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國際
第1785期
美擬廢大學「傳承偏好」弭平階級 學生疑政策作秀
2023-11-15
【記者陳婕柔綜合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Tim Kaine)與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托德.楊(Todd Young)於7日發起廢除《高等教育法》的大學「傳承偏好」(legacy preference)招生制度,禁止大學招生時,將申請學生與校友或捐款人的關係納入考量,擠壓其他優秀青年入學的機會。 由於美國很多私立貴族學校需要外界捐款,故優先錄取子女成校方與校友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素。 圖/依萬提供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介紹,「傳承偏好」招收制度在大學中已有近百年歷史,演變至今,政策已成為貴族學校招生的一項要素。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補充,在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禁止依據種族制度招生後,廢除「傳承偏好」制度也引發民眾爭議,政府便聽取民眾意見,推動終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的法案。托德在提案中指出,傳統招生限制其他背景且具有才華的學生入學,期望法案給予美國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 《富比士》雜誌指出,「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最早是由於擔心猶太人和亞洲學生數量佔據白人新教徒名額。 圖/取自Pexel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學生茱莉亞.歐(Julia OU)認同大學實行「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並表示「如果未來有錢我也會捐贈給學校以保障自己小孩就讀的機會。」他說明,由於美國教育階級差異很大,權貴家庭孩子從小就獲得許多學習資源,相比之下出身於中低收入戶且難以取得較好學習環境的學生本就會於大學招生時處於劣勢。哥倫比亞大學學生依萬.曾(Ivan Tseng)認為,儘管政府廢除「傳承偏好」招收制度,仍無法避免校方採取不透明的規定來招生,「政策是否廢除只是政府在作秀,因為學校還是可以在個人經歷、性格上等無法客觀評量的地方選擇性地為學生加分。」他也提出,因政府其實無法完整得知各校招生入學的運作方式,制度廢除還是無法保證學生公平競爭的機會。廖元豪解釋,在美國大學自治體制下,錄取學生標準是大學的權利,政府若禁止「傳承偏好」招收制度,恐有過度干預大學之嫌。他也強調,政府應把重點放在美國的基礎教育上,平衡各族群的教育機會、讓所有人在同個起跑線出發,才是真正為弱勢家庭學生考慮。
淡江排考制取消 期中考衝堂、座位不足
校園
第1785期
淡江排考制取消 期中考衝堂、座位不足
2023-11-15
【記者胡王子行綜合報導】淡江大學於112學年度取消行之有年的排考制度,改由授課教師自行安排試務。過往的排考制度施行方式為停課一週作為段考週,並由校方安排考場、時程、監考人員,所有考試皆於該週舉行。6至12日為取消制度後的首次期中週,卻因為師生不熟悉新制而導致考試期間產生衝堂、座位不足、作弊情況增加等情事。 過往校方段考時會編排學生座位,如今不再安排,學生反應教室過於擁擠,作弊情況浮現。 圖/李同學提供轉學至淡江歷史學系學生吳政純比較有無排考之差異,他認為在校方安排的排考制度下,兩堂考試中間會有緩衝時間,不必在下課十分鐘內趕去考試,且全校在段考週會有種考試的氛圍。而對於此變革,多數師生尚在適應中,淡江會計學系碩士班陳同學(化名)即表示:「大家已經習慣了考試有時程表可以查看,取消排考後可能就會有不方便的感受。」在排考制度下,學生會依照學校規定座號入座,如今則改由授課教授全權安排。淡江教育科技學系學生吳紫菲分享,自己在通識課考試時,並沒有規定座位與間隔。吳政純說:「教室容納70至100人,座位間隔非常近,我只要抬頭就能看到四周同學的答案了。」他也提到,學校交由教授處理試務後,有些教授改以投影幕投放題目,造成應試不便。淡江A教授(化名)坦言,廢除排考制度後,教師需自行監考並安排教室,但對教授大型班級或開設不同時間、同課程之教師而言,找尋合適的考場較不容易。他也推測,本次考試因座位過於擁擠,在監考不便的情況下可能助長作弊事件。 取消排考制度後,學生應試時間不一,不再有全校專注於考試的氛圍。 圖/吳紫菲提供除了作弊疑慮外,考試時程之安排也影響學生應試,淡江西班牙語文學系李同學(化名)表示,教授為了補足國慶連假授課時數,期中考改為四小時,與關乎其他考試內容的下一堂課衝堂,所幸解釋後獲得教授諒解。事實上,在過去制度下,也存有衝堂情形的發生。淡江教育科技學系B同學(化名)說道,以往如果發生衝堂問題,學校會安排衝堂考生集中在其他教室,學生可同時進行多科考試,如今缺少校方安排,考試衝堂的學生在新政策下難尋解方。因此,他建議校方可以舉行座談會,當面了解學生的需求與想法。 A教授透露校方採取漸進式取消排考,可以理解取消排考為順應多數學校趨勢,校方可利用本次經驗多加與學生溝通。 圖/吳紫菲提供淡江學生會回應,政策實行前,校方與學生的溝通僅限於課程委員會議與校務會議後之報告,並無額外蒐集學生意見。「雖然目前無直接收到學生投訴,但學生會計畫在期中考後展開相關調查,提供對策與方法予校方做出改善。」淡江秘書長劉艾華則表示,校方自去年七月便著手推廣政策,也舉辦兩場工作坊,邀請學生會及議會代表參與,蒐集問題後放置校網以供查詢。「推動期中、期末評量回歸老師自主安排,能使同學享有更多元的方式評比學習成效,對於未盡完善之處,也將規劃相關單位加強宣導。」
藝術不設限! 西班牙禁品博物館打破創作審查
國際
第1784期
藝術不設限! 西班牙禁品博物館打破創作審查
2023-11-02
【記者蔡愷恆綜合報導】「世界承諾我們自由的神話,但我們從未獲得它。藝術始終與審查機制並行。」加泰隆尼亞國際大學(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Catalonia, UIC Barcelona)學生弗拉迪斯拉夫.斯魯茨基(Vladislav Sludskiy)分享他在參觀藝術禁品博物館(Museu de l’Art Prohibit, Museum of Forbidden Art)後的感想。博物館於10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張,為全世界第一個以「禁物」藝術品為主題展品的博物館,開館首週末吸引超過2000人造訪。 美國攝影師安德烈斯.塞拉諾作品〈尿浸基督〉已發布超過數十載,期間因宗教爭議引起美國文化界與基督宗教社群反彈。 圖/藝術禁品博物館提供加泰隆尼亞籍記者兼收藏家塔喬.本尼特(Tatxo Benet)於五年前開始籌備藝術禁品博物館的開展計畫。他一共蒐集200件以上遭到各國政府或社會禁止的作品,其中42件作品在開館期間展出。展品多是因為宗教限制、政治審查、社會抗議或是創作者的爭議性身份而無法公開展示。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以創作與言論自由之名向樂高購買積木,樂高公司則反對將積木使用於任何政治表達。 圖/藝術禁品博物館提供藝術禁品博物館方期望,透過展示並保存一些無法公開的藝術品,可以讓那些藝術品用自己的方式呼吸、存在。博物館公關經理莉迪亞.佩內洛(Lídia Penelo)強調,「藝術品經審查後,背後的含義已經不止於表面的視覺呈現,後續被眾人爭論與審視的內容也成為作品的重心與價值。」生長於嚴格審查機制國家的哈薩克藝術家柔亞.法爾科娃(Zoya Falkova)解釋,藝術在社會的作用是提出對社會制度的質疑,並期望人民因此付諸實際行動改變社會。他因此認為,藝術創作不該被審查機制限縮,社會也不應設置審查制度控制藝術,因為「文化不需要被統治。」 法爾科娃的作品〈Evermust〉帶有強烈女性主義思想,最初在吉爾吉斯展出,最終遭到抗議而撤下。 圖/法爾科娃提供「展覽內容引人入勝!」斯魯茨基興奮地說。他觀察,即使是在強調能自由創作的歐洲,只要仔細從道德觀、法律、文化等層面分析,便能發現大部分的藝術創作都還是被限制。觀展民眾可可・夏多(Coco Chateau)坦言,他原先擔憂展品會突破他的道德底線,但觀展後的他直呼:「完全相反!展品不僅充實了我對於藝術品的了解,更讓我感受到民主的重要性。」對於藝術禁品博物館的未來規劃,佩內洛希望博物館能發展成審查制度的研究中心。他指出,藝術禁品博物館的目的是推動大學生反思與產生批判性思考,目前館方更針對大學生規劃與藝術自由相關的活動。夏多表示,目前僅能在西班牙觀賞作品稍顯可惜,他期盼館方能夠舉辦巡迴展覽,讓藝術觸及世界的各個角落。 藝術品是複製鑲嵌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入口的標語:「勞動帶來自由。」博物館想透過此雕塑呈現集中營與該政治環境帶給個人的威脅。 圖/藝術禁品博物館提供
拔尖計畫納部落耆老教學 師生盼完善制度永續族語
校園
第1784期
拔尖計畫納部落耆老教學 師生盼完善制度永續族語
焦點
2023-11-02
《112學年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核定九族共53組師徒,期待弭平現今的族語斷層危機。圖為台東縣土坂部落為排灣族部落。 圖/cemelesay lja paculilj提供【記者林詩祐綜合報導】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10月24日核定《112學年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透過一對一師徒制,並首次引入部落耆老作為教師,期待各校在既有的原住民族語師培教育資源上,培育更多族語專業人才。然而針對計畫細節與原住民族語教師的資格,卻引來正反論述。2017年台灣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使原住民族語教師專職化,然而師資不足與年齡斷層,讓原族民族語的推廣受到限制。原民會推動《112學年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以下簡稱拔尖計畫),主要針對五所重點大學,分別為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東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和國立屏東大學,致力將入選學生重點栽培,並在四年內培育100名具教師證之正式族語師資,以改善目前族語師資多採用教學支援人員的現況。環境是學習語言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大民族學系二年級學生cemelesay lja paculilj表示,同學們程度不一,難以有效練習對話,「身邊很少有人能夠一起交流族語,即使是同學,大家的族語能力也很有限。」此外,他提到大學目前的教材都是屬於教導文法類型的書籍,無法有效提升口說訓練。因此,他期待藉拔尖計畫中與部落耆老的一對一教學,並進入部落自然習得生活化族語。 政大民族學系二年級學生cemelesay lja paculilj認為都市原住民可能對於部落沒有認同感,導致學習族語意願不高。 圖/cemelesay lja paculilj提供政大負責拔尖計畫的民族學系副教授王雅萍指出,部落耆老教學的設計,同時達到搶救族語的目標,教學對話的過程,學生不只理解部落文化,也深入認識到部落的傳統知識體系,得以將即將失傳的部落文化寫入書籍,永續流傳後世。然而,仍有學生提出此計畫待改善處。清大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學生Mumu Panay表示,拔尖計畫的學習時數對學生課業負擔重。參與學生除需顧及本科專業外,每週還要與配對的原住民族語老師上二到三次課。東大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學生Rolla Moggi也說,上課時間與進部落學習的時間相衝,因此學生為了完成課程,可能延後畢業。對於拔尖計畫長時間的學習時數,王雅萍則認為,精通語言需要不斷地刺激,因此透過每週不間斷地學習,才能夠讓族語有顯著的進步。除了拔尖計畫本身的問題外,Mumu Panay認為師資的缺乏、學生學習態度以及社會的期待都是影響族語學習的因素,進而牽動整個計畫的推行。Rolla Moggi則認為目前政府訂定成為族語教師的門檻太高,應降低考試難度,讓學生不會畏懼學習族語,同時培養更多族語老師。他也呼籲,面對原住民族語推廣與傳承,政府應更注意原住民族群對自身身份認同與施行的可能性,適時調整內容,才能將族語永續的存於台灣。 《112學年度原住民族語言師資拔尖計畫》讓參與學生進入部落,學習族語與文化。圖為臺東縣土坂部落青年自行成立的歌謠傳唱小團體。 圖/cemelesay lja paculilj提供
國民法官制度元旦上路 法官攜手人民參與審判
生活
影音
第1775期
國民法官制度元旦上路 法官攜手人民參與審判
2022-12-15
【記者鄧芯怡、賴羿安綜合報導】「國民法官制度」即將上路,從明年開始,你將有可能與法官一同在法庭內,審理重大刑事案件。國民法官能夠參與最輕十年以上刑事重罪的審判,在審判過程中,將由3位職業法官、6位國民法官一同審理。司法院希望藉此提升司法透明度,也期望做出更公正的審判。「經由國民法官跟法官判出來的,我覺得還是比較公開公正一點,因為法官不再是他們自己在審判。」被遴選參與國民法官模擬法庭的陳淑玲表示。國民法官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國民法官將以隨機抽選的方式,挑選符合條件的民眾加入審判。國民法官必須是年滿23歲,在法院管轄區居住4個月以上的民眾。此外,被選上者也不能具有法律專業背景,且必須有高中職以上的學歷。國民法官也不可在法律、政治、軍事、警察這四個領域服務,並被法院認定能公正審判的民眾。有部分人擔心國民法官是否可以勝任重要的審判角色,他們沒有接受體制上的審判訓練,可能容易受到職業法官的言論而影響決策,或是感情用事,都有可能影響審理過程的公正性。「法官也必須要維持符合證據裁判且公平審判的程序,他一定會適切地去領導案件進行。」司法院刑事廳調辦事法官陳思帆說道。國民法官新制的實施,引發的不只是對於審判程序的爭議,更影響整個司法體系,其中包含了律師接案的意願。曾經參與模擬法庭的律師陳宇安說:「你問我以後要不要接國民法官的案件,我一定跟你說不要,因為太累了!」他表示國民法官案件需耗費連續好幾日審判,因而無法處理其他案件,且在準備的過程要額外花費心力做簡報解釋等,這些都降低律師接案的意願,甚至未來可能只有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願意處理,造成司法體系的負擔。國民法官即將上路,其存在的爭議讓許多人感到不安。因此司法院透過影片、漫畫等方式宣導,也舉辦國民法官特展與多次模擬法庭,幫助民眾更了解身為國民法官的權利義務。「我希望就是模擬法庭能夠更容易普及,應該被納入我們更正規的教育課程裡面。」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說道。另外,他也認為人民或是有機會當國民法官的人可以花一點時間了解「國民法官法」的規範,減少收到擔任國民法官的通知時可能浮現的擔憂。對於國民法官制度,各界秉持不同看法。不過新制度能拉近社會大眾和司法審判的距離,也讓法官得以和國民溝通,避免和民眾的想法脫節,期盼國民法官制度成為人民與司法之間的橋樑。 
耶魯休退學制度惹議 校方遭控歧視心理障礙學生
國際
第1774期
耶魯休退學制度惹議 校方遭控歧視心理障礙學生
2022-12-07
【記者廖嘉嘉綜合報導】11月30日,耶魯大學在校學生、校友以及「瑞秋的伊萊斯」(Elis for Rachael)組織對校方提起訴訟,控訴校方得知學生有心理健康問題後,強迫對方自願休學,否則會將他以退學處分。 瑞秋的伊萊斯組織致力於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並透過電子郵件接收學生的問題。 圖/截自瑞秋的伊萊斯官網2021年,耶魯大學學生瑞秋・肖・羅森鮑姆(Rachael Shaw-Rosenbaum)因擔心遭學校強迫休學而在校內自殺,引起有相關經歷的校友及學生關注。許多志願者與羅森鮑姆的親友一同創建瑞秋的伊萊斯組織,希望提供遭受相關迫害的學生援助。然而,組織成員保羅・曼格・約翰森(Paul Mange Johansen)表示,過去有許多人對休退學制度表達不滿,但校方並沒有做出實質改變。 瑞秋・肖・羅森鮑姆在校內自殺後,親友與學生舉辦蠟燭之夜悼念他。 圖/保羅・曼格・約翰森提供「耶魯的制度非常過時,並且是對學生有害的。」耶魯大學校友薇洛・西爾維斯特(Willow Sylvester)不滿地說道。他的朋友曾因心理健康問題向校內心理診所求助,診所卻不斷施壓,要求對方休學一段時間,否則就會直接被退學。約翰森因此憤慨地指出,這對學生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選擇權。西爾維斯特也補充,校方規定休學學生必須間隔二至四個學期才能回到學校。在這個期間,學生必須設法證明自己的心理狀況良好才可以復學。「我已經努力在面對心理健康問題,現在我還需要面對學校的休學政策,這讓我更難照顧自己。」耶魯大學學生艾麗西亞・艾布拉姆森(Alicia Abramson)提到,他曾因為飲食失調與憂鬱症而被迫休學,當他飽受心理問題困擾時,從學校休學卻帶給他更多的煩惱。他除了被禁止進入學校,更無法使用學校的資源,已經繳交的學費與學生健保也無法退回。約翰森也提及,部分外國學生需要學生簽證合法居住在美國,當他們因為心理健康問題休退學時,意味著將必須短時間內離開美國。訴訟結果目前仍有待法院裁定,但已為耶魯大學的休退學制度帶來極高關注度。面對相關指控,耶魯健康中心心理健康與諮詢部主任保羅・霍夫曼(Paul Hoffman)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回應,表示相關報導將會誤導學生應繼續學習而非專注治療。「他們應該開始好好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學生,他們也是人。」提到訴訟後對校方的期望,艾布拉姆森表示。他希望校方給予學生更多幫助與關心,而非將他們視為罪犯。 瑞秋的伊萊斯組織於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球賽期間發起聯署,希望大眾一同聲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圖/保羅・曼格・約翰森提供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校園
第1772期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2022-11-23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在Instagram發起「扣考制」意見調查,並提議爭取廢除扣考制,然而許多學生卻認為此制度仍有存在必要,掀起校內一陣熱議。南應大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林瑀萱說明,日後學生會內部將統整意見作為提案報告,並於28日與校方開會討論如何調整制度。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發出「扣考制」調查表單,並提出質疑:「若學生能夠於非校內教學之場所更有效率地學習,這樣是否代表扣考制度正在阻礙學生進步?」 圖/梁家柔攝扣考制是根據《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考試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若學生某一科目缺曠課時數達學期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將無法參加該科目期末考試。而缺曠課包含「經校長核可」之公假、直系親屬喪假或懷孕、分娩、撫育三歲以下子女,則不得超過全學期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否則也將成扣考對象。目前全台灣許多大專院校同樣實施扣考制,在149所大專院校中,約有六成的學校還存在扣考制,且多數為私立大專院校,可見扣考制在大專院校仍廣泛被使用。南應大校方設立扣考制,旨在提升學生出席率,並維護學習成效。然而,林瑀萱指出,扣考制不僅剝奪同學的考試資格,也侵害同學擁有學習自由的權益。他也直言:「學費是用以支付學校教學所需之費用,考試及課堂測驗也是一種教學活動,扣考制等於是剝奪同學的受教權利。」因此,學生會認為應該取消扣考制,並盼校方能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存在與否。針對扣考制的疑慮,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黃一正表示,由於自身為體育績優生,經常須動輒參加好幾個星期的比賽,而公假納入扣考時數的規定就時常讓他感到困擾,「我是認為不用完全廢除,但應調整至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而曾就讀南應大室內設計系,但現已轉學的小美(化名)則提到,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因同儕問題心理狀態不佳,甚至需進行心理輔導,「那段時間實在無心力去學校上課,但我沒去的時間都在家裡完成作業。」然而,在扣考制之下,小美仍因6次缺課而無法參與期末考,令他感到不便。 曾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的校友A(化名)觀察到,部分學生只是為了不被受罰而待在教室,「不想學習的同學到課堂依然不會學習。」制度與學習成效的關係,仍有待省思。圖為示意圖。 圖/梁家柔攝然而,也有師生支持繼續維持扣考制。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鄭文通說明,學校幾乎每堂課都會點名,可有效掌握學生的出席紀錄,並落實扣考制。此外,他也覺得扣考制是督促學生至學校上課的重要因素。南應大幼兒保育系的林同學(化名)則認為,扣考制除了保障有準時出席的同學,也能確保學生有參與一定時數的課程,是一個保證人才專業的制度。針對扣考制的存廢,他也擔憂地說:「如果取消扣考,學生或許就會覺得大學是個可以隨意出缺席的學習場所。」而南應大國際企業經營系助理教授呂佳儀表示扣考制對教師而言是利大於弊,「扣考至少能讓學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出缺席,不至於只來考試或交報告。」 談及學校的扣考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此制度可約束學生課程的出席率,一方面是確保教授所傳遞的知識學生能接收,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能有警惕的作用。 圖/黃一正提供南應大學生會點出,雖扣考制是為了落實學生出席率,以確保老師上課及學生課堂學習進度同步,「但大專院校教育相較於高中職,應該更有學習的自主性,並對自身的時間規劃負責。」因此,學生會呼籲校方應廢除扣考制,並尋求其他方式達到同樣效果。對此,校方表示近期已和學生會洽談相關事宜,但仍在初步溝通階段,還未有完善的調整規劃,日後也會再與學生及學生代表討論扣考制的存廢議題。
【社論】雙主修生是在瓜分你的系上資源? 從師大雙輔制爭議談制度完善的重要性
校園
第1771期
【社論】雙主修生是在瓜分你的系上資源? 從師大雙輔制爭議談制度完善的重要性
2022-11-1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1月初於教務會議上通過,未來將開放學生申請以雙主修科系畢業。會後,師大學生會於粉專公告此案,卻掀起部分學生對雙輔制度積怨已久的不滿。校內熱門科系的資源分配問題,儼然成為正反攻防焦點。「新的方案出現會像是大學申請和指考根本就是一場空,我只要進到師大我就一定可以選擇我要讀的系。」一名就讀心輔系的學生留言表示,此方案對「原先努力考上該科系」的學生並不公平,開放外系生也能以雙主修科系畢業,等同讓本系生入學前付出的努力白費。目前師大雙輔制採登記制,意味外系學生僅須修習足夠的本系課程,就能登記申請雙主修身份。為了容納更多有欲雙主修的學生,心輔系師長僅能額外開設課程,讓作為本系生的他不禁質疑:「心輔系吃得消嗎?」他不希望系上資源遭瓜分,須和雙主修生搶選課名額,也憂心教學品質因而下降。此則留言目前有超過80個讚數,為留言區內獲得最多讚數的發言。師大自2020年將雙輔制從甄選制改為登記制,開放學生僅須修畢足夠的課程,即可申請登記輔系生或雙主修生。即便這項制度有利於多數學生跨域學習,卻引起校內熱門科系學生的擔憂。多位心輔系學生於貼文處留言表示,自登記制上路後,系上課程的修課人數暴增,大班制恐影響教學成效,他們認為校方廣開雙輔制度時,仍要考量各系量能,制定配套措施。但根據目前師大雙輔制度,外系生若欲成為雙主修生,須先修畢該系「先修課程」成為預修生,修讀足夠的學分後才能爬升為輔系生或雙主修生。此外,選課優先次序也有身份差別,依照本系生、雙主修生、輔系生、預修生的順序排列,意味本系生的選課名額不受外系生排擠,外系生能否取得雙主修身份,取決於是否能幸運選到課。事實上,該留言的論述中潛藏「排擠外來者」心態。師大心輔系穩坐全台大學輔導諮商學類科系龍頭,相較校內其他科系錄取成績也較高。在此背景下,留言所說的「努力白費」,即是認為外系生入學成績不夠高,卻能透過改制得到和他一樣的學歷。 入學成績有高低落差的一群人,最終卻以一樣的身份畢業,正是留言同學認為的不公平之處。平平都修習一樣的學分數和課程,又何來公平性問題?當外系生一邊修習主修科系,一邊憑藉正規管道,甚至得靠著運氣獲得雙主修身份,為何本系生仍舊認為他們是在「侵門踏戶」?再者,本系的資源就應當歸屬於本系生?究竟是他的資源被瓜分,還是所有修習課程的學生可得資源皆被縮減?留言處有學生分享,高中畢業時並未清楚自己的志向,進入不瞭解的科系就讀,迷失到大二才選擇休學進行興趣探索。他在復學後,剛好碰上雙輔改制,使他能全心投入在較有興趣的領域,重拾學習樂趣。此案例並非特例,說明目前國高中教育無法協助學生進行興趣探索,若各大專院校能廣開雙輔制度,勢必能給予迷茫的學生一絲救贖,協助他們專注於興趣領域。近年來,跨域學習成為高教趨勢,各校逐漸廣開雙輔制度,期望培養學生多元能力。然而,制度規劃不周與排外心態卻造成學習阻礙,若各校能給予更好的雙輔環境,輔導各系所,根據系上狀況制訂合適的篩選機制和名額,學生也能夠接納各系學生,不去因科系而對學生進行高低判斷,促進更友善的跨域學習環境。
政大棄修制度調整 盼減輕學生修課負擔
校園
第1770期
政大棄修制度調整 盼減輕學生修課負擔
2022-11-02
【記者彭嘉輝綜合報導】國立政治大學10月17日於教務會議上,通過由政大學生會提出的棄修制度調整案,將容易造成負面聯想的棄修一詞改名為停修,並放寬停修科目數量限制。新制度最快預計於下學期上路。過往棄修一詞,容易帶有「放棄」和「半途而廢」等負面聯想,因此,政大學生會參考台聯大系統的相關制度,提議將棄修改為停修。政大學生會會長何傑恩說明,在成績單字樣顯示中,將不再使用「放棄修習」以及「abandon」等字詞。對此,政大中國文學系劉育丞認為,「棄」給大眾一種沒有毅力,和無法調整心態的感覺。政大原先停修以一科為限,為了給予學生更大彈性,改為在特殊情況下,可停修超過一科。何傑恩補充,未來預計設置多科目停修申請單,學生申請時需經過授課老師、導師及系所主管同意,再送至註冊組辦理相關手續。談到改制目的,何傑恩希望增加停修彈性後,學生能根據自身狀況進行調整,幫助調適校園生活。政大政治學系盧宥凱肯定改制為同學帶來的幫助,但他提及,同學仍需在學期前便做好修課規劃,避免因個人因素停修多科,影響其他同學的選課權益。國立臺灣大學於本學年度實施放寬停修科目數量的政策,讓學生在課程安排上有更多調整空間。即便新制才剛實施,但臺大教務處註冊組組長李宏森表示,過往學生若有停修多科需求,教務處也會給予通融。針對停修恐占他人修課名額,並影響同學選課權益的疑慮,李宏森說明,由於學生選擇停修的科目通常是系上必修,並非如通識課由全校學生共同選課,對學生影響程度較小。臺大外國語文學系陳曦過往曾因課業應付不暇,而嘗試停修兩科,但由於當時停修放寬政策尚未上路,學生若要停修第二科,得須繳交學生報告書,因此他為避免程序上的麻煩,最後僅選擇停修系上一堂必修課。但陳曦仍認為,選擇停修後,學生能擁有更多時間專注其他科目,並如願達到預期的學期成績。儘管在成績單留下停修紀錄,對於申請研究所時,可能使面試官產生負面觀感,但他認為,若能透過再次修習課程取得更好的成績,便能證明自己仍然擁有相對應的實力。 政大統計學系李思韻認為,停修並非代表學生的能力不足,而僅是一種選擇,他也認為,學習放棄是值得鼓勵且對自己負責的展現。何傑恩則呼籲,改為停修後,只要同學確實壓力過大,需要停修一門以上的科目調適生活,教師與系所主管不應給予責難或刁難,而是該藉此關心和輔導學生,思考如何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  
中山心理假申請數低落 制度成效仍待觀察
校園
第1769期
中山心理假申請數低落 制度成效仍待觀察
2022-10-26
【記者蔡文馨綜合報導】國立中山大學去年首創「心理不適假」,搭配導師關懷與諮商介入等配套措施,協助學生調適身心狀態。中山學務長楊靜利表示,施行首年沒有學生以心理假為由請假,而本學期至今僅有六位學生使用心理假,制度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 國立中山大學去年首創「心理不適假」,搭配導師關懷與諮商介入等配套措施,協助學生調適身心狀態。  圖/鮑姿穎提供2021年5月,校方正式將「心理不適假」新增至《國立中山大學學生請假規定》。中山畢業生、109學年度學生事務會議委員林玟圻表示,心理假是由校方主動推行,因此在推行過程中十分順利,討論半年即正式設置。目前欲申請心理假的學生,僅需要至請假系統做登記,並說明請假原因即可,且每學期未有申請心理假之上限。楊靜利表示,若學生請心理假過多次,校方會通報導師,介入關心學生,但若狀況仍未改善,才會再向上通報諮商中心。對於心理不適假,多數中山學生皆表示肯定。中山外國語文學系學生鮑姿穎認為,現代人罹患心理疾病的數量漸增,心理假的設置讓學生有喘息的空間,也能適時紓解自己的情緒。「對於因心理因素不敢去上課的學生,心理假是很自在的選擇。」才剛請過心理假的中山外國語文學系學生L小姐(化名)表示,學生在心理不穩定的狀況下,根本無法專心,因此,他認為與其讓學生用不健康的心理去上課,不如讓他們的身心靈放假。 心理不適假得到多數中山師生的肯定,但對於宣傳成效與學生濫用問題,也引發師生間的討論與疑慮。 圖/鮑姿穎提供即便心理假制度立意良善,多數校內學生卻並不清楚校方有設置此假別,中山劇場藝術學系學生Ben(化名)表示,直到20日學校官網發布心理假相關貼文,他才得知此消息,且身邊也尚未有同學申請過此假別。事實上,針對心理假的宣傳,楊靜利表示,中山校方是以發布會議議程的形式至全校師生信箱,可能導致師生未及時得知心理假消息。此外,針對心理假使用人數低落,Ben分析,心理假的實施,恐會造成校方、老師及同學過度關心,而讓申請人未得到真正的休息,無法發揮心理假實際用意。心理假制度逐漸廣為人知,也引發部分師生擔憂心理假是否會遭學生濫用。對此,中山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杜佳倫正向看待,「大學生已是成人,能自己做好學習規劃與判斷,若有人刻意濫用,那就是不尊重設置制度的善意,也不尊重真正有需要的人。」杜佳倫也贊成心理不適假的設置,根據其授課經驗,他認為心理假能幫助有身心狀況的學生,讓他們可以適當休息。杜佳倫更表示,通常主動提出需求的學生,也較能在身心恢復後積極回到班上繼續學習。 中山大學心理不適假的使用人數施行至今雖看似不理想,但立意良善,不僅鼓勵學生正視身心狀況,更是多一種假別供學生選擇。 圖/蔡文馨攝目前教育部國教署正研議於高中以下學校實施心理不適假,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等校也正研擬相關規定,顯示學生心理健康議題備受關注。作為全台首間實施心理假制度的學校,楊靜利認為,心理不適假的設立,除了鼓勵學生正視身心狀況外,更是多一種假別供學生選擇。Ben也肯定校方設置心理假的政策,讓學生可以透過合乎校規的管道,且在不損害自身權益的情況下合理請假,適時調整身心靈狀況。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