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社論】學測考生的國寫困境:〈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作為情意題有何不妥?
2025-10-31
影音
藝術走進街角 《藝文一條通》打頭陣
2025-10-31
影音
燈火點亮思鄉情 在台印人共慶排燈節
2025-10-31
生活
廚藝創新料理比賽首開伙 在地食材入菜展家鄉味
2025-10-31
生活
鈴蘭通領民眾探索城事 首募青年志工注活力
2025-10-31
藝文
以VR重塑地獄想像 海闊拉帝領觀者思考道德變遷
2025-10-31
國際
魯大生首攜學界罷課 盼為巴勒斯坦發聲
2025-10-31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17期
第1816期
第1815期
第1814期
第1813期
第1812期
第1811期
第1810期
第1809期
第1808期
第1807期
第1806期
第1805期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第1585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815期
竹市首屆食農教育嘉年華 清大串聯地方推永續發展
2025-10-23
【記者蔡孟安新竹報導】由國立清華大學「食農教育示範學校與區域支持網絡」策劃的第一屆大新竹食農教育嘉年華暨清華社會實踐聯展18日於清大舉辦,現場聚集各年齡層的學生與攤販,透過擺攤、教育體驗活動推廣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並邀請大小朋友共襄盛舉。 食農教育以教導民眾從認識餐桌上的餐點開始,進而關心食物來源、生產方式等,是為結合飲食與農業環境觀念的教育。主辦方希望透過本次嘉年華,召集來自不同區域的學校、小農等單位,串連地方資源以支持學校食農教育的深化與推動。「無論你是產銷單位、學校,又或是地方創生園區,都會在這個嘉年華之中相遇、碰撞,讓推廣食農教育有更多元的可能性。」計畫執行長陳振淦說道。他也表示,本次活動為了強化各攤位之間的連結,不提供便當給現場的攤位賣家,而是以發放體驗券的方式,讓攤販可以拿券兌換不同店家的食品。 活動現場攤商集結,共120個攤位銷售多種特色在地小農產品及利用當地食材製作的手工商品。其中,新竹市農會以內部稻米產銷班生產的好香米為原料,再透過義工媽媽們手工製作成杏仁米餅販賣。新竹市農會的四健督導林芯如表示,從產地到餐桌的成品,都是農友及農會成員一起努力的成果,透過在大學場域舉辦的市集做推廣,便是農會實踐食農教育於日常的一種方式。「希望讓學生對於食農教育,除了耕作很辛苦的印象以外,補充像飲食文化等更全面的認知。」林芯如說道。 除產品販售外,本次活動另專設70個攤位,提供教育體驗活動。透過桌遊等互動遊戲,帶領現場民眾認識牛乳來源以及雞、豬隻等家畜養殖與畜牧的相關知識。現場的工作人員兼清大人文社會學系(以下簡稱人社系)學生俞李晴認為,比起傳統講座的形式,效仿日本進行桌遊等遊戲體驗的方式更能將食農議題傳達給一般民眾,他說:「像是台灣兒童食育協會推出的豬隻相關知識桌遊,就讓我對於豬肉品方面有比以往更深刻的認知。」談及未來願景,俞李晴則說道:「以後會想要以工作坊的形式對大眾進行食農教育,讓大眾可以像此次活動中的手作體驗一樣親身感受何謂食農。」 本次活動吸引合作學校的國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眾多民眾參與。工作人員兼清大人社系學生黃品宸表示,不同年齡層之民眾皆是這次聯展的推廣對象,「由學校舉辦,連結國中小與各個地方單位,是這次活動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他說道。現場參與民眾蔡小姐(化名)則分享道:「平時不會特別關注農產品的來歷與種植知識,但這次活動透過攤位以及遊戲體驗的形式讓我與食農議題的距離沒有那麼遙遠。」他也認為,相較於企業、政府舉辦食農教育活動,透過學校的場域與主辦角色,參與者自然而然較不會排斥學習,更加容易向大眾宣導食農議題。
體育
第1787期
打線強力串聯擊潰成大 東海男壘成功衛冕
2023-11-29
【記者胡王子行台中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壘球錦標賽男子快速壘球冠軍戰11月24日於東海大學棒球場舉行,由成功大學碰上挑戰二連霸的地主隊東海大學。最終東海靠著穩健守備與打線串連,以19:5力克成大,成功衛冕。甫開局,東海靠著接連安打,加上成大防守端瑕疵不斷,一局上便取得9:0大幅領先。成大立即調整狀態,同樣以連續安打回敬東海,討回四分。二局上,成大先發投手林淳蔚也投出三上三下,令東海無功而返,接著成大在二局下再添一分,將比分追至9:5。 成大在前兩局仍能有效製造攻勢,但在第三、四局卻陷入貧打,無法招架東海的大肆進攻。 圖/胡王子行攝不過東海打線在三、四兩局再度甦醒,尤其三局上靠著保送以及第四棒楊耀閎的兩分砲,一舉灌進六分。四局上東海再進帳四分,並靠著潘俊霖與吳博淞兩位投手強力壓制,以19:5提前結束比賽,奪下二連霸。 抓下最後一個出局數後,球員一湧而上灑水慶祝,歡慶在自家主場達成二連霸。 圖/胡王子行攝「我們的守備比較好,目標就是將分數拉開,交由守備將局面守住。」東海總教練王士豪分析球隊優勢在於守備穩定度,吳博淞進一步提到球隊在訓練防守下了許多功夫:「我們會把握沒課的時候加強守備,每週二、四也都從下午3點練到晚上10點。」除了防守,承擔敗投的林淳蔚也對東海的強力打線印象深刻,「他們對自己的擊球能力很有把握,選球也有耐心,不知不覺用球數就會增加,投出的球品質也會下滑。」壘球分為快壘與慢壘,王士豪解釋道:「慢壘較簡單,投手將球拋高即可,但快壘採『風車式』出手,球速較快,因此更要求投手的協調與肌力。」由於投球姿勢難上手,因此推展快壘的難處便是在投手的訓練。東海大學隊長魏翊倫進一步分析壘球與棒球的差異,他提到棒球投手多以上肩出手,壘球則自下方投出,且壘球的投手丘與本壘間的距離較棒球短,雖無法投出棒球那樣的速球,但打擊體感仍不遜於面對棒球投手。而許多球員的啟蒙也都是棒球,後續才轉而從事快速壘球。 有別於多數棒球投手的上肩投球,快壘投手在投球前會做出如同風車般的繞臂,跨步後將球從腰部以下快速甩出。 圖/胡王子行攝「以前棒球路不順遂,在老師的建議下才改打快壘,獲得不少成就感。」潘俊霖回憶與快壘的緣分。台灣從事壘球運動的男子運動員多以慢壘為主,較少選手專職快壘。東海大部分的球員們便是身兼棒球隊身份。「男子快壘較不被重視,近十年才慢慢有復興的想法。」吳博淞點出,男子快壘對投手的培育較不足,跟自小訓練的他國運動員自然無法比較。對此,同時擔任中華民國壘球協會理事的王士豪表示,近年男子快壘漸有起色,除舉行賽事外,協會也舉辦投手訓練營以及教練講習,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男子快壘,並培養更多優秀選手。
生活
影音
第1735期
串聯台中古蹟 復古舞蹈嘉年華望帶動舊城發展
2020-11-05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黑立安、吳季柔、林子頊綜合採訪報導】舞台上響起經典的懷舊舞曲,身穿復古衣裳的舞者,隨著音樂婆娑起舞。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舉辦的「2020台中國際舞蹈嘉年華」10月31日登場。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齊聚於舊車站前廣場共襄盛舉。有別於以往的風格,嘉年華今年以「復古」為主題,期望讓參與民眾重溫舊時代的感動。為打造活動的復古氣氛,主辦單位特別將主舞台設於舊車站前廣場,結合周邊像是台中州廳、大屯郡役所、 舊市議會等舊城區建築,讓民眾可以在參與嘉年華之餘,就近參觀這些百年歷史築。市長盧秀燕說明,活動選在舊車站舉辦,民眾可以同時欣賞舞蹈與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觀光旅遊局主任秘書林鴻文則指出,中區周遭有許多舞廳,也是台中市古蹟建築最密集的地區。他表示,希望能夠透過活動,讓年輕舞者回流,也讓老中青三代交流不同的舞風,「讓大家一起來共舞。」近年來,台中市政府致力推廣古蹟的運用。自民國107年起,文化資產處及都市發展局開始為期三年的「台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此計畫包含整頓台中州廳、台中刑務所演武場及綠空計畫空間。都發局都市更新工程科長黃金安期望,透過文化資產修復及高科技軟硬體設備創新,能打造新舊共榮的特色景點。此外,都發局於同年新增「大車站計畫」,整頓後車站古蹟及周邊倉庫群,預計將新民街倉庫打造成食農教育基地,並融入台中特色農產及創意市集。而後火車站建築及20號倉庫群,將轉變成主題式特色書店,讓在地居民能享受開放式閱讀空間。台中存在不少古蹟建築,透過政府政策推行及民間宣傳投入,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學生徐詠婕說:「如果政府沒有推動這種觀光的話,像我們這種外地遊客就不會知道這些景點。」他認為,這些復古場景除了讓外地遊客認識特色古蹟,也給予年輕人創業契機。再現的歷史場域,不僅讓外來遊客一窺台中過往的城貌,也幫助當地政府整合交通網路,吸引商家進駐,連帶帶起經濟與產業發展。政府期望能藉由翻新計畫,讓民眾更加了解台中的歷史背景脈絡,並創造更多發展可能。
藝文
第1687期
串聯上下游產業鏈 實驗基地力推時尚設計
2018-11-07
【記者倪旻勤台北報導】「T Fashion時尚實驗基地」3日於台北市大同區永樂市場開幕,此據點開放服飾設計科系之大專院校學生、設計師與相關產業進駐,利用共同空間交流、展演,期望串聯當地布業、打版與零件業,整合時尚產業鏈。 「T Fashion時尚實驗基地」開幕走秀,進駐設計師的作品在時尚實驗基地中穿梭。 圖/倪旻勤攝時尚界入行門檻高,創業不易,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的黃舒婷認為,台灣服飾市場以便宜的成衣為主,造成民眾對時尚的認識不足,因此時尚品牌成立後較無市場、生存也不容易。同為輔大織品學系的張婕妤則表示,在校所學與業界應用差距甚大,令學生難以踏入產業。在服裝設計相關科系就讀已18年、目前就讀輔大織品碩士班的莊佳頴認為,對學生來說,學校提供的接案資源與曝光機會多,「老師他們手上有案子或是有其他想讓我們有表現的機會,都蠻願意給我們去發揮。」莊佳頴也提到,時尚產業缺乏各階層的鏈結點,如世界上70%的時尚機能布來自台灣,但很少人知道。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系主任許鳳玉表示,建造如時尚實驗基地的育成中心對在校學生來說,可以透過實務提早接觸產業,建立自己與商業的鏈結。輔大織品碩士班學生傅千瑜亦認為,進駐基地強迫他走出同溫層,認識異質性的設計,與其他設計師互相交流素材的選用與從業經驗。 「T Fashion時尚實驗基地」開幕,模特兒身穿設計師的服裝,為走秀做準備。 圖/倪旻勤攝實踐服設系所學生、實踐Praxes品牌概念店成員陳弘軒認為,當所有設計師都聚集在T Fashion時尚實驗基地,時尚產業中各個層級的廠商自然會被吸引而來,他們能夠趁此次機會提高知名度,「可以讓更多人看見我們品牌在做的事情。」T Fashion時尚實驗基地為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時尚設計推廣計畫之一,輔大織品學系系主任何兆華表示:「它(時尚實驗基地)做了一個很完整的串聯,讓設計師們可以在這個地方,很快找到可以聯繫的資源。」然而產業問題不是一年就可以解決的,許鳳玉指出,任何一個產業都需要從業者的投入,但政府也要有長遠的規劃。
校園
第1658期
盼開放同婚登記 花東首串聯遊行
2017-09-27
【記者林宸佑台東報導】「我們是2017花東彩虹嘉年華」,工作人員在遊行車上奮力大喊著,這是同志遊行車首次能自由地穿梭在台東市區的道路上。串聯花東地區沿線,邁入第七屆的花東彩虹嘉年華,今年首度將地點從花蓮擴大到台東,24日近300人齊聚台東鐵花村徒步區參與遊行,呼籲政府正視性別友善議題。 民眾身披彩虹旗,站出來挺花東彩虹嘉年華,希望當地民眾正視性別多元議題。 圖/林宸佑攝在民風相對保守的台東舉辦同志嘉年華並不容易,台東場總召、國立台東專科學校園藝暨景觀科吳柏毅坦言擔憂宗教團體阻撓遊行,畢竟四年前「東台灣守護幸福家庭行動聯盟」曾在台東舉辦護家大遊行。知名社運人士黃益中指出,由於資訊不對等,同志畢竟身為少數族群,越沒有去發聲,民眾就越陌生。他也肯定這次遊行的開創性,「他們走進了最艱難的地方,雖然很辛苦,但是如果你要讓花東的人民可以接受同志的話,走出來是必要的。」 台東場總召吳柏毅呼籲台東縣政府正視各校性平教育的落實,以增加校園性別友善的風氣。 圖/林宸佑攝為了讓政府更聽見民眾的聲音,現場也特別設置「東東小彩虹」攤位,參與民眾在攤位上寫著小卡,有人寫道:「期待台東縣開放同性伴侶註記。」主辦單位也將匯集這些卡片,盼望有一天台東縣能落實真正性別平權。 知名網路紅人阿凱、里歐也站出來挺彩虹嘉年華,期許更多人能重視身邊同志朋友權益。 圖/林宸佑攝本次嘉年華舉辦地花蓮及台東兩地政府,目前皆未開放同性伴侶註記,花蓮場總召、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張哲源認為,雖然註記實質上無法律效力,但表現了地方政府的誠意。更是在釋憲後、同志婚姻合法前的過渡期,給予同志族群權益的保障。對此,長期為同志權益發聲的同運領袖祁家威則表示,開不開放註記並非迫切需要,「我們要的是實際的平權,就是財產可以繼承,可以實行民法上婚姻的權力。」
校園
第1643期
婚平草案引熱議 78校學生連署表支持
2016-12-28
【記者李怡瑤綜合報導】歷經半年爭論的婚姻平權草案於26日送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草案交付審查以來,在社會上引起高度關注,反對方及支持方分別透過遊行及聲援活動表達訴求。而全台許多大專院校社團及學生會紛紛串聯,以升彩虹旗、推行連署書等方式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 「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活動現場中象徵多元友善包容的彩虹旗飄揚。圖/李怡瑤攝為擴大支持婚姻平權草案的力量,78所大學學生會及性別社團共組的「學生促進婚姻平權聯盟」(學平盟),成立後三周內順利蒐集到近4萬6千份連署書。學平盟總發言人、中國文化大學性別研究社社長郭稟翰表示,推行議題中常遇到反對的聲音,如教授在課堂上發表反對言論。反而促使他們更努力推行連署,讓社會大眾知道為數眾多的大學生及教職員皆支持法案,同時施予政府壓力。 學平盟於12月11日召開記者會,聲明目前已蒐集到4萬6千份的連署書,盼政府早日通過法案。圖/學平盟提供發起連署的大學中包含在校內升起彩虹旗,表達包容多元性別的國立東華大學,然升旗後經校外人士抗議,學校轉定調為社團行為。學平盟東部地區發言人、東華同伴社副社長張哲源表示,校方並非反對同性婚姻,而是基於怕事心態。因而決定發起連署,希望校方聽見學生支持的聲音。推行婚姻平權議題的大專院校中,不乏「台灣基督宗教大學校院聯盟」的學生會參與。輔仁大學與中原大學11月時透過校牧室發表反同言論,引起學生反彈。輔大與中原學生會發表聲明譴責學校以校方名義表態反同。文藻外語大學則自發性發起連署,學生會會長黃育誠表示,尊重學校修院的宗教立場,但不認同以學校名義發表反對修法言論。基於關懷人權及社會、消除歧視的目的發起連署,目前逾千人響應。各大專院校學生為婚姻平權議題所發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