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3期
2025-09-26

【記者顏貝恩報導】馬來亞大學(Universitiy of Malaya)(以下簡稱馬大)學生自治組織馬大新青年(University of Malaya Association of New Youth, UMANY)於12日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以下簡稱高教部)提交針對大專入學不公的備忘錄,建議廢除大學預科班(Matrikulasi)(註一)制度。然而,「廢除」一詞引發社會爭議與誤解,16日更驚動警方介入調查。

註一:大學預科班是由馬來西亞國立大學設立,唯有修習5年中學課程,參與大馬教育文憑,考獲一定成績,畢業生才可以申請該大學特定的學士課程。

馬大新青年代表向高等部相關人員說明備忘錄內容,期盼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馬大新青年代表向高等部相關人員說明備忘錄內容,期盼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大學預科班在馬來西亞的大學錄取制度中,成績相對其他入學制度標準較低,因此當大學錄取名額公布後,大批學生反應遭遇不公的現象。12日,馬大新青年向高教部遞交「廢除預科班」的提案,掀起社會爭議。隨後,馬大新青年在社群平台Instagram發文澄清用詞不當,並向民眾致歉。針對制度改革建議,馬大新青年主席鄧詒澤呼籲社會應理性討論,他說明:「若制度欠缺透明,優秀學生即使成績優異,仍無法進入理想的大學與科系,恐會轉向私立大學或海外升學。」鄧詒澤認為,社會不應該被忽視學生對公平入學的聲音,否則國家未來發展將受到影響。

馬大新青年三人代表在高教部前手持備忘錄合影,作為遞交程序完成的見證。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馬大新青年三人代表在高教部前手持備忘錄合影,作為遞交程序完成的見證。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基於成績、科系錄取標準的綜合考量,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學生呂姿萱因此選擇就讀私立大學,他指出:「馬大新青年提倡公平教育制度本無不妥,但若廢除大學預科班,將可能剝奪許多學生的入學途徑,因此引發社會反彈。」呂姿萱認為,預科班雖有爭議,但其存在仍具必要性,不能輕率否定。曾女士(化名)表示,他透過預科班制度使子女得以進入大學。「在預科班的寄宿課程中,除了兼顧課業與課外活動,還需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曾女士說道,學生在預科班的訓練裡有所成長,但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仍遇到困境,擔心無法憑實力順利進入理想學府。

馬大新青年於高教部完成備忘錄遞交手續,並與部門人員合影留存。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馬大新青年於高教部完成備忘錄遞交手續,並與部門人員合影留存。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

制度層面,曾女士呼籲大學錄取制度應該透明化,清楚公開規章,使真正優秀的學生能被發掘,而非引來外界質疑。對此,教育執行委員會委員江先生(化名)表示:「教育制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順應時代與社會的需求不斷檢討與調整。」江先生認為,唯有從多重背景出發,在各族群對話中尋求平衡,兼顧與保障各族群權益,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才能朝向更公正、包容的未來發展。

馬大學生組織提交備忘錄提議廢除預科班,牽動社會利益惹眾怒。 圖/取自馬來亞大學官網

馬大學生組織提交備忘錄提議廢除預科班,牽動社會利益惹眾怒。 圖/取自馬來亞大學官網

標籤:社會 , 馬來西亞 , 制度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