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中山新設護理學系 入學門檻引爭議
校園
第1802期
中山新設護理學系 入學門檻引爭議
2024-12-06
【記者王振驊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將於114學年度新設護理學系,11月20日,中山一名學生於Dcard發文,質疑校方增設護理學系的入學門檻過低、缺乏配套措施等問題,引發學生討論。對此,中山護理學系籌備處副教授陳嬿今回應,增設護理學系為因應時代所趨,並非僅侷限於高分篩選,也強調校方已積極施工,盼於明年新生入學前建置完整的教學空間。 對於校方增設護理學系的看法,中山A同學(化名)提到,目前校方將圖資大樓(註一)3樓暫時供護理學系使用,不僅壓縮學生的學習空間,施工過程產生的噪音和粉塵污染也影響學習品質與健康,「如果是設護理系本身,我是沒有不支持,但如果在現在的校區裡面再開護理系,我就不太支持。」中山資訊管理學系李杭枋則贊成設立護理學系,他說:「我覺得可以藉此讓學校有更多醫療資源流入,完善醫學院的體系及生態。」 註一:中山圖資大樓共12樓,作為圖書館以及部分系所使用。過去3至8樓為全校學生閱讀與學習的場所,9樓為學士後醫學系、10樓為西灣學院的教學場域。今年校方則將3樓空間改建為護理學系與生物醫學科技學系的教學空間。 談到增設護理學系的原因,陳嬿今提及,疫情過後,國內護理人員供不應求,新設護理學系不僅能填補人才缺口,更希望平衡南北之間醫療人員和資源的差距。此外,中山目前雖未成立附設醫院,「(但)我們擁有南區四大家醫學中心實習場域的合作(計畫)。」陳嬿今表示,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能協助學生銜接職場。 中山護理學系於學測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採計科目設定為「後標」,部分學生擔心若入學門檻過低,將使學校整體競爭力下滑。對此,陳嬿今回應,大考分數並非全部,重點是能找到真正熱愛並願意從事護理行業的相關人才,他說:「讓我們的專業被看見,不僅只是(透過)能力而已,第一考量是意願,他有沒有想要從事、探索這個專業。」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教授邱曉彥表示,在新設護理相關科系時,須考量是否有設立配套措施,例如一定的師資比例、教學場地、課程規劃以及實習場域等,「若教育部核可,表示(中山護理學系)這些條件都是符合的。」此外,他認為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護理科系在教學的品質上應無太大差別,針對附屬醫院的設置議題,他說明:「當然有一定是最好,但沒有的話就是看他們的能力可以做到哪裡,能夠為學生帶來什麼福利。」
突破製藥限制 「吖丁啶」成藥物設計新選擇
新知
第1781期
突破製藥限制 「吖丁啶」成藥物設計新選擇
焦點
2023-09-28
【記者王華琳綜合報導】藥物的創新與優化正時時刻刻的運轉中,候選藥物的分子結構修飾則需大量的結構資料庫進行篩選。「吖丁啶」(Azetidine)是藥物設計領域中最具潛力的結構之一,卻因製造不易而無法進入資料庫中。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團隊在經歷四年研究首創「極性—自由基接力催化策略」,成功製備吖丁啶,突破原先合成困難。此研究登上《美國化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吖丁啶在藥物設計領域當中具有增強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與有效提升藥物分子結構與代謝穩定度的能力,若能被列入要藥物優化時所需的結構資料庫中,便可大幅提升藥物發展的可能性。「然而傳統製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危險物質,如強鹼試劑,容易讓複雜的藥物分子結構在過程中遭到破壞,吖丁啶也難以在傳統方法中被建構。」研究第一作者中山化學系博士生許哲銘說道,製造上的困難使得吖丁啶潛力受到限制。研究團隊以二合一型催化試劑(註一)實現首創的「極性—自由基接力」合成策略。「普遍的催化作用(註二)比起傳統合成方式是較溫和的,也能隨著反應的設計做變化,完成許多不一樣的結構。」許哲銘表示,此策略能突破過去催化作用同時僅能進行單一反應的限制,以雙催化循環的方式簡化吖丁啶原先繁複的產製流程,提升成本效益。藉由改善吖丁啶無法被輕易建構,與複雜藥物分子容易在置換過程中受到破壞的問題,使吖丁啶能夠被列入結構資料庫當中,讓科學家在藥物篩選時的有更多選擇。註一:二合一型催化試劑指溴化鎳試劑,於催化策略中分別以溴陰離子作極性反應,以鎳金屬作自由基反應。註二:催化作用指利用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改變反應速率而不影響化學平衡的作用。而催化劑可循環使用。 創新策略,減少產製程序、降低藥劑用量,提升吖丁啶產率,圖為「極性—自由基接力催化策略」示意圖。 圖/許哲銘提供研究團隊也透過催化策略,成功開發兩款候選藥物,分別是皮膚類疾病,如皮膚癌,以及神經方面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證明吖丁啶在藥物研發領域上的應用價值,與創新催化策略的實際成效。東海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蔡政哲認為,「此次策略的看點不僅是技術的創新與吖丁啶的藥物價值,而且以鎳金屬作為催化劑的選擇,在永續地球的角度下也是重要的一點。」鎳金屬在價格上的優勢與催化反應的可循環性,對現今注重資源存量的科學界而言,具有極大的發展潛能。 吖丁啶藉由催化策略的產製,實際應用於藥物研究領域,未來將造福更多疾病患者,圖為吖丁啶產物。 圖/許哲銘提供對於未來研究方向,團隊預計以改變試劑種類的方式,使策略符合更多不同結構的吖丁啶合成。同時期望透過目前的催化策略改善過去的試驗,以更溫和、有效的方式,使策略能應用於更多層面。未來也將以綠能科技來進行研究,利用電壓或電波的方式取代目前使用的熱能,不僅達到永續科學,也進一步創造研究發展的可能性。指導老師廖軒宏強調,「過往對於有機化學,時常因為化學藥品的氣味、危險性,甚至是金屬的污染性,讓人留下負面印象,所以我們希望提供化學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 創新催化策略未來將嘗試產製不同的吖丁啶結構,並跨大所能應用的範圍,為藥物領域創造更多的可能。 圖/許哲銘提供
中山心理假申請數低落 制度成效仍待觀察
校園
第1769期
中山心理假申請數低落 制度成效仍待觀察
2022-10-26
【記者蔡文馨綜合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去年首創「心理不適假」,搭配導師關懷與諮商介入等配套措施,協助學生調適身心狀態。中山學務長楊靜利表示,施行首年沒有學生以心理假為由請假,而本學期至今僅有六位學生使用心理假,制度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 國立中山大學去年首創「心理不適假」,搭配導師關懷與諮商介入等配套措施,協助學生調適身心狀態。  圖/鮑姿穎提供2021年5月,校方正式將「心理不適假」新增至《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請假規定》。中山畢業生、109學年度學生事務會議委員林玟圻表示,心理假是由校方主動推行,因此在推行過程中十分順利,討論半年即正式設置。目前欲申請心理假的學生,僅需要至請假系統做登記,並說明請假原因即可,且每學期未有申請心理假之上限。楊靜利表示,若學生請心理假過多次,校方會通報導師,介入關心學生,但若狀況仍未改善,才會再向上通報諮商中心。對於心理不適假,多數中山學生皆表示肯定。中山外國語文學系學生鮑姿穎認為,現代人罹患心理疾病的數量漸增,心理假的設置讓學生有喘息的空間,也能適時紓解自己的情緒。「對於因心理因素不敢去上課的學生,心理假是很自在的選擇。」才剛請過心理假的中山外國語文學系學生L小姐(化名)表示,學生在心理不穩定的狀況下,根本無法專心,因此,他認為與其讓學生用不健康的心理去上課,不如讓他們的身心靈放假。 心理不適假得到多數中山師生的肯定,但對於宣傳成效與學生濫用問題,也引發師生間的討論與疑慮。 圖/鮑姿穎提供即便心理假制度立意良善,多數校內學生卻並不清楚校方有設置此假別,中山劇場藝術學系學生Ben(化名)表示,直到20日學校官網發布心理假相關貼文,他才得知此消息,且身邊也尚未有同學申請過此假別。事實上,針對心理假的宣傳,楊靜利表示,中山校方是以發布會議議程的形式至全校師生信箱,可能導致師生未及時得知心理假消息。此外,針對心理假使用人數低落,Ben分析,心理假的實施,恐會造成校方、老師及同學過度關心,而讓申請人未得到真正的休息,無法發揮心理假實際用意。心理假制度逐漸廣為人知,也引發部分師生擔憂心理假是否會遭學生濫用。對此,中山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杜佳倫正向看待,「大學生已是成人,能自己做好學習規劃與判斷,若有人刻意濫用,那就是不尊重設置制度的善意,也不尊重真正有需要的人。」杜佳倫也贊成心理不適假的設置,根據其授課經驗,他認為心理假能幫助有身心狀況的學生,讓他們可以適當休息。杜佳倫更表示,通常主動提出需求的學生,也較能在身心恢復後積極回到班上繼續學習。 中山大學心理不適假的使用人數施行至今雖看似不理想,但立意良善,不僅鼓勵學生正視身心狀況,更是多一種假別供學生選擇。 圖/蔡文馨攝目前教育部國教署正研議於高中以下學校實施心理不適假,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等校也正研擬相關規定,顯示學生心理健康議題備受關注。作為全台首間實施心理假制度的學校,楊靜利認為,心理不適假的設立,除了鼓勵學生正視身心狀況外,更是多一種假別供學生選擇。Ben也肯定校方設置心理假的政策,讓學生可以透過合乎校規的管道,且在不損害自身權益的情況下合理請假,適時調整身心靈狀況。
暨大設通識講座為畢業門檻 中籤率低引爭議
校園
第1760期
暨大設通識講座為畢業門檻 中籤率低引爭議
2021-12-15
【記者黃弈軒綜合報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一名學生於4日在Dcard校版發文表示,為達成畢業門檻,他於大學三年期間報名13場通識講座,但因校方採抽籤制,導致他皆未抽中,令他質疑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的正當性,引發學生議論。據《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全校共同及通識教育課程修課辦法》規定,學生應至少出席六次通識講座才可畢業。暨大每學期約舉辦八場通識講座,每場約提供610位名額供學生報名參與,但根據暨大活動報名及參與記錄查詢系統公開資料顯示,110學年度第一學期每場通識講座大約有1000位以上學生參與抽籤,顯示中籤率不到五成。此外,因講座報名是採亂數抽籤,難保障每位學生的中籤率,使他們能參與的講座數量參差不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許多學生反應,通識講座採用抽籤制導致他們每學期能聽到的通識講座數量不一。 圖/李佳臻提供對於抽籤制度設計,暨大前學生會學權部長賴欣嬬說明,過往通識講座採用現場排隊制,對該時段有安排課程的學生造成不便,後因疫情影響改為線上搶位,但也發生網路塞車、電腦頁面當機等問題,造成學生不滿,因此最後才選擇採取目前的抽籤制。暨大應用化學系學生李佳臻表示,自己大學三年共報名了18場通識講座,但僅抽中3場,身邊卻有同學每場都抽中,令他感到不解,「感覺還是能以人工方式降低這種事情發生。」而大四學生雖有保障名額,但許多人為了盡快達到畢業門檻,紛紛「為報名而報名」,暨大財務金融學系學生A同學(化名)就坦言,自己為了畢業,幾乎每場通識講座都報名,也不會特別注意演講內容。李佳臻進一步補充,此制度反而不利於對該講座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李佳臻認為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不妥,「沒興趣的人去通識講座就完全沒有吸收,反而真正有興趣的人沒機會聽到內容。」 圖/李佳臻提供「抽籤制不是為了解決通識講座名額供應的不足,是為了解決報名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賴欣嬬觀察到現行制度的缺漏,並希望校方能增加通識講座場次或是講座名額,解決名額不足的問題。暨大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學生李晴渝亦有同感,「一學期的講座數量實在不太夠,加上會不會抽中都要看運氣,希望可以少聽一點場次。」除暨大外,國立中山大學與亞洲大學同樣將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中山社會學系學生許亞軒指出,在中山,只要在大一時參加過新生訓練營,便可抵免六次通識講座,因此,即便中山的講座常額滿,但仍不至於對學生造成負擔。亞大學生會會長黃思穎也說明,亞大每學期約有30多場講座,學生可透過網路搶位及現場排隊兩種方式報名,且未必場場額滿,因此學生幾乎都能順利參與。 國立中山大學與亞洲大學同樣有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的制度,但皆無出現名額不足問題。 圖/李佳臻提供但對許多學生而言,通識講座作為畢業門檻的正當性仍有疑慮。暨大中國語文學系學生許月秋認為,若強逼沒興趣的學生參與講座,其實無助於達成均衡學習的立意。畢業於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現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的陳智彬也認為通識講座為個人喜好選擇,「學校應該是要思考如何找到學生有興趣的通識講座,提高參與率,而不是逼迫學生聽講座。」對此,暨大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組組長張力亞說明,將通識講座設為畢業門檻,是為培養學生具備廣博知識。而針對學生質疑,校方目前正重新審定辦理模式、精進講座品質,盼滿足學生需求。
月經平權提案過關 中山女廁將供免費衛生棉
校園
第1757期
月經平權提案過關 中山女廁將供免費衛生棉
2021-11-17
【記者陳楷霖綜合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及放狗社(以下簡稱兩社)於2日至4日舉辦系列活動,向學生宣導生理期為女性帶來的不便,並和學生代表合作,在11月5日的校務會議提案「在廁所擺放免費生理用品」,該案最終成功闖關,使中山大學成為國內首間採用月經友善措施的大專院校。 國立中山大學目前為唯一提案通過在廁所擺放免費生理用品的大專院校。 圖/取自國立中山大學官方網站兩社擬於廁所提供免費衛生棉的提案動機,是希望學生在面臨「月經稅」及「月經貧窮」兩大困境時,仍能保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運作。「月經稅」並非實際稅目,而是指政府未將生理用品視為民生必需品,導致生理用品的稅率與一般商品相同,使業者將成本反映至商品售價上,加重消費者負擔。若有女性因經濟弱勢而無法負擔足量生理用品,將可能導致許多身心問題,此現象則被稱「月經貧窮」。在校園中,若學生買不起衛生棉,不僅容易造成陰道感染、子宮內膜感染等婦科疾病,更可能使其羞於前往學校,連帶損害受教權。註一:在台灣,由於女性生理用品尚未被列入《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八條的免徵項目,因此仍會被課徵5%的營業稅。「既然學校願意在廁所擺放衛生紙服務學生,為何不放置衛生棉幫助女性?」就讀於中山資訊管理研究所的放狗社成員何品萱表示,兩社之所以投入月經議題倡議,是源於她與朋友的聊天內容。而後,由國立中山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所主辦的演講活動中,也邀請了月經平權推動組織「小紅帽Little Red Hood」主講者,更加深兩社想推動提案的決心,「既然性平會都張貼了這個資訊,就代表學校認同我們訴求的機會很高。」何品萱這麼說。該提案原先只規劃在廁所新增衛生棉,但兩社認為,若要落實性別友善,必須從學生心中的價值觀改變起。因此,兩社在中山理學院福利社外發放免費生理用品、舉辦有獎徵答、書寫月經故事,並在粉絲團發布議題懶人包,嘗試讓學生了解月經對女性造成的負擔。放狗社表示,除了月經議題外,也希望學生能意識到校內女廁數量、廁所設備等公共空間設計仍有進步空間。 中山放狗社及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將標語貼在免費發放的衛生棉上,讓同學能了解他們的訴求。 圖/中山放狗社提供在兩社的倡議下,「在廁所擺放免費衛生棉」的提案於校務會議中順利通過。對此,與會學生代表、中山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學生李郁家認為,此案的通過有助於落實性別平權,讓校園氛圍對女性更加友善。而參與連署的中山學務長楊靜利也指出,雖然她認為中山大學的月經貧窮現象並不嚴重,但月經議題在台灣鮮少被公開討論,提案至校務會議有助於將其「正常化」,獲得更多曝光機會。 中山放狗社及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鼓勵同學將自身與月事相關的故事寫在便條紙,貼在牆上與同學分享。 圖/中山放狗社提供針對此提案,中山校方正在研擬具體施行方法,尚未發表正式回應。而楊靜利希望校內單位能互相串聯、合作,讓性別平權的觀念扎根中山。放狗社則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學校目前規劃擺放免費衛生棉的範圍只限女廁,希望未來能擴及無障礙及無性別廁所,營造真正的性別友善校園。 中山放狗社和中山大學性別友善社期待未來其他大專院校也能跟進國立中山大學的作法,打造性別友善校園。 圖/中山放狗社提供
《再見愛麗絲》談親情 經典童話改編探討家庭疏離
藝文
第1691期
《再見愛麗絲》談親情 經典童話改編探討家庭疏離
2018-12-05
【記者吳佩容高雄報導】綁著兩隻辮子、身著奇裝異服的女孩從衣櫃中跳出來,望著凌亂不堪的房間和窩在床上的女子說:「嗨!我是愛麗絲,你不記得我了嗎?」妮子派對劇場於11月29、30日在國立中山大學蔣公行館演出《再見愛麗絲》,改編自西方經典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融入真實故事,呈現出家庭成員疏離的關係。 劇中,孟雯因為母親的去世而一蹶不振,房間凌亂,而愛麗絲從衣櫃跑出來後,想辦法讓孟雯接受自己。 圖/丁怡瑄提供「為什麼這些事我都不記得了?」女主角孟雯問。「因為你不想記得。」愛麗絲說:「那時候你跟我要了長大的變身水,然後把記憶留給我了」。《再見愛莉絲》的導演、就讀中山劇場藝術學系的丁怡瑄將《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愛麗絲,設定成孟雯童年的想像玩伴,愛麗絲擁有孟雯心底深處最真實,但卻因現實壓力而沒有表現出來的特質,如喜歡粉紅色、熱愛唱歌等。劇中,孟雯的父母在他幼時離婚,母親林珍在離婚後時常情緒失控,和孟雯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在一次劇烈爭吵後,孟雯從此不再過問林珍的任何消息,直到林珍因病去世,孟雯抑鬱不已,愛麗絲便隨之出現,帶領孟雯回憶心中不願面對的過去。「因為小時候總是勇敢的,越長大,人們害怕的事總會越來越多。」。丁怡瑄解釋,此劇取《愛麗絲夢遊仙境》原著中成長、童年的意涵改編,愛麗絲的出現代表孟雯塵封的回憶逐漸浮現。 愛麗絲幫助孟雯,一步一步找回過去的記憶,讓孟雯回想起自己和母親最真實的情感。 圖/丁怡瑄提供劇場的左半邊使用暖光,演著孟雯和愛麗絲的對話,代表孟雯和自己內心的和解;同時劇場右半邊使用冷光,演出林珍生前的故事,呈現他不為孟雯所知的一面。愛麗絲的出現總是伴隨繽紛的燈光,丁怡瑄說明,若虛構人物能佔據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是否代表這個人在現實中已沒有其它事物能讓他在意?因此透過愛麗絲這個虛構的角色,丁怡瑄想襯托出孟雯寂寞、空虛時的樣貌。 愛麗絲想盡辦法要讓孟雯想起自己,並幫助他找回以往不敢觸碰的回憶。 圖/丁怡瑄提供為了讓愛麗絲形象更加鮮明、活潑,丁怡瑄表示,此次演出也和中山音樂學系合作,替戲劇加入原創音樂。「孟雯今年25歲,在百貨公司當電梯小姐,電梯往上,電梯往下,想要當個超級辣妹……。」愛麗絲以說唱的方式唱出孟雯內心的渴望。「無厘頭的說唱音樂加深了我童年所讀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魔幻感。」觀眾、就讀中山企業管理學系的許正妍提到,此劇將《愛麗絲夢遊仙境》結合家庭題材,讓其更加貼近觀眾。原本沒有互動的左右舞台,在劇末有了交集,左半邊的暖光和右半邊的冷光同時消失,舞台中央出現陰暗紅光,當孟雯回憶起他和林珍決裂的那次爭吵,右邊的劇場也開始演出林珍當時的情緒起伏。「母女跨越時空在爭吵的時候,情緒非常飽滿。」觀眾、就讀中山外國語文學系的邱郁方表示,看到爭執片段時特別難過。許正妍也補充,愛麗絲在最後代替孟雯將手放在林珍肩上,他認為那是孟雯在內心和自己母親和解,令他印象深刻。 劇末,愛麗絲代替孟雯,伸出手放在林珍(孟雯母親)的肩上,象徵孟雯在內心和林珍的和解。 圖/丁怡瑄提供 劇末,林珍(孟雯母親)哼唱著《戀曲1980》,等不到孟雯的諒解,在小看護的陪伴下死去。 圖/丁怡瑄提供
中山學生會費疑雲 15萬決算核銷惹議
校園
第1687期
中山學生會費疑雲 15萬決算核銷惹議
2018-11-07
【記者郭又華綜合報導】5日下午,國立中山大學公開論壇出現匿名貼文,該文指控前屆中山學生會有高達15萬新台幣的決算未經審核,有貪污嫌疑。中山學生議會議長張仁瑋回覆,議會已針對此事成立調查小組,卻因前任學生會長袁禾青不願配合調查而進度延宕。然而根據現行法規,調查小組也無法強制學生會提供決算審核資料。議會會議紀錄指出,九月底便發現學生會並未提供決算審核紀錄,因而成立調查小組。張仁瑋表示,調查小組曾聯絡前屆學生會與議會幹部,卻遭前屆學生會長袁禾青拒絕回覆,他並質疑此調查的合法性。調查小組因而被迫逐條追蹤決算表上的項目,發現名目確有可疑之處,例如帳冊上有從未舉辦的學生會長政見發表會等活動支出。調查小組證實,列於決算表上的支出,幾乎找不到有實際支出的相關證明。現行《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決算法》中,雖有規定決算審核期限及標準,卻未明文規定學生會在違法時的懲處及後續處理辦法。因此,學生會不提供決算審核資料既無法可罰,學生議會也無法強制學生會補繳資料或回收未經核銷便被提領的學生會費。對此,張仁瑋認為,《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決算法》應比照《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預算法》規定,若學生會無法如期通過決算審核,學生議會得公告暫行處理方法,強制學生會執行,避免學生會卸責或不願配合調查。學生議會及現任學生會九月底便設共同調查小組,卻未在第一時間告知學生此事。學生會長林尚毅說明,目前調查結果尚未明朗,他擔心提早公開此事將引起誤會。國立中山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輔導組行政助理陳昶澕也表示,在調查結果出爐前,校方對前屆學生會採信任態度。張仁瑋直言,規章有漏洞可鑽,不代表前屆學生就能拒絕提供資料。他希望袁禾青負起政治責任,不要「站在有漏洞的規章那一邊」。
免建基地台 開源軟體實現5G低成本
新知
第1669期
免建基地台 開源軟體實現5G低成本
2017-12-13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兼具創意與實用性,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師生團隊研發的「5G開源進行曲」,以無人機搭配5G(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5G)網路架構,實現個人化5G通訊設計的可能。此作品也獲評審青睞,奪得「2017開源天下──全國大專校院開源軟體程式創意設計競賽」冠軍。 據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規範,5G技術下載速度峰值必須達到每秒20GB(Gigabyte, GB),而現今普及的4G技術下載速度最快則為每秒1GB;4G的連線延遲間隔約為50毫秒,然而5G技術的延遲時間則可達到1毫秒,令訊號傳遞的同步率更為快速、準確。 「透過開源軟體能大幅降低成本。」團隊成員、學生林冠華表示,5G技術需建置高密度的基地台,成本十分高昂。團隊以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OSS),建置雲端無線通訊架構,免去建置基地台的鉅額成本,讓民眾可自行建造網路架構以控制無人機。團隊更將作品製成「懶人包」,簡化繁複程序,使民眾能快速安裝程式。團隊也在不同的系統中模擬程式所需的環境,解決作品與不同系統的相容問題。 「未來的通訊發展重點也許不再是硬體,是軟體。」指導教授李宗南表示,團隊從軟體層面下手,打造5G網路的雛型架構,他說:「我們算是首先能夠這樣做的團隊。」比賽評審亦認為作品具有彈性、輕量化及快速安裝的優勢,且能實現個人化的5G通訊架構,不須應用營運商無線通訊網路設備,因此給予冠軍肯定。 林冠華補充,「5G開源進行曲」的網路架構具有參考價值,雲端平台供應商能依此概念開發所需的服務,而無須新增硬體設備。未來5G技術亦可藉著飛快的傳輸速度及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技術,劃分不同的網域模式,進而提供靈活且多樣化的應用。例如觀賞高畫質影片等多媒體服務,及串聯大規模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讓生活更為便利。 中山大學資工所團隊開發「5G開源進行曲」實現個人5G通訊設備可能,獲開源軟體設計競賽冠軍。 圖/林冠華提供
科技裝置結合AR 繪畫打破平面限制
新知
第1665期
科技裝置結合AR 繪畫打破平面限制
2017-11-15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搭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風潮,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團隊研發出《捉簿》,融合AR、三維空間(3 Dimensions, 3D)、厲動(Leap Motion)(註)技術,讓使用者能夠在螢幕前憑空創作,揮動雙手便能打造立體模型。 使用《捉簿》繪畫時能以雙手旋轉視角,從不同角度進行創作,也可同時繪出多個物件。 圖/鄧鈞岱提供《捉簿》意為「捉的住的畫簿」,用戶僅需連接隨身碟大小的動作感測器,即可透過電腦端的程式,於不碰觸螢幕的情形下,憑空、徒手創作圖像。此外,圖像可存為 3D 模型,打破繪畫的平面性。《捉簿》也結合行動裝置,並搭載AR讓使用者在日常中創作,例如在海邊欣賞日落,便能在手機上畫出夕陽搭配海景。 《捉簿》僅需安裝程式、以及連接控制Leap Motion的傳感器後,便可在電腦上執行。 圖/鄧鈞岱提供團隊成員、中山資管系學生鄧鈞岱解釋,過去AR的應用多為系統偵測到目標物後彈出對應物件,「但通常僅是內建模型。」《捉簿》跳脫傳統AR的侷限,用戶能自由創造物件、揮灑個人創意,且能夠透過雲端辨識技術即時上傳伺服器。「想帶來的是概念呈現,所以用遊戲方式做最直覺的表達。」鄧鈞岱補充,目前《捉簿》定位以娛樂為主,且成本僅約新台幣2000元,價格十分親民。但試用上仍有控制不易的情形,待技術更為成熟後,可結合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並往教育發展。團隊技術獲評審肯定,拿下「2017第22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的資訊技術應用組冠軍。評審團表示,《捉簿》的技術面應用及實作結果相當完整,未來發展性佳,且作品兼具創意與實用,貼近人心。「《捉簿》讓創意圖形及色彩能夠快速繪製與儲存,同時讓AR技術應用變得簡易。」註:厲動技術,是以攝像鏡頭與紅外線搭配,偵測物體在空間反射的紅外光,並回饋於電腦上解析後達到手勢追蹤效果。 《捉簿》的使用者不僅能夠徒手憑空繪畫,還可以更換筆刷顏色、以及擦去不滿意的作品。 圖/鄧鈞岱提供
倡言論自由 中山民主牆遭破壞
校園
第1661期
倡言論自由 中山民主牆遭破壞
焦點
2017-10-18
【記者劉芳妤綜合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9月底於校內公布欄設置「民主牆」,提供學生一個自由發聲的管道。卻在國慶連假期間遭到破壞,原本張貼在上面的言論也被撕下。中山學生會發布聲明,民主牆是為接納不同意見及聲音,學生不應毀壞牆身與張貼在上之言論。 中山學生會在理工長廊的公佈欄上設置民主牆,讓學生可以在上面自由發表意見。 圖/中山學生會提供香港中文大學9月初,校園內民主牆出現「香港獨立」、「拒絕沉淪 唯有獨立」等言論,校方以「違反香港有關法律為由」將這類言論撕下,導致部分學生不滿,並引起後續與中國學生的衝突事件。中山學生會會長許世馥表示,民主牆是許多屆學生會都有提出的政見,這次受到港中大事件影響,加上學生會內也正好有香港同學提案,因此決定設立民主牆。許世馥提到,中山民主牆自9月底開放至今,已有少數言論張貼在上面,內容大致包含台灣獨立、台灣屬於中國、香港未獨立、挺同志等言論,另外也有對學校設備不滿的意見。國慶連假期間,民主牆遭到不明人士改成「許願牆」,上面有關政治的言論也遭撕下。許世馥表示,這與港中大民主牆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舉動相當於剝削別人的言論自由。他也認為,對於牆上的言論可以不認同,但一定要尊重。中山應用數學系學生楊奕正指出,學生會這次設立民主牆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還沒引起廣泛討論就遭破壞,很可惜。但他也認為,民主牆這個提供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概念很有趣,希望學生會能再恢復民主牆。 民主牆遭改成許願牆,上面的言論也遭撕除,後續被貼上許多廣告單。 圖/中山學生會提供除了中山民主牆,中山醫學大學也在16日到20日期間,配合學權週活動,設立「自由之牆」。中山醫學生會會長林昆潁表示,在一般學生眼中,學校與學生之間有一道看不見的高牆,學生對學校有意見時,常被阻隔在高牆外。他也提到,中山醫有許多學生不知道該透過何種管道向學校表達意見,因此希望透過學權週的學生申訴問答、新聞大聲公、設立背板供學生寫意見等活動,以及具象化自由之牆,將它矗立在校內,喚起學生學權意識,不讓自身權益受損。對於中山民主牆遭破壞的事件,林昆潁以正面態度表示,民主牆遭改成許願牆,代表學生有注意到此牆的存在,未必是件壞事。若是中山也能建立一系列學權活動,再搭配上民主牆,或許就能避免爭議發生。 中山醫設立自由之牆,希望能打破學生與學校的隔閡。 圖/中山醫學生會提供 中山醫學權週設立背板,提供學生一個向學校表達意見的管道。 圖/中山醫學生會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