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投的陳柏翰等人,希望新北投車站能有尊嚴的回家。圖為當地青年設計的車站安置規劃圖。 圖/取自「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臉書
【記者洪與成台北報導】中原大學景觀系研究生陳柏翰等人發起「
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20、22日在社區召開說明會,邀請在地居民一起討論百年車站遷回的最適場址,希望能滿足安全、生態保護、歷史重現等需求,結合社區願景發揮最大價值。
西元1916年,日本當局因應溫泉產業發展,興建新北投火車站,站址約位在現今捷運新北投站附近。有別與鐵軌平行的一般車站,象徵終點站的新北投車站與月台形成T字型,是特色之一。車站持續營運至1988年,因當地預計興建捷運停止通車,並於四年後遷至彰化台灣民俗村安置。
後來,在地人發現興建捷運對新北投車站影響不大,要求車站「回家」的呼聲漸漸提高。在當地里長與市議員吳思瑤、何志偉等人努力下,車站預計在2016年、百歲生日當天遷回安置。然而,各界對車站擺放位置卻遲未達成共識。
今年6月底,台北市政府舉辦新北投車站遷回公聽會,提出A到F六項方案;考量可行性後,決定在靠近原址的A案以及長安里里長陳章生提出的D案之間選擇。經公聽會討論後發現,A案對交通影響甚大,可行性低;相較之,下D案位在公園內,不致衝擊周遭交通,且有較大腹地安置,被認為較A案理想。
然而,陳柏翰等人發現,D案雖不致影響交通,但會影響公園裡被保護的老樹,且受制於園內步道,無法安置月台。再加上無法重現當時車站與噴水池的相對位置,文資價值將因此大打折扣,車站也將淪為公園裡的一座涼亭。
資料來源/「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臉書。 製表/洪與成
陳柏翰解說當地交通情況。 圖/洪與成攝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也於本月17日提出新的遷回方案,站體同樣計畫安置於公園內。陳柏翰等人認為,車站正門面對其他建築物的牆角,同樣不符歷史空間,也沒有足夠空間呈現月台與車站的T字型關係。
參加公聽會的陳柏翰發現,如果無法妥善規劃新北投車站遷回計畫,將會非常可惜。因此他與一群關心北投在地議題的青年,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新北投車站「有尊嚴地回家」;在不影響交通與老樹情況下,完整保留車站本體與月台,重現車站與周遭景點的互動關係,恢復市民的歷史記憶。
經過與多位都市規劃相關專家學者討論後,團隊提出「微調原址、將車站稍微轉向」的方案,如此一來可空出較大腹地,亦可規劃友善行人空間,不但不會衝擊交通,更能減少該路段人車衝突。另外,微調方案保留車站與噴水池間的互動關係,可有較大空間重現月台與車站的T字型。同時,車站剛好座落在馬路邊,比起D方案更醒目,也更能彰顯車站的價值,未來還可結合周遭景點,規劃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
不過,陳柏翰提到,目前多位里長仍擔心微調方案會衝擊交通,因此多支持D方案,而議員也與里長同調。團隊未來將持續遊說里長、舉辦說明會,也會到市場等地發傳單,向居民說明理念,號召更多人關心來新北投車站遷回議題,讓新北投火車站「回家」後,能發揮最大價值。
新北投車站遷回方案之位置比較圖。 圖/陳柏翰提供
「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示意圖。 圖/陳柏翰提供
資料來源/「回家吧!新北投火車站」臉書。 製表/洪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