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藝文
第1782期
傳統技法揉合現代元素 吳宥萱描繪女性所思所想
2023-10-19
【記者黎昕俞台北報導】「我藉由我作品裡的女性去說我想說的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吳宥萱舉辦個展《她說——來自女性靈魂的話語》,結合水墨和膠彩的繪畫手法,呈現出女性「自由與堅毅」的樣貌。展覽於7日起在金車文藝中心臺北南京館展出。吳宥萱擅長以工筆人物技法,細膩地描述人物的外觀,並搭配膠彩畫礦物原料,在畫面中進行多次的薄塗和疊加色彩,使畫作呈現出輕柔的氛圍。吳宥萱畫筆下女性人物的堅毅感則是來自細部的描繪,他說:「我其實會專注在畫人物的表情,因為我覺得表現人物內在情緒是我創作的一大主軸。」此外,吳宥萱也嘗試在畫作裡納入當代元素,讓人物的衣著或姿勢跳脫傳統畫中女性既有印象,藉此回應展覽中他認為的女性自由。 〈羈絆〉為吳宥萱首次嘗試畫出背景的作品,描述一對姐妹互動的過程。 圖/王仲平攝以往習慣以單一顏色渲染畫作背景的吳宥萱,首次在作品〈羈絆〉嘗試畫出實景。畫作背景取材自吳宥萱日式建築風格的老家,並描繪出一對姐妹坐在和室前,姊姊細心幫妹妹綁髮的互動過程。此外,吳宥萱也首次在畫中結合植物的意象,他補充道:「以前的水墨畫作品的植物有其意涵,蘭花原代表兄弟之情,但是我在這幅畫裡把它解釋成是姐妹情誼。」 本身對歷史跟建築文化有興趣的吳宥萱,進一步在作品〈波瀾〉和〈寧和之下〉更加雕琢背景的描繪。作為同時創作的對話系列作品,〈波瀾〉描繪在疫情之下人們無法自由出入的限制,原本用來防禦小偷的鐵窗花,在畫中被吳宥萱轉譯為拘束人們自由的象徵,他說:「在疫情時期來看,它好像變成把我們困住的牢籠。」〈寧和之下〉的背景則是取自基隆老宅,門上顛倒的福字代表「福到」,吳宥萱也進一步思考鐵窗和屋內人們心境的關係,他說:「你可以從外面的鐵窗花了解屋子裡面的人的心境,以及他們的心願。」 〈蜜糖毒藥〉背景的窗紋由吳宥萱自行設計,以四葉草為主角,象徵健康和幸福的四葉草作為窗戶花紋的圖樣。 圖/朱淇宏攝作品〈蜜糖毒藥〉是吳宥萱首次嘗試使用絹作為媒材,因為絹的特性,讓作品的顏色更飽和輪廓也更為立體。同時,他也第一次嘗試自行設計背景,以象徵健康和幸福的四葉草作為窗戶花紋的圖樣。前景則呈現出現代社會依賴保健食品的現象,女子將各類藥品放進糖果罐裡,和背景的意象形成對比。而吳宥萱對於生死的看法,也體現在作品〈輪迴:Rebirth〉中,他將蛾的生命歷程融入至背景的窗紋,並讓畫中的女人倒臥在地上旁觀。他補充說明:「我沒有讓裡面的女人干預,是因為他干預也沒有用,生命還是會死亡。」 吳宥萱將〈輪迴:Rebirth〉蛾的生命歷程融入至背景的窗紋,並讓畫中的女人倒臥在地上旁觀,呈現人類無法干預死亡的隱喻。 圖/朱淇宏攝觀眾紀少淵認為,吳宥萱使用水墨及膠彩,精準描繪出女性脆弱和纖細的一面,也透過描繪女性的形象去訴說生死、家人等議題。觀眾朱小姐(化名)則表示吳宥萱納入老舊建築元素的作品,令自己想起小時候的回憶,讓他相當有共鳴。
生活
第1753期
沙龍暢談客家劇場未來 接軌現代育文化內涵
2021-10-06
【記者黃亭茹綜合報導】以客家為題的文藝沙龍開張!客家委員會於2日在「左轉有書」舉辦此系列第二場座談,以「客家劇場的傳統與現代接軌」為主題,邀請到召集人鍾喬與對談者徐亞湘(註一)、吳榮順(註二)等人展開對話。團隊將此系列沙龍為「參詳camˊ xiongˇ」,取自客語音譯,代表商議共謀之意,體現沙龍核心宗旨。註1:徐亞湘,目前為北藝大戲劇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台灣與中國戲曲史。註2:吳榮順,目前為北藝大音樂學院教授,研究專長為原住民與客家音樂史。 文藝沙龍五位學者與專家正在「左轉有書」現場交流 圖 /「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提供五位客家文化學者與專家齊聚,各自點出客家文化在戲劇與教育上的現況,與對未來發展的想像。集「差事劇團負責人」、詩人、作家、社會運動者於一身的鍾喬,認為運用文藝沙龍的方式談論客家文化,是汲取了歐洲文人對於「咖啡館舉辦文藝沙龍」的概念,以較為自在的方式討論文化議題,把客家議題漸漸落實在日常當中。 「客家戲劇傳統與現代接軌」召集人 鍾喬 發表對於文藝沙龍的活動主旨與目標 圖 /「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提供「沙龍有個意涵就是創造一種文化來自daily life,更能靠近年輕人,賦予他們自主擁有族群認同。」鍾喬表示,客家教育中,語言和族群文化是最重要的課題。對於當今年輕世代,找回消逝的族群內涵是急迫且必須的。 祖籍海南的大馬導演(半個客家人)發表對於首次執導客家戲劇《火燒庄》的觀點 圖 /「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提供出身傳統客家聚落、苗栗縣三義鄉的鍾喬,表示想透過沙龍傳遞不應將「客家原鄉」當作一個浪漫、唯美的懷舊意象,而是應嘗試與現代社會連結,培養當地人民的自主意識是目前最大的困境。他也補充,客家文化從戲劇到教育,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客家戲劇過去在題材與形式上的種種限制,正經歷與現代元素融合的過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徐亞湘談到客家傳統戲曲時表示,這種娛樂形式已距離青年社會太遙遠,至今「外台戲」(註三)市場逐漸衰微,近乎只剩客家代表劇團「榮興採茶劇團」獨力支撐。深知戲劇文化隨著台灣社會娛樂形式演變的他建議道:「只要戲曲把握藝術本質、把握藝文人口的需求,安於小眾的進行創作就可以了。」註3:「外台戲」廣義泛指所有於室外演出的戲曲活動 ; 狹義則專指於戶外廟會酬神戲的戲曲表演及其所形成特殊的「活戲」表演形式 。 北藝大戲劇系教授徐亞湘在座談中分享對於客家戲曲藝術的看法 圖 /「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提供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學生劉虹均民國108年曾隨客家青年國際事務訪問團到澳洲觀賞「榮興採茶劇團」的演出,首次看到客家改良戲的她,深深被現代結合傳統的表演形式吸引。她認為年輕世代較少接觸客家劇場的現象,主要由語言、客家宣傳資訊不足、客家文化的刻板印象等共同因素促成。就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的湯美玲則認為,近年許多公立小學加入了客家語課程,平日於公車、捷運、火車也能聽到客家語的廣播,期望未來客家文化在能更融入日常。 北藝大音樂學院教授吳榮順老師分享北藝大學生在客家戲曲的著墨 圖 /「參詳」當代客家文藝沙龍 提供客家文化在當代,因歷史的演變而產生嚴重的文化斷層,在戲劇與教育方面都面臨了傳統與現代接軌的問題與困境。該文藝沙龍的創辦不僅開啟客家議題的廣泛對談與研究,同時也能深入日常,吸引青年對於客家文化的重視與討論,將漸漸消逝的文化再次浮上檯面。
體育
第1733期
冬季兩項動靜兼具 林憲佑首參賽奪銀
2020-10-22
【記者徐宇昕高雄報導】直排輪選手過彎減速並滑入射擊場,射擊五發子彈後加速滑行。109年第十三屆全國中正盃冬季兩項(直排輪射擊)運動錦標賽於18日在高雄市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訓練中心登場,冬季兩項原本結合滑雪和步槍射擊,但台灣改用直排輪和手槍射擊替代。本次競賽社會組僅有八位參賽者,包含三位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直排輪專長的選手,其中林憲佑拿下亞軍。 冬季兩項錦標賽選手分次出發,出發時間間隔五秒,賽後計算「讓秒時間」成最終成績。 圖/徐宇昕攝社會組賽事中選手每滑行1000公尺就必須進入射擊場射擊五發子彈,總共滑行3000公尺、射擊兩次。若有一發子彈未擊中則加罰30秒,最終將競速時間和加罰秒數計算總和得出比賽結果,時間較短的選手獲得勝利。競賽中,兩位臺體選手林憲佑和賴奕翔幾乎全程並肩滑行,而同校的李宗芠雖一路領先其他大專選手,但因林憲佑的射擊命中率較高,加罰時間較少,最終脫穎而出。 社會組在兩輪射擊總共射出10發子彈,一發未擊中則加罰30秒,因此命中率成為致勝關鍵。 圖/徐宇昕攝林憲佑和賴奕翔皆首次參加冬季兩項比賽,賴奕翔說:「射擊和直排輪比賽感受非常不同,在溜完直排輪時容易喘,但射擊卻需要穩定手及槍身,因此難度很高。」此外,林憲佑賽後分享,一般的直排輪競賽只有繞道競速,但冬季兩項增加射擊讓比賽更多元且有趣。他也補充,一般競速的直排輪場地多是橢圓形,而冬季兩項則有S型彎道的柏油賽道,更考驗選手的過彎能力。本次賽會總共有112人參賽,但選手多集中在國小和國中,高中組和社會組參賽人數極少。對此,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副秘書長孔憲文說明,雖然協會用直排輪代替滑雪以推廣冬季兩項,但由於在台灣投入直排輪訓練的人口普遍年齡較低,也造成冬季兩項的參賽者多以小孩為主。 由於參賽選手缺乏射擊經驗,因此在比賽現場有射擊隊的成員輔助選手裝填子彈、操作槍枝。 圖/徐宇昕攝除此之外,這次參賽選手多數沒有射擊相關經驗。林憲佑表示,因學校沒有射擊訓練,若想要精進則需自行找尋機會。孔憲文說明,在台灣由於缺乏滑雪場地,無法培訓冬季兩項選手,只能透過協會推薦相關專長的選手送往國外訓練。但出國訓練成本高,因此也少有選手成功出國培訓。目前協會僅能藉由每年舉辦兩次比賽推廣此項目,期盼以此提升冬季兩項在臺灣的關注度。 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李宗芠,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參加冬季兩項的相關競賽。 圖/徐宇昕攝 來自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賴奕翔(右)、林憲佑(左)都是首度參賽,兩人皆表示未來還想持續參加相關競賽。 圖/徐宇昕攝
藝文
第1718期
現代舞入京劇 《九歌》反思環境議題
焦點
2019-12-19
【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人民跳著祭祀舞,邀請劇中的主角「巫」一同祈雨。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演出《靈戲.九歌》,13日在松山文創園區三號倉庫呈現,其中導演、文大國劇系學生林倢君將《楚辭.九歌》中的〈東君〉和〈雲中君〉融入劇本,結合京劇與現代舞,並加入環境議題,帶領觀眾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 飾演人民的演員穿著以顏料繪製的膚胎衣及裙子,並以舞蹈迎接「巫」的到來。 圖/張佳琪攝本齣戲劇以巫的京劇唱腔揭開序幕,飾演人民的舞者以彎腰的動作呈現祭祀的形式,迎接被雲神附身的巫。劇中也加入現代舞元素,人民時而快且有力地揮舞手臂,時而緩緩將手升至空中,展現古代準備迎接巫的狀態。接著,人民披上黑色西裝外套,象徵時空由古代轉到現代,產生對於網路和電能的慾望。於是,人民逐漸朝著巫聚集,逼迫巫拿著無線網路基地台發動現代能源--網路,至於人民則一邊透過甩動跳繩產生電力,一邊唱著〈東君〉歌詞:「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林倢君解釋,透過象徵災禍的天狼星,表達人類無止盡地取用大自然資源,對環境產生巨大傷害,他說:「跳繩是電力產生來源,同時是人類折磨自己。」 人民穿著黑色西裝外套,象徵時間已經移轉到現代,並圍繞在「巫」旁,渴望著網路訊號。 圖/張佳琪攝過程中,巫在保護環境與給予能源之間掙扎,最後他選擇丟棄手中的無線網路基地台,人民因而失去生命必需品——網路,眾人端出祭祀用的乖乖餅乾祈求無線網路再次到來,並因受到傷害而糾纏在一起。演員、文大國劇系學生王鈺雅談到,此景令他非常難過,他說:「我們那時只渴望一條生存之路。」然而,最終只剩兩人倖存,一位人民繼續擺動跳繩發電,另一位則如殭屍般敲打鍵盤與滑手機,暗喻人民仍繼續剝削大自然。在屈原的《九歌》中,東君、雲中君分別為太陽神與雲神,對應當時人民生活所需,林倢君提到,藝術作品本身就能反映生活,他希望藉由創作重新將現代人類對於生活的需求投射到劇中,他說:「除了陽光、雨水外,網路與光能反而更緊密結合我們的生活。」他觀察,現代人在手機沒電時容易感到焦慮,且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與環境議題相關的新聞,他便將此概念融入創作。 人類坐在椅子上,眼睛彷佛盯著螢幕,而手在空中敲打鍵盤,代表人類的貪婪仍繼續折磨著大自然。 圖/張佳琪攝「本次從2019年的角度呈現《九歌》詩詞,再詮釋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林倢君說,他也將〈東君〉和〈雲中君〉的語句納入為劇本,對此,觀眾李孟儒說:「古代詩詞結合現代議題的創作手法很有創意。」此外,林倢君也花費許多時間與演員交流,並從演員分享的樂曲獲得使用跳繩隱喻發電的靈感。
體育
第1716期
資源缺乏致選手不足 現代五項發展受限
2019-12-04
【記者姜期儒高雄報導】「108年全國協會盃現代五項運動錦標賽」11月29日至12月1日於高雄市楠梓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訓練中心舉辦。其中,國立臺南大學學生陳柏翰在各分項皆表現亮眼,以總積分994的高分遙遙領先其他參賽者,最終在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獲得冠軍。然而,選手之間懸殊的差距,其實也顯示出現代五項運動正面臨選手缺乏的困境。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陳詠怡在射擊項目表現亮眼,最終以總積分786分的成績,獲得社會女子組個人賽亞軍。 圖/姜期儒攝現代五項為一種多項目運動,結合擊劍、游泳、馬術、跑步、和射擊,強調選手綜合性的能力。每個項目皆會計算積分,最終積分最高的即為冠軍。不過,本次賽事因安全考量並沒有進行馬術項目,因此事實上僅進行四項比賽。「因為一天要比很多項目,體力及心態上都要自己做好調適。」就讀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的陳佑薇分享,就算一開始領先,也不可掉以輕心,尤其跑步射擊項目是重要的追分賽,為拉開積分的好機會。 高雄市立左營高級中學的陳佑薇為社會組最年輕的選手,她靠著跑步射擊項目的優異成績追分,一舉拿下社會女子組個人賽冠軍。 圖/姜期儒攝現代五項雖為亞洲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項目,但國內參與選手仍少,今年的社會組賽事僅24人報名參賽。「可能只有第一二名是以前就有在練習的選手,之後幾名就只是來參與的而已。」帶領學生參賽的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教練陳瑞斌坦言,台灣非常缺乏現代五項選手,僅左營高中有正規的五項訓練。嘉南藥理大學教練王暉評則點出經費問題,他分析,因現代五項須精通五種運動項目,因此於裝備上、訓練上就會有五項開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 現代五項中的擊劍項目考驗技術性,運動員須輪流與其他參賽者比賽,比賽勝出率達70%可得250分,以此勝率計算每多勝負一場便加減6分。 圖/姜期儒攝「比較困難的點是沒有跑步射擊場地,平常練習要自己架靶位什麼的。」社會女子組個人賽亞軍、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陳詠怡認為,場地不足是限縮現代五項發展的阻力之一,資源缺乏導致練的人越來越少。王暉評解釋,台灣的環境對現代五項並不友善,全台灣合格場地僅高雄一座。「練習就有很大的問題了,所以只能當替代運動。」他無奈地說。 現代五項選手多是游泳或蹼泳選手出身,如拿下社會女子組亞軍、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陳詠怡,及社會男子組冠軍、國立臺南大學學生陳柏翰都是一例。 圖/姜期儒攝「現在五項很坎坷啦,都是老師自主去推廣,不管哪個年齡都是。」北海科大教練陳瑞斌指出,雖然推廣的資源不足,但仍有資源不足的可行作法,期盼協會能有更完整的規畫,以真正培養出選手並提高整體實力。王暉評則建議舉辦雷射手槍射擊體驗,結合學校與社區的力量,讓現代五項有更多公開亮相的機會。 現代五項運動選手不足、推廣不力,雖發展前景堪憂,仍有國小老師自主推廣,帶隊前來參加比賽。 圖/姜期儒攝
影音
第1708期
正興破壞王交織傳統與現代 共創破壞新概念
2019-10-10
【記者傅有萱、王薇妮台南採訪報導】尖銳的刮碟聲伴隨著二胡優美的音調,為活動拉開序幕。5日於台南市正興街舉行的正興破壞王活動,以「破壞」作為活動主題,舉辦音樂季及畫作展覽等活動。主辦團隊期盼能打破常規、破除框架,帶給民眾全新的感官體驗。正興街區同協會理事長高耀威表示,歷年來正興街都喜歡做比較非主流的事,例如社區的雜誌封面,他們選擇找一些長輩,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反諷。而此破壞性的價值,很符合正興街一直以來的做法,因此團隊選擇以破壞作為活動主題。為呼應主題,音樂季重組廢棄物做為演奏道具,並以傳統的二胡搭配現代的DJ刮碟,製造出強烈的對比感;畫展則有別於一般作品在藝廊展出,藝術銀行選擇將作品融入當地店家擺設,讓畫作不再只是遙遠的藝術品,而更貼近民眾。藝術銀行策展人陳妍卉也提到,藝術家及參與展覽者,會去觀察這個社會有什麼值得去改變的地方,進而打破它的常規再進行重組。活動除了重新定義破壞的概念,也傳達了台南傳統廟會文化交陪境的精神。像是發展於安平的南吼音樂季,近年開始,每年到不同街區舉辦,經由向媽祖擲筊同意後,在各地舉辦音樂季,也象徵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南吼音樂季小組主委李宜陽也針對交陪境進行說明:「交陪類似於廟宇跟廟宇之間組成聯境、交流,而『境』其實就是廟宇祭祀圈的一種概念。」在地的南吼音樂季與來自台中的藝術銀行,齊聚正興街共同合作、互相交陪。由藝術家、音樂家與社區營造團隊,一起破壞舊有體制,再創藝術多樣性,也為正興街帶來嶄新的風貌。https://youtu.be/DSk6M0ur4AA
藝文
第1708期
古箏結合現代手碟 《蛻變》宣揚傳統國樂
2019-10-09
【記者何昀儒新北報導】時而雙手輕撫琴弦,時而指尖快速滑動,演奏者林汶儀變換各種姿態與節奏詮釋古箏,將音樂會打造成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饗宴。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班的林汶儀,入選「2019樂壇新星」甄選活動,獲得新北市政府全程協助籌辦《蛻變》古箏音樂會,6日於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舉行。 本場音樂會的主題《蛻變》,來自林汶儀的親身經歷,他曾因為一場車禍,造成雙手拇指與食指斷裂,他說:「以為再也無法彈琴了,幸好有家人的支持,才堅持過來。」而後,他花費兩年多的時間復健,才慢慢恢復以往的彈奏水準。靠著過人的意志力,林汶儀化磨難為成長蛻變的契機,最終成就夢想,重回摯愛的音樂舞台。 林汶儀身穿一襲華麗的禮服,演奏著曲目〈蛻變〉,表示歷經磨難後,最終蛻變成長、成就夢想。 圖/林汶儀提供林汶儀改編箏曲,並結合現代手碟(Handpan)與非洲西非迦納旋轉打擊沙鈴(Asalato)等樂器,希望呈現一場別具風貌的箏樂演出。手碟的外型像鐵鍋,卻能發出空靈清澈的音色,林汶儀將手牒融入〈友・儀〉一曲中,這是他與好友盧家晨共同創作的樂曲,他們利用手碟清新的樂音與古箏優美的旋律,演繹人生難得遇見知音的心境。觀眾王素雲表示,第一次看到古箏搭配手碟,表演富含層次和意境。 林汶儀邀請音樂路上的好朋友們,共同演出曲目〈冬蟲・夏草〉,並搭配Asalato增添快活的氛圍。 圖/林汶儀提供而箏曲融合Asalato,也是一項嶄新的嘗試。Asalato是發源於西非的民族樂器,由兩顆裝有豆子的球狀果實,所組成的旋轉打擊沙鈴,也由於Asalato節奏感強烈,林汶儀將其融入快板箏曲,營造出青春洋溢、熱情活潑的氛圍。觀眾陳群薇格外喜歡曲目〈箏樣年華〉,他說:「整首曲子朝氣蓬勃、起伏非常生動,而且自己正處於打拼的階段,聽了很有感觸!」 林汶儀邀請音樂路上的好朋友們,共同演出曲目〈冬蟲・夏草〉,並搭配Asalato增添快活的氛圍。 圖/林汶儀提供談及立志宣揚傳統音樂的初衷,林汶儀解釋,曾被國中的同學開玩笑說:「你彈的國樂是送殯用的!」使他忽然發現,人們普遍對國樂缺乏認識,並且覺得西洋樂器比較高級。因此,他希望透過東、西方樂器相輔相成,為國樂注入新的生命力,進而提高民眾對古箏的接受度。他認為,國樂擁有悠久的歷史、蘊含珍貴的文化價值,應該要被傳承下去。
生活
第1707期
傳統交織現代 原民生熱舞大賽展部落文化
2019-10-02
【記者王薇妮台中報導】舞者們手拉手圍著圈,配合著樂聲交換步伐,常見的原住民族舞蹈表演融合了現代流行歌曲,特別的演出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欣賞。9月28日於台中市文心森林公園舉行的「超級原舞曲熱舞大賽」,吸引了來自不同大專院校的原住民族學生,透過自創舞蹈,希望將家鄉的傳統文化推廣到大城市。台上表演者強而有力的甩髮、扭腰後,突然翻身跳躍緊接雙腳朝天的特技地板動作。看似華麗的現代熱舞表演,其實融入了阿美族的傳統母語以及充滿原住民族特色的竹竿舞。舞者在地板上配合節奏操弄著竹竿,畫龍點睛的編排成了表演的亮點。來自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的隊伍「台灣體育運動大學parayrayay傳承者」,以阿美族母語編曲融合帥氣的街舞表演拿下本次比賽的冠軍。團隊六人中有四人是原住民,另外兩人則是熱舞社的同學,率領隊伍的台體原民社舞團團長林昱汝表示,雖然團員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彼此都願意相互學習,非原住民族的同學也能藉此機會,接觸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 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搭配率性的現代服裝,有力地左右扭動身軀,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隊伍展現原住民族的力與美。 圖/王薇妮攝來自亞洲大學原住民青年社的隊伍由阿美族、排灣族、泰雅族、卑南族與布農族等多個部落的成員組成,表演中也結合了各族群的舞蹈精髓。亞大幼兒教育學系的卑南族學生呂芃珊就舉例,卑南族舞蹈中常出現雙手在大腿旁搖擺的動作,是他編舞時的靈感來源。他也認為,透過本次的參賽能讓來自不同部落的原住民族學生相互認識,交流彼此文化。 亞洲大學的隊伍手拉著手,以原住民族的傳統舞蹈動作展開演出,圍圈、踏步的舞蹈象徵各族的友好與熱情。 圖/王薇妮攝「超級原舞曲熱舞大賽」為台中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第一次舉辦的活動,期望原住民族青年能在追求新創意的同時,展現出專屬於原住民族的熱情力量。台中市原民會的主任委員林益陸也表示,過去的原住民族舞蹈比賽都是傳統部落舞蹈的展現,而今年則針對年輕的原住民族,透過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舞蹈,期望原住民族青年能認同並傳承自己家鄉的文化。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隊伍以傳統與現代創新的編排拿下本次比賽冠軍,團隊哽咽致詞,期盼原住民族青年莫忘家鄉與文化。 圖/王薇妮攝許多原住民族青年長大後,紛紛離開家鄉,到大都市求學。本次比賽的用意,即是期望離鄉背井來到台中市的原住民族青年能保持對出身的認同與情感。林昱汝說,很多人在外生活久了,會漸漸忘記自己的文化,「因此希望透過這樣的舞蹈比賽,讓大家找回對部落與家鄉文化的熱情。」
藝文
第1695期
耽美結合現代 創新歌仔戲盼貼近年輕族群
2019-01-03
【記者吳佩容台北報導】著現代服裝的演員,唱著傳統歌仔戲的曲調和身段,台詞除了台語外,偶爾也夾雜英語和國語。新聲劇坊於去年12月28至30日在大稻埕戲苑演出《英雄‧再見》,將現代戲劇的手法與大學生薪水22K、服務業的心酸等時事題材融合傳統歌仔戲,並以男男戀的角度重新詮釋漢初韓信、張良、蕭何的歷史故事。身著圍裙的服務生,被一群客人團團圍住,「有錢就是恁阿祖」、「客人永遠是對的」客人們唱道。為保護年邁的老闆,服務生匍匐在客人的胯下,清理破碎的玻璃杯。店家打烊後,蒼白的燈光打在他身上,他拿著掃把作為吉他,唱著自己懷才不遇的心聲,眾多路人訕笑著,只有一人的眼神中散發出不同的光芒。《英雄‧再見》就此拉開序章。劇中,漢初三傑化為現代人物,韓阿信為在餐館打工的服務生,因緣際會下被身為金牌製作人的蕭恩挖掘,成為演員後一炮而紅。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漸生情愫,但蕭恩心中一直放不下已經過世的舊情人張子良,兩人也因此產生隔閡。「他捧著我的臉金金看時,不是在看我,像是在看另一個人。」飾演韓阿信的演員喃喃地說,此處的「他」指的便是蕭恩。 蕭恩(右)沉浸在與張子良(左)的回憶中無法自拔,時常將對張子良的感情錯置於韓阿信身上。 圖/新聲劇坊提供「我們只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到後來蕭何設計韓信導致他死在長樂宮,但沒有人知道其中的糾葛。」《英雄‧再見》的導演宋厚寬表示,蕭何和韓信關係的開始與結束,歷史中有明文記載,但兩人之間的糾葛卻不明朗,因此初讀劇本時,便希望能夠將此部分仔細呈現,給觀眾一個合理的解釋。「當初BL(男同性戀)的話題很盛行,在讀劇本時,我們就開玩笑說如果韓信和蕭何是一對戀人,那一切就很好解釋了。」宋厚寬笑著說。 韓阿信(前)在與蕭恩(後)打撞球時,幻想能夠與蕭恩進一步發展,但卻對其和張子良的舊情不知情,導致日後時常因此爭吵。 圖/新聲劇坊提供《英雄‧再見》有三條故事線同時進行,主線為韓阿信與蕭恩的情感糾葛,另兩條則是韓阿信演出的劇中劇,和蕭恩公司旗下腐女員工夏黑櫻的腦海幻想。因應三條故事線不同的風格,會有不同的音樂配合,如夏黑櫻總會伴隨著現代歌舞出場。而在演唱傳統曲調時,則安排吉他、鋼琴等現代樂器取代傳統的文武場(註1)編制,使整齣戲劇更增現代感。註1:歌仔戲曲中的後台伴奏,又稱為「後場」,是演出時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文武場的樂隊編制不大,通常約五人左右,分為文場和武場,分別坐在舞台左右兩邊,每位樂手通常得要兼演奏一種以上的樂器。文場的主要的樂器有:嗩吶、笛、簫等;武場的主要樂器有:大鼓、小叫鑼、拍板、板鼓等。「有人批評我們演的歌仔戲不三不四,但傳統歌仔戲的七字調、都馬調、雜念調我們都有唱到。」新聲劇坊團長王冠茗強調,他們只是想以較有趣、貼近現代年輕人的方式,呈現歌仔戲。演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學生郭庭羽則表示,許多傳統歌仔戲的觀眾無法接受劇情、服裝有別於傳統劇本,再加上此劇以耽美戀情為一大主軸,「雖然這樣票房比較難推,觀眾群接受度可能比較沒那麼高,但新舊融合的部分我還是覺得很好。」
體育
第1694期
競技飛鏢結合新科技 跳脫傳統運動思維
2018-12-27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絢麗的電子機台,搭配節奏動感的背景音樂,選手們瞄準標靶、穩定姿勢、擲出飛鏢。首屆「新現代五項運動會」競技飛鏢項目測試賽於23日展開,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學生兩人一組,組成四隊,採淘汰賽制角逐冠軍。最終由陳界麟、陳力廷採取準確戰略並展現絕佳默契,奪得冠軍。 新現代五項運動會競技飛鏢項目於23日展開,選手展現平日練習成果。 圖/劉信秀攝本次競技飛鏢賽制名稱為「Cricket」,將標靶劃分為21個區域,其中只有七個區域為「有效區」,且各有不同配分。選手須丟中有效區三次,才可開啟該區域計分條件,投中第四次始可計分。選手每回合有三次丟擲機會,並選擇要「攻擊」或「防守」。攻擊時丟擲我方標靶搶分,防守時則丟擲對手標靶,若擊中對手已開始計分的有效區三次,便可關閉該有效區,對手須重新投中三鏢才得以開始計分。 競技飛鏢項目融合科技機台與傳統飛鏢,考驗選手專注力及臨場應變能力。 圖/劉信秀攝陳界麟及陳力廷在冠軍賽中採取防守策略,當對手開啟有效區,兩人便會在下次丟鏢時關閉該區域,阻擋對手得分。然而比賽過程中,對手一度投中高配分區域,迅速搶分,造成兩人落後,只好立即調整策略。「隨時都要變換戰術,有時候我們也會互相觀察對方。」陳界麟補充,兩人會考量與對方的分數差距,評估應積極搶分,追上對手,或選擇關閉對手有效區,防止其得分。在雙方激烈攻防下,陳界麟和陳力廷最終以175分奪下冠軍。「真的就是專注,然後動作要固定。」陳界麟說明得勝關鍵,除配合戰況調整戰略外,選手專注度及丟鏢姿勢是否標準,也是比賽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平時須多加練習累積實力,讓標準姿勢成為丟鏢習慣,才能在比賽展現最佳狀態。新現代五項運動會由國體產經系發起,旨在將運動結合科技,發展有別於傳統現代五項的全新運動賽事。除競技飛鏢外,其他四項運動分別為:運動競猜(註1)、電子競技(以下簡稱電競)、競速飛輪及VR運動遊戲,每個項目有其必備能力和技巧,包括爆發力、反應力及觀察力等。「希望可以透過這個賽事,讓大眾對於電競或運動競猜等項目,能夠有一個正面的觀感。」國體產經系副教授王凱立表示,即使去年電競產業已被納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仍有部分民眾無法認同科技和網路平台能成為運動項目的事實。但他解釋,幾年前科技在運動中僅發揮輔助作用,幫助裁判進行公正的判決,如:記錄網球路徑的鷹眼系統和跆拳道的電子護具等。近年開始被融入於運動競賽中,成為輔具,如:射箭的複合弓及射擊的空氣手槍等。現今更成為項目主體,例如電競和運動競猜,都是近年新興的運動產業。因此,他希望藉由新現代五項運動會,讓大眾重新思考「運動」的定義,不再被過去的框架限制。 電競已納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本屆新現代五項運動會也將之列為競賽項目之一。 圖/新現代五項運動會主辦單位提供國體產經系學生、新現代五項運動會總召蔡曜丞表示,本週測試賽以確認活動流程、場地、賽制為主,目前規劃明年3月舉辦正式競賽。未來也將與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合作,製播相關節目並轉播現場賽事,將新現代五項運動會透過多元的宣傳方式,推廣給大眾。註1:「運動競猜」指透過虛擬貨幣進行的投注比賽,主辦方可選擇近日舉行的運動賽事作為投注項目,最終以投注金額乘上賺、賠率決定得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