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遊走灰色地帶的動物白衣天使 獸醫助理認證上路後為何卡關?
專題
第1806期
遊走灰色地帶的動物白衣天使 獸醫助理認證上路後為何卡關?
焦點
2025-03-20
【專題記者李香霆、林偌甯、張恩爾、洪翊程、林芷彤報導】在狹小的動物醫院中,醫事人員忙碌地穿梭於診間與病房,步伐從未停歇。根據農業部「全國家犬、家貓飼養數量電訪調查」,全台犬貓寵物數量從民國98年的155萬隻成長至112年的279萬隻,增長了約142%。然而,獸醫人力的增幅卻未及寵物數量的快速增長,台灣的執業寵物獸醫師數量在這15年間僅增長了10%,目前只有3,993名。 當飼主對動物醫療的需求持續攀升,獸醫師身肩行政業務與醫療工作雙重壓力,診療品質與量能難免受到影響。「(獸醫)不可能又去做檢驗,又去打針,又去照護,應該要有分工的狀況。」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全聯會)理事長譚大倫說道。因此,一群「動物醫事助理(下稱獸醫助理)」的工作者走入動物醫療體系,他們就像動物界的護理師,成為獸醫師的重要支援。 「對我們來說,獸醫助理就是一個什麼都要做的雜工。」具有14年從業經驗的獸醫助理劉思萍指出獸醫助理工作繁雜的現況,他們是獸醫院中的行政人員,負責櫃台接待、預約掛號、文書處理、環境清潔;同時扮演獸醫師的得力助手,照護動物、協助門診、手術備台、調配藥品等。譚大倫強調獸醫助理對獸醫師的重要性時說:「獸醫師真的很需要獸醫助理協助部分的醫療行為,絕對不可能只是單純的掛號、坐櫃台、打掃。」 「第一個需要櫃台,第二是醫生看診的時候,需要助理保定(穩定動物)動物,看診完需要配藥,還要跟飼主講解處方,同時醫生已經開始進行下一個門診,所以勢必要兩個助理比較理想。」有四年工作經驗的獸醫助理彭怡雯娓娓道來獸醫師與助理緊湊的日常分工,一位獸醫師最少需要兩位助理,才能確保每一個案都能獲得充分的照顧,並維持診所的運作效率。 動物醫院對助理的需求極高,但這份工作卻很難讓人長期留任。「我們開業兩年多,已經換了六批助理。不外乎是身體累,精神也很折磨,但薪水最多也才40K。」在動物醫院工作近兩年的助理榛果(化名)說道。他指出,長工時、低薪資已是常態,「我一天上班十小時、週休三日,但常常加班,一天工時可能拉長到11到12小時。」 除了勞動條件嚴苛,獸醫助理還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法。「醫生下醫囑後,要我們去做(醫療行為),比如說醫生叫你去配藥。我們沒有侵入性治療,頂多打皮下。」這是獸醫助理陳浩恩在獸醫師指示下執行醫囑的日常。然而,根據《獸醫師法》第30條,未取得獸醫師資格者,若執行施藥、量測、注射、包紮、抽血等醫療行為,將面臨新臺幣10萬至50萬元的罰鍰。許多助理只是按照獸醫師的指示行事,卻未必意識到這些行為已經逾越法律界線。當獸醫師無法獨立完成所有醫療工作,助理卻又在法規與現實之間進退兩難,動物醫療品質該由誰來承擔? 在台灣,獸醫助理這個角色並非近年才出現。2009年以前,政府曾開放技職相關科系學生考取「獸醫佐」執照,並將其定位為「獸醫護理師」,不過後續因為相關制度導致獸醫佐和獸醫師的權責難以區分而廢除。但實際上,許多動物醫院為了降低獸醫師的工作負擔,仍聘用獸醫助理協助醫療業務。 由於過去《獸醫師法》未訂定助理的從業資格,應聘者不需具備相關學經歷就可應徵,院方則透過試用期評估其適應能力與學習意願。一線獸醫師觀察,許多人抱持喜愛小動物的熱情投遞履歷,但其實院內大多是受傷、虛弱、甚至瀕死的動物。對此陳浩恩說:「有時被咬過可能就會怕,或是怕開刀,甚至到安樂死的部分可能會沒辦法接受,還要邊工作邊學,其實對抗壓性較低的人會有影響。」未經正規培訓的助理若缺乏對工作的認知,高壓環境容易導致留任率低。 過去《獸醫師法》規定動物醫院中一切醫療行為只能由具有執照的獸醫師執行,但醫院仍讓獸醫助理協助動物的基本照護,其中包含餵藥、包紮傷口等簡單醫療處置。不過在2015年,高雄卻有獸醫助理因協助虛弱犬隻進食,被飼主提告執行侵入性醫療行為而面臨訴訟。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動物防疫組科長許家寧說明,「過去獸醫助理沒有法律賦予他一個身份,所以近年才修正《獸醫師法》,把獸醫助理納到獸醫師法裡面,協助獸醫師執行相關業務時有法律的依據。」 農業部防疫檢驗署(下稱防檢署)於2023年制定《動物醫事助理認證及認證機構認可辦法》,除了正式確立獸醫助理的法律地位,也委託全聯會擔任認證機構,建立「動物醫事助理認證平台」。獸醫助理需先參加全聯會認證的訓練課程,通過檢定取得證照。防檢署希望透過證照制度,讓獸醫助理能夠在合法的範圍內執行工作,同時提升動物醫療品質。 雖然已經明確訂定獸醫助理的業務內容及相關罰則,但是目前防檢署尚未開始稽查坊間的獸醫助理有無考取證照。許家寧解釋,防檢署目前仍以宣導為主,若是發生醫療糾紛,主管機關收到檢舉時才會進行查核。至於未來是否有具體的稽查時程,許家寧說:「今年下半年的重點規劃之一,就是會請縣市的主管機關要開始出來進行查核。 」 對多數獸醫助理而言,考照前所要耗費的成本遠不及持證後的效益,所以多數人目前對於是否考證仍處於觀望狀態。一間動物醫院的管理者X先生(化名)說:「這個(認證課程的)學費其實可能就佔了獸醫助理薪水的80%左右,那他到底願不願意花錢去上課?這也是一個問題。」目前獸醫助理的平均月薪為台幣三至四萬元,但訓練課程的參加費用也是台幣三至六萬元。一名獸醫助理小馥(化名)提出了他對考照費用的看法時說:「我覺得多花一點時間去學新的東西是好的,但價格就是稍微貴了一點。」榛果也表示,「(醫院)願意出錢讓我們進修,但上完課程要綁約二至三年,也不會漲薪很多 ,對我來說太不划算就不想考。」 另外,考照所需的時間成本也是獸醫助理們卻步的原因之一。完成訓練課程需耗時近半年,且大多需要利用下班或休假時間進行,更不用說他們平常的工時已長達10至12小時,陳浩恩坦言:「我覺得上班已經夠忙了,我們請假,醫生都會講話(抱怨),所以基本上連休假去上課其實都很難。」 除了時間和金錢成本,課程內容與工作現場所學高度重疊,也使獸醫助理考證意願降低。過往獸醫助理的醫療知識主要由獸醫師傳承,如今訓練課程對於助理們在實務上能起到多少幫助也令他們質疑,陳浩恩說:「醫生教的就差不多夠了,而且我覺得考證有點浪費時間。」X先生指出,院方也認為,比起用證照來衡量助理能力,技術與資歷才是支薪多寡的依據。他補充,任何加薪對醫院的經營都是額外的壓力,「人的醫院不太會倒,因為它是財團、社團法人或公立的,可是動物醫院不一樣。」因此在徵才網上可以發現,許多動物醫院發佈的獸醫助理徵才公告,並無規定應聘者需持有證照。 此外,部分獸醫助理也質疑檢定考題和實務所需脫軌且缺乏實用性。彭怡雯舉例:「像有一題考題問哪種烏龜最難保定,其中一個選項是忍者龜,大家都以為是送分題,沒想到忍者龜真的是一種烏龜,但它寫別名誰會知道?」由於目前考題不符臨床所需知識,助理為增加考試通過率,會購買全聯會在官網販售的模擬題,但其正確性也引發爭議。獸醫助理劉思萍指出,全聯會的模擬題有誤,檢附佐證資料回報給全聯會,他們也拒絕更正,「(他們)跟我們說你要就買就做,要不然就不要買、不要做。」不僅如此,記者向譚大倫核實,這些考題由全聯會的出題小組負責,但設計過程不透明公開,沒有公告委員名冊、製題來源、審題機制。彭怡雯補充,考題正確性爭議可能降低助理投入認證的意願,他期望未來能在更合理、完整的認證規劃下應考。 針對現行制度,許家寧表示,新制度尚處推行初期,考照人數較少、認證機制持續調整等狀況皆屬正常情形。對於獸醫助理關心的課程費用問題,他認為應交由市場機制調節,隨著開課單位數量增加,價格自然會下降。譚大倫也回應道:「全聯會不會去介入各個單位收費的標準。」他直言,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接受度,選擇適合的開課單位。 目前,獸醫助理的認證主要由民間機構推動,相較之下,護理師或藥師等醫療相關職業皆設有國家考試,由國家統一確保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也能提升大眾對職業的信任。許家寧認為,「如果未來有需求,政府也樂見推動獸醫助理資格的國家考試,就像畜牧業有畜牧技師的資格考試一樣,獸醫助理也能設立相應的國家考試與證照,來認證其專業能力。」 「我們曾與考試院接洽,希望推動國家考試。」譚大倫說明,但由於獸醫助理未進入學校體系,缺乏畢業人數、報考人數和訓練學校間數等具體數據,因此考試院無法支持設立國家考試。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寵物業經營管理學系主任王宥婷也提出建議,現行規範雖能讓獸醫助理的角色制度化,但要進一步提升發展性,應考慮開設專門的動物護理相關科系。 在制度逐步滾動調整下,獸醫助理的勞動權益問題仍未獲得足夠重視。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温宗諭說:「如果獸醫助理連一個工會都沒有的話,內部的勞動權利受損,或者工作環境不佳等都很難被重視。」他認為,獸醫助理目前尚未組織工會,勞方缺乏話語權與集體議價能力,行業的發展完全由市場決定,可能使助理的職涯充滿不確定性。 「希望未來醫院會有加薪的行為,畢竟認證後我們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提供給醫院和醫生更多實質上的幫助。」彭怡雯道出第一線人員的心聲。相較於護理師等其他醫療相關職業,在取得證照後通常享有明確的薪資增幅或職涯發展保障,但在獸醫助理的職場環境中,取得證照並不一定能帶來相應回報。已取得證照的助理小馥說:「我的薪水在考證前後沒有變動,差不多就是台幣三萬四到三萬六之間。」在證照價值尚未獲得市場認可前,助理們會因考證成本不及效益而卻步。「如果能有較多(獸醫輔助)人力,就可以輔助獸醫師(滿足)動物醫療的需求。」許家寧強調,若未來能有更多獸醫助理投入考證,有助於形成更健全的動物醫療體系。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校園
第1772期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2022-11-23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在Instagram發起「扣考制」意見調查,並提議爭取廢除扣考制,然而許多學生卻認為此制度仍有存在必要,掀起校內一陣熱議。南應大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林瑀萱說明,日後學生會內部將統整意見作為提案報告,並於28日與校方開會討論如何調整制度。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發出「扣考制」調查表單,並提出質疑:「若學生能夠於非校內教學之場所更有效率地學習,這樣是否代表扣考制度正在阻礙學生進步?」 圖/梁家柔攝扣考制是根據《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考試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若學生某一科目缺曠課時數達學期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將無法參加該科目期末考試。而缺曠課包含「經校長核可」之公假、直系親屬喪假或懷孕、分娩、撫育三歲以下子女,則不得超過全學期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否則也將成扣考對象。目前全台灣許多大專院校同樣實施扣考制,在149所大專院校中,約有六成的學校還存在扣考制,且多數為私立大專院校,可見扣考制在大專院校仍廣泛被使用。南應大校方設立扣考制,旨在提升學生出席率,並維護學習成效。然而,林瑀萱指出,扣考制不僅剝奪同學的考試資格,也侵害同學擁有學習自由的權益。他也直言:「學費是用以支付學校教學所需之費用,考試及課堂測驗也是一種教學活動,扣考制等於是剝奪同學的受教權利。」因此,學生會認為應該取消扣考制,並盼校方能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存在與否。針對扣考制的疑慮,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黃一正表示,由於自身為體育績優生,經常須動輒參加好幾個星期的比賽,而公假納入扣考時數的規定就時常讓他感到困擾,「我是認為不用完全廢除,但應調整至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而曾就讀南應大室內設計系,但現已轉學的小美(化名)則提到,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因同儕問題心理狀態不佳,甚至需進行心理輔導,「那段時間實在無心力去學校上課,但我沒去的時間都在家裡完成作業。」然而,在扣考制之下,小美仍因6次缺課而無法參與期末考,令他感到不便。 曾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的校友A(化名)觀察到,部分學生只是為了不被受罰而待在教室,「不想學習的同學到課堂依然不會學習。」制度與學習成效的關係,仍有待省思。圖為示意圖。 圖/梁家柔攝然而,也有師生支持繼續維持扣考制。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鄭文通說明,學校幾乎每堂課都會點名,可有效掌握學生的出席紀錄,並落實扣考制。此外,他也覺得扣考制是督促學生至學校上課的重要因素。南應大幼兒保育系的林同學(化名)則認為,扣考制除了保障有準時出席的同學,也能確保學生有參與一定時數的課程,是一個保證人才專業的制度。針對扣考制的存廢,他也擔憂地說:「如果取消扣考,學生或許就會覺得大學是個可以隨意出缺席的學習場所。」而南應大國際企業經營系助理教授呂佳儀表示扣考制對教師而言是利大於弊,「扣考至少能讓學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出缺席,不至於只來考試或交報告。」 談及學校的扣考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此制度可約束學生課程的出席率,一方面是確保教授所傳遞的知識學生能接收,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能有警惕的作用。 圖/黃一正提供南應大學生會點出,雖扣考制是為了落實學生出席率,以確保老師上課及學生課堂學習進度同步,「但大專院校教育相較於高中職,應該更有學習的自主性,並對自身的時間規劃負責。」因此,學生會呼籲校方應廢除扣考制,並尋求其他方式達到同樣效果。對此,校方表示近期已和學生會洽談相關事宜,但仍在初步溝通階段,還未有完善的調整規劃,日後也會再與學生及學生代表討論扣考制的存廢議題。
測驗實用效益較低 學測英聽考試引廢存爭議
校園
影音
第1717期
測驗實用效益較低 學測英聽考試引廢存爭議
2019-12-13
【記者林琮恩、李權洲綜合採訪報導】109學年度第二次高中英聽測驗將在14日舉行,然而每到測驗期間,國內總會出現對英聽測驗實質功效的質疑聲浪。部分學生及教授認為英聽測驗對入學甄選影響不大,且測驗內容無法測出學生真正的英文實力。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學生許皓棠表示,考試內容相當簡單,實際上感覺不到測驗的鑑別度在哪裡;輔大生命科學系學生谷雨晨則認為,不會因參加英聽測驗而得到任何優勢。本學年度兩千多個系組中,僅有57個系組於第一階段篩選設立英聽門檻,較去年少了5個系組,約佔今年開放個人申請入學系組的2.8%,。而眾多校系不採計英聽測驗成績,也可能造成無法精準篩選學生的疑慮。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前主任黎建球表示,大考中心的英聽測驗已是能與國際接軌的水準,「只是大學,要不要接受,要不要讓自己的學校國際化的問題。」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蒨如則表示,篩選學生時若增加此參考內容,對其系所而言有利而無害。然而,部分校系則認為,即便英聽成績不納入一階篩選標準,學生仍會在二階備審資料中附上其他英文檢定成績,使高中英聽測驗的參考價值顯得相對薄弱。政大英國語文學系教授賴惠玲透露,許多學生會在二階資料中附上全民英檢、多益,甚至托福等檢定證明,「他(學生)可以提供更多英語能力考試的證明的話,那英聽無論採不採計,變成其重要性會被稀釋掉。」大考中心舉辦英聽測驗的初衷,是為反映當時社會對於英文測驗實用化的訴求。然而現今,英聽測驗的實際效用不高,大考中心應與大學端進行更多溝通,修正未來英聽考試的內容及方向,使英聽測驗為校系篩選人才,同時也能增進學生的英文能力。https://youtu.be/sKRTYHyj1vU 
單週兩起槍擊威脅 加大更動期末考流程
國際
第1693期
單週兩起槍擊威脅 加大更動期末考流程
2018-12-21
【記者李冠杰綜合報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CSUN)於11日收到一封聲稱要在校內犯下槍擊案的威脅信,這也是加大一週內收到的第二次槍擊威脅。由於信上指出要進行槍擊的日期正好是加大的期末考試週,學生因此向校方提出安全疑慮,並要求關閉校園。面對學生的質疑後,加大校方決定讓老師自由將考試延期或改為線上作答。 第二次威脅為手寫信,清楚說明要在期末考試時犯案,學生因而要求關閉校園。 圖/加大學生卡羅琳‧烏爾維納提供事實上,在收到第二封信前,加大學生5日就在校內的洗手間牆上發現有人寫下「2018/12/12大規模射擊」的文字,並在旁邊留下一個納粹符號。而11日時,又有人在校舍內發現一封手寫信,信上稱要殺死所有學生和教職員工。加大學生何賽‧里維拉(José Rivera)談到,由於無法證明真偽,起初校方對期末考並未有任何措施,「不過在第二次收到威脅訊息後,學生開始要求關閉校園」,校方才因此改變做法。加大教授也在得到校方許可後,將考試延期或改為線上考試。對此,加大學生約瑟夫‧基(Joseph Kee)表示滿意校方的做法,「除了保障學生安全外,線上考試將原本的簡答題改成是非題,變得比想像中容易。」 第一次的威脅並未透漏太多信息,無法讓校方分辨真偽,因此並未採取延期考試等措施。 圖/加大學生卡羅琳‧烏爾維納提供對於威脅信背後的動機,加大學生卡羅琳‧烏爾維納(Caroline Urbina)提到,校內教授對學生很嚴格,無形中給予學生巨大的壓力,「我相信撰寫威脅信的人一定對期末考感到苦惱,才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手段。」此外,卡羅琳也表示,美國近年槍擊案頻傳,上個月加州就發生「千橡樹市酒吧槍擊案(Thousand Oaks shooting)」,凸顯槍枝管制出現很大的漏洞。「我最近才知道,加州是其中一個可以合法擁槍的州。」卡羅琳坦言,校內建築只有兩棟受到管制,其他棟皆開放自由進出,「如果校方不做出改變,我擔心寄出威脅信的人下學期仍可以在校內出入,並對學生生命造成威脅。」面對眾多槍擊案件,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ohn Trump)曾提出要讓老師配槍,以便第一時間反制槍手。對此,卡羅琳表示反對,「老師如果在上課帶著手槍,我可能會輟學,因為沒有人能預測老師哪天會發瘋。」他進一步說明,政府應該對申請槍枝者設立更多限制,「像是增加年齡限制或對申請者進行心理分析。」
【社論】律師考試新制恐降錄取率 學生抨倉促上路
校園
第1670期
【社論】律師考試新制恐降錄取率 學生抨倉促上路
2017-12-20
考選部修改律師考試制度,引發全國各大學法律系學生連署抗議,12日立委曾銘宗召開公聽會。律師考試改革學生陣線(以下簡稱律改學陣)提出暫緩新制、重新討論等訴求,而考選部則明確回應無法撤掉或延後新制,必須照辦。律改學陣隔日持續表達不滿,要求考選部退回新制並重新審議,認為唯有充分溝通後,改革才有效確實。民國100年1月1日起律師考試及格方式為,第一試固定錄取33%進入二試,第二試再錄取33%,但未在專業科目成績設限。考選部部長蔡宗珍表示,律師考試是唯一沒設「樓地板」成績的國家考試。此次新制增訂第二試不得有一科零分,或除國文、選試科目外,其他科目成績合計須達400分最低標準,明年起適用。蔡宗珍表示初估影響200多人,律改學陣則以民國104年考試為例,指出822名考生僅一半通過400分門檻。律改學陣認為考選部藐視學生權益,公聽會僅邀請五位民眾列席、僅給予五日陳述意見期間,缺乏廣泛溝通、交流,不到一年便通過修正草案,過程太過倉促。律改學陣主張400分門檻不合理且不正當,要求考選部重新審議律考改革。考選部以「新進律師素質不佳」、「律師市場飽和」等理由進行變革降低錄取率,被抨擊論述缺乏資料佐證,有保護既得利益者不被瓜分市場的嫌疑。台北律師公會則出面表示年輕律師並非素質不佳,僅因經手案件相對少於資深者,較無實戰經驗,而這才是該解決的問題。北律並指出,市場飽和僅在於「訴訟市場」,律師除了訴訟業務以外還有許多方面可發展。新制看似想解決飽和問題,但未來若市場擴大,是否來得及補足人數?參與公聽會的考選部政務次長許舒翔回應,考試規則會隨時代調整,考選部希望制度好還要更好。律改陣線主張,考試只能確保「用法能力」,缺乏實際投入和接觸實務的機會才是新律師的問題所在。政府此次變革立意良善,但除設立門檻以外,如何完善後端機制,讓新進律師找到良好實習場所,以累積實戰經驗,並妥善規劃訓練課程,或許考選部下次改制前須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
律師考試 增設門檻惹議
校園
第1669期
律師考試 增設門檻惹議
2017-12-13
【記者張玟榕台北報導】為抗議明年律師考試將增設400分門檻,多名學生串連組成「律師考試改革學生陣線」, 13日參加修正律師考試規則公聽會。律改學陣發言代表、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研究所學生王獻鋒表示,400分門檻既無民意支持,也缺乏數據佐證,「我們要求退回門檻,並重新審議律師考試的改革。」 律師考試改革學生陣線發言代表王獻鋒上台發表意見,質疑400分門檻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圖/張玟榕攝現行考試採雙階段固定比例及格制,每年約有10%考生取得律師資格,若依修訂規則於二試增訂分數下限,根據考選部統計預測,錄取率將下滑至6%左右。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畢業的陳同學指出,這是既得利益者為避免新進律師瓜分市場的倡議結果,改制後既存比例上限,又設分數下限,「如果需要減少律師名額可以擺明來討論,這種不合邏輯的作法違反世代正義。」現為考生的林傳勝表示,律師考試範圍廣泛,但因題數不多會有一題定生死的情況,加上閱卷老師給分標準不一,是主觀性很強的考試。他強調,改革應是增加客觀性,像筆試採平行雙閱評分制度,可以降低過度主觀造成的分數落差,但400分門檻是在開倒車,並無助於改善考試成績波動性大,且結果充滿運氣色彩的問題。 律師考試改革學生陣線總召高崇倫率先發言,表明與會學生立場。圖/張玟榕攝公聽會現場學生多對考選部基於就業市場飽和、新進律師素質不佳的修法動機提出質疑,認為並無數據佐證此說法。律改學陣公關長、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楊凱帆分享與台北律師公會訪談的結果,指出新進律師的確在實務能力較為匱乏,但應該檢討培訓與實習制度,而非繼續增加學識能力門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劉玳爾表示,律師屬於資格考,即使通過也不保證就業,應回歸自由市場競爭,即使有人才飽和的問題,市場也會自然淘汰不適任的律師。立法委員周陳秀霞則強調,不應害怕更多的律師加入市場競爭,否則法治社會的發展將停滯不停。考試院考選部專技考試司司長黃慶章解釋,律師是目前國家專技人員考試中,唯一未設及格分數下限的類科,「既得利益者的要求更高,我們沒有採納。」政務次長許舒翔則回應,改制程序需經考試院會討論,考選部並無暫緩或撤回的權力。 考選部專技考試司司長黃慶章表示,因部長另有要事在身,由他代表出席公聽會。圖/張玟榕攝律改學陣總召高崇倫認為,考選部官員並未正面回答在場同學問題,令他相當痛心。王獻鋒則表示,未來將匯集更多法律科系學生的意見,繼續向立委陳情,並向考選部施壓,希望讓新制在明年一月上路前仍有轉圜餘地。 本次律師考試規則修正公聽會由立委曾銘宗召開,邀集考選部官員與學生進行意見交流。圖/張玟榕攝 公聽會結束後,學生與立委曾銘宗、周陳秀霞一同召開記者會,再度向考選部表達訴求。圖/張玟榕攝
外語導遊不足  政府擬將考試回歸觀光局
生活
影音
第1666期
外語導遊不足 政府擬將考試回歸觀光局
2017-11-23
【記者陳潔慧、柯宜妤、林曉榆綜合報導】根據觀光局統計,近十年,來台旅客數量快速成長,光是2016年就高達一千萬人次,比十年前增加近七百萬人。但由考選部舉辦的導遊考試,一年只舉辦一次,加上題目艱澀,造成導遊供不應求。因此,立委與業者提案,希望將導遊考試回歸觀光局主辦。世新大學觀光學系蘇柏瑄表示,觀光局更理解產業的脈動,應較能即時因應旅遊業需求。近日,立法院初審通過《發展觀光條例》修正草案,若修正案順利通過,明年將是最後一次導遊國考。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使得東南亞來台遊客數成長至少一倍,但比起大幅增加的旅客,東南亞語導遊人數卻相對稀少。以越南為例,導遊與遊客數比例為1:8000,根本無法應付觀光產業的需求。另外,導遊考試含有大量專有名詞,及兩岸關係的條文與發展,儘管東南亞新住民擁有母語優勢,仍難以通過導遊國考。新竹縣新住民文化民俗技藝推展協會理事長范美蓉表示,法律規定等較文言的用詞不易理解,許多新住民考五、六次才考得上,但以母語帶團,他們其實有自信能做得很好。儘管許多質疑國考務實程度的聲音,仍有部分人肯定考選部的專業性,對觀光局重行銷的選材標準抱有疑慮。世新觀光系黃躍雯教授便指出,若是在現有制度下,讓觀光局參與設計考題和訓練,也許能改善目前考用不合一、題目冷僻的問題。台灣越藝傳承協會執行秘書阮氏眉也認為,考試勢必得嚴格,「擔任導遊就是代表台灣來推廣台灣的文化。」為改善導遊考選制度的缺失,政府應廣納多方意見,權衡題目的專業性與實用性,但當務之急恐怕是決定承辦考試的單位,才不會讓懷抱導遊夢的學子們無所適從。https://youtu.be/JoFw0g_k2ro
拒砍補助金 挪威師生上街抗議
國際
第1662期
拒砍補助金 挪威師生上街抗議
2017-10-25
【記者林曉榆綜合報導】超過4000名挪威民間高中師生,抗議政府提議刪減明年民間高中的預算。他們認為近年來學生人數增長,減少預算將會犧牲學校及學生的權益。民間高中被稱作「世界上最自由的學校」,獨立於正規體制外,透過「無硬性課表」、「無考試」及「無成績制度」,讓學生在九個月的住校期間,自由選修有興趣的科目,並探索自我。許多人選擇在高中畢業後先到民間高中就讀,類似間隔年(Gap Year),因此學生多為18到25歲。桑胡蘭民間高中(Sunnhordland Folk High School)校長蜜納.愛克蘭(Mona Økland)表示,民間高中能讓學生在沒有壓力且安全的環境中嘗試實踐夢想。她也談到,許多學生因此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忱。 數千名學生集結在挪威國會前,舉牌抗議政府減少民間高中的預算。圖/挪威南部民間高中(Southern Norway Folk High School)提供儘管許多人看重民間高中的價值,政府卻提議減少補助金達挪威克朗2500萬(約新台幣9400萬),引發大力反彈。17日,來自33所民間高中的師生高舉標語及旗幟,集結在國會前,大聲呼喊「終止刪減」(No more cut)。賽爾柱民間高中學生(Seljord Folk High School)茱莉安娜.特倫根(Juliane Trengen)說:「我們希望政府能放棄削減預算,並了解民間高中是值得補助的。」根據挪威媒體《事實》(Faktisk),政府只減少對短期課程的補助,因此並不會對其他課程與學校造成太大影響。但艾勒文民間高中(Elverum Folk High School)助理校長奧斯穆.尼爾發(Åsmund Mjelva)指出,明年校方取得的補助有一大部分是用前三年長短期課程為基礎算出,因此即使政府只決定減少短期課程補助,學校得到的總體補助依然會減少。桑胡蘭民間高中戲劇老師愛莉.霍威克(Eli Hårklau)也說,若經費不足,就需向學生額外收費,如此經濟狀況較不理想的學生恐被剝奪學習機會。 抗議學生舉起自製的抗議標語,高喊口號,希望喚起政府對民間高中的重視。圖/參與抗議者奧拉夫.海倫(Olav Helland)提供近十年來,民間高中的入學人數穩定成長,目前約有11%的年輕人選擇進入民間高中就讀。霍威克談到,正規教育著重成績,許多學生因而感到壓力大。民間高中重在啟發內在學習動機,用實作的方式學習。她舉例,戲劇科模擬劇團的方式,讓學生從中學習演戲、產出戲劇作品,替未來進修打下良好基礎。利勒哈默爾學院(Lillehammer University College)學生海莉葉.施蜜特(Henriette Schmidt)分享,民間高中的學習經驗讓她在大學選擇繼續主修觀光旅遊,並有了回民間高中任教的想法。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學生艾力克.豪登(Eirik Halden)則認為,民間高中不只提供學習的自由,寄宿環境也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讓他更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抗議者用顏色與圖畫裝飾抗議標語,呈現出民間高中特有的創造與多元性。圖/參與抗議者奧拉夫.海倫(Olav Helland)提供尼爾發坦言,「給予學生最棒的一年」是經營民間高中很大的挑戰,他希望政府能夠繼續給予支持,而不是減少預算,如此才能讓民間高中更進步。目前民間高中仍在集結各方支持,希望透過集體力量讓政府收回縮減預算的計畫。
【社論】考試主義框學生思想 文白比例難平衡
第1658期
【社論】考試主義框學生思想 文白比例難平衡
焦點
2017-09-27
近日延燒全台的「文白論戰」上週六畫下休止符。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決議,課綱文言文比例正式調降為35%到45%。希望教材與時俱進,幫助學生多元思考。不過,讓文言文貼上導致學生思想僵化的標籤真的公平嗎?九月初,由鍾肇政、陳芳明、吳晟等135位作家連署發出聲明,應當增加台灣文學作品的份量,讓教材邁向多元化。台灣的國語文教育長久偏重文言文,不只造成考生負擔、也侷限思想,文言文無形中成為語文能力養成的枷鎖。但也有學者認為,文言文是國語文教育的基礎、是歷史的根源,與時俱進的同時不該抹煞其存在的必要性。文言文何以值得品讀?部分高中生表示,能幫助思考和借鏡前人經驗。但相較本身對文學感興趣者,考試導向型學生仍佔大多數。文白論戰的最後矛頭指向台灣教育的考試主義。自文言文被列為國教課綱,便與成績脫離不了干係。以九年一貫制度下的筆者為例,文言文年代久遠,短短幾句、寓意深遠。無論為了考試而讀、為了興趣而讀,文中富含的寓意至今仍可引以為鑑,但文體的實用性卻成為最大罩門。目前沒有明確研究指出文言文對語文能力養成有直接幫助,也難怪各界會以教材應跟上時代為由,質疑文言文對於學生的重要性。如今比例確定調降,但不可否認文言文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如何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是學界應當思考的問題。
《憲草》擬併行政考試權 體制轉型影響國考生
新知
第1640期
《憲草》擬併行政考試權 體制轉型影響國考生
2016-12-08
【記者周欣儒綜合報導】立法院於2日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預計將考試權收歸行政院,監察權收歸立法院。若草案通過,將會影響我國在學習共同科目「憲法」與「政治學」的教育體系,也幫助學生更能理解政府部門的運作。另外,若國家考試機關的預算下修,則可能影響考生權益。若改五權分立為三權分立體制,對「憲法」及「政治學」兩門公務人員必考學科有重大的影響。考生為了準備公務人員考試,也必須打破既有觀念,重新理解國家的運作機制。對此,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蔡中民表示,此改變對學生而言是正向的,台灣的教育偏重記憶卻缺乏思考,大多數學生只知道五院名稱,而非真正理解五院的運作模式。再者,五權分立本來就是很特殊的體制,三權分立才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政府運作的常態,「若是改為三權,對台灣學生來說應是更好理解。」《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考試院包辦公務人員「從搖籃到墳墓」,但現在考試院僅依照行政機關的人事資料,舉行國家考試、辦理退休相關事宜。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學生林佩蓁認為,若合併行政院與考試院,可以大幅降低國家開銷,且也能重新劃分權力歸屬,權力機制將會更臻完善。然而,考試院改為行政院下轄的「考試部」,將大幅減少國家考試的預算,導致招考名額下降。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應屆畢業生洪維辰正在準備國家考試,他擔心:「每一年考試的錄取名額已經很少,萬一又因此縮減名額,這樣會更沒有保障。」再者,若考試院下轄行政院,其對於行政院的人事任用就不再獨立,容易發生「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生連君茹表示,比起名額減少,更擔心國家考試公平與否。對於名額減縮問題,考試院回應,精簡會對於考試院本身造成影響,卻對各類公務人員考試影響不大。根據民國105年度考試院預算表,一年考試院支出預算約新台幣14億元,而國家考試支出預算約3.5億元,佔總預算不到三成。目前各類公務人員考試,是當行政院的各部會有缺額時,才會依法通知考試院舉辦相關考試。故每年各類考試名額的人數,仍是由行政院的各部會掌控,而非考試院決定,所以不會因為精簡而擠壓到任何考生的權益。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