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反極右教育部長上任 波蘭生罷課爭思想自由
國際
第1740期
反極右教育部長上任 波蘭生罷課爭思想自由
2020-12-17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7日至11日,高達5000多名波蘭大學師生走入森林撿拾垃圾、到醫院捐血、支持當地餐廳。這是由雅蓋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 JU)政治科學與國際關係學院發起,聯合波蘭七所大學學生協會舉辦的「阻止教育部長破壞教育制度(STOP deMENtażowi Edukacji)」運動,用以反對極右翼的現任教育與科學部長普熱梅斯瓦夫・查爾奈克(Przemysław Czarnek)的就職與即將實施的教育政策。 「MENczarnia, stop deMENtażowi edukacji」是波蘭文拼出的文字遊戲,MEN是Ministry of Education的縮寫;męczarnia意思是厭煩的事情;demontażowi意思是毀滅,組成「阻止教育部長破壞教育制度」意思。 圖/約翰鮑勃&蘇菲報刊提供該運動在臉書官網上呼籲參與者五天內以捐血、淨林、支持當地餐廳等實際行動表達對社會與環境的關心。抗議學生代表之一休伯特・雅庫伯・比納克(Hubert Jakub Bieniek)解釋,政府指斥示威者「手上有血」、把跨性別族群比喻成野獸、也無落實任何振興經濟的措施。學生因此決定以反諷的方式抗議,捐血給有需要的人、為野獸清理棲息地及支持在地商家,抗議的同時也為社會盡一份力。波蘭右翼民族保守派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rawo i Sprawiedliwość, PiS)於10月19日委任查爾奈克為教育與科學部長。查爾奈克曾發表反LGBT的言論,他說:「這些人不是一般人,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家庭免受這種腐敗、墮落與不道德的行為。」比亞韋斯托克大學(University of Bialystok, UwB)學生賈努斯・布洛維克・比亞韋斯托克(Janusz Borowik Białystok)批評,查爾奈克是極端的天主教徒,不但歧視同性戀,在疫情肆虐期間竟不注重民生,只重視宣揚天主教義。針對教育政策,查爾奈克在《波蘭廣播電台24(Polskie Radio 24)》的訪談中表示,他將嚴格審查教科書,尤其歷史、社會科學和波蘭語,因他認為這些教科書都「太廣泛」,他也支持以右派思想為主的人文學科,使學生偏離政治正確(註)和左派自由主義的思想。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 UW)學生雅庫伯・威爾谷(Jakub Wielgo)解釋,查爾奈克改革教育制度,限制大專院校懲罰發表歧視言論者。他說:「教育部長所謂的『言論自由』,卻是讓政黨內的科學家在校園內公開發表歧視女性、少數族群的言論。」註: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指在言辭、行為、政策中避免冒犯社會某些群體,也被認為限制言論自由,要求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公眾人物等在發表言論時滿足特定條件。除了大學學生,高中生也擔憂波蘭未來的教育。第一大學通識教育中學(University I Liceum Ogólnokształcące im. Juliusz Słowacki in Chorzów)學生布魯諾・摩斯多維(Bruno Mustowy)推測未來的教科書將會只包含「友善政府」的內容。他分享道:「政府打算消除外文書以局限學生的思想,使他們更容易控制學生。」 政府不但沒有落實校園防疫規畫,反而將重點放在抵制性教育,令即將面臨大考的摩斯多維十分無奈與憤慨。 布魯諾·摩斯多維(Bruno Mustowy)響應「阻止教育部長破壞教育制度」運動,在社群媒體透過更換頭像宣導。 圖/布魯諾.摩斯多維提供抗議運動於9日達到高潮,響應的師生以罷課表達對查爾奈克任職的不滿。學生代表之一馬塞麗娜・齊溫斯卡(Marcelina Cywińska)表示,11月17日學生團體遞交9萬多人連署的請願書給波蘭總統安傑伊・賽巴斯汀・杜達(Andrzej Sebastian Duda),要求罷免教育部長。然因遲遲未收到回應,學生組織決定於9日上街抗議。當天,比納克在克拉科夫市的遊行見證警察暴力對待遊行人士。「我看見一名女子因為被踩後痛哭,警察朝我們進攻,在混亂的情況下出現人踩人的現象。」他描述抗議的情形,並說:「政府可以像39年前使用坦克車,但也不會阻止我們為權利而戰。」 響應示威的學生在道路上寫道「我們擁有示威的權力」,來反抗警察暴力。 圖/約翰鮑勃&蘇菲報刊提供
印度新法忽視農民權益 學生示威籲撤回
國際
第1739期
印度新法忽視農民權益 學生示威籲撤回
2020-12-10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印度是個尊重農夫的國家,Jai Jawan Jai Kisan!(向軍人致敬,向農夫致敬!)」印度聯邦院9月通過三項「新農民法案」,農民擔心其中放寬農產品最低價格管制的條款,會使他們遭受大型農業公司壓榨。11月起,數萬名來自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的農民湧入首度新德里抗議,印度各所大學與學生協會亦鼎力支持農民示威。 數萬名來自旁澤普邦和哈利亞納邦的農民湧入新德里抗議,印度學生協會鼎立支持農民示威。 圖/維德諾・吉爾提供三項新法案包括《2020農產品和貿易法案》、《2020農民價格保證協議和農業服務法案》及《2020基本商品法案》。有別於以往需經過中間商轉賣的程序,法案允許小農直接將農產品銷售給大企業。政府說明,此政策將使農民擁有自定農產品價格、儲藏地點及簽訂買賣契約的權利,並可直接與買家接洽,且無論收割量多寡產品價格都會受到保障。看似「友善農民」的法案卻受到農民們極力反對,因新法案同時限制印度農產品市場委員會(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 Committee, APMC)為農民提供的「最低支持價格(Minimum Support Price, MSP)」保障。這使他們曝露在受大企業壓榨與剝削的風險中,甚至淪為他們的奴隸。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報導,印度68%農民擁有的土地小於1公頃,屬於小農經濟。農民擔心若沒有足夠的議價權,他們將無法取得合理的售價,甚至難以營生。科澤科德全國理工學院(Gover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Kozhikode)學生穆罕默德・穆赫辛・S(Muhammed Muhsin S)解釋,小農常於交易中受到大企業擺佈,「若大企業違反契約上的條款,農民根本無法為自己討回公道。」此外,多數抗議的農民生活於交通不便的旁遮普邦和哈利亞納邦,法案使他們失去原本協助運輸農產品的中間商。礙於經濟壓力,無法自行至城市銷售農產品的農民,營銷難上加難。印度學生協會(Student Federation of India, SFI)會長維德諾・吉爾(Vinod Gill)透露,他與協會多數成員皆來自哈利亞納的農民家庭,他說:「農夫們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有義務與他們肩並肩抗戰。」學生協會成員為抗議的農民們準備食物、設立醫療站,也捐錢讓農民購買床鋪,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印度學生協會在示威現場為農民提供食物也給與捐款,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圖/維德諾・吉爾提供農民已持續示威超過十天,與政府三次談判卻尚無定論。印度農民工會主席巴爾比爾・辛格(Balbir Singh)於《新德里電視台(New Delhi Television Limited, NDTV)》受訪時表示,他們在逐條與政府討論法案之後,更加確認該法律是違憲的,「政府實施法令是讓貿易商受益,而不是農夫們。」辛格也闡述,政府已準備修改法案,但並無意將其廢除。拉吉・里希・巴爾特里哈里・瑪夏大學(Raj Rishi Bhartrihari Matsya University, RRBMU)學生阿扎德・汗(Azad Khan)來自農民家庭,他透露道:「若政府沒有撤回法案,這個行動將會持續。」 印度學生協會也設立醫療站,他們表示會做任何事情來支持農民。 圖/維德諾・吉爾提供根據印度學術網站《商業頭腦(Trade Brains)》,新政策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政府於新農民法案立法過程中並未聽取反對派與農民的聲音,導致政府與農民對法案的認知產生極大落差。穆赫辛也表示,農夫是國家的脊梁,「我們會做任何事情來支持農民。」他認為,農民若因新法案受影響,國家經濟必定遭到拖累,屆時學生將是主要受害者之一。 
不再噤聲! 巴基斯坦學生爭取重設自治組織
國際
第1739期
不再噤聲! 巴基斯坦學生爭取重設自治組織
2020-12-10
【記者江俊緯綜合報導】11月27日,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52個城市,共計數萬名學生於街頭舉行和平抗議,向政府表達不滿。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共同訴求政府重視學生權益,並要求恢復學生會,讓年輕人有發表意見的平台,以確保校園民主、解決學費過高、校園性騷擾、就業機會稀少等問題。西元1984年巴基斯坦政府下令組織學生會違法,至今將近40年。因此學生希望重組學生會,促進學生參與政治活動,學生們才得以有組織地向政府提出訴求和參與政治活動,並解決這次抗議提出的各項問題。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科學技術學院(Shaheed Zulfikar Ali Bhutt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ZABIST)學生卡姆蘭・維齊爾(Kamran Wazir)說:「學生們將成為未來的政治領袖,透過健康的民主活動才能終止目前政府的行為。」 11月27日在巴基斯坦,在52個城市中,有數萬名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和平示威抗議。 圖/卡姆蘭・維齊爾提供學生希望藉由組織學生會達成的訴求之一,是希望政府能給予學生救濟金。根據《黎明報報導(Dawn News)》巴基斯坦有1.3億的年輕人,而巴基斯坦每年有將近200萬人畢業,這些畢業生對工作的需求急遽上升,導致許多學生無法找到工作。不論是在學或已經畢業的學生,都面臨教育資源不足或工作機會難尋的困境。加上受到疫情影響,現在多數巴基斯坦學生只能找到兼職工作。巴基斯坦政府雖聲稱致力於確保年輕人的未來,但全國教育系統和政治結構以及經濟體系卻無法滿足學生需求。 抗議訴求之一是大學學費過於昂貴,學生難以負擔,因此學生希望政府能增加教育的預算。 圖/卡姆蘭・維齊爾提供此外,巴基斯坦的高額學費也引起學生反彈。受疫情影響,許多學校改為線上授課,伊克拉大學(Iqra University, IU)學生哈馬德・伊賈茲(Hammad Ijaz)表示,在巴基斯坦使用網路需支付高額的費用,導致許多偏遠地區的學生無法透過線上課程學習。而學生在無法學習的情況下,卻仍須支付學費。自由查謨和喀什米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zad Jammu & Kashmir, UAJ&K)校友穆吉・阿克巴(Mujeeb Akbar)說:「巴基斯坦教育面臨的問題是學校收取高額的學費,卻無法提供有質量的教育。」他同時表示,巴基斯坦一學期的學費需花費10萬巴基斯坦盧布(約新台幣1萬7595元),而巴基斯坦的每人平均收入為1250美元(約新台幣3萬5273元)。因此學生們希望政府增加至少5%的教育預算。 在巴基斯坦許多地區沒有網路,網路只在大城市提供服務,因此改為線上授課,影響尋多學生的受教權。 圖/卡姆蘭・維齊爾提供這次抗議的另一訴求為解決校園性騷擾的問題。巴基斯坦校園性騷擾事件逐漸增加,校方和政府卻無視此現象。穆吉・阿克巴提到,在巴基斯坦有許多校園校騷擾事件被通報,學生要求學校必須召開性騷擾委員會,但卻沒有學校願意進行調查。遊行當日,長期關注巴基斯坦社會議題的歷史學家、行動主義人士阿瑪・阿里・揚(Ammar Ali Jan)遭警方發出逮捕令,以危及社會安全為由,在返家的過程攔阻並拘留30日。此一命令在1日被拉合爾市最高法院下令違法。
控選舉舞弊 白俄生罷課遭開除學籍
國際
第1735期
控選舉舞弊 白俄生罷課遭開除學籍
2020-11-05
【記者廖澄妤綜合報導】白俄羅斯8月舉行總統大選,亞歷山大・魯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宣稱獲得80%選票,於執政26年後連任。然而民眾懷疑魯卡申科舞弊,選後示威不斷。10月26日,學生及企業更響應反對派領袖斯維特拉娜・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發動全國罷工、罷課。罷工首日警方即逮捕近600人,魯卡申科甚至表示,參與非法集會的師生應被逐出校園。 白俄羅斯因民眾懷疑總統亞歷山大・魯卡申科大選舞弊,8月起街頭示威不斷。人民聚集於中央廣場,一位女性含淚望著對面的軍隊。 圖/帕維爾・克里奇科提供季哈諾夫斯卡婭角逐總統大位,失利後遭魯卡申科政府施壓,目前流亡立陶宛。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總統於10月25日前下台,未獲當局回應,於是呼籲全國罷工、罷課,白俄羅斯國立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BSU)、明斯科國立語言大學(Minsk State Linguistic University, MSLU)等多校師生皆跟進。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of Informatics and Radioelectronics, BSUIR)學生亞歷山德拉・蘇卡洛(Aleksandra Sukalo)表示,許多學生都參與罷課及各地區的示威遊行,盼吸引更多人重視自由、正義。同校學生布列卡・斯維特拉娜(Burak Svetlana)也走上街頭,他認為,現在輪到人民幫助不畏強權、替大眾發聲的政治犯。 白俄羅斯政府10月25日出動大規模警力設置路障,並對示威民眾發射橡膠子彈、閃光彈。 圖/Telegram頻道johnny_cosmic提供學生也在校園內發起集會、靜坐,集體不上課或不點名。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學生帕維爾(化名)說:「學生每天都前往校園大廳內,只是坐在那。這樣當權者就無法指控有暴力行為。」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學生參與抗爭、罷課,手段包括舉看板、喊口號,以及靜坐示威。 圖/Telegram頻道johnny_cosmic提供針對反對派發起的抗議,魯卡申科說:「違法參與集會者將失去作為學生的權利。」據《路透社(Reutres)》報導,位於首都明斯科的一所醫科大學至少開除了15位罷課的學生;18位白俄羅斯國立文化和藝術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BSUCA)學生的校園通行證(entry passes)遭鎖,隨後即被退學。參加抗爭的老師亦遭殃,據《白俄羅斯衛視(Belsat TV)》報導,明斯科國立語言大學義大利語文學院副教授娜塔莉拉・杜麗娜(Natallya Dulina)出面支持學生罷課,便在10月29日遭解聘,儘管他已在該校任職近30年。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也發生類似情形,帕維爾說:「我們學院的院長拒絕對罷課的學生施壓,最後被迫離職。」對於魯卡申科及校方開除師生的行為,他認為這證明政府無從處理現況,「越多師生被逐出校園,就會有越多學生響應罷課。」日前,明斯科多所大學的學生即聚集在校園內,要求校方讓被開除的師生復職、復學。斯維特拉娜分析,學生罷課多少能影響政府及大眾,「學生一向是股潛在力量,我們就像某種催化劑。」然而,若要有力地影響政治、經濟,仍然得依靠工人的力量。帕維爾則認為,如果只有學生罷課,很難造成改變,不過,學生與工人、婦女、長者等群體並肩作戰,便能展現人民對改變國家的渴望與毅力,「越多社會團體加入罷工,就能越快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白俄羅斯的示威中,經常可以看到白、紅、白橫條旗幟飄揚。這是1918年白俄羅斯首次獨立時使用的國旗,在反對人士心中,更象徵自由。 圖/帕維爾・克里奇科提供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國際
第1735期
拒搭性別平權倒車 波蘭大學生護墮胎權益
焦點
2020-11-05
【記者張華真綜合報導】「我的身體,我的選擇」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街頭聚集超過10萬名示威者高聲吶喊,這場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源自反對最高法院「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定。示威者認為此判決是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打壓女性權利的手段。 10月30日,波蘭首都華沙爆發40年來最大抗爭行動,超過10萬名抗議者違反社交距離上街抗議墮胎法的違憲判定。 圖/華沙空拍提供保守派的法律與公正黨,自西元2015年執政後,除了黨員多次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2016年更企圖透過立法制定更嚴苛的墮胎禁令,最終因遭大批民眾抗議而宣告失敗。2020年他們轉而採取釋憲的方式,主動向最高法院提出聲請。10月22日最高法院以11:2的壓倒性結果,判決《家庭計畫法》中,針對「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的《人工流產合法放寬規則》違憲。 抗議者高舉寫有「#wypierdalać」標籤的布條,要求忽視人權的政府滾蛋。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包括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 UW)、亞捷隆大學(University Jagiellonian, UJ)和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Wroclaw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UWr)等超過100所大學發起爭取女性墮胎權的示威抗議行動。弗羅茨瓦夫經濟大學學生祖娜・布切克(Zuzanna Buczek)表示,此判決完全忽略母親的權利與感受,「不是每個母親都有勇氣面對缺陷孩子受苦的模樣。」學生除了在各地發起遊行,也在社群媒體上以「#mybodymychoice」標籤作為號召,並在臉書頭貼押上紅色閃電的圖案,表達捍衛波蘭女性權利的決心。亞捷隆大學學生朱莉婭・厄本斯卡(Julia Urbańska)是換上閃電頭貼學生之一,她表示爭取墮胎權攸關國家的未來,「我們不想要住在一個缺乏人權保障的國家。」 「因胎兒先天性障礙而墮胎」違憲的判決結果,引起波蘭各地長達14天的抗議行動,在政府提出具體作為前,示威者將持續走上街頭。 圖/gosiaherlfoto網站提供依據波蘭釋憲前的法律規定,女性只有在遭強姦和亂倫等刑事犯罪、生命受胎兒威脅和胎兒遭診斷存在先天性缺陷時,才得以進行墮胎。但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NYT)》報導,在2019年波蘭執行1110例合法墮胎中,有96%都是因為胎兒有先天性障礙。意即在法院宣佈違憲後,剩下4%的母親可以合法墮胎,其他人只能透過「非法地下處理」或付出高額代價到其他歐洲國家進行人工流產。 遊行中抗議者手舉「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 Party, PiS)領導的波蘭,不再自由」,表達對於政府逕行限縮墮胎權的不滿。 圖/巴泰克・穆拉基提供隨著抗議行動越發激烈,本該在2日前就頒布的釋憲結果,遭到無期暫緩。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Andrzej Duda)在10月30日聲明中,提出一項法律修正草案的構想:「當嬰兒在具有致命缺陷,並在出生後不久可能死亡的情況下,母親得以進行墮胎。」抗議者並未接受,他們認為這個只是政府的應急辦法,沒有實質保障。亞捷隆大學學生伊娃・加卡(Ewa Gałka)說:「在我們的權利受到保障前,不會停止行動。」人民將持續抗爭直到政府提出具體作為。 
美大生反墮胎組織示威 施壓左派參議員堅守立場
國際
第1734期
美大生反墮胎組織示威 施壓左派參議員堅守立場
2020-10-29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填補那個位置(Fill that Seat)!填補那個位置!」反墮胎組織「美國學生生命(Student For Life of America, SFLA)」呼喊著口號、舉著「我是生命派(Prolife)(註1)的世代」、「以法律維護生命」的牌子,於19日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聯邦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費爾蒙特都市的辦公室前示威。他們呼籲曼欽堅持反墮胎立場,支持由美國總統唐納.約翰.川普(Donald John Trump)提名的大法官候選人艾米.康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讓她填補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職位空缺(註2)。註1:生命派反對墮胎合法化,大多數生命派支持者相信卵子受精就是胎兒生命的開始,因此墮胎是不被接受的。註2: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9月18日因癌症去世,川普提名保守派人士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職。 美國學生生命成員在參議院喬.曼欽的辦公室外示威,希望他遵守對人民的承諾。 圖/美國學生生命提供當天是美國學生生命「生命正義巡迴示威(#Justice4Life Tour)」的第一場示威活動。站在現場供示威者發言的講台上,美國學生生命主席克里斯坦.霍金斯(Kristan Hawkins)藉機向曼欽倡議道:「我們不只要有一個生命派的總統,更需要一個生命派的參議院。」他要求參議員曼欽做好份內的工作,投票支持巴雷特。他表示,曼欽之前公開表態會將聯邦大法官的票選投給巴雷特,也曾說她是最具資格的人選,現在卻不願投下贊成票,沒有實現對人民的承諾。 美國學生生命主張在法律上保護生命,全力支持生命派的艾米.康尼.巴雷特當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圖/美國學生生命提供曼欽在21日與《西維吉尼亞都市新聞台(West Virginia MetroNews, WV MetroNews)》的電話訪問中透露,他之所以改變原先投選巴雷特的決定,是因為美國沒有在總統選舉前提名大法官的先例。他說道:「讓人民對於更換大法官有個沉澱及審思的時間很重要。」美國正面臨疫情危機,還有很多比投選大法官更需要即刻處理的事情。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operation, BBC)》的整理,西元2016年民主黨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任內同樣出現選舉前提名大法官之事,當時距離總統大選還有237天,與這次的40天差距懸殊。且當年參議院與今日相同,由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控制,然而共和黨的主張卻大相徑庭,極力堅持大法官提名應該等總統選舉之後再進行。巴雷特是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受到許多保守派、共和黨人的支持。美國學生生命成員、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 WCC)學生格蕾絲.萊克究斯基(Grace Rykaczewski)認為,巴雷特當上大法官之後將會堅守憲法、保護每個人生存的尊嚴。對於曼欽的行為她則說:「墮胎很不幸地被當做政治議題來炒作,所以身為人民的我們最基本能做的是將票投給能夠實現在法律上維護生命的候選人。」選擇派(Prochoice)(註3)支持者、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NYU)學生保羅.金(Paul Kim)表示,女性擁有選擇墮胎與否的權利,「男人應該尊重女性身體的自主權。」對於曼欽選擇不投票,他則認為這個決定是合理的。他說:「如果曼欽對反墮胎的信念和巴雷特的一致而因此投給她,而不去探討她在其他議題上的意見,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註3:選擇派的支持者相信每個人擁有選擇什麼時候與該不該生孩子的權利,因認為墮胎是被允許的。「美國人想要的只有一件事——讓國家變得更好,出發點其實比政治立場更為重要。」美國學生生命支持者麗貝卡.勞倫.莫里西.威爾遜(Rebekah Lauryn Morrisey-Wilson)則解釋,即便她有自己的立場,民主黨及其他獨立黨派只要立意良善,他們的聲音也應該被聽見。「生命正義巡迴示威」持續向各州參議員進行示威,呼籲他們透過選票讓巴雷特順利當上大法官,實現維護生命的最終理念。 48歲的艾米.康尼.巴雷特獲得參議院多數票選,26日宣誓成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圖/瑞秋.梅爾宏提供經過四天的任命聽證會,共和黨控制的美國聯邦參議院26日晚完成投票,巴雷特以52:48的票數正式當上美國大法官。雖然民主黨的曼欽投下反對票,美國學生生命希望巴雷特當選的期盼仍得償所願。在白宮宣誓儀式中,巴雷特承諾,她的判決不會受到國會以及總統的影響,不會因為個人的信念而動搖,「我會毫無畏懼、沒有偏頗地履行職務。」她說道。對於投票結果,金感嘆這是預期中的事,他道:「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靜待未來事情的變化。」
搏命抗特警濫權 奈及利亞青年流血示威
國際
第1732期
搏命抗特警濫權 奈及利亞青年流血示威
2020-10-15
【記者邱海鳴綜合報導】奈及利亞8日爆發全國性示威,抗議民眾要求解散濫殺無辜民眾的「反劫特別行動小組(Special Anti-Robbery Squad,SARS)」。成千上萬的奈及利亞青年高舉「ENDSARS」標語走上街頭,回應他們的卻是警察的催淚瓦斯及水砲車,以及對校園、青年聚集場所的監控。一時間當地推特(Twitter)上充斥著「#ENDSARS」標籤,和怵目驚心的血色彈孔與抗議青年的怒吼。 舉著標語的抗議民眾,與警察起了口角衝突。比起實彈鎮壓已經是相當小型的衝突。 圖/阿尼菲克.麥考利提供3日網路上出現一段奈及利亞青年無辜遭到SARS殺害的影片。源自2017年第一次要求解散SARS時使用的標籤──「#ENDSARS」因此再度登上當地推特熱門搜尋。奈及利亞的人們認為,政府違背了當時改革SARS的承諾,因而走上街頭抗議。他們提出針對SARS與奈及利亞警察的五大訴求,包括立刻釋放被逮捕的抗議民眾、為受害者伸張正義並合理補償家屬、設立獨立單位調查警察不當行為、新任SARS官員必須先行受到獨立單位評估,以及提高警察薪資以提升素質。隨著抗議事件白熱化,9日在首都拉各斯及其他城市陸續發生警察對人群開槍鎮壓的事件。奧巴費米洛沃大學(Obafemi Awolowo University,OAU)學生歐摩烏密.伊娃蒂(Omowumi Ewatee)表示,他與其他學生在奧紹博市的主要幹道上設置了路障,透過妨礙交通迫使政府正視問題。警察卻朝他們開槍,已經造成10名抗議者死亡。除此之外,也有奧韋聯邦科技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Tech Owerri, FUTO)的學生在推特上寫道:「校方放任警察在校園及宿舍監控、騷擾學生,學校對於學生來說也不再是安全的地方。」 青年抗議者手持「我是鬍子幫,不是持械搶匪。」的牌子,抗議SARS濫傷無辜的警察暴力。 圖/阿尼菲克.麥考利提供SARS是奈及利亞警察的特別行動小組。SARS自1999年創立之後,持續被指控有濫權之嫌。根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從2014年到2020年7月逐年發布的調查報告,SARS涉嫌吊刑、毆打、性暴力等警察暴力,受害者以18歲至30歲的青年為主。當地律師維克多.丹尼爾(Victor Daniel)說:「SARS的暴行持續已久,直到今日奈及利亞千禧世代、Z世代再也受不了欺凌,憤而起身抗議。」 一名青年手持「為SLEEK討回正義」的牌子,SLEEK為一名當地學生,在九月時遭到SARS無端殺害。 圖/薇姬.克萊門特.阿基爾提供在警察對青年及群眾進行實彈鎮壓、監控校園等行為發生後,相關畫面在推特上被快速轉發。示威遊行在國內外遍地開花,奈及利亞裔的約翰.愛迪律.阿德格波耶加(John Adedayo Bamidele Adegboyega)等國際明星也加入聲援行列。在外界壓力之下,奈及利亞政府在11日宣布解散SARS,將原隊員打散後重新分配到其他警隊。然而,政府的處理方式不但沒有平息紛爭,反而引起另一波抗議聲浪。抗議者認為僅打散SARS無法解決警察暴力,應該直接裁撤於SARS任職的警察,因此奈及利亞再度掀起以「#SARSMUSTEND」為標語的抗議活動。烏約大學(University of Uyo, UNIUYO)學生阿尼菲克.麥考利(Aniefiok Macaulay)對此表示,他並不害怕來自警察的生命威脅,「如果這是為了一個更好的奈及利亞的話,犧牲再多次我也在所不惜。」 一名青年手持「#SARSMUSTEND」的牌子,要求政府裁撤SARS隊員,徹底杜絕警察暴力。 圖/傑.阿納努.埃比尼澤提供
學生抗議性暴力無止盡 孟加拉祭死刑欲平眾怒
國際
第1732期
學生抗議性暴力無止盡 孟加拉祭死刑欲平眾怒
2020-10-15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我們反對強暴」、「拯救我們的女性」,學生舉著寫有斗大標語的告示牌在街頭吶喊。這是孟加拉首都達卡的示威現場。學生們7日上街,抗議孟加拉接連發生的性暴力事件,要求政府嚴懲強暴犯。 孟加拉男性用紗布矇住雙眼,寫出大大的「強暴」字樣,希望政府正視性暴力議題。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4日,孟加拉東南方的諾阿卡里縣,一群男子輪暴女性,並錄影上傳到社群平台上,被廣泛流傳。此外,近期執政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Bangladesh Awami League, BAL)」學生翼也犯下多起強暴案而被捕。根據孟加拉非營利組織「法律調解中心(Ain O Salish Kendra, ASK)」統計,今年1月至9月孟加拉境內就有975起強暴事件,其中高達208起為輪暴案例。 孟加拉許多女性紛紛走上街頭,並高喊他們的訴求,希望政府正視性暴力議題。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長年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點燃人們的不安與怒火。就讀孟加拉格林大學(Green University of Bangladesh,  GUB)的學生伊姆蘭.哈克(Imran Haque)說:「我希望可以保護我的妹妹、母親免於性暴力。」他因此選擇挺身而出,走上街頭。就讀帕薩拉南亞媒體學院(Pathshala South Asian Media Institute,  PSAMI)主修新聞攝影的馬海地.哈珊.艾蒙(Mahedi Hassan Emon)則披露,強暴案犯人多與當權者有所掛勾,因此政府不願祭出任何作為。  不只女性,許多男性及左派團體都走上街頭,呼籲政府修法從嚴審判性罪犯。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在示威的聲浪中,許多人要求政府以死刑制裁性犯罪者。因此12日孟加拉內閣通過修正《婦女與兒童保護法》,將性侵犯最高刑責從無期徒刑提高至死刑。根據現行的法條,案件須於事發後六個月內審判完畢。伊姆蘭說:「在審判期間,犯人是有可能被保釋的。在保釋期間,犯人又會因為人們對事件的淡忘而持續犯罪。」 示威的其中一項訴求為「對性暴力罪犯執行死刑」,已在12日修法通過。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然而,就讀穆罕默德布爾預備學校和學院(Mohammadpur Preparatory School and College, MPSC)的學生哈比布(化名)提出不同看法,「由於犯下強暴案的男性多來自貧困的家庭,因此需要普遍實施教育來防治強暴案。」他希望教科書可以增加述說性暴力對於婦女造成的傷害,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根據「孟加拉婦女救援組織(Naripokkho, NP)」在西元2011至2018年的統計,孟加拉全國的性侵案例中,只有3.56%的性犯罪案例以《婦女與兒童保護法》起訴,最終結果更是只有0.37%被定罪判刑。 在孟加拉首都達卡,許多學生在街頭進行示威,希望政府嚴懲性暴力罪犯。  圖/伊姆蘭.哈克提供目前示威仍在持續進行中,根據《達卡論壇報(Dhaka Tribune)》,一些左派團體甚至發起罷課行動。14日亦有學生從吉紹爾甘傑縣,遊行將近100公里至達卡加入示威。在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 DU)就讀新聞學碩士的比洽(化名)認為,不論是罷課或是死刑都不是長遠之計,盼望政府從體制內部改變。
火光四起 理大遭圍數日近千人被捕
國際
第1714期
火光四起 理大遭圍數日近千人被捕
2019-11-21
【記者林琮恩綜合報導】香港警方17日起大舉包圍香港理工大學,逮捕所有欲離開校園的示威者,數百人遭圍困校內,雙方僵持至今超過四日。數萬香港民眾發起「救Poly(理大英文簡稱)、救學生」行動,於理大周邊地區集結,希望突破警方防線,營救校內受困者。 陸橋上示威者集結,路面上為他們擲出、作為路障的雜物。後方建築即為理大。 圖/Tam Ming Keung@USP社媒提供14日起滯留理大校園與警方對峙的示威者人數持續增加,17日上午,示威者以大彈弓向警方發射燃燒彈並以體育用弓箭射向警方,導致一名警方媒體聯絡人小腿中箭。當日下午隨即有警方水炮車及裝甲車進駐理大校園,警方警告市民勿再進入理大。17日晚間,警方要求記者及救護員離開校園,表示將進入拘捕任何未持有合法記者證的人,並傳出多名救護員遭逮捕。 理大正門附近警方與示威者整夜對峙,圖為警方水炮車以含有毒素的藍色水炮及一般水炮射向以雨傘遮擋的群眾。 圖/Viola Kam@USP社媒提供警方封鎖校園聯外通道及周圍道路後,不斷呼籲理大校內人員和平離開甚至播放抒情歌曲試圖軟化示威者態度,同時卻對離校者展開圍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系學生S(化名)曾於理大前線參與抗爭,他回憶道:「(17日)一直抗爭到晚上,才知道理大已經被警察全面包圍,裡頭的示威者已無處可逃。」18日凌晨,警方於理大正門附近間歇性鳴笛並駕駛水炮車推進前線群眾,示威者則以燃燒彈反擊。S透露,當時他們全身濕透且體力耗盡,但為確保防線不被突破,他們仍堅持對抗到天明。18日上午5時近30分,警方由理大正門口進入,示威者自上方投擲燃燒彈抵禦,並退回校園範圍內,入口處則陷入火海。群眾身心俱疲,且知道物資無法進入校內,燃燒彈也即將用罄,士氣十分低迷。他們也曾試圖突破防線,卻遭警方以催淚彈逼退,「我無法形容全力奔跑完、吃完一頓催淚彈放題(催淚彈吃到飽)後,發現自己又回到了理大那刻的心情。」S說。接著校園內食物開始短缺,S透露當時杯麵只剩下十餘個,只有餅乾的存量較為充足。 遭圍困的理大校園內一片混亂,示威者穿著抵擋水炮的雨衣及安全帽,遍地皆是雜物。 圖/Tam Ming Keung@ USP社媒提供滯留校內的示威者及民眾持續嘗試以不同方式逃出。18日下午,校內留守人士第三度試圖離開校園,遭防暴警察以催淚彈趕回,並爆發大規模衝突,警方一度掏出實彈手槍,場面十分混亂。S於過程中頭部中彈,所幸他配戴頭盔,因此並未造成嚴重傷害。他表示後來和同伴趁著逃生路線尚未曝光時,翻過鐵絲網,徒手爬坡並越過兩條高速公路才抵達安全處。其餘示威者中則有人透過垂吊方式嘗試從高架路逃生,甚至有人嘗試由下水道離開。理大校長滕錦光則透過影片呼籲校內人員以和平方式離開,表示若示威者不使用武力,警方也不會進行攻擊。 理大旁彌敦道一帶,前往援助受困者的示威群眾以長竹竿架在分島上,製造路障。 圖/Jimmy Lam@ USP社媒提供18日下午1時,市民於理大校園周圍的佐敦、尖東以及尖沙嘴等地以長竹竿或磚頭製造路障、集結示威。曾在尖沙嘴一帶擔任志願救護員的港中大物理系一年級學生阿禧(化名)表示,雖然社群平台上不斷有人號召群眾前往理大營救被困者,但人數不多,無法突破警方防線,「當時我挺絕望的,其實從禮拜日早上警方已經開始鎮壓理大,社交平台上一直在叫人支援理大,到了晚上卻依然人數不多,要營救理大被困者可說是毫無希望。」他指出,18日下午近兩百名防暴警員進駐理大附近的尖東地區,而示威者則自不同方向嘗試支援理大,他們徒手掘起磚頭作為路障,也築起人鏈運送物資。 理大周圍的佐敦地區,集結的示威者與警方持續衝突,遍地皆是燃燒彈的火光和催淚煙。 圖/Benjamin Yuen@USP社媒提供香港警方公布,截至19日下午3時,共有1100人被捕或向警方登記個人資料後離開理大。20日下午,仍有100名示威者未離開校園,據《立場新聞》報導,法院當晚徹夜偵訊高達242名暴動罪被起訴者。許多人對此次抗爭行動持不同看法,部分港民呼籲示威者及警方都應和平理性,理大中國文化學系學生Y(化名)就在通訊軟體Whatsapp Messenger群組勸告同學應考慮安全,避免滯留理大校園範圍,「我其實為在理大校園的人士安全感到十分擔心,因為雙方所使用的武力都超過大家能承受的程度。」台籍留港學生、就讀理大商業管理學系的吳同學認為香港僅有少部分的人支持抗爭,並表示學生的受教權因此遭到剝奪,「我們理大生真的很無故受牽連,(被迫)停課、上線上課程,老師的教學、學生的權益都被這些人給犧牲了。」在第一線抗爭的S則說:「如果政府真的沒問題,哪有人願意花上5個月不停去反抗?哪有人願意上戰場承受子彈?哪有人願意賭上前途、生命抗爭?」
法生自焚 引眾抗貧示威
國際
第1714期
法生自焚 引眾抗貧示威
2019-11-20
【記者呂心喻綜合報導】繼黃背心運動一週年後,法國數千名學生又因經濟問題於12日在巴黎、里昂、里爾等地發起抗議活動,他們佔據各地重要據點如學校演講堂、學生中心等地發表抗議言論,為學生長期以來的貧窮問題發聲。抗議活動起因於8日法國里昂第二大學(Lumière University Lyon 2)學生阿納斯(Anas)於克魯斯學生援助中心(Crous)(註1)前自焚。他在行動前聲明,因為在學期間承受過大經濟壓力,於是透過自焚對政府提出嚴厲控訴。此事件透過社群媒體迅速傳播,引起廣大示威浪潮,法國學生紛紛建立「#焦慮殺人(#LaPrécaritéTue)」標籤,分享自己因經濟狀況而導致的求學問題。註1:克魯斯學生援助中心(Crous)為國家的公共機構,提供學生經濟上和租屋方面的幫助,致力於改善學生生活狀況。 里爾大學學生佔領教室,並在黑板上寫下「焦慮殺人」等抗議字眼,迫使前總統歐蘭德的演講取消。 圖/昆丁・賽森提供參與本次抗議、里昂第二大學心理系學生亞歷克西雅・由紀(Alexia Yuki)說:「為了謀生,我花了一半以上的讀書時間同時做四份工作。」他指出,因為學費昂貴和獎學金制度不足,導致學生長期飽受經濟壓力之苦。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資料顯示,法國平均生活消費較台灣高出22.63%、平均租屋費用則比台灣多59.03%。而法國學生一個月最高可獲得561歐元(約新台幣1萬8000元)的補助金,但平均貧窮線卻是1026歐元(約新台幣3萬4000元),意味著學生需用課餘時間彌補缺少近1/2的生活費。 學生在抗議現場激烈聲明,並多次高喊口號呼應「焦慮殺人」的抗議字眼。 圖/昆丁・賽森提供除了在各地發起聲援,里爾大學(University of Lille, UL)抗議學生也於12日在法國前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的校內演講中佔領教室,迫使講座取消。里爾高等新聞學院(Superior School of Journalism of Lille, ESJ Lille)新聞學系學生昆丁・賽森(Quentin Siason)坦言:「這是法國史上第一次有(前)總統被學生禁止發言。」他同時表示,貧窮問題一直存在,只是在阿納斯試圖自殺前,學生尚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事情發生後我們突然頓悟,『天啊!原來這真的是個問題!』」 里爾大學校園內除被貼上許多「焦慮殺人」的抗議標示外,學生更在前總統歐蘭德的照片上塗鴉。 圖/昆丁・賽森提供法國學生聯合會里昂分部(Solidaires Etudiant-e-s Lyon)在聲明中將自焚學生的舉動形容為「具高度政治性的英雄行動」。學生聯合會指控,克魯斯並未提供學生實質幫助,「最終目標是希望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不過政府目前尚未直接與我們對話。」同時他們也針對此次抗議提出幾項訴求,「增設學生薪水(註2)」、「學生能有價格合理且安全的租屋管道」、「更多醫師、心理師進駐校園」等,除保障學生求學機會,更關注於學生心理健康。註2:學生薪水,法國學生聯合會認為學生讀書花費時間、沒有辦法工作,應增設薪水項目,承認學生是工作的一種,以減輕學生經濟負擔。目前瑞典已有類似的政策。 學生於抗議現場手持大聲公宣達控訴,並將抗議旗幟掛於教室各處示威。 圖/昆丁・賽森提供一把點燃法國學生自我意識的火,背後卻點出許多生活隱憂。學生團體計劃於12月5日繼續投入「全國大罷工」行動,各行各業的工會也將一併抗議國內經濟問題。而法國學生能否透過這些抗議喚起政府對學生經濟問題的重視,爭取增設更多保障政策,仍有待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