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學費新政策掀示威潮 葡萄牙學生上街護受教權
國際
第1817期
學費新政策掀示威潮 葡萄牙學生上街護受教權
2025-11-07
【記者劉倚瑄報導】「學費要取消,不是增加!」、「獎學金要強化,學費要消除!」學生們高喊口號,表達對政策的不滿與訴求。於10月28日葡萄牙共和國議會對國家預算案最終表決當日,數百名大學生聚集在里斯本(Lisboa)羅西烏廣場(Rossio),抗議政府決定自2026年起將解除高等教育學費凍漲上限,並取消碩士學費天花板。 抗議由反學費運動組織「沒有人被落下」(Ninguém fica para trás)發起,並以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會號召學生參與。儘管當天下著大雨,學生仍冒雨前進,在里斯本街頭齊聲呼喊口號。「我們的核心訴求,除了廢除學費,更希望建立一個具尊嚴、民主且免費的高等教育制度,讓每個人都能在平等的環境中獲得受教的權利。」來自里斯本大學(Universidade de Lisboa)的抗議學生恩里克.勞倫索(Henrique Lourenço)說道,學生在住宿、交通及生活開銷上已承受龐大壓力,在未來還需要為公立教育支付更高額的費用,對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而言極為不公平。「學生應該能平等追求學業與人生目標,不應被經濟或社會階級所限制。」他補充道。 葡萄牙政府於9月3日公布《2026年國家預算草案》,提出自2026年起將解除高等教育學費上限。該公告一出,引發學生群體強烈反彈。目前葡萄牙大學年度學費上限為697歐元(約新台幣2萬4775元),新預算案則將上限調漲至710歐元(約新台幣2萬5237元)。根據《葡萄牙憲法》第74條第3項第e款明定,國家應「逐步實現各教育階段的免費化」,學生團體因此批評政府背離原有承諾。「今年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創新低,許多同學因無力負擔學費與生活費被迫放棄升學,此次調漲無疑是雪上加霜。」就讀波爾圖高等工程學院(Instituto Superior de Engenharia do Porto)的阿豐索.索薩(Afonso Sousa)說道。在學費調漲的同時,獎學金及補助也逐步減少。提供研究獎助的國家科學與技術基金會(FCT, Fundação para a Ciência e Tecnologia)更於7月遭政府裁撤。就讀阿爾梅達・賈雷特中學(Escola Secundária Almeida Garrett)的大衛(David)表示,他與身邊的同學都擔心未來獎學金制度將被削弱,其他研究相關計畫也恐怕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對做研究充滿熱情,但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走這條路。」大衛說道。 「我認為高等教育正變得越來越菁英化。當入學的關鍵取決於金錢,而不是學生的能力與努力,那這就叫做菁英化。」索薩說道。對許多學生而言,這場抗議不僅是反對學費調漲,更是一場關於教育平等與社會階級的辯論。勞倫索認為,公民為了提升學歷、改善生活條件要付出如此巨額的金錢實在不公平。在里斯本大學攻讀碩士的安娜(Anna)說:「在學費調漲前,階級分化已經十分明顯,許多人之所以不上大學,單純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此政策只會讓分化更嚴重。」 儘管學生抗議聲浪不斷,葡萄牙共和國議會仍於同日通過《2026年國家預算案》。「我們會持續奮鬥,繼續舉行示威、集會,張貼海報與布條,直到政府正視學生的聲音。」勞倫索說道。索薩也表示,學生應團結起來,在面對不公政策時挺身而出,讓執政者真正以人民權利為核心治理國家。
挺巴行動波及法國學生受教權 學生基本權益難權衡
國際
第1796期
挺巴行動波及法國學生受教權 學生基本權益難權衡
2024-10-18
【記者王保伶報導】10月7日上午,逾三十位學生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人文科學學院教學大樓Le Patio入口處擺放垃圾桶及路障,並在牆上塗鴉「一年的種族滅絕,一年的抵抗」的字樣,封鎖建築將近一天,導致數千名學生無法上課,殃及學生受教權。 這次示威活動正值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襲擊以色列一周年之際,學生們藉此表達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校方於8日發布聲明指出,學生行為失控,也未遵守和平辯論規則,學校決定依規定處分抗議學生。「如果我因大樓封鎖而無法上課,我可能會感到沮喪。」拉羅歇爾大學(Université de La Rochelle)歷史與空間規劃系大三學生弗洛里安・塞金(Florian SEGUIN)說道。 塞金認為,大學是要求批判性思考與辯論的場所,在教育機構內抗議是正當的議題辯論方式,但即使理解封鎖行動的訴求,他仍然難以接受這對學生學習造成的影響。康城諾曼第大學(Université de Caen Normandie)言語治療系大四生洛尊(Rozenn)則表示,只要抗議沒有暴力行為,他便願意了解與支持。他也認同學生為自己所堅信的理念奮鬥,「我們已是有選舉權的公民,需要參與政治、了解世界發生的事。」洛尊補充。 「法國學生非常注重言論自由與抗議權。」塞金說明,但他仍強調,校內抗議的程度應該要有一定的限制,抗議行動必須以不破壞公物和不干擾其他學生為前提。不過洛尊指出,大學應提供更多發聲的機會給學生,若校方與學生間有更開放的對話空間,就能找到解決分歧的方法。 「封鎖建築、阻止其他學生上課的行為過於極端,最終只會損害他們原本的訴求。」法國民眾法蘭索瓦(François)說道。針對學生抗議與受教權之間的兩難,他建議校方提供公開的辯論空間,儘管在當前政治分歧嚴重的社會氛圍中,這樣的措施或許難以執行,但校方若能積極嘗試,仍有助於減少暴力抗爭並保護學生的受教權。
紐國大學師遭遣 學生憂學院停辦致無法畢業
國際
第1786期
紐國大學師遭遣 學生憂學院停辦致無法畢業
焦點
2023-11-22
【記者劉芯妤綜合報導】15日,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 MU)多位教師向校方請求,希望在校務會議中討論10月初決定的教師刪減提案,並盼望呈請董事會商討,但被校方忽視。主持該會議的梅西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克萊爾.馬修斯(Claire Matthews)以被辭退教師的隱私考量為由,拒絕教師與董事會討論此提案。據《Stuff》報導,梅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辛西雅.懷特(Cynthia White)表示,梅西大學是因債務問題而辭退部分工程學院、植物科學院及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的教師。受到提案影響且自願離開教職的梅西大學博士格蘭特.鄧肯(Grant Duncan)解釋,政府因通貨膨脹而減少對學校的補助,導致學校資金問題。鄧肯補充,教師刪減提案影響約40%的教職工作,被裁員的部分教師為自願辭職,其他教師則是被強制資遣。 校方被學生指控教師刪減提案流程制定不透明,許多教師是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學校開除。 圖/梅西大學學生會阿爾巴尼分會提供「教師被辭退,教學品質一定會下降。」梅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教授麗莎.愛默生(Lisa Emerson)憤慨指出。鄧肯無奈說明,為了節省開支,學校傾向找薪資較低的約聘教師教課,但約聘教師不一定擁有足夠教學經驗,學生可能無法獲得如過往課程一般較高水準的教學品質。就讀梅西大學建築環境學院的Karna(化名)表示,工程學院因教師刪減提案而停辦,造成許多該學院學生必須轉到其他大學就讀才能完成學業。Karna補充,部分學生因看到自身科系教師被校方輕易辭退,對原就讀學系的未來也就不抱期待,進而選擇轉系至其他專業。梅西大學工程學院學生Owen(化名)坦言,工程學院停辦讓他感到很沮喪,由於被國際認可的工程學院在紐西蘭極少,因此要找到替代的學院來完成學業對學生來說是難題。 梅西大學工程學院學生Owen表示,受到教師刪減提案影響的工程學院中,三、四年級學生可以順利畢業,但一、二年級的學生須前往其他學校就讀以完成學業。 圖/梅西大學學生會阿爾巴尼分會提供「在不確定自己的指導教授是否會被辭退的情況下,讓我壓力極大!」梅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研究生Saul Wu(化名)焦慮提到,能指導他所研究課題的校內學者特別稀少,倘若原指導教授被裁員,他就得重新尋找研究課題,甚至在沒有指導教授的幫助下繼續完成研究,他對於能否完成學業感到不安。自教師刪減提案公佈以來,梅西大學各分校的師生都舉行了抗議活動,但還是無法阻止校方堅持辭退教師。鄧肯失望地說道:「我認為這些抗議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制止提案執行在未來也是無望的。」他目前只希望被辭退的同事們能盡快找到下一份工作,並且期盼校方能在支薪較少的教職人選中找到適當的老師來任教,減少對學生的影響。 梅西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研究生Saul Wu坦言,校方雖有舉辦教師刪減提案說明會,但舉辦的時間卻在期末考試前,根本無心與師生溝通。 圖/梅西大學學生會阿爾巴尼分會提供
加州教職員控低薪 罷工殃及學生受教權
國際
第1772期
加州教職員控低薪 罷工殃及學生受教權
2022-11-23
【記者邱楷淇綜合報導】「給我們合理薪資!讓我們在加大活下去!」14日,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系統共十個校區爆發大規模罷工,數以萬計的教職員佔據校園,以罷工方式要求校方正視他們的薪資問題。 加州大學師生集體在校園內控訴工資太低。 圖/全美汽車工人地方5810聯盟提供11月初,加州大學和代表加州大學博士後學者、研究生、助教與校園職員的全美汽車工人地方5810聯盟(United Auto Workers Local 5810, UAW Local 5810)(以下簡稱工會)談判商討福利,過程中雙方對加薪幅度無法達成共識,導致談判破局。為了重啟談判,工會內部發起投票,以98%壓倒性通過無限期罷工。這被視為美國高等教育界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工,至今仍持續的行動也衝擊加州大學校園。罷工者在校園各個出入口形成「示威人群」(Picket Line),若學生跨越進入校園就象徵不支持罷工行動,「所以我們大部分的課都採遠距教學,課程也改成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滿無聊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交換生薛芷沅無奈表示。少了助教和研究生,學生的作業無法被準時批改,課堂排程也因此大幅更改。儘管如此,大部分學生還是支持他們的訴求,柏克萊分校交換生陳映彤說:「我的心情很矛盾,希望生活趕快恢復正常,但也期待學校正視這個問題。」他也提出,加州的物價實在太高,自己的生活費一個月就高達800美金(約新台幣2萬5000元),所以能理解罷工者要求提高薪水的訴求。 罷工教職員聚集在加州柏克萊分校校門口形成示威人群,以阻擋學生進出學校。 圖/全美汽車工人地方5810聯盟提供除了物價過高,加州高昂的地價和租金也讓罷工者傷透腦筋。「尋找價格合理且負擔得起的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柏克萊分校擔任研究生導師的博士生凱特琳・余(Katelyn Yu)感慨地說道。他的工作內容包括主持討論課、安排教授與學生會面時間、撰寫作業解答和舉行考試複習會。花了許多心力的他,獲得的薪水仍不足以支撐他的每月開銷。凱特琳也提到,他與另一名博士生共同分擔3000美元(約新台幣9萬3630元)的房租,儘管如此租金還是花了凱特琳52%的薪水。而和他一樣,支付過半薪水在租金上的研究生,佔整個加州大學系統的40%。 男子手舉加州大學發薪金額對比圖,諷刺加州大學漠視教職員的努力,薪資根本不夠合理。 圖/全美汽車工人地方5810聯盟提供「我們陸續和校方達成福利上的協定,但他們提出的加薪幅度仍跟不上加州的通膨率。」工會發言人博根・肯尼(Bergen Kenny)表示。他也指出,加州大學之所以能獲得全球最佳公立大學的美名,這些負責授課、批改成績以及進行頂尖研究的教職員功不可沒,但談判過程中,校方卻誠意不足。對此,加州大學校方也在官方聲明中提出,會持續和工會進行談判,希望為問題找到解方。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國際
第1770期
還我受教權! 阿富汗女性上街控塔利班種族迫害
2022-11-03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抗議屠殺!我們絕不能原諒塔利班政權!」數以千計的阿富汗女性佔據街頭、遊行示威,抗議塔利班政權(Taliban)(註一)的種種迫害。這場遊行起因於9月30日喀布爾卡伊教育中心(Kaaj Education Centre)的恐怖攻擊,造成53名學生當場喪命,超過110人受傷,且受害者多半是哈札拉族(Hazaras)(註二)的年輕女性。10月26日,阿富汗女性上街抗議,譴責塔利班政權對女性和少數族裔的迫害,塔利班政權則以暴力回應,不但毆打抗議者,還向他們鳴槍示警。註一:塔利班是遜尼派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目前二次以武力接管阿富汗。組織部分成員因涉嫌支持恐怖主義被聯合國制裁。註二:哈扎拉族擁有突厥蒙古人血統,是阿富汗人口第三多的民族,塔利班政權將其視為異端。 孩子們舉著阿富汗國旗,為遭屠殺死亡的阿富汗哈扎拉族婦女哀悼。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塔利班政權武力接管阿富汗後,宣稱會保障一切女性應有的權利。然而,他們的實際行動卻與聲明相左。今年3月,塔利班政權限制女性接受中學以上的教育,目的是希望阿富汗女性能過著更有尊嚴、更安全的生活。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碩士生恩尼斯・雷扎(Anis Rezae)認為,這些規定不僅無法律依據,甚至剝奪了女性的基本人權。「塔利班政權將哈札拉族視為異教徒,而哈扎拉女性追求的自由與進步,也直接威脅到塔利班政權保守的宗教意識形態。」世界哈扎拉理事會(World Hazara Council, WHC)發言人西塔拉・穆罕默德(Sitarah Mohammadi)解釋,首當其衝的哈札拉女性發起多場和平集會,抗議塔利班政權對於女性、教育、種族的剝奪與攻擊。 全球各地皆有示威者聲援阿富汗者走上街頭,抗議哈扎拉種族滅絕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至今,阿富汗女性持續為人權而戰,「除了受教權,也要確保教育機構能滿足就學需求。」非營利媒體組織霍馬(Huma Media)聯合創始人佐哈爾・阿茲拉(Zohal Azra)補充。23歲攝影師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指出,在 1996 到 2001 年執政期間,塔利班政權也曾禁止女性接受教育、規定女性若沒有男性親屬陪同,便不得離家等。為避免舊事重演,戈爾巴尼說:「不只是阿富汗女性要長期抗戰,我們阿富汗男性也要支持這些勇敢的女性。」 全球各地女性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女性爭取工作權、受教權與自主權。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Abbas Ghorbani)提供戈爾巴尼樂觀地表示,抗議與社會運動已經引起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的關注。阿茲拉則嘆道,塔利班政權仍未給予阿富汗女性正向回應。基於人道主義,以及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的《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阿茲拉呼籲,國際社會應提供保護給哈扎拉族人,避免人道災難一再發生。 斯德哥爾摩示威者走上街頭聲援阿富汗,抗議哈扎拉族遭攻擊事件。 圖/阿巴斯・戈爾巴尼提供
俄勒岡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 保障原民生受教權
國際
第1769期
俄勒岡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 保障原民生受教權
2022-10-26
【記者邱楷淇綜合報導】10日,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 UO)在校園裡歡慶「原住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以傳統原住民草舞和擊鼓表演為慶典揭開序幕。而整場慶典的最高潮,莫過於校方宣佈即日起為居住在俄勒岡州的原住民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此方案稱做「家庭飛行學者計畫(Home Flight Scholars Program)」。家庭飛行學者計畫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支付全額學雜費,也促使校方增設學術顧問職位,提供原住民學生職涯諮商輔導。阿帕契族(Apache)的生物化學系學生蘇菲亞.哈德葛登.羅培茲(Sophia Hodgdon Lopez)得知此消息後相當激動,他認為大學為原住民學生提供經濟補助有助於他們平衡生活、學校和工作。 原住民日當天,俄勒岡大學師生聚集在校園廣場中央,隨著傳統擊鼓樂節奏,手拉手跳著傳統原住民舞蹈。 圖/俄勒岡大學提供「身為班上唯一的原住民學生,『冒牌者症候群』(註)時不時湧上我的心頭。」自踏入俄勒岡大學的那一刻起,羅培茲便感覺經濟、家人、家鄉文化和學業分崩離析。「我來自貧窮的部落,在高物價的環境養活自己、支付學費,甚至還要養家糊口,這真的讓人不知所措。」因此他十分感謝俄勒岡大學致力於保障原住民學生的校園生活,並直言這是他能取得今日成就的關鍵。註:患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通常認為自己的能力遠不及自己的成就,並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是騙子。儘管客觀事實證明他們的確具備優秀才能,他們仍傾向認為自己的成功與自身努力無關,而是一切機緣巧合的造化。來自科奎爾族(Coquille)的俄勒岡大學協理副校長傑森.楊克(Jason Younker)對羅培茲的「冒牌者症候群」感受心有戚戚焉:「我大學前兩年過得很糟,孤獨、迷失等負面情緒完全吞噬了我。」這樣的傷疤影響楊克相當深遠。大學畢業後他投身教育界,希望憑藉自己的經驗和力量為原住民學生打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我年輕時總想著自己『該不該』上大學,但我希望我的後輩們想的是『我要選擇哪間大學』。」楊克期盼地說道。 在俄勒岡大學宣佈家庭飛行者計畫的發表會上,協理副校長傑森·楊克在講台上向台下師生、媒體重申為原住民學生提供經濟、學業協助的重要性。 圖/俄勒岡大學提供「時至今日,我們同胞在殖民時期所受的歷史創傷仍未痊癒。」切羅基族(Cherokee)的莎瓦娜.安德森(Savannah Anderson)在奧克拉荷馬州擔任原住民學生輔導員。見證學生們邁入矗立在原住民先祖土地上的白人大學,成為弱勢族群的同時,還要面對種種壓力,使得他們休學比例居高不下,安德森感到相當痛心。每年10月第二週的原住民日,學生的教育議題總是大學和政治人物爭論不休的問題,其實獲得關注是次要的,原住民真正希望的是政府能視原民教育為己任。羅培茲表示,除了獎學金,邀請學生參與相關政策提案、支持他們的學術研究,都能是大學向原住民展現他們重視原民教育的作為,他也相信透過持續的努力,大學能成為撫平美洲原住民歷史傷痛的重要角色。
美私校被迫關閉 上千人昔日學分恐歸零
國際
第1767期
美私校被迫關閉 上千人昔日學分恐歸零
2022-10-06
【記者鄧芯怡綜合報導】「我們已經不遺餘力地拯救學校,卻因爲教育部而無法實現。」這是美國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校長理查德.R.舒爾茨( Richard R Shurtz)日前宣佈閉校時的發言。斯特拉福大學因其認可機構證照於8月遭撤銷無法繼續經營,造成2000多名學生被迫離校,甚至因無法畢業被迫放棄已經到手的工作機會。校長舒爾茨在官方聲明中提及他們本有望獲得矽谷一家投資商的投資,但教育部卻讓這個提案破局。由於無法通過美國大學的認證標準,斯特拉福大學無法錄取學生,造成資金短缺。校方聲明將退還向學生們收取的學費,並協助他們轉至其他大學繼續學習,但無法保證之前修習的學分受到其他大學承認。 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校長理查德.R.舒爾茨(Dr. Richard R Shurtz)在學校官網上發佈的官方聲明。 圖/取自斯特福大學官網「其他大學都有學分認證上限的規定,因此我們必須重新修習那些曾付高昂學費修習過的課程。」護理系學生阿美希特.惠特克(Amethyst Whitaker)控訴道。他也補充,大部分同學因爲學校催繳,已經繳交下學期的學費,有些人甚至爲此背負沉重的學貸。惠特克是一名單親媽媽,爲了求學放棄原本的工作,甚至花光自己的積蓄,然而,這樣的情形並不罕見,他因此期盼大衆可以正視這個問題。 斯特拉福大學(Stratford University)的學生們在亞歷山大校區集體抗議,要求校方和他們對談並給出解決方案。 圖/截自阿美希特.惠特克(Amethyst Whitaker)社群媒體惠特克也表明類似事件發生在許多私立大學,但從來沒有學生出面發聲,他因而透過電子郵件向州長及官員求助,並利用社群媒體試圖引起關注。《今日美國(USA Today)》的教育新聞記者克里斯·肯塔納(Chris Quintana)指出,雖然該事件對美國高等教育界的影響還屬未知,但突如其來的閉校事件對其他大學也是個警醒。 斯特拉福大學護理系學生阿美希特.惠特克在社群媒體上發聲,希望更多人關注大學閉校議題。 圖/截自阿美希特.惠特克TikTok台灣目前也因私立學校退場危機鬧得沸沸揚揚,但相比美國學生的境遇,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認爲,國內教育部不至於讓學生面臨如此窘境。「美國的州政府對於私立學校的管控和台灣不同,台灣政府的管理更加嚴格。」他也補充,政府訂立《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讓學生的受教權更有保障。惠特克強調道:「斯特拉福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外籍學生或在職學生,因此無法在公立大學就讀。」政府適時地伸出援手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免於修習重複學分的困境。
港生錄取科系有誤 高科大消極態度惹議
校園
第1762期
港生錄取科系有誤 高科大消極態度惹議
2021-12-29
【記者李昀璇綜合報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港生劉同學(化名)向在台香港學生互助協會(以下簡稱港生互助協會)求助,表示自己在開學之際才得知實際錄取科系非原科系。承辦職員後解釋,錄取結果有誤是因為系統出錯,並告知劉同學轉系程序不難。然而,劉同學近日申請轉系時,卻發現轉系難度並非該職員所述,而校方也以「公平」與「承辦職員已離職」為由,要求他以一般途徑進行轉系。劉同學原先錄取資訊工程系,然而,他在七月登入宿舍申請系統時,卻發現網上登記科系為電子工程系。劉同學主動詢問校方後,承辦職員才表示原錄取通知有誤,並告知劉同學僅需支付幾百元行政費用,便可順利就讀原錄取學系。劉同學聽信承辦職員當時的說詞,勉強在電子工程系就讀近一學期,但直至轉系申請期間,他才發現校方並無意願以專案處理。劉同學向資訊工程系辦公室說明自身情況後,系辦又以公平為由,表示他僅能與14名申請學生競爭四名錄取名額,但錄取率卻不到三成。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日前有港生表示,自己在二月收到錄取通知,但在七月時才得知實際錄取科系非原科系。 圖/張博涵提供與資訊工程系交涉失敗後,劉同學自11月19日起向高科大國際事務處反映數次,但校方遲遲未與他協調。直到港生互助協會介入處理,並聯絡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高科大校方才著手展開協調會議的程序。劉同學不僅不滿校方的消極態度,更氣憤指出,校方不斷以公平為由拒絕以專案處理他的情況,「可是你一開始就不是在跟我做公平的動作,那你還跟我談什麼公平?」對此,高科大秘書室主任秘書陳銘志坦言,誤發錄取通知確實是校方疏失在先,而承辦人員當時也未清楚說明轉系規定,導致學生產生誤解。因此,校方於24日召開記者會承諾將以專案處理,「學校決定在不影響本國生權益的前提下,會對這個學生做專案增額錄取。」陳銘志說道。但是,港生互助協會召集人張思萍與當事學生劉同學異口同聲指出,校方在記者會後與學生進行的協調會議中,完全未提及專案處置方式,「校方仍在按轉系失敗的方向想方案。」劉同學表示,截至29日,校方從未向他進一步說明專案處理方式。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劉同學表示,校方於24日召開記者會時雖承諾將專案處理,協助他進行轉系。然而,他於當日晚間寄信詢問國際事務處相關事項,卻僅在27日收到「目前正在確認及處理中」的回覆,至29日仍未收到其他回應。 圖/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劉同學(化名)提供即便高科大學生會並未參與此事,但該校學生會長蔡翔宇仍期望校方正視問題,並增強教職員培訓。而港生互助協會接獲劉同學的求助後,自19日起陸續於臉書發布貼文,同時向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與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反應,但是各單位都尚未介入處理。因此,張思萍表示,若未來校方仍沒有依照承諾協助學生轉系,協會必定會繼續跟進,不會輕易放棄。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校園
第1736期
【大學事】低註冊率致停辦危機 私校退場恐侵受教權
2020-11-19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5月,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臨時宣布於109學年度停辦,引發師生抗議。教育部雖於7月退回稻江停辦計畫,然而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以下簡稱高教工會)9日偕同稻江師生召開記者會,批現任代理校長已違法任職超過一年。此外,近期聖約翰科技大學及環球科技大學也於8月傳出欠薪爭議,引發董事會欲逼退師生之嫌。私校惡性退場不僅將使教師遭解聘,更將嚴重侵害學生受教權,學生甚至被迫中途輟學。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停辦爭議案自5月延燒至今,情況仍未改善,學生擔憂其受教權恐繼續被惡意剝奪,籲教育部盡快出面處理。圖為稻江師生於6月至教育部陳情。 圖/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提供近年受少子化衝擊,10年內已有五所大專院校遭停辦,包含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等校。根據108學年度之《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規定,私立大專校院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近一年新生註冊率未達60%,將列入預警學校。若近兩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則列入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得對該校實施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檢核、財務查核等措施。而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臺資料顯示,108學年度新生註冊率未達60%的私校共有六所,其中稻江及聖約大分別以37.23%、43.65%位居全台最末,而環球科大則以60.41%低空飛過。低迷的註冊率使學校面臨退場危機,首當其衝的便是學生受教權及課堂品質。稻江動畫遊戲設計學系學生楊焜麟批評,學校目前已完全不照課綱授課,「多數科系必修、選修都只各開一門,竟還要求學生用其他科系的選修來填補學分。」學生若欲修習額外課程,還需召集五人連署方能開課。稻江餐飲管理學系學生A(化名)也感嘆,跨系修課雖能學習多元知識,但在缺乏專業課程的情況下,未來將難以和就業市場接軌。其他學校則出現校方在未告知學生的情況下逕自合併科系的狀況。環球科大學生B(化名)說道,之前校方未詢問學生意見直接併系,有些學生因此得去修習原先不感興趣的課程。此外,楊焜麟說明,目前部分與董事會意見不合的老師甚至被限制進入專任教室的時間,導致教材無法更新,連帶影響學生學習成效。而聖約大學生C(化名)則指出,因校內專任教師不足,許多課程改由非該領域專長的老師來代理,或在學期初面臨教師缺額的問題。除課程受影響,學生也恐遭遇其他不合理對待。環球科大學生W(化名)提及,學生支付學生會費後,卻仍遇校方要求學生額外付費的情況,如參與會議時需現場繳交講義費,「我們沒辦法抗議,都是到現場才被迫告知,最後只好由班代吸收這筆費用。」另外,由於校內行政人員流動率高,也導致學生與校方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W批評,學校政策調整的公告時程過晚,往往都拖至發放註冊單、或開學後才告知學生,此時即便學生想轉學,也早已錯過時間,「學校都是來黑的,我們根本沒有資源可以轉學。」針對私校內部爭議,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目前已退場的五所大專院校皆未充分顧及師生權益,「這五間學校的學生比較弱勢,加上學校都在非都會地區,他們要組織起來到教育部抗議是很不容易的。」他以永達技術學院為例說明,該校自民國103年無預警停辦,即使校方及教育部當時承諾會規劃安置措施,然而三年後進行追蹤調查,卻發現仍有高達四至五成的學生因此輟學。談及惡性退場事件頻傳的原因,他更補充,依目前《私立學校法》規定,校內董事會若辦學不順,得以改辦其他事業,「這就提供董事會一個制度性的誘因,所以他們才會想趕快把師生趕走。」面對目前困境,楊焜麟表示會繼續為學弟妹爭取能原校畢業,「現在敢站出來的人已經不多了,尤其知道更多內幕後,心裡的無力感會越來越重。」他呼籲教育部勿繼續偏袒稻江董事會,至少要保障學生提出的最低條件。林柏儀則盼教育部積極介入董事會違法事件,若面臨營運不佳的狀況,應先停招,等學生順利畢業後再停辦。而停辦後也需將私產回歸政府進行重新規劃,例如改為社區教育中心、安養院等公立機構。 
華語生連署開放入境 盼疫情無損學業
校園
第1732期
華語生連署開放入境 盼疫情無損學業
焦點
2020-10-15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9月27日,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開放華語生入境台灣」,目前已進入附議階段。疫情趨緩以來,教育部雖於8月24日宣布開放境外「學位生」入台,但「非學位生」卻仍被拒於國門之外。其中,佔「非學位生」多數、在大專院校華語文中心學習中文的華語生對此舉感到不滿,紛紛表達抗議,盼教育部能正視其受教權。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針對「大專院校境外學生人數」之統計結果顯示,近十年於大專附設華語文中心學習之華語生約佔總境外生人數的兩成,以民國107年為例,即有高達2萬8399位華語生。截至14日,「開放華語生入境台灣」之提案已獲468人附議。除國內的響應外,亦有華語生於9月1日在國際提案網站change.org上發起連署,目前已有2183人參與。受疫情影響,目前華語生僅能透過自學或線上授課的方式做為因應之道,然而,語言課程轉為線上教學常成效不佳。在change.org上發起連署的印尼華語生喬維塔.卡蒂卡.特傑(Jovita Kartika Tedja)提到,在無法入台的期間,他僅能透過閱讀教科書及觀看影片自學中文,卻缺乏對話方面的練習,即便有一對一的線上課程,也無法及時糾正發音。此外,他認為學習語言仰賴與在地人的互動與交流,「這是遠距學習的學生無法經驗到的。」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教師許宇萱也補充,過往常會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對話練習,線上課程即便能藉麥克風溝通,但礙於設備不夠完備,初學者在聽與說的訓練上往往非常吃力。 語言課的學習強調對話練習,遠距教學礙於設備不夠全面等問題,對初學者來說非常吃力。 圖/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華語生擔憂,若缺乏生活在台灣的文化交流經驗,即便有許多教材可以自學中文,往往成效不佳。 圖/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提供除了教學現場充滿挑戰,許多華語生更面臨中斷學業及工作的困境。「我是拿獎學金的華語生,等於教育部要贊助我學中文,結果現在又不讓我進入台灣。」獲得2020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來自波蘭的華語生康拉德.庫查恰克(Konrad Kucharczak)感嘆。他說明,許多華語生為了9月來台就讀,紛紛中斷學業及辭去工作,如今卻陷入等待之中。為此,他曾串連歐洲華語生向台灣相關政府單位反映,卻無人願意為此負責,「我寧願被明確告知今年無法入台,也不要一直等待。我們都不知道要繼續等,還是要在歐洲繼續我們的學業及工作。」疫情不僅影響華語生的受教權,亦衝擊華語教師的薪資。許宇萱表示,由於學生比過往減少一半以上,課程也因而縮減,對拿鐘點費的華語教師而言損失不小。面對此一難題,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的翁子穎建議,政府應該將華語教學產業納入紓困或補助對象,以保障華語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然而,該如何權衡開放華語生入境的利弊,仍是一大挑戰。喬維塔對此表示支持,「台灣目前的檢疫規定非常嚴格且有效,即使開放華語生來台,傳播病毒的風險也應該很小。」他認為政府可強制華語生備妥新冠肺炎(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如此能將危機降到最低。但翁子穎卻指出,即使疫情嚴重衝擊華語文教學產業,台灣人仍須以健康為首要考量,盼政府能謹慎作為。對此,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於13日接受中央廣播電臺訪問時回應,學位生入台高峰預計將在10月底前告一段落,屆時將進一步研擬讓非學位生入台,並優先將領取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之華語生列為首波開放對象。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