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東華新設圓環引爭議 校方加強宣導盼減少事故
校園
第1795期
東華新設圓環引爭議 校方加強宣導盼減少事故
2024-10-04
【記者張恩爾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9月15日在該校志學門前的路口新增圓環,此措施讓許多東華學生在Dcard校版發文抱怨,認為設置圓環後產生更多交通問題,質疑圓環的必要性。此外,文章一出,多位東華學生留言表示不熟悉圓環的使用規則及交通號誌,擔憂導致意外,造成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上升。 針對東華設置圓環的原因,東華駐警隊長洪國華說明,志學門前十字路口的車輛時常未遵循路旁的標誌及路上的標線,或是發生支線車輛沒有禮讓主線車輛,搶快而造成擦撞的情況,因此在路口設計圓環。談到圓環的功能,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陳勁甫表示,圓環會處理大於四個方向性的車流,藉此降低車速,方便車輛進入不同的方向道,「透過圓環車速就會自動降下來,透過減速的方式讓車輛去尋找要去的方向。」 雖然設置圓環的立意良好,但圓環完工後卻引發諸多問題。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學生盧政綺表示,原本腹地不大的路口加裝紅綠燈和圓環後,縮小了路口的空間,容易在車流量大時發生事故,「學生們要去校外買東西時,容易導致交通混亂。」另外,東華臺灣文化學系學生蔡心晟補充,設置圓環後,四條匯入的車道線沒有劃設導引道進入圓環,而是維持原有十字路口的直線設計,容易造成用路人誤解。他也提到,進入校門的車道將機車道設在外側,導致機車靠左進入圓環時必須在汽車道和內側直行的汽車交會,提升意外的發生率,他說:「原本立意良好的圓環,在校方的魔改下已成為只為汽車方便的機車陷阱。」 針對圓環方向線問題,東華總務長何例真說明,圓環設有遵行方向指示牌面、路面劃設行車方向導引箭頭,以及慢字等標誌標線,方便讓駕駛人了解行駛動線。至於圓環設置初衷和目前效果不一致的原因,陳勁甫解釋,新的道路工程如果與用路人使用習慣有相當程度的不同,在缺少充足宣導及初期現場引導的情況下,很可能造成用路人誤解,甚至發生潛在的交通問題。何例真對此回應,目前校內已經準備宣導圓環的遵行方向,以及「環外讓環內」等使用規則,也將安排交通講習課程,「加強停讓及觀察來車方面的觀念,將對後門交通改善有很大的助益。」期望在正確行駛圓環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圓環系統的順暢,降低車禍肇事率。
四年三起死亡車禍 東華欲推區段測速惹議
校園
第1772期
四年三起死亡車禍 東華欲推區段測速惹議
2022-11-24
【記者林婕宇綜合報導】國立東華大學校內10日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名學生騎機車不慎自摔,頭部遭撞擊後送醫不治。這是東華四年來,第三起校園車禍死亡事件。針對校園交通規劃,校方希望推行區段測速以降低學生車速,進而降低車禍率。對此,學生會則強烈反彈,認為校方應以設計以人為本的道路為重。 國立東華大學110年交通事故總計發生 110件,其中共有兩起屬A1事件。東華交通事故中八成以上為機車事故。圖為示意圖。 圖/林婕宇攝根據東華學生事務處發布的交通事故統計與分析,東外環道(註1)上的四大彎道較容易發生外拋自摔事件,近三年的三起A1(註2)車禍即是在彎道或過彎後發生。交通安全暨車輛管理委員會學生委員戴奕昕表示,事故地點是由緩彎接急彎,道路上並無任何視覺上的提醒,造成駕駛難以預先減速,導致過彎時速度過快,引發直線駛離道路的風險。針對改善彎道設計,校方雖認為實有必要,卻也坦言道路線型重劃和車道路線更動等工程措施較為複雜,尚須長期的研擬規劃才能實際執行。至於短期的改善措施,校方已同意學生會訴求,將​​在彎道邊架設防撞護欄,以防摔車後再次遭撞擊的二次傷害。註1:內環道為校內教學區,允許腳踏車、汽車通行;外環道為非教學區,供機車通行。註2:A1指造成人員當場或 24 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針對本次死亡事故,東華副校長徐輝明表示,未來將實施區段測速以降低車速,並在事故發生地點多設一支測速器。不過,不少學生抨擊此方法治標不治本。「短期來看也許對那個路段有效,因為在限速的地段大家都會遵守,但校內的路段這麼多,總不可能每個地方都設測速。」戴奕昕認為長期而言,學生可能會改變行駛路徑,避開設置測速照相的地方,轉而違規使用內環道路或是使用校外道路,進而增加車禍風險。東華光電工程學系碩士班的張詠翔則指出,未來機車可能為了躲避測速拍照,騎至對向車道形成逆向行駛,造成更大的安全疑慮。 國立東華大學校內速限規定為每小時30公里,但時速逾50公里為舉發違規標準。有學生認為校內道路較寬大,很容易就會騎超過每小時30公里的速限。圖為一名學生之行車記錄器畫面。 圖/戴奕昕提供同樣是為了降低車速,學生會則主張設計以人為本的交通道路代替測速照相。東華學生會會長陳彥伶表示,學生會多次向校方爭取在彎道路段繪製類似閃電狀的標線,形成車道狹窄和車速快的錯覺以促使駕駛減速。陳彥伶也提出,應在路緣設施增設反光片和護欄,協助駕駛在夜間仍能辨識道路線形,並使車禍意外發生時,免於其衝撞到路圍鈍物,降低可能傷害。 根據國立東華大學交通事故統計與分析,校內彎道最易發生事故,學生會希望能透過繪製楔形標線方式,讓駕駛在直覺上能減速,另外也規劃在路側裝設防撞護欄,以防止二次傷害。 圖/張詠翔提供對於此次交通意外,部分同學認為駕駛人本身仍須負最大責任。在校內騎車多年的張詠翔認為,校園中的騎車族數量本就不少,難免會耳聞意外事故。比起裝設測速照相,他認為校方更應辦理相關交通講座,教育學生具備優良的駕駛觀念,才能因應校內外的道路環境。陳彥伶認為,唯有落實「交通3E」,即工程、教育和執法三管齊下,才能真正實現車輛動線改善及速度管理,進而達到保護行人和單車等弱勢族群的目標,實現人本交通的要求。 國立東華大學校地面積廣,建築與建築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機車成為許多學生在校內的主要交通工具。 圖/戴奕昕提供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體育
第1760期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2021-12-15
【記者李昀璇新竹報導】選手運用手指與手腕巧妙運球,並抓準時機揮動球桿,傳球至隊員球棍袋中。2021藍鵲盃袋棍球賽10至1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登場。在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賽事中,國立東華大學以全勝之姿順利蟬聯冠軍。此外,今年七月,世界袋棍球總會(World Lacrosse,WL)獲得核可,意味袋棍球有望於2028年列入奧運比賽項目。 藍鵲盃袋棍球賽由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舉辦,為了增進新手球員技術,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此次賽事為六人制,比賽分共四節,每節六分鐘,比賽時長共24分鐘。 圖/李昀璇攝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冠軍戰由東華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開賽不到六十秒,東華率先進帳兩分,帶起團隊氣勢,首節便轟出5:0攻勢。第二節城市科大多次闖入東華禁區,仍無力回天,單節僅一分入帳。第三節上半東華持續猛攻,迅速拿下四分,逼迫城市科大喊出暫停,暫停後城市科大仍無力突破對手防線,最終東華以四節14:1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衛冕冠軍寶座。此次東華女子隊由13位成員組成,其中有七位選手皆在冠軍賽中得分。隊長廖羽翎表示,即便出賽成員中有一半為新進學妹,今年隊伍戰力仍有所提升,加上成員數量增加,可進行較多次替補,讓選手有更多彈性調整狀態。 國立東華大學在女子高中與大專院校組冠軍賽取得壓倒性勝利,即便冠軍賽當日已進行三場賽事,仍在賽場上表現突出。 圖/李昀璇攝而在男子大專院校組冠軍賽中,由北部和中部學校組成的種子聯隊以5:2戰勝城市科大。上半局,種子聯隊抓準城市科大傳球失誤連續發動多次快攻,重創對手氣勢。城市科大雖在下半局力挽狂瀾,但仍無法敵擋敵對攻勢,最終遺憾收銀。種子聯隊隊員、東吳大學選手張伍曜表示此次臨時組成隊伍參賽,原先並無預料能奪冠,「但上場後大家格外認真、有拼勁。」他分享團隊因此順著氣勢一步步拔得頭籌。 每節比賽開局皆會重新發球,男女的開球規則不同。在男子組中,雙方會盤踞在地互相爭球,而在女子組中則是讓裁判將球拋向高處,讓選手爭球。 圖/李昀璇攝本次賽事吸引23支隊伍報名參賽,相較以往數量明顯增加。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由於疫情導致國際賽事停擺,協會便將大部分資源及人力移往國內進行基層學校推廣,參賽隊伍數量有顯著成長。此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於七月正式投票通過對國際袋棍球總會的認可,代表臺灣袋棍球隊將有機會前進奧運舞台,對此,協會除了舉辦藍鵲盃讓國內袋棍球新手互相切磋,也正在進行培訓和推廣,為可能登上的奧運舞台提前備戰。關梓樺表示,目前國內約有500至600位袋棍球選手,未來六年內除了會持續進行在地學校推廣與種子培訓,讓選手數量達到1000位,也期望透過不同層級的競賽,精進選手實力。 袋棍球規則中允許的身體碰撞性大,因此球員間常發生激烈的身體碰撞,增加比賽中的刺激性與可看性。 圖/李昀璇攝現今各校袋棍球隊仍以社團形式組成,東華與城市科大科即為甫成立三年的社團,即便國內多數大專院校尚未成立袋棍球社,缺乏管道的學生仍可以透過協會的種子培訓計畫,接受補助並進行培訓。接觸袋棍球剛滿兩年的蕭正宏說道:「打這個運動當下很開心,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期望未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袋棍球,並將目標放在前進奧運舞台,為臺灣爭光。 由於多數大專院校沒有設立袋棍球社團,因此協會提供培育計畫,開放對袋棍球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種子聯隊因而誕生,而隊伍中的選手多數學生皆有另一體育專長項目。 圖/李昀璇攝
藍鵲盃限新手參賽 盼掀袋棍球風潮
體育
第1740期
藍鵲盃限新手參賽 盼掀袋棍球風潮
2020-12-16
【記者吳冠伶新竹報導】「回防!回防!」球員手持球桿,身著頭盔、護肘等裝備,在草地上奮力爭球,一步步突破對手防線。2020藍鵲盃袋棍球賽12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熱鬧開打,為提供新手球員切磋機會,此賽事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盼藉此鼓勵學子投入袋棍球這項新興運動。高中及大專院校女子組冠軍賽,由國立東華大學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經過一番激戰,最終東華以3:2奪下藍鵲盃隊史首冠。對於比賽結果,東華女子隊長吳雅惠直呼很開心,「因為東華是創立第二年的球隊,這次比賽有四個才剛接觸袋棍球的學妹,所以我對這次結果很滿意。」首次參賽的東華選手廖羽翎也說:「藍鵲盃大家都是新手,就沒有分學姊、學妹這樣,多去嘗試(不同打法)的話還滿有優勢的。」 國立東華大學袋棍球隊主要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生組成,成立不到兩年便奪下藍鵲盃女子組冠軍。 圖/吳冠伶攝袋棍球目前主要盛行於北美洲,是一項結合籃球、足球、曲棍球元素的運動,以頂端具網袋的球桿為特色。比賽時,兩隊各派出10人上場對抗,為了爭球,球員得合法碰撞或以球桿干擾對手,並透過團隊合作將球射入對方球門得分。此外,因袋棍球攻守範圍大,球場大小約等同於足球場,對選手的體能、技術要求都相當高。 男子袋棍球因較多肢體碰撞,選手需穿著較多防護裝備,規則也與女子略有不同。 圖/吳冠伶攝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這個運動學習門檻比較高,需要長時間的接觸,所以比較適合在學的小朋友去參加。」袋棍球協會民國103年成立至今,發展方向以基層學生為主,目前已與20多所學校合作開辦相關推廣活動。在大學方面,全台中部、北部、東部各設一至兩所重點發展學校,協會除透過校際聯賽、藍鵲盃比賽促進選手交流,也以研習、學分課程等方式培育袋棍球人才,或與大學合作實習計畫,讓大三、大四球員藉此項目找到未來發展方向。一年多前在東華創立袋棍球隊的謝曜光坦言,在大學推廣袋棍球,首要面對的就是招生困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這項運動,而且社團學生不會想接觸比較激烈的身體碰撞,會選擇比較普羅大眾的排球、籃球、羽球等。」另一方面,對於這項剛起步的小眾運動,同校的吳雅惠則持樂觀態度,認為相比其他項目,協會更能全面照顧每位選手,也給選手很大的發揮空間。不過他也認同,由於目前較著重培育基層的國高中選手,因此仍需一段時間等待推廣成效,「等到這批(國高中)選手往上升的時候,他們就會再去其他學校銜接。」 為了在大學推廣袋棍球運動,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每周皆派遣教練到花蓮,協助國立東華大學袋棍球隊進行訓練。 圖/吳冠伶攝 藍鵲盃邁入第二屆,參賽人數及報名隊伍增加近兩倍,主辦單位也首度將比賽移至新竹舉辦。 圖/吳冠伶攝
講座被迫取消 東華生控校方打壓學術自由
校園
第1719期
講座被迫取消 東華生控校方打壓學術自由
2019-12-26
【記者朱姰霖綜合報導】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原預定19日邀請民主進步黨青年部主任吳濬彥到校內演講,不料遭校方以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為由,無預警停辦。25日中午東華學生會召開記者會,抗議校方以維持政治中立為理由,停辦講座,限制學術自由。東華學生會19日邀請吳濬彥分享參與太陽花學運(註1),及成為民進黨發言人的歷程。然而,在活動開始前一刻,學生會被校方告知該講座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要求即刻停辦,並派校內駐警至講座場地拍照蒐證。東華社會學系學生、學生會會長許冠澤痛斥,校方干涉學生言論與集會自由。註1:太陽花學運,又被稱作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即民國103年為抗議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強行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公民團體因而發起佔領立法院行動,行動超過24天。最後由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出面協調,承諾學生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前,不會進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議會議,事件才落幕。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會長許冠澤帶領學生於行政大樓前面抗議,希望校方能正視學生自治及學術自由。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面對公權力的打壓理當要站出來為弱勢發聲,而今天遭受打壓的弱勢正好是我們自己。」 東華學生會學術部長、社會學系學生李哲豪表示,9月12日選舉公告日(註2)後,部分大學辦理一系列講座,邀請各政黨候選人到校演講,但該場講座是唯一一個被校方使用行政中立法所阻擋下來的活動。李哲豪認為,校方阻擋學生會辦理這場講座,除了打壓學術自由之外,更藐視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註2:中央選舉委員會業於108年9月12日發布選舉公告,禁止任何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造訪活動。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舉牌抗議校方打壓學生學術自由,要求校方收回「講座違法」的說詞,並向講座主辦方學生會道歉。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東華校長趙涵捷發布新聞稿說明,學生會邀請特定人士以政黨主管身分在選舉期間到校內進行公開演講,已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註3),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於選舉期間造訪於公部門舉辦活動。趙涵捷進一步解釋,學生會應共同守護學校政治中立的環境,不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註3:《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原文為:「各機關首長或主管人員於選舉委員會發布選舉公告日起至投票日止之選舉期間,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並應於辦公、活動場所之各出入口明顯處所張貼禁止競選活動之告示。」不過學生會認為校方理由過於牽強。學生會指出,校方指控該講座為「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但參考銓敘部歷年書函解釋,此處的「造訪活動」應是指支持特定候選人的拜票或造勢行為,校方僅基於講師具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身分,就認為學生會違法,學生會難以接受。同樣認為校方作法不妥的還有東華財經法律研究所暨法律學系副教授張鑫隆。他解釋,學生會活動內邀請吳濬彥雖具黨職,但非目前總統或立委候選人,演講內容亦未直接涉及選舉之宣傳。張鑫隆指出,校方未確定演講內容是否涉及選舉宣傳,便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為由取消講座,「如此恣意的擴張解釋,容易侵犯校園言論和學術的自由。」學生會於21日向校方提出四大訴求,分別是為「恣意定義學生會『違法』道歉」、「說明駐衛警蒐證動機」和解釋該名『校方同仁』身分與闖進辦公室目的」(註4)、「確立學生會為本校一級學生自治組織」,以及「承諾校方往後不干涉學生會辦理的相關活動」。註4:校方駐衛警在活動取消後出現在原講座場地,對教室內拍照蒐證,亦有自稱「校方同仁」的不明人士闖進學生會辦公室。校方後來解釋,「校方同仁」為12月19日值班校安人員,為行使校園安全職務,所以到現場確定活動取消的後續狀況。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使用黑色塑膠袋製作巨大橫幅向校方抗議,然校方目前仍堅持講座違法。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校方在25日凌晨透過信件回覆學生會四大訴求,承認東華學生會是校內一級自治組織,享受在校內外規定程序下辦理一切活動的自由,但仍堅稱該講座違法。「如果輕易地被少數人粗暴地說取消就取消,是在限制青年學子的思想,與大學存在的意義背道而馳。」許冠澤認為,大學應該作為創造力展現、增進思想多元的場域,在追求自由的過程卻遭學校打壓讓人灰心。也因此,學生會在25日中午舉辦記者會,重申四大訴求並要求校方道歉。許冠澤補充,學生會是否違法不應該由學校說的算,應該請上級主管機關或擁有法律解釋權的單位來說明,他希望校方收回「違法」這個用詞,並向學生會道歉。
捍衛校園民主 東華呼籲立委表態挺港
校園
第1714期
捍衛校園民主 東華呼籲立委表態挺港
2019-11-20
【記者李昱亭綜合報導】自11日起,香港多所大學發生的警民衝突引發外界關注。對此,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於14日中午在東華湖畔餐廳前廣場發起集會,以聲援香港大學生與香港校園民主自由,同時東華學生會呼籲全台各地立委候選人積極出面表態自身立場,藉此讓選民了解候選人對該事件的看法。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在集會當日除安排記者會外,還開直播邀請沒機會到現場的同學一同關注。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若自身校園發生相同情況,我們要確認立委候選人的立場為何。」東華社會學系學生、臺灣學生聯合會(以下簡稱臺學聯)理事、東華學生會會長許冠澤表示,從6月香港反送中事件至今五個多月以來,台灣已有多場聲援香港的活動,東華校園內也辦過連儂牆、連儂車及多場相關講座,但還未正式公開鼓勵全台立委候選人說明自身立場。因此許冠澤希望東華與臺學聯合作,呼籲全台各地立委候選人出面表態,讓選民檢視並選出能保護校園民主的候選人。 集會後,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透過記者會向全台立委候選人喊話,希望他們出面表態達自身立場。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受邀至集會的東華社會系學生、東華學生議會代表劉俊良表示,自己為校園民主被侵犯的香港大學生感到心痛,他坦言,若自己身處相同環境,不一定有勇氣起身反抗。劉俊良也認為,立委候選人的表態非常重要,「關係到(候選人)與選民是否有相同理念,並盡到代議士的責任。」東華社會系學生方詩閔雖然未參與集會,但認同集會理念。方詩閔指出,一般民眾影響力有限,由政治人物出面才能鼓勵其他非同溫層的人重視此議題。「希望政治人物不只是出面表態,而是促進溝通與討論。」有參與集會,東華社會系、港籍學生甯畋俊建議,政治人物除表達立場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與立場相左的人溝通討論,讓更多人關注香港近況。 雖然集會中多為學生會成員,但周遭也逐漸聚集對議題同樣關心的學生。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目前花蓮民主進步黨立委候選人蕭美琴,與中國國民黨立委候選人黃啟嘉,皆發表聲援香港校園民主自治的聲明。而臺學聯15日也在臉書發布公告表示,將於12月舉辦2020大選大學生模擬投票活動,屆時將把「反送中立場」納入候選人及政黨的的基本資料裡。許冠澤說明,此規劃目的是希望藉由臺學聯的影響力,呼籲全台立委候選人出面說明對於香港反送中的立場,提供大學生明年選舉更多元的考慮面向。
【專欄】寫生描繪在地街區 花蓮畫派盼帶動創作風氣
藝文
第1710期
【專欄】寫生描繪在地街區 花蓮畫派盼帶動創作風氣
2019-10-24
【記者阮珮慈綜合報導】去年3月開始,每逢例假日,花蓮的木瓜溪橋下、太魯閣、溝仔尾等地,開始出現一群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學生——吳承諭、蔡育昕、蔡維傑、張祐齡、呂芷安和鄧丞均等人。他們帶著畫箱和畫架,從自然風景名勝,畫到歷史街區,彼此一同創作成長,他們是花蓮畫派。花蓮畫派成員有吳承諭、蔡育昕、蔡維傑、張祐齡、呂芷安、鄧丞均,從去年3月開始聚在一起創作、寫生。 圖/鄧丞均提供以寫生累積創作能量 帶動花蓮藝術風氣「其實一開始是想說出去玩啦!像我們一開始去慕谷慕魚想說玩水順便畫畫,後來太熱了,就泡在水裡面畫畫!」團員蔡育昕笑著說。當初,他們發現東華的藝術創作風氣不盛,希望可以藉由出去寫生,在放鬆的同時,也帶動東華的創作能量。取名為花蓮畫派的原因,則是借鑑1985年成立的「台北畫派」之名,期望可以向敢於衝撞體制的前人致敬,為台灣藝術貢獻一己之力。花蓮畫派成員一開始抱著出去玩順便寫生的心情,期望可以帶動創作風氣。 圖/鄧丞均提供寫生持續一陣子後,他們因緣際會認識花蓮當地藝文空間——島東譯電所的老闆廖脩博。當時,廖脩博正在推動「夜間頻道」計畫,期望透過串聯和舉辦夜間活動,帶動花蓮的人文藝術風氣。正巧蔡維傑也認同藝術應該要和人產生連結,他說:「我很喜歡《一代宗師》裡面的一段話:『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藝術也該這樣,應該要和人還有環境產生連結!」他上揚的語氣和發光的眼神,都透露出對藝術極致熱愛的情感。進入街區寫生 藝術連結歷史文化從此,花蓮畫派加入夜間頻道計畫,開始常駐在溝仔尾進行「夜間寫生」。溝仔尾是一個坐落在花蓮港附近的街區,過去民生、娛樂機能相當良好,而後政府為了平衡海岸和內陸的發展,將鐵路內遷,導致溝仔尾沒落。「我們在那裏寫生,每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來跟我說那裡的故事。」團員蔡育昕的語氣相當興奮激動。街區寫生的日子裡,除了磨練繪畫技法,也讓他更了解商行、街道的興衰變遷,以及當地人的生命經驗。  花蓮畫派和島東譯電所合作,開始在花蓮街區進行夜間寫生,描繪人和環境的關係。 圖/鄧丞均提供而後,團員例行於周五在島東譯電所舉辦分享會、進行網路直播。有次,一位女孩默默地待到晚上11點,已經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返家,追問下才知道,他因為著迷於六位團員充滿熱忱的創作,才遲遲捨不得離開。「那時就覺得很感動啊!怎麼會有人願意這樣待著,原來有人注意到我們在做什麼。」團員鄧丞均說,他至今想起這件事仍感到驚訝。今年3月,花蓮畫派舉辦第一次團體展覽《東岸記事》,展出他們成立以來的寫生作品,當天下著大雨,開幕茶會結束後,有一群東華藝設系的大一新生姍姍來遲,開頭就是道歉他們太晚趕到現場,團員呂芷安卻說:「不論是否遲到,看到學弟妹的那一刻是很感動的,感謝他們給予支持。」這也是花蓮畫派一直希望可以達成的目標——帶動花蓮一帶的創作風氣。盼匯聚努力創作之人 一同改善藝術環境從起先出去玩順便寫生,花蓮畫派目前已經獲得許多藝術人士關注。現在,他們更希望可以招收新血,聚集努力創作的人,吳承諭說:「花蓮畫派是個督促自己與他人交流,並共同提升、學習的地方。」未來,其中四位成員想投入教育,期望能夠改善台灣藝術環境,蔡育昕說:「你自己有一些東西了,就會想要分享給其他人,讓大家一起成長,改變整個環境。」  花蓮畫派成員期望未來能夠繼續招收新血,透過交流共同成長,一起改變藝術環境。 圖/鄧丞均提供藝術對花蓮畫派的成員來說,早已融入生活,現在團員忙於各自的學業或工作,較少聚會,團員張祐齡卻沒有很擔心這個情況,他說:「其實就算現在活動少了,但也不影響我們的初心,也都還是在各處一同創作、一起努力著。」他們將目標,放眼於改變整個花蓮的藝文風氣。談到這樣的志向會不會過於沉重,蔡維傑帶著一貫的笑容,自信地說:「其實『花蓮畫派』的頭銜是有點騎虎難下,但索性就先騎著虎吧。」他們期許花蓮畫派能借鑑當初台北畫派的精神,以學生的姿態挖掘在地藝術的可能性,為自己、也為花蓮文藝貢獻棉薄之力。 
原民為土地歌唱 傳承共榮文化意涵
生活
第1687期
原民為土地歌唱 傳承共榮文化意涵
2018-11-07
【記者蕭佳宜台東報導】「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小朋友們牽起手、排成一列,唱著胡德夫作曲的《美麗島》。悠揚的歌聲迴盪卑南遺址公園的草原上,揭開於3日舉行的「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跑」(以下簡稱為土唱)活動序幕。 「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唱」活動以兒童演唱的《美麗島》揭開序幕,傳達土地與人民共生的活動理念。 圖/蕭佳宜第二屆土唱由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舉辦,活動為期兩天。部落青年舉起獵槍,向空中發射。槍響之際,身穿各部落族服的原住民以及非原住民的參賽者,衝過起跑線。除了首日以工作坊和音樂為主題,第二日也舉辦「為尊嚴而跑」路跑賽,邀請參賽者不分族群、地區,穿著自己的族服一同環繞卑南遺址公園進行路跑。 「為尊嚴而跑」路跑賽中,包含各種年齡、族群的參賽者共襄盛舉,穿著各自的族服在起跑線前準備。 圖/蕭佳宜攝身為主辦團隊的一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人員黃郁倫表示,在原住民文化中,跑步是部落青年必備的技能。主辦團隊透過「為尊嚴而跑」,向民眾傳達跑步不只是運動、健身或是玩樂,而是連結部落間的關係,「早期部落發生事情時,青年們要跑步、到別的部落傳遞訊息。」 參賽者高舉寫著「為尊嚴而跑」的毛巾,驕傲地跑回終點。 圖/蕭佳宜攝 路跑分為個人和團體組,團體組需在路程中取回信物,並且全組人員回到終點。 圖/蕭佳宜攝現場不乏前來支援的志工,其中協助「為尊嚴而跑」的國立台東大學路跑防護社成員、就讀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的學生洪偉銘認為,土唱能夠帶領民眾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以及共同生活於此的多元族群。現場的民眾多半為原住民或是當地學生、居民,洪偉銘針對此現象提出,如果能夠透過學校等官方機構協助宣傳,也許會讓更多來自其他城市、族群的民眾更瞭解土唱,並且願意參與。除了路跑比賽,「為土地唱歌」也包含議題、音樂、工藝、兒童等五大主軸,邀請關注原住民文化的民眾一同參加,傳遞部落「共享」的觀念。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童春發也以「與年輕人對話」的議題工作坊,分享原住民文化中「多元族群,大地共榮」的概念,提倡對土地及環境的意識。工藝工作坊則是以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的形式進行。民眾不僅可以與各領域的師傅請教竹藝、木雕等傳統技藝,現場更有排灣族刺青師傅以傳統拍刺技術,為志願者刺上原民圖騰。 希細勒・歷瓦厄繞專精於木雕,在「為土地唱歌」的工藝工作坊中,向民眾展示木雕技藝。 圖/蕭佳宜攝 排灣族紋身師傅Cudjuy Patjidres運用傳統拍刺技術,為民眾刺上以原住民圖騰為主題的刺青。 圖/蕭佳宜攝擔任土唱志工、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古芹表示,土唱與也在台東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相比,雖同為音樂性質,但土唱較注重推廣文化內涵,娛樂性不高。再加上台東地區交通不便,進而降低民眾參與的意願,吸引較少民眾。同樣擔任志工的台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學生李京則認為,土唱設置在較多原住民聚集的台東為活動一大優勢。他指出在台北等地區舉行的原住民文化推廣活動,通常以講座、展覽為多數。而在卑南遺址公園的空曠草原舉辦的土唱,涵蓋了多種活動單元,所以能夠讓參與民眾體驗到真正的「為土地唱歌」。 將手浸泡在紅色的薯榔汁液中,染上相同的顏色,象徵所有人不分族群、都是相同的。 圖/蕭佳宜攝 開幕儀式中,現場所有人牽起手,圍成環繞廣場的圓圈,一同歌舞。 圖/蕭佳宜攝 路跑中也不乏小孩子的身影,身穿族服、脫下運動鞋,透過雙腳和土地接觸。 圖/蕭佳宜攝
東華推機車發報器 恐洩學生個資
校園
第1686期
東華推機車發報器 恐洩學生個資
2018-11-01
【記者陳宣懿綜合報導】為改善校園行車環境,國立東華大學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以下簡稱資策會)合作,建置機車發報器系統,並要求騎機車學生申裝。東華師資培育中心學生會會長陳泰寧10月29日質疑,發報器中的GPS定位系統有侵犯隱私權疑慮。對此,東華副校長徐輝明承諾即刻暫停發放發報器。 東華學生議會10月30日舉辦發報器說明會,徐輝明承諾學生即刻暫停發放發報器。 圖/江安淩提供發報器為具有GPS定位能力的感應裝置,主要功能為在機車傾倒等緊急狀況時,發送SOS求救訊號給校方。依據資策會統計資料顯示,18歲至24歲年輕人為機車傷亡最嚴重族群,該年紀之年輕人以大專生為主。因此資策會與東華合作「車聯網技術試驗計畫」(以下簡稱試驗計畫),以東華為實施場域,將發報器系統帶入校園,期許減少校園機車事故。東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張祐寧擔憂,安裝發報器後會即時紀錄所在位置,讓他常感覺自身隨時被監控。此外,同意書上並未提及發報器個資將轉交由哪些單位使用,「有沒有可能校外店家有發報器的個資,取得我們各時間點消費的資料?」東華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學生王奕策也認為,校方及資策會應說明個資使用範疇。針對學生對於發報器侵犯隱私的疑慮,東華總務處事務組組員羅靖雯解釋,「資策會僅有發報器的編號資訊,不會有發報器使用者的個資。」由於東華校園寬廣,學生多以機車代步,造成車禍事故率提高。校方因而建置發報器系統,希望透過發報器的警示定位功能,快速掌握事發地點。東華學生議會亦在10月30日舉辦發報器說明會,會上學生要求校方說明發報器個資的使用範圍。東華副校長徐輝明表示,相關配套措施將會和資策會與法律顧問討論,他承諾將於11月9日前回應學生訴求。目前全校已全面停止申請發報器,將待同意書資訊完整,再評估是否重新開放申請發報器。
【專欄】曹馭博以死亡為題 詩作圍繞生命經驗
藝文
第1671期
【專欄】曹馭博以死亡為題 詩作圍繞生命經驗
2017-12-27
【記者薛惟中花蓮報導】咖啡廳厚重的木門被推開,清脆的鈴鐺聲劃破寧靜,店內每個人都抬頭望向門外,唯獨一人穿著一身黑,全神貫注地低頭讀著封面泛黃的楊牧散文集。那是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碩士班創作組的曹馭博,他以新詩探討死亡的永恆性。曹馭博今年以〈與蒂蒂復健一日〉(全詩見附錄)一詩拿下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成為歷屆最年輕的新詩首獎得獎者。困頓的生活影響曹馭博的創作,他曾同時面臨爺爺重病、親人自殘、朋友躁鬱及自己的失業。「這些事情的下個階段就是死亡,我很恐慌。」曹馭博說,他因此開始以死亡為主題寫作,並檢視人與社會間的連結。他說:「所謂死亡,就是好好過完一生,再告別人生。」「與其說我在追求死亡,不如說在追求一瞬。」曹馭博補充,生活困苦時,一旦有機會,他即便吃到嘔吐也強迫自己繼續進食,「因為我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他對於作嘔與吞嚥相撞的一瞬印象深刻,進而聯想到死亡。他認為死亡是一瞬的,且隨時接近著萬物,他說明:「因為萬物無法預知下一刻死亡會不會到來。」曹馭博的詩風格變化劇烈,初期因受楊牧影響,多以迴還複沓的形式抒發情感,但他自嘲,「我不像詩人,因為我很寡情。」他調整寫作風格,參考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以自省為主軸的作品,將詩中的連接詞、形容詞去除,保留單純的意象以及強烈的象徵性,以此傳達自己觀看事物的方法。事實上,高中時的曹馭博對文學毫無興趣,且十分看不起新詩。「班上有個女孩讀瘂弦的詩,我當時還笑她白痴。」他笑說,當初覺得新詩是看不懂的東西。直到就讀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時,參與楊牧的座談,第一次被文學的力量打動。「我邊聽他朗誦邊覺得,這就是詩人!」這股感動促使他開始寫作,也在女友建議下開始廣泛閱讀,為寫作能力打下基礎。後來他更接下詩社的社長,日日讀詩、日日寫詩。 楊牧是引領曹馭博踏入詩壇的重要人物,曹馭博許多寫作觀念至今仍深受其影響。 圖/薛惟中攝曹馭博表示,最自豪的詩作並非得獎的詩,而是刊登於自由時報副刊的〈我害怕屋瓦〉(全詩見附錄)。他以屋瓦象徵避風港,但以「害怕屋瓦」傳達害怕失去生活庇蔭的矛盾。當時他得照顧病重的姊姊,卻因經濟困窘而無法滿足姊姊飲食的需求。「我狠不下心拒絕姊姊。」曹馭博眼眶泛紅,語帶哽咽地強調自己當時沒有落淚。他看著熟睡的姊姊,邊試著求援邊寫下這首詩。創作生涯中,曹馭博最為感謝幫助自己渡過財務危機的詩人許赫,以及時常提醒自己寫作準則的詩人廖啟余。「老一輩只會叫你多讀多寫,但廖啟余會逐字逐句地給你建議。」曹馭博亦受廖啟余「節制」的創作觀念影響,在寫作時並不濫情。曹馭博說:「天使在緊縛中最美,詩在蜷縮中最真誠。」曹馭博坦言,自己因為學識不足,無法以寫實為題材創作,才轉而書寫情感的一瞬,「但作品往往會變得太艱澀以及自溺。」他期許自己精進外語,以向更多國外的創作者學習,他說:「我不能只靠譯本去了解一個詩人。」此外,曹馭博透露,明年將出版個人首本詩集,目前仍在規劃第二本作品。「我還是會繼續寫詩,但我不會這麼執著去當一個詩人。」曹馭博表示,目前規劃畢業後先工作,再考慮繼續進修。從鄙視文學的莽撞少年到摘下桂冠的詩人,曹馭博的言談中,對詩的喜愛展露無遺,他露出微笑,肯定地說:「詩是永恆的,會讓情感永遠流傳。」 附錄:〈我害怕屋瓦〉◎曹馭博我向屋瓦禱告因為我害怕屋瓦.害怕飢餓害怕睡前的黑暗會吃了我但我無法吃下黑暗.害怕米飯是礦石鹽巴是血害怕牆上的壁虎吞下碎屑玻璃.害怕襯衫聚成一團領子變縐脖子也開始萎縮.害怕雨會變大太陽變老害怕詩會說謊或者什麼也不說.我害怕今天的害怕會繼續腫脹.我想逃跑──但我害怕逃跑倘若離開了屋瓦我會餓,衣服會縐雨不會離開詩會死.我不能逃跑因為我害怕屋瓦 〈與蒂蒂復健一日- 給罹患失語症的姊姊〉◎曹馭博復健室的人問我,是妳的誰?我是蒂蒂的弟弟什麼都沒關係了,什麼都霉──我只能以最少的利器保護蒂蒂.(我努力把妳的話從唇齒削下)醫生說,得用腹部嘻嘻吐一口氣。會不會痛?──人都走了,等候我簡短的說假如妳顛四倒三過目忘忘記得用最少的語言重新構築妳的居所藥是沒用,陪伴一定是藥.(妳把想說的話語藏進喉嚨)「嘗嗎?」我拒絕藥水拒絕半流質的食物。施予每個人都會醫生會,媽媽會,寫詩的人也會「我正嗎?」我說,施予者不屬於時間「正常嗎?」失語者的眼睛是雪是第一人稱的雪「我正常嗎?」人生正長,失語正常我還在躲藏,並天天構思該如何找到一個詞做為妳篇章的開頭.(妳把世界的錯亂抖出舌頭)醫院總有屬不輕的死亡反正我們是地球上唯一能苟同的姊弟記得小時候騎腳踏車跑進無輪的田裡。稻子來不及收割,爸媽向農夫對不起妳擋在我面前,說一切都是姊姊的錯姊姊得錯,得錯…….「──是失語症的錯」.從來就不是蒂蒂的錯。那晚,妳在房間角落堆起睡意又兀自打散上帝輕摳妳的後腦勺,失序的紅血球打翻了妳的刷版鉛字是紅,人生是紅妳再也無法成篇.(我將妳的話拼貼成形)復健室的燈就要襲蔑了明天,我還會再來「你還會載來明天?」當太陽升起時,我會載來明天,我會再來。要記得醫生說的,嘻嘻,吐一口氣記得妳,記得我,記得媽媽爸爸記得我是蒂蒂的弟弟記得用最少的語言重新構築妳的居所.鎖上病房的門時,我依稀聽見:「我是弟弟的蒂蒂……」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