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國際
第1776期
愛丁堡學生佔據演講廳 反播映跨性別恐懼紀錄片
2022-12-22
【記者賴羿安綜合報導】14日,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發生一起學生佔領演講廳的抗議事件,起因於校內學術自由學院(Academics For Academic Freedom)舉辦紀錄片放映活動,規劃播放一部具有跨性別恐懼爭議的紀錄片,卻遭到關注跨性別權益的學生反對,因此被迫取消。《成年人類女性》(Adult Human Female)講述生理女性與跨性別族群的權益衝突,片中聚焦部分女性的自身經驗,闡述將性別二元分類的重要性。放映活動前,許多學生投訴該紀錄片帶有對跨性別者的歧視,大學和學院聯盟(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UCU)也寫信陳情,呼籲校方取消活動,以維護跨性別友善的校園環境。當天活動如期舉行,卻因學生佔領演講廳抗議而被迫中斷。 《成年人類女性》紀錄片以女性的視角出發,討論跨性別族群可能帶來的壓迫,卻也引發跨性別恐懼的嫌疑。 圖/截自《成年人類女性》官網愛丁堡大學的非二元性別(註一)學生麗娜・賈拉(Iina Jaara)氣憤地說:「這部片充滿跨性別恐懼的言論,其中許多主張並沒有證據或統計數據支持,也沒有客觀討論相關的爭議。」他補充說明,片中將跨性別者比喻為「穿著裙子的男人」,並討論跨性別者與生俱來對順性別女性(註二)造成的威脅,因此容易引發觀看者對跨性別者的誤解。台灣學生Qoo(化名)也認為,片中過分強調男跨女的跨性別者對女性有施暴傾向,帶有歧視意味。「但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他們需要防止任何可能的女性受傷事件出現,不管是女性或跨性別者皆為性別體系上的受害者」Qoo說道。註一:非二元性別意指性別認同跳脫男、女框架,包含不受非順性性別、跨性別的二元劃分限制。註二:順性別意指其性別認同符合其生理性別。 愛丁堡大學許多學生不滿於放映活動的舉行,認為將加劇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圖/取自Unsplash「我們不站在任何一方,只站在言論自由的一邊。」愛丁堡學術自由學院主任丹尼斯・海耶斯(Dennis Hayes)說道。他認為大學的存在意義在於追求真理,若失去言論自由與公開的辯論機會,學校將無法達成這樣的使命。愛丁堡學生會(Edinburgh University Students’ Association)則認可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但也表示,這部電影傳播了關於跨性別者的錯誤信息,對已經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產生明顯的傷害。賈拉則認為民眾有權利選擇觀看這部紀錄片,但學術自由學院舉辦放映活動形同允許校內存在對跨性別者的歧視。 愛丁堡大學雖支持放映活動,但面對學生抗議,仍考量活動安危而取消播映。 圖/截自愛丁堡大學官網愛丁堡大學 LGBTQ+ 社團驕傲社會(PrideSoc)雖反對播映《成年人類女性》,但也聲明並未進入演講廳干涉活動,他們在活動場外發放跨性別資訊文宣,呼籲民眾重視校園內遭忽視的跨性別者權益。儘管面對反對的聲浪,學術自由學院承諾未來將再度擇期舉辦放映活動,期盼透過《成年人類女性》引起多元的性別討論,消弭女性與跨性別族群之間的矛盾。
疫情下的分離困境 跨國同婚問題仍待解
校園
影音
第1738期
疫情下的分離困境 跨國同婚問題仍待解
2020-12-03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石學儒、鍾晨沅綜合採訪報導】象徵LGBT族群的彩虹旗在活動會場迎風飄揚,由高雄同志遊行聯盟舉辦的高雄同志大遊行,今年來到第11屆。由此得以窺見,台灣對同婚議題的重視已有一段時日。自《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公布至今已滿一年半,然而,雖該法使我國同性伴侶可以合法結婚,卻無法保障部分跨國同志情侶結婚的權利。根據《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6條規定,跨國結婚必須符合雙方國家法律。因此,若我國同性伴侶的國家尚未通過同婚法案,兩人則無法在台結婚。此外,新冠肺炎盛行下,許多跨國同志情侶因無法結婚獲得居留權,而被迫分隔兩地。疫情的出現,無疑是對跨國同志情侶想婚不得的處境雪上加霜。不僅合法結婚成為難題,若跨國同志伴侶想要共同生活,還需面臨簽證時效與居留權的問題。部分情侶因領有工作或學生等簽證,可以暫時留在台灣。不過,對原先透過申請旅遊簽證往來兩地,或其他簽證即將到期的情侶而言,疫情使各國出入境門檻變高,過去依靠短期簽證會面的方式,也就不再可行。除此之外,依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月初剛上路的「秋冬防疫專案」,若在台人士遭遇死亡或重病等緊急狀況,其二等親內親屬,可於返台並隔離後,申請政府防疫補償。然而,因跨國同志情侶無法擁有合法伴侶身分,即便因探病或奔喪緊急返台,他們不僅需負擔額外罰鍰1萬至15萬元不等,更無法申請一日1000元的防疫補償金,權益嚴重受損。疫情延燒下,跨國同志情侶對婚姻合法化的需求逐漸升溫。上周司法院民事廳長李國增也給出正面回應,表示近日已提出草案,並轉交相關行政單位討論,初步方向將會開放跨國同婚。儘管政府的回應為跨國同婚帶來曙光,行政機關配套措施的訂定,仍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疫情之下,這些無法結婚的跨國同志伴侶,不僅難以見面,連入境都顯得困難。由此可見,台灣跨國同婚相關法規的修改迫在眉睫,民眾期盼政府與行政機關能加快腳步,促成跨國同志婚姻合法,讓在異國相愛的兩人,得以享受平等的權利。
【專欄】「我是跨男不是T」 政大生勇敢追尋自我性別認同
校園
第1715期
【專欄】「我是跨男不是T」 政大生勇敢追尋自我性別認同
2019-11-28
【記者陳子瑜台北報導】帥氣短髮和略為黝黑的皮膚,手臂隱約的肌肉曲線下,藏著他的性別認同,一個象徵LGBTQ+族群的刺青。就讀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的學生Andy(化名),是位女跨男的跨性別者。從國中開始渴望像男生的身體因而健身、到高中女校裡的帥T(註),如今確認自己是跨性別者,Andy勇敢分享他追尋自我性別認同的故事。對Andy而言,這趟旅程的每個階段都在重新認識自己,同時也重新接納自己。註:T是Tomboy的簡稱,指氣質、裝扮、行為較陽剛的女同志。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學生Andy,擁有男性的心理認同,並藉由平胸手術、吃賀爾蒙等方式,成功從生理女性轉換性別。Andy不懼大眾眼光,勇敢地向他人分享他的生命故事。 圖/Andy提供如眾多女跨男的跨性別者,Andy也曾認為自己是個T。高中就讀女校,大家對蓄短髮的帥T不覺怪異,Andy也一刀剪斷長髮,卻引爆首次家庭革命。「我爸威脅我如果不留回來,就要逼我退學。」Andy有些調皮地笑著表示,他於是短暫留回長髮,但又在畢業前以「打賭輸掉」為藉口剪掉,「我爸甚至離家出走兩、三天。」Andy沒再留頭髮,離開高中後,他以T的身分在政大生活。不同於女校只有女生,Andy開始有與同齡男生接觸的機會,才發現自己和T有所不同,「他們沒有那麼想要改變自己的身體。」Andy這才開始認識「跨性別」。大三上學期,他確定自己心理認同是男性,便在社群媒體坦然出櫃。然而伴隨新身分,迎來的是強烈的「性別不安」。性別不安,意指對自身生理性別的認同障礙。在Andy眼裡,鏡子裡的身體從不屬於自己,所有表現出女性的特徵,都會讓他焦慮。他甚至不敢聽自己的聲音,「有次別人向我問路。我反射性地突然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他們還以為我是外國人。」Andy笑著表示,笑裡藏的是無奈的苦澀。走進宿舍、廁所,再自然不過的事,更是當時Andy日日面臨的認同打擊。「我會先假裝要去男宿的方向,然後突然急轉彎,趁沒有人的時候衝進女宿。」Andy回憶,因為不想被他人看見,常常躲在房間裡頭,平時總在上課時間才敢走進男廁。但為什麼明明是自己的認同,卻不能大方承認?Andy為減除性別不安所帶來的痛苦,今年5月,他決心改變身體。 Andy於10月26日台北舉辦的同志大遊行中擔任旗手組志工,在隊伍中高舉藍粉白大旗幟,向參與遊行的人宣示跨性別族群的存在。 圖/Andy提供從女性轉為男性身體,需使用激素「睪固酮」。藉由塗抹含睪固酮的藥膏、注射激素等方式,使身體產生變化。穩定使用歷時約一到兩年,便可改變性徵,且近乎沒有後遺症。5月至今,Andy已服用賀爾蒙約半年,他在IG(Instagram)上大方分享身體變化的歷程,不僅聲音變低沉、肌肉線條浮現,他也表示預計在民國109年寒假進行平胸手術。 Andy參加今年首度舉辦的「看見跨性別——2019台灣跨性別遊行」,在遊行中披著象徵跨族群的藍粉白旗幟,並高舉標語「我是跨男不是踢!」 圖/Andy提供一步一步邁向自己喜歡的模樣,Andy漸漸找回自信。這條路並不順遂,Andy曾聽過同學無意間的耳語,「就算已經改變了身體,對某些人來說我還是個『變成男生的女生』。這對跨性別者而言是蠻挫折的一件事。」此外,儘管Andy自認為男生,但真正要融入男性社群仍需要時間適應。但也唯有靠時間,一次、兩次地練習走進男廁,一遍、兩遍和朋友說明自己「是個男生」, 才能讓身邊的人慢慢接受他的男性認同。對Andy來說,他人眼光是其次,無須懷疑自己,他自信地笑道:「希望能夠讓社會知道、或至少讓認識我的人知道,要怎麼跟跨性別相處,還有跨性別是什麼。」
【專欄】保障跨性別者受教權 日女子大開放心理女性入學
國際
第1713期
【專欄】保障跨性別者受教權 日女子大開放心理女性入學
2019-11-13
【記者陳妍如綜合報導】為全面保障受教權,日本國內女子大學近年來逐漸開放讓生理性別是男性、心理性別為女性的學生註冊。申請者不必改變戶籍性別即可入學,對保守的日本社會而言,此舉可說是人權上的重大進步。御茶水女子大學及奈良女子大學將於2020年4月開始實施,宮城學院女子大學則預定在2021學年度開放。根據日本2004年通過的《性別認同障礙特例法》規定,日本人若想改變自己在戶籍上登記的性別,就必須進行變性及結紮手術,門檻相當高。這代表如果跨性別女性希望就讀女子大學,便得動手術切除睪丸等生殖器官,限制原有的生育能力,才能將戶籍性別改為女性。雖然國際社會質疑《性別認同障礙特例法》有侵犯人權之嫌,但日本目前已有三所歷史悠久的女子大學開放讓跨性別女性入學,且不需進行任何手術。為因應跨性別學生入學後的需要,御茶水女子大已在校內主要建築物如圖書館、學生會館等地設立性別友善廁所,往後許多學校設施將不再有明顯的二元性別之分。御茶水女子大學生沙梨奈(化名)認為,女子大學重新定義的「女性」形象已漸漸反映社會上性別觀念的轉變,「雖然日本的性別教育來得遲了些,但我認為大學有義務和責任去改變這樣的現況。」但沙梨奈也坦承,性別認同的判定並不容易,即使經過專業醫師和諮商師評估,她仍然擔心可能會有人假冒為跨性別學生,「例如學校的社群媒體上就有男性網友開玩笑地說:『我也要上女子大學!』」她因此感到有些擔憂。與奈良女子大、御茶水女子大不同的是,計劃就讀宮城學院的跨性別學生不需要上交醫師診斷書或自我聲明,以避免學生被迫向同學和老師出櫃。根據《朝日新聞》報導,宮城學院校長平川新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期待能以最大限度保障跨性別學生的受教權,「希望學生入學時,不必再抱持著自己與他人不一樣的違和感。」宮城學院學生岩渕璃菜表示,學校已將性別教育列為大學部學生的必修科目,「學生開始認識到,性別光譜上有著像跨性別者這樣的過渡。對我們這個世代而言,跨性別者已經是很理所當然的存在了。」她認為與過去相比,人們已開始嘗試了解跨性別者,「但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前一個世代的長輩存有比較強的偏見。」許多學生和教職員擔心女子大學是否會就此發展成男女合校,沙梨奈反對女子大學改為男女合校的制度,她表示,學生間已有共識,「在不改變我們是女子大學的前提下,性別認同為女性的跨性別者也是我們的同伴。」日本其他女子大學如東京女子大學、日本女子大學和津田塾大學也正考慮推動跨性別學生入學的制度,東京女子大學生武井愛子說:「當跨性別者認同自己是女性,因此希望就讀女子大,我們應該予以尊重;沒有任何人能以自己的意見影響、甚至剝奪她們的權利。」
為同志發「聲」 彩虹管樂團傳遞平等價值
藝文
第1711期
為同志發「聲」 彩虹管樂團傳遞平等價值
焦點
2019-10-31
【記者阮珮慈台北報導】10月26日同志大遊行這天,彩虹旗幟伴隨著宛轉樂聲飄揚,身著黑色翅膀,腳踩高跟鞋的指揮,帶領百人樂隊參與遊行。演奏音樂的是「彩虹城市管樂團」,他們致力成為一個為LGBTQ+族群發聲的樂隊,成立至今不曾缺席每年的同志大遊行,期望透過音樂散播人人平等、不應區分你我的價值觀。  彩虹城市管樂團在遊行當天早上抓緊時間集合練習,團員練習效率極高,超乎團長劉晏呈意料。 圖/阮珮慈攝 今年因應《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彩虹城市管樂團特別邀請百位來自四面八方的樂手加入遊行,期望藉此提升大眾對於LGBTQ+族群相關議題的關注。原本互不認識的團員,在兩次團練中迅速搭起友誼的橋樑,團長劉晏呈笑著說:「一切都比我想像的好太多了!他們的加入也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聲音。」他也非常歡迎初次參與管樂團遊行的成員加入,共同凝聚更大的力量。  彩虹城市管樂團因應《同婚專法》通過,今年擴大號召百人一同踩街演奏,期望提升LGBTQ+族群相關議題關注。 圖/阮珮慈攝。 行進隊伍中,隨著小號的樂聲劃破天際,耳邊傳來〈Summon the Heroes〉氣勢萬鈞的聲音,為管樂團踩街拉開序幕,這是美國作曲家約翰.威廉(John Williams)1996年為第2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所做的曲目。接續在後的則是《大娛樂家》主題曲〈This is me〉,劉晏呈分享,該曲前段歌詞提到「我總是一個人孤單的在黑暗裡」,就像在訴說深櫃中同志不敢誠實面對自我的心聲。歌曲最後以鼓聲作結,象徵LGBTQ+族群不再畏懼世人眼光的決心。第三首是許多LGBTQ+族群心目中的指標性歌曲——凱蒂・佩芮(Katy Perry)的〈Firework〉,歌詞中提到「你不需要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你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表達LGBTQ+族群勇敢忠於自我的精神。最後一首是《動物方城市》主題曲〈Try Everything〉,歌詞「我絕不屈服,直到我抵達終點,然後再次展開冒險」則呼應《同婚專法》的通過對LGBTQ+族群而言還不是終點。對此,樂團首席蔡宗旻說:「在法律通過的同時,並不會改變這個社會對LGBTQ+的歧見。」他希望藉由這些歌曲傳達人人生而平等,須彼此尊重的精神。  除了參與遊行,彩虹城市管樂團也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駐點演奏,吸引許多民眾圍觀。 圖/阮珮慈攝 負責吹奏短笛的南華大學民族音樂所學生劉仁照期待能藉由音樂,鼓勵同志勇敢大步向前,不用害怕被歧視或霸凌。樂團成員、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學生王偉鑫進一步強調,音樂是沒有隔閡的語言,他相信透過音樂更能向大眾傳遞他們對於落實真平等的理想。在遊行隊伍中的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邱勻芊認為,音樂能輕易帶動現場氣氛,讓參與者情不自禁地搖擺身體,因此他相當喜歡彩虹城市管樂團的表演。  除了參與遊行,彩虹城市管樂團也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駐點演奏,吸引許多民眾圍觀,現場氣氛相當熱鬧。 圖/阮珮慈攝 
千人扮裝遊行 盼大眾看見跨性別
校園
第1711期
千人扮裝遊行 盼大眾看見跨性別
2019-10-31
【記者陳子瑜台北報導】「我們要讓大家看到,跨性別族群在這裡!」近2000人的遊行隊伍,眾人高舉藍粉白旗幟,齊聲喊出口號。台灣首個跨性別遊行「看見跨性別──2019跨性別遊行」於10月25日在台北市西門町盛大展開,主辦方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跨性別小組,期許透過遊行傳遞跨性別者的生命故事、讓大眾認識多元性別。 民國108年台灣首次舉辦跨性別遊行,圖為遊行開始前跨性別旗幟入場,從參與遊行的民眾頭上經過。 圖/陳子瑜攝細看遊行群眾,個個姿態獨特、大方嶄露自我。扮裝皇后舞動黑色薄紗,滿頭妝點金色圓亮片,在西門町夜景中發光;也有人塗上小丑妝,舉牌呼籲大眾「跨性別者同樣值得被愛」,過去總悄悄活在陰影裡的跨性別者,如今自信地向大眾宣示自己的存在。 許多跨性別者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參與遊行,面對鏡頭毫不羞澀,自信地嶄露自我。 圖/陳子瑜攝跨性別泛指心理認同性別與實際生理性別不同的人,「小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男生,可是我不知道什麼是跨性別,以為所有T(註)都是這個想法。」女跨男的跨性別者阿和(化名)分享,一直到他看小說、發現跨性別族群,才確定自己的定位。註:T是Tomboy的簡稱,指氣質、裝扮、行為較陽剛的女同志。然而認同自己的身份,卻不代表大眾認可他們的存在。另一名女跨男的跨性別者Hector(化名)表示,日常中上廁所、訂機票、機場出入境都是困擾。而他們還得與社會的不理解戰鬥,Hector無奈地說:「我知道我是男的,但問題是我要怎麼讓這個社會,也看到我心裡認同的樣子。」部分跨性別者視變性為其中一種符合自我及社會期許的可能性。但­舉凡藥物、手術、證件,樣樣都成為阻擋他們的高牆。Hector解釋,取得藥物前,須獲得醫院精神科的跨性別者證明,除要面對一連串質問,更別提使用大量藥物的經費問題。就讀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女跨男的跨性別者劉庭安,則勇敢與大眾分享自身變性的過程。劉庭安透過服用藥物使自身卵巢萎縮,約兩年他的卵巢就會失去功能,但因人體仍需要卵巢分泌的激素,劉庭安說:「就得吃荷爾蒙一輩子。」他也補充,在女跨男的情況下,如果想更改身分證性別,除了跨性別者證明還得提出平胸、摘除卵巢手術證明。 參與民眾手舉全英文牌子,希望向社會大眾宣示,跨性別族群與他人無異、值得被同等對待。 圖/陳子瑜攝參與遊行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學生曾美茵說:「跨性別在LGBTQ+族群裡算是比較少數的。大眾對同志的接受度已經很高了,但對於跨性別還是有很多偏見。」他補充,不只大眾對跨性別者接受度低,甚至有些同志會「恐跨」。劉庭安也表認同,他以自身經驗分享,雖然平時校園環境相對友善、他也能向周邊人坦承自己是跨性別者,然而當具雙性戀認同的前女友,卻在分手時嘲笑他的跨性別身分,他感到十分挫敗,「他自己明明是圈內人,為什麼還會歧視?」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江培欣坦言,這幾年國內更趨關注同志及跨性別族群,但目前跨性別者仍被標籤化,且必須承受異樣的眼光。江培欣就曾聽聞一名生理男性,自國中起就擁有女性的心理認同,該男子化妝、著女性裝扮,但直到大學,男子的家人仍稱他是「怪胎」。 參與遊行的民眾,正在幫忙綁跨性別頭巾。據主辦單位現場宣布,遊行約有2000人參加,不分年齡層皆有參與。 圖/陳子瑜攝主辦單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跨性別小組表示,台灣社會僵固的性別框架,不只讓跨性別者面臨家庭、校園、職場與人際的壓力,更侷限許多人的自我表達。跨性別小組說:「本次遊行的意義在於,不管表現出什麼樣的性別特質、喜歡穿著哪種裝扮、能否被歸類於二分的男女生理架構下,都不減損其作為人的價值,都需要被理解與尊重。」甚而,跨性別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標籤,自己能決定是否留下它,就如阿和認定自己:「我就只是一個普通的男生。」
恐損身分認同 印學生上街反新法
國際
第1695期
恐損身分認同 印學生上街反新法
2019-01-02
【記者劉苑杉綜合報導】 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作出歷史性裁決,推翻《印度刑法(Indian Penal Code)》第377條,宣布將同性戀合法化,結束英國殖民以來近157年的禁令。僅過三個月,下議院便通過《跨性別權利法案(The Transgender Persons (Protection of Rights) Bill, 2016 )》,然而該法案卻被指控違反人權。因此,34所大學的酷兒(Queer)(註1)團體集體發表聲明,譴責《跨性別權利法案》已侵犯跨性別者的權利,並於12月28日號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註1:酷兒(Queer)用來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非異性戀者。本意指「古怪的、與通常的不同的」,原先是用來貶低非異性戀者的詞彙。 大批民眾從印度各地前來參與抗議活動,他們高舉抗議標語,反對下議院通過《跨性別權利法案》。 圖/得什迪普・丹卡爾提供《跨性別權利法案》的內容提及,跨性別者必須實施變性手術改變生殖器,並向五人組成的地區甄選委員會證明其新性別的「真實性」,才能獲頒跨性別者證書。34所大學酷兒團體發表的聲明當中,譴責此舉明顯侵犯跨性別者的身份認同權,且違背了憲法保障跨性別者為平等公民的精神。「雖然我是異性戀,但身為人權捍衛者,我將爭取LGBTQ+(註2)的權益。」抗議者、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學生得什迪普・丹卡爾(Deshdeep Dhankhar)建議政府為《跨性別權利法案》成立新委員會,其成員需包含跨性別者,如此一來才能為跨性別族群做出更好的判定。註2:LGBTQ+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與酷兒(Queer)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則表示其他性傾向,如泛性戀(Pansexual)、無性戀(Asexual )等。性教育網站「愛的代理人(Agents of Ishq)」指出,2014年最高法院要求州和中央政府在就業與教育領域,提供跨性別者保障名額,然而《跨性別權利法案》並未涵蓋此内容,甚至還把乞討謀生的跨性別者視為罪犯,處以六個月至兩年不等的監禁。扎米爾酷兒團體(Jamia Queer Collective)便認為新法案沒有提供跨性別者其他謀生方法,卻剝奪他們上街乞討的權利。「新權利法案對跨性別者的認識和包容程度不足,此案影響他們的生活,在立法過程中卻沒有考慮到該群體的建議與經驗。」扎米爾酷兒團體認為,在印度許多LGBTQ+遭受歧視與誤解,且具有心理問題,卻因「部分心理學家不理解他們的遭遇」而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與幫助。 抗議標語顯露民眾對《跨性別權利法案》的不滿,希望廢除該法案。 圖/得什迪普・丹卡爾提供「暴力很早就從家庭開始了。作為未成年人,LGBTQ+必須忍受家庭暴力,或選擇離開並面對沒有合法權利的世界。」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學生阿萊克・喬漢(Aniket Chauhan)認為《印度刑法》第377條雖將同性戀合法化,但沒有擬定反歧視政策。大多學術或工作場所依舊無法認可LGBTQ+族群,民眾對他們的指責或干擾無法被法律規範或懲罰。喬漢表示,各種霸凌事件環繞LGBTQ+族群的生活,他們經常面對校園霸凌而被迫輟學,或即便符合公司徵才條件卻仍無法獲得好的工作。「上一代會有酷兒,下一代亦然,我們都會存在。」印度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學生蘇拉傑(Suraj H)為一名酷兒,爭取LGBTQ+權益近四年。他認為《跨性別權利法案》侵犯了它理應保護與支持的人,政府不應強制實施性別二元制。他也表示,許多民眾無法忍受酷兒的存在,視酷兒為異常,但酷兒無所不在,反對者需接受酷兒。 為了提高學生對於《印度刑法》第377條的認知與關注,阿萊克・喬漢於9月24日在校園內組織一場遊行。 圖/阿萊克・喬漢提供
全納教育消弭偏見 蘇格蘭創LGBTI課程首例
國際
第1688期
全納教育消弭偏見 蘇格蘭創LGBTI課程首例
2018-11-15
【記者林子淇綜合報導】「今天我很高興宣布,蘇格蘭政府接受LGBTI(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and Intersex)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工作小組提出的33項建議。」蘇格蘭內閣教育局局長約翰.史威尼(John Swinney)8日表示,蘇格蘭將在境內小學實施LGBTI教育。此為全世界首例,引起民眾與相關組織的熱烈迴響。 蘇格蘭首席部長妮可拉.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參與「格拉斯哥驕傲(Glasgow Pride)」遊行,與年輕人一同走上街頭。 圖/全納教育來臨(Time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TIE)提供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提出,全納教育為顧及所有學習者的需要,以基本人權與公平正義為基礎的教育理念。蘇格蘭LGBTI全納教育工作小組的任務是共同改善教育環境,讓兒童、青少年獲得合適的知識。工作小組成員來自「LGBT青年蘇格蘭(LGBT Youth Scotland)」、「蘇格蘭國家家長論壇(National Parent Forum of Scotland)」等13個組織,宗旨為讓兒童、青少年從小學習並具備健全的價值觀與法律意識,才能更加客觀、平衡及敏銳地陳述事實,使所有人在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妮可拉胸前別著TIE的勳章,並與遊行活動的年輕人合影,宣傳教育解放的理念。 圖/全納教育來臨(Time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TIE)提供 蘇格蘭議會成員艾力克斯.柯爾-漢密爾頓(Alex Cole-Hamilton)繫上彩虹領帶,並站在花車上發表演說。 圖/全納教育來臨(Time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TIE)提供根據「平等網路(Equality Network)」組織2015年針對蘇格蘭LGBTI族群的調查,有97%的LGBTI人士曾遭遇歧視,89%的人認為蘇格蘭的平權有待加強。在農村,有將近一半的LGBTI人士感到被孤立,而城市也有1/4的人有過類似經驗。「教育是我們解決欺凌、偏見和歧視的重要工具,教育將塑造我們社會的結構。」格拉斯哥大學平等與人權碩士學生、「全納教育來臨(Time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TIE)」社會運動發起人喬登.達利(Jordan Daly)表示,運動已經進行三年,現在獲得政府同意,是LGBTI族群爭取權益勝利的里程碑,「藉此也讓眾人知道草根運動確實能改變政策,平權才能減少偏見與霸凌。」然而,聖彼得自由教會(St Peter's Free Church)牧師大衛.羅伯森(David Robertson)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政府執行LGBTI的教育並不能創造平等,只讓學生接受某種特定觀點。羅伯森指出,學校還存在各種類型的霸凌,但政策只針對LGBTI擬定教育計畫,強迫灌輸孩童思想,因此他反對政府的行動。對此,就讀愛丁堡納皮爾大學(Edinburgh Napier University)心理與社會學系的卡翠歐娜.卡特(Catriona Carter)說:「這項活動獲得很多人的支持,勢必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少數宗教團體的批評並不會影響這個趨勢。」他表示,新課程實施的初期都會非常艱難,蘇格蘭近五年才重組新的卓越課程,因此他希望教師們能夠提出反對意見。卡特表示質疑並非針對LGBTI的內容,而是考慮到課程變化將造成學生和老師的負擔。目前倡導LGBTI課程的組織尚未證明其實施的可行性,應制定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再進一步推行。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校園
第1635期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焦點
2016-11-02
【記者龐家姍台北報導】「一起FUN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10月29日於凱達格蘭大道出發。吸引來自大專院校、民間團體、企業等160支隊伍,約八萬人參與。 工作人員拉開象徵性少數群體(LGBT)的彩虹旗,宣布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正式開始。圖/龐家姍攝近年來,性多樣社群的權益在眾多團體爭取下備受關注,但社會中仍隱藏不友善與假友善,讓許多人被迫隱身。社會上有些人說尊重同志,但卻反對同性婚姻。看似友善的言論,實則隱含歧視。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希望藉此活動,讓社會正視並打破假友善。「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執行秘書郝天行表示,對酷兒盟而言,討論同志議題如果不在意他們本身的困境,就是假友善。她強調,說別人假友善有時不是說對方虛偽,而是點出對方的友善對自己而言不是友善。 今年29歲的海賊,第七次參與同志大遊行。他表示:「社會是多元的!如果無法接受那就準備被淘汰吧」。圖/龐家姍攝不只社會,其實校園中也隱藏著假友善。首先是校園風氣,學生多半對性多樣族群不了解,言語中可能無意間帶有歧視,間接造成性多樣族群的不便。「在我出櫃後,同儕會掩飾歧視的心態,試圖表達友善。」身為同志的國立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姚惠耀表示,剛入學時曾聽到室友批評同志社團跳舞噁心。但周圍有些同學在得知自己出櫃後,便會刻意避開在他面前談到同志議題。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邱敬認為台大雖算是一個友善的校園,學生對於議題的掌握高,理性討論的人也比較多。但仍存在著不夠友善的部分。她指出,今年8月台大機械工程學系考題有違反性別平等的疑慮,校方的說詞與處理方式凸顯了校園中性別意識不足,更點出部分師長的歧視性言論。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徐聖怡表示跟同志當朋友後,最常說溜嘴的敏感言詞是「像我這種正常的女生。」言下之意就是同志朋友們不正常,後來就改口自稱異性戀女生。徐聖怡認為假友善是出自於想要迎合大環境。儘管假友善好過不友善,但若同志族群以為某個人是友善的而對他毫無防備,卻從言行舉止中發現對方是假友善,可能會因此虛偽而受傷。除了校園風氣的假友善,其次是硬體設施。近年來部分大學的性別友善社團向校方提議增設無性別廁所,但只是更換一般廁所的告示牌,並不符合需求。師大性壇社社長、特殊教育學系陳冠廷就坦言,師大校本部樂智樓的無性別廁所設計格局不理想,且牌子上還畫著男女標誌。另外,男女宿的門禁機制不同,女宿在上午12時30分會趕人、男宿則不會。 師大學生會、性壇社、人文學社聯合號召校內同學參與遊行,希望能喚醒大家的性別意識。圖/台師大人文學社提供此次遊行倡導打破假友善之餘,現場團體也呼籲政府關注同性婚姻議題。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等人於24日宣布將提出《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將婚姻約定由「男女」改為「雙方」。另外法務部也將於明年9月推動同性伴侶法。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國際
第1632期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2016-10-12
 【記者曾智怡綜合報導】英國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歷史學系預計於西元2017年秋季班設立酷兒史(Queer History)碩士學位,入學資格申請將於本月開放,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酷兒相關學位。「酷兒」(Queer)一詞源自1980年代在美國誕生的酷兒理論,然而現今「酷兒」的概念已經被重新定義,逐漸從過去具輕蔑性的含義轉化為正面意義。根據《上報》報導,主導該碩士課程的金匠學院歷史學系教授普蘭珀(Jan Plamper)表示,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族群長期受到外界異樣的眼光,但近年社會觀感逐漸不帶貶義,正是時候統整酷兒歷史,讓他們透過完整的紀錄獲得更多認同,「透過知識來發展自信,是一個消解隱微壓迫的有力途徑。」當地學生普遍認同此舉,就讀媒體與傳播科系的穆斯林學生安娜‧札曼(Anna Zaman)表示,大學本來就有義務挖掘並發散新知識,設立專業研究機構正好能讓更多人關注酷兒議題,「建構一個場所提供人們大方提出問題是很好的。」她提到,在穆斯林世界中,LGBT是很難被廣泛交流的議題,仍有許多缺失的部分須仰賴知識的傳遞。就讀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智慧財產權法律學系的學生謝菀庭則表示,比起立法,透過學術研究並普及成果將更利於酷兒發展,「這種從內在去改變想法,我認為比較能治根。」但謝菀庭同時指出,會修習該碩士課程的幾乎是本身已有在關注LGBT議題的人,如此一來並不會增加認同酷兒的人數。金匠學院學生咪咪‧塔尼達(Mimi Thanida)也說:「我雖然對這個碩士感興趣,但是更希望課程可以著重在當代酷兒運動如何促進LGBT友善環境,而非僅歷史研究。」身為校內LGBT社團成員,比起歷史她更重視酷兒的未來發展。現今大學的同志研究多附屬於性別研究的領域,未有獨立出來的專業研究機構,以致歷史紀錄少之又少,金匠學院認為學術研究人員應率先站起,為LGBT族群紀錄其完整的歷史脈絡與論述進程。此外,創設酷兒碩士的長遠目標則是希望透過與研究生的合作,在南倫敦建立國家酷兒資料庫(National Queer Archive)。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