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影集《她和她的她》揭熟人性侵議題 被害人創傷修復受關注
校園
影音
第1775期
影集《她和她的她》揭熟人性侵議題 被害人創傷修復受關注
2022-12-15
【記者彭嘉輝、蔡文馨綜合採訪報導】近日影集《她和她的她》受到廣泛討論,劇中女主角林晨曦在高中時期遭受老師侵犯,向家人及校方傾訴,卻無法得到信任,讓林晨曦難以撫平事件帶來的創傷。而現實生活中,性侵害案件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常見。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2022上半年共有4519件性侵害事件通報,換算下來,每60分鐘就有一個性侵害通報案例。不僅如此,更有高達九成是熟人性侵,遠比陌生人來得多。根據統計,被害人與加害人屬於伴侶關係的案件就有38.9%,其次是家庭成員佔18.1%,再來包含普通朋友、同學、職場、師生關係等也都是常見的性侵加害人。然而,遭到親近的熟人侵犯,被害人恐因驚嚇無法及時釐清自己的遭遇,而選擇壓抑不向外求助,使他們容易遭旁人質疑。對此,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榮譽教授王燦槐說:「平常講的就是很典型的被害人,就是一直哭啊,有些被害人,他其實是表現得很冷靜,因為他就一直ㄍㄧㄥ 在那,所以外面的人旁邊的人也會覺得,你說你發生那個事,可是你還是可以照樣吃飯,照樣上學所以他們就再往前推論這件事是假的,所以我覺得整個對被害人的那個迷思,就是懷疑這件事情是假的。」社會中常出現對「完美被害人」的刻板印象,但諮商師強調,每位性侵被害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情緒。有些人容易因震驚、錯愕、害怕等複雜情緒,出現頭痛失眠等症狀,有些更會自我貶低或自責,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性侵方案服務督導梅悳惠也進一步說明,「那有可能他會透過想要傷害自己的行為來阻止來降低這樣的一個痛苦的感受,那最後一個其實比較可能是在性侵害的當事人裏面,可能會出現他可能會不經意或是不斷地回想到他過去事件的創傷的一個場景一個感受等等,那其實是無來由的,那對於當事人來說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性侵害事件過後,身邊親近友人往往會感到心急、難過以及氣憤,希望幫助當事人趕快好起來,這樣的心態卻可能導致當事人不願表達真實情緒。對此,長期關注性侵害議題的勵馨基金會,提出「聽、問、接、找」四大原則,給予大眾一個合適的方式來協助身旁的受害親友。除了日常生活中親近友人的協助外,專業諮商心理師或輔導員則扮演修復創傷的重要角色,不僅幫助當事人穩定情緒,也協助當事人重新建立安全感與調適生活步調。米露谷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謝筱柔表示,「我覺得至少可以讓他比如說情緒有宣洩的出口,找到一些就是如果安撫自己的焦慮、害怕、緊張的方式,其實對於他們在恢復就是生活的部分,其實就已經是蠻重要的了。 」面對性侵害事件,社會大眾常以「完美被害人」的迷思檢視、評價,若是用陪伴與不責備的方式幫助當事人發聲求助,更能夠協助當事人順利走過創傷復原之路。
性侵衣物展為受害者發聲 盼去除大眾錯誤迷思
生活
第1774期
性侵衣物展為受害者發聲 盼去除大眾錯誤迷思
2022-12-08
【記者程心台北報導】牛仔褲、T恤、制服掛於展間牆上,受害者服裝與一般人無異,卻仍遭遇性侵害。學生團隊「Kaos」主辦《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自3日至11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藝巷空間舉行。展覽展出24套性侵受害者事發當下穿著的衣物,並呈現38則性侵害故事 ,期望破除大眾對於性侵受害者的錯誤認知。《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3日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開幕式。 圖/程心攝不同於比利時及美國的性侵衣物展,展覽容納多元性別的故事,不侷限於女性受害者。主辦方也邀請《愛情學分與分手藝術》作者王淑俐、曾任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陳信聰到場進行座談。王淑俐說明,「完美受害者」(註)是指在性犯罪案件裡,大眾要求受害者應有完美的形象,不允許他們有任何被詬病的行為,導致受害者時常蒙受污名。註:完美受害者理論由社會學理論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在其1963年的著作《污名》(Stigma)裡提到,一旦人們遇上性犯罪,社會往往加諸受害者許多行為準則,這些準則間常有分歧或矛盾。例如社會認為性犯罪受害人總是脆弱,然而實務上,當受害人要替自己爭取權利,社會卻又要求他展現理性。 《完美受害者性侵衣物展》3日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開幕式。 圖/程心攝團隊於策展前執行一項社會實驗,四位穿著不同衣物的成員上街,讓民眾猜測哪位是性侵受害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學生林佳娜表示,此實驗的影片令他印象深刻,「多數人還是覺得穿著清涼、太招搖才會被性侵。」他嘆道。Kaos團隊總召廖庭儀進一步舉例,小學生May受害時穿著印有校徽的白色T恤和灰藍色寬鬆棉長褲,仍在清晨的教室內遭學長褪去褲子,當他到辦公室求助,老師只告訴他:「沒事,不要再哭了。」 展覽展出24件性侵事件發生當下的衣物,期盼破除性侵受害者穿著暴露、清涼等迷思。 圖/程心攝展覽除了陳列性侵受害者的衣物與故事,展間「聲音迴盪區」播放受害者心聲,經過Kaos團隊重新配音,讓民眾身歷其境,一同理解受害者自我責怪的心理狀態。展間地面則貼著「你怎麼穿這麼少?」、「真沒用,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等不友善言論,在引導觀展民眾前進同時,呈現社會輿論對受害者造成的二度傷害。「我以為台灣沒那麼多性侵案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學生鄭則中觀展後有感而發,他提及,學長、外公、老師或男朋友等角色大多給人一種信任的感覺,然而,展間內卻不乏看見誘姦、關係性侵等案例。王淑俐解釋,性侵並不一定在一瞬間發生,誘姦便是手法溫和,但企圖深沉的犯罪方式,受害者更難在當下直接反應。展覽主視覺以所有團隊成員的臉孔組合而成,試圖傳達受害者的多種形象。Kaos團隊副召林利玲指出,此次展覽迴響不錯,未來團隊計畫於校園或其他展區舉辦巡迴展,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與身體自主權。 觀展民眾可自由撰寫明信片,貼在展覽出口,為性侵受害者發聲。 圖/程心攝
聖約大學爆教師權勢性侵 學生控校方處置消極
國際
第1773期
聖約大學爆教師權勢性侵 學生控校方處置消極
2022-11-30
【記者程心綜合報導】11月23日,Chisom(化名)、Adanne(化名)及多位聖約大學(Covenant University, CU)的學生在社群帳號發起抗議,揭露長期發生在校內的性侵事件,試圖引起校方及國際社會的關注。 聖約大學學生自發性創立非營利社群媒體,試圖為校園性別暴力事件發聲。 圖/截自Voice Of The Voiceless Instagram帳號聖約大學為奈及利亞一所私立基督教大學,「他們(教職員及講師)會制定不合理的校規,例如晚上七點後,男生和女生不能走在一起,學生也不能擁抱異性,如果違反校規,就無法參加考試。」Adanne憤慨地說道。若學生違反校規後仍希望取得學分,講師便會威脅學生與他們發生性行為,否則將依退學處分。他也遺憾表示,反抗者多會被迷姦或強姦,部分孤立無援的性侵受害者已在校內外自殺。然而,校方至今只解雇了一名涉案教職員。事件發生後,多數學生為求自保,甚至有Twitter帳戶使用者將Chisom與Adanne的發聲視為惡作劇。「因為這所大學是著名的基督教大學,宗教蒙蔽了受害者父母以及許多人的雙眼,他們認為我們在撒謊、破壞學校的聲譽。」Lily(化名)指出。Twitter留言區更有人抨擊:「聖約大學的監視系統非常嚴密,要在哪裡強姦學生?直接去酒店嗎?根本不可能!」 聖約大學學生設計反性別暴力海報,期望營造零暴力、友善的性別環境。 圖/截自Voice Of The Voiceless Instagram帳號儘管校方消極處置,Lily坦言在沒有警方與第三力量背書的情況下,校園內其他學生與教職員因害怕遭受波及,大多不會挺身而出。目前抗議仍持續進行,Chisom嘆道,校方只想息事寧人,辭退涉嫌性侵害、性騷擾的教職員後,便沒有任何作為。「學校不會相信我們,他們總是會找方法掩蓋。」Lily深吸一口氣後說道。他也表示,如果學生光明正大地談論相關議題,則可能被斷網、沒收手機等,並且有很高的機率會被退學。因此,即使事件已獲部分媒體關注,效益仍有限。 聖約大學學生設計反性別暴力海報,期望營造零暴力、友善的性別環境。 圖/截自Voice Of The Voiceless Instagram帳號「女性在這裡一直是次等公民。」Chisom沉痛地說道。他也指出,在奈及利亞「強暴」、「性侵」是禁忌字眼,社會大眾更傾向譴責受害者,以致於多數性侵受害者不敢為自己發聲。 Chisom斥責學校的腐敗,並表示不管要花幾年的時間,他都不會停止抗爭。Adanne也說:「如果我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我會繼續抗爭。」
美國反性侵團體繞校抗議 譴責兄弟會強姦文化
國際
第1755期
美國反性侵團體繞校抗議 譴責兄弟會強姦文化
2021-10-27
【記者李謙謙綜合報導】19日,東密西根大學(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EMU)反性侵害學生團體(Sexuel Assault/Rape Awareness, S.A.R.A.)在校園四周遊行抗議,為性侵害的受害者發聲,並譴責校內的強姦文化(註一)。他們高聲呼籲學校正視性犯罪問題,希望抵制包庇性侵害罪行成員的兄弟會和姐妹會(註二)繼續存在於校園中。註一:強姦文化是一種社會學理論,意指在此文化背景下,強姦相關行為(包含責備受害者、拒絕承認性暴力造成的危害等)是普遍且正常的。註二:兄弟會和姐妹會是一種以兄弟、姐妹情誼為基礎,具社交性質的校內學生社團。 東密西根大學性侵害抗議團體凝聚多名性侵害受害者,前往兄弟會會館進行抗議,要求他們為曾犯下的罪行負責。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反性侵害學生團體社群媒體經理諾拉・林貝羅普洛斯(Noula Limberopoulos)控訴兄弟會極度不尊重女性,「他們將女性看成是一種產品,或者娛樂工具。」他補充,部分兄弟會要求成員「攜帶」女性作為社交派對的入場券,並蓄意提供女性免費、無限制的酒精飲品,在女性醉倒後趁其不備,性侵得逞。這樣的文化同樣發生在姊妹會。林貝羅普洛斯透露,許多姐妹會在入會儀式中,要求成員和兄弟會成員發生性行為。在成員反應遭性侵害後,其他成員會對他們進行言語羞辱,甚至以不夠格為由將該成員踢出姐妹會。也因此林貝羅普洛斯強烈要求兄弟會和姐妹會退出校園。 反性侵害學生團體強烈譴責兄弟會的所作所為,以各種形式表達憤怒,於校園申明自我主張。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目前,曾有成員犯下性侵害罪行的阿爾法・西格瑪・披(Alpha Sigma Phi, ASP)兄弟會已於月初和學校脫離關係,但林貝羅普洛斯認為校方應對加害學生施行更嚴厲的停學懲處,甚至從校園除名。林貝羅普洛斯也提到,反性侵害學生團體希望校方積極推動性侵害相關教育,包括訓練相關人員妥善應對性侵害申訴、於校內設置夜間防護措施、宣導安全並兩情相悅的性關係等,才能根除性侵害事件。據《安阿伯新聞報(The Ann Arbor News)》報導,東密西根大學校方於抗議活動後發布聲明,表示性侵害事件是沈重的傷痛,並承諾將維護學生們抗議的權利。 抗議領導者艾比・弗朗西斯(Abbi Francis)認為校方對性侵害事件的預防幾乎沒有貢獻,讓此議題不受重視。弗朗西斯沉重地說道:「一想到每天都有可能和性侵害犯罪者、容忍強姦文化的人一起上學,就讓我感到非常不安,隨時都需要對校園周遭保持警惕,讓人筋疲力盡。」學生凱蒂・摩爾(Katie Moore)表示,校方在此次抗議後,推行了問答式的性侵害防治專案,向學生宣導面對性侵害時的應對措施,並要求所有學生填答。但摩爾認為,校方更應嚴厲懲處做出性侵害行為的兄弟會成員,以維護正義,他說:「或許撤除所有兄弟會、姐妹會並不是最有效的做法,但我認為抗議團體的推動,的確讓校園更加重視性侵害議題。」 反性侵害學生團體透過集體的發聲,讓個人的性侵害傷痛不再隱沒於校園,而是形成共同意識。 圖/諾拉・林貝羅普洛斯提供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專題
第1746期
守護性平意識的堡壘? 性平會專業與獨立問題待解
2021-04-14
【專題記者林子頊、吳季柔、徐宇昕、王崴漢綜合報導】「真的有人把我當受害者嗎?大家知道我是當事人,可是沒有人在意我是受害者。」國立政治大學學生Felix(化名)說道。Felix大一時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事發當下,他馬上報警,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也接獲通報。原本Felix以為,事件能順利落幕,但性平會消極的處理態度,如同在他傷口上灑鹽。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Christine(化名)曾在校內研究室被性騷擾,案件進入性平會處理後,調查和懲處結果讓他苦等半年。調查期間,Christine因需與加害者繼續共事而備感焦慮,更影響課業表現,他曾向性平會提出更換實驗室的要求,最後卻石沉大海。「性平會對我來說是糟糕的單位,那時候有跟我說需要學業救濟、行政救濟等儘管跟他們提出,但我提出之後他們就不認帳。」性平會以性別平等為名,理應成為守護校園性別平等的防護罩,然而規範性平會建置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下簡稱《性平法》)卻多有疏漏,如委員需具備的「性平意識」缺乏明確定義,難以確保委員的專業性。性平會非但無法保障案件當事人,更淪為當事人口中惡名昭彰的組織。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注重校園性平議題,推廣性別教育的同時也受理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性平案件。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有名無實 難守護教育初衷根據《性平法》第六條規定,各級學校應設置性平會整合校內資源,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提升校內性平意識。性平會也須調查和處理校園性騷擾或性侵害案件,擔負「輔導」與「保護」責任,提供申訴者心輔資源與保護措施,用教育取代嚴懲,讓被申訴者能從錯誤中學習改正。相較外部的司法機關,校園性平會應提供被害人更多陪伴與協助,支持學生爭取權益,並降低案件對學生生活的影響。此外,校方有責任委請醫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或律師等專業人員,提供當事者相關救濟管道。婦女新知基金會開拓部主任林秀怡曾擔任調查委員,他指出性平會調查過程常遭遇困難,如委員缺乏司法調查權、判決結果易受質疑,但他仍反對將《性平法》併入《性騷擾防治法》,因《性騷擾防治法》旨在以民、刑事罪責約束大眾,而非提升全民性平意識。林秀怡說:「不管是行為人還是被行為人都可以繼續受教 。」他認為《性平法》的功能是保障受教權,在懲罰外,更多的是諮商輔導,給予再教育的機會。然而仔細探究各項性平個案,現行大專院校性平會錯誤百出,如開會流程混亂、委員發言不具性平意識、審判標準不一、行政人員欠缺專業度等事件層出不窮。理想的性平會應當是一張溫柔的保護網,接住破碎與混亂的靈魂;如今無完善制度的性平會卻像是捕獸夾,令當事人在審問中遍體鱗傷又無處可逃。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處理性平案件時,理當扮演保護雙方當事人的角色,然而在性平委員專業性不足的情況下,當事人常求助無門(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b>性平會漏洞百出 從何填補?「他們(性平會)處理方式一直都是幫學校交作業,很會交作業的單位。」Christine評論性平會未發揮影響力,只是做做樣子、敷衍了事。根據《性平法》規定,性平會成員須具備性平意識,但性平意識卻不易衡量,且性平會全權由學校辦理,在複雜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常受利益、權勢關係左右,衍生許多問題。名義上獨立的性平會宛如「傀儡組織」,不禁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性。問題一:「性平意識」判定標準模糊《性平法》除劃定性平委員男女佔比外,也規定學校得聘具有性平意識的各領域委員。但校園性平案件樣態多元,性平意識因應時代轉變也有不同發展。每個人認定性別平等的價值不盡相同,且性平意識也不具判定標準,導致許多調查委員在審問當事者時用詞不妥或態度不佳,顯得不重視性平事件。向Christine求證調查情況,他回憶道:「我不記得第三個性平委員的身份背景,因為他整場(調查會議)都在睡覺。」「性平委員有權力,不代表他們有足夠的性平意識去施展這個權力。」曾任政大性平會教師代表的李淑菁於「獨立評論@天下」發表文章,指出在某些學校,性平委員不曾接受任何相關課程或訓練,恐有不適任的問題。在時代變遷下,個案牽扯同志或跨性別已不足為奇,不過,性平會相關人員大多為四、五年級生的教授、職員,若事前無需經過培訓,面對較陌生的多元性別議題,他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時代推進,性平意識過去只強調兩性平等,近年也開始擁抱多元性別。學生若為同志或跨性別,校方理應尊重差異,消除一切歧視行為。圖為一對跨性別伴侶。 圖/王崴漢攝問題二:性平判決由校方主導 公正性存疑大專院校性平會由熟習校內文化的校方辦理,需設置5至21位性平委員,其中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聘請具性平意識的相關人士加入性平會。性平會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性平會議,若發生性平案件,則會組成三人調查小組介入調查。《性平法》規定性平委員需具有當然委員(註1)、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專家學者以及學生代表,理當能廣納各方意見,使性平會運作更具正當性,卻有許多學校考量校譽、學校風氣而影響個案判決結果。曾就讀長庚大學的跨性別學生吳宇萱,因性騷擾案件行為人正是學務長,校方為推諉責任有影響性平會決策之虞,恐失公平。註1:大學性平會當然委員主要以校長、學務主任擔任政府期許校方成為推廣校園性平教育的領頭羊,於學校單位下設性平會。然而,在利益衝突之下,學生權益往往成為待宰羔羊。南部某私立大學性平會學生代表阿杰(化名)無奈表示校內性平會形同虛設,「雖然採共識決,但我們學校個案判決通常都是校長決定結果,也不太理會調查內容。」阿杰補充,私立學校招生不易,為了避免校譽受損,判決及懲處結果常受學校利益左右,「我們學校曾有個案是加害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校沒有顧慮他的精神狀況,只為了給媒體交代,就直接給他兩支警告。」問題三:第一線人員專業度未能確保《性平法》明定性平會委員須具備性平意識,其中卻不包括專職處理性平會相關業務的承辦人。當校園性平事件發生,承辦人代表性平會,身處接觸案件當事人的第一線,倘若承辦人不具性平意識,恐怕會是當事人另一場惡夢的開始。「唉,麻煩死了。」這是Felix執意要提報性平會時,承辦人脫口而出的話,當時的場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Felix遭遇偷拍後,承辦人及校安中心的教官擔任聯絡窗口,由承辦人負責聯絡調查委員召開會議,而教官則協助Felix跑後續流程。「因為我是男生,好像沒有人很在意這件事情(偷拍案)。」Felix指控,教官聽完事件經過,當下的反應令他感到不適,教官以戲謔的口吻說出「如果你(Felix)剛好也喜歡男生,說不定你們可以在一起啊。」以及「你是男生你幹嘛不打他兩下就好了?」等脫序言論。 Felix在學校宿舍浴室遭人偷拍,但通報性平會的過程不受重視,對他造成二度傷害,而學校也無法讓被申訴者搬離宿舍,使Felix生活在恐懼之中(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問題四:培訓資源供不應求 專業人員數量不足 事實上,為培育協助性平會調查案件的專業人員,教育部須依《性平法》辦理培訓課程。課程共分初階、進階、高階與精進四階段,學員完成進階培訓取得證書後,才可成為調查專業人員。教育部同時搭建調查專業人才庫,各級學校根據名單聘請校外委員進入調查小組,提升小組調查知能。然而,瀏覽「教育部性別平等全球資訊網」開課公告,上回初階培訓於民國108年8月開課,換句話說,最基礎的培訓課程已逾一年半未辦理。臺大性平會學生委員黃脩閔表示,他雖然對課程相當感興趣,去年上任後卻遲遲未能一探究竟。同時,每階段課程設有人數限制,初階限定百人參與,高階則以40名為原則。對此,政大性平會學生委員許人友表示,課程基本上一開放即額滿,反映資源供不應求的現象,也造成法律上實質取得調查資格的人才寥寥無幾。問題五:校方過度依賴外部專家 調查費時費力誘因低當前由於多數校內性平委員不具調查身分,也缺乏相關調查經驗,性平會在處理性騷擾案件時,多仰賴校外專家。性平法上路初期,校內委員大多不熟悉調查工作,理應交由教育部積極培訓校內調查委員。林秀怡過去擔任多起案件的調查委員,他回應:「現在校內委員專業或經驗仍不足的情況下,先由校外專家帶領還沒有調查經驗的校內委員。」若傳承順利,學校就不需過度仰賴校外資源,得以回歸性平會校內自治,同時又不失專業性。此外,林秀怡提到當事件提報性平會,校方需在兩個月間找到合適的調查委員,而委員得在訪問完所有當事人後完成調查報告書。「其實接案訪談、寫調查報告,是高專業、勞力密集的事情。」林秀怡坦言,費時費力的調查過程使他倍感壓力。性平案件調查過程繁瑣且不支薪,委員甚至需承擔當事人因不滿判決結果而提告的風險。在高壓環境又無誘因的情況下,除了熱忱外,性平專家幾乎沒有任何動力繼續接案調查,導致願意投入調查的專家數量持續減少。<b>擴編學生委員席次 廣開資格認證大門若要改善性平會過度依賴校外專業人才的現況,應先提升校內性平調查的能量。而調查人才資源不足的大洞,或許能以擴增資格認證的方式補足。政大前學務長蔡炎龍指出,校內有多位教授專精性別研究,專業程度甚至足以勝任培訓課程的指導老師,卻仍須受訓,「他去上課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這些就是他的專業,但反而這樣(不去上課)的話他就沒有證照資格」。他建議,政府應開放更多元、彈性的資格認證管道,改善專業人才庫無法廣納性別專家的窘境。李淑菁則提出增編學生委員席次的看法,若能賦予對性平有興趣的學生更多權力,提高學生在性平會席次的占比,不但能減低教師委員的壓力,也有效提升性平會品質,「因為學生從小到大性平意識普遍比四、五年級高,學習過程中一直在接觸性別,也比較了解學生文化。」他補充,若擔心大學生難以主導調查,也可以讓具備更充分經驗與專業的碩博士生擔任主力。黃脩閔同意當前有許多學生關注性別議題,他認為學生能彌補師生兩端生命經驗的差距,「老師們有的已經脫離學生身份滿久,可是學生可以直接告訴你哪些事情會對學生產生壓力、哪些事情會對學業產生影響。」<b>組織偏重調查 推動性平教育成空談解決了性平會成員的問題,難道就能提升校園性平意識嗎?擋在學生與性平會間的濃霧會因此散去嗎?實際上,《性平法》不僅規範性平會須受理案件,同時,也必須落實性平教育,辦理相關活動。然而,許多承辦性平活動的行政人員業務繁重,而性平案件又需在時限內結案,性平會無力辦理更多活動。黃脩閔認為,學生應有權利知曉性平資訊,包括如何事前預防案件發生,以及可尋求的救濟管道。校園性平會應從根源建立性平意識,「不能總是處理後端願意進來(申訴)的事件。」多數受害者遭遇性平案件前從未聽過性平會,而一般學生對性平會的想像往往只能從去過性平會的同儕口中建立,性平會宛如隱身濃霧中的高塔,不易觸及。距性平會撥雲見日還要多久?也許有一天,學生不用再迷惘、無助地隻身闖進濃霧,他們的恐懼得以安放,也不必在晦暗的角落獨自哭泣。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校內並未落實推動性平教育的初衷,使得學生並不了解性平會業務,導致發生性平案件時學生更無所適從(圖為示意圖)。 圖/王崴漢攝
德大生募3萬連署 抗議校方授性侵犯學位
國際
第1693期
德大生募3萬連署 抗議校方授性侵犯學位
2018-12-21
【記者莊珺茹綜合報導】14日下午,數十位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UTD)學生聚集在學生會辦公室外,為性侵受害者發聲。他們發放傳單,希望促使學校重視性侵問題,並妥善懲處性侵加害者學生雅各·沃爾特·安德森(Jacob Walter Anderson)。 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學生聚集在學生會辦公室外,發放傳單,為性侵受害者發聲。 圖/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潔伊・巴爾提供2016年,安德森因為性侵女同學被起訴,遭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 BU)退學後,轉學至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10日判決結果出爐,法官因安德森的認罪協商,僅判處他400美元(約新台幣1萬2319元)的罰款及輔導治療。他不但不需入獄服刑,也不會留下性侵紀錄。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學生對此感到憤怒,除了不服法官的判決,也對校方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讓性侵加害者入學感到不滿。因此在12日,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凱爾西・卡斯托(Kelsey Casto)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發起連署,要求學校開除安德森的學籍並且不給予學位。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校長李察・班森(Richard C. Benson)隨即在12日下午5時透過校方推特發表聲明表示,在錄取安德森前,校方並不知道他的性侵罪行。校方決議將禁止安德森出席畢業典禮與進入校園,且禁止他申請該校研究所,但是安德森仍能從該校畢業與獲得學位。參與連署、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艾比・李奧納多(Abby Leonardo)認為校方是在知情的情形下接受安德森的轉學申請,只是因為事件曝光而道歉。「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不認為安德森應該獲得學位。」部分學生為了聲援受害者,在14日下午舉辦集會,希望學校能更加重視校園性別暴力問題。參與集會的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潔伊・巴爾(Jay Bahl)說:「客觀來講,安德森完成了所有課程並達到畢業門檻,應該獲得德州大學學位。下週就是畢業典禮,無論什麼處置都已經太遲。」但許多學生仍對於安德森能獲得學位感到生氣,除了不滿個案使民眾對德州大學的印象不好,也表示校方讓其他學生暴露在危險之中。雖然連署已成功使安德森不得進入校園,但學生與民眾為支持性侵受害者,仍持續加入簽署行列。截至17日,有超過3萬2000名學生與民眾在線上簽署請願書。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學生馬努・康德提(Manu Kondeti)說:「社會要求女性證明自己被性侵的現象,除了讓女性飽受精神壓力,也使得女性被害者不願出面指認。」他認為學校在經歷安德森事件之後,應該做出改變。巴爾也提到,學校在接受入學申請時,對於曾有性侵紀錄的學生應實施「零容忍」的政策,並主動調查確認學生是否有性侵前科,以保護學生的校園安全。
講師疑涉性侵 查大生罷課抗議
國際
第1688期
講師疑涉性侵 查大生罷課抗議
2018-11-15
【記者劉苑杉綜合報導】7日,美國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電影與媒體藝術學院(Dodge College of Film and Media Arts)學生抗議涉嫌性侵的編劇麥斯・蘭迪斯(Max Landis)到學校演講,並計劃以罷課表達不滿。講師最終選擇缺席此次演講,當天課程也因而取消。 美國查普曼大學電影與媒體藝術學院。該校學生抗議涉嫌性侵的編劇麥斯·蘭迪斯到學校演講,並計劃罷課以表達不滿。 圖/取自電影與媒體藝術學院官網「我從未想過帶頭發起這樣的運動,但為性侵受害者挺身而出是常識。」罷課發起人麥迪遜・蓋斯特(Madison Geihs)在演講之前,大規模地向班上同學發送電子郵件,並附上兩篇講師涉嫌性侵的新聞連結。許多同學也接連寫信告知開課教授約瑟夫・羅森伯格(Joseph Rosenberg),表達對講師的不滿。然而蓋斯特表示,教授在回覆同學的信中說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講師蘭迪斯侵犯了女性,因此講座會照常進行。「我覺得有必要計劃一次罷課,因為教職員們並沒有認真對待這種情況。」蓋斯特因此在臉書(Facebook)發起「麥斯・蘭迪斯罷課(Walkout of Max Landis)」的活動,共有153人表示有興趣參與。蓋斯特打算演講當天在現場發表聲明,再邀請全班離席抗議。 罷課發起人蓋斯特接受學校媒體查普曼新聞( Chapman News)的採訪,講述發起罷課活動的動機。 圖/蓋斯特提供最終,開課教授羅森伯格在課堂開始的一個多小時前,以電子郵件告知全班取消此次演講。「我決定不出席,因為有同學質疑我的出現。」講師蘭迪斯也在圖享(Instagram)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原本演講除了分享劇本寫作的細節,也希望以誠實且私人的方式回應性侵指控,「但學生們顯然不歡迎或不需要我這樣做。」「講師得知我們不寬恕他的行為,不支持他的工作和演講。」罷課參與者歐特・格里芬(Autumn Griffin)覺得演講取消的結果令他滿意。在此之前,教授羅森伯格曾勸說學生不要參與罷課,但格里芬認為,被禁止參與和平的活動是無理且不恰當的。罷課參與者凱利・菲茨傑拉德(Kelly Fitzgerald)則坦言,比起改善娛樂行業的性侵歪風,校方彷彿更注重學校聲譽,才沒有理會學生的不滿。罷課參與者傑克・納圖曼(Jake Naturman)表示在去年早已耳聞講師的性侵指控。他還為此寫信給開課教授表達反對,但至今都未得到教授的解釋。「我本來打算不出席演講,但聽說有罷課活動時,我便決定參加。」然而,原定要在課堂上表達訴求後罷課,納圖曼認為直接將課程取消,是剝奪了學生表達意見的場合。 罷課發起人蓋斯特在課程取消後,發送電子郵件給開課教授羅森伯格,表示他對課程取消的結果感到滿意。 圖/蓋斯特提供蓋斯特也分享,發起罷課後,許多性侵受害者聯繫他,表示此次罷課給了受害者勇氣,大力幫助他們的康復。校方目前並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但部分教授已經針對罷課事件召開社區論壇(Community Forum),查普曼學生會(Chapman Student Government Association)也開始關注此事,並計劃邀請教職人員出席研討會。
性侵疑雲掀抗議潮 美大生反準大法官任命
國際
第1682期
性侵疑雲掀抗議潮 美大生反準大法官任命
2018-10-04
【記者許容瑄綜合報導】9月中旬,美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舉行任命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列席為新任大法官的投票。然而在投票前夕,卡瓦諾被心理學教授,克莉絲汀.福特(Christine Blasey Ford)指控強暴未遂。在9月27日卡瓦諾的任命聽證會議上,克莉絲汀表示,卡瓦諾曾於1982年的一場高中派對上,藉著酒意強行性侵但並未得逞。卡瓦諾對於克莉絲汀的指控全盤否認,雙方各執一詞。美國各大學生對此事件看法不一,卡瓦諾的母校耶魯大學法律學院(Yale Law School)在9月24日首先發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逾200名學生與教職員工身穿黑衣在校內走廊靜坐,聲援克莉絲汀。法學院教授甚至將週一的課程取消,讓學生前往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舉牌、抗議卡瓦諾的任命。此外,在9月27日聽證會後,超過50名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學生在校園內抗議,呼籲參議員拒絕卡瓦諾的提名。視覺與藝術表演學院(College of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學生,尼可.阿伯爾斯(Nicole Aramboles)表示,美國太多掌握權力的男性有性騷擾前科,卻沒有受到制裁。「我知道有一場反對卡瓦諾的罷工行動正在醞釀,因此我非常期待能再次挺身而出。」她也表示,很遺憾並不是所有人都關注這件事,但她仍會繼續為女性權益發聲。哈佛大學法律學院(Harvard Law School, HLS)學生則舉出「我們值得更好的(We Deserve Better)」的標語,拒絕卡瓦諾下個學期回來繼續擔任講師。2日,《哈佛大學報(The Harvard Crimson)》指出,下個學期將不會聘用卡瓦諾。除了抗議,也有大學支持卡瓦諾的任命。9月26日自由大學(Liberty University)校方帶著300名學生前往華盛頓特區與美國婦女關懷協會(Concerned Women for America, CWA)合作。學生與協會成員在戶外進行演說,舉標語喊話,聲援反對墮胎的卡瓦諾。同時,也有學生態度較為中立,例如戴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與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的學生希望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介入調查,並將結果公布於眾。儘管9月28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以11:10的比數通過卡瓦諾的任命,但最後全員表決任命會議將延後一周舉行,希望在這段時間聯邦調查局能調查出事件真相。
【專欄】防護噴霧在台合法 各國則標準不一
新知
第1639期
【專欄】防護噴霧在台合法 各國則標準不一
2016-11-30
【記者李恩台北綜合報導】內政部警政署16日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把防護型噴霧列為員警裝備,在降低傷害的同時,保護員警的執勤安全。根據衛生福利部18日公布的「性侵害事件通報被害人年齡統計」,民國104年共有1萬454位性侵被害人,其中有6557位學生,可見自衛性武器的重要。防護型噴霧多以辣椒水為主,在家即可自製。在發生危險時,可於三至四公尺外刺激對方眼睛並致呼吸困難,以達到嚇阻效果。防衛器材業者表示,防護型噴霧多在重大社會事件後銷售量大增,且八成消費者為女性。根據《中華民國刑法》第23條第一項,民眾面對不法侵害所做出的防衛行動不構成違法。律師解釋,防護型噴霧可合法自製,但僅能在自衛時使用。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合法販售、使用防護型噴霧,全世界只有21個國家規定,公民可在自衛的情況下合法使用,另有九個國家明文規定「非警備人員不得攜帶使用」。今年1月29日,一位17歲的丹麥女性用防護型噴霧攻擊性騷擾男子,卻反被警方處以罰金500丹麥克朗(約新台幣2282元);但今年2月時,香港爆發警民衝突「旺角事件」,港警卻使用防護型噴霧攻擊、嚇阻抗議民眾。可見各國對防狼型噴霧的法律規定,以當局政府認定的傷害性而有所不同。
身歷其境反性侵 美生創互動遊戲
國際
第1601期
身歷其境反性侵 美生創互動遊戲
2015-06-11
【記者林子濠綜合報導】根據美國最大反性暴力協會「強暴、虐待與亂倫全國網絡(Rape, Abuse &amp; Incest National Network, RAINN)」統計,每107秒就有一人被性侵,而有68%的性侵案件未被通報。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團隊設計一款互動式網頁遊戲「沉默是侵(Decisions That Matter)」,希望讓學生透過第三人稱角度,了解旁觀者所做的決定可以左右性侵案的發生。 玩家是一男大生,在遊戲開始時答應棕髮美女友人娜塔莉(Natalie)的午餐邀約。前往餐廳路上,娜塔莉會遇到路人的搭訕、言語調戲,這時玩家要選擇辱罵回去、制止路人,還是視若無睹,如果辱罵回去,娜塔莉就會跟玩家說不要惹事生非,她會隱忍一切。協助遊戲設計的「性別議題與性暴力防治中心(Gender Programs and Sexual Violence Prevention)」負責人傑西.克萊因(Jess Klein)表示,社會有很多性騷擾,然多半受害者都選擇隱忍。 吃飯時,娜塔莉的曖昧對象路克(Luke)會伸手摸娜塔莉的大腿,玩家這時要決定在桌子底下踢路克、公然嘲笑路克、或默不作聲,之後再私下關心娜塔莉,如果選擇嘲笑,娜塔莉之後會對玩家不悅,並表示她喜歡路克,玩家的行為讓她很難堪。 最後,大家一起到同學家參加派對,玩家會看見路克與娜塔莉在舞池中跳舞、接吻,而娜塔莉的朋友們都樂見他們的曖昧開花結果。不久之後,玩家卻撞見路克對面有難色的娜塔莉上下其手,這時玩家要做最關鍵的選擇,是要大聲制止路克、叫住娜塔莉、或跑開向好友尋求支援,如果選擇前兩者,則可讓娜塔莉免於性侵。克萊因表示,大多數人都不敢即時阻止性侵案的發生,只是袖手旁觀或搬救兵,這樣都有可能釀成悲劇。 「最能讓人注意或關心的方式就是讓他們身歷其境。」設計者之一、卡大學生斯蒂芬妮.法瓦茲(Stephanie Fawaz)提到,這個遊戲是六位學生耗時15周所設計,「成員中有一半為女性,我們從生活經驗中取材。」為避免陳腔濫調或過於說教,他們反覆修改,前前後後共試了30多種版本。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學生凱茲.楊(Keezy Young)對於遊戲設計表示贊成,但她指出:「有些回應是一般人都可以預料的,有些選項的後續劇情也太雷同。」她建議遊戲可以更著重如何避免自己遭遇性侵,例如穿著不可太暴露、行為檢點,或鼓勵大家對他人的觸摸感到不適時,要勇敢說出來。 「雖然還有很多地方能改進,我們很驕傲在時間壓力下完成作品。」法瓦茲對此回應。除了要再加入不同劇情外,他們也會希望增加女生對男生性侵、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族群可能面臨的情形等,讓議題更廣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