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偽造物件玩轉觀看視角 《真的假的》以影像探景物虛實
藝文
第1788期
偽造物件玩轉觀看視角 《真的假的》以影像探景物虛實
2023-12-06
【記者張雅媜綜合報導】「真的、假的只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去觀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鄭尹真於3日在北藝大南北藝廊舉辦個展《說個笑話,真的!假的?》。此次影像創作中,他利用拍攝角度與道具製造出幻視效果,引領觀眾改變觀看方式,並重新審視所見事物的真實性。 鄭尹真舉辦個展《說個笑話,真的!假的?》,3日於北藝大南北藝廊開展。 圖/鄭尹真提供走入展場,木製的紅色房屋模型映入眼簾,如同視力檢查時,驗光儀中常見的房屋圖像。鄭尹真在模型門上鑽孔,將影像作品在孔洞中放映,讓觀眾以窺看貓眼的方式觀看作品〈真的假的〉。當觀者眼睛靠近視窗,會先看見房屋座落於稻田間的遠景,再隨著鏡頭逐漸拉近,便能看見鄭尹真在房屋內擦拭窗戶玻璃的身影。 在作品〈真的假的〉中,鄭尹真於觀看視窗前打上聚光燈,引導觀眾視線。 圖/鄭尹真提供當作品〈真的假的〉影像畫面放大至窗框與貓眼視窗吻合時,則會產生鄭尹真正站在對面,擦拭著觀者眼前視窗的錯覺。他說:「希望透過不斷變化的視角,讓觀眾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看事物會有不同的解讀與感受。」觀眾Tammy(化名)表示此作品引起他與自身經驗相關的想像,「觀看時有正在檢查視力的既視感。」 鄭尹真將影像嵌在手掌大小的孔洞中,讓觀者以使用驗光儀測試視力的姿勢觀看作品〈真的假的〉。 圖/鄭尹真提供除了將虛擬圖像實體化,鄭尹真在展覽中更嘗試偽造實物,創造真假難辨的視覺效果。在作品〈等待的過程 — 美得像假的景象〉中,他以沐浴乳、壓克力顏料混合些許雜草偽造出鳥屎,並從汽車內部拍攝影像,呈現鳥屎一再滴落於擋風玻璃,再被雨刷抹開、拭淨的畫面。鄭尹真提到,鳥屎砸在擋風玻璃上對許多人而言是倒楣的事,但他卻覺得,凝視汙垢被反覆刷掉的過程相當浪漫,他說:「觀眾重新觀看這個畫面時,或許也能體會到我所感知的療癒感。」 鄭尹真將作品〈等待的過程 — 美得像假的景象〉直接投影在樓梯上,並擺放沙發,讓觀者以不同觀看角度欣賞作品。 圖/鄭尹真提供鄭尹真也在作品〈許願池〉中,展現出自身對日常現象的不同解讀。他將人們許願時映在水面上的倒影,幻化為困在水池中的魚,鄭尹真說:「就像人們被困於自身願望,在無盡的希冀中自溺的狀態。」因此,他指導演員模仿魚向上吸吮的動作,並在水面上架起一層透明玻璃,拍攝出擬魚化的人類被阻隔於水中,無法探頭呼吸的窘境。展出時,鄭尹真更將作品投影在自製水池中,讓觀者有親臨實境的感覺。 鄭尹真選擇將影像直接投射在水面上,營造演員在水中掙扎的實境感。 圖/鄭尹真提供鄭尹真試圖讓觀眾看見不同角度可能產生的視覺差異,進而引發觀者思考真實的意義,他說:「我製造虛假,想讓大家意識到,許多我們以為的真實其實都是虛假,重要的是你決定怎麼觀看。」觀眾水母王(化名)也認為,鄭尹真以影像或物件重設觀看視角的手法,讓他在觀展時不禁思考,「是否有鏡頭以外的力量,正影響我們對所見之物的認知。」
油彩描繪人造玩具 楊鈺晨諷喻人性
藝文
第1731期
油彩描繪人造玩具 楊鈺晨諷喻人性
2020-10-07
【記者崔兆慧綜合報導】擬人化的唐老鴨笑著墜入深淵,伸手想抓住光明卻一無所獲。東海大學美術系學生楊鈺晨舉辦畢業預展《人造生物劇場》,於9月28日起在東海美術系館A+展覽空間展出。透過油彩繪畫人造玩具,諷刺人類的刻意、虛偽及社會的疏離。 東華大學美術系楊鈺晨舉辦畢業預展《人造生物劇場》,以油畫描繪玩具,建構他眼中的人性。 圖/楊鈺晨提供楊鈺晨認為,玩具和繪畫是他自身的一部分,每當他感到寂寞時,便會藉由對玩具的幻想來逃避現實,漸漸對玩具產生依賴。他說明,玩具給人天真可愛的印象,但它卻是人類為滿足私慾的造物。因此,他希望以玩具為繪畫主體,描繪出他眼中的人性。主要作品〈無聲的彼岸〉以唐老鴨擬人呈現,它雖微笑著,卻感受不到它的歡樂,取而代之的是下墜所帶來的絕望感受。楊鈺晨補充,畫中唐老鴨就像小丑一樣,開懷的笑容底下藏著無盡的傷痛。他說:「就如被人類擺放出來的玩具,它們正在演戲。」觀展者許書瑄說:「〈無聲的彼岸〉給人感覺很無助,像墜落後失去自我。」 〈鼠與妳〉運用藍、白、黑色模仿褪色後的照片,以快樂的表情對比冷暗的色調,希望人們可以珍惜當下。 圖/楊鈺晨提供人類購買玩具後,便隨意地擺放它們,楊鈺晨認為,這些玩具都身不由己且孤單。作品《鼠與妳》模仿褪色的照片,採用藍、白、黑三色,以冷色調繪製正在笑著的玩具,即使畫面中的玩具在笑,觀眾也不會認為它是快樂的。他補充,他想藉此營造玩具處於孤單的氛圍,而冰冷色調與保持笑容的玩具,更能製造感官的衝突,並讓空曠的背景強調它的孤寂,凸顯現代人們在社會中的疏離。當代卡漫藝術家透過卡通角色的設定去傳遞訊息,例如辛普森反諷美國文化。楊鈺晨提到,畫唐老鴨並不是在畫這個角色,而是藉由玩具的外型、表情去反襯他的創作理念。指導教授、東海美術系兼任講師廖敏君提及,楊鈺晨透過作品,擬態出他對社會、信仰、人際關係的看法。 作品〈無聲的彼岸〉,楊鈺晨運用邊界色光模擬電腦螢幕成像,強調「人造感」。 圖/楊鈺晨提供繪製油畫時,楊鈺晨會臨摹螢幕成像邊緣的色光來強調人造感,讓觀眾欣賞油畫時彷彿在觀看電腦螢幕。他說:「我想更深刻去探討『科技』,因為它和人類是密不可分的。」他透露,他未來想延續同樣的繪畫手法,再以玩具為主體,描繪科技、玩具和人性三者之間的連結。
鐵路碎石造景社區 重現嘉義鐵道歷史
藝文
第1692期
鐵路碎石造景社區 重現嘉義鐵道歷史
2018-12-12
【記者林傑立綜合報導】嘉義台糖舊倉庫屋頂上懸掛著紅黃燈籠,連接彩虹色繩索,向下延伸至後驛社區土地,上頭繫著社區居民的祈福卡。一群來自台中、彰化的大學生,組成創作團隊「夜間飛行者」,分別透過燈籠及鐵路碎石等元素,創作〈燈繫〉及〈後驛波動〉兩件作品,參與本屆嘉義鐵道藝術村舉辦的黑金段藝術節(註),展現後驛社區的歷史特色。 〈燈繫〉利用紅黃兩色的燈籠,自台糖舊倉庫屋頂懸掛而下,象徵後驛社區居民自外地帶來不同信仰,宗廟林立的景況。 圖/林傑立攝「平常不太常去鐵道藝術村,知道但不常去。」當地居民謝佑真表示。鐵道藝術村成立17年,然而對於緊鄰的後驛社區居民而言,藝術村卻是一塊陌生的場所。藝術節策展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一凡認為,嘉義鐵道藝術村要發展成藝術聚落,應該要與周邊社區有所互動,故將展出空間延伸至社區。而飛行者團隊則透過在作品中加入鐵道的元素,讓鐵道藝術村能更貼近後驛社區。 後驛社區在日治時期為煤礦等貨物的集散地,社區中能見到幾處,自日治時期留下的告示牌。 圖/林傑立攝懸掛在台糖舊倉庫的〈燈繫〉以紅黃燈籠,象徵當地居民從外地移居,為後驛社區帶來不同信仰、宗廟林立的景象,而〈後驛波動〉則以鐵道碎石鋪成漣漪圖紋,碎石象徵鐵道之於社區的重要性,作品也有指示牌的作用,指向嘉義鐵道藝術村的方向。 〈後驛波動〉利用社區中閒置的畸零地,以鐵道上的碎石,經過染色後鋪製成漣漪波動的圖案。 圖/夜間飛行者提供夜間飛行者團隊成員皆非嘉義人,因不熟悉後驛社區歷史,創作初期隨著陳一凡及後驛里里長陳其生參訪社區。陳一凡說:「居民很期待社區能有新樣貌,他們也建議我們很多畸零地進行創作。」陳其生也表示,社區中有許多具歷史意義的景點,經過創作團隊規劃、整理,將社區各景點串聯,才有現在的成果。夜間飛行者成員、彰師大美術系碩士班蔡璧合表示,不少民眾熱情參與作品創作,例如〈燈繫〉讓社區居民寫下自己的願望,綁在作品的彩虹繩索上。蔡璧合說:「有居民因為活動當日要上班,所以提前來和我們拿卡片,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活動當日,現場更聚集30幾位居民,一同參與祈福點燈儀式。 作品由彰師大夜間飛行者團隊與社區居民共同完成,上頭的祈福卡即是出自當地居民之手,藉此希望自己的願望實現。 圖/林傑立攝創作期間,團隊成員遇到不少民眾好奇詢問,團隊也不斷與居民溝通場地使用及創作目的。負責〈後驛波動〉成員、彰師大美術系碩士班的柯頌葳說:「原先我們使用黑作為〈後驛波動〉的背景,但考量到當地居民較為保守,長輩較忌諱黑色。」柯頌葳表示,粉刷當日就有一名老奶奶特地叮囑不能在自家外牆漆上黑色,團隊便以黃色取代。團隊成員也期望未來能再進入社區創作,並讓居民共同參與。柯頌葳說:「我們希望從這塊小小的畸零地開始,讓里民的生活中有新的小波瀾與色彩。」陳其生則表示,社區中仍有許多閒置的土地,經過整理後,未來不排除開放,讓其他藝術家進駐創作。註:黑金段藝術節是自2002年起,嘉義鐵道藝術村舉辦的年度活動,其名「黑金段」為嘉義後火車站地區,在日治時期為貯藏煤炭的貨運集散地,而煤炭又有「黑金」的美名,故被稱為黑金段。
《地下人》立體化 彩繪貨櫃籲注重環保
藝文
第1668期
《地下人》立體化 彩繪貨櫃籲注重環保
2017-12-06
【記者阮怡婷台北報導】垃圾淹沒街道,巨型蟑螂攀附樓頂,創作者揭示,這是一世紀後的地球。繪本《地下人Sunkensapiens》,由四位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應屆畢業生創作,團隊受台北當代美術館邀請,將平面故事翻繪到貨櫃上,提供主題式空間,讓民眾一窺以環保為宗旨的繪畫創作。 台北當代美術館前,巨大的貨櫃塗繪著一世紀後的地球景象,黑色線條勾勒出垃圾海中穿梭的巨型蟑螂。 圖/阮怡婷攝「Sunkensapiens」由意指下沉的英文單字「Sunken」與智人學名「Sapiens」組合而成,中文譯名為「地下人」,是創作團隊為故事新創的人種名。繪本故事起源於一位地下人少年,在滿16歲的生日前夕,決定穿越五層地底世界,到從未見過的地面世界一探究竟。繪本中地下人世界雖為虛構,但創作者之一楊詩敏表示,故事最後附上一幅拉頁圖畫,內文彙整現代環保議題的相關資訊,例如:PM2.5、空汙、焚化垃圾、海洋垃圾等,「虛構故事外,還得附上真實的資訊,才會讓讀者在意這些重大危害」。 貨櫃空間內,角落裡堆積著寶特瓶、塑膠罐,營造街上的髒亂樣,牆上則另有四幅畫,針對時事評論當前的環保議題。 圖/阮怡婷攝《地下人》今年入圍新一代設計展的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並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邀請,延伸創作到貨櫃空間。起初於繪本時期,由成員楊詩敏、王思穎在八開圖畫紙上執筆作畫,再掃描到電腦填色,另兩位成員則負責排版及情節構想。《地下人》畫風線條細緻,畫中的垃圾及人物多以黑色線條勾勒且未上色,僅部分背景或物品填上灰色調、墨綠等,「用繁複的線條畫出垃圾、建築物的細節,可以營造出灰灰髒髒的感覺」。貨櫃表面凹凸不平,再加上彩繪期間連遇雨天,延伸創作到貨櫃後,更是一大挑戰。楊詩敏笑稱,夜裡還得請美術館幫他們打燈,遇上雨天則更克難,「雨水嘩地沿著凹槽流下,我們只能邊用抹布擦拭暈開的顏料再繼續畫。」兩週過後,他們才終於完成作品。貨櫃外壁如同書的封面,呈現出地面世界如海水般多的垃圾,貨櫃裡則設定為地底世界,畫有垃圾輸送帶,角落裡也有真實的寶特瓶堆積。 鐵壁內側畫著地底世界的垃圾分類生產線,一路延伸至貨櫃內部。貨櫃裡外的圖畫都吸引民眾駐足拍照。 圖/阮怡婷攝「好大隻的蟑螂!」民眾雷斯斐閱讀繪本時驚呼,環視貨櫃角落裡堆積著寶特瓶,內側牆壁塗畫出《地下人》世界中,地底人分類垃圾的輸送帶,他說:「在貨櫃內讀繪本,的確比較身歷其境。」他肯定《地下人》以環境議題為創作主軸,表示環保在現代社會的確是人人應當切身關注的議題。 《地下人》為開放式展覽空間,在車輛熙來攘往的街道旁,路過民眾都可以任意進出、駐足觀賞。 圖/阮怡婷攝
《失語者》創作展 勾勒內心世界呢喃
藝文
第1660期
《失語者》創作展 勾勒內心世界呢喃
2017-10-12
【記者阮怡婷新北報導】掛牆的平面圖像中,冷暖色彩抑制,顏料線條相互纏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生簡莉芸,首開個人創作展《失語者》,開幕當天她就於臉書(Facebook)上表示:「我的布展真的很崎嶇。」個展籌備歷時半年,在無任何經驗條件下,她主動找上經驗豐富的策展人孫菊君,請求對方幫助她策劃一場關於「突破自我」的創作展。但從紙上創作,到空間內展品陳列,整場展覽幾乎由簡莉芸一手包辦。孫菊君表示她僅提供場地而已,「這是一場藝術家自立自主的展覽。」 〈失語者系列一〉策展人孫菊君認為簡莉芸對抑制色感敏銳,作品多是對線性空間的呈述。圖/阮怡婷攝「失語者並非無法與人溝通,像是以一種自己的語言,或說或唱,且快且慢地道來,對世界、對自己的呢喃。」不擅言語表達的簡莉芸,在隨身攜帶的繪畫本上寫著這句話,她說自己寫日記的方式是繪圖,而《失語者》可說是日記的延伸。因此籌備期間的她,日常生活裡布滿畫布,投入到每三天就可以完成一幅畫。 簡莉芸隨身攜帶的繪本內,寫著對「失語者」的詮釋,並充滿代針筆的線條繪畫。圖/阮怡婷攝在三個不同系列的畫作中,卻能看出同一種線性纏繞的筆法。〈風景畫〉裡,簡莉芸使用日記中常見的代針筆再加上毛筆,勾勒出細微的植物紋理;〈花花世界〉內,她則使用壓克力顏料,畫出冷暖色相襯的線條,藉此堆疊出花叢林的景象;最後的核心作品〈失語者〉,簡莉芸表示此系列創作最快,「就是不多加思索地創作。」她將平常難以言明的煩惱,透過繪畫過程抒發殆盡,也因此順利描繪出自由卻又糾纏的線性空間。「畫裡有很多東西要表達,表達得抽象卻很特別。」北藝大美術學系的學生郭昱琪說,從畫裡她感受到簡莉芸獨特的、沒談過的內心世界。「她畫中的線條非常吸引我,那品質不是大學生能做到的。」本身既策展也從事藝術教育的孫菊君稱讚道。然有著深厚藝術底子的她,也不諱言表示這場展覽規畫還不及格,過程中的挫敗會是簡莉芸很好的學習經驗。 〈花花世界系列〉除了壓克力顏料的揮灑外,也加上代針筆細細描摩出的線條。圖/阮怡婷攝布展期間,簡莉芸在學校與展場間來回奔波,每趟車程得花費近四小時。她說:「我把這展覽當作是觀看自己的途徑吧,最主要是想知道目前為止,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她認為《失語者》結束後,能為長期的圖像創作暫時畫下句點,也助長她邁向新階段的勇氣。回歸校園後,她想往立體、影像領域探索,帶著藝術創作的衝動,尋找新的語言。
擺脫藝術理論 《貝果與綠茶》擁生活溫度
藝文
第1640期
擺脫藝術理論 《貝果與綠茶》擁生活溫度
2016-12-08
【記者楊采翎台北報導】「我應該要能介紹這些作品,因為它們都是我的作品。」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講師宋熙口(Syko Song)以個展為名,於4日至28日舉行《貝果與綠茶-Syko song個展》。雖然12件作品中沒有任何一件出自他手,但學生將課堂上與他交談的啟發化為創作,呈現藝術來自生活的概念,也間接成為宋熙口的作品。每週的交流時間,宋熙口和學生平坐,不是談論藝術理論或是藝術理念等架構,而是單純的分享日常生活。創作者、北藝大美術學系學生林沛儀說:「我會把每一段放在展覽的作品視為我生活中的過程之一。」她蒐集許多匿名日記本,在每次閱讀抄寫的過程,從文字中體會日記主人的情感及思路,但她發現日記最終似乎都走向一個悲傷、無解的結尾。因而,作品〈短波〉利用錄音唸出日記,讓她的聲音與原本的文字交融,帶給聽眾聆聽他人私密情感的體驗,也藉此跟自己對話。 林沛儀作品〈短波〉以錄音的方式念出私密日記,喚起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感性層面。聆聽日記的同時,也是在跟自己對談。圖/楊采翎攝北藝大美術學系學生林怡柔表示,系上的課多為藝術批評,或是引用古典觀念詮釋作品。但這堂課反而希望學生作為一個人,學習如何用每個人不同的感官來感受世界。她將作品佈置成居家的場景,有椅墊、茶几、甚至前方還有電視螢幕,播放著學生在工作室來回走動的腳步。牆上也以環繞的形式擺設切割的畫布,呈現美術系學生的創作生活以及對創作價值的迷惘。「這些都是生活的小事,那為什麼你不敢提出來,當成自己的作品,這就是你看世界的方式。」林怡柔提到,平時的教學內容要求不斷創作,需要非常多的創作能量,造成學生必須一直做些什麼。然而,這卻造成學生總是茫然地做些看起來很像創作的作品,但其實只是在消除焦慮。最終,美術館的作品也就失去溫度,迷失在理論與架構的理性層面。藉由這次展出她希望能突破框架,將生活的溫度表現在作品上。 林怡柔將展場布置成家,卻重複播放在美術工作室來回忙碌的影像以及牆上大小不一的切割畫布,呈現美術系學生在生活中充斥對藝術創作的迷惘。圖/楊采翎攝
改良篆體 記音字母護粵語
藝文
第1640期
改良篆體 記音字母護粵語
2016-12-08
【記者陳亭蓉新北報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系展《維於度》11月28日至本月15日,於北藝大地下美術館展出。利用物理學上的「維度」概念,將二維、三維、四維作為訂定存在的單位,進而分類此次系展。當中〈南蠻音韻考〉即融入「時間」概念,榮獲展覽四維組首獎。就像中文的注音符號一樣,北藝大美術學系學生鄭裕林在〈南蠻音韻考〉中,將每個聲母、韻母以及聲調設計成一個個「文字符號」,作為粵語的拼音系統。參考日語假名文字中「簡化偏旁」的辦法,以漢字小篆的結構為基底,創造一套記音字母。鄭裕林表示:「我把它做成工業設計的字樣,但還是保有繁體字的美感。」利用木刻活字版,他將字符刻在烏心石上,也將其壓印在版畫紙上,呈現字符的印痕。另外,展場設置一個播放聲音的裝置,讀出各個聲母、韻母,讓參觀者能清楚聽見每個音的念法。 鄭裕林在烏心石上,利用活版刻字的手法,親自刻下所造的粵語「注音符號」系統。圖/陳亭蓉攝每個符號也連結一個相對應的影像,訴說鄭裕林對香港的各種印象。例如:「舐」字的簡化符號,搭配近期反對香港獨立的遊行照片,象徵親共人士「舐共」。另外,「爸」字的簡化符號旁,即放置他親自拍攝爸爸印刷工廠的照片,傳達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連結語言、符號與影像三者,將原本看似平面的語言,立體化為與歷史文化脈絡緊密相關的符號,因此納入四維作品。 「舐」字的簡化符號,搭配近期反對香港獨立的遊行照片,象徵親共人士「舐共」。圖/陳亭蓉攝粵語和台灣的國語系統不同,沒有注音符號,僅透過口耳相傳學習。「就像台灣人學台語的方式,所以有可能連香港人講粵語也講得不準。」鄭裕林表示,從香港來到台灣後,即想到自己可否也創立一套母語的音韻系統。另一方面,他翻查粵語的歷史,發現粵語作為南蠻語,是個一直以來被壓迫的語言。「南蠻」是古代中原對南方部族的稱呼,隱藏漢族歧視異族之意。且如今中國文化霸權下,香港人甚至認為普通話和英語比粵語重要,但粵語中卻保留最多中國的古音。中國近年來對於廣東話有許多壓迫,如政府推動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作為語文科主要的教學語言,造成香港社會的動盪。有感於如此的衝擊,鄭裕林認為,需要悍衛自己的文化免於消失。他表示,未來沒有特別想推廣這套音韻系統,但是希望能藉此喚醒香港人的意識,保護這個可能消失的語言。「很多人都會講廣東話,但希望他們用另外一個角度想自己的語言,因為它是社會與文化當中不同印象的堆積。」
餐桌變島嶼 繪人生故事
藝文
第1637期
餐桌變島嶼 繪人生故事
2016-11-16
【記者周瑩慈新北報導】餐桌化身島嶼,漫畫搖身成為桌布,承載故事的餐桌在藝廊空間裡漂浮、停駐。《餐桌故事Table Time》宋周妍X盧卡斯雙個展12日至27日在陶華灼藝廊的美術小館舉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韓國學生宋周妍、北藝大美術學系研究所巴西學生盧卡斯,以島嶼狀的餐桌鋪上漫畫裝飾的桌布,象徵餐桌承載的不只是餐具與食物,還有生活中的故事。《餐桌故事》系列作品是宋周妍與盧卡斯的共同創作,以島嶼形狀呈現餐桌,象徵「金銀島」。遠看作品就像三個不同大小、形狀的島嶼靜靜佇立著,宋周妍表示,作品的波浪形態代表流動,「一開始做的餐桌是四四方方的,但餐桌上的故事就像水一樣,流動的、柔軟的。」餐桌上擺滿象徵寶藏的各種水果、餐具、酒瓶,再鋪上用漫畫填滿的布代表生活中的故事。漫畫中「你想死嗎?」、「不是說要認真?」等俏皮對話,以韓、日、中、葡四國語言呈現兩位藝術家討論展覽時,日常相處模式及創作過程。《餐桌故事》為以身體穴位作主題的《體感風景》聯展子展之一,結合令人意想不到的湧泉穴。宋周妍說:「湧泉穴連接人與地,是很重要、力量很大的地方,卻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將湧泉穴的特點轉換到生活中,就像餐桌上的故事——家人透過餐桌共享食物與生活,是家人難得相聚的空間,卻容易被忽略。漫畫作品《你的身體,你的故事(Your Body, your Story)》系列是盧卡斯針對《體感風景》的創作,以人體作為畫布,畫上模特兒自身的故事。盧卡斯表示,漫畫有許多呈現方式,不只是紙本形式,「希望漫畫在藝術領域裡有自己的位置,而不只是在刊物上的小框框。」觀展人簡士頡表示,原以為作品是盧卡斯創造的故事,後來發現是模特兒的人生經歷,讓作品更有意義。「這次展覽可惜的地方是《餐桌系列》上的漫畫缺乏敘事性。」盧卡斯說道,因為餐桌上擺放食物、酒瓶、餐具,凹凸的表面讓故事無法完整呈現。北藝大美術學系研究所學生金京柱則表示,有別於其他展覽探討生命意義、心靈等抽象理念,「作品很貼近日常生活,是比較特別的。」  《餐桌故事》系列懸掛藝廊牆上,將餐桌變成島嶼形狀,凹凸起伏的形態象徵生活應像水一般柔軟。 圖╱周瑩慈攝 《Your Body, your Story系列》之二,以人體作畫布,盧卡斯認為漫畫不僅只能呈現在紙本上,還有許多其他表現手法。 圖╱周瑩慈攝 《餐桌故事系列III》是宋周妍與盧卡斯兩人共同作品,將餐桌化作金銀島,漫畫代表餐桌承載的故事。 圖╱周瑩慈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