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文創商品融在地特色 青年攜民眾回顧大稻埕歷史
生活
第1774期
文創商品融在地特色 青年攜民眾回顧大稻埕歷史
2022-12-07
【記者黃𦲽湄綜合報導】大稻埕老商家相談甚歡,青年團隊舉著攝影機於現場穿梭,記錄開幕茶會。台灣亞太青年學院聯盟與六校青年設計師於1至6日在Olympus Plaza Taipei 大稻埕旗艦店,一同舉辦《大稻埕之絕代風華》青年設計師創作成果展,展出新詩、家書、記錄片與文創商品等作品,呈現青年眼中的百年歷史。 「大稻埕之絕代風華」青年設計師創作成果展以文字和影像傳遞大稻埕歷史。 圖/黃𦲽湄攝青年設計師在文創商品上繪製城隍廟相關特色插畫,擺在桌上供民眾欣賞。台灣亞太青年學院聯盟秘書長房福慶表示,學生實地走訪老商家,深入了解商鋪文化背景,再將其藉由物品呈現。他強調:「一定要非常近距離地去聊天,我們才能知道他們(老商家)的想法、感受以及需要,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民眾黃瓈葳也說到:「展覽可以讓他們接觸平常不會在意的事情,像霞海城隍廟並不是只有月老,背後還有百年街屋、歷史餐區等。」 現場播放豐富的紀錄片影像,吸引民眾一同了解大稻埕的歷史軌跡。 圖/黃𦲽湄攝展場紀錄片內的受訪者雖多為長者,他們的聲音卻充滿力量,傳遍展廳各個角落。黃瓈葳提到:「不管是大稻埕或者新竹客家莊,很多都是口傳歷史,若沒有透過影像或文字把它書寫下來,其實照我們20幾歲的這一代,下面就很難找到任何的文獻資料。」民眾林金燕也表示,文化傳承需要更多人參與,並以多元視角呈現歷史。在這次展覽中,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暨碩士班參展者郭正勳,展出帶有祝福寓意的印章,他分享道:「年輕人以當代的角度解讀歷史,將具有衝擊性與張力的創意表現在文創商品等作品上,這也是闡述歷史文化很棒的方式。」 青年設計師以不同思維詮釋當地特色,郭正勳認為,年輕人可以創造在地新價值,藉作品呈現多元樣貌的大稻埕。房福慶也提到,不管是透過展覽、書籍、新媒體或自媒體的方式,都能讓文化歷史得以傳承保留。青年與老商鋪跨世代對話,攜手回顧大稻埕的昔日舊事,期盼展覽能傳遞與延續這片土地的歷史。 
一同尋光吧! AR作品融關渡文化於光藝術節
藝文
第1770期
一同尋光吧! AR作品融關渡文化於光藝術節
2022-11-02
圓環型的燈光裝置,是由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陳昱伶、李芷綺、王可可、洪伊妘製作的互動作品〈尋光〉中的主燈。 圖/洪伊妘提供【記者何予綜合報導】在圓環型主燈周圍散佈著帆船造型的小燈,觀眾拿著手機穿梭其中與之互動。作品〈尋光〉在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舉辦的關渡光藝術節《濟濟》中展出。本屆光藝術節首次跨出校園,於10月28日在關渡中港河碼頭開幕。新媒系的學生陳昱伶、李芷綺、王可可和洪伊妘,受關渡宮沿路掛設的燈籠和碼頭所啟發,結合光藝術裝置與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技術,設計了一套互動遊戲,製作出作品〈尋光〉。觀眾下載APP後,可以跟著遊戲腳本化身為「守燈人(註)」,將手機鏡頭對準主燈周遭的小光船後,便可透過APP捕捉小燈裝置上的「光精靈」,再將鏡頭對準主燈回傳光精靈身上的能量,以點亮裝置,為中港河碼頭的船舶引路。註:在遊戲腳本中,體驗者將成為守燈人的角色,帶著行動裝置,在AR中捕捉光精靈。王可可分享,因關渡宮鄰近北藝大校區,在創作發想期間,團隊會相約在關渡宮和關渡中港河碼頭周遭區域漫遊以尋求靈感。陳昱伶則說明,在某次閒逛時偶然看見整排燈籠延伸至關渡宮的景象,「我們覺得那個光指引到某個方向,可以解讀為希望。」他們也因此受到啟發,並將此概念轉化為現在的作品〈尋光〉。 〈尋光〉創作團隊自行開發手機APP,讓參觀民眾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參與虛擬實境,與作品互動。 圖/洪伊妘提供策展人、北藝大新媒系專任講師林書瑜說明,這次展覽以關渡本身的地景、人文、歷史作為創作發想,也曾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陪伴學生認識關渡。展名《濟濟》也是取自音樂人鍾永豐和陳明章為關渡所譜寫的《關渡之歌》,連結對土地和在地生態的情感。〈尋光〉作品中的光精靈,以招潮蟹、彈塗魚、鴿子等形態出現,也是從關渡自然公園的棲息生物找到靈感。現場觀眾謝昕亞表示,在「尋光」過程中,十分期待最後點燈的瞬間,也在遊戲體驗中認識到關渡當地的捕魚環境,加深對關渡的印象。他認為,藉由體驗互動的作品,參與者能更投入在展覽中,因此如果有特定想傳達的議題,互動式藝術裝置是合適的傳播形式。陳昱伶也點出,非互動式作品觀看方式只有一種,但互動作品可以讓觀眾的角色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尋光〉團隊更希望,不只是展場與地景連結,作品本身也能與在地文化、民眾有所聯繫。
織襪、芭樂入造型 時尚走秀展社頭在地特色
生活
第1740期
織襪、芭樂入造型 時尚走秀展社頭在地特色
2020-12-16
【記者林子頊彰化報導】「我們是具氣質的芭樂代言人。」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的呈呈(藝名)自信地描述「WOW 時尚襪造型秀」,模特兒手拿社頭名產芭樂、穿著在地織襪演出。建國科大此次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合作舉辦時尚造型秀,為11至13日的「2020彰化社頭織襪芭樂節」吸引更多觀光人潮,也讓參與學生們更加認識社頭在地特色。 建國科技大學於「2020彰化社頭織襪芭樂節」結合社頭芭樂文化,帶來「WOW 時尚襪造型秀」精彩的走秀演出。 圖/林子頊攝模特兒各自具有獨特風格及態度,陸續走向舞台中央,在定點擺出亮眼姿勢。團隊將社頭織襪以及社頭芭樂融入造型,走秀學生不時冷靜地啃下芭樂,以專業態度搭配有趣動作,為觀眾帶來視覺衝擊。WOW 時尚襪造型秀包含希臘文化、魔法馬戲團及運動時尚三大主題,結合社頭農田風光、文化特色。例如學生扮演成希臘文化眾神,提著一籃子社頭芭樂,模特兒呈呈說:「希臘眾神各自有具代表性的水果,社頭有名的是芭樂,期望能以走秀的方式發展台灣水果文化。」 建國科技大學走秀團隊穿搭設計融入社頭織襪,以魔法馬戲團為主題的表演秀。 圖/林子頊攝此次活動由彰師大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團隊舉辦,計畫主持人葉凱莉邀請具表演專業的建國科大,期望搭建起彰化多所大學的合作平台,善用各校資源帶動家鄉文化發展。魔法馬戲團造型秀模擬小丑服裝,搭配螢光綠及螢光粉的鮮豔織襪,同時邀請建國科大觀光系學生表演花式調酒,調酒師隨著旋律舞動器皿,調配好酒供貴賓享用。為推廣彰化縣社頭鄉在地文化,社頭鄉舉辦年度「織襪芭樂節」。主辦單位除了舉辦走秀表演,也透過織襪市集,讓民眾看見各家廠商的特色織襪;還設有芭樂創意美食攤位,於活動現場準備芭樂口味的奶凍捲、泡芙等甜點,提供民眾享用。彰師大學生也帶來「襪好厲害 趣味活動」,學生將社頭小知識設計成大富翁題目,讓民眾邊玩大富翁邊認識社頭文化。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為「2020彰化社頭織襪芭樂節」帶來織襪趣味活動,將社頭文化融入大富翁遊戲。 圖/林子頊攝彰師大的「社頭織襪——創新、創業、創生」萌芽計畫,時常為廠商舉辦免費課程工作坊,讓廠商互相切磋創新的行銷手法。葉凱莉說明,成本低廉不再是製造產業優勢,業者需要做出產品差異,凸顯自己的亮點,「織襪產業需結合地方場域發展,以特有的文化歷史作為基礎,發展出獨特的產業特色。」計畫學生、彰師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班王靖之舉例,其中一家織襪廠商就以台灣各式小吃為元素,設計創新的文創商品。此計畫未來將擴大至文史面向,期望能成立社頭文史協會,融入歷史文化翻新舊有產業。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透過產學合作帶起地方創生,讓學生能累積實務經驗,也能從實作中看見產業的真實面貌。 圖/林子頊攝彰師大透過產學合作實踐地方創生,學生能從實作中看見產業問題,累積實務經驗。彰師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碩士班學生潘誠愷分享,他透過計畫更認識社頭織襪的產業生態。團隊發現廠商普遍缺乏品牌經驗,因此學生透過商管專業給予創新點子,讓廠商能運用各種網路平台曝光商品。此外,王靖之也向身旁朋友分享參與計畫經驗,讓年輕一代更認識家鄉產業的面貌,使社頭文化永續發展。 建國科技大學受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共同參與「2020彰化社頭織襪芭樂節」,為社頭織襪帶來全新面貌。 圖/林子頊攝
花「仙」子時裝上菜 萬能生走秀現在地特色
生活
第1738期
花「仙」子時裝上菜 萬能生走秀現在地特色
焦點
2020-12-03
【記者張華真桃園報導】身著手縫禮服的模特穿梭粉紫色仙草花海中,他們未配戴珠寶、皮包,卻手端一盤盤在地的仙草特色菜餚。11月29日桃園市政府舉辦2020桃園仙草花節「時尚匯流」,主辦單位邀請萬能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打造全台首見的「時裝上菜秀」,十多名學生一手包辦服裝設計、妝髮和伸展台走秀。 萬能科技大學學生身著白底的時裝與後方純白的裝置藝術〈微光〉相互呼應。 圖/張華真攝白色裙擺隨風飄逸,模特身著「田園」主題服裝、手持白盤優雅步入仙草花妝點的舞台,佈景上一層層蕩漾的水波呼應桃園「千塘之鄉」美名。學生設計師呼應仙草花節的純白裝置藝術,打造五套以白色為底的時裝,搭配網紗、蕾絲和編織麻繩。其中,一襲剪裁特殊、不規則長短設計的白底黑紗禮服,一出場便引人矚目,設計者、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劉怡伶出於對仙草印象的轉變,設計出這套對比強烈的服裝,他說:「小時候一直覺得仙草黑黑的很恐怖,吃過才發現仙草超好吃的!」因此,劉怡伶巧用黑白元素與側邊不對稱剪裁,詮釋自己對仙草的想像。不僅服裝設計巧妙融入仙草印象,學生在素材選用上也別出心裁,為呈現田園意象,使用髮片塑造自然的荷葉捲邊。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王淨以髮型定型液控制藍色髮片的彎曲程度,打造出白色斜肩長裙上閃耀的層層荷葉。相較於服裝設計前衛,模特妝容簡單、樸素地綁上高馬尾髮型。對此,王淨指出上菜秀的重點在於展示菜餚,設計浮誇的髮型和妝容反而會喧賓奪主。 為讓觀眾聚焦菜餚,時裝上菜秀模特妝容較簡單且不用浮誇髮飾和造型,改以俐落高馬尾。 圖/張華真攝時尚造型設計系副教授陳育睿表示,上菜秀通常由餐廳服務生負責,他頭一次見識以時裝秀介紹料理的創意表現。比起呈現服裝或飾品,展示菜品需分心留意盤中狀況。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張小涵(化名)提到,上菜秀的難處在於平衡餐盤同時維持料理擺盤,「要練習用手去感覺盤子中菜的位置。」此外,有別於時裝秀通常在平坦的伸展台上進行,上菜秀走入田間,坑疤的泥土地容易絆倒身著細跟高跟鞋的模特,因此十分考驗模特走秀功力。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學生蘇芯雅提到,他們提早到現場彩排熟悉場地,「知道哪裡有坑洞,就可以盡量避開。」 桃園市政府與百匯業者「果然匯」合作將仙草入菜,並邀請萬能科技大學學生以時裝上菜秀展示仙草特色餐點。 圖/張華真攝此活動將仙草入菜,製作仙草蕨餅、奶油仙草燉飯和香炸仙草糕等特色餐點,突破大眾對仙草料理的想像,由學生模特展示菜品的活動形式更為吸睛,主辦單位以創新方式推廣在地花卉成功創造話題。 一朵朵精緻小花沿著莖向上串起,粉紫色的仙草花隨風搖曳。每年9至10月是仙草產季,農民通常都在開花前採收,所以鮮少可以看到仙草開花。 圖/張華真攝  
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生活
第1732期
月食祭結合在地特色 成大生推動左鎮創生
焦點
2020-10-15
【記者吳季柔台南報導】夜色漸濃,台南左鎮二寮日出平台上,五張大長桌上擺設了金銅色的刀叉,燈光藏匿在竹筒中搖曳,月食饗宴正要開始。首屆台南左鎮月食祭是在地青年與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合作的成果,他們將左鎮在地農產設計成法式料理,並舉辦古道探險、月桃手作等活動,於9日與31日開設晚宴,每場限額20位以保證活動品質。 台南左鎮月食祭晚宴在二寮日出平台舉辦,將當地農產研發成法式料理,推廣左鎮特色文化。 圖/吳季柔攝月食祭由六位返鄉青年主辦,獲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支持,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協力,共同推廣左鎮特色文化。返鄉青年們選用葛鬱金與月桃等在地農產作為料理食材,從開發菜單到端盤上桌一手包辦。其中一道料理「香柚莎莎醬葛鬱金冷麵」,用葛鬱金粉製成彈牙麵條,淋上醬汁,並以高腳杯盛裝,獨特擺盤吸引全場目光。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負責晚宴場地的空間規劃,學生們利用盛產的赤竹製作竹椅與燈飾,焊接、鋪設電線,增加場地照明。二寮日出平台屬於西拉雅風景管制區,因此學生們佈置場地時都選擇不傷害環境且易拆卸的方式。活動發起人賴政達感性表示,預演時看到燈光亮起非常感動,「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晚宴時飄起細雨,團隊緊急將餐宴地點從露天平台改至二樓,賓客們也動手協助搬動桌椅,意外發現主辦單位為固定餐桌與燈飾,用麻繩緊緊纏繞桌腳,讓賓客大讚用心。 結束月桃編織手作活動,參與民眾在晚宴開始前抵達二寮日出平台欣賞夜景。 圖/吳季柔攝晚宴之外,主辦單位也精心規劃古道探險與月桃手作活動。古道探險邀請民眾走入農地,與社區居民對話,體驗農村日常。月桃編織是原住民的傳統工藝,在老師帶領下,一顆一顆月桃球型燈飾逐漸成型,民眾紛紛露出欣喜笑容。參與民眾黃美華認為,活動設計相當用心,讓遊客有機會深入了解左鎮。 參與民眾黃美華認真編織葉,他認為主辦單位相當用心設計活動,讓參與民眾得以深入了解左鎮。 圖/吳季柔攝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發起人兼秘書、成大建築學系學生杜昆翰從七月底加入月食祭籌備,主導晚宴場地的空間設計。他考量到經費限制,選用社區提供的赤竹以節省開銷,還能深化在地連結。杜昆翰坦言架設電路的技術最為困難,「我們都是學生,社區也缺少水電專業的成員。」他笑著說明,在平台工作時常常會有遊客指點,「雖然我們沒有特別去找到誰來教我們,但過程中學到很多。」杜昆翰過去參與社區服務課程,他有感服務行動往往隨著學期結束,於是透過相關課程的老師,聯絡上其他也想長期投入社區的學生,共同創辦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一定有一些人跟我一樣,一直想做但是就覺得沒機會。」 國立成功大學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創辦人兼秘書杜昆翰負責晚宴場地的空間設計,也親手焊接電線與固定燈泡。 圖/吳季柔攝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的七位成員過去皆在左鎮服務,因此決定回到左鎮實踐理念。杜昆翰相當重視社區的情感連結,他表示因為成大協助左鎮居民已有五年之久,團隊才能在建立之初就順利進入社區。賴政達認同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對社區的付出,「當我們需要辦活動或是討論的時候,他們都很願意伸出援手。」他回憶,自己看過上百位學生來來去去,而成大惡地學生行動組織不一樣,他們因為認同左鎮選擇留下深耕,陪伴並協助社區發展。
暖冬補助成效有限 觀光仰賴地方特色發展
校園
影音
第1695期
暖冬補助成效有限 觀光仰賴地方特色發展
2019-01-03
【記者呂立竹、葉伸怡、李育軒綜合採訪報導】元旦連假民眾紛紛出遊,熱門景點湧入大批人群。近年來,台灣觀光景點重複性高,缺乏對民眾的吸引力。根據觀光局統計,近五年國人因出國而減少國內旅遊次數的比例從24%增長至33%,一旦碰上長假,民眾更傾向於至鄰近國家遊玩。因應此現象,政府推出擴大國旅暖冬遊方案,期盼能推動在地特色深度旅遊。宜蘭住宿業者謝莉媛透露,11月份的飯店住宿率提升約30%,但他認為真正想出國的民眾並不會在意1000元的國內旅遊補助,因此真正的長遠之計仍須多加建設本國的天然資源和天然景色,讓國人能多留在台灣旅遊。暖冬政策透過補助住宿費,期盼吸引民眾走入當地、體驗特色文化。此作法在短期內雖確實可提升旅客住房率,為旅宿業者帶來正面影響,但是否能達成推廣在地深度旅遊目標仍有疑慮。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吳怡彥提到,補助住宿費的方法較為表面,對地方的幫助有限。因此他認為,政府與其花費數十億元作為旅遊補助,不如結合文化部與農委會資源,善用經費於整理閒置空間等更有作用的地方。而國內觀光景點性質重複性高,若欲長期發展國內深度旅遊,可利用在地天然資源發展地方特色,增加遊客再訪意願。以宜蘭為例,政府結合溫泉與冷泉等當地指標性景點,推出特色旅遊行程吸引民眾來訪。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觀光行銷科科長方彥仁表示,縣政府透過建立網路平台,讓業者與遊客自由選擇至宜蘭遊玩的遊程,並希望遊客能深度體驗當地景點。 為改善觀光體質,觀光局於去年宣布停建天空步道與彩繪村等一次性景點。然而暖冬政策同屬於短期計畫,較缺乏長遠影響力,若望達到推廣深度旅遊的目標,政府應聯手各級部門,運用經費於發展各地特色產業,帶動國人走入國內特色景點,跳脫走馬看花的旅遊型態。https://youtu.be/f_0e6UJlV7I
不老溫泉季推在地特色 佛大學生踩街趣
生活
第1684期
不老溫泉季推在地特色 佛大學生踩街趣
2018-10-17
【記者莊珺茹宜蘭報導】手拿扇子,民眾穿著綠色與粉色專屬浴衣,不時拍手以及擺動身軀,踩街過程播放歌曲「來去礁溪洗魂舒」。宜蘭縣政府首度推出「2018宜蘭不老溫泉季」於13日傍晚,透過千人踩街、跳溫泉舞拉開序幕。 由溫泉飯店業者領頭,企業隊與社區隊興高采烈,準備帶給大家活力的演出。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老人節與溫泉節原是宜蘭秋冬特有的兩大活動,今年更將兩者結合,成為首屆宜蘭不老溫泉季,含義是「泡溫泉不會老」。藉由簡單的舞蹈搭配琅琅上口的歌曲,讓大人小孩都能一齊同樂。踩街音樂「來去礁溪洗魂舒」是以老歌仔最重要的串仔曲「雞母調」及宜蘭民謠「五工工」為創作的基礎,譜出耳熟能詳的獨有音樂。 民眾穿著浴衣、搭配扇子與泡湯頭巾,街道上將近1500人的踩街隊伍浩浩蕩蕩地前進。在年長者眾多的踩街隊伍中,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們顯得特別有活力。身為佛大領隊,心理學系學生彭兆謙今年已是第三次參加溫泉季踩街,表示溫泉季讓他更加了解礁溪的溫泉產業。同為佛大學生的劉子敬則認為,浴衣是代表礁溪平地溫泉的特色,搧扇子的動作代表泡完溫泉搧風散熱,「大家一起穿浴衣踩街,是溫泉舞最特別、最具代表之處。」而為了練習溫泉舞,彭兆謙平日晚上會帶著學弟妹一起跳舞。透過每日練舞,同學之間更有凝聚力,因而增進彼此的感情。 手拿扇子,頭戴浴巾,身穿專屬浴衣,搭配音樂,大家活力的齊跳溫泉舞。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踩街活動的尾聲,共52隊的踩街隊伍整齊劃一的跳著溫泉舞,非常壯觀。代表礁溪迎賓的「礁溪溫泉水美人舞團」團長林曼玲指出,溫泉舞動作很隨性 ,讓大家可以輕易學習,音樂又有洗腦作用,「希望讓遊客也可以一起共舞、一起享樂。」主辦方也表示,透過溫泉舞蹈,讓國內外遊客認識礁溪在地溫泉的特色。 「礁溪溫泉水美人舞團」是代表礁溪的迎賓舞團,在千人踩街中一同大跳溫泉舞。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大學生進駐偏鄉小學 發展在地特色產業
生活
第1618期
大學生進駐偏鄉小學 發展在地特色產業
焦點
2016-03-24
大學生在苗栗縣卓蘭鎮雙連的雙連梨園,與農民一起採收。圖/李宥霖提供【記者蘇奕菲綜合報導】教育部去年開始推動「社區創新創業計畫」,將大學生引進偏鄉,發展在地企業,活化偏鄉中小學。其中,台南大學及中原大學則成立社會企業,為雙連國小創造「雙連梨」品牌,預計4月開始進行線上募資;台北教育大學也與三峽有木國小合作,設計香菇種植特色課程。教育部去年4月開始「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將大學生引進偏鄉中小學,利用專業能力協助社區發展微型或在地企業。一年下來,共有12所偏鄉中小學、12所大專、21名教師及130名大學生參與偏鄉駐點。[video width="426" height="320" mp4="/wp-content/uploads/2016/03/3f7afa4436cea7b4b36bce44e6eb62b2.mp4">[/video]影片為創新創業計畫104年成果展,包含12所偏鄉中小學創業內容。影片/取自「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以亨表示,偏鄉學校是社區的核心,一旦被消滅,社區就會跟著消失,「大家都會搬走」。陳以亨指出,學校的學生人數與社區人口、產業發展有關,因此大學組團協助,就把目標放在「尋找經濟活動的可能性」。中原企管系助理教授李明彥指出,欲活化偏鄉,必須擴大發展當地主要經濟活動或是文化傳承。 大學生在雙連與農民一起進行工作。圖/李宥霖提供計畫中的苗栗縣卓蘭鎮雙連國小是位於山城中的小學,一度只剩31位學生,差點瀕臨廢校。台南大學及中原大學成立社會企業,將當地特產高接梨打造成「雙連梨」,重新創造其品牌,從產品包裝至通路一手包辦,預計4月開始進行線上募資。「到雙連才發現我們太天真了。」南大行政管理所學生蔡韻芊表示,起初團隊計畫與宅配公司簽約,並固定每週三配送出少量訂單的雙連梨。由於雙連梨先用冰櫃冰過口感才較好,但並非每位農民都有冰櫃,有些農民甚至必須到鄰近地區冰鎮梨子。蔡韻芊說:「原本的計畫反而是增加農民的成本。」到當地進行深度田野調查後,才更加了解農民需求。除了了解配送方式,團隊也需取得居民信任。指導老師、南大行管系助理教授李芸蘋表示,政府及民間團隊經常到偏鄉執行類似計畫,但經費用完就沒有後續,因此居民起初對團隊抱持懷疑態度。蔡韻芊也說:「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計劃,對他們來說卻是他們的生活。」李明彥表示,學生住進雙連國小圖書館,踏查社區並進行訪談,甚至下田了解高接梨栽種過程,才逐漸取得當地民眾信任。團隊希望幫助雙連國小之外,也能吸引青年回到當地。李芸蘋表示,果農認為務農很辛苦、收入不高,而希望子女到大城市工作。因此團隊向果農傳達,務農其實有許多附加價值,未來可以藉著當地青年的專長,自行包辦行銷、通路、食安及藥檢等過程,避免大部分利益遭中盤商獲取,以增加收入,並幫助當地青年回流,活化偏鄉社區。 大學生在苗栗縣卓蘭鎮與雙連的農民進行訪談。圖/李宥霖提供此外,創新創業計畫中的新北市三峽區有木國小,也與北教大合作,發展「香菇包」特色課程。有木國小氣候濕潤,適合栽種蕈類,團隊教導教師利用木頭種植香菇或木耳,未來設計特色課程。有木國小校長林逸松表示,特色課程能豐富學童的多元經驗,並進而推展到社區,發展成社區獨特的生活模式,而使居民情感更緊密。李明彥指出,雙連的經濟活動則明顯,90%以上的居民都是果農,但是其他偏鄉地區若沒有外界投資,或是沒有經濟產值,將不易發展社區特色。陳以亨也說:「這個計畫很困難,每個地方的經濟文化都不同,想做的事也不同。很難有SOP(標準執行程序)。」除了農業,陳以亨表示,偏鄉也能以高科技產業作為經濟活動,他認為計畫中的台中新社福民國小地處高海拔、乾冷區域,適合作為雲端伺服器的基地。偏鄉中小學亦能以特色教學為主軸,吸引周邊家長讓小孩就讀。若有大型企業的總部設在偏鄉附近,中小學也可為員工子女設計客製化特色課程。他說:「有很多可能性,要看大學生怎麼發揮創意。」
【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三】融在地文化 打造各校獨有品牌
專題
第1597期
【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三】融在地文化 打造各校獨有品牌
2015-05-14
成大單車節除單車體驗活動,有系所也設立「模擬面試」現場,由學長姐擔任考官出題,給予高中生面試建議。 圖/陳冠維提供 【副刊記者/余聰傑 黃鈞浩 劉翊怜】博覽會雖提供高中生多元校系資訊,但只藉由校系擺攤,高中生短時間內難了解大學科系與校園。成大與中山大學結合在地特色,如地理位置、小吃等,積極打造品牌形象,為一般單介紹科系的博覽會,帶來新樣貌。 成大單車節暨院系博覽會今年邁入第八個年頭,每一屆皆由學生負責主辦,校方僅提供金錢與場地,不過度干涉活動內容。成大課外活動指導組校聘組員吳昌振表示,國立大學學生應善盡社會責任,藉由單車節將其享有的資源回饋社會。 陳冠維提到,單車節一開始是由「一日成大生」的畫面為發想。為讓高中生體驗在成大校園騎單車趕課的情況,當天主辦單位與成大單車社合作,提供500台免費單車作為代步工具,讓高中生自由馳騁成大校園。 「成大跟台南應該綁在一起行銷。」本次單車節融入「府城文化」,引入台南在地特色小吃,加強成大與台南的連結。陳冠維表示,博覽會揉合台南文化,讓學生不只認識各科系內容,還能感受慢步調的台南。 「台南本地人對台南的印象與成大是重疊在一起的。」成大中國文學系學生王寅兒解釋,慢活是指度過輕鬆悠閒但不失豐富的生活。 「博覽會應成為學校的『品牌』。」中山於民國103年由學生自發性舉辦第一屆院系博覽會,邀請17個系所參與擺攤。總召、企業管理系學生尤梓維表示,以往大家都將中字輩學校視為第二順位,「但第二不是不好,而是應該創造出屬於中山的特色。」 尤梓維提及,中山背對壽山、面朝西子灣,得以利用豐富海洋資源,發展特有風帆與潛水課程,「未來希望博覽會能加入風帆體驗活動,讓更多人知道中山特有的海洋文化。」中山海洋環境及工程系學生陳柏羽自豪地表示,海洋科學院是中山的特色,大多數高中生卻不知道其課程內容,「博覽會幫助更多高中生認識海洋事業這一塊。」 中山社會系為參與此次博覽會科系之一。社會系系學會長心諦分享,學校以往較少舉辦全校性活動,「院系博覽會凝聚學生向心力,讓大家對於中山有更多一分的認同感。」 林卉娟認為,政大包種茶節應與文山地區包種茶產業或在地社區居民合作,才能走出屬於政大的校系博覽會。政大歷史系學生廖芸嫻則建議包種茶節當天舉辦政大指南山導覽,由美麗風景刻畫「政大印象」,更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大學博覽會若過度注重攤位布置與活動,以得獎競爭為目標,恐反而失去其初衷。科系博覽會應以提供高中生資訊為導向,並結合校園特色,才能突破固有思維,開創新局。第一篇:【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一】活動嘉年華化 高中生難探系所全貌上一篇:【過度注重表象 校系博覽會應重新定位二】評比不透明 學生盲目相爭無助進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