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藉百年日記回溯城市歷史 實境解謎打造沉浸式體驗
生活
第1798期
藉百年日記回溯城市歷史 實境解謎打造沉浸式體驗
2024-11-08
【記者林以晴台北報導】臺北市立文獻館與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合作開設「史蹟趴趴GO- 青年GO有力! 青年導覽培訓工作坊」,在10月26日舉辦「日記臺北.走讀城中」實境解謎人文導覽活動,以趣味的方式為國三至高三生導覽,希望跳脫歷史課本給人枯燥乏味的既定印象。 活動分為人文走讀導覽和實境解謎兩部分,全程皆由工作坊大學生籌備和設計。參加者會拿到一本虛構的百年日記,記錄過去台北城居民,從清領至日治時期橫跨兩代的故事,並由東吳歷史學系碩士班學生蕭奇耀擔任導覽員,帶領國高中生們隨著日記內容,走訪台北市中山堂、台灣省城隍廟等古蹟。蕭奇耀期望道:「希望學生不只單從表面去認識歷史建築,而是能藉由特定的人或物,串聯起建築物的故事。」當導覽途經總統府時,蕭奇耀便分享日本總督明石元二郎對台灣的熱愛,進而介紹總統府曾做為總督府的歷史。參加者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級中學生蔣維恩分享,自己過去除了應付考試之外,不會主動接觸歷史知識,這次走讀讓他有機會實際走訪現場,感受歷史的真實感。 走讀結束後,眾人移至東吳城中校區進行實境解謎。參加者須利用日記和線索包找出關卡所在教室,使用日治時期報紙、地圖等史料,結合走讀時聽到的歷史故事,解開藏寶箱的密碼。竹林中學生呂瑞齊分享道:「我覺得很好玩,而且怕被其他組超越,會想趕快解開謎題。」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是摺紙飛機拼出隱藏密碼的關卡,具有挑戰性。 實境解謎設計者,東吳歷史學系碩士班學生陳苡銜說道:「籌備工作比想像中繁瑣,需要不斷考證使用的圖片、史料是否正確。」工作坊學生們除了運用GIS空間設計增加臨場感外,在撰寫日記內容時也參考大量日記史料,並模仿前人的筆法,盡可能如實呈現。陳苡銜也提及,這次的經驗與一般課堂口頭報告不同,能學到組織活動的能力,還需要面對大眾。蕭奇耀也認同籌備經驗有別於學校課程:「能訓練我收集資料和講故事的能力,還有在過程中該如何跟別人溝通。」他表示未來會繼續參與這類型的活動,也考慮將走讀導覽作為副業,在這一領域持續耕耘。 歷史學系的課程通常較為靜態,缺乏實踐機會,因此東吳歷史學系希望藉由此次活動,填補傳統歷史教學的不足。活動指導老師,東吳歷史學系副教授鄭螢憶提到,除了訓練學生口條外,也能將課堂所學運用於社會中,並在大眾面前展現成果,讓學生學習更有成就感。他期望道:「希望能讓大眾理解,歷史不是象牙塔的知識,而是生活的場域、跟文化息息相關的學科。」他也提到,待實境解謎與走讀規畫更加成熟,未來也可以跨學科合作,開發外語版本的活動,持續將歷史推廣給公眾,也讓學生獲得更多實踐機會。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體育
第1798期
競速疊杯老少咸宜 桃園城市盃望向下扎根
焦點
2024-11-08
【記者張傳儀桃園報導】113 年桃園城市盃全國品勢電子踢擊暨競速疊杯錦標賽於10月27日在桃園市慈文國中活動中心舉行。此次比賽以推廣跆拳道和競速疊杯為目的,結合跆拳道品勢、電子踢擊和競速疊杯在同一比賽中。來自國防大學運籌管理學系的張詠珉以3.291秒在競速疊杯社會組3-3-3項目中位居第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的徐鈺芳則以3.402秒作收。 競技疊杯分為3-3-3、3-6-3及Cycle三種項目,3-3-3的項目需要使用9個杯子,每3個一組,選手要先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3-6-3要使用12個杯子,左、右兩旁各有3個杯子,中間6個。同樣地,選手需要把每組杯子疊成金字塔,最後重新組合回原狀。 循環式Cycle則是使用12個杯子,先完成3-6-3項目,再完成6-6項目,然後是1-10-1,最後收為3-6-3的形式。比賽前可以先在裁判面前先進行2次熱身,再進行4次試疊,取秒數最少的作為最終成績。 來自國防大學的張詠珉認為今天的表現尚可,因為自己上大學後比較少接觸這項運動,表現上不如國高中時期,「雖然有點久沒有接觸這項運動,就是有點反應速度有點退步了,但是整體來講還行,就是沒什麼太大的失誤」臺師大的徐鈺芳則認為相較於以前的紀錄,自己在此次比賽中的表現有好一些,「在秒數上面有比之前還要快,之前大概4秒多,今天3秒多,有進步的狀態,所以狀態也不錯。 」 談及競速疊杯的特點,桃園市體育總會疊杯委員會總幹事邱芳妙說明,疊杯分布的年齡層很廣,小至3歲大至99歲都適合從事,也不需要特定的場域就能進行,「它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在練習能夠(提升)專注力、手眼協調,以及雙手平衡。 」 目前競速疊杯在台灣的發展還在萌芽階段,主要的發展也都在北部,但其實臺灣也已經有國家代表隊的選手,並在國際賽上奪得好的表現,在此次比賽中推派許多選手參賽的伊萊威疊杯中心教練陳宥蓁說:「它畢竟是一個比較新興的運動,但是我們就是獨立推廣,讓大家更認識這個運動。 」他表示,自己也有在國小社團中教學,希望可以將競速疊杯向下扎根。對於競速疊杯的推廣方向,邱芳妙也說明,自己同時也是跆拳道教練,除了平時在道館推動競速疊杯外,此次的比賽也讓更多對競速疊杯不熟悉的家長及小孩產生興趣,也希望落實所有小學都能推廣此項運動,「希望我們官方單位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讓我們方便推動這樣子的一個運動。 」
各國好手同「跆」較勁 施云偵臺北城市盃二連霸摘金
體育
第1787期
各國好手同「跆」較勁 施云偵臺北城市盃二連霸摘金
2023-11-29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選手施云偵去年於女子49公斤級摘金,今年挑戰女子53公斤級也順利奪牌。 圖/林詩祐攝【記者林詩祐台北報導】臺北城市盃跆拳道邀請賽(以下簡稱城市盃)於11月22、23日在臺北體育館4樓舉行。過去城市盃因疫情停辦2年,去年重新登場,但以國內賽形式辦理,今年恢復為國際賽,廣邀各國好手參加。其中女子53公斤級由去年在49公斤級拿下金牌,來自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施云偵,以總分8:1和9:4連下兩局,擊敗日本兵庫縣隊選手石見舞雪(MAYUKI Iwami),笑納二連霸。決賽開局,石見舞雪快速發動攻擊,面對對手攻勢,施云偵沈穩應對,抓準時機以一記下壓踢擊對手頭部,率先拿下3分,也擾亂石見舞雪的進攻節奏。接著施云偵一路保持領先,輕取第一局勝利。第二局石見舞雪調整狀態,與施云偵互有來往,甚至一度將比分拉近至1分,但施云偵頂住壓力,以頭部攻擊和近身攻擊上端(註)連得4分,贏得冠軍。註:上端為胸、腹部戴護具的位置。 現代賽事採取電子護具,在比賽開始前雙方互相確認護具是否正常運作和計分。 圖/CS運動攝影團隊提供施云偵在賽後分享擊敗對手的心法:「日本選手的攻擊節奏快,因此必須先壓制對手,讓對手無法順利得分。」他也提到,因為在場下看到日本選手的精采表現,決賽前得知對手為日本選手時相當緊張,「昨天看一個新加坡跟日本的選手對打,360迴旋踢、後踢一直塞一直塞,很精彩,我看都嚇到了!」以銀牌作收的石見舞雪則表示,這是他首次參與的國際賽事,對於能得到第二名感到滿意,他也稱讚台灣選手擅長近身戰,未來會針對此部分進行加強。 日本兵庫縣隊石見舞雪(MAYUKI Iwami)初次參與國外賽事,他坦言自己在冠軍賽中太緊張,沒有把握住機會。 圖/林詩祐攝「城市盃讓選手除了國手選拔賽外,還有更多機會磨練技巧和增強抗壓性。」施云偵認為能在國內參加如此高強度比賽的機會較少,也能更好的磨練選手。前來參賽的外國好手也肯定該賽事的參賽者具有多樣性,石見舞雪說明相較國內比賽,該賽事能夠在同量級中遇到更多不同身型的對手,對於未來面對大型的國際賽事更有幫助。 臺北城市盃跆拳道邀請賽匯集各國好手,今年共邀請來自18個城市的跆拳道隊伍一同共襄盛會。 圖/林詩祐攝2018年世界跆拳道聯盟(WT)主席曾受邀來台觀摩城市盃,並計畫將其納入世界跆拳道聯盟(WT)認證的國際積分賽事,然而因疫情攪局導致進度中斷。臺北市體育總會跆拳道協會代表李後坤表示,雖前方困難重重,且協會甫經人事異動,但仍努力推動城市盃,希望能朝世界跆拳道聯盟(WT)認證的國際積分賽事前進,也期待未來能夠邀請更多國家的選手,提高賽事水平。 印尼雅加達隊的Silvana Lamanda(圖左),作為唯一代表印尼參賽的選手,他不負眾望,贏得女子62公斤級金牌和女子團體成績第四名。 圖/CS運動攝影團隊提供
跳出城市盃新高度 林志成葉柏廷破紀錄奪冠
體育
第1781期
跳出城市盃新高度 林志成葉柏廷破紀錄奪冠
焦點
2023-09-28
【記者葉蓁芸新北報導】112年新北城市盃全國田徑公開賽23日起於板橋第一運動場展開為期四天的賽事。在公開男子組跳高項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葉柏廷選手跳出亞洲運動會標準2米21,以破大會紀錄之姿奪下金牌。公開男子組撐竿跳高項目則由國立屏東大學林志成選手以5米38摘金。同時破個人、大會以及全國紀錄,甚至將第19屆杭州亞運選手黃正琦創下的全國紀錄,5米35往上推進3公分。 烈日下,虎尾科大葉柏廷起跳後在空中呈現完美弧線,流暢地越過竿子。 圖/葉蓁芸攝為備戰10月登場的中華民國112年全國運動會,各地選手投入新北城市盃,公開組近1100人參與本次賽事。在公開男子組跳高項目,葉柏廷選擇從1米98起跳,接續的2米02、2米06都一次過關,躍過2米15後葉柏廷選擇挑戰亞運標準2米21,也是他在2023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後再度挑戰。前兩跳都未順利躍過,但葉柏廷頂住壓力,最終在第三跳成功,奪下金牌。雖首次跳過2米21,但葉柏廷表示能再完善技術方面,過去常因太過急躁而使助跑速度不穩定,導致上竿失誤,「每一跳都沒有很順暢地過去,所以回去步點、助跑的部分,流暢度還要再改良。」 虎尾科大葉柏廷在前兩跳失敗後,最後一跳成功躍過亞運標準2米21,破大會以及個人最佳紀錄。 圖/葉蓁芸攝同樣在高度上爭鋒,公開男子組撐竿跳高項目出現驚人表現。林志成一舉突破5米35的全國紀錄與大會紀錄,以5米38的亮眼成績奪金,同時創下個人最佳紀錄。「乖了一個禮拜,很久沒有放鬆肌肉,這個禮拜很聽教練的話 。」林志成笑道,過去受傷病困擾,導致成績無法突破瓶頸。林志成提到,此次賽前特別注意身體狀態,因此獲得好成績。他也感謝教練的培養與等候,「讓教練久等了。」對於愛徒歷經傷病到突破全國紀錄,教練葉健銘相當感動,他說:「志成本身速度好、肌力好,但以前是十項全能選手,後來才轉為撐竿跳,所以我們幫他加強比較多專業性撐竿跳技術,他也越來越成熟,這是最大的進步。」 林志成手持竿子,調整動作後奮力起跑,全神貫注將速度轉化為高度。 圖/葉蓁芸攝 成績受傷勢影響停滯兩年多,林志成終於在第三跳成功打破全國紀錄,同時破大會以及個人最佳成績。 圖/葉蓁芸攝談及10月的全運會,葉柏廷將目標鎖定金牌,也期盼自己享受第一次的全運會。林志成則希望跟學長、學弟再次突破個人最佳紀錄。葉健銘補充,期望林志成更專注於自身狀態與技術,增加撐竿磅數並學習操控竿子,透過全運會的磨練提升穩定度,「因為他真正練只有那兩三年,時間還沒有像他們練十年、十幾年那麼久,所以我希望他增加成熟度。」 賽後,林志成與教練葉健銘在記錄板前合影,葉建銘表示相當開心、感動。  圖/葉蓁芸攝
梁嘉雯不畏惡劣環境 滿分之姿奪定向越野冠軍
體育
第1775期
梁嘉雯不畏惡劣環境 滿分之姿奪定向越野冠軍
2022-12-14
【記者林婕宇新北報導】選手握著地圖,奔馳於大街小巷,2022新北市城市定向挑戰賽於10日在淡水城區揭幕,儘管當天低溫且飄雨,選手們的熱情卻未被澆滅,而女子菁英組的賽事最終由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的香港選手梁嘉雯以滿分奪下第一名。 辦在城市中的定向越野路徑相當多元,選手可能跑經樓梯、大街小巷甚至是穿越家戶。另外,比起速度,定向越野更重視選手看地圖、找捷徑的能力。 圖/林婕宇攝本次定向挑戰賽採積分制,選手們於比賽開始時才能藉由地圖得知檢查點的分佈,並可自由選擇通過這些分數高低不等的檢查點,最後依指定時間內(女子菁英組為60分鐘)各選手拿下的積分多寡決定排名。此外,選手在賽中僅有地圖及指北針做參考,因此,事前如何規劃路線、途中如何不迷路以拿下高分,相當考驗選手能力。 當選手跑到檢查點時,要將手上的點簽器放在電子打孔器旁,讓打孔器感應。主電腦就可以即時收到選手已經通過的檢查點以及通過時刻。圖為選手經過檢查點打卡。 圖/林婕宇攝拿下冠軍的梁嘉雯是組內唯一奪得滿分320分的選手,對此,他認為自己在賽事中發揮穩定,可惜於特定位置掌握度較差,導致多花了些時間,「有個地方等紅綠燈滿久的,甚至還遇到路人來問路,但有了這次的經驗就知道以後可以走隧道(地下道)避免等待。」曾在今年全民運動會女子組定向越野中距離賽斬獲銅牌的輔仁大學葉靖瑩在本次比賽獲得第二名,他直言,比起成績,自己更在乎每場比賽後的檢討與修正,「這次還是有點小繞路,希望以後可以更快看完地圖、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 定向越野賽幾乎何種天氣都能舉行,唯獨在暴雨或是颱風天才會停賽,因此天氣、地形也是考驗選手的條件之一。圖為選手梁嘉雯飛奔過馬路。 圖/台灣定向運動協會提供雖然本次比賽在城市進行,但國外賽事通常於山林舉辦,梁嘉雯認為,此差異讓缺乏相關地形訓練的台港選手在國際上呈現弱勢。梁嘉雯以自己赴土耳其參加定向越野積分賽的經驗為例,表示由於當時天氣極冷甚至下著雪,再加上對地圖不熟悉,最後花了非常久才完賽,成績落後其他選手相當多。對於這個現象,台灣定向運動協會理事長林士斌也坦承:「如果要為了國際賽做準備,一定要先去有這樣場地的國家做訓練,在台灣沒辦法。」 來自香港的李健威獲得本次男子菁英組第一名,他表示今年來台灣工作之後,還沒機會跑到台灣的大自然地形,現在只參加過城市或公園的賽事。 圖/林婕宇攝不過,梁嘉雯也指出,台灣地形樣貌不少卻缺乏繪製地圖的人才,所以選手才會無法練習,他感到可惜地說:「台灣在做定向的人很少,相關活動也不多。」林士斌也表示,今年全民運定向越野項目時隔八年才再度出現,正是因各縣市缺乏選手,對此,他說明目前協會正努力舉辦活動以及教學課程,以求讓更多人接觸定向越野。 本次賽事中其中一組別為家庭組,讓家長與小朋友能一同參賽,增進親子互動關係。圖為家長與小朋友一起研究地圖路線。 圖/林婕宇攝
「撐」起屏東榮耀 林志成黃正琦全田賽大放異彩
體育
第1769期
「撐」起屏東榮耀 林志成黃正琦全田賽大放異彩
2022-10-26
【記者蔡文馨宜蘭報導】111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組撐竿跳高項目21日在大雨中登場,代表屏東縣參賽的國立屏東大學林志成與黃正琦最終勇奪冠、季軍,繼新北城市盃全國田徑公開賽摘下金銀牌後再次連袂為屏東撐竿跳高界跳出佳績。 111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由葉健銘教練(左一)攜手帶領來自屏東的林志成(左三)、黃正琦(左四),以5公尺05及4公尺85的成績,拿下冠軍與季軍。圖/蔡文馨攝撐竿跳高考驗跳躍、腰力及短跑速度,選手可於任一高度試跳,但僅各有三次試跳機會,因此十分考驗選手對於場地的適應力及體能狀況。此次賽事緊接城市盃後,選手的恢復速度備受挑戰;再加上比賽當日天氣惡劣,雨滴不僅使選手視線受阻,也難以如常緊握竿子,最終選手繳出之成績多半較城市盃遜色。本屆全田賽位列第三的黃正琦甫於上月城市盃以5公尺35突破高懸九年的5公尺32全國紀錄,​​並鎖定杭州亞運門票。然而,由於天氣因素再加上賽前確診停練一週,黃正琦本次賽事僅跳過4公尺65、4公尺85兩高度,最後三度嘗試5公尺05失敗。儘管成績不亮眼,但在大雨中成功挑戰最強磅數(最高難度之竿子)的黃正琦仍正面地說:「在下雨的狀況下,心態上有所突破,也幫助自己未來更適應這樣的場面。」 屏東大學黃正琦此次比賽雖以4公尺85拿下銅牌,但對於自身的表現十分滿意,因為在大雨中,成功突破心防挑戰最強磅數15呎7、185磅重的竿子。 圖/蔡文馨攝奪下冠軍的林志成於大一時因教練葉健銘建議下,從十項全能轉向撐竿跳高,僅訓練一年便在今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中,以5公尺25奪下冠軍,再於上月城市盃以5公尺12破大會紀錄的表現奪牌。可惜的是,由於天候以及膝蓋傷勢,導致林志成於全田賽三次挑戰大會紀錄5公尺23失敗,但最終仍以5公尺05拿下金牌。「就不要理它(膝蓋),當作沒事,好好專注在完成比賽上。」林志成說道。 同樣來自屏東大學的林志成,即便因大雨視線不佳,且左膝蓋疼痛,仍強忍不適,三次挑戰大會紀錄5公尺22失敗,最終以5公尺05拿下金牌。 圖/蔡文馨攝同自屏大,林志成與黃正琦間的好感情在賽中展露無遺,這都出自葉健銘對於「良性競爭」的堅持。他認為,台灣撐竿跳高選手過往都是各地區自行培訓,缺乏相互交流機會,因此期望選手們除了彼此競爭外,也能互相學習、精進。黃正琦也指出,葉健銘的栽培是他三年來成績能大幅提升的關鍵,「教練帶著我改變很多觀念,技術也有因此成長。」 出自同師們的林志成與黃正琦在撐竿跳高項目中雖為競爭關係,但因葉健銘教練對於選手們「良性競爭」的堅持,在場上常能看到選手們彼此互相激勵與協助。圖/蔡文馨攝全田賽為本年度最後一場田徑賽事,林志成與黃正琦表示,他們接下來將為明年的港都盃全國田徑錦標賽做準備,並以突破全國紀錄為目標,持續努力。 黃正琦(左一)與林志成(左二)皆表示,將在冬季訓練中認真調整好狀態,並繼續以突破全國紀錄為目標,持續努力。圖/蔡文馨攝
放眼杭州亞運 楊俊瀚沈怡如城市盃雙破紀錄
體育
第1767期
放眼杭州亞運 楊俊瀚沈怡如城市盃雙破紀錄
2022-10-05
【記者蔡文馨新北報導】槍聲始下,選手邁開步伐,場內加油聲四起。111年新北城市盃全國田徑公開賽於1日至5日在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行,集結國內各方好手共襄盛舉。其中,在公開男子組100公尺組,「台灣最速男」、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楊俊瀚再度擊敗國立體育大學勁敵林祐賢,名列首位。公開女子組撐竿跳高則由亞運培訓隊好手沈怡如奪得冠軍。 國立體育大學林祐賢(圖左)於100公尺決賽中再度與楊俊瀚同場競爭。圖/蔡文馨攝因原訂今年九月舉行的亞洲運動會延至明年,亞運田徑培訓隊選手於下半年投入台北秋季全國田徑公開賽、新北城市盃全國田徑公開賽與將在月底登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為亞運重新調整訓練步調及維持比賽感覺。在公開男子組100公尺項目中,楊俊瀚先以10秒14的成績在預賽驚艷全場,再以10秒17從準決賽闖入決賽,最終他以10秒12奪冠,雖未突破他於日本所創下的10秒11生涯最佳紀錄,但已刷新他在國內參賽的成績。在下半年度國內賽事中,從秋季賽到此次城市盃公開賽,楊俊瀚成績趨於穩定,重新找回昔日狀態。「很棒啊!三趟(預賽、準決賽、決賽)都在10秒20以內完成,代表自己狀態、自信和技術上是純熟的。」楊俊瀚對於此次表現滿意地表示。但他也坦言在100公尺決賽前心情是沈重的,因為預賽和準決賽跑起來的狀態很好,所以對決賽成績仍有一些想像。楊俊瀚也期許,「不管賽前準備或熱身,比賽時,要透過對話讓自己不要有其他想法跑出來。」  「台灣最速男」亞運培訓隊選手楊俊瀚以10秒12的成績奪下冠軍。圖/蔡文馨攝除了楊俊瀚以外,繼秋季賽後再次與其爭霸100公尺的林祐賢也是場上一大亮點。上半年度全大運,林祐賢以黑馬之姿奪下100公尺、200公尺及400公尺接力三金;在秋季賽100公尺決賽中,更僅以0.06秒之差敗給楊俊瀚位居第二,此次雖因身體不適,導致賽前休息一週缺乏跑感,但仍以10秒43的佳績拿下亞軍。對於再次與楊俊瀚同場較勁,林祐賢坦言心情較秋季賽放鬆,「因為上一場可能太競爭,太想要追著他,自己節奏有點被打亂,但這次有抓到感覺。」他同時表示未來還有很多機會與強者競爭,需要多多歷練與維持心態。 國立體育大學林祐賢(圖中)上半年度全大運以黑馬之姿奪三金。圖/蔡文馨攝賽場另一焦點為公開女子組撐竿跳高決賽。亞運田徑培訓隊選手沈怡如以4米01破大會紀錄,雖未成功挑戰全國紀錄4米20,但沈怡如開心地說:「今天表現比較穩定,跟竿子配合也比較好,覺得自己速度跟力量有比較提升。」對於亞運延期,沈怡如表示會趁這段時間好好準備,提升腳踝的強度,維持每場4米10的成績,再嘗試突破全國紀錄。 撐起長竿,奮力一躍,亞運培訓隊選手沈怡如以4米01破大會紀錄奪下冠軍。圖/蔡文馨攝 亞運培訓隊選手沈怡如表現穩定,速度與力量有明顯提升。圖/蔡文馨攝儘管亞運延期,影響亞運田徑培訓隊選手的賽程規劃,但選手仍透過國內重大賽事,重新找回比賽步調並維持穩定成績。楊俊瀚表示,在21日及22日舉辦的全國田徑錦標賽是台灣最高等級的田徑賽事,他也將在100公尺及200公尺項目中全力以赴,為明年登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與亞洲運動會做萬全的準備。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體育
第1760期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2021-12-15
【記者李昀璇新竹報導】選手運用手指與手腕巧妙運球,並抓準時機揮動球桿,傳球至隊員球棍袋中。2021藍鵲盃袋棍球賽10至1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登場。在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賽事中,國立東華大學以全勝之姿順利蟬聯冠軍。此外,今年七月,世界袋棍球總會(World Lacrosse,WL)獲得核可,意味袋棍球有望於2028年列入奧運比賽項目。 藍鵲盃袋棍球賽由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舉辦,為了增進新手球員技術,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此次賽事為六人制,比賽分共四節,每節六分鐘,比賽時長共24分鐘。 圖/李昀璇攝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冠軍戰由東華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開賽不到六十秒,東華率先進帳兩分,帶起團隊氣勢,首節便轟出5:0攻勢。第二節城市科大多次闖入東華禁區,仍無力回天,單節僅一分入帳。第三節上半東華持續猛攻,迅速拿下四分,逼迫城市科大喊出暫停,暫停後城市科大仍無力突破對手防線,最終東華以四節14:1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衛冕冠軍寶座。此次東華女子隊由13位成員組成,其中有七位選手皆在冠軍賽中得分。隊長廖羽翎表示,即便出賽成員中有一半為新進學妹,今年隊伍戰力仍有所提升,加上成員數量增加,可進行較多次替補,讓選手有更多彈性調整狀態。 國立東華大學在女子高中與大專院校組冠軍賽取得壓倒性勝利,即便冠軍賽當日已進行三場賽事,仍在賽場上表現突出。 圖/李昀璇攝而在男子大專院校組冠軍賽中,由北部和中部學校組成的種子聯隊以5:2戰勝城市科大。上半局,種子聯隊抓準城市科大傳球失誤連續發動多次快攻,重創對手氣勢。城市科大雖在下半局力挽狂瀾,但仍無法敵擋敵對攻勢,最終遺憾收銀。種子聯隊隊員、東吳大學選手張伍曜表示此次臨時組成隊伍參賽,原先並無預料能奪冠,「但上場後大家格外認真、有拼勁。」他分享團隊因此順著氣勢一步步拔得頭籌。 每節比賽開局皆會重新發球,男女的開球規則不同。在男子組中,雙方會盤踞在地互相爭球,而在女子組中則是讓裁判將球拋向高處,讓選手爭球。 圖/李昀璇攝本次賽事吸引23支隊伍報名參賽,相較以往數量明顯增加。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由於疫情導致國際賽事停擺,協會便將大部分資源及人力移往國內進行基層學校推廣,參賽隊伍數量有顯著成長。此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於七月正式投票通過對國際袋棍球總會的認可,代表臺灣袋棍球隊將有機會前進奧運舞台,對此,協會除了舉辦藍鵲盃讓國內袋棍球新手互相切磋,也正在進行培訓和推廣,為可能登上的奧運舞台提前備戰。關梓樺表示,目前國內約有500至600位袋棍球選手,未來六年內除了會持續進行在地學校推廣與種子培訓,讓選手數量達到1000位,也期望透過不同層級的競賽,精進選手實力。 袋棍球規則中允許的身體碰撞性大,因此球員間常發生激烈的身體碰撞,增加比賽中的刺激性與可看性。 圖/李昀璇攝現今各校袋棍球隊仍以社團形式組成,東華與城市科大科即為甫成立三年的社團,即便國內多數大專院校尚未成立袋棍球社,缺乏管道的學生仍可以透過協會的種子培訓計畫,接受補助並進行培訓。接觸袋棍球剛滿兩年的蕭正宏說道:「打這個運動當下很開心,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期望未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袋棍球,並將目標放在前進奧運舞台,為臺灣爭光。 由於多數大專院校沒有設立袋棍球社團,因此協會提供培育計畫,開放對袋棍球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種子聯隊因而誕生,而隊伍中的選手多數學生皆有另一體育專長項目。 圖/李昀璇攝
走入城市發展史 條通走讀領民回顧在地光景
生活
第1758期
走入城市發展史 條通走讀領民回顧在地光景
2021-12-01
【記者王嘉瑜綜合報導】由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與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攜手,邀請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筆名路那)擔任嚮導,「條通疑案調查事件簿」於11月28日在林森北路、新生北路與晴光商圈舉辦。活動帶領民眾來到農安街、錦新大樓與林森公園等地,層層剖析該區景物的巨大變遷,並對應曾發生在此地的懸疑案件。通過區域與犯罪間的微妙連結,匯聚成獨特的城市發展歷史。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手拿地圖,向民眾解釋清末民初時角頭與幫派在條通地區內的分布。 圖/王嘉瑜攝條通地區過去歷經不同政權的統治,呈現了台灣歷史的多元面貌,包括日治時期的宮前町與日人墓地、戰後的美軍酒吧文化,以及現今大眾熟知的成人娛樂產業。而本次走讀路線中解說的懸案,皆是在複雜政治與產業文化的交會下孕育與誕生。路那<b>提到,通過檢視過去的犯罪案件,不僅可以帶我們回到過去,理解事件當下的社會氛圍與禁忌,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反思所身處的時空。「界定犯罪的標準不會一成不變,它會因為不同政府、不同時代而改變。」他<b>舉例,走讀路線行經的農安街,過去曾是私人派對的舉辦地點,人們從前只能在這裡藏匿不被社會允許的性慾與性向,尤其受到同志族群的歡迎。民國93年台北市警方在農安街查緝一場男同志性愛派對,路那說明,當時警方粗暴的蒐證過程、媒體污名化的報導,在在透露出大眾對同志文化、愛滋病的無知和曲解,是我們生活在性別平權意識普及的今日所難以想像的情景。 走讀隊伍行經農安街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通過警方蒐證留下的照片,介紹農安街事件始末。 圖/王嘉瑜攝對懸疑案件有興趣的參與民眾王佩倪表示,他印象最深刻的走讀地點是被稱為「台北最大鬼屋」的錦新大樓,大樓過去因為建築設計缺失發生過2次火災,因此六樓的靈堂被多數人認為是悼念罹難者的區域,但路那發現照片中的牌位數量與死者人數不符,才發現那是為了安置孤身來到台灣的國民黨老兵而設立的共同祠堂。路那<b>分享,我們會因為刻板印象去害怕某些東西,但如果嘗試去了解、去解釋,就會發現它其實蠻可愛的。 圖右為號稱「台北最大鬼屋」的錦新大樓,黑色的玻璃帷幕是導致民國73年時代大飯店大火時,房客難以逃生的原因之一。 圖/王嘉瑜攝走讀活動最後來到曾是日人墓地的林森公園,公園裡突兀的兩座鳥居是為祭祀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原二郎及他的秘書官。路那<b>解釋,因為政府在規劃都市綠地的更新時,未考慮到該地歷史發展,導致兩座鳥居現在的位置與方向都不在原先的位置。王佩倪説:「在聽這些歷史故事與懸疑案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其實也不太了解我住的地方。」他補充,他不曾去思考幼時家旁的荷花池與農田,如何演變成為今日的高樓大廈。 兩座鳥居矗立在台北市林森公園內,圖右為祭祀第七任台灣總督明石原二郎。 圖/王嘉瑜攝路那説道:「如果我們把城市當作自己的家,我們一定會希望它是設計好的、有意義的。」他也期許大眾可以通過走讀活動,將在學校獲得的扁平歷史知識,結合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凝聚成立體的歷史意識。臺大歷史學系學生莊鎮元認為,台灣人對於歷史的既定印象仍然停留在教科書的層面,而沒有融入生活,他強調,歷史不應該流於過去,而是應該和現代結合,這才是歷史教育的真正意義。
整個城市都是你的植物園 中科大創智能生態缸
新知
第1757期
整個城市都是你的植物園 中科大創智能生態缸
2021-11-17
【記者吳姿芳綜合報導】室內景觀結合科技是人類養殖動植物的新趨勢,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智慧生產工程系團隊研發智能生態缸,利用「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AIoT)」設備即時監控環境,榮獲2021 iENA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智慧生產工程系團隊發明智能生態缸,榮獲2021 iENA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競賽金牌。 圖/研究團隊提供智能生態缸的外型起源於迷宮球(註),可分為本體和外圍。球狀本體內為熱帶雨林生態景觀,包含蕨類、青蛙和甲蟲等動植物。外圍則具有管狀水族管,能在其中養殖小魚、蝦類和水草,且內外部可以透過智能控液閥相通。此外,球狀本體也置入智能LED照明、智能溫濕度感測器等設備,能隨時隨地監控數據。註 : 迷宮球為內部含球與迷宮的裝置,能培養孩童從平面空間轉為立體空間的感知能力。 智能生態缸由球狀本體、外圈的管狀水族管和音箱空間組成,並在水族管與生態缸的連接處設計「智能控液閥」,使水族管內的生物糞便能利用智能設備送入生態缸。  圖/研究團隊提供團隊指導老師、中科大智慧生產工程系教授張源修過去曾研發人工浮島,此次智能生態缸也運用類似的原理。他利用智能LED照明及智能溫溼度感測器幫助植物行光合作用,同時將環境調整為適合動植物的狀態。此裝置也搭配專屬APP,每十分鐘傳送最新數值至手機,讓團隊不僅能隨時監控和調整設定,也會被即時通知缸內的異常狀況。 使用者透過手機即能連線AIoT設備,如智能控液閥、智能LED照明、智能溫濕度感測器、智能土壤感測器、智能音響等設備。  圖/研究團隊提供此外,水族管與生態缸的連接處設有「智能控液閥」,可利用傾斜式的水族管,讓魚蝦的糞便沉積於底層,再使用魚菜共生的環保循環技術,透過閥門將糞便與水提供給雨林生態的動植物。另外,團隊在智能生態缸底部設計音箱空間,可以置入小型的藍芽音響。團隊成員中科大商業經營系學生陳炫如說 :「音樂讓人放鬆,而音箱空間可以使音樂產生共鳴,音質也會更清晰。」 都會人生活於狹窄的空間,無法隨時欣賞自然景觀,因此團隊研發智能生態缸,療癒人心。  圖/研究團隊提供近年來越來越多室內景觀產品結合科技,團隊成員中科大商業經營系學生吳哲典解釋,「我認為生態缸會很有賣點,因為現在都市人生活緊湊,生態缸能療癒身心。」樂坊水族店長陳鐸仁也提出生態缸使用方面的疑惑,他說:「如果智能生態缸的清潔不方便維護,像雨林植物會因為生態變化而變髒,可能會不被大眾接受,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智能生態缸的半徑大約為20公分,能擺設於辦公桌上,讓上班族在工作之餘也可以觀賞動植物,放鬆疲憊的身心。  圖/研究團隊提供陳炫如說明,智能生態缸尚處初期研發階段,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像是生態缸內的物種該如何共同存活,以及魚類糞便該如何經過發酵處理,都還需團隊進一步優化。未來團隊希望將智能生態缸商品化,讓辦公族群也能在狹小的室內觀賞大自然。他們也計畫將智能生態缸加大,可以設置於老人日照中心,供長輩養殖動植物、調劑身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