師權益受損,超時工作、沒有休息時間是幼兒園殘酷的常態。在私幼實習的幼保系學生小夢(化名)也說:「午休時間不能確實休息,只能躺著五分鐘,又得把小孩子叫起來。」她表示,幼兒園教師必須從早上7點開始,充滿活力地在校門迎接家長子,全天的上課時段,除美術、體能課等由另外的才藝老師負責外,帶班老師必須獨挑大樑,隨時照料孩子的狀況,一天下來容易感到疲憊。公私立幼教福利保障落差大已是常態,根據《勞動基準法》特休制度規定,到職者滿半年會有三天特休,滿一年會有七天。不過,私幼老師有可能連基本的七天都無法休到,這些情形在勞動檢查時也難被察覺,剝削老師的情形將有增無減。超收現象氾濫 幼教老師負擔重私幼教師負責的孩童人數,經常遠超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一名老師最多僅能帶15個孩童的標準,「儘管已經有法源規範,但超收學生的現象卻無減少。」買寶玉表示,回歸市場機制,園所為了節省成本,超收其實是普遍的現象。「其實很多園所的師生比都沒有落實。」私幼余老師表示,誠如她所工作的幼兒園,每班近30位學生只由一位主要導師帶,同年級另設有一名助理老師,並施以「跑班制」來規避法規,實際上許多時候僅一位老師面對所有學生。「其實早在少子化以前,超收人數的狀況就已經很嚴重了。」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理事梁美詩表示,老師人力不足、節省成本等因素,都是造成老師負擔人數超標的原因。<b>資方長期打壓 <b>幼教人員權益難保障長期以來,幼教人員的權益遭嚴重忽視,連爭取權益都會受資方壓迫。梁美詩提到,曾有私幼園方威脅老師,若加入工會或參與遊行等便會逕行解雇。實際上依照《勞動基準法》給予教保人員加班費、福利保障的私立園所很少,每所幼兒園的老師薪資待遇和福利差距甚大,在違法業者居多的環境下,幼教人員的權益難以保障。為何教保人員權益如此不受重視?關鍵在於大部分老師缺乏對於自身權益的認識,甚至抱持消極的態度,「老師剛進入職場時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單純的工作環境,也把加班當作理所當然。」對於園方的壓榨、沒有加班費的超時工作大多都是忍氣吞聲。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買寶玉表示,過去舉辦勞動權益宣導會時,老師們想發表意見卻不敢舉手,只敢傳小紙條給工作人員。「幼教產業通常都是小型為主,尤其幼兒園工作人員約莫都30幾位,業者之間圈子也很小,老師若想檢舉、發聲,往往都會受到資方壓力,甚至有被『封殺』的可能。」身兼十八般武藝卻低薪包辦二至五歲孩童在校生活大小事的幼教老師,不僅要培養孩童的生活能力,通常也同時擔任美術、體能活動教學者。小夢表示,幼教老師因需要設計幼兒教案及教室布置等,通常具備美術能力。許玉齡也曾聽聞私幼為省錢,只給老師2000元籌辦幼兒園的畢業典禮,會場的花圈、拱門等都仰賴老師親手製作。不過,這些身兼數職的幼教人員卻面臨「薪資普遍低落」的問題。一般私幼教師薪水大約2萬4000元,與繁雜的工作內容相比,其實不成正比。私幼余老師表示,雖然調漲學費時,老師的薪水也會同時調高。相較之下,公幼老師起薪約3萬8000元且享有公務員福利,私幼不論薪資或福利都顯得不足。「老師都會要我們去考公立幼兒園。」看中公幼準時上下班這點,小夢表示,老師都會鼓勵他們報考公幼。公幼師資完全比照國小教師,論福利或給薪都優於私幼,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學生一同放寒暑假,導致幼教老師多優先考量進入公幼。「師資培育出來的人才如果有10%留在職場就不錯了。」劉明娟提到,幼教師或有幼保員工作經驗者廣受其他產業歡迎,例如社區休閒園區需要會帶活動以及照顧小孩經驗的人才,不僅工時不像幼兒園老師一樣長、較輕鬆,薪資待遇也較佳。她認為,帶著小孩看著他們長大,如同歷經養兒育女的過程,需要較有熱情的人才能在教育產業中長跑。恐龍家長施壓 <b>幼教價值衝突多「A小朋友跟B小朋友吵架,老師知道原因後,知道是A小朋友不對,就請他去罰站。結果A小朋友家長知道後,竟然跑去園所賞老師巴掌。」幼兒教育方式常成為家長與幼教教師的衝突導火線,每當面臨上述狀況,幼教人員不免心生恐懼。「有時候會覺得走幼教很累 ,不是因為每天要教學面對孩子,而是當我們很認真還得不到肯定。」小夢表示儘管她很喜愛幼教工作,但看見幼兒園血汗的工作環境後,她畢業考慮選擇僅需面對兩至三個孩子的托嬰工作。園長佳萱認為,家長的確是讓許多老師辭職、轉換跑道的理由。「少子化的關係,大家生得少就疼得越兇,小孩不能罵不能打,不好教又會跑來興師問罪。」家長過度干涉、甚至無法溝通,經常消耗老師的教學熱忱。在彰化縣營運私幼長達18年的負責人李志恆則表示,過去家長比較尊重老師,不會干涉老師應該要如何做。「現在的家長退步了。」「幼兒園越消費化,家長身為消費者的意識就會高漲。」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許玉齡解釋,在1:15的師生比例下,老師無法完全照顧每個孩子,孩子受點小傷是很正常的事。而家長花了大筆鈔票、選擇高額的私幼,只要孩子出事,就會責怪園方,甚至大動作抗議。<b><b>自組工會捍衛勞權 公部門應落實勞檢台灣早年設立不具幼教老師資格也能帶小孩的托兒所及幼稚園,歷經30年的修法與改革,終於在民國100年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落實幼教專業化,同時開始注重幼教人員的工時、加班費給付等。然而,屢次遭私幼經營者以成本考量為由要求修法,造就不良幼教環境及勞資裂痕。「我覺得最主要就是工資低、工時長,很多老闆又沒有照著制度走。」負責人李志恆表示,幼兒園整體環境長期不佳,導致幼教系畢業的學生不願投入幼兒園就業,幼兒園也日漸聘不到老師。許玉齡指出,私幼經營者必須具良好企業經營思維,將學費收益反映在老師的薪水,管理園內事務之餘,減輕老師的職務負擔,才能改善私幼工作年資平均五年的困境。另外,幼教人員害怕家長施壓,與師培教育不重視法規有關。當幼教老師面臨不可預防的意外狀況時,老師無需負擔法律責任,但傳統師培教育僅要求師德,對法律不夠認識的老師無法保障自身權益,意外發生時往往選擇低頭。「在學習養成當中,我們一直都是被教育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努力,但卻很少提及老師本身的勞動權益。」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執行秘書買寶玉提出,幼教人員的養成教育中,教保人員對勞工組織的認同、概念都不熟悉,往後進入職場的老師們只能咬牙忍撐。儘管《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已經明定公部門職責【1】,買寶玉提到,就目前現況而言,政府部門往往只給予中立回應,表示教師參與工會是自由意願,仍未努力落實推廣。 面臨到工時超長、工資不合理的困境外,幼教老師在參與工會爭起權益更是受阻。圖片來源╱MIKI Yoshihito flickr @ CC BY 2.0「組織工會也會受到壓力,資方很害怕我們去教育老師。」買寶玉提出,幼教產業中的勞資不平等顯而易見,園方不鼓勵老師參與勞工組織,若提出勞權議題,園方更會施予壓力。「我們希望幼教人員還是能夠站出來,短期的抗爭也許無法帶來益處,但團結、增加對權益的認識才能真正改善幼教產業的血汗環境。」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理事梁美詩認為,教保人員必須重視自己的權益。此外,政府的補助、法規的設立,都必須在確實的審查下,否則政策往往只能化作空談,無法保護幼教老師,更隨著持續惡劣的環境灰飛煙滅。「勞動檢查」的落實是保護幼教產業的關鍵,政府應當捍衛教師權益,而非虛應故事。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對於勞檢是否落實提出質疑,根據勞動部105年「私立幼兒園勞動條件專案檢查」顯示,總計100家受檢的私立幼兒園當中,只有11間有違法情形,未依照規定給予加班費的園所只有二間;不過工會所做的「教保人員勞動權益調查」中,卻有高達66%的教保人員未收到實際加班費,讓人不禁質疑勞動檢查的「標準」何在。「教育的獲利是全民,如果辦不好就全民遭殃。」許玉齡說道。推動幼教產業的發展不單只是幼教業者、幼教師資、公幼等政府單位的事,未來年輕人都有生兒育女的可能,在幼教環境惡化、師資流動率高、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倡導正確幼教觀念並勇於檢舉違法業者,才能給孩子良好的幼教環境。註:【1】《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第五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協助教保服務人員組織及家長組織之成立」、第十六條第二項「各級主管機關應協助教保服務人員成立各級教保服務人員組織,並協助其訂定工作倫理守則」、第十七條第四項「幼兒園應提供教保服務人員,參加教保服務人員組織權益。」
政大生爭社團自治 未來可不聘指導師
校園
第1634期
政大生爭社團自治 未來可不聘指導師
2016-10-26
【記者鄭順祥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21日向各社團蒐集「是否贊成社團指導老師去強制化」意見,問卷共有72個社團填答,63個社團贊成去強制化,且有高達六成社團認為指導老師沒有實質幫助。學生會後於26日學務會議上提出「社團指導老師去強制化議案」,結果以贊成票對反對票13:2通過。對於是否強制聘任指導老師,學生、老師各有立場。政大學生會會長朱晏辰指出,社團指導老師多半只是負責行政表單的簽名,對社團運作並無太多實質的幫助。然而,政大外交學系教授李明認為,若社團沒有指導老師,就沒有人為社團負責。老師在行政表單上蓋章簽名,等同初步審核社團活動,若出問題則有老師可以負責。但政大學生議會議長鄭福義認為,若學生社團無法自治,遇到問題時總是需要指導老師和校方擔責任,學生難以從錯誤中學習,更無法養成負責任的心態。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組長古孟玄擔心,若不強制聘任指導老師,學生就會選擇不聘任。朱晏辰表示,校方的擔心等同自認指導老師對學生用處不大,但問卷調查結果中有四成左右的社團表示,去強制化後仍有意願聘任指導老師。校方應該要輔導社團找到適合的老師而非強制社團聘任。政大服務性社團「愛愛會」會長、廣播電視學系學生陳祖瑤認為,有熱情的指導老師才有助社團發展,且應對社團運作有所了解,並在社團需要時給予幫助。陳祖瑤指出,愛愛會指導老師、副學務長蔡炎龍曾是愛愛會的成員,平時會和社團成員互動,也會出席重要會議跟活動。若出校服務上有需求,老師也會提供諮詢,對愛愛會有實質助益。社團指導老師去強制化議案通過後,學務處將進行擬案,將目前法源規定學生社團「應」聘任指導老師,更改成「得」聘任。現任指南服務團及古箏社指導老師王正偉建議學校可以建立專案小組或委員會,提供社團了解日後學校如何分配指導老師經費的資訊。 政大社團指導老師去強制化議案議程,學生會建議將指導老師改為自由聘任,並進行相關修法提案。 圖/鄭福義提供
延領退休年金 恐釀教師高齡化
校園
第1633期
延領退休年金 恐釀教師高齡化
2016-10-19
【記者汪芝瑜台北報導】「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17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簡稱年改會)多數委員對年金請領資格延後至65歲達到共識一事,將造成師資新陳代謝延滯和政府財政負擔加劇等問題。教師進入職場到退休,奉獻數十年精力在教學工作上,轉業的可能性低。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表示,當教師到了50幾歲,心力不堪負荷、想轉行的時候,有什麼行業會接受一個只會教書的中年人,「退休金請領年齡延後到65歲,無疑就是逼著老師65歲才能退休。」據行政院統計,民國104年台灣教師平均請領給付年齡為53.97歲,退休金請領年齡若延後至65歲,校園中將出現許多「高齡的老師」。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董書攸提到,如果校園裡都充滿60到65歲的老師,宛如阿公、阿嬤帶孫子,教學現場將呈現「隔代教養」的狀況。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侯俊良則表示,現職老師延後十年退休,壓縮新進教師的名額,不但剝奪年輕老師的工作權,師資培育機構也會因為招不到人,面臨關閉危機。教師高齡化,教學品質也附帶受影響。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林俐君認為,制度擠壓年輕教職員進入教學體系的機會,導致校園裡都是同樣一批老師授課,侷限教育的進步與創新。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白家嘉則提出,教師若65歲才退休,並不能保證他仍保有原先的教學熱忱,可能因為身心理狀況,降低教學品質。教師延後退休年齡,除了造成師資老化,也會增加國家財政的負擔。教師薪資隨年資增加,屬倒T字型結構,張旭政舉例,教師原定55歲退休,若改制為65歲才能領取退休年金,則年資高的教師在延後退休十年內所領取的薪水,遠高於剛入行十年的教師,必定提高人事費用的預算。行政院公布目前政府潛藏負債已突破新台幣18兆元。張旭政指出,政府只考慮到延後請領退休金的年齡,卻沒有將教師的薪資結構納入考量,仍無法紓解財政壓力,是弊大於利的政策。除了潛藏負債外,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問題亦十分嚴重,行政院預估民國120年平均每2.6名青壯年就要扶養一名老人。「假如不改革,年金制度就會變成年輕人很沉重的包袱,」今周刊社長梁永煌持不同看法,認為延後退休金請領年齡才能舒緩財務困境,不致於讓台灣破產、成為下一個希臘。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科長陳靜雯表示,政府為了擴大收集民意,11月將辦理全國分區座談會,預計明年5月將修法草案交由立法院審議。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17日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在教師退休年齡的設計上應有全面性的關照。圖/汪芝瑜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