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國際
第1795期
韓國國會消極應對性犯罪 學生聯盟力促國會修正案
2024-10-04
【記者張博媛報導】9月25日,首爾婦女會大學生聯盟(簡稱首婦大聯)組織的「聯合行動:打擊DeepFake性犯罪」(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在韓國國會議事堂前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對於DeepFake(深偽技術)性犯罪的漠視,以及在9月23日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性別平等委員會最終於9月26日通過修正案,使得加害者無法以不知情為由逃避刑罰。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在8月的報導中,首次揭露仁荷大學内的Telegram群組,大量散佈以DeepFake合成學生的臉所製成的性影像,加害者超過1200人。「然而校方只希望能快速掩蓋新聞,警方聲稱加害者遍佈範圍過大無從調查,要求受害者自行舉證。」高麗大學女權學生會(Korea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 for Women's Rights ,以下簡稱女權學生會)表示。 9月23日,韓國國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否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稱查舉性影像將使警力無法負荷。聯合行動對此強烈不滿,9月25日舉行記者會譴責國會。首婦大聯失望地說:「我們認為國會對此(DeepFake性犯罪)漠不關心,也放棄了自己(保護國民)的責任。」聯合行動發起公民連署推動修法,最終在超過20萬人連署和在野黨的推動下,國會9月26日通過《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 首婦大聯回應:「我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進展,因為它明確指出國家有責任保護DeepFake性剝削的受害者。」由於受害者仍不被賦予刪除影像的權利,首婦大聯認為修正案只是草率地解決眼前問題,沒有以保護人民安全和婦女安全為重點。修正案的保護對象以兒童與青少年為主,女權學生會指出,雖然涉及兒少的性犯罪率高達70%至80%,將他們擺在首位固然重要,但其他年齡層的受害者也應被重視。 女權組織CAT認為《深偽性犯罪防預法》修正案的通過可以視為一項打擊DeepFake性犯罪的重要里程,「但我們不會僅止步於此(修正案通過)。」他們補充說:「我們希望能持續推動數位素養教育以及監督加害人,唯有校園及社會環境的改變,才能形成大眾重視人權的文化。」首婦大聯和女權學生會也透露,他們正在與更多大學籌備打擊DeepFake性犯罪和性別平等的Open Mic及連署活動,未來會將連署書和訴求遞交至教育部,期待能創造更安全和平等的校園環境。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國際
第1776期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2022-12-22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14日,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發生一起學生佔領演講廳的抗議事件,起因於校內學術自由學院(Academics For Academic Freedom)舉辦紀錄片放映活動,規劃播放一部具有跨性別恐懼爭議的紀錄片,卻遭到關注跨性別權益的學生反對,因此被迫取消。《成年人類女性》(Adult Human Female)講述生理女性與跨性別族群的權益衝突,片中聚焦部分女性的自身經驗,闡述將性別二元分類的重要性。放映活動前,許多學生投訴該紀錄片帶有對跨性別者的歧視,大學和學院聯盟(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UCU)也寫信陳情,呼籲校方取消活動,以維護跨性別友善的校園環境。當天活動如期舉行,卻因學生佔領演講廳抗議而被迫中斷。 《成年人類女性》紀錄片以女性的視角出發,討論跨性別族群可能帶來的壓迫,卻也引發跨性別恐懼的嫌疑。 圖/截自《成年人類女性》官網愛丁堡大學的非二元性別(註一)學生麗娜・賈拉(Iina Jaara)氣憤地說:「這部片充滿跨性別恐懼的言論,其中許多主張並沒有證據或統計數據支持,也沒有客觀討論相關的爭議。」他補充說明,片中將跨性別者比喻為「穿著裙子的男人」,並討論跨性別者與生俱來對順性別女性(註二)造成的威脅,因此容易引發觀看者對跨性別者的誤解。台灣學生Qoo(化名)也認為,片中過分強調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對女性有施暴傾向,帶有歧視意味。「但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他們需要防止任何可能的女性受傷事件出現,不管是女性或跨性別者皆為性別體系上的受害者」Qoo說道。註一:非二元性別意指性別認同跳脫男、女框架,包含不受非順性性別、跨性別的二元劃分限制。註二:順性別意指其性別認同符合其生理性別。 愛丁堡大學許多學生不滿於放映活動的舉行,認為將加劇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圖/取自Unsplash「我們不站在任何一方,只站在言論自由的一邊。」愛丁堡學術自由學院主任丹尼斯・海耶斯(Dennis Hayes)說道。他認為大學的存在意義在於追求真理,若失去言論自由與公開的辯論機會,學校將無法達成這樣的使命。愛丁堡學生會(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則認可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也表示,這部電影傳播了關於跨性別者的錯誤信息,對已經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產生明顯的傷害。賈拉則認為民眾有權利選擇觀看這部紀錄片,但學術自由學院舉辦放映活動形同允許校內存在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愛丁堡大學雖支持放映活動,但面對學生抗議,仍考量活動安危而取消播映。 圖/截自愛丁堡大學官網愛丁堡大學 LGBTQ+ 社團驕傲社會(PrideSoc)雖反對播映《成年人類女性》,但也聲明並未進入演講廳干涉活動,他們在活動場外發放跨性別資訊文宣,呼籲民眾重視校園內遭忽視的跨性別者權益。儘管面對反對的聲浪,學術自由學院承諾未來將再度擇期舉辦放映活動,期盼透過《成年人類女性》引起多元的性別討論,消弭女性與跨性別族群之間的矛盾。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國際
第1770期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2022-11-03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抗議屠殺!我們絕不能原諒塔利班政權!」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女性佔據街頭、遊行示威,抗議塔利班政權(Taliban)(註一)的種種迫害。這場遊行起因於9月30日喀布爾卡伊教育中心(Kaaj Education Centre)的恐怖攻擊,造成53名學生當場喪命,超過110人受傷,且受害者多半是哈札拉族(Hazaras)(註二)的年輕女性。10月26日,阿富汗女性上街抗議,譴責塔利班政權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的迫害,塔利班政權則以暴力回應,不但毆打抗議者,還向他們鳴槍示警。註一:塔利班是遜尼派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目前二次以武力接管阿富汗。組織部分成員因涉嫌支持恐怖主義被聯合國制裁。註二:哈扎拉族擁有突厥蒙古人血統,是阿富汗人口第三多的民族,塔利班政權將其視為異端。 孩子們舉著阿富汗國旗,為遭屠殺死亡的阿富汗哈扎拉族婦女哀悼。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塔利班政權武力接管阿富汗後,宣稱會保障一切女性應有的權利。然而,他們的實際行動卻與聲明相左。今年3月,塔利班政權限制女性接受中學以上的教育,目的是希望阿富汗女性能過著更有尊嚴、更安全的生活。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碩士生恩尼斯・雷扎(Anis Rezae)認為,這些規定不僅無法律依據,甚至剝奪了女性的基本人權。「塔利班政權將哈札拉族視為異教徒,而哈扎拉女性追求的自由與進步,也直接威脅到塔利班政權保守的宗教意識形態。」世界哈扎拉理事會(World Hazara Council, WHC)發言人西塔拉・穆罕默德(Sitarah Mohammadi)解釋,首當其衝的哈札拉女性發起多場和平集會,抗議塔利班政權對於女性、教育、種族的剝奪與攻擊。 全球各地皆有示威者聲援阿富汗者走上街頭,抗議哈扎拉種族滅絕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至今,阿富汗女性持續為人權而戰,「除了受教權,也要確保教育機構能滿足就學需求。」非營利媒體組織霍馬(Huma Media)聯合創始人佐哈爾・阿茲拉(Zohal Azra)補充。23歲攝影師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指出,在 1996 到 2001 年執政期間,塔利班政權也曾禁止女性接受教育、規定女性若沒有男性親屬陪同,便不得離家等。為避免舊事重演,戈爾巴尼說:「不只是阿富汗女性要長期抗戰,我們阿富汗男性也要支持這些勇敢的女性。」 全球各地女性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女性爭取工作權、受教權與自主權。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戈爾巴尼樂觀地表示,抗議與社會運動已經引起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的關注。阿茲拉則嘆道,塔利班政權仍未給予阿富汗女性正向回應。基於人道主義,以及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的《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阿茲拉呼籲,國際社會應提供保護給哈扎拉族人,避免人道災難一再發生。 斯德哥爾摩示威者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抗議哈扎拉族遭攻擊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提供
墨西哥學生罷課守校門 籲校方正視校園性暴力防治
國際
第1769期
墨西哥學生罷課守校門 籲校方正視校園性暴力防治
2022-10-26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我們活在將暴力視為正常的時代,這場抗議點燃長期存在的性別暴力問題。」墨西哥克雷塔羅自治大學(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Querétaro, UAQ)的學生哈尼亞・阿雷東多(Hannia Arredondo)說道。自9月30日起,來自克雷塔羅自治大學的學生以罷課方式逼迫校方面對300多起性暴力事件,校園已被迫停課至今,影響近三萬名學生。 墨西哥克雷塔羅自治大學自9月30日起被迫停校至今,盼望校方積極處理長期存在的性別暴力問題。 圖/哈尼亞・阿雷東多提供九月初,該校心理系學生殺害女同學的事件已造成校園氛圍緊張,而緊接著,校園內另一名女學生遭前任以槍枝威脅。然而,校方僅將該名男同學以換班方式處理,使該名女學生只能以遠距上課的方式確保自身安全。校方的消極處置引爆全校學生的不滿,8日他們公開了請願書,要求校方將處理性別暴力單位(Unidad de Atención de Violencia de Género, UAVIG)改制,並將過去四名涉嫌性侵害、性騷擾的教職員辭退,目標是營造更安全的校園環境。 成群的學生走上街頭,以布條和紙板呼籲校方針對數起性暴力事件,提供更完善的解方。 圖/哈尼亞・阿雷東多提供據美國季刊(Americas Quarterly , AQ)報導,墨西哥每天有10名女性遭殺害,且近八成的女性表示在自己的家鄉感到危險。克雷塔羅自治大學的男性學生阿隆索・羅梅羅(Alonso Romero)沉痛地說:「我們生活在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大男人主義』文化中,也生活在販毒集團使用暴力奪取權力的環境中。」他認為,此抗議事件絕對與女性殺害(Femicide)(註)有關,但以「漠視性別暴力」來形容會更為精確。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性和生殖健康研究(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esearch),女性殺害(Femicide)是一種針對女性性別所施加的暴力,包含從言語暴力到任何形式的霸凌,甚至是妨害性自主、殺害女性的犯罪行為。 學生在校園內每個入口日夜守候,旨在不讓非學生的民眾進入校園,以確保校園內的安全。 圖/阿隆索・羅梅羅提供參與抗議的哈尼亞分享道:「一定存在男性的倖存者,但毫無疑問,女性更有可能遭受暴力。」來自克雷塔羅自治大學的學生費爾南達・莫雷諾(Fernanda Moreno)雖然同意這場抗議是必要的爭取手段,卻無法苟同他們要求教職員辭職一事。她認為,因未經法律認定的控告被迫辭職是不公平的,這將毀滅性地影響他們的工作與人際關係。她也補充,這會造成另類的恐懼:「我們會恐懼說出任何與這場抗議不同的聲音,也恐懼任何形式的關係,因為不知道這是否構成騷擾。」 墨西哥克雷塔羅自治大學自9月30日起被迫停校至今,盼望校方積極處理長期存在的性別暴力問題。 圖/哈尼亞・阿雷東多提供目前學生與校方的談判仍在協議中,校園內部分教師支持這場抗議,以傳送訊息、補給食物的方式支援學生。克雷塔羅自治大學校長承認處理性別暴力事件的流程應更加完善,然而辭職四名教職員不符合法律規範。27日校長辦公室將召開公共論壇,以更新針對校園內性別暴力的協議,期盼維持校園安全與教師權益的平衡。 學生在校園內的學院文字雕像塗鴉,表達他們對於這場抗議的憤慨。 圖/阿隆索・羅梅羅提供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國際
第1735期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焦點
2020-11-05
【記者張華真綜合報導】「我的身體,我的選擇」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街頭聚集超過10萬名示威者高聲吶喊,這場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源自反對最高法院「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定。示威者認為此判決是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打壓女性權利的手段。 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爆發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超過10萬名抗議者違反社交距離上街抗議墮胎法的違憲判定。 圖/華沙空拍提供保守派的法律與公正黨,自西元2015年執政後,除了黨員多次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2016年更企圖透過立法制定更嚴苛的墮胎禁令,最終因遭大批民眾抗議而宣告失敗。2020年他們轉而採取釋憲的方式,主動向最高法院提出聲請。10月22日最高法院以11:2的壓倒性結果,判決《家庭計畫法》中,針對「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的《人工流產合法放寬規則》違憲。 抗議者高舉寫有「#wypierdalać」標籤的布條,要求忽視人權的政府滾蛋。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包括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 UW)、亞捷隆大學(University Jagiellonian, UJ)和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Wroclaw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UWr)等超過100所大學發起爭取女性墮胎權的示威抗議行動。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學生祖娜・布切克(Zuzanna Buczek)表示,此判決完全忽略母親的權利與感受,「不是每個母親都有勇氣面對缺陷孩子受苦的模樣。」學生除了在各地發起遊行,也在社群媒體上以「#mybodymychoice」標籤作為號召,並在臉書頭貼押上紅色閃電的圖案,表達捍衛波蘭女性權利的決心。亞捷隆大學學生朱莉婭・厄本斯卡(Julia Urbańska)是換上閃電頭貼學生之一,她表示爭取墮胎權攸關國家的未來,「我們不想要住在一個缺乏人權保障的國家。」 「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長達14天的抗議行動,在政府提出具體作為前,示威者將持續走上街頭。 圖/gosiaherlfoto網站提供依據波蘭釋憲前的法律規定,女性只有在遭強姦和亂倫等刑事犯罪、生命受胎兒威脅和胎兒遭診斷存在先天性缺陷時,才得以進行墮胎。但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NYT)》報導,在2019年波蘭執行1110例合法墮胎中,有96%都是因為胎兒有先天性障礙。意即在法院宣佈違憲後,剩下4%的母親可以合法墮胎,其他人只能透過「非法地下處理」或付出高額代價到其他歐洲國家進行人工流產。 遊行中抗議者手舉「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領導的波蘭,不再自由」,表達對於政府逕行限縮墮胎權的不滿。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隨著抗議行動越發激烈,本該在2日前就頒布的釋憲結果,遭到無期暫緩。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Andrzej Duda)在10月30日聲明中,提出一項法律修正草案的構想:「當嬰兒在具有致命缺陷,並在出生後不久可能死亡的情況下,母親得以進行墮胎。」抗議者並未接受,他們認為這個只是政府的應急辦法,沒有實質保障。亞捷隆大學學生伊娃・加卡(Ewa Gałka)說:「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保障前,不會停止行動。」人民將持續抗爭直到政府提出具體作為。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國際
第1730期
性別「泰」不平等 泰國女性首藉學運發聲
2020-10-01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泰國學運自7月延燒至今,參與者從學生族群擴及年長者、女權團體與跨性別者,訴求也隨之多元化。其中年輕女性逐漸成為泰國社運主力,也躋身過去長期缺席的領導階層。她們提倡廢除現行不利於女性的條款,如:墮胎法、經期用品稅,挑戰泰國近千年的父權王室。 抗議群眾聚集於曼谷大皇宮前,訴求王室改革,並要求軍政府下台。 圖/亞當・迪恩(Adam Deam)提供此波學運是泰國繼西元2014年軍政府政變後最大型的抗議行動,年輕世代不滿軍方的專制統治,訴求改革王室、修憲與解散軍政府,盼討回真民主。7月18日起,泰國青年組織「自由青年」(Free Youth)號召千人於曼谷民主紀念碑參與示威。近日,學生團體再度召集數萬人上街抗議,然學生領袖與部分學生卻遭警方以冒犯君主罪、違反公共集會法起訴。有別以往的是,據《時代雜誌(TIMES)》分析,泰國年輕女性已成為學潮最主要的參與者。她們上街大聲疾呼女性應有身體自主權,反抗泰國社會限制婦女種種行為。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 , SUT) 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參與抗議行動於9月1日被捕,她解釋,學運最基本的訴求是在民主憲法下,所有人一律平等。她進一步指出,性別在其中佔有重要意義,「因此性別平等與泰國的民主、政治不可分割。」 泰國學生聯盟主席朱達提・西裡漢(Jutatip Sirikhan)因為參與抗議遊行,於上學途中遭警方逮捕。 圖/法律監督團體(iLaw)提供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 TU)學生安娜・範・武格特(Anna van Vugt)表示,性別相關訴求中,「墮胎法」是最受矚目的女權議題。她指出,為降低非法墮胎致死的案例,「許多團體力爭女性的身體自主權,讓墮胎合法化。」 泰國學運現場的抗議標語,點出對於合法且安全墮胎的訴求。 圖/Ms.Lin(化名)提供限縮泰國女性身體自主的規定無所不在,一名法政大學學生Ms.Lin(化名)就指出,學校的服儀規定甚至包括內衣的顏色,「女學生不能穿著白色以外的內衣。」她表示,許多女性被家人限制,無法享有與男性相同的權利與自由,例如:不允許晚歸,更須負擔所有的家務事,以及忍受社會對女性氣質的刻板印象,「但男性卻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泰國女性參與社運還恐面臨父權人士的打壓。長期住泰鑽研社會運動的黃嬿庭指出,泰國女性長期受到多重壓迫,在抗爭時,女性跟跨性別者得承受政治迫害與父權壓迫,若再加上學生身份,「那可能又有一層來自校方的壓力。」朱達提・西裡漢也表示,女性在泰國的政治參與力量相當虛弱,且參與社運的女學生更經常遭受人身攻擊,「有侮辱身體的評論,甚至被暗指為妓女。」朱達提・西裡漢說,這是泰國第一場性別政治運動。儘管目前訴求尚未實現,泰國女性勇敢走上街頭挑戰威權,已喚醒國內外關注泰國女性的處境。
廢除女性不平等法 蘇丹女權寫下歷史新頁
國際
第1716期
廢除女性不平等法 蘇丹女權寫下歷史新頁
2019-12-04
【記者王薇妮綜合報導】11月25日,上百名蘇丹女性身穿橙色衣物,於首都喀土穆上街遊行,以慶祝「國際消除對女性使用暴力日」(註1)。11月26日,蘇丹內閣宣布廢除前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Bashir)所制定削弱女性權利的《公共秩序法(Public Order Law)》,為蘇丹的女權發展歷史寫下嶄新的一頁。註1:1999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指定11月25日為「國際消除對女性使用暴力日」。起因為1960年11月25日,多米尼加共和國的政治活動家米拉瓦爾三姐妹(Mirabal sisters)被獨裁政府暗殺,因此從1981年起,女權運動家就將這一天作為反抗婦女暴力問題的紀念日。 2019年國際消除對女性使用暴力日主題為「橙色世界」,代表世代平等、反對性侵。因此各國上街慶祝此日的民眾紛紛穿上橙色衣物以表支持。 圖/取自聯合國婦女署前獨裁總統巴希爾掌控蘇丹30年,曾制定對女性極不人道的《公共秩序法》令蘇丹女性積怨已久。根據《公共秩序法》條文規定,政府當局可全面控制女性的穿著、言論、工作等各項基本人權,女性若違反規定可能遭受鞭刑甚至處決。長期不平等待遇讓蘇丹女性的怨氣在4月政變時一夕爆發,反獨裁政府的示威者逾一半為女性,走在最前線的婦女更成為這場革命的重要力量。在巴希爾宣布辭職下台後,蘇丹女性仍持續積極爭取自身權益。蘇丹在軍政府長達30年的獨裁統治下動亂不已,無論是蘇丹,抑或2011年公投獨立的南蘇丹(註2),兩國內部至今仍衝突不斷,經濟結構單一、貧困、政治動亂等多樣因素更使基本人權難以得到保障。根據和平基金會(Fund for Peace, FFP)公布的2018年脆弱國家指數(Fragile States Index)顯示,蘇丹排名世界第七,南蘇丹更是名列第一。此外,蘇丹的人口結構以穆斯林為主,在社會風氣與《公共秩序法》的制定下,對女性要求嚴苛。喀土穆大學(University of Khartoum, UofK)學生澤恩普・次爾爾登(Zainab Ezzeldein)表示,在蘇丹,婦女的權利就是沒有權利,他舉例,「你能想像女性甚至不能在未經丈夫的允許下私自將孩子帶離國家嗎?」註2:蘇丹共和國與南蘇丹共和國在宗教、種族、語言等各方面差異甚大。蘇丹多為努比亞人,信仰伊斯蘭教且使用阿拉伯文;南蘇丹民族則以丁卡人與努爾人為主,信仰基督教且使用英文。2011年南蘇丹舉辦獨立公投,最終以98.83%壓倒性的支持率通過,從蘇丹獨立,但兩國內部至今仍衝突不斷。《公共秩序法》的廢除為蘇丹女性的革命打了一劑強心針,喀土穆大學學生沙巴・布克拉(Sabah Bukra)表示,法律是保障婦女生活的基本條件,若連法律都罔顧婦女權益,遑論更高的生活品質。蘇丹民眾伊斯拉・摩西(Isra Moses)則認為法律的轉變是讓蘇丹女性議題搬上檯面的機會,「有越來越多人發現我們正在革命。」儘管蘇丹要達到實質性別平等的道路仍然漫長,但許多蘇丹女性對此保持樂觀態度。次爾爾登認為已能在此次修法與遊行中看到改變的開端,更因各國開始關注此議題而倍感開心。摩西也指出,透過近日一連串的抗議與修法,更多蘇丹女性開始正視與關心自身權益議題,「從城市開始,從政府開始,我看見重大的變革正在進行。」
【血色控訴】反女性暴力 以色列10萬人示威罷工
國際
第1692期
【血色控訴】反女性暴力 以色列10萬人示威罷工
焦點
2018-12-13
【記者林奕辰綜合報導】200雙紅鞋展示在以色列拉賓廣場上,以「紅色」象徵家暴受害婦女的血液。以色列兩萬名示威者為了抗議政府對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毫無作為,4日聚集在特拉維夫市中心,舉行全國性的女性罷工運動。 抗議者在特拉維夫市中心的拉賓廣場上,展示了約200雙紅色的鞋子。 圖/費爾森提供以色列婦女於4日晚走上街頭,以紅色油漆象徵鮮血,還原婦女被家暴的悲慘場面。組織罷工的婦女團體控訴政府至今遲未撥款去年國會批准「為打擊侵害婦女的暴力行為」的預算共2.5億謝克爾(約新台幣20億),同時呼籲政府採取更多行動,並撥出國家資金來解決這個問題。 約兩萬名示威者聚集在特拉維夫的拉賓廣場,抗議對婦女的暴力行為。 圖/費爾森提供同日,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 TAU)師生聚集在校門發表演說抗議。臺拉維夫大學學生安妮(化名)提到,他們在社會上性別歧視明顯,「尤其職場上女性與男性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臺拉維夫大學師生於同日聚集在校門口,發表演說抗議女性暴力問題,活動持續一小時。 圖/安妮提供對此,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FU)學生蒂基・森德克(Tiki Sendeke)表示,他相當訝異即使是不同宗教信仰的女性,也一同參與遊行抗議,「對我來說,在以色列能看到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很欣慰。」根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上周兩名以色列未成年少女於同日被發現遭熟人謀殺,警方指出,今年以色列共有24名女性遭殺害,許多民眾的不滿引發全國性的女性罷工運動。以色列國內逾200家公司更為了聲援此一活動,允許女性員工不上班參加抗議,總罷工人數超過10萬。 抗議活動中,不少受害女性親友、女權運動領導人和民選官員在現場進行演講。 圖/費爾森提供參與抗議活動的羅尼・費爾森(Roni Felsen)對於政府的裹足不前,嚴正表示政府當局應當正視自己的錯誤,「在以色列如此多女性無辜被謀殺時,政府到底在做什麼?」 以色列婦女走上街頭,以紅色油漆象徵鮮血,以呈現受害者遇難情形。 圖/費爾森提供此外,抗議者在特拉維夫市中心的拉賓廣場上展示約200雙紅色的鞋子,該裝置的靈感來自於墨西哥藝術家艾琳娜・肖維(Elina Chauvet)的作品。2009年起,針對大眾對女性謀殺案件的冷漠,他在世界各地展示的紅鞋,以紅色「代表女性受害者血液」,表達自我的不滿。2018年初至今,以色列已有共24名女性被謀殺,謀殺案中更有超過半數加害人為伴侶或男性親屬。巴特爾・貝兒・夏蘭(Batel Belle Shalem)認為,不僅是毆打或殺害,羞辱女性的尊嚴也是一種暴力。對此,以色列婦女聯合會(The Israel Women's Network, IWN)表示,「政府加入戰爭,拯救以色列婦女性命的時候到了。 」總理本雅明・內塔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為了回應抗議活動訴求,於5日上午召集暴力侵害婦女問題部長級委員會,下令立即執行打擊侵害婦女的暴力政策,以解決抗議者所提出的問題。
女權再突破 沙國首辦女籃賽
國際
第1665期
女權再突破 沙國首辦女籃賽
焦點
2017-11-16
【記者柯宜妤綜合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首屆官方女子籃球賽11日於阿卜杜拉國王體育城(King Abdullah Sports City)舉行,門票也限定販售給女性。長久以來,沙烏地阿拉伯禁止女性接觸體育,本次籃球賽為女性首度公開參與體育賽事。根據伊斯蘭教的傳統規範,只有男性可以觀看或從事體育活動。近年來,私立機構或學校的女性成員被默許在私人場館做體育訓練,但官方一直沒有正式允許女性運動。沙烏地阿拉伯女性運動推廣組織「幸福跑(Bliss Run)」的創辦人拉沙・阿哈爾比(Rasha Al Harbi)表示,對國內女性來說,這場籃球賽絕對是歷史性事件,「可以光明正大地說出『我要去看球賽』,是件令人激動的事。」他也提到,半數沙烏地阿拉伯女性有肥胖問題,爭取運動權利也是爭取健康的權利。利雅德聯盟(Riyadh United)創辦人達尼雅・阿梅萊納(Dania Al Maeena)指出,受吉達聯盟(Jeddah United)啟發,國內一直有私人組織投入女子體育。這些組織建立專業體系,培訓的女子選手實力堅強,隊伍也會自費參與國際賽,只是完全沒有被媒體報導。現在官方正式承認女子運動員,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支持與曝光。利雅德聯盟成員、就讀努拉公主大學(Princess Nourah bint Abdulrahman University)的薩馬赫・阿拉姆(Samah Alam)則說:「這代表年輕女孩的生涯選擇增加了,期待有越來越多女同學加入球隊。」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以往被禁止公開從事體育活動,吉達聯盟長期私下訓練女性運動員,也被受邀參與官方首屆女子籃球賽。圖/吉達聯盟提供沙烏地阿拉伯女性權利的進步也與經濟政策相關。去年政府提出產業轉型政策「沙烏地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計劃鬆綁對女性的限制,以提升女性的勞動參與。今年2月,體育局開始發放女子健身中心執照,並宣布明年開始女性能至體育場館觀賽,教育部也接著表示將為女學生安排體育課程。瑞瑪・班達爾・沙特(Reema bint Bandar bin Sultan)公主近日則被任命為沙烏地社群體育聯盟(Saudi Federation for Community Sports)主席,為國內首位女性體育總會主席。本次球賽除了認可女性參與體育活動,賽事收入也將投入乳癌防治,包含宣導相關知識與增設篩檢站。觀眾瑞瑪・阿姆哈密(Reema Almuhaimeed)便提到,由此可以感受到官方對女性的重視,並非只是形式上的安撫。 
打破牢籠 《監》盼解女權枷鎖
藝文
第1664期
打破牢籠 《監》盼解女權枷鎖
2017-11-08
【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好劇團成立至今近一年,劇團冬季公演《監》以社會對生活的各種箝制為概念發想,4日起,於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小劇場演出。好劇團組成目的是替女子發聲,而本劇背景也設定於一座住宿女校,描摹來自社會對女性所建立的各種「監」牢。 「好劇團」冬季公演《監》,希望以社會與外界各種的箝制與標準為主軸,探討社會問題與現象。 圖/《監》劇照攝影葉彤提供橘黃色的光從牆面透出,當名為陳心樓的女學生站在舞台一側回想起童年,飾演他童年的小女孩在一陣煙霧後現身舞台中央。小女孩因身處如同牢獄的診間而不安侷促著,時鐘的滴答聲顯得刺耳。揹著麋鹿包包的他一邊來回奔跑,一邊依指令說出:「我要乖乖的,我是正常人」。長大後的陳心樓,憶起自幼因過動兒的身份,而被外界以有色眼鏡看待,「我做任何事好像不是因為我想做,而是因為我是過動兒而做。」他嘶吼著,訴說著被困住的無奈。飾演陳心樓的文大戲劇系學生黃蓉則說:「我的劇中角色在醫療檢測後,從此被貼上過動兒的標籤,揮之不去。」 飾演陳心樓小時候的女孩,在如同監獄的診間中,被迫達成指令以及符合人們「正常」的期待。 圖/《監》劇照攝影葉彤提供水聲答答作響,另一個女學生在熄燈後偷偷摸摸走進廁間、褪下衣裳,替身上來自家暴的傷上藥。「每個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監牢。」觀眾、文大戲劇系學生陳慶瑜說,那些規範、標籤可能來自家庭或社會,替個人定位他自己。他另表示舞台相當用心,以廁所的框架去模擬監牢與人的無助困境。 劇中飾演吳靖蓉的女孩,在半夜時分躲進廁間,小心翼翼為身上遍布的家暴瘀傷擦起藥膏。 圖/《監》劇照攝影葉彤提供身兼導演及編劇、文大戲劇系學生許紫茵表示,《監》是從自己生活經驗進行創作,「監代表一種困住,無論是被外在環境或內在思考束縛。」高中也曾住宿女校的他說:「像女校有許多衣著規矩,或對月事遮掩的態度,都是一種侷限。」他希望透過戲,讓大家看見與發現這些問題。許紫茵指出,「好劇團」期許能替女性發聲拋開社會標籤外,也希望透過戲的實驗,讓觀眾能自然看待不同性別認同與傾向,「像許多戲把同性戀劇情特別化,如特別強調『女生喜歡女生』,其實也是一種刻板標籤。」他希望透過這齣戲讓它回歸生活平凡的事。 劇中飾演舍監的Lily,象徵掌控者的角色,對於學生的作息與行為予以箝制。 圖/《監》劇照攝影葉彤提供「《監》除了描述學校如同監獄外,也像在說人們總是被世界監視著。」就讀文大戲劇系的觀眾劉文傑表示,這齣戲提及了許多女性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要他們遵守來自社會強加的規範、標準,「不過比起過去,有些框架已慢慢消失,而女性人權也逐漸有所突破。」 劇中兩位女主角靠在洗手檯邊,望著窗間縫隙灑下的光,各自在不同的標籤與監牢中困頓而亟欲渴望自由。 圖/《監》劇照攝影葉彤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