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清大創首屆科技萬聖藝術節 領孩童玩樂中學科學
生活
第1817期
清大創首屆科技萬聖藝術節 領孩童玩樂中學科學
2025-11-07
【記者黃暐喬新竹報導】2025萬聖互動詭鬼節,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研究中心聯手小叮噹科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劃,至2日於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舉辦,結合科技、藝術與節慶文化,期盼打造出一個「簡單玩」的互動體驗萬聖節。 「本次活動首創科技藝術萬聖節,展現新竹科技與人文藝術共榮的特色。」策展人兼清大藝術學院長許素朱說道。活動以跨學科合作與互動裝置為核心,結合校方與企業的力量,期望透過創意體驗將歡樂帶給孩童,實踐大學回饋社會、推廣教育的責任。小叮噹企劃課專員陳紹安說:「我們的主題樂園原本就是讓小朋友透過遊戲學習科學原理,這次清華大學的加入讓活動層次再提升,增添更多創新與跨領域的元素。」 現場展出五組公共藝術作品與十件互動裝置。走進《互動詭鬼》展區,遊戲〈AIoT擬人小怪物〉中,民眾將手伸入「掌心怪獸生成盒」便會隨機誕生出一隻屬於自己的怪獸,藏匿於投影牆中,尋獲後就能將怪物的照片收藏於手機相簿中。清大科技創新應用組長劉士達分享道:「我們運用AI與物聯網技術,讓互動裝置更親民,小朋友都說這很像在玩寶可夢。」遊戲〈語林〉中,參與者若同時觸碰兩道石墨線條,便會響起驚悚的音效,執行策展人蔡遵弘解釋,〈語林〉運用人體導電特性讓電阻產生變化,進而控制程式發出聲響。另一展區《光詭喚醒》系列則運用微波偵測技術控制燈光亮度與閃爍節奏,以忽明忽暗的光線模擬生物呼吸和驚嚇的頻率。策展人許素朱表示,希望透過這些展品取代真人扮演,展現萬聖節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活動除邀集教授與藝術家,許多清大同學也參與其中展現創意。清大電資學院學生梅可親的作品〈女巫與蜘蛛傘怪〉為行動裝置藝術,運用Arduino電路板做出感測系統,偵測觀眾距離,靠近傘怪時便會閃爍發亮。梅可親說:「我發現自己喜歡嘗試用手上的技能去表達與創作,這也讓我更清楚未來想走的方向。」展品〈南瓜先生的魔法掃帚〉則以聲音感應為核心,當現場出現聲響時,掃帚會自動滑行、旋轉。參與作品策劃的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學生陳妤蓁說道:「過去多以扮裝參與萬聖節,透過這次籌備,從單純的參與者轉化為創作者,體驗了不同以往的萬聖節。」 談及活動初衷,許素朱表示,過去在柏克萊生活時,深受當地萬聖節氛圍啟發。居民用心布置裝飾與互動裝置,只為讓孩子開心並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他希望將這份精神帶回台灣,讓孩童在遊戲中體驗創意的價值。家長黃小姐(化名)則認為,此活動兼具教育與娛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觀察與思考。觀展的清大學生Agatha(化名)則說:「比起單純的扮裝,萬聖互動詭鬼節帶給我們更多想像力與創作空間。」
政大創國首辦萬聖節派對 實境遊戲促跨國學生交流
生活
第1817期
政大創國首辦萬聖節派對 實境遊戲促跨國學生交流
2025-11-07
【記者李若水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novation,以下簡稱ICI)House團隊與ICI辦公室於10月31日首度聯合舉辦「ICI萬聖節派對2025」,以恐怖推理實境遊戲「A Taste of Home」為主軸,結合萬聖節變裝、零食派對與分隊競賽等遊戲,期盼拉近本國與外籍生間的距離。 為改善各國學生間交流不足的問題,創新國際學院(以下簡稱創國)學生林沛宇於今年創立ICI House團隊,希望藉此凝聚院內的向心力。「以往創國本籍生和外籍生隔閡非常嚴重,所以今年我們開始實驗House(家族/分院)制度。」林沛宇說道,靈感源自於《哈利波特》的分院概念,將同系學生分為不同家族互相競爭。創國院秘書古芳盈則補充說明,House不是硬性規定的制度,團隊希望以較輕鬆的方式,如每週舉辦麻將、PS4遊戲等活動,讓學生能夠找到彼此間的共鳴。 實境推理遊戲「A Taste of Home」由林沛宇與組員們共同設計劇情架構,玩家們化身主角Atsu,因多年前的一場車禍昏迷失憶,在甦醒後重返童年居住的大樓,調查昔日好友Aki一家離奇遇害的事件。隨著遊戲推進,玩家們將逐步揭露故事真相,理解主角對家庭的渴望與角色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最終玩家將驚覺自己所扮演的Atsu,正是這起悲劇的兇手,為了與Aki母女共同組成「理想家庭」,先後親手殺害Aki一家。而Atsu的父親因無法接受現實,選擇和女兒一同自盡,呼應開場的車禍與失憶設定,帶來意想不到的震撼結局。 為營造身臨其境的推理體驗,House團隊將國際大樓教室改造成案發現場,以報紙、錄影帶與驗屍報告營造逼真氛圍,團隊成員則化身為NPC,引導玩家進入劇情。為解開遊戲謎團,各家族需進入案件現場,推理情境式故事,從樓層線索、人物互動到錯亂記憶中拼湊出完整真相。談及擔任NPC的感受,創國學生Haru(化名)說:「那一刻我幾乎以為自己真的變成了受害者Aki,用尖叫嚇到玩家時,還能觀察不同家族的反應與合作模式,過程很有趣。」創國學生陳致宇則分享遊戲過程中,組員們在白板上畫出故事人物關係與推理線索,不同國家的學生以英文交流,專注投入於推理討論。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大家都成為好朋友,而是希望每位學生都能順利交流,不再覺得與人互動是麻煩的事。」林沛宇說道。除了推理解謎,團隊也特別設計「Just Dance」及比手畫腳等遊戲。學生們依照指令,做出螢幕上的舞蹈動作,現場歡聲笑語連連。來自印尼的創國學生學生MJ(化名)說:「我最享受Just Dance和比手畫腳遊戲,大家都很有競爭力,也讓我認識了一些其他國家的新朋友。」創國國際學生Olivia則說:「House制度讓各國學生更容易互動,不會只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待在一起。」
遊行抗議地獄職場 醫事人員上街爭勞權
校園
影音
第1783期
遊行抗議地獄職場 醫事人員上街爭勞權
2023-10-26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黎昕俞、王華琳、李雨羲台北採訪報導】民眾變裝成不同角色走上街頭,高喊心中的不滿。眾多醫療人員於22日集結於立法院前,舉辦醫療勞權大遊行。活動結合萬聖節,將高壓的工作環境比喻為地獄,控訴現今的醫療亂象,爭取勞工權益。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郭蕢瑩表示:「如果是像一般的遊行方式,我們覺得有些人他是不敢出來的,所以希望用比較輕鬆、有趣的方式,鼓勵大家一起站出來。」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等第一線醫事人員,於此次遊行提出四大訴求。希望政府正視醫療人員過勞的問題,明定三班護病比與制定合理工作量,同時期望確保職場安全,改革輪班與跨科支援亂象。更呼籲政府重視醫療專業,提供執業保障與合理薪資待遇,最後要求公部門依法履行健保制度,並在會議中納入醫療勞工代表。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周佳欣說:「《職能治療師法》已經10幾年沒有修法了,但是修法沒有成功,我們很多事情不能做。其實我們要服務很多的民眾和個案,可是卻會變成是違法的行為,這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權益。」自疫情以後,醫療體系因過勞、低薪等問題未能改善,加上成效不佳的改革政策,使職場環境持續惡化,讓基層人員離職率再創高峰。臺大企業工會理事長楊心慧補充:「護理人員的薪水幾乎是沒有長進的,近30年來甚至是持平的狀況。而我們也會遇到很多職場霸凌,或是醫療環境上跟病人有一些醫療糾紛。那其實整體來說實習生都看的出來,我們的工作CP值真的很低,並不是新進人員會想要選擇的行業。」低薪、工時長的職場現況,除了造成醫護人才大量流失,更間接影響學生就讀相關科系的意願。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學生劉柏均提到:「現在對醫護有興趣的人,反而不敢去做,因為看到這麼慘的待遇跟工作環境,反而就卻步了。」醫療前線人員惡劣的職場環境,政府若無法改善,留不住舊人,新人也不願進入職場,惡性循環之下,危害的依舊是廣大民眾的健康。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國際
第1712期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焦點
2019-11-06
【記者傅有萱綜合報導】萬聖節來了,南瓜燈就變藍綠色了!今年萬聖節,「藍綠色南瓜計畫(Teal Pumpkin Project)」(註1),於世界各地引發討論,參與計畫的人在住家門口與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被漆成藍綠色的南瓜(註2),藉此聲援受食物過敏所苦的孩子,盼他們能放心參與「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 以下簡稱要糖行動)」的活動。註1:藍綠色南瓜計畫於2012年,由美國一個支持食物過敏的組織負責人貝基.巴斯洛(Becky Basalone)在田納西州發起,2014年起,由美國「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Food Allergy Research & Education, FARE, 以下簡稱食物過敏組織)」將其宣傳並擴大規模。註2:藍綠色已被設定為象徵「食物過敏」的顏色長達20年,專家以此代表色來推廣並提升大眾對於這類疾病及症狀的認識。 藍綠色被當作宣導「食物過敏」的代表色已超過20年,不少萬聖節活動會以此色作為主題,藉此聲援因此症狀所苦的孩童。 圖/安德烈.摩爾提供2014年,食物過敏組織擴展藍綠色南瓜計畫,呼籲民眾將南瓜漆成藍綠色,表達對食物過敏孩童的善意。當看見藍綠色南瓜時,人們可以用紙條、飾品、玩具等物品代替糖果餅乾,避免他們因零食中的成分而引發不適。對此,食物過敏組織通訊助理凱瑟琳.維克(Kathleen Vickers)說:「沒有人應該為飲食限制失去享受萬聖節的權利!」 藍綠色南瓜計畫由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於2014年擴展,至今已有超過上萬人響應。 圖/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提供這個計畫之所以再次掀起話題,起因於10月13日一名來自夏威夷的母親奧邁里斯.泰勒(Omairis Taylor)在臉書(Facebook)發表一篇貼文,說明兒子因患有自閉症,導致在要糖行動的過程遇到不少困難。因此,他以藍綠色南瓜計畫為發想,邀請世界各地的自閉症孩童,在萬聖節活動中帶上南瓜造型的「藍色桶子」或漆成藍色的南瓜讓人們了解他的病症,並友善地對待他。 民眾在派對現場及自家門口放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傳達理念,並用各式小禮物取代糖果餅乾。 圖/蕾娜.麗西亞.維拉提供為響應藍綠色南瓜計畫,不少年輕人及大學生在萬聖節派對中放上藍綠色南瓜,並在其中放入精美小禮物,希望讓更多人正視食物過敏問題。主治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專業的醫生佩爾.古普塔(Payel Gupta)認為,許多人聽到「過敏」兩個字便會輕忽,認為只是偶發性症狀,但其實對食物過敏的患者而言,生活中的任何因子都是潛在危險。他也提到,此計畫能使食物過敏患者在要糖行動過程中安心許多,「當患者待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時,萬聖節對他們而言就不是一個愉快的節慶。」 許多學生、年輕人會在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以此表達對自閉症及食物過敏患者的友善。 圖/佩爾.古普塔提供然而,雖然這項計畫受到不少人支持,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台籍學生傅有鵬便表示,比起藍綠色南瓜計畫,屬於自閉症孩童的藍色南瓜計畫更有存在的必要性,「對自閉症孩童而言,開口與人溝通比較困難,藉由藍色南瓜可以讓旁人更清楚孩子的情形並主動關心他。」他也認為,對食物過敏孩童較好的方式,應是讓他們清楚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並在參與要糖行動時告知對方,一方面培養對自己生理狀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建立溝通能力。 有參與藍綠色南瓜計畫的民眾,會以玩具、紙條、飾品等小東西取代糖果餅乾,避免對於食物過敏的孩子造成影響。 圖/樂喜.戴維森提供隨著全球民眾及相關單位的努力,藍綠色南瓜計畫的規模已漸趨盛大,從原本的社區型活動,逐漸擴展為全球響應的共通語言。而考慮要糖行動在台灣並不普及,傅有鵬認為,若能在台灣更多地區舉辦相關活動,並執行藍色及藍綠色南瓜計畫,或許能帶來雙贏的局面,「除了傳遞正面理念外,一定也能給予台灣的自閉症及食物過敏孩童更大的支持。」
地味萬聖節翻轉既定印象 民眾「妝」平凡引共鳴
生活
第1711期
地味萬聖節翻轉既定印象 民眾「妝」平凡引共鳴
2019-10-30
【記者李芸台北報導】颱風天送餐的外送員、剛慶完生的高中生、豔陽下街角的房屋廣告舉牌員,這些平時隨處可見但鮮少特別注意的角色齊聚一堂,形成一幅既熟悉又新奇的景象。10月26日台北舉行全台第一屆「地味萬聖節」,強調參加者要裝扮成生活周遭的平凡人物,越貼近日常的角色,反而越能引人注目。 參與者扮演洗澡到一半沒有熱水的人和送瓦斯的師父組合,展現最台味的生活風景。 圖/李芸攝源自日本的地味萬聖節在近五年風靡日本的社群媒體。參與者的穿著扮相沒有限制、不受評比,唯一的規則是不能打扮成特定的角色、名人。「地味」一詞在日文中的意思是樸素、不顯眼的,如同會場中參與者造型大多難以和印象中繽紛的萬聖節連結,卻更能夠引發大眾共鳴。 參加者在進場之前,必須先在名牌上寫下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描述,在場中大家可以互相猜測身份。 圖/李芸攝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地味萬聖節,參與者進場時會先在名牌寫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讓大家透過互相觀察、猜測對方身份互動交流。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的朱庭緯打扮成公園的下棋老人,從繡有宮廟名稱的鴨舌帽、古著外套,到些微鬆垮的內搭白衫和高腰長褲,細緻又巧妙地捕捉大家印象中的老人形象。他認為活動非常有趣,可以激發大家的創意、和不同的人互動,「不要再一直扮Elsa了!」他開玩笑地說。 參與者從自身經驗發想,或是觀察周遭人物,從頭到腳細膩展現人物特色。 圖/李芸攝現場的年輕人們也會從自身經驗發想創意,精準呈現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小事件。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的陳威宇扮相輕鬆居家,他戴著髮箍、穿著夾角拖,看似平凡無奇,但當他拿出半開的泡麵,秀出「尋找飲水機的大學生」的名牌時,瞬間令人驚嘆他的傳神打扮。跟一般的萬聖節變裝相比,他認為此種變裝多了幾分困難,「變成你要去思考今天做了什麼,什麼地方是讓人會有同感、很有趣的點。」他也覺得比起扮演電影、動漫角色,這樣的變裝更能引起大眾共感,「很多事不管是自己做過或是看別人做過,很容易會有連結感。」 參與者巧妙透過不同的情境組合成一幕幕生活場景,拼湊成有趣的畫面,現場交流互動多,氣氛十分熱絡。 圖/李芸攝地味萬聖節以幽默的角度,創造新型態的慶祝方式。發起此風潮的日本網站Daily Portal Z的自由寫作者西村雅之為活動元老,這次特別前來參加台灣首場活動。他表示,日本年輕人間流行熱鬧盛大的萬聖節變裝派對,但有些人卻抱有反抗心態,「覺得不要做那麼熱鬧的活動,反過來做樸素一點的萬聖節裝扮活動,結果發現得到很多年輕人的共鳴。」 來自日本網站的西村雅之為日本地味萬聖節的活動元老,特地來台參加首屆活動,並也裝扮融入其中。 圖/李芸攝台灣的主辦團隊「對流塵convection」希望透過本次活動,讓大家對身旁人物能有更深刻的觀察。活動負責人C(化名)認為以往台灣的萬聖節變裝活動參加者多是親子,「但其實年輕人是很有創意又很喜歡做的。」以台灣會出現的普通人為裝扮主題,也能促使大家思考自己想扮演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去觀察他人的穿著、行動和道具。團隊合夥人劉立中則表示,希望活動能讓大家有機會體會不同角色的世界,「藉由變裝去改變你,開創一個新的社會角色。」讓活動在幽默之外,更多了一層深刻的意義。
北埔老街假鬼假怪 暗巷萬聖趴驚悚登場
生活
第1711期
北埔老街假鬼假怪 暗巷萬聖趴驚悚登場
2019-10-30
【記者王薇妮新竹報導】涼颼颼的夜晚,幽靜的巷弄裡幾間古厝交錯排列。「吼!」的一聲,一片寂靜中,額頭上貼著符咒的殭屍突然蹦出,嚇得現場尖叫聲四起。「北埔暗巷萬聖趴」10月25日於新竹縣北埔老街舉行。試膽大會中,工作人員扮成道士、殭屍、黑白無常等經典的中華民俗鬼怪,為古色古香的北埔老街區添上詭異發毛的氛圍。 因應萬聖節營造恐怖驚悚的氛圍,「北埔暗巷萬聖趴」選於白天熱鬧、夜晚荒涼的北埔老街舉行。 圖/王薇妮攝孩子們張望著路燈昏黃的北埔老街,雙手不安地緊握入場券,在北埔忠恕堂前成群結隊等著進入試膽大會。撥過雜亂橫生的竹葉,來到伸手不見五指的試膽大會現場時,多個雙手前舉的殭屍隨即迎面跑來,令幾個小朋友嚇得大哭。此外,還有神情嚴肅、揮舞扇子的黑白無常,以及提著燈籠四處晃悠的夜巡者等角色,讓人不寒而慄。民眾鑽過蜿蜒的巷弄,最後來到燈光通明的出口,迎來的卻是身穿中國傳統大紅色婚服、面容慘白的鬼新娘,驚悚的模樣讓許多民眾忍不住尖叫出聲。 穿著中國傳統婚服的鬼新郎新娘坐在慘白的燈光下,被許多民眾認為是最驚悚嚇人的妝扮。 圖/王薇妮攝本屆北埔暗巷萬聖趴已是第三年在北埔老街舉行。主辦的「新竹縣北埔鄉兒少文教協會」志工、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的彭念祖表示,夜晚的北埔老街荒涼陰暗,更能添加恐怖氛圍。而同為活動志工、中原電機工程學系的鍾宇揚補充,居住在鄉下北埔老街的老人家居多,因此在拿捏扮鬼的尺度時也須特別注意,「畢竟我們也是真的辦在晚上,所以要先與附近的居民溝通過,同時了解我們的舉動會不會有一些習俗上的影響。」彭念祖也說:「例如扮演道士時就不能敲響手拿的鈴,因為那樣的行為在中華文化中是送終時才會做的。」 許多小朋友也因應萬聖節的舉行,妝扮成各式不同的鬼怪人物,與父母一同參加試膽大會。 圖/王薇妮攝本次活動的參與者以小朋友為主,有年紀較小的小孩被嚇得緊閉雙眼,趴在爸爸身上大哭;也有年紀稍長的國中生頑皮地跑來跑去,絲毫沒有半點恐慌。帶著小孩參與的民眾黃仁德表示,因為社區近幾年開始舉辦萬聖節活動,他與家人才開始慶祝萬聖節,「雖然是西洋的活動,但能帶一點我們熟知的中華文化,我覺得這樣很好。」而他也提到,此次活動的鬼怪妝扮十分用心精緻,但同時也顧及到參與的多為小朋友,嚇人的手法不會過於驚悚,「算是拿捏地恰到好處。」 
變裝大賽 北車舊商圈注入新活力
生活
第1709期
變裝大賽 北車舊商圈注入新活力
2019-10-16
【記者王薇妮台北報導】小朋友們有的穿上華麗的公主蓬裙,手提著南瓜桶,活力地高喊「Trick or treat!」;有的則扮演驚悚的殭屍,在舞台上載歌載舞時卻靦腆不已。由「台北後站批發商圈發展促進會」舉辦的「台北後站批發商圈第11屆批客嘉年華會——變妝搞怪大賽」,12日於台北後站懷舊廣場舉行。本次活動要求民眾使用在地店家販售的物品進行變裝,因應萬聖節的來臨,現場集結了許多畫著不同恐怖妝容與扮演不同卡通角色的親子與年輕人,在舞台上爭奇鬥豔,爭取比賽的冠軍。本次活動由兒童電視台哥哥姊姊的活力唱跳開場,隨著重頭戲變裝踩街與變裝搞怪大賽接續進行,現場人潮也逐漸聚集。在歡聲雷動的比賽結束後,由三位畫著煙燻黑眼圈與刀疤妝容、身穿精緻的紅黑女巫服飾的小女孩拿到本次比賽冠軍。有別於許多參賽的小朋友在舞台上較為膽怯、害羞的模樣,他們以有力的韓國女團與西洋歌曲舞蹈接力勁歌熱舞,穩健的台風與活潑的表演深受評審的青睞。 三位小女孩以大方穩健的台風與有力的舞蹈,以及創意的口號祝福台北後站批發商圈博得觀眾的好評,最終拿下本次比賽冠軍。 圖/王薇妮攝三位妝容豔麗的女孩穿著五顏六色的夏威夷草裙,在舞台上隨著輕快活潑的樂聲大方地拉手轉圈、扭腰擺臀,在一片小孩的唱跳表演之中顯得特別吸睛。來自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的鄭宥芯已經是第二次來參賽,提到後站商圈時,他興奮地說:「我很常來這裡逛!」更表示除了身上這樣較特殊的節慶服飾可以在後站找到以外,他也會在此購買毛帽、彩妝品與洗面乳等五花八門的用品。 來自中國文化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的三位學生以優雅的舞蹈,以及精緻且相互搭配的服裝,得到本次比賽第四名的殊榮。 圖/王薇妮攝地狹人稠的台北市擁有許多不同風格的購物商圈,而台北後站與鄰近的華陰街商圈發展已久,被認為是台北市最早的批發商圈。然而,隨著網路購物興起與消費型態改變,來這裡逛街的年輕人逐漸減少。第11次承辦此活動、凱格蘭創意策略顧問有限公司總監陳麗貞說:「許多年輕人對台北後站的印象還停留在這裡是批發商圈,認爲一定要大量購買,但其實商圈的店家們早就已經開始做少量零售。」過去留存的批發印象導致後站商圈目前較不是年輕人逛街的首選之地,因此商圈也力求轉型,因應節慶舉辦各式活動,期盼吸引人潮、翻轉民眾對商圈的印象。 台北後站過去以批發為名,節慶時也會販售許多特殊服裝道具,透過嘉年華活動與民眾互動,活絡街區氣氛。 圖/凱格蘭創意策略顧問有限公司 提供為了使變裝大賽與在地產業結合,今年主辦單位決定做出改變,期望參加變裝搞怪大賽民眾以後站商圈所販售的商品作為變裝道具。帶著小孩前來參加的民眾范文琪認為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刺激商圈消費,也讓人感受到昔日為批發大國的後站商圈,正在為了消費型態的改變轉型。透過批客嘉年華會的舉行,台北後站批發商圈發展促進會也期望為這歷史悠久的商圈帶來新風貌,展現復古街區年輕熱情的活力。
反思節慶浪費 英萬聖淨灘百人響應
國際
第1686期
反思節慶浪費 英萬聖淨灘百人響應
2018-11-01
【記者黃俐榛綜合報導】萬聖節變裝派對加上淨灘,還能結合「無聲迪斯可(Silent Disco)」?位於英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布萊頓10月28日有一場獨特的活動——「萬聖大清理(Hallowclean)」,集結上百位民眾去到海灘,慶祝萬聖節的同時,也為海洋生態盡一份心力。 萬聖大清理活動邀請民眾在萬聖節前夕一同聚集至英國南部的布萊頓海灘,透過淨灘活動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圖/二號碼頭淨灘組織提供其實,萬聖節派對後,往往遺留大量的一次性垃圾,世界各地都曾討論此問題。美國垃圾車租借公司「預算丟棄者(Budget Dumpster)」的統計指出,慶祝萬聖節時,平均一個人會製造出半公斤的垃圾,而僅僅是美國就有4000多萬人會參加萬聖派對,製造出可觀的垃圾。萬聖大清理的理念為「對垃圾製造現象的反向思考」,邀請大眾用減低垃圾量的方式慶祝萬聖節。活動當日,海灘上身著奇裝異服的參與者一邊享受著耳機播送的音樂、一邊用長夾將海邊的垃圾拾起。「我們的力量雖然微小,但能讓海灘上的垃圾少一個就是一個。」當天參與活動、就讀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學生派翠西雅.賈西雅(Patricia Garcia)說。除了垃圾污染,活動也以無聲迪斯可的方式降低噪音干擾。無聲迪斯可是為降低室外活動噪音的新興音樂播送模式,由中央發射器放送音樂至參與者的耳機,讓派對在不打擾外界的情況下舉行。來自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的學生貝斯.懷爾(Beth Wyre)認為,當天一同聽著萬聖節歌單,所有人都沈浸在派對的氣氛之中,「一邊聽萬聖節主題音樂、一邊幫助環境,參加這樣的活動準沒錯!」由於以環保為訴求,萬聖大清理也鼓勵參與者以環保材質製作萬聖服飾,或購入二手服裝。派翠西亞說明,他的萬聖服裝一向都是由可回收的材料製成,貝斯也表示當天雖來不及準備特殊服裝,但仍穿著由二手市集購入的衣物前往,不製造多餘的垃圾。 二號碼頭淨灘組織(Pier 2 Pier Beach Clean)」跳脫傳統反向思考,以淨灘方式慶祝萬聖節,減少海洋垃圾污染。 圖/「二號碼頭淨灘組織」提供本屆的萬聖大清理共吸引了200多名參與者響應。活動召集人、「二號碼頭淨灘組織(Pier 2 Pier Beach Clean)」的成員艾美.葛利恩(Amy Green)在《阿爾戈斯時報(The Argus)》上表示,若能讓人們親眼見到海攤垃圾問題,便可以增加大眾參與的意願,而萬聖節是個推廣議題的好機會,「這是個完美的時機,使人們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確實能夠為環境帶來改變。」派翠西雅則說:「看到大家把握最後的時間,搜集了堆積如山的垃圾,感覺真的很棒!」 參與淨灘的民眾手持長夾、頭戴耳機,一邊享受音樂一邊淨灘,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慶祝萬聖節的到來。 圖/「二號碼頭淨灘組織」提供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生活
第1686期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2018-10-31
【記者莊珺茹台南報導】「不給糖,就搗蛋!」穿著死神服裝、手持鐮刀的小男孩,在討糖遊行中興奮地向小吃攤老闆要糖果。台南市安平商圈於10月27日舉行「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除了在安平巷弄中扮鬼討糖,還加入「小鬼當家」市集與音樂表演。嘉年華活動由南台科技大學三位學生所組成的「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協助商圈辦理,欲喚醒在地民眾對安平的歷史情感。此次嘉年華由安平在地職人所組成的「安平獅樂園群聚團隊」與南台科大AI Travel Assistant的學生團隊林冠瑋、蔡沛琳、蔡鎮安一同舉辦。團隊將創意、技術與安平古蹟文化結合,希望能將台南在地特色透過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加以推廣。南台科大創新產品設計系、負責總籌團隊的學生林冠瑋提到,藉由製作「安平一點送」APP,增進遊客對安平商圈的了解,協助活化商圈並發揚安平古蹟文化。 「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在活動中,與街口支付合作,並到各商家推廣APP使用的好處。 圖/莊珺茹攝傍晚的化妝遊行是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的一大亮點,裝扮成死神、蜘蛛人、神力女超人的孩童提著南瓜造型的籃子,與父母大手拉小手穿梭安平古弄中,過程中也不忘興奮地向商家討糖吃。遊行途中,導覽員帶著他們尋找藏匿於巷中的劍獅與風獅爺雕像,順道認識古巷弄的文化背景。而南台科大團隊的學生也跟隨踩街隊伍,一同重拾討糖樂趣。 孩子們裝扮成死神、海盜,手拿南瓜造型的籃子,一起前往安平巷弄中討糖。 圖/莊珺茹攝除了化妝遊行,南台科大也帶來樂團表演,活絡現場氣氛。他們在台南市安平區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新舊文化碰撞吸引許多遊客目光。南台科大熱音社副社長王聖諺認為,台南本身就是古都,擁有各式各樣歷史風情建築。他認為,團隊將在地文化與不同的外來元素結合的想法很有創意。 南台科大熱音社樂團在古色古香的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特殊的文化場景吸引人潮駐足。 圖/莊珺茹攝此外,文朱殿前與附近巷弄也舉辦小鬼當家市集,由媽媽們帶著變裝孩童一同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台南市安平魅力商圈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敬朝提到,萬聖節家庭二手市集一方面能讓孩子體驗經營樂趣,一方面也能藉由活潑的孩童帶動氣氛。市集中除了一般家庭用品,也有許多媽媽以萬聖節為主題,提供遊客變裝與臉部彩繪,增添萬聖節氣息。 小鬼當家市集,媽媽們帶著裝扮的孩子一起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 圖/莊珺茹攝嘉年華取名為「鯨獅人」除了台語諧音「驚死人」,也象徵萬聖節的扮裝嚇人活動,同時結合安平在地特色。主辦方希望嘗試帶動安平夜間人潮,總幹事林敬朝表示,透過嘉年華活動以及新穎的文化體驗,讓遊客更加認識安平的歷史背景。
妖怪現身斗六老街 響應公益 民眾捐發票闖鬼屋
生活
第1686期
妖怪現身斗六老街 響應公益 民眾捐發票闖鬼屋
2018-10-31
【記者林奕辰雲林報導】在雲林縣斗六市太平老街上,一隻來自海洋的美人魚穿梭街頭,遠方又有妖怪群步行前進,回過頭來一個迷你版麥當勞叔叔就在身旁。「2018萬聖節斗六太平老街公益同樂會」於10月26日登場,除了踩街活動,民眾只要手持三張發票,即可免費入場環球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帶來的現場彩妝體驗,以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精心打造的「魔神屋」鬼屋體驗。 民眾裝扮成各種卡通人物以及妖怪,從斗六行啟紀念館至太平老街,沿途表演並募集發票給公益團體。 圖/林奕辰攝 現場也有毛小孩一同換裝參與踩街遊行,共度歡樂的萬聖節氛圍。 圖/雲林縣斗六市太平大街發展協會提供斗六萬聖踩街活動邁入第六年,今年以電影「與神同行」為靈感,發想主題「與妖怪共舞」。在太平老街上除了打扮成小美人魚、麥當勞叔叔的民眾外,更有小小兵、無臉男等各種卡通人物及妖怪,也有小狗裝扮成米奇與米妮,濃濃的萬聖氛圍環繞整個太平老街。 今年魔神屋以「魔咒音樂盒」為主題,由雲科大紅筠攜手社設計佈置,讓民眾在闖關的過程中感受驚嚇氛圍。 圖/林奕辰攝有一處特別陰森的角落,不時傳來尖叫聲,和熱鬧的太平老街特別違和,這是由雲科大紅筠攜手社設計的魔神屋。紅筠攜手社以「魔咒音樂盒」為主題,學生精心設計迷宮,而民眾只要樂捐三張發票,就能進入魔神屋內,循著音樂解謎闖關。鬼屋探險的過程中,雲科大學生也會扮成小丑、虎克船長、殭屍捉弄民眾,營造萬聖節的可怕氛圍。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設計活動的學生陳宛茵表示,為了讓民眾有更真實的鬼屋體驗,成員特別從網路上學習如何做出立體道具,將平面的音樂盒設計圖,製成此次的魔咒音樂盒。 環球科大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將可愛的元素加在恐怖寫實的萬聖妝容,畫在民眾臉上。 圖/雲林縣斗六市太平大街發展協會提供另一頭,有不少孩童拿著手繪的設計圖,要求環球科大的學生將圖案畫在臉上。這是由環球科大時尚造型設計系學生帶來的現場彩妝體驗,遠處就可見排隊人潮。協助化妝的學生李龍武提到,他們將可愛的圖案結合恐怖寫實的萬聖妝容,讓民眾體驗到原來萬聖節也可以溫馨有趣,並藉此活化老街原本的樣貌,「重新讓大家認識到老街不同的熱情。」 本次萬聖踩街活動也結合店家舉辦「不給糖就搗蛋」活動,孩童提著糖果籃向各店家要糖果。 圖/雲林縣斗六市太平大街發展協會提供除此之外,本次活動也結合店家舉辦「不給糖就搗蛋」的踩街遊行,父母牽著孩童走遍大街小巷,向各個店家要糖果,他們沿路呼喊:「不給糖就搗蛋!」民眾廖柔婷認為,這加強了孩子與社區的連結,店家們友善的態度讓孩子對社區的感情也更深厚,「結束時,我問孩子這裡是哪裡?他們興高采烈大叫:『斗六老街!』」他認為透過此活動,能讓孩童認識老街,非常成功。 現場不只裝扮踩街,也有孩童在斗六太平老街上開了「小人商店」販售商品。 圖/林奕辰攝萬聖踩街活動和大學生合作,帶動老街的產業及社區的活力,並透過募集發票捐獻基金會,對此雲科大學生陳宛茵指出,活動不僅讓民眾募發票,玩樂的同時,也能支持公益。環球科大學生李龍武說:「(我)幫忙公益踩街是一個很棒的經驗。」不僅可以帶給民眾歡樂,同時自身也體驗到原來萬聖節是一個這麼有趣的活動。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