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人】多重人生化創作 體操男爵張育嘉勾勒不平凡日常
藝文
第1816期
【大學人】多重人生化創作 體操男爵張育嘉勾勒不平凡日常
焦點
2025-10-30
【記者王翊丞台北報導】鮮豔的布景下,體操男爵化身吸血鬼演出驚豔的魔術秀,也成為復古賽車的駕駛員奔馳於賽道。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當代視覺文化博士班的張育嘉,24至27日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歡迎來到幻境派對》,以絹本、油彩、雕塑等媒材繪出體操男爵系列作品。 「體操是一個被別人打分數的運動,它不像籃球、棒球,你可以主動創造得分。」張育嘉表示,體操選手之所以成為系列作品中的主角,源自於他小時候的體操隊經歷。他認為,體操競賽由裁判決定輸贏,與現實中人們追求認同、在意他人目光的處境相似,因此他將體操選手視為社會生活的縮影。而在經歷婚姻與成為父親的身分轉變後,張育嘉創造出現今的體操男爵,以小鬍子的特徵揮別過往青澀的體操選手。 不過體操男爵也不只是維持既定的體操服形象,張育嘉根據自身的人生旅程,為體操男爵繪出不同的外貌。2016年,張育嘉在完成美國科羅拉多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駐村的工作坊後,前往紐約參訪,並深刻感受到都市與鄉村間的差異。「我覺得紐約現在的環境,比起我第一次到訪時,變得更混亂,出於對外界的危機感,於是想幫他(體操男爵)穿上太空裝。」張育嘉透過作品,反應出與外界隔離的自我保護。另外,他也提到,至今仍出沒於作品中的太空服,則是他用來比擬疫情防護服的概念。 張育嘉曾三度參與藝術駐村,其中,2012年前往美國波士頓當代國際藝術中心的旅外經驗,讓他開始選擇以日常生活作為創作題材。張育嘉認為,首次跨國駐村是個從零開始的契機,「世界上共通的媒材其實差不多,但風土民情差很多,例如便利商店、美式風格的街景與店內擺設。」他補充,文化差異帶來視覺衝擊,影響他擺脫原有的創作手法。此外,張育嘉脫離台灣熟悉的環境和夥伴,跨國與不同的藝術家交流,促使他潛心於創作的節奏中,激發更多的靈感。 「開啟駐村旅途前,我決定不攜帶任何物品到當地,而是專心找尋自己喜歡的媒材與主題。」林木環繞的鄉村環境,促使張育嘉將隨手可得的廢棄木塊結合油畫,並將自身形象融入作品。他笑著補充,因為騎自行車無法載運那麼大的木塊,所以平時會將書籍般大小的木塊作品擺上手作書架。而隨著不同的陳列方式,作品中的角色猶如有了活力,在書架上演一齣舞台劇。張育嘉認為,透過這些溫暖的創作,能喚起人們在都市中因為冷漠而失去溫度的心。 除了體操選手與駐村藝術家的身分,張育嘉同時還在BIKE機踏車樂團擔任主唱、吉他手兼詞曲的創作核心,以具渲染力的舞台演出、派對般狂野的詞曲,傳遞出他對搖滾樂純粹的感動與熱血。有別於過往樂團與藝術互為獨立的關係,張育嘉在2021年的音樂祭演出中,設置大型裝置藝術,首次將體操男爵作為樂團包裝。單曲〈愛跳舞的吸血男爵〉更跳脫過往的創作形式,張育嘉將樂團的復古DISCO搖滾元素與畫筆下的吸血鬼男爵連動,在MV中跨領域結合音樂與視覺藝術。「吸血男爵來自我的樂團歌曲。我把詞曲寫出來後,才畫出這個形象。」本次展覽《歡迎來到幻境派對》,更是以樂曲誕生的吸血男爵為中心,延伸到整個嘉年華主題。 張育嘉以豐富的人生歷練,不斷突破自己的創作模式,並透過媒材間的轉換,呈現他各個階段的生活感受。例如,將身為父親與女兒互動的日常經驗,甚至是對家庭的期許融合進作品,希望觀眾能走進體操男爵的創作世界,藉由日常發想的藝術作品勾起共同回憶,產生共鳴。17年的創作生涯,張育嘉秉持著「藝術是人生,人生是藝術」的理念,把看似平凡的日常轉變為持續前進的動力,挖掘潛藏在記憶片段中的不平凡。
體操總會制新規 舞姿精準度成奪分關鍵
體育
第1816期
體操總會制新規 舞姿精準度成奪分關鍵
焦點
2025-10-30
【記者林婷妤桃園報導】114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25至26日於桃園市龍潭區武漢國小舉行,25日由大專社會組率先登場,在個人男子項目中,國立體育大學的高子閒以18.000分奪得金牌。比賽採用FIG 2025至2028年有氧體操評分規則(註一),相較以往,執行分數對動作品質更加嚴謹,而藝術分則從原本總體10分,細分為五個項目,每項各2分,以降低裁判主觀評判的影響。 註一:FIG,為國際體操總會(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ymnastique)的簡稱,每四年更新一次規則。 隨著音樂響起,選手們以獨特的選曲拉開序幕。高子閒選擇電影《007》配樂為表演曲目,並將持槍與監聽手勢加入編排中,他說道:「我去網上搜尋很多特務常做的動作,配合音樂,模擬特務情境。」此外,國體魏連軍,雖無緣前三,但也帶給觀眾亮眼的表現,他以《賽德克巴萊》為主題,服裝融合賽德克族傳統元素。音樂前段風格強烈,伴隨人聲吶喊,肢體與口型也隨之呼應、變化,隨著表演進行,曲調也逐漸轉為電影下集〈彩虹橋〉的悲傷配樂,「我想突破自己,所以選擇跟以往不一樣的強烈風格,讓國際賽裁判、觀眾更了解台灣文化。」魏連軍說。 自四月受傷以後,高子閒再次重返賽場,他表示,因傷勢尚未痊癒,在編排上選擇了相對簡單且乾淨的動作,「動作(難度)已經降低很多了,所以我想把它做乾淨,讓裁判不要扣到太多分數。」不過,由於自身過度害怕舊傷復發,使整體表現力下降。摘下銀牌的國體王宇晟則認為,本次表現比平時更好,但因緊張導致細節處理不夠俐落,「我們配著音樂跳,可能我動作太急,有些動作沒有對在音樂節拍上。」並補充,此次挑戰不僅為動作難度上的提升,同時還有兩位選手的回歸,包括高子閒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黃豊淯,使他倍感壓力。 談及如何兼顧難度動作與肢體美感,高子閒說明,隊上除了訓練難度動作外,教練也安排街舞課,培養選手的肢體協調,「在做美感動作時更能融入進去,身體不會這麼僵硬,體操強調上半身一定要力挺,但街舞就不一樣。」魏連軍則認為,他對情感、藝術性一直很有興趣,每天都會觀看有氧體操、韻律體操和現代舞等影片,思考影片中選手如何展現動作力量與情感。 針對新規則的轉變,中華民國體操協會副秘書長張淳智認為,選手需要跨領域學習,不僅熟悉有氧體操,也需額外學習其他舞蹈類型,讓成套動作在主題、音樂節奏上更具一致性。國體教練孟小亞指出,現在採連續扣分制(註二),執行扣分較以往更嚴格,對選手有更高要求,教練在編排成套時也需特別注重動作精準度,「以前舊有規則追求難度分值高,現在新規則追求動作的質量。」最後,他也提到,目前教練集中於特定學校,期望未來能有更多教練投入不同單位,並讓愈多校方重視有氧體操,提升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註二:舊有規則只針對每個動作中最嚴重的失誤進行扣分,而現行制度則將每個小瑕疵都列入扣分並累積計算。
選手克服懼高心理展身手 張齡方全國彈翻床封后
體育
第1800期
選手克服懼高心理展身手 張齡方全國彈翻床封后
焦點
2024-11-22
【記者范瑞勻台北報導】中華民國113年全國彈翻床錦標賽於17日在中國文化大學大孝體育館舉行,比賽依性別、年齡分組,又分公開與一般組(註一),由兩名裁判於彈翻床斜對角線,依據國際評分規則進行扣分,評分含E技術、H位移、D難度、T高度以及P扣分(註二),比賽成績將列入國際選手代表遴選資格參考。 註一:凡曾參加全國性競技體操賽事(包含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全國錦標賽、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國內外相關賽會等),並獲得個人前八名者,限報名參加公開組。 註二:E最高20分+H最高10分+D依自選動作而定+T最高2分-P分 今年首增設大專社會組團體獎,以個人賽三個最佳成績總和,作爲團隊排名依據,此次「神氣小虎(如虎添翼)」拿下大專社會女子一般組(以下簡稱女子一般組)團隊獎第一名,其中來自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的成員蔡昀妤在女子一般組中以29.460分拿下第二名,他表示因為緊張,導致執行時的位移較多,心態上仍須調整。中國文化大學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學生張齡方以30.0分獲得女子一般組冠軍,對於比賽的表現,他說明,因在比賽當下有調降彈跳高度,以確保協調性,所以位移變較少。他認為彈翻床最大的挑戰是只要一失誤,後面全部的動作都不算分,必須要從頭到尾都很專心。 去年大專社會女子公開組(以下簡稱女子公開組)冠軍,國立臺東大學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學生吳重蕙本次以27.750分拿下女子公開組第二名,他分享,比完賽的當下沒想到會有名次,但今天成功將練習時做不好的招式完成。對於比賽的挑戰,他則提到,因為每項運動都具受傷風險,需要相信自己,並大膽去做,才能克服高度與難度。同樣來自東大的競技與運動科學學系學生李怡君則以28.950分獲第四名,他認為賽前練習時有比較適應新的彈翻床,因此比賽時動作銜接得比較好,今天的腹落接臀落(註三)招式也有成功銜接,他說:「不要害怕,因為之前害怕高度,所以腹趴一直練不起來。」 註三:腹落接臀落是指運動員先以腹部著地反彈,接著迅速轉換為臀部著地的連續動作。 蔡昀妤從大學開始學習彈翻床,他分享學習過程得到的心得:「做不好難免會很挫折,或者是想說要不要放棄,可是就會想說那就再多試試看,成功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開心。」他認為彈翻床很好玩,但僅有一次機會,所以要把握每一次的比賽,並表示,未來會繼續走彈翻床體操這條路;張齡方提到,他很喜歡彈翻床在空中的滯空感、失重感,因對於彈翻床的喜愛,所以也希望能在未來參與國際賽事;吳重蕙說道:「每一個階段都有困難,只是就是要自己學會克服,每一項運動都很累很辛苦,就是自己的意志力要很強。」,他希望下一次可以重奪冠軍。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體育
第1797期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2024-10-25
【記者王振驊台東報導】113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以下簡稱全錦賽)大專、社會男女子組20日在台東縣立體育館登場,男子組包括地板、鞍馬、吊環、跳馬、單槓以及雙槓共六個項目。大專、社會男子組參與學校包括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台東大學以及台北市立大學等體操名校,其中也包含現任國家隊成員蕭佑然、黃彥章以及洪源禧等,加上莊佳龍、吳宗樺等多名大專潛力好手,一同參與本次的盛會。 賽事成績評判標準共分為三大類:成隊、個人全能以及個人單項競賽。在競爭激烈的鞍馬項目中,來自北市大的蕭佑然以13.66的分數奪下第一。他提到,自己兩週前才從匈牙利比完賽回國,所以只將重心放在鞍馬項目,其他項目僅編排簡單的動作。來自東大的黃彥章則在男子個人全能項目封王,同時囊括多枚獎牌。他認為全錦賽張力較國際賽小,因此可以嘗試新的動作組合,練習一些有難度的動作,是一個突破自己的好機會。另外,他提到明年將有亞運、世大運的選拔賽事,在這場比賽過後也將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強,期許自己能代表國家隊出征。 中華民國體操協會副秘書長黃泰益說明,本次比賽目的為檢測選手在這段時間的訓練成果,包含動作的編排及熟練度等。對於選手的表現,他提到國家隊選手剛從國際賽回來,因此選手多半還在調整狀態,以及測試新動作。對於選手的表現,他認為還有待加強,但相信選手們能透過比賽持續進步,因應接下來的賽事。 來自輔仁大學的體操選手莊佳龍表示,賽後認知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也遭遇到很多實力強勁的大專選手,將持續檢討本場比賽的缺陷,他說:「動作有成功,但是細節都沒有做到位。」競技體操中華代表隊總教練鄭焜杰提到,參賽者主要利用全錦賽調整狀態,大部分選手仍以國際賽為主。針對日後國家隊目標,他提到,巴黎奧運剛結束,國際體操規則也將有所更動。到2028年洛杉磯奧運前,將以新的競技體操規範為方向,重新編排選手的動作,訓練一些高難度的技巧。 針對體操項目的現況與發展,黃泰益補充,目前台灣在國際競技體操賽事上,表現逐年進步,有越來越好的趨勢,再加上目前國內兒童體操俱樂部的發展也相當不錯,吸引更多年輕選手投入。他也認為未來應該要爭取主辦國際體操賽事的機會,提升大眾對於體操運動的熟悉度,也有助於提升從事體操運動的人數。鄭焜杰也提及:「我們現在已經有一些體操明星選手出來,在亞運、奧運也都拿下好成績。未來國內若舉辦更多體操項目的運動賽事,一定有助於體操運動在台灣的發展。」
魏連軍林冠菱展國手實力 助國體勇奪有氧體操三金
體育
第1785期
魏連軍林冠菱展國手實力 助國體勇奪有氧體操三金
2023-11-15
多次征戰國際賽場,且於3月奪得世界盃第一名的魏連軍,一登台便展現強大氣場,台下觀眾與參賽者皆目不轉睛。結束後魏也向四周揮手致意。 圖/胡王子行攝【記者胡王子行桃園報導】112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11日、12日於桃園市龍潭區武漢國小舉行。首日的大專社會男子組賽事由來自國立體育大學,今年三月獲得世界盃有氧體操金牌的魏連軍以20.150的高分稱王(註一),並與世界盃隊友,同樣來自國體的王宇晟、鄧智峮一同奪下大專社會三人組金牌,女子組則由同為國體的林冠菱封后。註一:評分標準分為「藝術分數」、「執行分數」、「難度」,前兩者以10分開始依表現倒扣,難度分數則採加分制,依動作難度加分。 由左至右分別為鄧智峮、王宇成、魏連軍,三人搭配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本次賽會以《獅子王》為靈感,挑戰更有主題性的呈現,跳脫過往較為平淡的演出。 圖/胡王子行攝賽事最受矚目的國手魏連軍,登場時全場歡聲雷動,也不負眾望奪下第一名。「會擔心失敗,所以沒有勇敢去做平時訓練的動作,希望下次別再顧慮這麼多。」即便奪冠,魏連軍仍不夠滿意,認為自己太過於急躁,應該要更專注在動作表現。男子三人組方面,雖僅一組選手出戰,但仍帶給觀眾精采表現。今年魏連軍三人選擇較為新穎的題材呈現。魏連軍分享:「以前的動作較死板,今年我們的主題是《獅子王》,嘗試了比較有主題性的動作,希望能跟音樂產生更多互動。」 王宇晟表示,參與國內賽事的人數不多,都是差不多的圈子。因此即便在場下,眾人皆大方地為曾對戰過或曾交流過的選手大聲喝采。圖/胡王子行攝同樣具國手資歷的林冠菱提到,見識過國際級的競賽後,獲得了許多養份,「以前不清楚表現力如何傳達,看過各國好手後才比較了解動作與音樂怎麼融合。」過往以韻律體操為主的他,因為被從事有氧體操的學長姐散發的自信吸引,才投身至有氧體操。但他坦言賽前陷入瓶頸,難以找到訓練的熱忱,不過仍鼓勵自己,心態調整後逐漸能放開身手,享受比賽。 林冠菱目前已大四,直言賽前因為熱忱的消逝而在訓練上遇到瓶頸,但後續心態回穩,希望能把握比賽,放開身手大膽表現。 圖/胡王子行攝談到有氧體操的特色,王宇晟說明,有氧體操為新式體操項目,與其他體操項目最大差異在於有氧體操不使用道具,空手即可上場。肢體呈現上著重於手型、腳型是否符合規定動作。耕耘體操運動多年,擔任魏連軍等人指導教練的孟小亞則指出,有氧體操門檻低,運動壽命長,只要有地板便可進行訓練與表演。比起競爭性強、分類多的競技體操而言,是較易入門的項目。國內從事有氧體操的選手少,曝光率與競技體操相比也較低,選手們參加國際賽事需仰賴募資或自費,可謂是一大負擔。孟小亞分析,當今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轄下體操項目分支繁雜,包含有氧體操、競技體操、彈翻床等,但無專人負責專項。安排相關人員了解基層細部需求,才是解決選手資源的重點。
空中展流暢翻轉 林信延彈翻床九連霸完美落地
體育
第1771期
空中展流暢翻轉 林信延彈翻床九連霸完美落地
2022-11-16
【記者李念庭綜合報導】中華民國111年全國彈翻床錦標賽在12至13日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館舉行,吸引了年齡從幼稚園橫跨至出社會共700多位選手熱情參與。其中,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林信延不僅以個人歷年最高分奪得大專社會男子公開組金牌,更順勢締造全國賽九連霸紀錄。作為整場賽事最後一位選手,林信延在全場矚目下開始比賽。走上彈翻床,林信延用力一蹬、將高度拉高,接著俐落地展現「團身後空翻兩周」(註一),並在空中完成一系列華麗翻轉動作,最後平穩落地,完美地為這場演出畫下句點,以34.8分拿下冠軍。註一:將身體團在一起,向後翻轉兩圈。 國立臺東大學體操隊教練陳智郁說明,此次全國賽林信延在動作難度層面拿到較高分,技術與位移部分則被扣了較多分數。 圖/李念庭攝針對本次表現,林信延謙虛地表示仍有進步空間,比如空中姿勢和落地角度都還可以更精準。東大體操隊教練陳智郁則說明,此次自選的10組動作皆由林信延親自編排,原先設下以更高難度動作獲得40分的目標,然而抵達比賽場地後卻發現器材彈性不如預期,因此緊急調整動作以降低難度,「雖然這場比賽的發揮稍嫌可惜,但林信延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表現已十分優異。」談到練習過程中較困難的部分,林信延認為自己在訓練新動作時,需花費較多時間適應,「我本身膽子比較小,所以要克服心中的恐懼感,練習時間也因此拉長。」 從小學便在林信延身旁給予提點的台東縣賓茂國中巡迴教練游朝偉也肯定他的努力,表示林信延是個懂事、自律且積極鍛鍊自己的選手。彈翻床在國內仍處起步階段,游朝偉認為這導致長期訓練的選手無法邁向國際,對他們而言十分可惜。他也以競技體操和彈翻床作對比,同樣為亞奧運體操項目,前者每年有許多國內外賽事供選手累積經驗,後者卻未被納入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等重要比賽,選手一年更僅有一場全國賽參加。 大專社會女子公開組由競技體操出身的臺北市立大學陳宛吟獲得冠軍。他表示,彈翻床在國內較為冷門,但在國內逐漸推廣這項運動的趨勢下,目前幼齡選手人數大幅增加,未來彈翻床項目將會更加熱絡。 圖/李念庭攝對於未來展望,陳智郁提到,雖然彈翻床入門門檻較低,因此整體參加人數不斷上升,然而選手要達到出國比賽水準仍需一定技術與練習,因此他期望林信延持續磨練,先於明年全國賽達到45分再獲得參加國際賽的機會。而林信延則希望接下來除了能練就空翻三周外,也能在下一屆比賽持續提升動作難度,並將其完整呈現以達成十連霸壯舉。 執教林信延多年的游朝偉認為,林信延(圖右)是國內數一數二專精彈翻床的體操選手,期待他未來能出戰國際賽,替台灣爭光。 圖/李念庭攝
全錦賽黑馬誕生 黃彥章跳出東大體操首冠
體育
第1769期
全錦賽黑馬誕生 黃彥章跳出東大體操首冠
2022-10-26
【記者陳世軒宜蘭報導】選手深吸一口氣,吊上單槓,在半空中翻轉,最後完美落地,並高舉雙手展現自信。中華民國111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大專社會男子組於21日在宜蘭縣立體操館舉辦,最終男子成隊競賽(註一)由國立臺東大學力壓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笑納隊史首座全錦賽冠軍。註一:選手除個人項目外,也可依單位組隊。至少三人一組報名成隊,最終每隊每項總分為個人賽成績較優三位選手之成績加總。 中華民國111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落幕,大專社會組男子成隊競賽最終由國立臺東大學奪冠,成為全錦賽中的黑馬。 圖/陳世軒攝男子組項目包含地板、雙槓、單槓、吊環、跳馬與鞍馬等六項,共36位選手參賽。其中東大選手黃彥章表現優異,除地板、鞍馬和單槓得到第一名外,跳馬、雙槓也穩坐前四,成為東大總分勝過其餘隊伍的關鍵。另外,老牌強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本次派出伊冠鈞、周登朋與王奕翔三位選手出戰,不料王奕翔在比賽中因傷提前退賽,此情況間接導致兩名隊友未能獲得充足休息,在接下來的項目失誤頻傳,最終與成隊冠軍失之交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練翁士航與選手唐嘉鴻旅外受訓,因此派出王奕翔、周登朋與伊冠鈞參賽。但選手王奕翔在地板項目一次後空翻中不慎扭傷右膝,隨後痛苦倒地。突如其來的亂流也打亂隊伍節奏,最終暴冷跌出爭冠行列。 圖/陳世軒攝「還能更好。」臺師大隊長伊冠鈞表示,此次比賽本就打算測試較陌生的新動作,沒想到會遇上突發狀況,「就算有人受傷比賽還是會繼續,王奕翔也鼓勵我們要保持能量,繼續加油。」周登朋則認為,隊伍透過本次全錦賽調整並學習,未來更能冷靜應對類似情況,「有一點久沒有參加比賽,所以也算是在磨經驗。」 因王奕翔傷退的情形導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剩餘選手負擔加重,體力消耗巨大。周登朋不停在場下按摩放鬆,試圖緩解痠痛。 圖/陳世軒攝本次東大奪冠最大功臣黃彥章雖征戰許久,但首次參加大專社會組仍略顯緊張,「剛從高中升上來,面對的對手都不一樣了。」對於自己在各項目展現出的優異表現,黃彥章認為,因為有將動作完整表現,所以很滿意自身狀態,「從過去到現在所提升的難度、新動作這類的,在這次比賽上展現得滿突出的。」 選手黃彥章雖剛升上大一,但初生之犢不畏虎,在各項目表現優異,成為國立臺東大學奪冠的重要關鍵。 圖/陳世軒攝東大體操隊教練陳智郁表示,在黃彥章入隊前,東大並非勁旅,「黃彥章進來之後,東大看起來才更像一隻隊伍。」對於本次東大的精彩表現,陳智郁開心之餘,也希望藉由這座冠軍獲得關注,以改善校內訓練設備老舊等問題,「選手用的安全,我們也會比較放心。」談到隊伍未來規劃,陳智郁將目標放在下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我們一定會努力幫助他們,但接下來還是得靠他們自己。」他同時也提到,自己不會要求學生將體操作為唯一前途,「東大是綜合大學,學生要朝體操國手前進或有其他打算,我們都給予支持與尊重。」
臺師大體操隊現革命情感 重返全大運男團冠軍榮耀
體育
第1759期
臺師大體操隊現革命情感 重返全大運男團冠軍榮耀
2021-12-08
【記者劉亭妤新北報導】 隊友之間的加油聲不絕於耳,選手屏氣凝神,在空中盡力旋轉,更盼最後一刻完美落地。中華民國1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技體操公開男生組成隊競賽4日在新北市三重區厚德國小復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9.550分的差距,粉碎國立體育大學十連霸夢,成功搶下金牌,臺師大選手唐嘉鴻興奮直呼:「重返榮耀!」競技體操男生組共有地板、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及單槓六項目,成隊競賽分數以各項目前三高的選手成績加總。臺師大派出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稱東京奧運)選手唐嘉鴻、隊長徐秉謙、王奕翔、蘇秉權、伊冠鈞、周登朋六人參賽。唐嘉鴻躍上鞍馬揭開序幕,選手們在六個項目輪番上陣。唐嘉鴻繳出84.150分的全能表現,再加上徐秉謙、周登朋、伊冠鈞、王奕翔在擅長項目穩定輸出,撐起團隊總分。最終,臺師大僅在鞍馬項目略遜國立臺北教育大學0.350分、雙槓項目微幅落後國體0.200分,以總成績237.650分,毫無懸念在成隊競賽奪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選手唐嘉鴻展現全能表現,為團隊撐起84.150分。而他在單槓項目拿出難度6.0的成套動作,以總分14.600分高居單槓單項預賽第一。 圖/劉亭妤攝賽事進行中,臺師大氣勢如虹,鼓舞士氣的隊呼聲震耳欲聾。即使場上選手失誤、落馬,仍然能聽見隊友不斷給予鼓勵,「沒事的!很好!繼續!」而在選手完成動作,雙手高舉,場邊便會響起如雷掌聲,與場上選手齊聲吶喊。唐嘉鴻、徐秉謙笑著說道,比賽只是把練習時的模樣展現出來而已,「我們平常就是這樣歡呼的!」臺師大體操隊的好感情不言可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選手王奕翔即將出賽單槓項目,其餘選手齊聲為他加油。 圖/劉亭妤攝成功拿下成隊競賽金牌,徐秉謙透露,備賽期間大家狀態起伏不定,訓練過程雖然辛苦卻也值得。唐嘉鴻則認為因為團隊凝聚力強,再依循著教練翁士航的訓練,大家在此次表現都明顯進步,同時也很享受比賽過程,「這次大家都把我們師大的氣勢、精神、氣質拿出來。」因應每次奧運後「F.I.G.國際競技體操評分規則」的改變,唐嘉鴻提到,雖然訓練與比賽呈現已跟進新規則,但由於此賽會仍沿用舊制,僅在部分難新動作上有所調整。徐秉謙則補充,明年他們才會把新動作完全展現。而翁士航認為,選手進入新規則周期仍需一段適應期,更期望透過明年的國際賽事使選手更能掌握新規則。此外,在10月中結束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同樣是東奧選手的洪源禧和蕭佑然分別披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及國北教大戰袍。洪源禧本日僅參與雙槓及鞍馬項目,並在拿手的雙槓項目以總分14.250斬獲單項預賽第一名;有「小鞍馬王子」之稱的蕭佑然也不負眾望,以總分14.400的優秀表現在鞍馬單項預賽拔得頭籌,但他也期許能在精進動作後朝著總分15分前進。 國立臺北商業選手洪源禧僅出賽雙槓及鞍馬項目,並在拿手的雙槓項目展現出難度5.8的招式,以總分14.250斬獲雙槓單項預賽第一名、晉級單項決賽。 圖/劉亭妤攝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選手蕭佑然在擅長的鞍馬項目以難度6.0、實施分8.400、總分14.400晉級單項決賽。 圖/劉亭妤攝而在東京奧運前夕不慎受傷的游朝偉日前宣告暫時卸下選手身分,今日以裁判身分出席。他說:「傷勢現在好多了,只是在訓練上應該是差得滿遠的。」雖然不免覺得未能以國體選手身分參賽有些可惜,但他也提到,以裁判的角度去觀看比賽,能更清楚地檢視選手的優勢與缺失,同時他也稱讚選手們表現相當穩定,在動作技術方面已更臻成熟。
【全大運】拋環接棒 國體韻律體操奪冠
體育
第1735期
【全大運】拋環接棒 國體韻律體操奪冠
焦點
2020-11-05
【記者王崴漢高雄報導】參賽選手隨著音樂在場上如妖精般飛舞,搭配各式手具,展現高難度的體操動作。中華民國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大運)韻律體操項目於1日展開,賽程共為期三天,最後一天進行團體全能競賽,由去年代表參加拿坡里世界大學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運)的國立體育大學,對決上屆冠軍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最終國體以0.65分之差擊敗臺體,奪下金牌。 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韻律體操項目全能競賽由國立體育大學對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團體賽著重團隊的協調性及整齊度。 圖/王崴漢攝 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韻律體操項目全能競賽由國立體育大學以0.65分之差擊敗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奪下金牌。 圖/王崴漢攝國體及臺體分別在「五球」及「三環四棒」(註一)項目輪番上場。團體賽著重團隊的協調性及整齊度,兩隊先前於個人賽空檔就把握時間加緊練習。表演曲目一下,選手們動作整齊劃一,不斷完成高難度的拋接動作,將身體與手具融為一體,帶來華麗的視覺饗宴。國體於「五球」項目獲24.4分、「三環四棒」獲21.450分,合計加總45.85分;臺體則在「五球」獲21.250分、「三環四棒」獲23.950分,合計加總45.2分,最終由國體險勝。註一:每隊實施「五球」、「三環四棒」共兩套動作,兩套動作獲得分數加總為全能成績。選手在五球項目持相同手具,三環及四棒項目則持不同手具進行比賽。韻律體操項目評分標準分為難度分數及執行分數。(註二)在五球項目中,國體力拼難度分數20.8的高分,而臺體則得17.50分,難度分也成為國體的獲勝關鍵。此外,團體賽看重團隊協調及默契,國體選手詹庭甄認為至今已與隊友共同奮戰五年,在默契上能發揮最大作用,國體教練徐紫綺則點出團隊凝聚力的優勢,「她們眼裡只有隊友,不容易受外在事物影響。」她談到,本次比賽使用先前出戰世大運的曲目,但在編排上做大幅度調整,提升其中難度;同時,她認為經由世大運的洗禮,能提升選手們的臨場反應能力,面對賽事的緊張情緒時,團隊也能保持最佳狀態。註二:難度分數採加分制,執行分數則採扣分制。 國立體育大學選手詹庭甄雖然在個人全能賽因過度緊張,導致前三項「環、球、棒」表現不如理想,但最後及時在「帶」項目找回手感,也在隔天的單項競賽「帶」項目奪下銀牌。 圖/王崴漢攝除團體項目表現出色外,國體選手在個人賽也繳出亮眼成績。國體李慈紋在個人全能賽及單項競賽「環」項目雙雙摘金,這也是她在全大運的首面金牌。談到獲勝關鍵,李慈紋認為除了熟悉動作,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其實一緊張,(表現)就會跟平常練習差很多。」除此之外,今年受疫情影響,長時間並無賽事,練習時間反而因此增加,她也明顯感受到自己實力上的提升,但表示尚有進步空間。賽事裁判王柔文認為,李慈紋的表演獨樹一格,本次比賽她突破以往所展現的可愛風格,成功將教練的指導轉化為個人獨有的特色。 國立體育大學選手李慈紋本次在個人賽寫下輝煌成績,他分別在個人全能賽及單項競賽雙雙摘金。 圖/王崴漢攝同樣來自國體,去年在全大運拿下三面金牌的「體操精靈」宋語涵,今年首度以研究生身分回歸賽事,即便練習時間減少且負傷上陣,最終也在個人單項競賽「棒」及「帶」項目榮獲兩金的殊榮。宋語涵表示,此次比賽與上次相隔一年,第一天的個人全能賽表現並不理想,但第二天狀態回穩;她期許自己針對手具的拋接及動作實施完整度能再加強,下次再以金牌為目標。 國立體育大學選手、去年在全大運拿下三面金牌的「體操精靈」宋語涵,今年雖負傷上陣,最終也榮獲兩金的殊榮。 圖/王崴漢攝 國立體育大學選手宋語涵負傷上陣,國立體育大學教練高敬惠在一旁雙手握十、祈禱賽事順利。 圖/王崴漢攝
劈腿空轉360度 吳騏福舞出體操冠軍
體育
第1715期
劈腿空轉360度 吳騏福舞出體操冠軍
2019-11-28
【記者姜期儒台南報導】奮力起跳,身體於空中翻轉一圈,雙手著地支撐,用直挺的倒立展現力與美。「108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23日於台南市立復興國民中學舉辦,其中義守大學學生吳騏福以19.284的高分,一雪前恥,重獲大專與社會組男子單人項目冠軍。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以19.284的高分,拿下大專與社會組男子單人項目冠軍。 圖/姜期儒攝輕柔的音樂緩緩淡入,吳騏福先是展現優雅的騰空旋轉與倒立動作,接著隨音樂拔腿轉圈。音樂節奏逐漸加重,地板動作成重點,前滾、劈腿,並加入乾淨俐落的有氧動作,呈現美感。不過分華麗,而精彩緊湊,扎實準確的動作讓吳騏福順利抱回冠軍獎座。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今年選用輕柔的音樂,期盼有所創新,帶給觀者全新的感受。 圖/姜期儒攝談到場上表現,吳騏福分享,本次比賽自己最滿意的動作為「空轉360度縱劈腿跳接交換踢腿」,完成此動作須克服緊張,讓雙腳於空中伸展到180度,這次順利做到讓他十分開心。「有去年的經驗,今年把動作難度降得低一點,把握住分數。」吳騏福表示,因自身非就讀體育相關科系,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選擇降低難度以增加動作準確度,可有效解決練習時間不充分的困難。台南市體操隊教練黃冠瑋也讚道:「他是一個蠻自律的選手,不然到大學這個年紀,體力會有點退化。就因為他夠自律,所以今天才會有這樣的好表現。」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利用課餘時間訓練,雖練習時間不多,吳騏福仍順利抱回冠軍獎座。 圖/姜期儒攝在大專與社會組配對項目方面,由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與彭云臻拿下第一。兩人首先展示高難度的配合,陳俊安將彭云臻一把舉起,彭云臻橫立於空,旋轉一圈完成動作。兩人動作整齊劃一、默契十足。談到場上最印象深刻的動作,彭云臻笑說:「Ending Pose(結尾動作)!」他解釋,因最後一個動作落地的狀況不定,所以結尾動作皆是臨場反應,而他對這次的結尾動作很滿意。 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及彭云臻,一開場便展示高難度的搭配,獲得評審青睞。  圖/姜期儒攝在女子單人項目坐收銀牌的彭云臻指出,配對項目最重要的是默契,除了將自己的動作做好,還要顧及並配合隊友。在男子單人項目也位居亞軍的陳俊安則認為,因有隊友的配合,反而比較不易緊張。他亦分享,與彭云臻從小開始一起訓練,至今已第14年,默契不在話下。對於比賽的表現,兩人皆表示僅為正常發揮,期盼未來能更好。賽事裁判、萌奇快樂體操教練孟小亞則肯定大專與社會組選手,他表示少有人能夠堅持有氧體操直到大學,這些選手能抽出時間訓練,已十分難能可貴。 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及彭云臻默契十足,從國小開始培養默契,至今已一起訓練14年。 圖/姜期儒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