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人】化身聖誕老人街頭送暖 遠東生拋瓶募款助弱勢
生活
第1741期
【大學人】化身聖誕老人街頭送暖 遠東生拋瓶募款助弱勢
焦點
2020-12-24
【記者駱芷萱台南報導】表演者梁嘉仁跪倒在地,「這招有點難,再給我一次機會!這次一定可以!」現場掌聲如雷響起,他重拾信心一甩,酒瓶騰空翻轉三圈後完美落入雪克杯。擁有八年花式調酒經驗的梁嘉仁隨著音樂流暢地拋接酒瓶,層出不窮的招數令觀眾嘆為觀止。他在表演中加入戲劇、搞笑等元素,再配合悲傷、歡樂的音效,吸引路過民眾停下腳步觀看表演,希望圍觀者留到最後打賞做公益。 擁有多年花式調酒及街頭表演經驗的梁嘉仁在舞台上賣力演出,幽默的表演逗得全場觀眾大笑。 圖/駱芷萱攝「大一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想法:『欸,要不要去環島?』,我們就買了一些簡單的器材後就出發了。」遠東科技大學畢業生、表演者許釪楟回憶起四年前與夥伴們創立團隊,一切情景仿佛歷歷在目。六名遠東科大觀光英語系學生懷著共同理想,向學校申請經費成立環島團隊「環島足跡 瓶中夢」,在單車環島的同時,也定點於全台各個景點表演花式拋瓶,並將所募款項全額捐出。他們透過充滿活力的花式調酒表演,期望喜歡他們的民眾捐款做公益。環島結束後,團隊秉持著「以興趣做愛心」的理念,發起「街頭聖誕老人」公益活動,至今已邁入第四年。 團隊穿起紅白色聖誕外衣穿梭在台南大街小巷,走入社區散播聖誕節的歡樂氣氛。 圖/駱芷萱攝「街頭聖誕老人」團隊穿起紅白色聖誕外衣,手裡拿著裝滿糖果的聖誕襪,19日穿梭於台南大街小巷,宣傳街頭拋瓶募款表演。「各位大小朋友,聖誕節快樂!待會我們會有花式調酒國手的表演,大家一起來看表演,做愛心!」許釪楟拿著擴音器賣力宣揚。尾隨的12名聖誕小精靈一同走在熱鬧的國華街上,每見小朋友便慷慨地抓一大把糖果塞到他們手中。團隊成員蘇柏諺表示,台南很少有聖誕遊街活動,「有些家庭節日都當一般日子過,小朋友甚至很少體會這種聖誕節的氛圍。」成員謝佳玟也分享,很少與陌生人互動的他,「一開始發糖果時覺得很尷尬,但跟著一夥人一起走就覺得蠻好玩的。」團隊在他們帶領下親近人群,走入社區散播聖誕節的歡樂氣氛。 由遠東科技大學學生扮演的「街頭聖誕老人」,在街上發糖果給小朋友們,也呼籲民眾做愛心。 圖/駱芷萱攝資深表演者梁嘉仁與許釪楟分享過去曾有觀眾一次打賞新台幣4000元,令梁嘉仁驚訝無比,也使他更珍惜街頭藝人這份工作。許釪楟也分享,團隊在前年收到一名女士有意捐贈新台幣2萬元的訊息,女士說明他想支持團隊做公益的愛心。「我們整個傻眼耶,居然會有人這麼相信我們!」他們起初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擔心被詐騙。後來確認款項入賬後,梁嘉仁說:「靠著這位女士我們突破了之前募款的金額,就覺得做愛心是一件會傳染的事情。」梁嘉仁認為觀眾的回饋是對團隊及表演的肯定,雖然現正服兵役,表演當天他依然請假參與,只為延續「街頭聖誕老人」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街頭聖誕老人」每次募得的款項會分散給不同機構,大部分捐給老人或弱勢族群,而少部分捐給動物保護團體。談及募捐受益對象,許釪楟皺起眉頭說:「哦,每次選擇機構都很煩惱。」他解釋,企業通常都會贊助大型慈善機構,「那些弱勢的人怎麼辦?他們是不被看到的,其實我們真正要找的是這種人。」由於團隊很難評斷慈善機構的實際救濟作為,他們會仔細確認受眾的需要,以確保捐贈對象從中受惠。今年,他們決定將表演所募得的新台幣2萬元募捐給「台灣貧童營養扶助金」及「終止兒童受暴 你我挺身做到」,讓台灣弱勢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絲溫暖。 許釪楟希望利用能力與專長去發揮愛心,讓團隊成為民眾做公益的媒介,協助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 圖/駱芷萱攝由於團隊原班人馬畢業後已各奔東西,如今「街頭聖誕老人」正面臨傳承危機。梁嘉仁感嘆道,「我去當兵,四年以來很多人也畢業了,我覺得辦下去會越來越困難。」且今年觀光英語系因可能面臨停招,導致團隊申請經費難上加難。為了延續活動,梁嘉仁積極與學弟妹交接,教他們如何找贊助廠商、表演地點、宣傳手法等。對此,許釪楟說:「畢業了有點被社會摧殘,學生聚在一起又有活力了。」雖然已畢業,但他表示活動匯聚了舊生與新血,一起籌辦及外出募款表演,將歡樂的聖誕氣氛帶給民眾。許釪楟表示,他們畢竟都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但學生可以利用能力與專長發揮愛心,以「街頭聖誕老人」為媒介,將民眾籌集的款項捐助給需要的人,使每個人都能成為散播愛心的聖誕老公公。 
反政府迫害 蘇丹裔家人聖誕上街聲援家鄉
國際
第1695期
反政府迫害 蘇丹裔家人聖誕上街聲援家鄉
2019-01-02
【記者林子淇綜合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的央登打士廣場周圍充滿聖誕節氣氛的佈景,但在2018年12月25日當天,400名蘇丹裔加拿大人上街抗議,支持家鄉的反政府行動。示威者高喊「蘇丹停止殺戮」及「自由蘇丹」等口號,要求執政30年的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下台。 抗議民眾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舉著牌子,他們聲援遠在家鄉蘇丹的親朋好友們,擔心國家的安全與未來。 圖/達婭.達烏德(Darya Daoud)提供在抗議的前一週,蘇丹糧食、燃料短缺以及通貨膨脹,引發全國各地的暴力行動。根據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的報告,五天的反政府遊行共有37個抗議者手無寸鐵,卻遭政府武力射殺。但在此次抗議發生以前,蘇丹人早已不滿巴希爾的執政,國際刑事法院也在2009年和2010年對巴希爾提出逮捕令,罪行包括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和強迫遷移等。 央登打士廣場有著濃厚的聖誕節氣氛,但蘇丹裔的民眾卻走上街頭抗議蘇丹政府,形成對比。 圖/達婭.達烏德(Darya Daoud)提供「自政府1989年上台以來,有些人移居加拿大等地,與經濟很有關係。」特倫特大學(Trent University)學生達婭.達烏德(Darya Daoud)認為,政府腐敗、資源管理不善及官員剝削都是造成景氣低迷的原因。而對於反對者的聲音,政府只會採取監禁、折磨及殺害來壓制,移民者仍會憂慮國內親朋好友的安危與未來。面對蘇丹國內的困境,學生阿爾(化名)提到,自去年12月10日起,政府更關閉物聯網服務,企圖阻止抗議延燒,因此現在他們必須透過虛擬私人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與外界聯繫,造成諸多不便。另外,因為蘇丹缺乏工作機會,學生從獲得大學文憑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要考慮移民。他們甚至要面臨政府無預警關閉大學,或因身為知識份子而隨時得坐牢的風險。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台(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BC)報導指出,儘管執政的全國大會黨(National Congress Party, NCP)無視憲法規定的兩屆總統任期限制,逕自推派巴希爾作為黨內候選人,但巴希爾表示,他不會在2020年連任。抗議民眾瓦里德.阿卜杜勒哈米德(Waleed Abdoulhamid)認為,儘管蘇丹有足夠的知識份子與資源,但只要巴希爾政權繼續存在,蘇丹人就不會有自由民主的一天。
匈牙利上街反新法 學生控:「新制恐壓榨勞工權益」
國際
第1694期
匈牙利上街反新法 學生控:「新制恐壓榨勞工權益」
2018-12-27
【記者徐佳渝綜合報導】「聖誕節,我只想要一位新首相!(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new prime minister.)」聖誕節前夕,抗議民眾穿梭在冷冽的布達佩斯街頭,他們在鳴笛聲之間舉著抗議布條、高喊口號。匈牙利近期爆發今年最大規模的抗議行動,抗議民眾反對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Orbán Viktor)政府的新版《勞動法》(以下簡稱新勞動法」,使勞工權益大打折扣。 許多民眾及學生前來支持勞工階級,抗議「奴隸法」中不對等的勞資關係。 圖/學生工會提供許多匈牙利民眾控訴新勞動法使勞工權益受損,稱其為「奴隸法(Slave Law)」。新勞動法內容包含,勞工每年加班時數上限從250小時增加至400小時,且雇主發放加班薪資的年限也從原本的一年變為三年,若勞工在三年內離職或被解雇,更可能無法領到加班費用。不對等的勞資關係激怒匈牙利民眾,反對黨、匈牙利工會組織及民間的抗議活動接連而起,各個年齡層的民眾都投入抗議行動。 抗議學生坐在椅子上,手中握著「聖誕節,我只想要一位新首相」的板子。 圖/學生工會提供12日,匈牙利議會批准通過新勞動法,引發人民的怒火。民眾也在當天組織抗議遊行,但原本和平的集會在午夜時刻卻演變成警民之間的衝突。參與者、就讀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CEU)的皮耶.加羅(Piret Karro)分享,當時他看到警方排成一列人牆,還利用催淚彈驅離仍在抗議的民眾,部分人群更在草地上點燃火苗想引起注意,場面混亂。他也表示政府無視人民訴求,對此感到相當遺憾。 抗議學生舉著「解放學生,解放勞工」的布條字樣,在寒冷的天氣中傳達訴求。 圖/學生工會提供學生組成的抗議組織「學生工會(Hallgatói Szakszervezet)」表示,新勞動法限縮勞工的權利,「加班時數的增加,壓縮勞工休閒時間,且勞工罷工還必須徵求資方的同意。」學生工會認為,面對這樣的勞資困境,學生有必要和勞工站在同一線。而參與者加羅則提到,政府為了迎合跨國公司,才頒布新勞動法,罔顧勞工權益。他更補充,新勞動法將會影響勞動者的經濟及身心狀況,更可能連帶影響其家庭。 遊行中可見多名警察在人群旁待命,適時維持抗議現場的秩序。 圖/嬡斯特.高爾溝吉提供雖然正值聖誕節期間,許多民眾仍積極參與行動。在16日的抗議當中,民眾更以「祝總理聖誕節快樂」為名遊行,諷刺地表達不滿。參與者、布達佩斯考文紐斯大學(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學生嬡斯特.高爾溝吉(Eszter Galgóczi)分享,不同政治立場的民眾上街,為同樣的理由肩並肩傳達訴求,讓他相當感動。他也指出,從去年開始匈牙利政治就少有反對黨,「這些對於執政黨的抗議行動,讓我們產生改變的希望。」 抗議民眾舉著「學生和工人反奴隸法」的布條遊行,現場也有人施放煙霧彈增加隊伍的矚目。 圖/學生工會提供20日,匈牙利總統艾德.亞諾什(Janos Ader)簽署法案,將新勞動法正式納入法律中,這個舉動再次引發民眾反彈,隔日有大約7000名民眾遊行至總統府官邸抗議,抗議更以「跟總理道謝」為由進行。此遊行也是今年最後一場,但抗議民眾表示,明年仍不會停止向總理表達訴求。
塑膠回收難解環境問題 減量為根本作法
新知
影音
第1671期
塑膠回收難解環境問題 減量為根本作法
2017-12-28
【記者廖翊庭、徐安萱綜合報導】閃爍的藍色燈光照映夜空,為歡慶聖誕佳節,基隆市政府與地方教會合作,展出全台最大的LED環保聖誕樹。高達17公尺的聖誕樹,全由7000個寶特瓶搭建而成,主辦單位期盼民眾在享受聖誕氣氛之餘,也能關心環保議題。基隆市基督教聯合關懷協會理事長卓志傑表示,聖誕樹具有節慶意義,教會想到可以將其結合環保意識,因此有了這棵環保聖誕樹。然而7000個寶特瓶數量相當可觀,蒐集的過程由許多民眾共同合作。卓志傑表示,聯禱會呼籲所有教會,請教友、家庭留意一起蒐集寶特瓶。絢爛奪目的環保聖誕樹,吸引許多民眾前往打卡拍照,享受聖誕氣氛之餘,同時喚起環保意識。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學系學生黃新硯說:「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設計,近年還空汙這麼嚴重,或是環境汙染,所以我覺得要多往這方面去發展」。根據環保署資料統計,台灣每年能回收將近九至十萬公噸 ,相當於45億支的寶特瓶,回收率高達95%。然而回收再利用的循環中,其實存在許多問題。寶特瓶的材質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當PET再製成循環塑膠物料(rPET)時,須經過多次高溫熔解,因而造成微量毒素殘留。《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二條明文表示,塑膠製食品容器及包裝不得回收使用。即使台灣PET回收率是全球數一數二,也無法將再製成的rPET用於瓶裝水、飲料寶特瓶,因此台灣每年仍須消耗7000萬公升以上的原油製作拋棄式飲料容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案執行陳姿蓉表示,當我們無法確地這些寶特瓶,在回收前裝入什麼液體,那麼它的再製品就會存在其他汙染的疑慮。由於塑膠製品回收再製的過程,依舊耗費大量能源、造成環境汙染,並不是沒有消耗原油就等於環保。「希望都會區居民自主攜帶水壺,減少飲用瓶裝水。」陳姿蓉期盼,政府可以提供以獎勵代替限制的方式,例如鼓勵各縣市推動飲水機的設置。回收並不是萬靈丹,減少使用拋棄式的塑膠製品,才是對環境友善的根本作法。https://youtu.be/Qr2QhXJ0wQk
加大生聖誕遞暖 火雞餐分送弱勢
國際
第1643期
加大生聖誕遞暖 火雞餐分送弱勢
2016-12-29
【記者張寬逸綜合報導】當你在家裡享受一頓聖誕節大餐時,有人還在沒有下一餐的著落,然而現在有組織專門為弱勢民眾準備聖誕晚餐。24日在加拿大渥太華地區舉辦一年一度的「大火雞計畫」(Operation Big Turkey),由亞崗昆學院(Algonquin College)和其他在地企業一同為在地的街友及低收入戶提供充滿佳節氣氛的餐點。組織發言人大衛・探普林(David Templin)表示,大火雞計畫的靈感來自好友克里斯(Chris)。克里斯認為當人長大後,聖誕節開始變成一種負擔,對經濟拮据的人來說,準備禮物和晚餐更需要龐大的花費,因此克里斯突發奇想,決定和朋友一起幫助別人度過平安夜。探普林也說到:「正因為聖誕節的溫馨,反而使沒能力過節的人更加難受。」這成為他們的動力,致力於讓每個人有一頓溫飽。大火雞計畫今年聚集了約200名志工,負責備料、運送和現場的餐點提供。而餐點的烹飪則是由亞崗昆飯店與旅遊學院(Algonquin College’s Schoo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的學生和老師負責,提供加拿大傳統的聖誕餐,包括烤火雞、馬鈴薯泥、素食千層麵和蛋糕,讓街友都能享受聖誕節的溫暖。由於每年都有將近400公斤的火雞肉要處理,因此計畫才取名為大火雞。所有的食物、運輸都是透過在地企業的贊助,志工可以使用免費的貨車將食物分派至渥太華的五個社區中心,讓超過2000人能夠吃到平安夜晚餐。探普林提到:「當我們需要東西時,向人求助,每次都會對贊助商的慷慨感到驚喜。」 學生正準備將烤好的火雞推向廚房做下一步的準備。 圖╱「大火雞計畫」提供「看到被我們幫助的人臉上露出的笑容,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探普林說道。大火雞計畫受惠的不只是接受食物的人,參與其中的志工也因為幫助他人而得到滿足。耶穌曾說過:「施比受更有福。」與他人分享食物是件好事,但能夠做到的人並不多,而大火雞計畫就是個分享的平台,讓志工與民眾建立互助的連結。大火雞計畫並不尋求任何回饋,也不在意接受食物的人身份。探普林表示:「目前還是有很多人會以有色眼光接受食物的人。」因此他們不詢問受惠者任何問題,只為提供一個不用在意外界評論的場所是大火雞計畫不成文的信條,並希望任何人在享用完餐點後能夠重新出發,脫離現在的困境。
醜蔬果化佳餚 宣導惜食理念
生活
第1643期
醜蔬果化佳餚 宣導惜食理念
2016-12-29
 【記者曾智怡新北報導】第二屆「耶誕惜食分享節」25日在新北市政府前廣場熱鬧登場,民眾大排長龍,只為品嚐現做的「醜蔬果」濃湯。除了「Disco Soup」濃湯發送,現場更有「友善惜食市集」等活動,讓民眾在過節氣氛中探討剩食議題,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心。Disco Soup源自一群荷蘭青年的活動,他們號召志工收集剩食,在街頭料理濃湯,搭配動感音樂,將佳餚分送給路人。此活動亦同,志工在現場洗切、烹煮蔬果,而食材來源都是醜蔬果。 「Disco Soup」是活動主軸,志工現場熬煮濃湯,而食材來源皆為醜蔬果。圖╱曾智怡攝「日常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其實是被浪費掉的。」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林務科科長黃嘉文表示,剩食包含即期品與醜蔬果,營養成分與正常品一樣,銷量卻極低,因此希望透過此活動倡導剩食觀念,尤其今年更增加互動攤位「食材保鮮術」,教導民眾冰箱管理原則,例如生熟食應「熱上生下」分區存放,避免生食血水滴到下方、污染熱食。擔任志工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學生王雅婷表示,身邊朋友多數聽過「剩食」這個名詞,但並不會有解決剩食問題的念頭,尤其剩食又屬冷議題,民眾關注度自然不多。此外,在超市購買食材時,王雅婷會選擇即期品,「但像我媽媽就會覺得,你怎麼會去選快要過期的。」她認為,大學生購買即期品是為剩食問題貢獻心力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應多加推廣。「大家都好像覺得廚餘可以給豬吃,但並不是所有的廚餘都會被回收。」拿著攝影機拍攝活動現場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學生蘇紫雯正在收集以剩食為主題的紀錄片素材,她表示,食物除了在農產地被淘汰,不正確的消費觀念也是造成浪費的極大原因。新北市政府近年串連「惜食分享網」,旨在推廣醜蔬果,除了將農友外觀不討喜的蔬果媒合給餐廳,農業局也與傳統市場接洽,將醜蔬果供給弱勢團體,讓資源能充分被利用,更去中小學倡導營養午餐不浪費等觀念,培養孩子正確的「惜食」觀念。 志工細心地將濃湯遞給孩童,並叮嚀著「小心拿。」圖╱曾智怡攝 活動現場擺放許多外觀不佳的蔬果,提醒民眾勿浪費。圖╱曾智怡攝 市集販售許多「格外品」製品,讓不合市場規格的產品獲得重生。圖╱曾智怡攝 「耶誕惜食分享節」邀請音樂人演唱聖誕歌曲,為活動注入過節氣息。圖╱曾智怡攝
騎士遊山慶聖誕 鐵馬暢遊台灣美景
生活
第1643期
騎士遊山慶聖誕 鐵馬暢遊台灣美景
2016-12-29
【記者張寬逸台北報導】24日由STAND Collection舉辦的「2016Xmas聖誕騎乘派對」邀請單車騎士齊聚一堂,享受在山裡騎車的舒適與歡愉節慶氣氛。 車友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手舉聖誕樹的裝飾球,在終點排成聖誕樹的形狀紀念一年一度的聖誕騎乘派對。圖╱STAND Collection提供台灣的自行車品牌享譽全國,單車騎乘活動花樣百出,政府也跟上腳踏車的流行風潮,不斷增設與規劃新的腳踏車道。STAND Collection的負責人之一修敏燁說:「台灣充滿各種不同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因此非常適合騎乘腳踏車。」單車車速慢,反而能看到更多風景。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黃宇揚表示,曾在騎經新莊新月橋時,看到水面的夕陽倒影而決定停下腳步欣賞美景,「其實你用心看的話,到處都有美景。」高速公路提高旅遊的方便性,但黃宇揚認為旅行重要的是過程,相較之下單車想跨縣市得行經蜿蜒的省道,卻成為車友認識台灣的契機。修敏燁也提到,省道串連不同的城鎮,因此會發現各個城鎮的特色,如當地小吃和古蹟,離開城鎮後又是未知的風景,因此每次騎車都像是冒險。「一個人可以很快樂,但一群人可以走很遠。」黃宇揚說道。單車雖然是一人騎一台,但車友相互扶持能到達更遠的地方。台灣風景美不勝收,透過單車慢慢地遊覽,處處可發現台灣的美。   
突破自身專業 學生迎戰金頭腦
生活
第1642期
突破自身專業 學生迎戰金頭腦
2016-12-22
【記者王若璞台北報導】國立陽明大學21日以「聖誕金頭腦」比賽揭開聖誕點燈序幕,考驗參賽者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現場36隊參賽者激烈競爭,唯一以一年級身份入圍決賽的「黑姆克羅賓」隊,以黑馬之姿奪得新台幣一萬元的獎金。 陽明21日以「聖誕金頭腦」比賽揭開聖誕點燈序幕,參賽者摸不著頭緒、抱頭跺腳的模樣,讓底下觀眾捧腹大笑。圖/王若璞攝參賽者第一階段必須在看到題目30秒後舉牌作答,內容囊括食譜、動漫、政治、體育、新知等無所不包。參賽者摸不著頭緒、抱頭跺腳的模樣,讓底下觀眾捧腹大笑。第二階段則挑戰眼明手快的反射能力,參賽者必須按鈴搶答,最先集滿五題正確選項者獲勝。「承讓了!」冠軍、黑姆克羅賓隊的醫學系學生陳昱忻笑著對同系學長姐說道,在限時壓力下,他決定靠相信直覺以及策略性刪去法答題。隊員、醫學系學生鐘昱淵則認為,題目的多元性超出預期,而比賽就是要團隊合作、各出己力,很高興能跟學長姐一起切磋。護理學系學生王靖傑抱著開心玩的心態參賽,他認為生活經驗也是累積知識的方法。王靖傑曾經在擔任圖書館工讀生時,一時興起搜尋閉館音樂,想不到竟然在複賽出現相關題目,讓他十分興奮。主辦人醫學系學生廖鍇澔表示,競賽題目全由陽明學生一手包辦,邀請各系所的學生依自身專業、興趣設計題目,將競賽內容觸角延伸到各大主題。陽明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附近商圈不多,廖鍇澔也希望藉由活動凝聚同學對校的感情。校長梁賡義解釋,聖誕金頭腦的靈感來自益智節目「金頭腦」。陽明醫學系學生曾在該節目拿下總冠軍,金頭腦開始風靡陽明大學,去年首度舉辦「聖誕金頭腦」。梁賡義補充,學生不該只具備專業學科能力,更應該要多方涉略知識。  
美大生募集聖誕禮物 向弱勢家庭傳愛
國際
第1639期
美大生募集聖誕禮物 向弱勢家庭傳愛
2016-11-30
【記者邱麒瑋綜合報導】美國田納西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凱西・鄧肯(Kelsey Duncan)今年發起募資活動,希望幫孩童買聖誕節禮物,接下聖誕老人的工作,給予當地被排除在受補助對象名單外的家庭一個暖心的聖誕節。鄧肯10月31日在臉書(Facebook)當地女性買賣社團中提出買禮物給孩子的計畫,希望能召集幾位女孩一同逛街、買禮物,再分送給需要幫助的家庭。而一開始單純的小計劃意外引起廣大迴響,目前已經有200多位女性參加計畫。鄧肯表示,社會福利制度無法幫助到全部的人,常常有家庭因不符合條件而被排除在補助名單外,因此她想到買禮物的計畫,希望能關照到無法申請補助的家庭。透過引薦,贈予計畫目前鎖定的對象包含諾克斯維爾( Knoxville)區域的四個家庭,及多個在龐德蓋普小學(Pond Gap Elementary School)的孩童,義工也在附近商家宣傳,希望能得到贊助。鄧肯表示,各個家庭遭遇不同困難,他們分送的禮物會針對家庭的需求,盼望能其改善生活現況。有感於現今新聞報導時常傳達社會的危險與不友善,同樣身為田大的學生凱莉.蘇利文(Kelly Sullivan)希望藉由參與發送禮物的計畫讓世界能有所轉變。她表示,這項計畫的主要宗旨是用小小的舉動來改善別人的生活,她願意為此貢獻時間與精力幫助社會。所有受助家庭都對此計畫滿懷感激,其中一位受到幫助的老婦人便因此發送訊息感激鄧肯。老婦人提到自己的兒子在幾個月前去世,年幼的孫女從此失去父親,家庭頓時少了經濟支柱,得知被選定為受助家庭之一時,自己感動得忍不住哭泣,認為鄧肯團隊有如天使一般,她感謝團隊在遭逢變故時伸出援手,讓孫女可以保有對聖誕老人的信仰,幫助她們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
室友餐桌變身最紅餐廳? 哥大學生宿舍開火 訂位滿到聖誕節
國際
生活
第1604期
室友餐桌變身最紅餐廳? 哥大學生宿舍開火 訂位滿到聖誕節
2015-10-19
萊德的精選拼盤,使用三種黑松露乳酪、黃金甜菜根佐蘇模葉和芫荽醃芹菜根。  圖/喬納‧萊德 提供【記者蘇奕菲綜合報導】醃漬芹菜根湯、鬼頭刀魚佐碎萊姆、羊肩胛排和爆米花佐黑巧克力與紅椒,狹小餐桌上擺放四道創意料理,你往左一望,隔不到兩公尺遠,穿著襯衫和牛仔褲的廚師,在擁擠檯面上,專注地彎腰裝飾餐點,你從嘴裡的茴香籽品嘗他對廚藝的執著,微微的背景音樂上,你們聊著今天紐約一隅的趣事。這家紐約近日最紅的「餐廳」,可不是什麼米其林五星餐廳,也沒有剛從法國歸來的廚藝大師,而是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生喬納‧萊德(Jonah Reider),在霍根宿舍(Hogan Hall)四人套房裡經營的「皮司」(Pith)。皮司的餐點為新美式風格,每週只有周二、四、五和六營業,萊德和另外三位室友所共用的一張餐桌只能容納四人,每天只招待四位客人。萊德在宿舍廚房中準備每人五至十道的套餐,他每天變換菜色,從三週前開幕到現在,沒有一道菜色重覆出現,因此每天價格不定,約10至20美元不等(約新台幣320至640元)。萊德為了滿足自己烹飪的興趣而創辦皮司,起初他只招待好友;接待、洗碗、做菜都一手包辦,他說:「我完全沒有特別去規劃!是室友建議我開放外人報名之後,皮司才變成一家餐廳。」但在上週「哥倫比亞觀眾報」(Columbia Spectator)網站上報導後,餐廳爆紅,數百人在美食點評網站「Yelp」上訂位,目前餐廳到聖誕節前夕都已客滿,客人以哥倫比亞在校生為主,但也有校外人士。 香煎干貝佐雞油蕈。  圖/喬納‧萊德提供茴香切片沙拉、起司拼盤和自醃蔬菜,都是在皮司可以享用的美食。21歲的萊德雙主修經濟學和社會學,但從小就熱愛烹飪,他在高中時被學校報紙稱為「下一個瑪莎‧史都華(美國名廚)」(Martha Stewart),高中時開始經常為朋友做菜。他每天在農夫市集和市場親自採買食材,並在紐約各大餐廳的菜單中得到食材搭配的靈感。「我把皮司視為提供人們享受美食和互動的地方。」他指出,皮司的定位不算餐廳,而是晚餐俱樂部(Supper club),意指1930、40年代在美國中西部盛行的社交餐會。萊德不只招待客人,也和客人聊天,他希望客人能在悠閒的宿舍空間裡以親民的價格享受簡單的美食,並與其他客人互動。他說:「我認為吃東西是種很短暫的經驗,就像聽音樂。」他表示食物吃完之後就沒了,「這種曇花一現的感覺,是最令人滿足的。」起初餐廳只招待萊德的好友,三位室友都能接受,但突然爆紅之後,常有陌生人進進出出,室友認為可能會影響讀書環境,因此表示是時候再談談了。有學生則在「Yelp」網站上評論皮司:「用兩顆星的價錢吃到五顆星的晚餐,我很推薦這裡,因為你吃完飯後就認識了一個超酷的新朋友。」 哥倫比亞大學的霍根宿舍。 圖片/沈竑名攝哥大校方目前尚未表示任何看法,萊德表示未來與學校釐清是否能正常營業之後,他希望每週只營業一天,限制僅提供哥大學生消費,並調高價格。現在餐點的營收僅能支付食材成本,餐廳並沒有獲利,因此萊德把皮司當作練習烹飪的機會,他說:「現在不是個能永續經營的模式。」他認為獲利才是能持續經營,他指出希望能有企業贊助,並希望能開設點心吧和現場音樂和藝術空間,未來想開自己的餐廳。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