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32期
枸杞、紅棗包入餡 創新漢餅賽傳承糕點技藝
2020-10-15
【記者廖澄妤宜蘭報導】桌上擺著月餅、蛋黃酥、綠豆凸等中式點心,湊近一瞧,卻發現與傳統糕餅不大相同──龍鳳餅的紅豆餡內加入堅果,蛋黃酥以抹茶、薑黃、可可點綴。宜蘭縣糕餅商業同業公會9日至10日舉辦「宜蘭糕餅文化祭」,今年首次於活動中加入「宜蘭盃學生創意漢餅(註)、麵包比賽」,藉此推廣、傳承烘焙技藝。註:華人傳統點心之一,包括月餅、鳳梨酥、蛋黃酥、太陽餅等。漢餅源於農耕民族的米食文化,隨著生活精緻化,目前多用於婚俗、年節送禮。 盤內擺著創意漢餅──綠豆凸內加入紅棗泥與奶油,蛋黃酥的內餡改為黑棗泥,龍鳳餅內則放入枸杞。 圖/廖澄妤攝此次比賽有八組團隊、共16位宜蘭大專院校學生參加,烘焙比賽執行人邱弘裕表示,宜蘭有烘焙教室的學校不多,今年參與度已算不錯。參賽學生兩兩一隊,報名麵包組或漢餅組,製作指定品項的糕餅。其中,漢餅組規定,需在內餡中加入三種以上中藥材,考驗參賽者的創新能力。邱弘裕解說道:「廣式月餅、蛋黃酥等都是高油、高膽固醇,加上中藥材,對身體比較好,減輕負擔。」 麵包組參賽者需依規定製作歐式麵包、台式甜麵包、牛角麵包與創意麵包。 圖/廖澄妤攝佛光大學健康與創意蔬食產業學系學生楊健生、柯昇佑選用三星蔥等宜蘭在地食材,結合枸杞、紅棗等中藥製作素食漢餅,奪得本屆比賽冠軍。楊健生表示,透過這次經歷,他更了解中藥的特性,但過程中也遇到挑戰,「沒有用過藥材做點心,所以試配方、調味道比較困難。」蘭陽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學生林威伯同樣為運用藥材所苦,因為沒有相關經驗,不確定應該加哪些食材,「所以找簡單的、比較好加的中藥進去。」例如在龍鳳餅的紅豆餡中放入枸杞。台灣中式糕點的課程、比賽較少,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健康餐旅科學生林瑞珍、吳欣蓓參加這次比賽前,完全沒做過廣式月餅。起初他們不僅包餡爆開,壓模也壓不下去,甚至烤壞好幾次。林瑞珍苦笑道:「要一直盯在它(烤爐)前面,很怕它(月餅)燒焦又裂開。」吳欣蓓指出,學校教的多是西點、麵包,平常少有機會接觸中點,因此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做月餅。林瑞珍則認為,漢餅比賽有助於傳承傳統烘焙技藝,他將月餅帶回家與長輩分享,還被稱讚「真𠢕(真能幹)」。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健康餐旅科學生林瑞珍與吳欣蓓將紅棗、黑棗、枸杞、玉竹、蓮子、人參粉等藥材融入廣式月餅的餡料中,香氣十足。 圖/廖澄妤攝學生藉比賽學習製作糕點、應用中藥材,同時彼此切磋技藝。林威伯指出,每組團隊的成品、擺飾都不大相同,可以互相學習。吳欣蓓也同意比賽中能見識到各式各樣的作品,且參賽有助提升烘焙技術,利於進入職場。主辦方期望這次活動能鼓勵學生投入糕餅業,該產業因工時長、耗體力,不易留住年輕人力,目前已出現技術斷層。邱弘裕表示,希望透過比賽,激發學生的熱情、興趣,進而讓他們成為烘焙界的一份子。 佛光大學健康與創意蔬食產業學系學生楊健生、柯昇佑製作素食月餅,巧思獲評審青睞,奪下漢餅組冠軍。 圖/廖澄妤攝
生活
第1695期
手作麵包飄果香 烘焙賽盼推在地農產
2019-01-02
【記者蕭佳宜高雄報導】選手打開烤箱,俐落的使用「出爐鏟」取出熱騰騰的麵包。當麵包被小心翼翼切開時,不僅有麵包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更夾雜著水果清香。「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在去年12月26日於正修科技大學登場,本屆賽事要求選手以高雄農特產品作為主原料,在激發學生的創意同時,希望透過新式伴手禮和歐式麵包的開發,協助推廣高雄在地農產品。 計時器響起時,選手俐落地運用「出爐鏟」取出烤箱內熱騰騰的麵包。 圖/蕭佳宜攝本次競賽內容包含製作伴手禮及烘焙歐式麵包兩大項目,參賽者須將指定食材融入作品中,大會規定選用的主原料包括鳳梨、香蕉、荔枝等高雄農特產品。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學生王武瀚以及李庭翊,以「燕巢珍珠芭樂麵包」和「大樹鳳梨馬林糖」奪得大專組的金牌。在食材選用上,他們選擇市面上較不常見的芭樂作為歐式麵包的主原料。他們表示因芭樂經過烘烤後,其香氣和味道會鎖在果乾內,再混合冰梅、奇亞籽以及核桃,最終製成口感具豐富層次的歐式麵包,獲得評審青睞。 「2018第二屆帕莎蒂娜正修盃全國創意烘焙大賽」中,選手以高雄在地農產品為主原料,製成伴手禮及歐式麵包。 圖/蕭佳宜攝比賽過程中,可以看見選手們不斷切割麵糰,再重新揉捏、塑型,一再重複相同的動作。對此王武瀚透露,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整型」的步驟。在揉捏的過程中需使生麵糰內的果乾平均分佈,以避免麵包外觀以及口感上的不平衡。所以,揉捏麵糰的手感也是不可輕忽的一環。王武瀚進一步說明,無論是揉捏、整型、進爐的時候,都應注意是否傷害麵糰,以避免拉扯造成的皺褶。除了限定原料,商品化也是本次競賽的評分項目之一。參賽者需考慮當產品進入市場後,大量生產時可能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獲得銀牌、高雄餐旅大學烘焙管理系學生彭筠堤分享,其他全國性的烘焙競賽則較重視作品的裝飾是否精緻、華麗,與本次比賽不同。主辦人、正修科大餐飲管理系助理教授謝仁宗認為,選手在比賽時應考量成本及產品價值,以應對不一樣的比賽形式。謝仁宗認為,廠商得以透過學生在比賽中的創意發想,看見特定農產品於市場販售的可能性。他以台南龍眼製成龍眼乾售出為例,經由加工處理的新鮮水果,不但得以延長其保存期限,更能夠增加在市場上的販售期。因此,他也表示透過販售伴手禮、麵包等再製品,無形中能為農民提供幫助,解決他們可能面臨的蔬果生產過剩問題。
生活
第1691期
乳酪融合台農產 12款蛋糕限時烘焙
2018-12-05
【記者許容瑄新竹報導】「比賽開始!」選手快步走向前預熱烤箱,另一人在工作檯前將食材一一拿出,準備大展身手。「2018全國創意乳酪蛋糕競賽」1日於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舉行,最終由來自宏國德霖科技大學餐飲廚藝系的學生林婉婷與朱芊樺從15組隊伍中脫穎而出,拿下冠軍。 選手因長期的練習而在手上留下印記,參賽者將巧克力擠上冰過的模型表面,希望做出美麗的巧克力裝飾。 圖/許容瑄攝濃郁的奶香從烘焙教室中傳出,選手們小心翼翼地切著裝飾用水果,並撒上巧克力粉點綴。今年烘焙比賽的主題元素為「台灣農產品」,兩人一組的團隊必須在二個小時45分鐘內做出12個含台灣在地農產品的乳酪蛋糕,考驗選手控時的能力。其中的八個蛋糕還得經過擺盤與裝飾設計,並將成品展示在賽前佈置好的餐台上,供評審評分。 大專組冠軍「金質獎」、來自宏國德霖科大廚藝系學生林琬婷與朱芊樺的乳酪蛋糕作品,融合鐵觀音、紫糯米、桂花等多樣元素,層次豐富。團員朱芊樺表示,乳酪吃多容易膩,因此選用「花」、「茶」作為解膩的秘密武器。他們將鐵觀音茶湯與敲碎的消化餅乾融合鋪底,接著倒入香濃的紫糯米乳酪慕斯做主體,淡紫色的慕斯與上層帶有清香的桂花凍完美融合,最後再以海鹽焦糖慕斯點綴。雖獲得冠軍,但他們表示因為器材問題,無法有效掌控時間,所以成品並沒有達到最好的狀態,「場地提供的冰箱比我們想像中的容易發熱,乳酪很難凝固,因此在製作過程膽戰心驚」。 宏國德霖科大獲得金質獎的作品,將鐵觀音茶餅與桂花凍穿插在兩層乳酪之中,除去膩口的的感覺。 圖/許容瑄攝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團隊在比賽中獲得佳作,團員、剛從餐管系畢業的學生許麗玫也認為賽場冰箱溫度不夠低,導致作品來不及凝固成形,「我們索性把蛋糕連同軟式模具一起剪下,才有完整的成品能做最後的裝飾和擺盤。」團隊靠著臨機應變,才勉強做出比賽成品。 國立屏東科大的選手以碗將底部的餅皮一一塑成圓形,配合整體造型的呈現。 圖/許容瑄攝評審、知名飯店烘焙主廚趙嘉林在賽後檢討時表示,多數隊伍把農產元素的比例放太重,導致主食材乳酪的味道不夠突出,「拿捏好主食材跟其他元素味道上的平衡是關鍵,也是大家要再多練習的地方。」比賽主辦方、中國科大指導老師張金印提到,這場賽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學生交流的平台,「相信彼此之間的互相觀摩與學習能帶給大家許多啟發。」他也期望選手們運用今日所學,持續在未來烘焙的道路上精進自己。
國際
第1668期
加大生創昆蟲麵包 推新興食材倡環保
2017-12-06
【記者陳星彤綜合報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學生爾維婭.洛扎尼(Silvia Ronzani)和克勞迪奧.拉.羅卡(Claudio La Rocca),研發食用蟲製成蟋蟀麵粉(Cricket Flour)烘焙麵包,希望喚起人們環境保護意識。來自再生能源學系(Department of Renewable Resources)的學生洛扎尼和羅卡共同創辦卡莫拉烘焙(Camola-Sustainable Bakery)。他們每週固定到農夫市集擺攤,麵包旁都會放置著褐色粉末、寫著「秘密材料」(secret ingredient)的瓶子。那是卡莫拉烘焙製作麵包的主要材料——蟋蟀麵粉。洛扎尼和羅卡表示,昆蟲是最原始的蛋白質來源。蟋蟀含有高達67%的蛋白質、維他命12(Vitamin B12)以及各種礦物質,脂肪含量近乎零。因此,他們選擇蟋蟀製成麵粉烘焙麵包。起初會擔心消費者難以接受新食材,但羅卡指出多數找上門的客人,對蟋蟀麵粉早有耳聞,也好奇麵包的口感。羅卡認為,「昆蟲的可食性逐漸被大眾接受」。為推廣新產品,攤子上除了麵包,也會擺放蟋蟀麵粉讓好奇的客人親自聞一聞,「他們都認為和一般麵粉無異」。現場也會提供客人試吃他們的麵包,減少消費者的恐懼心理。 卡莫拉烘焙研發新食材,用蟋蟀麵粉製作麵包,希望藉此喚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圖/卡莫拉烘焙提供洛扎尼和羅卡希望透過大學生推廣食用蟲新食材的概念,他們認為年輕一代更樂於嘗試食用蟲麵包,也更具備環保意識。他們進一步表示,目前蛋白質主要來自肉類或乳製品,而養殖一公斤的牛肉需要22至44公升的水,但磨製一公斤的蟋蟀麵粉只需四公升的水。再者,飼養食用昆蟲所排放的甲烷(methane)也比豬隻等家畜排放的少十倍。此外,飼養食用蟲所生產的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相對排放少300倍。由此可見,以飼養食用蟲為蛋白質來源,比畜牧業更節省資源。雖然卡莫拉烘焙跳脫傳統麵包的框架,但在開拓蟋蟀麵包市場仍有挑戰。即使過程艱辛,但洛扎尼和羅卡認為以食用蟲取代蛋白質,可以引起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關注,非常值得。目前可食用蟲多達2000種,卡莫拉烘焙會持續研發,例如蠶(silkworm)、蚱蜢(grasshopper)、蠟蟲(waxworm)等產品,以開拓食用蟲的市場。他們預計明年會開設網路商店,也希望可以和更多專業領域的公司合作,加速新產品研發。
生活
第1667期
烘出台灣情 三色地瓜巧入月餅
2017-11-29
【記者柯宜妤新竹報導】將麵團混合、塑形、放入烤箱,小心翼翼地擠出鮮奶油、放上水果片,再把成品裝入精美的伴手禮盒,搭配相應的擺飾。「2017全國創意烘焙競賽——台灣情伴手禮」11月26日於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舉行,開放全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學生報名參加。比賽特點在於須兼顧「台灣情」和「伴手禮」兩大主題,作品三成的材料須是台灣蔬果,考驗參賽者如何使用在地食材,製作適合贈禮的甜點。參賽學生要在2小時45分鐘內完成調配、發酵、烘烤、擺盤與清潔等所有步驟,時間緊迫。選手們在烹飪會場忙進忙出,展現互不相讓的拚命之情。最後,就讀醒吾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的陳姿汶與李益銓以〈夢之燒〉和〈夢幻雙果捲〉從15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冠。 比賽規定須在2小時45分鐘內完成所有步驟,時間非常緊迫,考驗參賽者的熟練度。圖/柯宜妤攝陳姿汶表示,名為〈夢之燒〉的月餅是他們最自豪的作品。月餅從裡到外由黃、紅、紫三色地瓜組合而成,兼具多層次的味道與繽紛色彩。他指出地瓜是早期台灣常見的主食,現在轉為養生食材,因此選擇地瓜可兼顧台灣特色與伴手禮的精緻性。 〈夢之燒〉從裡到外由黃、紅、紫三色地瓜組合而成,透過食材本身多樣的顏色,令作品色彩繽紛。圖/柯宜妤攝李益銓也補充,為了打破月餅油、酥的印象,〈夢之燒〉使用羊羹的手法來製作外皮,「類似果凍的質地與光澤,更有團圓、幸福的感覺。」 但他們也提到,做好內餡後,將外皮裹上的「覆面」過程是最大的挑戰,必須精細地控制溫度,才能做出光滑的表面。獲得優勝、中國科大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學生林俞君與江孟純則分享,在尋找原料時,發現五葉松為台灣特有植物,又具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可惜的是,五葉松在台灣並不普及,「想以〈五葉松磅蛋糕〉參賽,就是希望推廣對人體有益的食材。」 五葉松具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作者欲透過〈五葉松磅蛋糕〉推廣對人體有益的食材。圖/柯宜妤攝主審、知名點心坊主廚趙嘉林表示,大多參賽者可以做出美觀的甜點,但在味道上仍有進步空間,例如水果的安排,大多選手都是直接切片放上,但若是能以糖或酒稍加調味,味道將更鮮美。他也談到,乾濕、軟硬拿捏不佳是普遍的問題,學生經驗較為不足,須多加練習。主辦單位、中國科大觀管系主任羅旭壯指出,首次見到會場座無虛席的盛況,參賽者和觀眾皆非常踴躍,證明各級學校推廣烘焙專業有成,「感受到學生們個個有備而來,實在非常欣慰。」 就讀醒吾科大餐管系的陳姿汶與李益銓以作品〈夢之燒〉與〈夢幻雙果捲〉獲得冠軍。圖/柯宜妤攝
生活
影音
第1638期
花嫁烘焙賽登場 不分領域選手拚創意
2016-11-24
【記者李怡瑤、楊旻蓁嘉義採訪報導】擠上糖霜,綴上珍珠,第一屆大同盃『烘焙花嫁,創意無限』結婚蛋糕競賽20號於嘉義幸福登場。現場集結各路烘焙好手,打造浪漫可口的結婚蛋糕。 本次評分標準不僅著重在蛋糕的造型與口感,使用的食材新鮮度及作品完成度也納入其中。獲得社會組第一名的烘焙本科生李承翰擅長使用巧克力捏花,結合高難度的拉糖藝術在蛋糕頂部製作愛情鳥與豎琴等裝飾,克服高溫塑型的困難,受到評審一致喜愛。 李承翰表示:「因為我個人喜歡巧克力,認為巧克力可以增加夫妻感情。最困難的地方是,手溫太高它會融化,冒手汗會黏黏的,所以要盡量保持手乾淨。」評審蔡芳農認為,評分較注重整個整體、創意性,「它的整個主題裡面有沒有搭配我們這次主辦單位所呈現的題組。」 除了烘焙本科出身的選手外,憑著熱情自學烘焙20年的中正大學教授吳珮慈,以苦甜巧克力為基底的磅蛋糕象徵婚姻中的酸甜苦辣,獲評審青睞。而這次參賽除了鍛鍊自我的烘焙能力外,也源自於她的愛女之心。 吳珮慈說:「我最大的動機是我希望以後我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可以幫她設計一個很大的婚禮蛋糕,然後當成我送給她的一個嫁妝。」 主辦單位負責人、大同技術學院烘焙管理系副教授王穎愷表示:「希望讓隱藏在台灣各個角落的烘焙好手,藉由這樣的機會互相交流,讓烘焙資訊推廣更普及。」 烘焙技巧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受西方影響,近年來亞洲人對結婚蛋糕需求也越來越高,蛋糕製作走向客製化與藝術化。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場競賽提升國內對烘焙項目的重視,也讓烘焙項目增添多元的色彩。https://youtu.be/q6yPGzDMhQ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