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事】二手煙瀰漫,需求卻難止:校園吸菸管理遇兩難
校園
第1758期
【大學事】二手煙瀰漫,需求卻難止:校園吸菸管理遇兩難
2021-12-01
【記者張博涵綜合報導】根據《菸害防制法》規定,大專院校除室外吸菸區外全面禁菸,而吸菸區應有明顯標示,且不得設置於行人必經之處。即便如此,現今仍有多所大學將吸菸區設置在學生常經過的地點,無法確實阻隔二手菸。且為配合教育部無菸校園政策,許多大學近年紛紛移除吸菸區,卻可能使吸菸者在校園角落違規吸菸,反而增加外部成本。 為配合教育部無菸校園政策,全台已有半數大學全面禁菸,卻可能因此使吸菸者在校園死角違規吸菸,反而增加外部成本。圖為示意圖。 圖/張博涵攝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國健署)於民國103年發布之「大專校院學生吸菸行為調查」,有6.8%大學生為吸菸者,且校園二手菸暴露率(註)達48.4%。對此,各大學擬定了不同的吸菸管制措施,目前約有半數大學設有吸菸區,以便集中管理。然而卻有許多學生認為所屬大學之吸菸區規劃不完善,影響校內吸菸者及非吸菸者的權益。註:「校園二手菸暴露」指在過去七天內,在學校中見到有人在面前吸菸之情況 根據《菸害防制法》規定,大專院校若設有吸菸區,應明顯標示,且不得設置於行人必經之處。此外,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詹勳澔認為,完善的吸菸區需具備垃圾桶、菸灰缸等設備,以減少菸蒂垃圾。圖為政大憩賢亭吸菸區。 圖/張博涵攝舉例而言,中國文化大學吸菸區無遮雨措施,導致天候不佳時有吸菸者到周邊屋簷下違規吸菸;東吳大學城中校區設有三處吸菸區,皆位於教學大樓周圍及校園走道,使校內非吸菸者受二手菸所擾。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沈冠均表示,城中校區校地較小,吸菸區又設置在校園正中央,在校內移動時常常聞到來自吸菸區的二手菸,「我在五樓上課,都聞得到樓下吸菸區飄上來的菸味。」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詹勳澔補充,若校地太小或教學大樓密集,校方可考慮將吸菸區設置在頂樓,再透過抽風系統排除菸味。 東吳大學城中校區設有三處吸菸區,皆位於教學大樓周圍及校園走道,無法確實阻隔菸味。圖中黃線內為城中校區鑄秋大樓北面廣場吸菸區。 圖/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沈冠均提供除設備層面,吸菸者也常因不了解校內規範而違規。修平科技大學近期因配合防疫政策,暫時停用吸菸區,卻有多名學生於Dcard修平科大版反映自己不清楚校方規範,到校內吸菸區吸菸,遭校方登記並要求參與戒菸講座,感到相當錯愕。對此,修平科大軍訓室主任高呈龍回應,該校宣導期間僅規勸不處分,而後違規者須接受行政處分、戒菸講座或醫師戒菸諮詢等其中一項輔導措施。近年國健署與教育部共同推動無菸校園政策,期望大專院校自主減少吸菸區。即便全台已有半數大學為無菸校園,卻仍可在這些學校中觀察到菸品的蹤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李立丞表示,北大校地雖廣,卻無吸菸區,以致許多吸菸者會聚集在校內頂樓吸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亦明定全面禁菸,但就讀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的賴奕泓坦言,校方措施無法根除校內吸菸現象,「大家都在系辦後面的校園死角抽菸,地上也都是菸蒂。」此外,他也對無菸校園政策提出質疑,「就是因為吸菸會造成菸害,我們才需要設吸菸區來讓不想聞菸味的人能避開二手菸,也讓想抽菸的人有休息的地方。」他強調,吸菸行為是吸菸者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習慣,這些立場和觀點不該隨政策被移除。「全面禁菸的國、高中都有人偷偷在廁所吸菸了,我覺得大學更難做到這件事情。」身為非吸菸者,沈冠均認為無菸校園政策難以落實,且吸菸區有其必要性,但需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做好規劃,「雖然我不太喜歡吸菸行為,但既然大學生已過法定吸菸年齡,吸菸也是他們的權利。」另外,東海大學於105年正式成為無菸校園後,學生會為解決違規吸菸者造成的影響,在行政會議屢屢訴求重新設置吸菸區,卻數度遭到否決。東海大學菸害防制承辦人黃雅足對此說明,無菸環境是國際趨勢,校方會持續為此努力,「不能因為有人違規,(無菸理念)就被推翻掉。」她進一步指出,推動無菸校園後,校內違規吸菸案及菸蒂數量逐年遞減,校方亦建立菸害管制相關配套措施,盼未來能落實無菸校園目標。 全台已有半數大學為無菸校園,卻仍可在這些校園角落觀察到菸品的蹤跡。 圖/張博涵攝在反對大學設置吸菸區的聲浪中,許多民眾認為大學設置吸菸區形同變相鼓勵學生抽菸。但詹勳澔認為,吸菸與否是學生自己的決定,不應歸咎於校方政策,「大家既然都成年了,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算學校設了吸菸區,抽不抽菸還是每個人的選擇。」致力推動菸害防治的董氏基金會亦強烈反對校園吸菸區。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建立無菸環境及菸品加稅是對降低吸菸率最有效的措施。「大學是進入職場前最後一個規律學習的階段,應讓學生養成自律、愛惜環境等觀念。」她認為大學需鼓勵學生遠離菸品,同時運用國內各戒菸管道,積極輔導吸菸者戒菸。自《菸害防制法》實行以來,菸害管理成各大學的輔導重點。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葉錦瑩建議,各校管理措施應因地制宜,根據校內教職員生吸菸率、校地大小,決議是否設置吸菸區。此外,她認為無菸校園執行困難之處為吸菸者的戒斷症狀,「戒斷症狀真的很難過,所以管理者需要循序漸進,並給予鼓勵,這也是對吸菸者的尊重。」
強攻「沙」敵 沙排國手選拔賽培育新星
體育
第1741期
強攻「沙」敵 沙排國手選拔賽培育新星
2020-12-24
【記者徐宇昕高雄報導】選手一記強攻,對手撲身救球,濺起陣陣沙塵。109年度「培育優秀或具潛力運動選手」沙灘排球選拔賽(以下簡稱選拔賽)最終場於19日至20日,在高雄市鳳山公五沙灘排球場登場。評審委員從中挑選男女各八位球員進入國家隊培訓,征戰未來的沙排國際賽,選手名單將與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研議後於明年公佈。 沙灘排球一隊僅兩人,更考驗選手的個人球技,還有移動速度、反應力、防守等能力。 圖/徐宇昕攝此次選拔賽分成三階段,設有淘汰機制,男子組有11個隊伍報名,最終篩選出六隊,評審委員再依據選手身材條件、比賽臨場反應等選出八位球員。選拔賽設有年齡限制,必須於民國86年後出生者才能參與。對此,中華民國排球協會沙灘排球推動委員會主任委員溫平說明,考量台灣在國際賽的前途發展,才決定透過此賽事選出一批年輕選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選手吳信賢接觸沙灘排球近三年,曾經代表國家參賽,他表示未來也將以沙灘排球為發展重心。 圖/徐宇昕攝曾參加2020年世界沙灘排球巡迴賽、來自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選手吳信賢,與同校的李澄岫搭檔參與此次競賽,他們在前兩階段比賽中零敗績。在國北教大對上UNIBELIEF的賽事中,國北教大首局一路領先,卻在中段接發球出現亂流,讓UNIBELIEF得以組織攻擊追分,掌握機會逆轉勝。次局,國北教大雖面對對手的強力發球,吳信賢多次撲身救球穩住防線,以強扣和吊球拿下第二局。不過末局國北教大仍不敵UNIBELIEF的攻擊火力和攔網,吞下敗仗。「自己缺點太多,打分數的話應該40分吧。」賽後李澄岫坦言。李澄岫專項為室內排球,在此次選拔賽前,他已多年未接觸沙排,因此需要時間調整。而這也是他首度與吳信賢在沙排合作,身為學長的吳信賢分享,過程中他會帶領李澄岫,「如果他狀態好,我責任就少一點,如果狀態不好我就多幫他一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吳信賢和李澄岫兩人在大專校院排球聯賽和企業甲級男女排球聯賽的conti隊中皆為隊友,他們皆認為對於默契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圖/徐宇昕攝本次賽會皆在周末舉行,然而目前企業16年甲級男女排球聯賽(以下簡稱企聯)也正在進行,大專選手同時還須備戰109學年度大專校院排球聯賽(以下簡稱大專盃),球員的體力成為一大考驗。UNIBELIEF球員、來自中原大學的鄧岳昕坦言,「這一兩個禮拜還蠻累的,一下沙排、一下企聯、一下大專盃。」中原的李權紘也提及,今天賽後馬上要去屏東縣參加企聯,連續多場比賽非常疲勞。面對此情況,球員只能自行調整身體狀態,「自己選擇的就把它拚完!」鄧岳昕隊友、同樣來自中原的林政瑋說道。 UNIBELIEF(左)的林政瑋和鄧岳昕皆為中原大學的球員,接觸沙灘排球近兩年,且兩人一直為彼此搭檔。 圖/徐宇昕攝在台灣,選手不足成為沙灘排球發展的最大問題,不過也成為部分選手前來挑戰的誘因。中原的陳冠中說:「因為室內培訓隊人很多,沙排人比較少,就想來試試看。」他表示,雖然這次是他初次接觸沙排,但若成功獲選國家培訓隊,他也會以沙排為發展重心。溫平表示,目前台灣沙排的首要備戰目標是明年的的世界沙灘運動會,他期許這次選拔賽選出的優秀球員未來能在國際賽奪牌,傳承參賽經驗,持續推動國內沙排發展。 UNIBELIEF2的李權紘(左)、陳冠中(右)來自中原大學,兩人皆首次接觸沙灘排球。 圖/徐宇昕攝
齊「新」協力 國北教大嘉年華推東南亞文化
生活
第1734期
齊「新」協力 國北教大嘉年華推東南亞文化
2020-10-29
【記者周佩怡台北報導】廊簷下有的攤位銷售東南亞文創商品,有的販賣醬料與點心,桌上擺設隨著商品不同,或插上國旗,或放置食材原料。攤位上的外籍學生則熱情地招呼客人,介紹商品與設計理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投入全系學生,於24日首辦「漫遊東協——東南亞嘉年華」,向民眾推廣東南亞文化。 販賣各式馬來西亞醬料的攤位上,擺著醬料的原料——雞蛋、辣椒、洋蔥等等,拉近客人與醬料的距離。 圖/周佩怡攝嘉年華包含各式趣味活動,例如服飾體驗、桌遊、手作藝品等,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教育講座。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創意雜貨市集,攤位上小巧的印尼心型花生餅、帶有清香的馬來西亞咖椰醬、印尼蠟染布等商品吸引民眾佇足。這些商品都由新住民製作,碩士生負責設計與行銷。社團法人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常務理事郭萍芬自緬甸來台數十年,這次以個人身份協助學生籌備。他提到新住民通常只會販賣手工點心、藝品給熟識的人,不過透過產學合作,新住民可藉由學生架設的網購平台,讓客人可經由通路回購,學生也能獲得行銷經驗。 販賣甜花餅、花生餅、天貝的攤位取名為「純真」,代表著簡單天然的食物也能營養又好吃;紅白配色則是呼應印尼國旗,透露出這些是來自印尼的國民美食。 圖/周佩怡攝國北教大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成立四年,且目前只招收外籍學生。往年越南學生較多,今年則增加了很多泰國、緬甸、印尼的學生,組成越發多元。主任魏郁禎表示,去年嘉年華僅著重單一國家且在校內舉辦。今年新增東協十國的特色活動,希望讓更多人接觸東南亞文化。「荷蘭人在殖民印尼時,用米粉代替麵粉,製作思念的家鄉甜點……」碩士一年級的緬甸學生李莉錦細心地介紹印尼甜花餅的由來。他應用課堂所學的銷售技巧,向客人傳遞商品故事。系上副教授張朝清說明,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品項,邊上課、邊規劃商品的包裝與行銷。他指出學生須克服成本定價管控和團隊溝通,李莉錦也坦言,團隊難以平衡精美包裝與成本。他們曾去實體店選購包裝,卻發現價錢過高,最後改成網購便宜的包裝。來自越南的碩士二年級學生黎明清販賣印尼手工蠟染小包,他表示有些人嫌棄售價高,然而新住民兩、三星期才做好一個成品,定價應符合他們花費的時間及精力。 「Daun Batik Indonesia」攤位將部分商品掛在交錯樹枝上,營造自然清雅的氛圍,吸引民眾購買印尼手工蠟染布所製成的錢包、餐巾、手提袋。 圖/周佩怡攝合作過程中,來台已久的新住民常覺得學生閱歷不足,學生則認為新住民的經驗過時,但是跨文化、跨年代的衝突反倒促進文化融合。印尼花布攤位的緬甸華人碩士二年級學生梁正英分享,除了與新住民語言不通,第一次看到新住民製作的花布時,團隊認為花俏的樣式不符學生的需求,所以希望對方調整設計,不過新住民堅持自身理念,導致雙方一度僵持不下。經過溝通雙方互相讓步,團隊請新住民加做髮帶和便當袋,「就現場來看,確實髮帶賣得最好!」國北教大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中心的工讀生、參與籌備的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四年級學生林嘉敏期盼,透過活動能翻轉東協國家的負面印象。民眾陳思琪參加完嘉年華,不再認為東南亞國家很落後,且覺得此種方式寓教於樂,小孩都樂在其中。張朝清表示嘉年華首次結合課堂與實務,不僅讓學生做中學,協助新住民微型創業,更促進東南亞學生與新住民、民眾間的交流,「這種具有跨文化特性的產學合作,是本地研究所較難出現的。」 
北教台師清大聯手 打造螢光飛盤秀
生活
第1706期
北教台師清大聯手 打造螢光飛盤秀
2019-09-25
【記者呂心喻台北報導】黑暗中太空人散佈在八角星的各端點,手中握著發光的飛盤,忽然間中央的表演者將飛盤向上一擲,大型的地面投影配合射出光束,全場彷彿置身太空之中。2019 SUPER STAR體育表演會於21日在台北小巨蛋舉行,其中結合螢光效果的飛盤表演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清華大學飛盤隊成員共同呈現,透過充滿故事性的表演,拉近民眾與運動之間的距離。 飛盤隊結合螢光盤元素,在黑暗中從不同角落亮起,打造現場太空氛圍。 圖/體育署提供隨著交響樂聲告一段落,太空人和外星人開啟爭奪戰,數次防守、追逐、傳接螢光盤,營造出緊張氛圍。打敗外星人的堡壘之後太空人歡快地嬉戲起來,表演者因應前後兩段音樂情境的不同,做出多樣動作變化。除了翻滾、飛身撲接等高難度動作之外,太空人還排成交叉兩條線,隨著飛盤經過連續下腰後再向上跳躍,驚險的動作讓在場觀眾驚呼連連。不同於以往為比賽做訓練,飛盤隊此次表演的準備方向是為吸引觀眾目光。表演同學、台師大體育系的余義箴表示,表演與平時比賽最大的不同,在於要配合音樂與拍點計算丟出飛盤的時間,增加了幾分難度。國北教大體育系的張智祈則開玩笑地說:「有些人節奏感很差,讓我很不爽,結束後我就會嗆他說剛剛丟得有夠爛!」國北教大體育系的陳彥廷也透露,「表演和之前的競技形式不一樣,所以我很珍惜這次可以和大家一起表演的機會。」平常表演者們除了練習之外還會一起打球,在準備過程中選手們已經培養出好感情。 表演的事前練習,飛盤隊下足苦功,在體育館內彼此互相督促練習。 圖/體育署提供「對於我們來說,飛盤已經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清大的飛盤社前隊長黃嚴平說道,推廣運動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飛盤這項運動可以更廣為人知。余義箴強調,娛樂性質的表演可以激發民眾參與運動的興趣,「他們會發現原來運動也可以這樣玩、運動也可以很有趣。」飛盤在台灣仍在推廣中,因此也需要投注較多的心血,四位同學有志一同地表示,不管飛盤運動的前景如何,他們都會繼續堅持下去。 國北教大張智祈、陳彥廷(左一、右二)與清大黃嚴平(左二)、台師大余義箴(右一)分享個人的心得,直言飛盤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呂心喻攝運動表演會將新元素結合在內,使體育項目逐漸轉變為國民的休閒娛樂,民眾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各項運動。就讀國小二年級的王希瑜開心的表示,看到一些沒有看過的運動,讓她覺得很新鮮。安康高中體育老師張鈴則提到,像飛盤這種舉手可得又常見到的物品,加入螢光就會更有趣,「今年的表演項目融入許多大眾化的內容,讓民眾覺得接觸起來不是那麼困難,觀看的時候很有親切感。」
發揮極佳默契 國北教大勇奪合球二連霸
體育
第1690期
發揮極佳默契 國北教大勇奪合球二連霸
2018-11-28
【記者李昕芸新竹報導】「這裡!這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K隊選手巫佳宜在場上大聲呼喚隊友陳沁傳球,接到球瞬間,巫佳宜迅速投籃,在冠軍循環賽最終戰以21:11擊敗退役國手組成的新北市隊。國北教大K隊最後以兩勝奪得「第34屆全國中正盃合球錦標賽」冠軍,成功拿下二連霸。 本屆大專社會甲組參賽選手包含多位現任國手與退役國手,場面非常激烈,最後由國北教K隊奪下冠軍。 圖/李昕芸攝合球運動源自荷蘭,玩法與籃球類似,但禁止運球,只能傳球,隊友間的合作,成為贏球關鍵。與大多數球類運動不同的是,合球是一項男女混合運動,只能防守與自己同性別的球員,不能錯位防守,增添比賽難度。 合球是僅靠隊友彼此傳球、投籃得分的運動,相當考驗同隊選手的默契。 圖/李昕芸攝本次冠軍賽採循環積分賽,國北教大K隊第一場對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雙方一開始不相上下,最後國北教大以五分之差險勝。最終戰,國北教大對上新北市隊,儘管對手多是退役國手,國北教大仍靠著良好的溝通和戰術,一路遙遙領先新北市隊,最終以兩勝成績,拿下冠軍寶座。 國北教K隊在冠軍循環賽最終戰對上由多位退役國手組成的新北市隊,戰況一度激烈。 圖/李昕芸攝最終戰個人得分最高的國北教大學生林雅雯非常開心能衛冕,她強調贏得比賽的關鍵在於隊友間的默契,「我們沒有分誰是主攻,我們信任每個球員的投球能力,只要誰有空檔就傳給他,相信他的能力。」林雅雯與國北教大八位球員本次也被選入中華代表隊,將代表台灣參與2018國際合球挑戰賽,在荷蘭與世界好手一較高下。 國北教K隊選手林雅雯與隊友靠著絕佳的合作默默契,一舉奪下四分,最終以21:11奪得本屆冠軍。 圖/李昕芸攝國北教大教練黃英哲也肯定球員表現,他認為,選手們靠著良好的溝通與戰術獲勝。同時,他也稱讚本次所有參賽隊伍的實力,「其實大家以為我們贏得很輕鬆,但其實打得很辛苦。」黃英哲指出,本次參賽隊伍實力皆有提升,證明台灣合球總體實力正持續穩定發展。台灣合球近年越來越受大專院校關注,除持續有大學設立專業合球隊伍,大學開立的合球體育績優生總名額更是逐年上升,今年增加至38個名額,創下歷年最高。中華民國合球協會副秘書長黃智宏樂見這樣的現象,「台灣合球在國際上已經很厲害了,現在更要抓緊機會向下紮根,培養更多人才。」他提到不少現役、退役國手現在都擔任國高中合球教練,期望能培養更多年輕專業合球選手。
真假吐司配飲料 國北教聯展邀民眾「趣」吃早餐
藝文
第1687期
真假吐司配飲料 國北教聯展邀民眾「趣」吃早餐
2018-11-07
【記者邱于瑄台北報導】牆面上的畫布,搖身一變成了一片片吐司,有的滿是焦痕、有的塗滿花生醬,觀眾手拿現烤吐司,穿梭在真假吐司之間。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陸曉琪和陳詩芃聯合製作展覽《每天都要吃早餐》,以繪畫、互動、實作三種手法,讓觀眾發覺「享用早餐」的趣味,展覽於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國北教大藝術館展出。 創作者陸曉琪(左)以加厚的正方形畫布結合吐司,呈現焦痕與三明治內餡的立體感與質料。 圖/邱于瑄攝陸曉琪表示,現代人常因趕上課、上班等因素而省略早餐,希望藉由此展表達早餐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或健康報告的形式。他以自身舉例,平時常因晚起而不吃早餐,但由於這次的展覽,讓他開始早起並培養吃早餐的習慣。陸曉琪認為,若能自己製作早餐並慢慢享用,是最理想的吃早餐方式,故此展提供吐司機、吐司與果醬,讓觀眾一邊看展一邊吃早餐,呼應理念。 現場提供烤吐司機、吐司及果醬,讓觀展人能邊吃早餐邊看展,呼應《每天都要吃早餐》的主題。 圖/陸曉琪提供此次展覽發想於正方形畫布與吐司形狀的相似性,陸曉琪表示,為繪出烤吐司的焦痕與三明治內餡的立體感與質地,他連續吃了好幾天的吐司與三明治。他也曾因為題材「特別」而質疑自己,在朋友鼓勵下才得以堅持下去。陳詩芃則運用圓形和橢圓形畫布與餐盤的相似性,繪出一盤盤蛋餅、蘿蔔糕,並透過壓克力顏料呈現立體感,他補充:「繪畫刻意以抽象方式表達,讓觀眾有種猜謎的樂趣。」 畫作透過壓克力顏料呈現立體感,桌上的餐具擺設,也可供觀展人隨意移動。 圖/邱于瑄攝為展現台灣特別的早餐店杯蓋笑話文化,陳詩芃和陸曉琪在飲料杯壁內緣貼上不同的冷笑話和答案,讓觀眾能透過旋轉杯子找答案。他們表示,常常有猜題的觀眾看完答案後,好氣又好笑地摔杯子。陸曉琪補充,更有觀眾看展後意識到自己還沒吃早餐,便相約朋友一起去吃,無意間達成此展最大的目的。 此展覽設有互動區,以飲料杯上的笑話為出發,讓觀眾透過轉動杯子,看笑話找解答。 圖/邱于瑄攝觀眾、國北教大藝設系學生蔡旻樺說:「早餐內容與畫布形狀做結合,並以整張畫呈現吐司或是抽象的早餐內容,這手法是很特別的。」觀眾、國北教大藝設系學生王思捷則表示,若笑話不是貼在飲料杯上,而能結合透明封膜,更能貼近一般人對早餐店飲料的印象。
國北教合球隊關鍵一擊 粉碎台師大連霸夢
體育
第1665期
國北教合球隊關鍵一擊 粉碎台師大連霸夢
2017-11-15
【記者梁嘉容新竹報導】「第33屆全國中正盃合球錦標賽」12日開打。大專社會甲組冠軍賽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K隊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L隊出線,雙強激烈爭戰,最後由國北教大K隊擊敗上屆稱霸冠亞軍的台師大,以16:13笑納本次冠軍。比賽上半局由台師大先攻,然而在國北教大的嚴密防守下,台師大遲遲未能突破攻勢取分。手感火熱的國北教大靠著林雅雯在外線自由球的精準投射以及罰球得分。上半局結束國北教大以9:6暫時領先台師大。 國北教大與台師大在冠軍賽中激烈爭鬥,雙方球員把握每一次在球框下取得球權機會。 圖╱梁嘉容攝下半場開始,球權來到國北教大手上,隊長邰煒哲突破台師大防守率先向球框一躍,可惜未能得分,緊接著台師大馬上回攻取得一分。然而台師大因急於追平分數,陣形受到影響,且在比賽最後兩分鐘之際,台師大球員孫鈺婷腳踝受傷下場。國北教大趁勢進攻,靠著球員陳俊達在倒數55秒的關鍵一球,最後順利擊敗強敵台師大。國北教大隊長邰煒哲表示,在與台師大對戰前已先與新北市代表隊進行過比賽,一整天賽程下來,球員早已筋疲力盡,最後其實都是靠「意志力在撐下去」。他也提到,在賽前備戰方面,球員透過反覆觀看比賽影片,針對對手弱點再做額外自主訓練。除此之外,國北教大教練黃英哲也談到,平時隊中訓練相當規律,也會針對團隊合作面加強溝通,去年與今年的陣容沒有太大變化,球員表現相對來說更成熟許多。 社會大專甲組冠軍賽中,國北教大隊長邰煒哲(中)奮力奔向球前、把握每次得分機會。 圖╱梁嘉容攝獲得亞軍的台師大隊球員黃子堯提到,團隊內的戰略執行其實並無太大問題,主要問題出在防守部分,「我們這次其實外線一直被他們投進,這樣分數就被拉開。」黃子堯也表示,為迎戰接下來的大專盃,團隊也會朝這方面積極修正與調整。 中華合球代表隊在今年七月波蘭世運會奪下銀牌,創我國合球史上最佳成績。代表國手之一曲書平本次也代表新北市出征中正盃。 圖╱梁嘉容攝中華合球代表隊甫於今年7月的波蘭世界運動會上奪銀,創下我國合球史上最佳成績,而優秀的國手也在本次中正盃回到各所屬代表隊互相較勁。代表新北市的國手曲書平坦言,在國手訓練期間,其實不會有這樣互相切磋的練習機會,因此能以對手身分在場上對打其實非常難得。
南海藝廊遭裁撤 師生盼重劃閒置空間
校園
第1659期
南海藝廊遭裁撤 師生盼重劃閒置空間
2017-10-05
【記者劉芳妤綜合報導】日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退休教授黃海鳴,於社群軟體上以南海藝廊前負責人的身分,發表有關國北教大收回南海藝廊的聲明。他提到校方「逕自裁撤藝廊,事前未徵詢、事後拒溝通」,在無完善規劃下級裁撤藝廊,引發多名校友及藝術相關工作者關注。裁撤半年至今,南海藝廊目前仍為閒置空間。 前身為校長宿舍的南海藝廊,外觀樸實而貼近人心。 圖/陳姵潔提供南海藝廊13年前開始,轉型為校內學生及校外社區皆可使用的藝術替代空間。除了提供國北教大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經營館所、規劃活動、執行專案的實習空間,更聯合鄰近社區和文創系,一同舉辦全台最早的創意市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然而,市集因為南海藝廊被收回,今年確定停辦。多名校友及學生今年4月發起連署,要求學校能正視外界對於突然收回藝廊的質疑,並公開向在校學生說明未來規劃資訊。連署發起人之一、文創所校友張玉漢提到,學校可以依大學自治收回南海藝廊,但他認為,國立大學的資源應屬於大眾社會資源,校方不應在無完善規劃時,就貿然將藝廊裁撤。 夜晚的南海藝廊,閒置半年的藝廊在路燈照耀下顯得格外安靜。 圖/劉芳妤攝「參與連署的動機並不是以一個『希望它被保留』的角度參與,我是在意它的『在與不在』都未曾給予任何對話的空間。」甫畢業於文創系的校友王科元表示,學校其實還有給予學生許多展覽空間,例如「壹參肆共同實驗室」和「嘸純實驗室」,但這兩者同樣也遭學校收回。她擔心自己曾為管理團隊的「臥龍九二」空間,也會面臨「沒有經過對話」就被收回的窘境,因而參與連署。面對外界質疑,國北教大教務長周志宏表示,因應原管理計畫提案人黃海鳴老師退休,學校依法將南海藝廊收回,再經由公開徵件,向校內系所徵求接管提案。他指出,校方於9月底召開評選會議,暫定由博物館管理科技應用碩士在職學位學程所提出的「北師實驗藝廊方案」作為使用規劃,將在簽約後執行後續計畫。國北教大文創系學生江羿潔去年是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攤位工作人員之一,她認為,南海藝廊聚集了許多創新的想法和人才,被校方收回相當可惜。但她也提到,若學校能統整南海藝廊及其它被收回的空間,做出讓這些地方彼此之間更有連結性的規劃,對於學生及社區來說,會更有幫助。 2016年南海藝廊工作坊「跳島城南」,學生正熱烈討論中。 圖/陳姵潔提供 南海藝廊2014年的「中文書寫-城南藝事」展覽,展覽空間乾淨明亮。 圖/陳姵潔提供 南海藝廊2016年的「與正本相符」展覽,具有想像空間的展覽設置,帶給參觀民眾自由想像的空間。 圖/陳姵潔提供
國北教大團隊默契高 排球賽力壓中原
體育
第1643期
國北教大團隊默契高 排球賽力壓中原
2016-12-28
 【記者吳旻蓁屏東報導】「大專校院105學年度排球運動聯賽公開男一級B組預賽」20至24日於大仁科技大學開打。去年亞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季軍中原大學再度碰頭、相互廝殺,成為系列戰中焦點。 延續去年的先發隊員及亞軍氣勢,國北教大一開賽就用絕佳的團體默契壓制中原,奪下第一局勝利。錯失第一局後中原努力穩定狀態,卻仍無法翻轉比分,最終國北教大以直落三再次得勝。 去年亞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右)與季軍中原大學(左)在今年男一級B組初賽中廝殺,最終國北教大以直落三獲勝。圖╱吳旻蓁攝 國北教大隊長吳奕誠認為,隊伍能夠獲勝主要是靠團隊向心力。他提及平時在校因為練習、比賽相處時間本來就多,外加寒暑假球隊都會到教練家中集訓,團隊感情便隨著時間提升。他們也將這樣的默契轉為比賽優勢發揮在場上。 「大家很有企圖心想要拿下這一場勝利,在預賽拿下全勝。」國北教大隊員張昇倫表示中原選手有身高優勢,為了突破對方籃網會調整打法及戰術,像是打速度較快的平球,或創造時間差讓攻擊手有時間攻擊。此外因為前幾屆都有對過中原,張昇倫強調接發球是面對高個子球隊時最應顧好的部分。他補充因為接發球必須先穩定,才有機會組織攻擊並實施戰術。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選手(右)憑藉堅強的團隊合作,賽中展現默契,穩穩拿下初賽五連勝。圖╱吳旻蓁攝 中原隊伍今年加入不少新血,雖然並沒有贏過強敵國北教大,但中原隊長高得益表示可以藉由比賽讓學弟見識大專盃強度。他也提及會回去針對隊上不足的部分,繼續做練習並調整。 另外目前《國民體育法》修法爭議不斷,中原教練陳克舟表示台灣排球界儘管有企業聯賽但卻是業餘賽,導致很多選手大學畢業後不再從事排球運動、球隊品質萎縮。他也指出雖然近幾年國家隊在國際比賽上有不錯成績,但也因為排球沒有職業化的原因,有一半的選手大約在25歲左右就退役了,而國外選手大約可以打到35歲左右。 國北教大教練林顯丞認為台灣體育環境本來就不是太好,且要短時間內變好也有難度,所以不會一味建議學生未來要當職業選手。他坦言畢竟不可能打一輩子排球,因此希望學生在打球之餘,更仔細思考未來的方向。 在國家訓練中心受訓的張昇倫則表示,自己身高條件不足,且在企業聯賽的薪水也不高,所以未來並不會朝職業選手方向發展。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選手(右)全力阻止中原大學選手進攻。圖╱吳旻蓁攝
個人元素裝飾相機 《茫人》捕捉真實自我
藝文
第1641期
個人元素裝飾相機 《茫人》捕捉真實自我
2016-12-14
【記者陳婉琪台北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舉辦《茫人》設計組造形材料期中展演,13日在國北教大藝術館M201展出。學生根據個人形象,使用不同素材裝飾自製木頭相機,並用它拍攝自己,在過程中探索自我。參展學生蕭翊欣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物作為裝飾,創作出作品〈Conception of me〉。她說:「一個人桌上的雜物也是跟這個人非常有關係的。」因為她認為生活中無意識的小東西,能拼湊出較完整的自己。於是蒐集自己書桌上的鈕扣、鉛筆屑、釘子等雜物,也以黏土製成自己喜歡的糖果裝飾在相機上;而機身旁的電線,則是因為家中經營水電行的緣故。 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蕭翊欣作品〈Conception of me〉,將日常生活中的雜物視為構成個人的一部分,以此作為裝飾。圖/陳婉琪攝參展學生劉芝妤的作品〈見我〉,則剪裁大量報紙包圍相機,隱喻現代人淹沒在資訊洪流,導致一些價值觀的混淆,甚至失去自我判斷能力。隱藏在報紙當中的相機,不注意看可能難以發現,劉芝妤笑說:「不希望別人看太清楚(自己)。」一旁展出的兩張個人照片也都很模糊,一張是自製相機長時間曝光造成,另一張則是手機拍攝經後製而產生,同樣表達她不想被人看清的意味。 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劉芝妤作品〈見我〉以大量報紙包圍自製針孔相機,傳達自我埋藏與淹沒在龐大的資訊當中。圖/陳婉琪攝學生分別使用數位相機或手機以及自製相機拍攝自己,思考何者較接近真實的自我,而兩種照片也都會與作品一同展出。因自製相機需曝光長達數分鐘,期間人體或機身只要移動便會造成相片模糊。參展學生楊季穎表示:「事物不可能是永遠靜止不動的。」因此她認為自製相機捕捉到的是較接近真實的自我。 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楊季穎之針孔相機照片(左)與手機拍攝照片(右)。圖/陳婉琪攝「茫」人取自「盲」人諧音,暗喻許多人即使擁有雙眼,卻仍看不清這個世界與自己的真實樣貌,而始終對「自我」感到茫然。指導老師、國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羅森豪說:「如果知道『我是誰』,才能為自己與創作負責。」因此他在課程當中不斷讓學生反思自我的價值。展演總召、學生黃筠婷則認為,大一可能是比較容易迷失的階段,先找到自我價值能提供往後創作的方向。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