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5期
2025-10-23

【記者蔡孟安新竹報導】由國立清華大學「食農教育示範學校與區域支持網絡」策劃的第一屆大新竹食農教育嘉年華暨清華社會實踐聯展18日於清大舉辦,現場聚集各年齡層的學生與攤販,透過擺攤、教育體驗活動推廣食農教育與永續發展,並邀請大小朋友共襄盛舉。

食農教育以教導民眾從認識餐桌上的餐點開始,進而關心食物來源、生產方式等,是為結合飲食與農業環境觀念的教育。主辦方希望透過本次嘉年華,召集來自不同區域的學校、小農等單位,串連地方資源以支持學校食農教育的深化與推動。「無論你是產銷單位、學校,又或是地方創生園區,都會在這個嘉年華之中相遇、碰撞,讓推廣食農教育有更多元的可能性。」計畫執行長陳振淦說道。他也表示,本次活動為了強化各攤位之間的連結,不提供便當給現場的攤位賣家,而是以發放體驗券的方式,讓攤販可以拿券兌換不同店家的食品。

嘉年華現場設有多個攤位,人潮絡繹不絕。親子手牽手一同前往草皮參加市集擺攤與體驗活動。  圖/蔡孟安攝

嘉年華現場設有多個攤位,人潮絡繹不絕。親子手牽手一同前往草皮參加市集擺攤與體驗活動。  圖/蔡孟安攝

活動現場攤商集結,共120個攤位銷售多種特色在地小農產品及利用當地食材製作的手工商品。其中,新竹市農會以內部稻米產銷班生產的好香米為原料,再透過義工媽媽們手工製作成杏仁米餅販賣。新竹市農會的四健督導林芯如表示,從產地到餐桌的成品,都是農友及農會成員一起努力的成果,透過在大學場域舉辦的市集做推廣,便是農會實踐食農教育於日常的一種方式。「希望讓學生對於食農教育,除了耕作很辛苦的印象以外,補充像飲食文化等更全面的認知。」林芯如說道。

新竹市農會攤位生意熱絡,義工媽媽協助杏仁米餅與好香米的販賣宣傳與介紹。 圖/蔡孟安攝

新竹市農會攤位生意熱絡,義工媽媽協助杏仁米餅與好香米的販賣宣傳與介紹。 圖/蔡孟安攝

除產品販售外,本次活動另專設70個攤位,提供教育體驗活動。透過桌遊等互動遊戲,帶領現場民眾認識牛乳來源以及雞、豬隻等家畜養殖與畜牧的相關知識。現場的工作人員兼清大人文社會學系(以下簡稱人社系)學生俞李晴認為,比起傳統講座的形式,效仿日本進行桌遊等遊戲體驗的方式更能將食農議題傳達給一般民眾,他說:「像是台灣兒童食育協會推出的豬隻相關知識桌遊,就讓我對於豬肉品方面有比以往更深刻的認知。」談及未來願景,俞李晴則說道:「以後會想要以工作坊的形式對大眾進行食農教育,讓大眾可以像此次活動中的手作體驗一樣親身感受何謂食農。」

台灣兒童食育協會設計桌遊,玩家需回答問題圖卡問題,藉此更了解豬隻知識與養殖環境。 圖/蔡孟安攝

台灣兒童食育協會設計桌遊,玩家需回答問題圖卡問題,藉此更了解豬隻知識與養殖環境。 圖/蔡孟安攝

本次活動吸引合作學校的國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眾多民眾參與。工作人員兼清大人社系學生黃品宸表示,不同年齡層之民眾皆是這次聯展的推廣對象,「由學校舉辦,連結國中小與各個地方單位,是這次活動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他說道。現場參與民眾蔡小姐(化名)則分享道:「平時不會特別關注農產品的來歷與種植知識,但這次活動透過攤位以及遊戲體驗的形式讓我與食農議題的距離沒有那麼遙遠。」他也認為,相較於企業、政府舉辦食農教育活動,透過學校的場域與主辦角色,參與者自然而然較不會排斥學習,更加容易向大眾宣導食農議題。

清大學生以志工的形式協助嘉年華進行,為現場民眾介紹現場攤商以及兌換活動獎品。  圖/蔡孟安攝

清大學生以志工的形式協助嘉年華進行,為現場民眾介紹現場攤商以及兌換活動獎品。  圖/蔡孟安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