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撐起體育班的國手夢:被績效燃盡熱情的專任教練
專題
第1810期
撐起體育班的國手夢:被績效燃盡熱情的專任教練
焦點
2025-05-09
【記者李香霆、林偌甯、張恩爾、洪翊程、林芷彤報導】熾熱艷陽灑落紅土球場,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棒球專任教練陳峰民站在場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每一位球員。比賽進入中場休息時,他迅速將隊員圍攏,邊比劃邊拍肩,為下一段比賽做精密的部署。 「我本身喜歡棒球,喜歡這項運動,這是我的熱情。」陳峰民堅定地說道。對他來說,這不僅是工作,更是一份使命。他自比為武俠小說中的高手,懷抱強烈責任感,希望能將自己專精的棒球技術傳授給每一位有志學習的孩子。14年來,他細膩地照顧崇明國中棒球隊,但這樣的投入並非每位基層教練都能長期負荷。當制度未能給予相對應的保障與待遇時,再多的熱情也可能日復一日消磨殆盡。「挫折久了,有一天你會想要離開這個地方。」陳峰民語氣平靜,道出基層教練的無奈。 在場上,教練不只指導技術,更時刻關注著選手的情緒起伏。前崇明國中棒球隊員吳庭宇回憶起國二參與練習賽的訓練情景,有一次揮棒失誤後,陳峰民教練立刻察覺他的異樣,主動問他,「你是不是很緊張?」當他仍試圖否認時,卻聽見教練反而安慰他說:「緊張是正常的,你要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然後試著在場上多喊幾聲。」教練的話像是定心丸,讓吳庭宇慢慢突破瓶頸,最終順利入選全國青少棒錦標賽台南市資格賽名單。 另一位前崇明國中棒球隊員林子翔也提到,陳峰民教練從不採用高壓式訓練,也不會嚴厲苛責學生,但他說的每句話都會讓人想改進。「他坐在場邊就有一種氣勢。他不兇、也不會酸言酸語,所以他講任何話,都會讓人覺得,這麼好的教練都這樣講,那問題是真的很大。」陳峰民以信任與尊重建立起師生關係,讓選手更願意接受指導,也自我要求得更多。 除了技術與心理層面,教練的角色往往還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載學生南北奔波參賽,到學生們的食衣住行,教練都會打點好。吳庭宇說:「我們出去比賽,通常都是教練自己開車載我們去台灣各地,吃的話也是教練訂便當。」教練肩負起後勤工作,同樣是每場比賽背後無法忽視的一環。對學生未來的規劃,教練扮演著顧問的角色,幫學生思考是否繼續運動生涯,還是轉向升學,國中教練甚至還會替他們和高中教練建立良好關係,以利他們後續升學。 在家長眼中,教練也是孩子品行的守門人。崇明國中棒球隊員家長張綵心說:「父母說不動的事,只要說『是教練規定的』,孩子們就一定會遵守。」他觀察到,陳峰民教練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用心輔導練球技巧,也會注重他們與師長的互動表現。對學生運動員來說,教練不只是訓練者,更是輔導者、陪伴者,甚至還扮演了家長的替身。 在青少棒選拔賽中,為了拿到代表縣市出賽的門票,陳峰民坦言在競賽成績的壓力下,往往只能重用能力較出色的球員。目前崇明國中棒球體育班共有48名隊員,有些賽事規定出賽名單最多只能名列22人,實際上場又以九名先發球員為主,其餘13名皆為候補,意即有一半以上的球員都無法出賽。「有些比賽可以大家都去打,沒有成績壓力。但是像這種選拔賽我有成績壓力,我就是要排最好的,這個就是遊戲規則。」他說。 這樣的選擇,根源於體育班專任教練的績效評量制度。透過體育班培養優秀選手已然是我國提升競技運動實力、促進運動外交的重要策略。2024年亞洲青棒錦標賽,我國暌違17年再次奪冠,其中出賽的成員都來自棒球專項體育班。為了強化體育人才的培育,政府於1985年起推動「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僱)用計畫」,逐步建構以專任教練帶領體育班進行專業訓練的體制。歷經多年修訂,目前多數教練由教育部體育署統籌聘任,並依據相關法規接受績效評量。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組織及審議準則》規定,專任教練每三年需接受績效評量,評量結果將作為教練續聘、晉升、獎懲及其他人事決策的參考依據。評量分為訓練指導、專項運動推廣及各校年度成績考核三大項目,其中又以「訓練指導」最為關鍵。 訓練指導的分數主要依競賽成績作為評斷,競賽成績的佔比也逐學制提升:在國小只佔35%,國中部提升至50%,到了高中更高達65%。指導國立竹山高級中學羽球隊長達12年的教練羅貫中說:「65%就是訂在那裡,沒有成績,那就是會被解聘。他不管你之前的成績,只看你每三年的考核,等於說我們前面20年的付出就白費了,這個給分標準真的太嚴苛了。」 「拚成績」的現實需求下,犧牲了運動員的多元發展與身心健康。訓練時間過長容易使學生沒有餘裕兼顧課業、品德教育或個人興趣。竹山高中羽球隊員吳侑哲道出他的擔憂,「以後高中畢業打不出成績,那你課業又落後那麼多,出社會要再找其他工作其實蠻困難的。」除了壓縮運動員的休息與讀書時間,吳庭宇也認為長時間的訓練影響到日常生活,如朋友間的社交、與家人的相處時間等,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學生容易出現身心疲勞,承受運動傷害。 為了避免體育班學生過度訓練而影響課業成績,甚至因為運動傷害有礙後續發展,體育署2018年修改《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第18條,規定中小學體育班學生每日訓練時數至多三小時。然而以教練們的經驗來說,想要拿出亮眼的成績單,就不可能遵守教育部「每日訓練三小時」的規定。羅貫中表示,「訓練指導績效高達65%,但體育署又規定你每天只能練三小時,希望選手多讀一點書然後比賽成績又要很好,我覺得這些政策還蠻矛盾的。」他指出,檯面下超時練習是各市體育班的常態,也是績效制度下的必然結果。 除了規定每日訓練三小時的基準外,辦法中也明言體育班學生每學年代表學校出賽之公假不得多於30日。在此限制下,教練與球員不得不犧牲週末時間訓練、比賽。陳峰民無奈表示,「學生只能請30天,那我練週六日沒有影響到公假時間,但等於週一到週日我都在上班,我自己的小孩卻都被放在家裡。」他補充,這些工時以外的時間,往往被合理化為教練應具備公益教育、無私奉獻的精神,但長期下來,「有心無力」已然成為大多數教練共同的心聲。 部分專任教練曾向體育署訴求績效評量改革,但是2020年改制後反而更加嚴格,體育署為了避免教練在累積積分的壓力下,過度安排學生參賽而影響其課業,於是縮減了考核時可採計的各級賽事成績數量,同時也調降各名次所對應的績效分數。羅貫中提到,三年間的數十場比賽中只能申報兩個最佳成績,並不利於教練進行績效評量,「109年之前我們可以國際、全國縣市各選三個,改完就是只能各兩個,那這樣分數其實就會差蠻多的,直接少了三分之一。」 羅貫中說明,隨著運動人口增加,球隊間的競爭也就更激烈,但比賽績效的標準卻還是一樣嚴苛。他解釋,「體育署沒有跟教練代表進行討論,無法了解各教練的狀況,那最後教練為了工作權,還是只能無止盡地訓練選手,就為了爭一口飯吃。」他說明,現行制度皆由多年前有過教練資歷的教授或官員制定,他們以過去的競爭強度作為現今績效標準的依據,才造成現在的結果。 績效評量項目除了檢視專任教練的比賽成績,也要求教練運動專業外的工作表現。評量要點中,「專項運動推廣」及「各校年度成績考核」所參考的指標包含維護學校專項運動場地器材、支援縣市及校內體育賽事、協助學校推動每週一百五十分鐘課間活動、銜接畢業生繼續從事專項運動等。 中華民國專任運動教練協會(下稱專任教練協會)秘書長邱為榮,以指導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田徑體育班的經驗表示,現行績效制度彷彿預設教練在訓練外還有餘裕支援體育行政與校務活動。他強調,「教練是針對特殊專長的體育班學生訓練,要培養一個頂尖的選手一定要花很多心思,包含他身體的、心理的狀態都要去掌握,這些東西就已經夠操心了。」 然而,體育署自2014年推動「學生在校除體育課外,每週應累積運動150分鐘以上」的SH150計畫也落入專任教練的工作範疇。陳峰民認為,專任教練的工作應專注於指導球技及運動員養成。羅貫中也指出,「我覺得支援SH150的難度很高,畢竟我們有選手要照顧,如果能利用這些時間增進專業知識,這樣效益會更高。」 此外,根據《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組織及審議準則》第三條與第十條的規定,各縣市中小學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有權決定績效評量委員會與評量基準應考量的方向。其中,逾半數縣市將「輔導選手續留本縣市就學」列為國中小體育班教練的績效指標之一,變相要求教練引導學生在地升學。陳峰民點出此規定的不合理、不公平之處,「我們(教練)沒有辦法承擔你們未來走得好或不好,怎麽可以跟我們說,教練你要把小朋友都留在本縣市才有算分數。」他補充,畢業後的發展是學生和家長的共同考量,並非教練所能決定,何況外縣市的名校往往能給予更完善的訓練資源與環境。 「我有一批(畢業生),九個去南英(商工),九個他只給我用一個而已,其他八個都坐板凳,結果後面全部沒打了。這八個假如在外縣市的球隊,他可能都是先發的,都是好的。」看著優秀的子弟兵留在台南,三年過去,卻因為市內高中有限的上場機會和報名名額而放下球棒,陳峰民的語氣中帶著惋惜和不平。若為了教練的績效與工作權而忽略學生的前途,不僅讓教練難以和學生家長交代,最後犧牲的,也是選手從小用血淚與汗水堆起、賭上自己生涯換來的發展機會。 依照《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31條,專任運動教練的考核績效將根據他們的訓練表現、品德操守、推廣運動項目、行政配合度等來評分。其中,行政配合的定義模糊,造成行政人員、體育老師與專任教練的工作分際不清,教練被指派管理器材室、福利社皆是常態。邱為榮點破教練們被迫配合學校行政的難題,「因為行政一直要求我們配合,很多教練覺得在學校壓力很大,如果不配合,我就把你績效打不好。沒有績效就得解聘,去年台北市解聘了四位教練。」 針對專任教練承受的行政壓力,邱為榮則表示,「你應該要的是我的專業,那如果你要我做那些,你把教練當作一個工友的工作角色,這個說得過去嗎?」他認為,學校應尊重教練在運動領域中的專業角色,而非將其視為可隨意差遣的行政人力,導致教練疲於應付雜務,失去工作重心與訓練目標。 「績效制要挑出那些怠惰的人,而不是教練很努力還逼他,然後讓他又對學生施壓,那運動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邱為榮認為,專任教練的評量重點,不該只放在競賽成績是否完美,而應著眼於教練在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的培育品質。鑒於各縣市和學校在人力與資源配置上落差甚大,邱為榮呼籲體育署應放寬對「績效」的認定標準。以台南市中學體育班為例,如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的全國性賽事,只有前八名可計入績效分數。他認為能夠取得全中運的參賽資格,已足夠顯示教練在訓練上的成效,也展現選手的競賽潛力,理應被採計為績效的一部分。 三年前,邱為榮重組專任教練協會,多次嘗試與體育署溝通,卻始終未獲積極回應。羅貫中更無奈坦言:「我們向體育署委員反映的時候,他們說會把教練們的心聲帶回去,但目前還沒有改。」記者也曾嘗試聯繫體育署,要求相關回應,但遭拒訪。 「教練的職責所在是把球員教好,身為棒球教練我充滿活力, 但隨著時間,你會發現考核看的事情,並不是像一開始想當教練的樣子。」陳峰民苦笑著說。教練為選手流汗也流淚,卻還得被一堆行政瑣事綁住手腳。當致力於養成學生運動員的教練們每三年就被迫以比賽輸贏作為衡量優劣的最重要指標,同時必須在雜務堆裡掙扎,他們對孩子的用心付出不被肯定,走進競技體育的初衷與熱情也逐漸枯竭。
四闖全大運終奪冠 北市大雙李配成功雪恥
體育
第1753期
四闖全大運終奪冠 北市大雙李配成功雪恥
2021-10-06
【記者張博涵台南報導】選手在前場踩著細膩的步伐,搭配連續扣殺強勢得分。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羽球項目公開男生組雙打金牌戰於4日在國立成功大學中正堂登場。其中,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四度挑戰全大運,前三屆皆以銀牌作收,這次終於成功復仇,以21:18、21:17直落二擊敗對手,摘下全大運首面金牌。 臺北市立大學雙胞胎搭檔李芳任(前)、李芳至(後)四度挑戰全大運,前三屆皆以銀牌作收,此役成功復仇,擊敗上屆金牌。 圖/張博涵攝此役重現去年全大運金牌戰對戰組合,由北市大雙胞胎搭檔李芳任、李芳至對決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首局國體沉著應戰,在多拍來回中耐心等待搶分時機,握有微幅領先,然而局末北市大把握「發接發」(註1)前三拍,要回比賽主導權,並成功逆轉比數,以21:18搶下首局,率先聽牌。註1:雙打比賽中,甲方發球,乙方回球,甲方再回球,此三回合簡稱為發接發。 臺北市立大學雙胞胎搭檔李芳任、李芳至於場上密切溝通,默契絕佳。 圖/張博涵攝次局北市大打出一波4:0的攻勢,國體則緊咬比分,卻始終無法化解北市大的連續強攻。此外,「雙李配」利用前、後場調度,順利封鎖對手進攻機會。最終國體擊球出界失分,李芳任、李芳至再以21:17收下第二局,四度叩關全大運冠軍戰終於挑戰成功,抱回首面金牌。 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四度挑戰中華民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此役李芳任(左)後排扣殺表現亮眼,強攻擊退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 圖/張博涵攝「很開心可以成功解鎖金牌。」再度迎戰昔日對手,李芳任表示今年將自己視為挑戰者,也希望藉由本場比賽檢視自身成長,「上次全大運是我們輸,今天賽前就很期待能突破自己。」實際上這組對戰組合已交手多次,相當熟悉彼此,國體唐凱威說:「這次對方有針對我們執行戰術,我們也因此亂了陣腳。」在過去的比賽中,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同為北市大的李洋和王齊麟亦針對對手球風給予「雙李配」建議。李芳至說:「學長們有幫我們改掉一些小細節,讓我們輪轉起來比較順。」受疫情影響,全大運於今年5月停辦,疫情趨緩後又於1日重啟賽事。林秉緯提到,因最終目標為國際賽,全大運停辦期間仍持續正規訓練,賽事重啟後則將全大運視為檢視訓練成果的舞台。雖然落敗,但唐凱威、林秉緯今後仍將全力拚世界排名,期望有天能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 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左)、林秉緯(右)為上屆中華民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金牌,今後將全力拼世界排名。 圖/張博涵攝而李芳任、李芳至曾於2019年奪下挪威羽球國際賽男子雙打冠軍,對此,李芳至說:「亞洲選手跟歐洲選手球風很不一樣,國際賽經驗能讓我們檢討自己的技術。」而兩人也提及,未來同樣將持續以國際賽為目標,並透過更多高強度的實戰經驗磨練球技。 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羽球項目於10月4日落幕,公開組男子雙打由臺北市立大學李芳任、李芳至摘金,國立體育大學唐凱威、林秉緯奪銀,國立體育大學李佳韋、羅晨瑋奪銅。 圖/張博涵攝
無聲中展球后霸氣 沈彥汝全障運羽球雙金
體育
第1738期
無聲中展球后霸氣 沈彥汝全障運羽球雙金
焦點
2020-12-03
【記者吳冠伶台東報導】羽球場上不停響起「啪!啪!」的擊球聲,選手們一來一回在空中揮拍、跑跳。同一時間,場下觀眾的掌聲、歡呼不絕於耳。然而,無論是場上或場下的聲響,都不足以干擾選手們對球的專注,因為,這是場屬於聽障選手的比賽。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障運)」11月27日至30日於台東縣登場。聽障羽球世界女子排名第一、國立體育大學的沈彥汝不負眾望,以全勝之姿再度取得聽障女子組羽球個人單打賽冠軍。 國立體育大學沈彥汝勇奪聽障女子組羽球個人單打冠軍,目前位居世界排名第一的他,將下階段目標放在明年的巴西聽障奧運。 圖/吳冠伶攝預賽時,沈彥汝便展現大將之風,場場皆以直落二取得勝利。冠亞軍爭霸賽,對上世界排名11、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好手杜玟萱,沈彥汝仍維持一貫穩健的球路,輕鬆駕馭全場節奏,以21:9、21:8的佳績勝出。談及自己的表現,她謙虛地表示,只是發揮平常的水準,「把該有的實力打出來,把該打的球做好。」另一方面,本屆全障運新增聽障男女混合雙打項目,沈彥汝也與搭檔鄞世榮一路闖進決賽。「我其實跟她配過好幾次國際賽,可是一直欠她一面(獎)牌。」鄞世榮坦言,過去兩人組合多次與獎牌擦肩而過,心中多少留有遺憾,「今天這一場確實是滿關鍵。」此外,他也認為,與球后沈彥汝搭檔帶給他很大的安全感。雖然決賽第二局,沈彥汝似乎因太想「Carry」鄞世榮導致頻頻失誤,好在多年的合作默契讓兩人能立即調整狀態,「後來我想辦法讓自己努力,讓沈彥汝盡量相信我,所以我們後面就比較回穩。」最終,兩人以21:11、21:18擊退對手,代表高雄市隊順利奪冠。 甫自國立成功大學畢業的鄞世榮,是成大羽球校隊的一員,亦曾參與今年的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 圖/吳冠伶攝 沈彥汝與鄞世榮已搭檔多年,這次終於如願拿下混雙冠軍,為高雄市隊再添一金。 圖/吳冠伶攝沈彥汝是台灣首位打入甲組的聽障選手,更曾在2019年台北第五屆世界聽障羽球錦標賽拿下女單、女雙兩面金牌。對聽障生而言,要克服身體障礙,達到和一般生接近的實力相當不容易,「 因為我有聽力缺陷,所以要靠自己的眼力去判斷球來的位置,沒辦法靠聽力,腳步上也會比一般人慢一點點。」她說明,為了特別加強敏捷度和平衡感,跟上其他人的速度,她也會請國體的防護員協助設計訓練菜單,讓自己的球技更加精進。即使搭配助聽器輔助並透過口語治療,大部分的聽力缺陷並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阻礙,但羽球比賽有時須拿下助聽器,選手便要訓練相關應變方式。「平常練習的時候可以聽到打球的聲音,可是比賽聽不到,就有一點點差別。」中度聽障者杜玟萱表示,除非場邊發出很大的聲響,否則比賽時她僅能聽見自己的呼吸、心跳聲。因此,教練若要指導戰術,便常以寫字的方式代替口語表達。此外,依照選手個別的情況,也有些教練會使用手語即時溝通。 兩年一度的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幫助選手以球會友。圖為聽障女子組個人單打賽前三名,沈彥汝(中)、杜玟萱(左)、江巧羽(右)。 圖/吳冠伶攝 除了聽障組賽事,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羽球項目也設有肢障組,提供輪椅羽球選手發揮的舞台。 圖/吳冠伶攝
北市大羽球雙王 三對三團體賽齊摘金
體育
第1738期
北市大羽球雙王 三對三團體賽齊摘金
2020-12-03
【記者楊人熹台北報導】對手以吊高球回擊,臺北市立大學選手把握機會,一記扣殺得分!「DAIKIN 2020大專羽球超級盃」於11月28至29日在台北內湖網球中心開打。北市大派出多隊參賽,其中,超級三對三組男子甲組,由北市大A以3:1扳倒國立高雄大學A奪得冠軍,而超級團體組男子甲組,則由北市大A以3:0擊敗北市大B,拿下金牌。超級三對三組每場共五局,採7分賽制,隊伍先取得三局者勝利。決賽由北市大A對戰高大A,在前兩局北市大A以快速的節奏進攻,導致對手數次回球掛網,北市大A取得聽牌優勢。高大A雖於第三局扳回一城,但在第四局關鍵時刻,北市大A「戰神」王齊麟挺身而出,以一記直線扣殺,抹滅對手反撲氣勢,北市大A最終奪下冠軍。 臺北市立大學王齊麟在超級三對三賽事中表現優異,人高馬大的身形能使他於比賽中佔盡優勢。 圖/楊人熹攝對於首次參賽便勇奪第一,王齊麟直呼超級開心。他表示由於三打三節奏較為快速,擅長打前場低空球的雙打手會較具優勢。而本身打雙打的王齊麟於平時訓練之餘,也會用三對三的練習模式來提升反應力及判斷力,「因為站在定點,能有比較多的時間觀察對手空檔在哪裡。」與王齊麟同隊的李芳至則談到,因為自身力量不足,他會嘗試做球給王齊麟,讓隊友能以扣殺方式搶分。 北市大王齊麟的殺球是他的招牌,身高超過185公分的他抓準時機,騰空一躍,扣殺成功。 圖/楊人熹攝而超級團體組採七分賽制,各隊單雙輪替出賽,每場共五點,每點五戰三勝,隊伍先得三點者獲勝。冠軍戰由北市大A與北市大B上演內戰,北市大A順利拿下前兩點,第三點單打賽事由「羽球王子」王子維把關。前兩局王子維擅長以邊線球出擊,屢屢用刁鑽的球路造成對手回擊過高,他再用拿手的斜角扣殺得分。關鍵第三局,雙方你來我往,戰成6:6平手。來到賽末點,王子維利用虛攻,造成對手判斷落點錯誤而無法回擊,搶下此局。最終北市大A以3:0扳倒對方,摘下金牌。 北市大王子維於比賽中展現過人技巧,時常回擊刁鑽邊線球路使對手疲於奔命,發生失誤。 圖/楊人熹攝談起在封關戰的表現,王子維表示第三局雖被逼平,但他當時處於2:0的絕對優勢,最後一球便以平常心應對,「戰況還在控制範圍內,但把握性要再高一點。」對於隊友連下兩城,取得聽牌優勢,他坦言相當自豪,王子維認為隊伍陣容十分完整,能有優異表現很開心。 北市大王子維使出拿手的斜角扣殺,強勁力道讓對手反應不及,幫助隊伍取分。 圖/楊人熹攝王子維和王齊麟目前仍在爭取2021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積分,也正持續備戰明年1月於泰國舉辦的2020 BWF世界巡迴賽亞洲公開賽,王子維盼自己能持續累積積分以拿下奧運參賽席次。王齊麟也說:「雖然在(東奧)安全名單內,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他期盼能透過以賽代訓的方式來保持球感。 北市大王齊麟以賽代訓,透過比賽來調整自身狀態,備戰接下來一連串的公開賽事。 圖/楊人熹攝 
耗盡對手精力 交大女將羽球賽逆轉奪冠
體育
第1706期
耗盡對手精力 交大女將羽球賽逆轉奪冠
2019-09-26
【記者王品淇新北報導】第一屆亞洲大學羽球錦標賽於18日至20日在新北板樹體育館舉行,國立交通大學許玟琪,在決賽中穩妥地接下韓國選手金珠恩(Kim Joo Eun)的殺球,掌控球局節奏,以21:19、21:13的戰績完勝對手,為中華台北摘下金牌,讓全場人員歡呼。另一方面,男子雙打參賽選手台北市立大學楊明哲、林永晟,以及女子雙打參賽者國立體育大學的劉巧芸及汪郁喬,雖然皆挺進決賽,但不敵中國好手,止步於銀牌。楊明哲、林永晟更是與中國汪浩天、謝浩南廝殺到第三局以兩分之差結束比賽。  許玟琪穩住節奏,不因對手自亂陣地。面對金珠恩(Kim Joo Eun)擅長的吊球,賽事中調整回擊方式。 圖/王品淇攝亞洲大學羽球錦標賽,是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承辦亞洲大學運動總會(Asian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AUSF)的第二場賽事。大專體總邀請八個不同國家的80位羽球選手參與這場賽事,本次中華台北隊共派出八位選手參賽。女子單打選手許玟琪,在第一局前半面對金珠恩擅長的殺球與吊球,因應付不及,導致失分較多。在中場與教練討論後,於後半局改變打法,採「四角球」戰術,讓金珠恩在球場來回接球,藉此消耗體力。金珠恩賽後回應:「體力跟不上,導致最後敗給許玟琪。」第二局開始後,許玟琪展現本身擅長的控球能力以及靈活的跑動步伐,不斷領先對方,並保持優勢直到比賽結束。面對這場賽事,許玟琪說:「就放開心打,由於是第一次打與不同國家學校選手的比賽,原本就打算當個經驗。」她表示未來將會更積極的參與不同賽事,除了10月的全國運動會,也希望參與國際賽事。 金珠恩使用擅長的殺球面對許玟琪的攻勢,但許玟琪的戰術導致體力消耗過鉅,第二局只能被動回擊。 圖/王品淇攝 「四角球」戰術是將高遠球與吊球交錯,讓對手在場上不斷跑動。女單許玟琪透過戰術,急遽消耗對手體力。 圖/王品淇攝另一方面,男子雙打曾在今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摘下金牌的楊明哲、林永晟,在本次決賽中也展現兩人的絕佳默契,一開局便以21:17拿下首勝。可惜在第三局時,因連續失誤不斷失分,儘管不斷奮力撲地接球,最後仍以25:27的成績輸給中國的汪浩天、謝浩南。賽後,林永晟不甘落淚,表示由於自己太想贏球,導致三局下半過於急躁,發生太多失誤。楊明哲則坦然接受,自信地說:「下一次會再加油。」 男雙楊明哲撲地接球,爭取第三局賽末的分數。可惜在接下來失誤導致最後敗給中國的汪浩天、謝浩南。 圖/王品淇攝第一屆舉辦亞洲大學羽球賽,地主隊中華隊為台灣留下一金二銀一銅的好成績。除了女單、男雙獲獎,女子雙打國體的劉巧芸、汪郁喬雖在第一局一連追了10分,可惜仍以19:21、15:21敗給中國的杜芃和倪博文。身為地主隊,汪郁喬表示:「能夠聽見在地人的加油有增加信心。」針對本次賽事,劉巧芸提到在未來希望能新增團體賽,讓選手能夠藉由團體賽更加進入比賽狀況。大專體總則是回應:「若是確定舉辦第二屆,確實會新增團體賽事。」 劉巧芸一記殺球後,突破分數被壓制的窘境,一連追上10分。但因前期失分過多,最終輸給中國的杜芃及倪博文。 圖/王品淇攝
強勢逆轉 戴資穎台北羽球賽三度封后
體育
第1683期
強勢逆轉 戴資穎台北羽球賽三度封后
2018-10-10
【記者蔡明衡台北報導】「小戴加油!把冠軍留在台灣!」世界羽毛球球后、台北市立大學競技運動訓練研究所博士班戴資穎,在滿場觀眾的歡呼聲下,奪下本屆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面對滿場觀眾的加油聲,戴資穎笑道:「好像在看演唱會一樣!」 冠軍戰台北小巨蛋湧入眾多為戴資穎加油的球迷。 圖/蔡明衡攝本屆女子單打冠軍賽,戴資穎出戰來自丹麥、世界排名第28名的杰克斯菲德。賽前兩人曾交戰兩次,兩戰全由戴資穎勝出。這次比賽,戴資穎在第一局出現不少失誤,以17:21落敗。不過第二局隨即以21:10扳回一城,決勝局再以21:13拿下,收下冠軍。 戴資穎向上跳躍,準備強力扣殺。 圖/蔡明衡攝三度在中華台北羽球公開賽封后的戴資穎表示,這次來觀賽的球迷很多,她很樂見這樣的場景,也很開心看見台灣體育環境有這樣的盛況。本次比賽在非正式體育場館的台北小巨蛋舉辦,戴資穎談到,並非所有國際比賽都在專門的羽球體育館進行。相較去年世大運比賽場地(台北體育館),戴資穎更喜歡在台北小巨蛋比賽,「因為這裡比較大,聲音什麼的也都可以聽得比較清楚。」 女子單打授獎典禮上,戴資穎開心拿起金牌拍照。  圖/蔡明衡攝場內比賽吸睛,場邊男子雙打選手盧敬堯的「雷鬼頭」髮型也引起球迷討論。他表示,亞運時突然看到NBA球星林書豪的髮型,在瞭解林書豪留雷鬼頭的故事後,決定效法。「其實就是提醒自己,世界上的人種都是一樣的,要和平相處。」盧敬堯分享,除了髮型本身的意義,每天要花許多時間整理頭髮,這也是鍛鍊耐心的一個挑戰。對於本屆台北羽球公開賽,他也稱讚,「我覺得這次是有史以來台灣辦最好的一次。」 楊博涵(左)盧敬堯(右)於賽後記者會上分享比賽心得以及盧敬堯「雷鬼頭」髮型背後的故事。 圖/蔡明衡攝世界羽球聯盟今年啟用新賽制,將原世界巡迴賽超級賽(二級)、格蘭披治大獎賽(三級)賽事合併,改制為新的第二級賽事。另外,世界羽球聯盟也將原本於四月舉辦的馬來西亞公開賽、新加坡公開賽延至今年六月舉行,間接影響選手們的積分累積。對此,戴資穎表示,不會太在意賽程改動,會盡力打好每一場比賽。 雙麟配第一時間擊掌慶祝成功衛冕男子雙打冠軍。 圖/蔡明衡攝 成功衛冕男雙冠軍的王齊麟躍起重扣,拿下一分。 圖/蔡明衡攝 男子雙打冠軍雙麟配於頒獎典禮上與授獎者開心合照。 圖/蔡明衡攝 女子單打冠軍賽,戴資穎攜球童入比賽會場。 圖/蔡明衡攝  
睽違一年 成大重拾勁竹盃「羽」冠
體育
第1634期
睽違一年 成大重拾勁竹盃「羽」冠
2016-10-27
【記者陳玟蓓新竹報導】「2016第17屆勁竹盃全國大專院校羽球菁英賽」22、23日在國立交通大學熱烈展開。最後男子組由國立成功大學代表隊,以關鍵的選手安排順序,闊別一年重返冠軍寶座;女子組則由交大A隊成功守住冠軍。男子組決賽中,交大A隊、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成大打敗其它隊伍成功晉級四強。成大與台大在四強賽的激烈競爭下再次脫穎而出,取得冠軍戰門票。勁竹盃採五點三勝制,分別以單、單、雙、雙、單打進行比賽,由率先得到三點的隊伍獲勝。其中,每一點各為三戰兩勝,每局以21分計算。冠軍賽第一點單打,成大以一記高飛殺球率先得分,並成功維持分數差距,拿下首勝。台大自第二點單打開始反擊,雙方比數一度陷入膠著。後來成大以快速的殺球攻擊,突破對手防線,因此再添一勝。面對暫時落後的局面,台大選手盡力克服高壓情緒,再度對成大產生威脅、緊追對方比數。最後台大選手略顯疲態,成大球員則維持輕巧的輪轉及高速殺球,守下第三點雙打。賽末成大便以3:0重回冠軍寶座。 冠亞賽關鍵戰役中,國立台灣大學雙打選手李懿軒、蔡世寧面對成大的猛烈攻擊,雖全力以赴卻仍然逆轉失敗。圖/陳玟蓓攝成大隊長黃炳逢指出,這次特別將實力最強勁的選手排在前兩場,讓前兩局能穩定拿下勝利,藉此造成對手壓力。最後成大也憑著連二勝的氣勢順利奪冠。 國立成功大學選手黃炳逢、張軼倫表現穩定,以快速的輪轉與球速,成功對對手產生威脅。圖/陳玟蓓攝「今年跟以往相比來說,不只是體資生、體保生,一般生的水準也進步很多!」裁判長劉偉鴻指出,全台灣從小開始打羽球的人大量成長,到大學之後進步得更加明顯,「尤其是男子組的比賽,真的看得很過癮!」女子組冠軍賽則由交大A隊對抗清大,交大A隊憑著穩定的表現一路強勢攻擊,最後成功將冠軍留在地主隊。交大A隊女子組隊長于萱認為,冠軍賽最後一場雙打是最難忘的一場比賽。起初隊友因為緊張又對上對方體資生,因此失誤很多,「但是她們沒有放棄,最後就逆轉勝!」 交大A隊女子組雙打賽一開始居於落後,但是憑著不放棄的精神,逆轉劣勢,最後獲得女子組冠軍。圖/陳玟蓓攝勁竹盃全國大專院校羽球菁英賽是全國性的邀請賽,受邀隊伍以當年度大專盃16強為優先,強度近似大專盃。勁竹盃總召、交大學生蕭心妤期望比賽能驗收選手暑假以來的訓練成果,同時讓選手有更多與不同學校對手切磋的機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