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氣劍體合一展劍道精神 「以禮為重」貫徹賽場與日常
體育
第1818期
氣劍體合一展劍道精神 「以禮為重」貫徹賽場與日常
2025-11-14
【記者江虹報導】兩名劍士行禮,進入蹲踞姿勢,劍尖對上後緩緩起身。114年度第八屆全國中正盃劍道錦標賽9日在基隆市西定國民小學體育館舉行,比賽以年齡分組,其中大專組有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報名。大專女子組冠軍為明志科技大學的江婕瑜,大專男子組冠軍則是大包薯條隊的江柏穎,大包薯條隊也拿下團體得分賽大專男子組冠軍。 談及比賽表現,江婕瑜認為自己以輕鬆的心態應戰,對比賽結果相對滿意。參加團體賽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選手陳彥翰分享,團體賽採計全隊三人的勝負次數,因上一場隊友輸掉比賽,導致隊伍壓力增加,心態也較為急躁。對於比賽過程他補充:「我把這次當熱身賽,有擊敗之前沒打贏過的對手,所以這段時間練習是有進步的。」 劍道講求「氣、劍、體」一致,大專男子組選手阿宏(化名)說明,「氣」是喊出攻擊部位,表達出手氣勢,「劍」則是出力精準打擊得分部位,而「體」指全身動作體態的標準性,此三者為基本評判標準,選手需在揮劍時,一氣呵成展現符合該標準的動作。對於評分規則,劍道裁判陳南貴說:「會以基本出擊動作力道百分之七十,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氣勢來認定有效得分打擊。」除了「氣、劍、體」以外,裁判也會根據其他因素評分,劍道裁判張旭旗解釋道:「 出手的速度、先後順序也會拿來評斷是否得分,不過完整展現氣劍體的動作仍有助裁判認知有效打擊。」他也分享,比賽中氣劍體所展現出的體態與胡亂揮擊的動作是非常不同的。 對於「氣、劍、體」的展現,江婕瑜表示,自己最難做到的是「體」,「比賽為了想擊中得分部位,較難維持持劍攻擊姿勢和體態的標準度。」其他劍道選手也持有相同看法,陳彥翰解釋,三項都很難全都做到完美,「我比較像氣和劍有做到,但體就不太漂亮,揮劍動作有速度,但身體和腳步沒有一起跟上。」 另外,劍道核心精神為「以禮開始,以禮結束」,張旭旗指出,由於劍士以竹劍對打,因此須以禮儀來約束,避免淪為傷人的武力活動。新北市莒光國民小學劍道教練陳建中則說:「會特別要求學生尊重劍道精神,從打坐到敬禮這些禮儀開始教起。」劍士需在出入道場及比賽前後向場地、對手敬禮。中國文化大學選手魏湘恩提到,學劍多年除了體力和段數有所提升,在生活中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習得的禮數,「我在學校看到師長會主動打招呼表示禮貌,在公司實習時懂得主動向上級問好,可以留下好印象。」 對於劍道精神,基隆市劍道委員會柳永順說明,每個人都想贏,而劍道必須動腦,「觀察、瞬間反應、敏捷度、出擊,必須做到身心合一」,他也分享,自己會時常提醒學員要重視倫理、尊重師長,他認為選手除了要有必勝的企圖心,也要謹記劍道以禮為重、心態和身體合作的精神。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體育
第1813期
快節奏力壓對手封后 吳宇彤劍指全運會冠軍
2025-09-26
【記者林婷妤新北報導】114年全國第二次擊劍錦標賽19日至21日於板樹體育館登場,其中女子軍刀項目於20日進行,最終由來自桃園市運動俱樂部劍委員會吳宇彤奪得金牌,代表新北市三重區永福國民小學的徐妤欣獲得銀牌,銅牌則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林韡庭拿下。 擊劍分銳劍、鈍劍、軍刀三個劍種,在軍刀項目中,有效攻擊範圍為上半身且會行使攻擊權,因軍刀是擊劍中唯一能使用刀刃得分的項目,跟其他劍種相比,動作跟攻擊都非常迅速。本次比賽包含公開組與一般組,參賽選手在對決時不分年齡,新秀與資深選手皆可互相較勁,其中不乏出現參與過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且表現亮眼的選手。 在四進二中,吳宇彤與林韡庭正面交鋒,吳宇彤善用自身的快反應,以15:5擊退林韡庭。吳宇彤表示原本預期會輸下來,但沒想到這次狀態很好,他特別提到:「比賽前有給自己目標,這次一定要拿冠軍。」對於林韡庭而言,他認為這是最不滿意的一場,並說明:「我又被對方的節奏影響,沒有把自己的東西做好。」雖敗給對手,但最終仍獲得女子軍刀組第三名。 談及全大運後的轉變,林韡庭坦言,在113年全大運時就拿過冠軍,但今年拿到第八名有點失落,「中間有一度覺得好像沒有很適合練這項運動,但待在學校一陣子之後,覺得還是想把這次比賽拚好。」吳宇彤則把目標放遠,希望能一直參加全運會,直到無法再參賽為止,「期望之後可以拿到全運會個人冠軍,目前都是團體冠軍連霸。」徐妤欣則建議未來的擊劍選手,反應要快、變化要多,「擊劍不是單純練體能跟戰術就可以打得好,場上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反應太慢,很容易被打下。」 面對近年大專院校擊劍的發展, 中華民國擊劍協會國際長林文鴻說明,早期雖然有許多社團與選手,當面對公開組競爭壓力,一般組的發展空間受限,「要舉辦區隔性的比賽,不要讓一般大專選手跟國手一起比賽,在一個良善的環境做正向的成長。」臺體教練賴明助則認為,現在社團通常都是學長姊幫忙指導,專業度依然不夠。最後,林文鴻也期望未來能多提供誘因及培養明星選手,讓擊劍運動在視野上能變得更廣。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體育
第1804期
【大學人】擊劍國手跨界設計領域 陳弈通體制外的斜槓人生
2024-12-20
【記者吳妤潔報導】自信跨步向前,抓準時機刺中對手,得下勝利一分後激動喊聲。今年八月,年僅21歲的「擊劍王子」陳弈通初登奧林匹克運動會殿堂,成為國內時隔36年再度前進奧運的台灣男子鈍劍代表。儘管最終不敵地主選手恩佐・勒福爾(Enzo Lefort)止步32強,仍追平過去台灣的最佳紀錄。卸下擊劍選手身分,他還是位擁有設計長才的藝術生,更是從體制內教育改以進入實驗教育機構的方式升學,並一頭栽進設計領域,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八歲時,陳弈通參加體育夏令營,眾多運動項目中唯獨對擊劍情有獨鍾,就此開啟擊劍人生,「我小時候對某個東西有興趣的時候,就是想要全心投入,所以那時候一學就很想要全力打到職業。」自小就有主見的他,在參加不少盃賽後,萌生想要出國比賽的想法,陳弈通的母親黃意雯便帶著他出國,並在青年奧運、亞洲運動會及亞洲錦標賽等賽事中嶄露頭角。 陳弈通並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他說:「現在回去看覺得,哇,我好像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場下。訓練時間外自己在家會一直練,然後研究分析選手的影片。」不想輸但樂觀的性格,或許是他十幾年的選手生涯中未曾想過放棄的原因之一。黃意雯回憶起陳弈通小時候沒得獎,本以為他會很難過,卻見到他比賽結束後到便利商店買冰淇淋露出開心的面容,可見比起成績,陳弈通反而更專注在比賽的內容和過程,若是覺得自己表現不理想,回家後就會不斷練習,黃意雯以「瘋狂」二字形容,「他如果制定好目標就不會放棄,一定會想辦法達到他要的表現。」 相比大多數學生運動員以校隊或體育班作為升學志向,陳弈通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陳弈通一家曾因父親研究需要移居澳洲,國小三年級時他自澳洲返台,但因為銜接不上課程,便輾轉進入體制外教育。即將升國中之際,黃意雯考慮到體制內教育只有進入校隊或是讀書兩個選擇,且若外出比賽在學習進度上勢必會落後,便決定讓陳弈通加入自學團體。另一個原因,則是體制外教育給予了更多自由,「當初對體育班的印象就是如果你選的話,就只能走這一條路,選項會很少,但我不想被限制只能做這個(擊劍)。」陳弈通說道。他坦言,一開始年紀小,自律欠佳,常會漏掉作業,但後來發現這會出現許多問題,才了解到「為自己負責」的重要,比賽期間只要一有空檔,就會拿出電腦或是要讀的東西出來做。問到對想走體制外教育的學生運動員有什麼建議時,陳弈通不斷提到「自律」,認知到自己需要什麼也更有助於尋求協助和保持對運動的熱忱。 而在體制外教育的過程中,陳弈通在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的欣賞下,發覺自己未來也可以往藝術領域邁進。「有一堂課我讓學生找出舊鞋盒做出一個動物,但只有弈通用舊鞋做出一隻老鼠,因為他覺得用鞋子做更有趣。」徐莉玲笑著分享,「弈通真的是很特別的孩子,很少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有勇氣挑戰老師給的題目。」 目前陳弈通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在他的Instagram作品帳號上,時常可以看見他分享利用不同媒材設計出的運動員模型、球鞋和平面設計等作品。而他的創作靈感多半源自於運動和普普藝術,他笑道:「運動的動態我覺得是很抓人的。」談起陳弈通在擊劍和創作時的差異,黃意雯認為他在擊劍時表現出較為強勢的一面,但在藝術創作方面則是展現自我的抒發和療癒,「有時候他的作品人家喜歡,我覺得是因為他很真誠地把自己生活的題材放在上面。」 對陳弈通而言,不論是擊劍還是創作,都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談到未來目標,凡事追求完美的他希望在藝術設計領域不斷突破,「做設計可能都會這樣,就是你看到很多,然後會覺得我一定要達到這個水準,會覺得之前的作品都不夠好,可是就是這樣才會進步。」面對陪伴自己最長時間的擊劍,他則希望能夠持續奪牌,「我很享受在場上的感覺。我很喜歡做,我就繼續做。」
林品杉、林雨潔姐妹交鋒 雙奪擊劍亞青代表資格
體育
第1799期
林品杉、林雨潔姐妹交鋒 雙奪擊劍亞青代表資格
2024-11-15
【記者吳妤潔新北報導】2025年科威特亞洲青年暨青少年擊劍錦標賽青年組選拔(註一)10日在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進行,各劍種(註二)將選出四位選手代表中華隊出國征戰。在男子銳劍項目中,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邱聖軒以首輪單敗淘汰賽(註三)第二之姿順利入選;女子銳劍則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林品杉和妹妹林雨潔在次輪單敗淘汰賽保住代表隊席位。 註一:比賽分為青年組(西元2005年至2012年間出生)和青少年組(西元2008年至2012年間出生) 註二:擊劍分成銳劍、鈍劍和軍刀三個劍種 註三:選手先進行初賽5點全循環比賽,依全循環成績取八前進行首輪單敗淘汰賽,前兩名選手入選代表隊,且仍分出冠亞;其餘未入選的選手,依初賽排名結果進行次輪單敗淘汰賽,爭取剩餘兩名代表隊資格。 銳劍是唯一不須考慮攻擊權,只要刺中對手即可得分的劍種,更考驗選手對戰術的掌握,猶如心理戰。在次輪四強賽時,林雨潔碰上首輪排名第三的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陳韵菲。林雨潔積極進攻,比數一路領先,最後成功拿下代表隊資格,晉級次輪冠亞賽並對上姊姊林品杉,但因國手資格皆已到手,兩人更享受在對打的過程,林雨潔笑道:「沒有那麼緊張,也比較沒有管成績會怎樣。」 另一場的男子銳劍組戰況更加激烈,因世界青年排名17的李讓直接獲得代表隊資格,七名選手將爭奪剩餘的三個名額。邱聖軒在首輪冠亞賽對上世界青年排名35的林哲群,最後以亞軍的成績入選代表隊。面對高強度的對手,邱聖軒表示自己多使用引誘策略,藉對手的反應時間趁機發動攻擊。 談到擊劍項目在國內的發展,中華民國擊劍協會國際長兼選訓委員會召集人林文鴻說明,在協會的推廣之下,近年逐漸看到成績,但仍面臨挑戰,他說:「在各國的態勢發展中,我們怎樣增強國內選手的實力進入到國際舞台,藉由風潮的帶動,讓這個運動不斷擴展?」貝思擊劍俱樂部教練王淳叡認為,協會可以多加舉辦比賽,並以不擾亂國內排名的方式讓外隊參加,藉此提升選手的國際競爭力。 對於即將出戰亞青賽的選手,林文鴻表示期待,「過去我們青少年組都有不錯的表現,像女子鈍劍的張黃美子和男子銳劍的李讓都有得到金牌,希望選手延續青少年的成績,提升到青年組的時候能更上一層樓。」臺北市體育總會擊劍協會的洪莉翔甫奪下2024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女子銳劍冠軍,在首輪單敗淘汰賽就拿到代表隊資格,面對下屆亞青賽,他說:「之前亞青打得都不太好,希望這次可以站上頒獎台。」洪莉翔期許自己能夠突破過往的成績,而李讓則把目標設在第一,極力爭取獎牌。
分齡劍道賽忘年切磋 大專生放膽挑戰社會人
體育
第1795期
分齡劍道賽忘年切磋 大專生放膽挑戰社會人
2024-10-04
【記者范瑞勻台北報導】賀!裁判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選手擺動步伐,找機會攻擊,竹箭敲打聲此起彼落。一年一度的全國分齡劍道錦標賽(以下簡稱為分齡劍道賽)個人賽9月29日於台北市體育館開賽,而大專生與社會人士統一歸類在社會男子40歲以下組,由健身教練李杰珉以面(Men)和小手(Kote)(註)拿下兩分,擊敗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羅靖。 註:劍道的打擊有效部位分別為面(Men)正面及額頭,小手(Kote)前臂外側,胴(Do)兩側,刺擊(Tsuki)喉部,擊中有效部位獲得一分,由先得兩分者獲勝。 中華民國劍道協會副秘書長吳孟軒表示,用年齡來區分可以增加賽事多元性。預賽分成四組,以單淘汰制競賽,預賽中選出前三名與四到七名分別進行決賽。羅靖表示,第一次出戰全國等級的決賽,今天的狀態表現得出乎意料,但對戰李杰珉,壓力還是很大,由於離夢想僅一步之遙,因此倍感緊張,他說:「場下很多學長跟教練在給指導,可是我那時候太專注了,我沒有留意他們的提點,我也是輸在這地方。」 淡江大學劍道社成員林琮祐首次與社會人士對戰,在面對較有經驗的對手或國家代表隊時,他會因害怕被對手快速破招,而發揮不出實力。去年的冠軍,國立臺北健康護理大學吳紹鳴表示,社會人士常為了取勝準備必勝招,而為了應對招式,他說:「要放膽設陷阱。」,並且相信自己。 淡江劍道社成員余權恩這次代表台中市出賽,與國家代表隊林昭成交鋒,他提到,剛開始可能會因為對方是國手而覺得贏面不大,但是打劍是靠想像力,一開始就想著輸,就無法想像自己贏的畫面。最後雖然敗北,但教練仍肯定他的速度不輸對手。身為社會人士的李杰珉則認為,年輕選手的速度跟體力更勝於社會人士,因此要依靠自己的經驗,保持自己的體力、節奏,並施加壓力,他笑說:「小朋友在抗壓層面,可能不像我們這些經驗比較多的30歲大人。」 談到未來目標時,羅靖說:「我希望未來能像杰珉學長一樣穩。」並表示希望在中正盃可以贏得冠軍,並打敗所有學長。吳紹鳴表示劍道培養他謙虛有禮的人格特質,也期望劍道能蓬勃發展。李杰珉則認為,這一屆有很多優秀的小選手,他說:「未來台灣劍道還是要靠他們支撐,希望他們繼續加油。」 而同為年輕選手的余權恩從五歲開始學習劍道,他分享,因為台灣主要以課業為主,而劍道並非亞奧運項目,因此很多學長姐就會開始離開劍道,但他仍然繼續堅持著,盼能趕上日本選手的劍技。吳孟軒認為,劍道是終身運動,不管比賽輸贏,都可以利用比賽磨練技術及鍛鍊心性。
出道即巔峰 張采瑄初試啼聲奪大專劍道賽冠軍
體育
第1771期
出道即巔峰 張采瑄初試啼聲奪大專劍道賽冠軍
2022-11-16
【記者林婕宇桃園報導】選手大喝一聲,舉起竹劍迅速擊向對手,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劍道錦標賽個人項目於13日在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活動中心展開,本次闖入女生二段以上組冠亞賽的選手,皆為首度亮相之大一新生。總決賽雙方互不相讓,「劍」拔弩張,最後由中國醫藥大學張采瑄奪下個人首座大專賽冠軍。 劍道賽中比賽時長僅有三分鐘,因此選手打完一局後能休息的時間不多,很快又要重整狀態、調整好呼吸,準備進入下一場賽事。 圖/林婕宇攝本次比賽時程緊湊,張采瑄與銘傳大學陳禹彤一路各自過關斬將,最終在冠亞賽碰頭。總決賽一開始,雙方勢均力敵,陳禹彤被對手連續進攻所逼,二度踩出邊界,使得張采瑄先得到「一本」(註)。比賽後半段節奏明顯陷入拉鋸,陳禹彤雖屢次嘗試出擊,卻都被張采瑄擋下,之後雙方攻擊次數逐漸減少,彼此均未能再獲一本,最終比賽時間到,由張采瑄以1分差摘下冠軍。註:劍道比賽中,一本相當於1分,在3分比賽中先獲二本者勝利。另外,若一方先得1分,其後對手並未能得分,得1分者將勝出。 個人賽女子二段以上組的冠亞軍是從小一起練劍道的同屆朋友。張采瑄表示,因為很熟悉彼此,所以決賽局打起來其實很吃力,彼此的招數和習慣動作都已被對方知道了,難有突破。 圖/林婕宇攝對張采瑄與陳禹彤兩位選手而言,本次比賽結果屬意料之外。陳禹彤雖對首次參加大專賽就拿到亞軍感到欣慰,卻也直言總決賽打得相當吃力,「覺得很累,沒有什麼力氣跟他拼。」獲得勝利的張采瑄則表示,原本預計至多拿下三、四名,結果意外在四強戰勝同道館學姊邱詩容,挺進總決賽甚至奪冠,對於這樣的結果,他臉上藏不住喜悅地說:「原本只想說打個經驗跟學姊切磋一下,沒想到會打到第一名。」已連續參賽三年的邱詩容為國家代表隊選手,賽前頗受外界看好。沒想到他在賽中因不慎滑倒、加重腳上舊傷,導致無法發揮正常實力,再度與冠亞賽擦身而過,最終延續了前兩年的季軍命運。另外,來自逢甲大學的施慈同樣因傷勢爆冷出局,在今年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劍道團體過關賽中斬獲銀牌的他,本次賽會卻在預賽即遭淘汰。對於這樣的結果,施慈直言不滿意,並指出失常的原因出自腰部舊傷,「因為我只會憑藉腰部用力,但受傷後變成一用力就會痛,我就不敢發力了。」 16歲就獲選劍道國家代表隊的邱詩容,可惜因為負傷,未能在本次賽事中刷新前兩年的成績紀錄。今年是他最後一次以大學生身份參加,但之後有打算念研究所,所以未來還有機會再於大專賽中較勁。 圖/林婕宇攝談及未來規畫,張采瑄表示目標仍以累積經驗為優先,且過去原有機會參與國手選拔賽,沒想到賽事卻因疫情取消,因此期待未來能再次挑戰並獲選國手資格。陳禹彤則把目光放在12月的全國中正盃劍道錦標賽,除了希望能獲得前六名以外,他也期許自己能在來年大專賽拚得一座冠軍。
四強賽上演同窗內鬥 曲宗玟吳筱梵「劍」指亞運
體育
第1767期
四強賽上演同窗內鬥 曲宗玟吳筱梵「劍」指亞運
2022-10-05
【記者梁家柔台中報導】鏗鏘刀劍聲此起彼落,不時傳來選手得分的吶喊,111 年全國第三次青年暨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在9月30至10月2日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盛大舉行。其中,青年女子組銳劍項目於2日進行,在膠著的冠亞賽中,台北市體育總會擊劍協會的洪莉翔在最後一刻精彩反擊,以10:9一分差,自臺體選手吳筱梵手中刺下金牌。四強賽首先上演亞運培訓選手內戰,同樣都來自臺體,目前也都被列入亞運培訓的好手曲宗玟及吳筱梵狹路相逢。兩人表示,因為非常熟悉對方的狀況和戰術,所以比賽陷入膠著,直到最後一刻仍維持7:7平手,最後由於吳筱梵初賽成績較優異,而直接晉級冠亞。作為青年積分第一的選手,此次卻遺憾與決賽失之交臂,曲宗玟說:「這次比賽因為是我的最後一場分齡賽,所以比較緊張而沒信心,希望之後能重新調整,拿到亞運門票。」 四強賽中的兩位對手,同樣都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曲宗玟和吳筱梵,目前也都在亞運培訓隊,接下來將備戰亞洲U23擊劍錦標賽。 圖/梁家柔攝談及亞運培訓,曲宗玟及吳筱梵的教練,同時也執教國家訓練中心女子銳劍的劉奕呈表示,由於原訂2022年9月舉行的杭州亞運延期,對於亞運培訓選手們而言,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磨練與備戰,目標是希望能至少帶領代表隊得到亞運前五名。而此次賽後,除了技巧戰術之外,也會更著墨於建立強大的心理素質,「未來在國際賽事中,台灣選手必須要臨危不亂、自信地將實力完整發揮。」 擊劍比賽分為銳劍、鈍劍和軍刀。銳劍是三種中最容易入門且速度較慢的,全身皆是有效攻擊區,所以選手出手也會較為謹慎。 圖/梁家柔攝緊接在四強賽後的冠軍賽,雙方比分窮追猛咬,但洪莉翔仍沉著面對。到了第三局時雙方陷入9:9僵局,眼看賽局已來到延長階段,洪莉翔最終憑藉強大的抗壓性拿下最後一擊。成功衛冕的洪莉翔賽後開心的表示,他認為這次冠亞賽獲勝的關鍵在於,嘗試在雙方距離很近的情況下主動發動攻擊。北市劍會教練王三財則說:「洪莉翔心理素質上的提升和穩定度是他拿下冠軍的重要因素。」 獲得亞軍的吳筱梵覺得這次已經有所突破,有將平常所練習的攻擊技巧運用在比賽中。 圖/梁家柔攝在四強賽與同窗廝殺至最後一刻,最後闖入決賽的吳筱梵坦言四強對手曲宗玟實力相當強勁。而針對最終亞軍的結果,她認為,相較上個國內大型賽事,自己在心態上的調整更好了,「之前太過輕敵,所以沒有將實力發揮至最好。」談及未來目標,吳筱梵則希望能夠進軍亞運,為國爭光。 本次獲得冠軍的洪莉翔表示,近期的目標是在U23的比賽中能拿到亮眼的成績,長遠的目標則是可以打進奧運。 圖/梁家柔攝 
張兆喆「劍」壓群雄 初登大專賽順利封王
體育
第1758期
張兆喆「劍」壓群雄 初登大專賽順利封王
2021-12-01
【記者黃弈軒新北報導】「面!」選手舉著竹劍相互廝殺,並大喊打擊部位助長氣勢。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劍道錦標賽(以下簡稱劍道大專賽)個人項目選手11月28日於醒吾科技大學體育館披掛上陣,男子組三段上賽事中,由首次在大專賽亮相的逢甲大學選手張兆喆技壓群雄,摘獲金牌。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劍道錦標賽11月28日在醒吾科技大學體育館登場,三段上賽事為最高段位比賽項目,共有十位選手出賽。 圖/黃弈軒攝劍道比賽採三戰二勝,若成功有效打擊,則稱為「得本」,比賽先取得兩本者勝出,若5分鐘內雙方皆未得兩本,則以本數領先者得勝。有效打擊除了須擊中對手面部、喉部、腹部或手部外,劍士進攻完後還需保持警戒,讓對手沒有機會反攻,才算得本。 判定劍道比賽中的有效打擊有許多評分依據,包含打擊部位是否精準、姿態、氣勢、強度及殘心,而有效打擊部位有面部、剌喉部、腹部及手部。 圖/黃弈軒攝冠軍戰由張兆喆及國立體育大學的林韋燃交手,雙方劍士握刀行蹲踞禮後,裁判揮下賽旗,張兆喆先發制人,高舉竹劍下劈林韋燃面部,不過林韋燃持劍指向對方喉部阻擋攻勢。中段雙方僵持不下,直至張兆喆趁林韋燃將劍舉至頭上之際,順勢蹲下擊中對手腹部,首分入袋,而林韋燃於賽事後半奮起直追,頻頻擊中張兆喆左右面部,但皆未能得本,時間一到,張兆喆便順利獲得本場勝利。 逢甲大學張兆喆於比賽中段趁國立體育大學林韋燃將劍舉至頭上之際,攻擊對方腹部並成功得分,而賽事後半段雙方皆未獲分數,因此張兆喆順利奪得冠軍。 圖/黃弈軒攝張兆喆於劍道大專賽初登場,但表現毫不遜色且順利摘金告捷,他指出自己在每場比賽不斷調整狀態,並以戰術致勝,例如他於決賽場上發現林韋燃破綻,即鎖定好攻擊部位,「比賽中他手一直舉起來,我在前半段誤讓對方以為我要攻他面部,後來才趁空擋突擊到對方腹部。」而遺憾收下亞軍的林韋燃與其他選手不同,習慣在比賽中將劍舉過頭,以罕見「上段」架勢應戰,他說:「上段雖耗體力但具攻擊性,較符合我比賽中習慣直接進攻的風格。」然而他也提及,上段架勢雖攻擊性十足,不過會同時暴露手和腹部,沒想到在此役被張兆喆成功突破,因此敗下陣。 劍道共有五構型,分別是上、中、下段、脇構及八相。國立體育大學林韋燃於近幾年改以「上段」架勢應戰,揮斬較中段架勢快速並且有力量,增加攻擊性。 圖/黃弈軒攝此外,劍道選手平時除了備戰賽事,還需培訓劍道升段考核。劍道段位共分為八段,而劍道大專賽男子組最高段位賽事為三段上,林韋燃指出,段位差異在於攻擊時的判斷能力與技術熟練度,「段位越高,他的穩定性、對劍道的理解就會更好。」他與拿下季軍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選手吳紹鳴皆表示正在準備明年四段考核,並視下屆劍道大專賽冠軍為目標。 劍道選手平時除了培訓賽事外,也需要準備升段考核。此次劍道大專賽有段外、初二段及三段上項目,而初二段著重在完成自身肢體動作,三段需掌握進攻要領,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吳紹鳴及國立體育大學林韋燃目前正準備四段考核。 圖/黃弈軒攝
亞青選拔賽「劍」拔弩張 林紹鈞奮起奪冠
體育
第1742期
亞青選拔賽「劍」拔弩張 林紹鈞奮起奪冠
2020-12-30
【記者陳品融台北報導】頭戴護具、手持劍柄,待裁判指令一下,選手們快速舞劍,直直逼近對手,趁其不注意向前一刺,精準得分。2021年亞洲青年暨青少年擊劍錦標賽(以下簡稱亞青錦標賽)代表隊選拔賽民國109年12月26至27日於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舉辦,廣邀各界擊劍好手一較高下。青年男子軍刀由來自國立體育大學林紹鈞一路取勝,順利搶下亞青門票。而青年男子鈍劍組中,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傑亦在苦戰後取得國手資格。 本次選拔賽每組需選出四名選手,投入2月將於烏茲別克舉辦的「2021年亞洲青年暨青少年擊劍錦標賽」。 圖/陳品融攝此次選拔預賽採全循環賽,每位選手需輪流對上其餘選手,先獲五分者贏得該局。接著依全循環賽積分排位進行兩輪單敗淘汰賽,最終各項目選出四名選手。國內青年男子軍刀排名第一的林紹鈞於全循環賽中連戰皆捷,以直落五拿下積分第一,直闖首輪淘汰賽四強,隨即又以15:12再度晉級。冠軍賽甫開打,林紹鈞雖落後來自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的黃偉順,但他在上半場末段後來居上,並於下半場頻頻發動攻勢,最終以15:12取勝。對此,林紹鈞坦言,自己已有出國比賽經驗,因此較能輕鬆面對選拔賽,「我比沒選過的人看得開,所以比較不緊張。」林紹鈞從國小六年級便接觸擊劍,長年訓練下來,無論身體素質或經驗皆比其他選手突出,「他在這群選手中是年紀最長的,比較敢做動作,經驗也比較多。」教練黃振偉如此說道。林紹鈞亦為2020年亞青錦標賽之代表選手,然而賽事卻因疫情取消,他嘆道,部分選手首次入選國手便碰上疫情,但因年齡限制無法再參賽,「他們就沒辦法拿出最好的戰力,我也沒辦法跟他們打最後一次比賽。」如今林紹鈞將迎來最後一次亞青錦標賽,對此他仍輕鬆看待。 國內青年男子軍刀排名第一、來自國立體育大學的林紹鈞一路過關斬將、直取第一,他坦言,因自己已擔任過國手,因此較不在意輸贏,更能輕鬆面對選拔賽。 圖/陳品融攝青年男子鈍劍項目中,世界排名第59的陳致傑在全循環賽即敗給奧林擊劍的陳弈通,他雖於四強淘汰賽中順利晉級,冠軍賽開打不久,陳致傑幾次發動攻擊,但因疏於防備,遭對手趁虛而入,雙方逐漸拉出差距,賽中陳致傑一度將比數縮至一分差,然而仍不敵陳弈通的猛烈攻擊,最終以8:15坐收第二。甫升上大一的陳致傑剛於中華民國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拿下公開男子鈍劍冠軍,更曾於2018年亞洲運動會,堪稱擊劍界新星。不過針對今日表現,他直言:「非常不滿意。」他提及,相較其他選手,自己平日在學校練習的強度不高,加上今年國際賽事取消,無法與國際好手相互切磋,多少影響自身狀態。而教練陳柏槐則表示,因近期訓練時間少,使陳致傑今日狀態欠佳,「不過該把握住的還是有把握住,後面狀況有越來越好。」他也期許陳致傑技術能持續求新求變,培養更好的臨場反應能力,以應對對手攻勢。 青年男子銳劍世界排名第59名、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致傑期許自己能持續練習,降低失誤率。 圖/陳品融攝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體育
第1737期
不畏魁梧對手 楊謹蔓擊劍刺金
2020-11-26
【記者陳宥菘台北報導】選手以螃蟹步伐移動,抓準時機將劍奮力前刺至對手身上,眨眼之間搶下一分。「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以下簡稱聯新盃)」19日至21日於台北體育館登場,集結眾多國內好手舞劍對戰。其中,女子鈍劍最終決賽由擊劍國手、輔仁大學楊謹蔓憑藉場上積極的進攻,以15:8「刺」下金牌。 2020第25屆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女子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15:8贏得比賽,奪得后冠。  圖/陳宥菘攝在女子鈍劍冠軍戰中,楊謹蔓對戰來自奧林擊劍且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一開賽,楊謹蔓率先搶下攻擊權,隨後瞄準並甩動劍頭至對手背部,「對手雖然高,但(因為他要進攻)身體因此往前傾。」對手專注向前進攻,疏於防守背部,楊謹蔓進而以其拿手招式—甩劍搶下首分。而後,對手展開反擊,連下3分。楊謹蔓隨即調整自身狀態並強勢回擊,將兩人差距拉至8分。最終,楊謹蔓阻擋對手進攻,並順勢完成刺擊,成功奪冠。「回想全大運的一些成功經驗,把它再次執行出來。」楊謹蔓甫拿下中華民國109年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女生組擊劍鈍劍個人賽金牌,本次賽事延續后冠氣勢,再下一城。註:選手以劍尖威脅對手的有效部位,持續進攻,即取得攻擊權。取得攻擊權擊中有效部位便得分。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有攻擊權的一方得分,雙方不會同時得分。 鈍劍項目金牌戰由輔仁大學楊謹蔓對戰身形高大的Chen Shiuan-An Shannon,楊謹蔓以其拿手招式——甩劍奪下數分。  圖/陳宥菘攝 透過敲擊對手劍身,可以將對手擁有之攻擊權轉換到自己身上。若雙方同時擊中有效部位,取得攻擊權之選手將得分。  圖/陳宥菘攝往年聯新盃皆與台北公開賽一同舉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少了外國選手參賽。本屆銅牌選手雷淯茹解釋,國內賽僅聯新盃有與外國選手對戰的機會,「各國打劍的風格不太一樣,(聯新盃)是個很好的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選手。」對於本次賽事僅剩國內選手相互切磋,她提到,「國內女鈍選手人數少,每次怎麼打都是這些人。」國內女鈍擊劍積分排名第一、本屆銅牌選手程昕則指出相較往年賽事,「(本屆)是少了一點鬥志跟激戰。」除了此次聯新盃少了外國選手之外,原訂10月在台北舉行的2020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也受疫情延至明年舉行。楊謹蔓説:「去年每個月幾乎都在比賽,每個月都可以再修正,有覺得自己在進步。」面對明年亞洲U23擊劍錦標賽,楊謹蔓放眼前三名,雷淯茹則盼為台灣留下一面獎牌。 今年因多數賽事取消,選手實戰機會大量減少,楊謹蔓(左)、程昕(中)與雷淯茹(右)三人甚至從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回歸原隊練習。  圖/陳宥菘攝為了推廣擊劍運動,本次賽事延續去年宣傳形式,透過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即時轉播賽事,卻因場館空間有限,在劃設轉播區域的同時,反而壓縮場地空間,因此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導致偶有選手對裁判判決提出疑議的情況。在推廣運動與確保比賽公平性間的取捨,楊謹蔓認為,「要顧慮到原本該做的事情,錄像回放系統對比賽太重要,我相信比賽的大家都會認同這一點。」對此,裁判長黃皓志說明,「之後會堅持以比賽公平與順暢為主,還是要設置錄像回放系統。」他也建議協會尋求更合適的方法以兼顧賽事宣傳與比賽公正性,盼能兩全其美。 台北體育館四樓空間有限,本屆為設置轉播設備因而未架設錄像回放系統,引起部分選手、教練反彈。  圖/陳宥菘攝 這兩年為了推廣擊劍運動,聯新盃全國擊劍錦標賽皆設有轉播團隊,於中華民國擊劍協會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直播。  圖/陳宥菘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