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音樂大賽成梅竹新亮點 聚清交學子展創作力
生活
第1802期
音樂大賽成梅竹新亮點 聚清交學子展創作力
焦點
2024-12-06
【記者吳恒儀報導】首屆「梅竹盃樂團暨歌唱競賽:青梅竹馬絕對不會輸的戀愛音樂劇」(以下簡稱梅竹音樂賽)11月30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大禮堂盛大舉行。梅竹音樂賽作為國立清華大學與陽明交大兩校間的年度競技盛會,除了傳統體育項目,也逐步加入文化與藝術類型比賽。主辦方陽明交大學聯會活動部長劉思予說道:「梅竹賽有很多種類型,音樂怎麼可以沒有?」歌唱競賽作為本屆梅竹音樂賽的新亮點,提供舞台讓兩校學生在音樂創作與表演上切磋。 賽制需經兩校學生網路投票,選出清交各五組樂團和三位個人參賽者進入決選,於活動日登台表演。評審團由「Theseus忒修斯」主唱劉正、「庸俗救星」吉他手陳千煒(阿雷)和歌手許維芳組成,最終由評審團選出各組冠亞軍,共八輪對決的比分決定出精神總錦標。而樂團組冠軍不僅能抱走獎金,更能獲得明年陽明交大梅竹音樂祭的開場資格。 樂團組冠軍由來自清大的阿卡貝拉組合「妳。聽得到人聲樂團」攬入囊中,團長清大物理學系學生曾詠暄在得到冠軍後感動的說:「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表現,讓更多人認識阿卡貝拉, 感受到這種音樂形式的魅力!將這份熱愛分享出去!」而在梅竹音樂賽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背後,團隊付出了大量心力和時間準備,「反拍重音的掌握、段落的詮釋、音量強弱的調配等,都讓我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練習,力求呈現最好的演出效果。」曾詠暄說道。 同樣來自清大的新興五人樂團「礬」,以原創歌曲《或許是》收下亞軍寶座,主唱石(化名)表示:「礬由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一部分組成,且明礬則有淨化水質的效果,所以希望聽眾在聆聽的同時不論快樂還是難過,都能沉浸在我們很享受的音樂裡面。」原創歌曲《或許是》談論「感動、好感、喜歡、愛」的情動與過程,溫柔磁性的女聲嵌入礬流暢彈奏的音符河流當中,將觀眾與評審拉進礬所勾勒的戀愛想像。「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很多,會因為小事而感動、變成好感、累積成喜歡、昇華成愛,那我喜歡你的原因,或許是?」石在舞台上說道。 清交音樂對決的場面史無前例,吸引喜愛表演的學生報名參加。個人組亞軍清大教育學院學士班學生林䒕彤表示:「梅竹賽已經是新竹的特色,且很少有兩所很優秀的學校剛好就在隔壁,所以還蠻有趣的。」而談及選手如何看待梅竹之爭的壓力,清大外國語文學系學生吳翊航秉持良好的心態應賽,「對比賽(輸贏)沒有太認真,希望能夠唱得開心就好。」吳翊航說道。 「希望梅竹清交(音樂)對決規模會越來越大,越辦越好。」陽明交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李東翰鼓勵道。梅竹音樂賽在清交對決4:4平手,清交共同獲得精神總錦標後圓滿落幕。然而,因為熱愛音樂聚在一起的人們才剛揭開創作的帷幕,清交學生們在台上展現音樂才華,台下以音符會友,共同為校園音樂文化譜寫新篇章。
奏出北管新風貌 青年樂團首登彰化傳統戲曲節
生活
第1785期
奏出北管新風貌 青年樂團首登彰化傳統戲曲節
2023-11-15
【記者蔡愷恆彰化報導】「拜六 拜六/聽我放音樂/拜六 拜六/將家己擲挕捒(註)」,百合花樂團的林奕碩在台上同時背著電吉他,還有一把台灣的傳統樂器——長柄月琴。2023彰化傳統戲曲節「北管小搖滾」於11日在彰化縣立美術館廣場演出,首度邀請「青年樂團」參與。表演者將彰化詩人的詩集以及年輕人的日常寫進歌詞,旋律更融入傳統北管音調、爵士、搖滾等多種曲風,希望歌曲能拉近大眾與北管文化的距離。註:讀音為tàn-hìnn-sak,台語指扔掉、丟棄 百合花樂團的歌曲〈蝴蝶雙飛〉用南北管常見的傳統鑼鼓樂做為基礎改編,林奕碩也會在中間加入月琴演奏。 圖/蔡愷恆攝彰化縣為全台灣南北管保存最完善的縣市,有唯一國家級的北管演出團體「梨春園」。自1999年起,文化局每年都會舉辦傳統戲曲節,今年是第一次讓青年樂團站上舞台,期望能多元化北管的演出形式,使其觸及年輕群眾。彰化縣文化局傳統戲曲及文化資源科長巫炯寬認為,青年樂團與以往表演的差異,便是唱出社會議題與土地之間的感情,或是寫下「我就廢、我就爛」等過往沒有在北管文化中出現的精神。他指出,「若是僅展現傳承300年的曲目,便可能阻斷與年輕人對話的機會。」 圓仔花樂團的〈土〉為彰化詩人吳晟的作品譜曲,結合北管工乂譜唱段。台下無論老少都隨著音律輕拍大腿,並投入地唱著歌詞。 圖/蔡愷恆攝奪下第33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的百合花樂團以北管曲調和戲曲改編,並用傳統唱腔吟唱屬於他們的厭世、幽默與日常觀察。〈緊中冷〉開頭的四句對聯取自北管傳統戲曲,「山西饑荒有三載/樹無葉來草無根/老者命喪九泉下/少年逃難奔四方」;後段則描寫新世代在社會中的無奈心聲,「世界愈行愈緊/人就愈來愈冷」。國立臺北大學學生黃琛讚嘆,「他們帶著一點玩世不恭的態度,將西方樂器與北管融合出近乎完美的創作。」 樂團在歌曲中放入古箏、鑼鼓等傳統樂器,讓樂器種類與聲音更加豐富多元。 圖/蔡愷恆攝歌手曾立馨為了北管定居彰化,他的歌曲〈學北管〉帶領民眾一起經歷學習傳統技藝的酸甜苦辣,「先的講就愛會記得/北管的鼓介/嘟嚕啦大/咯咚嘟/吼七吼七七吼七七吼七以七。」寫下北管專業用語,將陌生詞彙轉變為順口的旋律。台下參與的年邁民眾曾秀容過往會聽傳統戲曲,現在聽到年輕人唱北管,「會有種懷舊感,很感動。」在彰化市成長生活的陳亮彤表示,聽到曾立馨的歌才重新發現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其實能夠與兒時記憶中的廟會旋律結合。 民眾陳亮彤特別喜歡曾立馨描繪彰化的歌曲〈心內的地圖〉。雖然他曾經長期在國外與其他縣市生活,但聽到屬於家鄉的歌曲還是會感到十分親切。 圖/蔡愷恆彰化縣政府為傳承北管,推行「南北戲曲教育扎根計畫」,讓學生每週都能接收相關課程,更在去年成立青少年南北管音樂團,期盼國、高中生能有機會持續練習並演奏樂曲。圓仔花主唱Bobo(陳柔樺)身為北管子弟,也到校園教導孩童北管音樂。他期望孩子能在長大後回想,「我以前有玩過這個!」,進而支持北管團體,或甚至成為文化傳承的一份子。 家長帶著孩子特別前往美術館前參與「北管小搖滾」,從小便讓孩子熟悉傳統樂曲的旋律與唱腔。 圖/蔡愷恆攝
在地樂團齊聚九降風音樂節 以創作敘寫風城特色
生活
第1783期
在地樂團齊聚九降風音樂節 以創作敘寫風城特色
焦點
2023-10-25
【記者吳玟錡新竹報導】新竹市文化局首度舉辦的「九降風音樂節」於21、22日登場,在風livehouse熱鬧開展,除了邀請獨立樂團、歌手演出,本次更結合「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挖掘具特色的在地樂團。音樂節提供表演平台給跨世代在地樂團,期盼提升「風城」的音樂能量。 比賽結果宣布後,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參賽者和表演樂團開心的和評審一起在舞台上合影。 圖/吳玟錡攝參與演出的「海岸乾杯」主唱阿寬(本名何振寬)出生於新竹,家中從事新竹重要的玻璃產業。他將從小做玻璃裝潢的工地回憶寫進歌裡。阿寬也很喜歡假日時到新竹南寮漁港創作,他說:「〈欲來出海〉是我在工作期間的感想,把自己比喻成船,想像自己順著九降風航行出海。」海岸乾杯是他們在新竹唸大學時成立,即將邁向第十年,團員們感性地回憶起這幾年各自忙於工作,音樂節讓他們重聚,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新竹。入選前十強的參賽樂團「工一計畫Plana」則是由四位國立清華大學學生組成,以學校工程一館簡稱命名。此次參賽作品〈原廠設定〉描述機器壞掉,按鍵回復原廠設定,「大學曾經有段時間狀態不好,需要重新歸零、重新出發。」團員將在學校宿舍的經驗、理工背景、科技、工程等元素融入歌曲,加上特殊的後搖滾風格,是評審認為兼具創意、新竹特色的新時代學生樂團。 工一計畫樂團成員提及成團之初也經歷爭吵磨合時期,每個人的壓力來源不太一樣,經過溝通後,凝聚共同目標。 圖/九降風音樂節主辦方提供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也吸引各地優秀創作者,第一名樂團Tickle Tickle來自中部,「未來想把新竹貢丸湯結合創作!」他們提到對新竹美食印象深刻,期待藉由音樂和美食串起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團員也形容自己樂團特色如同九降風,很「風」狂,以強烈舞台風格和能量獲得評審青睞。 第一名的Tickle Tickle樂團獲得新台幣30000元加獎盃一座及浮現音樂祭秋季場11/18(六)演出機會。 圖/吳玟錡攝風神榜參賽者大多是剛成立不久的樂團,不過他們仍創造了一場讓觀眾極為沉浸的表演。比賽尾聲,有的人聚集在舞台前以鐵欄杆為界,隨著音樂曲風轉變,拿起手機拍攝,舉起手跟著旋律盡情擺動身體;有些則在台下角落貼著牆壁坐著,靜靜注視舞台表演,透過音樂和歌詞,建構各自的小宇宙。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大三的學生蔡聿謙提到:「之前參加的都是戶外音樂節居多,在室內舉辦的感受很特別。」音樂節的「新竹」樂團多數是和在地有地緣關係,但觀眾和評審也意識到音樂創作和在地連結的難度,「新竹是客家重鎮,我其實很希望能聽見客語樂團,這次比較遺憾沒有。」觀眾陳羿綺表達他對「在地」音樂節的期待。多數民眾表示新竹的音樂活動很少,而表演樂團也提及鮮少收到來自新竹的表演邀約,希望未來政府能策劃更多相關活動,提高音樂節宣傳預算,讓更多新竹音樂團體有機會被看到。 九降風音樂節參與民眾多數為年輕人,在現場專注欣賞表演,拿起手機記錄下感動氛圍。 圖/吳玟錡攝比賽初衷鼓勵參賽者結合「新竹」和「風」,但九降風音樂節策展人兼比賽評審島楎(本名劉鈞輝)從評選過程中發現,很難拿捏樂團音樂技術和創作結合在地的關聯性,導致評比困難。他補充,「要培養出具在地特色且有音樂技術水準的樂團,其實考驗創作者的軟實力,而這是需要長期深耕的文化素養。」最後他建議,養成音樂人才的管道除了結合高中、大學社團培訓,新竹應有更多屬於音樂創作者的舞台。
米克生活節廣邀東南亞樂團 展現移工移民娛樂文化
生活
第1776期
米克生活節廣邀東南亞樂團 展現移工移民娛樂文化
2022-12-21
【記者陳孟樺高雄報導】剛下班的移工逐漸湧入演唱會現場,無數炙熱目光望向舞台,引頸期盼屬於他們的時刻。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於17日舉行「米克生活-東南熱浪篇」,這是台灣少見為移工移民所舉辦的演唱會,多組東南亞樂團越洋來台演出,在台印尼移工樂團南部鬧事團(SOUTHERN RIOT)也一同炒熱港灣氣氛。 首屆米克生活-東南熱浪篇17日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舉行,「米克」指的是M.I.K,Migrants in Kaohsiung。 圖/陳孟樺攝演出當天,平日晴朗炎熱的高雄下了一場大雨,南部鬧事團擔任開場嘉賓,大風一刮,雨水與乾冰一起吹向觀眾,主唱A Bu突破濛霧,跳下舞台與為數不多的聽眾互動。即使台下觀眾零星,團隊成員仍走向大家,唱出移工心聲。而他們演唱的第二首歌曲〈This World Going Crazy〉由鼓手阿凱創作,以貧富差距為主題,「有錢的人可以為所欲為,沒有錢的人卻什麼都不行。」「No, no. It’s no way.」從印尼來台唸書工作的瑪麗莎(Marissa)和崔麗芙(Tri Riv)直呼,他們認為在台灣聽到現場的印尼音樂演出非常困難,很高興能有米克生活節,活動更聚集許多原本彼此不認識的移民移工,壯大族群連結。南部鬧事團也希望透過演出,激勵同樣在台灣的移工們,「唱歌告訴他們大家是一起的,他們不是孤單的。」 南部鬧事團(SOUTHERN RIOT)為開場嘉賓,過去較常參與勞動權益相關活動,歌曲也以勞工人權為主軸。 圖/陳孟樺攝主辦方還邀請印尼民謠美聲 Soegi Bornean、泰國迷幻搖滾 LEPYUTIN、硬式搖滾天團 Retrospect,以及長期為菲律賓原住民權益發聲的草民大樂隊(Talahib People's Music)。草民大樂隊是唯一使用多種傳統樂器演出的樂團,宏亮歌聲搭配民俗編曲,格外動人,他們甚至到台下帶觀眾一圈一圈地繞著廣場跑,所有人一起大聲唱歌,將寒氣趕出體外。 長期為菲律賓原住民權益發聲的草民大樂隊(Talahib People's Music)成員在演出時,到台下帶領民眾一起唱歌跑步炒熱氣氛。 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提供台灣移工已多達71萬人,為他們舉辦的演唱會卻少之又少,南部鬧事團坦言,「增加演出機會,我們才能邀請更多朋友來聽歌、唱歌。」高流首次舉辦米克生活節,獲得許多移工朋友青睞,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公共關係部副理吳涵婷表示,「我們要接下社會局、勞工局已經部署對移工移民的關懷,用關懷他們娛樂生活的角度接棒。」未來高流也計畫將米克生活節提升為年度性活動,以期能讓更多新住民一起形塑城市文化。 台灣較少舉辦給新住民的音樂活動,17日當天吸引許多移工移民前來參與。 圖/陳孟樺攝
影像輔樂音 溫晉豪包裝死亡感知
藝文
第1742期
影像輔樂音 溫晉豪包裝死亡感知
焦點
2020-12-30
【記者蕭淳云綜合報導】數字從43,251倒數至0,螢幕上快速流動的血紅圖像映照在舞台區的觀眾與樂手身上。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UAL)切爾西藝術學院研究所學生溫晉豪創作影像音樂作品《43251》,呈現人類與死亡相互注視的衝突感,於民國109年12月20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樂團展演,將持續展至明年2月。 藝術家溫晉豪堆疊10萬多個圖層,並以電影運鏡方式讓靜態影像轉換成動畫。 圖/溫晉豪提供三面螢幕以半弧形並排陳列,伴隨緊湊、流動的旋律,幾何影像變幻成千萬型態,底下的字幕則冷靜地敘述瀕死經驗,塑造轟炸五觀的感受。溫晉豪結合文字、音樂與動畫,試圖和觀者討論「死亡」感受,並回頭檢視媒體在娛樂導向下,包裝死亡訊息的矛盾。作品的發想源自疫情爆發時,溫晉豪在英國的體悟,「那時串流媒體播報各國的染疫與死亡人數,但搭配citypop音樂襯底,我竟不由自主地跟著旋律搖擺。」他認為,觀看死亡資訊時情緒是緊繃的,但音樂卻讓身體產生不同反應,故希望也以音樂和動畫的娛樂性包裝死亡。 藝術家溫晉豪在英國求學時期接觸電吉他,偶爾會到當地酒吧發表自創作品,此次也與樂手共同演奏自編曲。 圖/溫晉豪提供作品名稱「43251」代表西元2019年台北市總死亡人數,溫晉豪以每人的死亡間隔時間12分18秒作為編曲長度,試圖提醒觀眾,當我們看似平凡無奇地欣賞完一首樂曲時,有一人正在經歷死亡。動畫中死亡人數隨著旋律跳動,反覆暗示死亡的無可避免與無常。「沒有邊緣和界線,沒有秩序和規律,沒有草原和墓碑。」為了增加無歌詞音樂的記憶點,溫晉豪在影像中加入文字,呈現人體在死亡各階段的變化,從感知降低、呼吸紊亂到心跳終止,讓觀眾目視一個生命走向衰亡。溫晉豪的友人劉昕宜談起影像內容,他說:「有點像(溫晉豪)把過去的繪畫作品切片放置在剪輯軌道上,觀看時似乎在看一幅幅畫作。」 藝術家溫晉豪安排樂團至《43251》展演現場,試圖拋出問題給樂手們:「當生命在你眼前逝去時,你要怎麼演奏?」 圖/溫晉豪提供樂手阿廣(化名)說:「我想過死後會是什麼樣子,但從未思考死亡的過程,這首曲子是契機。」溫晉豪笑著談到作品的神奇力量,「有觀眾告訴我,他們不敢聽第二次,怕會再次陷入(死亡)。」音樂作品分為六個階段,逐步堆疊人類經歷死亡的生理與心理變化。以單音彈奏C調拉開序幕,前奏緊湊的連音迴響,營造時間流逝的感受。蟲鳴鳥叫、車水馬龍、時鐘滴答聲,模擬生命彌留於死亡邊界,仍能感知外界變化的狀態。此外,他將藍調音階融入副歌,循環同一旋律,相較前奏更加豐富厚實,再於曲末加入疫情、死亡等新聞的播報聲。 藝術家溫晉豪在影像中使用大量紅色,營造血肉、生理的視覺效果。 圖/溫晉豪提供現場演奏時,樂手面對螢幕,接收影像的「死亡」訊息,再以音樂即興反饋給現場觀眾,溫晉豪也是其中一位演奏者,他坦言:「我也不知道怎麼解讀死亡,但這個過程成為我解讀死亡的方式,就像一場音樂會。」作品亦打破既定的展演形式,溫晉豪將觀眾席設置於舞台上,營造觀眾也被影像觀看的錯覺,他說:「你以為你在看影片,但其實死亡在凝視你。」
原聲獻唱 原民歌曲創作賽盼延續族語文化
生活
第1713期
原聲獻唱 原民歌曲創作賽盼延續族語文化
2019-11-13
【記者呂心喻新北報導】「打開冰箱發現,原來冰箱還有、冰箱還有(啤酒)!」「2019新北市原Band大賞-全國原住民樂團族語創作大賽」於10日熱鬧登場,舞台上主唱沉浸音樂中,配合燈光投射營造出熱情、輕快的氛圍。阿美族豐年祭族人聚在一起喝酒常會說的這句話,被學生樂團融入自創歌曲,使現場氣氛升到最高點。 學生組「無定義樂團」成員透過自身的故事創作,將原住民族語及文化融入歌曲。 圖/呂心喻攝賽會規定參賽樂團必須以族語自創歌曲參賽,今年大會突破慣例增設「學生組」,希望吸引更多學生族群參加。學生須於賽前一週進行密集培訓,創作出嶄新的族語歌曲現場演出,培訓期間更有專門老師指導,使學生能更貼近原民文化。獲得冠軍的「Mr.HuGo樂團」團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流行音樂事業學士學位學程學生翁靖斌表示,雖然自己不是原住民,仍樂於嘗試不同創作題材。他直言,原住民的族語可以將音樂詮釋得更生動,「就像唱出一片草原和森林一樣,實際哼出來的那個共鳴是會很感動。」他們的歌曲〈Lion〉混合中文與卑南族語,並於曲中加入嘶吼、吶喊的片段。同系團員、泰雅族族人陳品儒笑說:「(吶喊)是一種發聲,就好像在告訴原住民,我們不能那麼沈默。」 Mr.HuGo樂團最終獲得本次「原band大賞」學生組冠軍,圖為團員在台上領獎並且開心地合影。 圖/呂心喻攝參賽樂團用不同曲風如搖滾、小調、雷鬼等,呈現出具原住民特色的歌曲。陳品儒解釋,族語歌曲的重點在旋律,且歌詞通常較簡短,「族語歌詞比較少,那些歌詞的意義就變得很重要。」與陳品儒同系、Mr.HuGo樂團主唱林思涵則提到,自己小學時雖曾參與卑南族語課程,但往後沒有環境和資源能繼續學習族語,經由此次培訓課程,使他對族語有全新認識。 Mr.HuGo主唱透過高亢的吶喊唱出歌曲〈Lion〉的情境,表達森林之王的感覺,引起現場觀眾熱情回應。 圖/呂心喻攝比賽評審、數次金曲獎獲獎人查勞・巴西瓦里無奈地表示,台灣多受國外流行音樂影響,應設法發揚在地音樂。同時他指出,原住民族語教學多半只在考試中出現,缺少許多生活化的模式,與其高呼口號,不如具體實踐並給予學生正確觀念,「像這種生活化的歌曲創作比賽,讓他們從『一』開始,比起加油更有用。」 學生組「Wawa森林」樂團透過部分高音呈現原住民音樂中的吶喊,圖為主唱陶醉其中。 圖/呂心喻攝面對族語傳承問題,Wawa森林樂團團員、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原住民專班學生黃雅羣說:「阿美族沒有文字紀錄,我們只能用唱歌的方式盡量傳下去。」他強調,既然要讓原住民的文化繼續傳承並保障原住民權利,年輕世代應有積極作為,「母語就是文化的母體,母語一旦消失了,再多的祭典也是沒有用。」
跨國音樂交流 南藝大翻新古典樂
藝文
第1712期
跨國音樂交流 南藝大翻新古典樂
2019-11-06
【記者賴辰瑀台南報導】色彩斑斕的演出服裝,以及詼諧的樂曲編排,將舞台渲染上歡騰的氛圍,顛覆大眾對古典樂的想像。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2日在台南文化中心,與音樂家「古典駭客二人組(Igudesman &Joo)」一同帶來全新的演出《狂歡之城:開心樂園 THE HAPPY CONCERT》。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與古典駭客二人組(Igudesman &Joo)共同演出,全場歡聲連連。 圖/台南藝術節提供古典駭客二人組包含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及鋼琴家朱鉉基,他們結合古典樂、喜劇及流行音樂,以幽默的表演風格聞名。而此次在台南藝術節音樂總監沈妤霖的邀請下,古典駭客二人組與南藝大管弦樂團共同演出,沈妤霖說:「希望學生看見自己內心的變化。」 古典駭客二人組(Igudesman &Joo)以歡樂表演特色著稱,左至右為鋼琴家朱鉉基及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 圖/台南藝術節提供此次演出中,古典駭客二人組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與學生互動,顛覆以往管弦樂團由指揮控制樂曲進行的模式,對於南藝大管弦樂團的學生而言,這樣的編排是很大的挑戰。例如演出結合劇目《遙控器咧?》,朱鉉基似電視轉台般,快速切換遙控器按鈕,學生即跟著轉換演奏曲目。另外,古典駭客二人組也安排學生離開座位,到舞台前邊演奏邊跳踢踏舞,同時邀請民眾一齊上台同樂。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小提琴首席陳正曜。 圖/賴辰瑀攝「藝術家非常即興、有靈感,學生要放開表演。」南藝大管弦樂團指揮范楷西說。南藝大管弦樂團法國號首席朱玲瑱、音樂系系學會會長賴品云及小提琴首席陳正曜也共同表示,以往演出皆照原版曲目詮釋,此次演出除了要用心感受音樂、快速適應曲子之外,同時也要不受音樂侷限、活潑地放開肢體表演。 小提琴家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擁有豐厚的藝術涵養及高超的彈奏技巧,彩排時也沈浸在音樂氛圍中。 圖/賴辰瑀攝整場演出節奏連貫,古典駭客二人組以深厚的音樂涵養和純熟的演奏技巧,帶領學生自信劃一地演奏曲子,並結合音樂擺動身體。演出中,古典駭客二人組也安排學生坐在觀眾席,在他們的指示下,學生上台跟著鋼琴的旋律清唱,展現古典駭客二人組與學生共同演出時緊密的默契。觀眾張美芝表示,此種演出方式活潑且有趣,不會讓人感到沉悶,連小孩都笑得特別開心。 結合劇目《遙控器咧?》,鋼琴家朱鉉基以幽默的神情切換遙控器按鈕,樂手即轉換演奏曲目。 圖/賴辰瑀攝「藝術是很重要的資產。」致力於推廣音樂教育的沈妤霖說。他強調,音樂的價值在演出後應該被留下,因此,他希望透過邀請著名的音樂家近距離指導學生,讓學生也能親身感受到音樂家練習過程中的態度、享受舞台的方法和面對觀眾的技巧,讓音樂的價值得以流傳下來。 彩排過程中,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管弦樂團學生專注拉奏低音大提琴。 圖/賴辰瑀攝
為同志發「聲」 彩虹管樂團傳遞平等價值
藝文
第1711期
為同志發「聲」 彩虹管樂團傳遞平等價值
焦點
2019-10-31
【記者阮珮慈台北報導】10月26日同志大遊行這天,彩虹旗幟伴隨著宛轉樂聲飄揚,身著黑色翅膀,腳踩高跟鞋的指揮,帶領百人樂隊參與遊行。演奏音樂的是「彩虹城市管樂團」,他們致力成為一個為LGBTQ+族群發聲的樂隊,成立至今不曾缺席每年的同志大遊行,期望透過音樂散播人人平等、不應區分你我的價值觀。  彩虹城市管樂團在遊行當天早上抓緊時間集合練習,團員練習效率極高,超乎團長劉晏呈意料。 圖/阮珮慈攝 今年因應《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彩虹城市管樂團特別邀請百位來自四面八方的樂手加入遊行,期望藉此提升大眾對於LGBTQ+族群相關議題的關注。原本互不認識的團員,在兩次團練中迅速搭起友誼的橋樑,團長劉晏呈笑著說:「一切都比我想像的好太多了!他們的加入也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聲音。」他也非常歡迎初次參與管樂團遊行的成員加入,共同凝聚更大的力量。  彩虹城市管樂團因應《同婚專法》通過,今年擴大號召百人一同踩街演奏,期望提升LGBTQ+族群相關議題關注。 圖/阮珮慈攝。 行進隊伍中,隨著小號的樂聲劃破天際,耳邊傳來〈Summon the Heroes〉氣勢萬鈞的聲音,為管樂團踩街拉開序幕,這是美國作曲家約翰.威廉(John Williams)1996年為第2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所做的曲目。接續在後的則是《大娛樂家》主題曲〈This is me〉,劉晏呈分享,該曲前段歌詞提到「我總是一個人孤單的在黑暗裡」,就像在訴說深櫃中同志不敢誠實面對自我的心聲。歌曲最後以鼓聲作結,象徵LGBTQ+族群不再畏懼世人眼光的決心。第三首是許多LGBTQ+族群心目中的指標性歌曲——凱蒂・佩芮(Katy Perry)的〈Firework〉,歌詞中提到「你不需要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你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表達LGBTQ+族群勇敢忠於自我的精神。最後一首是《動物方城市》主題曲〈Try Everything〉,歌詞「我絕不屈服,直到我抵達終點,然後再次展開冒險」則呼應《同婚專法》的通過對LGBTQ+族群而言還不是終點。對此,樂團首席蔡宗旻說:「在法律通過的同時,並不會改變這個社會對LGBTQ+的歧見。」他希望藉由這些歌曲傳達人人生而平等,須彼此尊重的精神。  除了參與遊行,彩虹城市管樂團也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駐點演奏,吸引許多民眾圍觀。 圖/阮珮慈攝 負責吹奏短笛的南華大學民族音樂所學生劉仁照期待能藉由音樂,鼓勵同志勇敢大步向前,不用害怕被歧視或霸凌。樂團成員、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學生王偉鑫進一步強調,音樂是沒有隔閡的語言,他相信透過音樂更能向大眾傳遞他們對於落實真平等的理想。在遊行隊伍中的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邱勻芊認為,音樂能輕易帶動現場氣氛,讓參與者情不自禁地搖擺身體,因此他相當喜歡彩虹城市管樂團的表演。  除了參與遊行,彩虹城市管樂團也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駐點演奏,吸引許多民眾圍觀,現場氣氛相當熱鬧。 圖/阮珮慈攝 
【專欄】發揚越南才子樂 韶聲樂團合奏展默契
藝文
第1709期
【專欄】發揚越南才子樂 韶聲樂團合奏展默契
2019-10-17
【記者劉書妤台北報導】古箏、匏琴和琵琶清脆優美的樂音繚繞,越南笛溫潤的音色穿插其中,雙欒響亮的節拍聲引導著整首曲子進行,每個演奏者各司其職,旋律豐富卻不雜亂,樂曲音色婉轉柔美,像在細細訴說一個故事。換下表演穿著的越南傳統服飾,團員互相打鬧的模樣不難看出他們緊密的感情。八位熱愛傳統音樂的青年,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開設的「越南音樂大師班」課程相遇,並於2018年尾成立「韶聲越南才子樂團」,為台灣首次組成演奏越南才子樂的團隊。註:「才子樂」是越南民間傳統音樂,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逐漸形成,是越南音樂中最豐富的小型合奏樂。 八人在演奏中各司其職,匏琴、越南箏、琵琶、越南笛、三絃琴、凹品吉他、月琴和白鶩琴組成美妙的旋律。  圖/沈麗心提供即興演出仰賴團隊默契  樂曲碰撞新火花「即興」、「加花和裝飾音」是才子樂的特色,而這兩大特色仰賴團隊的默契。在每首曲子開始前都有一段個人的即興演出時間,八人以眼神交流、微微點頭示意,在細節處表現出團隊深厚的默契感,他們彼此不僅是團員,更是夥伴和好友。註:加花是在原始譜的音與音之間增加其他的音符,來達到旋律變化的一種音樂變奏手法。彈奏越南箏的何宜蓁表示,每次彈奏都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樂團的演奏不會完全相同,他們也不知道下次大家的音樂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感覺,他說:「這是它(才子樂)最有魅力、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一次的演奏它都是新的。」身旁的夥伴聽見這段話也同聲附和,深刻展現他們對演奏和創新的熱愛。才子樂的曲目主要講求「和」,當一人炫技時,其他人便不會與他爭奪焦點,以此方式達到「樂和」的精神。團長、匏琴的演奏者楊晴儀解釋,當一人在加花或炫技時,其他人會讓出位子,「像是不同植物在各自的季節綻放。」註:匏琴是越南特有的泛音彈撥樂器,僅有一條絃,卻能彈出近五個八度音域,並以左手控制搖桿改變音高。而吹奏越南笛的沈麗心也說:「『拿捏』和『配合』是我正在努力學習的。」他談到以往學習國樂時,照著譜吹便不會出錯,但才子樂須和團隊培養默契,只能藉由一次次團練加深對彼此的了解。 長期的練習讓團隊更加默契,他們珍惜彼此一起演奏的機會,期望未來能繼續以音樂傳遞理念。 圖/沈麗心提供練習培養基本功 越南之旅助精進技巧其中一位團員謝伃筑以前未彈過琵琶,因此對他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基本功,他只能透過不斷練習使演奏技巧更純熟。楊晴儀則認為,才子樂中最困難的樂器便是匏琴,因為它只有一根絃,便要控制所有音高,非常考驗演奏者的技巧,且它有很多細膩的轉音,基礎不佳者便難以彈奏。白鶩琴的演奏者謝語晴說:「我從模仿開始,慢慢吸收技巧後,才真正理解這個樂器。」他提到自身並非在越南長大,所以最初不清楚越南的文化,只能重複聆聽樂曲並揣摩老師的演奏技法,將技巧融會貫通才能好好呈現樂器的音色。註:白鶩琴外觀與二胡相似,但它的琴絃分別以尼龍和鐵絲製作,因此能同時表現出沙啞和清脆的樂音。才子樂反映越南民間生活及文化,樂團為了向當地的才子樂大師學習,於今年九月前往越南胡志明市,這趟旅行除了使他們更認識越南的文化背景,也使他們的演奏技巧得以獲得精進。提及才子樂和越南的關聯性,彈奏越南三弦的劉國翎不禁笑了出來,他說:「到當地後才真正理解為何才子樂有那麼多裝飾音和扭音,因為他們講話真的就是這樣啊!」他表示,走在路上常聽到越南腔調,才明白才子樂與越南的文化生活和語言密切相關,在理解文化背景後,他們演奏的音樂也逐漸貼近越南的韻味。註:越南三絃構造為琴身(包括琴頭、琴頸、琴身、皮膜)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絃軸、琴馬)。琴身又稱琴鼓,略呈方形,兩面蒙以蛇皮。 才子樂的魅力和特殊性讓團隊深深著迷,進而組成「韶聲越南才子樂團」。 圖/沈麗心提供藉音樂理解民族生活 團隊注重文化平權台灣是多元社會,近幾年新住民的比例提升,而指導老師、越南文化藝術研究專家黎海登認為,透過音樂,台灣人也可了解越南的歷史和生活方式,任何傳統音樂都承載著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演奏月琴的高萍袖談到團隊理念時,臉上帶著對文化平等的盼望,他說明團隊注重「文化平權」的概念,他們希望藉由自身的專長——音樂傳達「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想法,透過展演分享越南音樂,讓越南新移民在台灣感受到家的溫暖。而13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演出中,樂團也和三位越南姊妹共同演出,悠揚的曲調和高亢活潑的嗓音充分展現越南的熱情文化。 《韶聲越南才子樂團》於13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一樓大廳演出,除了演奏越南傳統曲調,更使台灣經典名曲增添不同風味。 圖/劉書妤攝
【專欄】WHY樂團告別青春 玩出原創音樂路
藝文
第1692期
【專欄】WHY樂團告別青春 玩出原創音樂路
2018-12-13
我在想 我的青春原來有這麼瘋狂過所有傻事我都做過不算什麼時間說走就走 從不為誰停留那就走吧 一切隨他走──〈青春告別式〉【記者倪旻勤桃園報導】四年前的夏天,三個國中畢業的青澀男孩,從補習班小小的講台上,開啟音樂之路;四年過去,三個男孩上了大學、各自到不同地方落腳,他們與青春告別,但並未離開音樂。WHY樂團最初由三個大男生組成,今年初他們發行第一張EP、舉辦巡迴演唱會,更多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一起為夢想努力。採訪當天的演出中,四人彼此相望,互相點了點頭,吉他手凝神彈下第一顆音符;閉上眼,主唱游刃有餘的聲線,穿梭在樂音中,隨著節奏加重,現場氛圍隨著樂曲情緒變換。很難想像,穿著白衫、在舞台上以音樂奏出另一時空的四個大男生,只有大二。 WHY樂團今年推出首張EP《青春告別式》,並在暑假展開全台五場巡迴演唱會,為樂團寫下第一筆簡歷。 圖/WHY樂團提供團名取自團員英文名 經民眾解釋創造新意涵問起WHY樂團團名的由來,主唱蔡子淵就像參加電視節目的搶答環節一樣,大喊:「我知道!」當時他和吉他手溫晨恩、鼓手陳官和剛結束第一場在補習班的表演,坐在公園裡,想著是不是該取個團名,於是三人就以最簡單的方式──用三人的英文名字排列組合,排列出WHY。今年巡迴演唱期間,官和在大學社團認識了貝斯手陳璽文,因璽文的加入,讓WHY樂團產生更改團名的想法,但因為許多人以為WHY象徵樂團對生活的疑問、對音樂的初衷,WHY樂團乾脆誤打誤撞地維持原名。 WHY樂團成員皆為大二學生,貝斯手璽文為今年剛加入的團員,與鼓手官和在大學社團認識。 圖/倪旻勤攝熱愛音樂 面對困境皆迎刃而解「也沒有想過要走到什麼地方,只是我們都很喜歡音樂。」官和說。來自屏東的WHY樂團從駐唱起家,經歷駐唱、大學考試、南北奔波、增加團員、負債出EP,一路走來並不輕鬆,但他們並不後悔,「沒有想過要不要解散這件事情,就是一直順順的走下去。」這是晨恩對樂團走到現在,最真實的想法。其實在推出EP前,WHY樂團曾停止對外演出,那時他們正值高三,面臨升學壓力與樂團未來的迷茫,「大家都很多事情,我們想說要不要停一陣子看看。」晨恩解釋,當時並不是要放棄音樂,「如果停下來就可能要真的停下來、就不會再回來了。」他們極為珍惜能夠組團的機會。 WHY樂團成員皆為大二學生,鼓手官和與吉他手晨恩、主唱子淵為國中同學。 圖/倪旻勤攝自掏腰包 發行迷你專輯度過休團期,WHY樂團發行EP《青春告別式》,收錄〈青春告別式〉、〈我們的歌〉、〈錯過〉等三首歌曲,記錄青春的瘋狂、遺憾、釋然與成長,以專輯的形式,儀式性的與國中、高中生活說再見。談到出EP的初衷,晨恩說:「我覺得我們玩那麼久,應該要有一個東西出來。」官和則認為EP就像是樂團的名片,剛好當時有幾首相似風格的創作,再加上高中畢業,WHY樂團便決定以「青春告別式」為題,為WHY樂團的履歷,寫上第一筆紀錄。EP中收錄的樂曲皆為原創,晨恩提到,WHY樂團很早就開始創作自己的作品,官和認為:「玩音樂就是要自己寫歌,那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東西。」然而面對觀眾可能因不熟悉原創樂曲,對演出失去興趣,官和很坦然,「當然因為我們唱我們的歌嘛,想聽的一定是少數阿。」晨恩則認為,不應該為了投觀眾所好,失去自己,「就盡量讓自己保持在一個風格,要不然最後觀眾會變成是來聽我們講話,不是來聽我們歌曲。」 WHY樂團成員皆為大二學生,其中吉他手晨恩笑容開朗,是樂團中的開心果。 圖/倪旻勤攝駐唱經驗豐富 累積現場演唱實力演出過程中,四個大男生除了專注在自己的音樂中,也時常以眼神或言語交流,一起在台上「玩」音樂,有時突然的靈光一閃,他們便會想辦法朝團員「丟球」,讓其他人知道要突然多一段solo或改編,晨恩解釋:「都是沒套好的東西。」如採訪當天的演出,晨恩與官和在演唱〈思念是一種病〉時,便靠著默契進行即興演奏。WHY樂團對現場的掌控度,其實是經過一場又一場演出所得來的。晨恩提到,一開始他們不知道如何和音控交流、如何試音,也不太會帶動氛圍。主唱蔡子淵更自爆自己在舞台上,就像木頭人一樣,晨恩插嘴:「子淵那時候完全沒有律動,就是靜靜的,在台上就像竹竿。」除此之外,WHY樂團也在經驗中累積臨機應變能力,去年WHY樂團在觀眾近千人的「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演出時,只帶了一把吉他,沒想到發現吉他不斷發出極大的電流聲,最後只能想辦法在聲音輸出端修飾雜音,經過此次經驗,他們每次表演都會帶上兩把吉他。家人曾反對 態度漸轉支持WHY樂團現在雖發展穩定,但其實剛組團時,晨恩與子淵的家人對小孩玩樂團極為反對,「他媽會到FB留言,留『蔡子淵,你現在給我馬上回家』那種。」其他團員爆料子淵母親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止子淵練團,子淵尷尬地笑著解釋,「他覺得我現在用音樂暫時賺不到錢,反而只是多花他們的錢而已。」還好,在樂團有正式演出、出專輯後,家人的態度逐漸改變。晨恩母親在轉為支持晨恩後,曾問他要不要休學、專心在音樂路上放手一搏;子淵母親甚至在巡迴演出時,將整個家族帶到現場,「到後來我們有愈來愈多成果,現在反而很支持我。」子淵說。 WHY樂團成員皆為大二學生,其中主唱子淵是樂團中唯一就讀表演藝術相關科系的成員。 圖/倪旻勤攝風格待定 樂團未來走向仍在摸索中WHY樂團的自創曲有多種樣貌,雖然深知要在獨立樂團多不勝數的環境中異軍突起,就必須找到特點,但他們仍在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經紀人王品超形容樂團的現況,就像是高中生抉擇要參加學測還是指考,處在焦躁的不安定狀態,「因為他們也沒有很明確的知道要走什麼,但知道一直走在這條路上,會有答案。」 WHY樂團由四個大二學生組成,編制為主唱、吉他手、鼓手、貝斯手。貝斯手璽文(右一)為今年新加入的團員。 圖/WHY樂團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