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華科大公示跨性別學生個資 知情權與隱私掀論戰
國際
第1804期
華科大公示跨性別學生個資 知情權與隱私掀論戰
2024-12-20
【記者黃伊晨報導】中國社群軟體微博近日多則貼文指出,大學生更換性別後的個人資訊遭校方公示,事件在各大社群平台展開論戰。該篇貼文指出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護理學院一名王姓同學(以下簡稱王同學)日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向學校申請更換性別由男變女。校方自5日起,將王同學的個人資訊,包括姓名、系級、學號、身分證字號等,張貼於校園內,公示時間長達五天。王同學個人隱私和該校其他同學的知情權之間的衝突引發廣泛討論。支持校方公示的網友在微博留言表示,該校其他女同學有權利知道同學更換性別的相關資訊,避免後續更換宿舍時造成誤會。此外,他們也主張,校方將個人資訊公佈出來能避免跨性別同學騷擾女學生。反對者則認為,更換性別是個人選擇,不需要公示給全校師生,且將身分證號等資訊都張貼出來已嚴重侵犯學生隱私,希望校方儘速撤除公示。 根據中央社相關報導,護理學院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回應公示確實存在,且是依程序辦理,但未對身分證字號等敏感訊息的處理方式作進一步說明。該校學生小菜(化名)表示不認同學校的回應。「若真是依程序辦理,學校所有信息(訊息)變更都需要公示嗎?」小菜說道,他表達反對學校對跨性別學生的差別待遇,希望學校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學生。 小菜認為,更換性別的程序不需要經過公示,只需由相關訊息管理部門掌握即可。他強調,身分證字號等敏感個人訊息更不應公開,以免侵害學生隱私。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Ikun(化名)同樣認為,更換性別不應公示,更改學校系統中的資訊屬於個人自由,自己知情同意並告知學校即可,不需要張貼在校園中。微博上的部分網路輿論指出,剛更換性別的王同學在使用廁所或宿舍時,可能對他人造成不便,他們也質疑,校方並沒有調查校內女同學能否接受與王同學同住宿舍。Ikun同樣表達他的疑慮,擔心未來有人惡意利用性別更換後的訊息差進行不當行為,因此他希望學校設立相應的規範措施。「雖然我覺得這種事情如果要靠法律和規章的話還是蠻難解決的,但學校還是需要一定的懲罰機制防範更換性別學生可能的惡意行徑。」Ikun指出。 非二元性別的中國大學生247(化名)則表示,他支持學校的公示行為,認為其他在校學生有權知曉同學更換性別的現況。然而他也指出,以張貼紙本公告的方式通知全校學生,可能會讓王同學感到不適。247指出,未來在遇到類似情況,應避免這麼長時間的公示期,或可以簡單在班級群組中通知即可。甚至可以用開班會的方式進行,由老師帶動全班同學參與討論,以促進對不同性別群體的理解和尊重,避免校園充斥歧視的目光。他也期許學校用正確的言語和尊重的眼光,處理中國剛開始發展的多元性別議題。
擅入學生宿舍修繕 高師大校方承諾入法改善
校園
第1787期
擅入學生宿舍修繕 高師大校方承諾入法改善
2023-11-29
【記者葉蓁芸綜合報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吳同學(化名)20日在Dcard發文指出,宿舍地板因溫差大而破裂,申請修繕後,舍監未通知學生就讓修繕人員直接進入房間維修。文章一出,多位高師大學生也留言反應有類似經驗,質疑校方作法侵犯隱私並造成財物損失,漠視學生權益。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表示,未來將明訂宿舍維修流程與規範,並計畫成立宿舍服務組處理相關問題。 高師大學生對於宿舍報修流程、舍監未通知就讓修繕人員進入房間感到不滿,質疑校方忽視學生隱私及住宿權益。 圖/李柔萱提供高師大分為燕巢及和平兩校區,當事人吳同學住在燕巢校區。他表示回到宿舍後發現除濕機、冰箱等物品遭移位,房間也因施工碎屑變得髒亂。此外,他不僅沒收到修繕通知,更收到舍監回應:「我們沒有權利打電話給學生,有些學生可能也不想被通知」,使他認為流程與行政人員間溝通疑有疏失。吳同學說:「連通知都沒有做,就先否定這個選項。」他認為修繕人員進入房間前舍監應通知學生,即便無法即時聯絡,也須事前溝通修繕時間的安排。 高師大物理學系吳同學(化名)表示,宿舍地板因溫差大破裂,報修後卻未收到修繕通知,修繕人員便逕行進入。 圖/吳同學提供有類似經驗的高師大英語學系蔡岳廷同學則表示,他過去曾住在和平校區宿舍,某次報修後,舍監並未主動通知他就讓修繕人員進入房間。「我覺得校方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跟學生溝通,導致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修繕人員進來,更有財物損失的風險。」他指出,校方與學生溝通不足,也沒有一套標準流程能夠遵循。 本次事件中,除未通知學生外,修繕人員擅自移動房內物品,也未清理施工碎屑與泥漿,造成房間髒亂。 圖/吳同學提供談及宿舍報修制度,吳同學表示,燕巢校區學生多以直接與舍監反應的方式處理,「沒有一個正式的處理流程,行政人員都照著感覺做事,沒有硬性規定的狀況下,變成以他們方便為主。」此外,兩校區的流程實施也有所落差,蔡岳廷分享,在和平校區有制式的申請單,並交由舍監統一回報修繕,但他認為行政人員不僅與學生間缺乏溝通,更未善盡通知的責任,導致資訊傳遞不完整。對於流程不明確,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說明,宿舍報修可分為一般與緊急兩種情況,若是窗戶玻璃破裂、地板迸裂等較緊急的情形,可讓修繕人員逕行進入房間維修,而一般情形則嚴禁擅入。不過由於目前並未明文規定,導致行政人員執行只能依靠自行判斷,也是造成此次糾紛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將在下學期的學務會議中將報修流程及規範入法,未來也會利用學校信箱、校務資訊平台以及宿舍群組三種方式,讓學生及行政人員都能有所依循,也有即時通知與溝通的管道。 高師大學務長杜明德表示,未來將透過信箱、群組以及校務資訊平台與學生溝通,保障學生的住宿權益。 圖/高師大化學系學生陳凱新提供對於此次學生住宿權益受損一事,高師大學生會學權部長李柔萱表示,學生會希望校方未來能成立專責宿舍問題的組別。他進一步說明:「宿舍委員會負責的是傳遞資訊、配合校方決議等,交由他們處理仍須向上呈報,我們希望校方能夠成立專責組別,由上級直接處理宿舍問題。」杜明德則回應,目前已計畫推動成立宿舍服務組,不過還有待在校務會議上提案討論,期望能將職權統一,由宿舍服務組擔任聯繫窗口,處理宿舍相關問題,學生若有疑慮也能更快得到回覆。
監控或關心? 奧大蒐學生社群貼文恐侵隱私
國際
第1733期
監控或關心? 奧大蒐學生社群貼文恐侵隱私
2020-10-22
【記者黑立安綜合報導】14日,紐西蘭奧克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UoA)(以下簡稱奧大)學生雜誌《克拉克姆(Craccum)》揭露,奧大從3月底開始至10月中旬,頻繁地監控學生的社群媒體使用。校方還將紀錄統整成一份長達82頁的報告,引起學生的不安與擔憂。《克拉克姆》文章中指出,校方起初僅簡單記錄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反應,之後的記載卻越來越詳細,甚至根據學生發文類型加以分門別類成畢業、線上上課疑問等。雖然紀錄中並未直接提及學生姓名,但從部分學生貼文中可以連結到個人的社群頁面。奧大學生保麗娜.班特麗(Paulina Bentley)說:「學生應該在使用自己的社群媒體帳戶時感到安全,不需要擔心會受到影響。」由於此紀錄並未設有密碼加以保護,使他對於個資安全以及隱私權產生疑慮。 奧克蘭大學近半年來調查學生的社群軟體,並記錄成長達82頁的報告。 圖/龜田文森提供除了記錄學生的媒體使用,校方也建立社群軟體「紅迪(Reddit)」帳號,偽裝成學生,在校園看板下發布貼文,或是回覆學生貼文下的留言。奧大學生小阮(化名)認為,校方查看學生在公開的社群平台上發布的貼文並無不妥,然而以假帳號偽裝成學生已經影響學生對校方的信任。此外,校方捨棄與學生會及班級代表溝通,反而選擇調查學生的社群軟體,使他相當懷疑校方此舉的目的。 奧克蘭大學校方發表聲明,報告內容是為了調查學生在線上上課遇到的困境。 圖/安德烈‧艾列西提供奧大校方在16日對《克拉克姆》提出的疑問做出回覆,表示此舉是為了了解並改善學生在學習上碰到的疑慮。奧大生物科技學系學生羅珊.辛格(Roshan Singh)難以相信校方為了理解而監視學生的說法,他舉例,若校方重視學生意見,應該知道大多數學生因為擔心新冠肺炎疫情盛行,支持舉行期末線上測驗。然而,校方的作為卻與學生的想法相違。 奧克蘭大學學生羅珊.辛格認為,在疫情期間校方不斷地在校園上課與在線上課中切換,對學生來說相當不便。 圖/小阮提供奧大強調,此調查報告目的並非記錄學生的個人行為,而是在於理解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因此並無任何道德上的疑慮。即便如此,在《克拉克姆》上發表此文章的奧大學生丹尼爾.米區(Daniel Meech)仍在《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 RNZ)》的訪問中指出,疫情期間學校財政緊縮,卻反將資源用在研究學生的社群軟體使用,是不合理且過當的。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國際
第1715期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2019-11-27
【記者呂心喻綜合報導】美國共16所大學學生於19日發起「抗議行動日#學生對抗ICE(Day of Action#StudentsvsICE)」連署抗議活動,以「#拒絕提供ICE科學技術(#NoTechforICE)」為口號,為國內移民的人權問題發聲。學生盼透過各項連署和集會,要求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CE)終止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續簽合約。 圖為學生連署抗議活動的海報,19日當天共有16所大學發起各校抗議。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為美國規模首屈一指的大數據公司,主要客戶為美國政府當局,其最著名事蹟是經由數據追蹤,幫助歐巴馬政府擊敗賓拉登。帕蘭泰爾技術公司之所以能達成政要機關指派的各項艱難任務,仰賴於其數據庫搜集金融、法律甚至民生等機密資訊,但目前該公司以外人士仍無法得知其演算原理。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透過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提供的追蹤軟體,於8月在密西西比州拘留近700名工人,人權團體當時抨擊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違反《美國憲法》中基本人權,而政府不予回應造成人民不滿。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預計於27日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續約並進一步合作,該公司將提供更多樣的監控軟體,因此包括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YU)、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等16所大學學生於是決定發起抗議活動。 耶魯大學學生在校內公佈欄上張貼宣傳海報,直指許多科技公司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科技協助。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移民者也應獲得人權保障,而且他們並不是犯罪者。」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Cal Bears Against ICE)主要成員奧利維亞・諾里亞尼(Olivia Nouriani)指控,政府不擇手段將移民驅逐出境,尤其位於美國南部移民集中營的非人道作為令人髮指。他說明,「抗議行動日」活動目的為要求學校停止與相關科技公司合作,並呼籲學生拒絕進入相關公司就職。活動當天,參與學校皆舉辦連署活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則發起示威,要求工程學院拒絕帕蘭泰爾技術公司在校園中徵才,且向政府施壓。諾里亞尼說:「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沒有科技相關學門的學生幫忙研發產品,他們遲早會垮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在校內發起連署活動,抗議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與科技公司的合約。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湯米・唐(Tommy Tang)表示,許多案例正在學生周遭發生,例如在送小孩的路上被逮捕的移民父親、被拘留數年的移民者等,甚至自己的親戚也可能是被監控的對象,「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的技術幫助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拆散無數家庭,是『助紂為虐』。」他希望能喚起更多學生重視移民者的人權,並盡可能阻止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擴大,「其實應該已有30所左右的大學、大概幾千名學生簽下連署書要求雙方解約。」史丹佛大學學生特蕾莎・高(Theresa Gao)透露,自己已拒絕進入谷歌(Google)就職的機會,因谷歌曾有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協助的先例,他直言:「我要透過行動表達我的反對。」 耶魯大學學生於校內懸掛布條,並寫上抗議口號,以向學校及政府聲明訴求。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各科技公司和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合作所引發的人權顧慮持續發酵,政府尚未對學生抗議作出回應。未來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是否會提供更多追蹤技術,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是否會修改對移民的處置方式,仍待政府出面解釋。
臉部辨識入校園 台權會憂學生個資外洩
校園
第1708期
臉部辨識入校園 台權會憂學生個資外洩
2019-10-09
【記者黃宥綺綜合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 (後簡稱台權會)於9月26日召開「人臉辨識進校園,師生隱私誰來顧」記者會,針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運用在臉部辨識系統提出擔憂,認為會造成師生個人資料外洩等隱私問題,台權會呼籲教育部應訂定具體規範措施,防止學生個資外洩的疑慮。 台灣人權促進會召開記者會,針對校園引進人臉辨識系統提出質疑。 圖/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據台權會統計,目前共有八所大專院校曾使用,或仍使用人臉辨識系統,多數用於圖書館門禁管理,唯獨國立清華大學曾使用於課堂點名及記錄上課互動情形,其他學校則多用於圖書館管理人員進出。以弘光科技大學為例,從民國107年12月開始測試系統,108年6月正式啟用於圖書館及宿舍門禁,系統每0.03秒就能偵測出學生身份,且正確率高達99.5%。弘光科大圖書資訊處主任段翰文表示,學校圖書館引進臉部辨識系統是基於便利性,學生們不必在進出圖書館時,邊抱書籍邊找尋學生證;宿舍則是基於安全性,當有陌生人靠近門口時蜂鳴器會發出聲音警示,有效協助舍監管理,並且提高學生安全保障。 弘光科技大學啟用人臉辨識系統,學生進出圖書館時系統會自動偵測。 圖/段翰文提供弘光科大化妝品應用系學生黃鈺庭認為,宿舍使用辨識系統雖有個資疑慮,但能防止有心人士拿證件進出,對宿舍安全有幫助,但黃鈺庭也表示,人臉辨識是否安全,校方並沒有針對該系統對學生做說明,例如學生照片是否可能被用於其他用途。弘光科大學生會也表示,學生們反應系統上的照片學生的曝光造成部分學生困擾,「有學生反應說照片都被後面的同學看光。」除弘光科大外,中原大學也於107年圖書館引進臉部辨識系統,就讀中原心理系學生黃詩婷表示自己未註冊申請,認為使用人臉辨識進出不具必要性,一般學生證進出就可以。而心理系學生陳彥蓉則有申辦使用,他表示雖能使用辨識系統出入圖書館,但借還書仍需要學生證,除方便性之外並無其餘功用。 透過人臉辨識系統的設置,學生進圖書館螢幕馬上辨識,方便學生進出。 圖/段翰文提供針對校園使用人臉辨識,台權會數位人權專案經理何明諠表示,學校基於安全理由使用,但師生長期暴露在人臉辨識系統下,系統會蒐集並記錄師生行蹤,恐造成監控情形。何明諠要求校方應提出證明佐證校園臉部辨識系統非使用不可的原因,「現今雖是資訊自主,但個人資料是受否人監督或未來是否遭到濫用無從得知。」段翰文則說明系統使用完全尊重個人意願,若同學沒有任何意願,可使用學生證入館,並沒有任何影響。對於個資疑慮,段翰文說:「基於學校整體資訊及系統安全要求,校方會避免發生任何資料外洩的問題。」他補充,學校依個資相關規定,系統規範也符合國際個資稽核標準,且合作廠商亦完成個資教育訓練及簽署相關保密協定,避免個資外漏及洩密,以及保護相關文件。 2日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在接受立法委員尤美女質詢時,已承諾會盡快處理人臉辨識相關議題,但尚未給出具體承諾,何明諠強調,近期台權會將會寄信了解教育部處理狀況,且呼籲教育部應明訂校園禁止使用人臉辨識系統等相關規定。
東華推機車發報器 恐洩學生個資
校園
第1686期
東華推機車發報器 恐洩學生個資
2018-11-01
【記者陳宣懿綜合報導】為改善校園行車環境,國立東華大學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以下簡稱資策會)合作,建置機車發報器系統,並要求騎機車學生申裝。東華師資培育中心學生會會長陳泰寧10月29日質疑,發報器中的GPS定位系統有侵犯隱私權疑慮。對此,東華副校長徐輝明承諾即刻暫停發放發報器。 東華學生議會10月30日舉辦發報器說明會,徐輝明承諾學生即刻暫停發放發報器。 圖/江安淩提供發報器為具有GPS定位能力的感應裝置,主要功能為在機車傾倒等緊急狀況時,發送SOS求救訊號給校方。依據資策會統計資料顯示,18歲至24歲年輕人為機車傷亡最嚴重族群,該年紀之年輕人以大專生為主。因此資策會與東華合作「車聯網技術試驗計畫」(以下簡稱試驗計畫),以東華為實施場域,將發報器系統帶入校園,期許減少校園機車事故。東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生張祐寧擔憂,安裝發報器後會即時紀錄所在位置,讓他常感覺自身隨時被監控。此外,同意書上並未提及發報器個資將轉交由哪些單位使用,「有沒有可能校外店家有發報器的個資,取得我們各時間點消費的資料?」東華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學生王奕策也認為,校方及資策會應說明個資使用範疇。針對學生對於發報器侵犯隱私的疑慮,東華總務處事務組組員羅靖雯解釋,「資策會僅有發報器的編號資訊,不會有發報器使用者的個資。」由於東華校園寬廣,學生多以機車代步,造成車禍事故率提高。校方因而建置發報器系統,希望透過發報器的警示定位功能,快速掌握事發地點。東華學生議會亦在10月30日舉辦發報器說明會,會上學生要求校方說明發報器個資的使用範圍。東華副校長徐輝明表示,相關配套措施將會和資策會與法律顧問討論,他承諾將於11月9日前回應學生訴求。目前全校已全面停止申請發報器,將待同意書資訊完整,再評估是否重新開放申請發報器。
保障民眾隱私 科大生創無人機導引裝置
新知
第1642期
保障民眾隱私 科大生創無人機導引裝置
2016-12-21
【記者曾品媛綜合報導】隨著電子技術的成熟,無人飛行器日漸普及,但台灣目前無專門法律管制無人機、只針對特定機場及軍事用地禁止,衍生容易侵犯他人隱私的疑慮。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團隊研發「防空專家MAX」,用安全方法引導無人飛行機遠離限制區域,突破電磁槍容易同時影響手機、無線網路訊號的問題「防空專家MAX」,運作原理為將安全管理主機發射的訊號,傳送到位於個別無人機的晶片中,不同於電磁槍直接阻斷無線訊號的方式,不會同時影響周遭手機、無線網路的訊號。當無人機進入到特定區域時,管理主機發射的訊號會讓晶片當中設定好的程式接手,改變操縱權,導引無人機離開管制範圍。相較於使用電磁槍容易直接讓無人機落地,「防空專家MAX」能保障無人機不受任何損害。團隊成員、虎科大電機工程系學生洪煒表示,整套系統目前的成本預估僅需新台幣1000元不到,解決電磁槍動輒數萬元的成本問題,具備市場競爭力。台灣目前無專門法律管制無人機,只針對特定機場及軍事用地等有飛安疑慮的區域禁止,卻也衍生容易侵犯個人隱私的疑慮。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回應,全台共有23座的機場禁止無人機進入,民航局的網站也有公布禁飛區域的相關距離規範及地圖,供民眾查詢。指導教授、虎尾科大電機系助理教授蔡建峰認為,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在近幾年起步,所以目前還沒有特定於無人機的法律規範,而雖然使用者目前多運用在拍攝、資訊蒐集等善意用途,但難保日後不會被有心人士利用,侵犯他人的隱私安全。 「防空專家MAX」引導無人機遠離限制區域,突破現行電磁槍容易影響手機、網路訊號的問題。圖/洪煒提供行政院會在九月時提出交通部《民用航空法》的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明定遙控無人機之管理原則及權責劃分方式,為無人機規範在台發展的第一步。「『防空專家MAX』等於是先為日後可能出現的侵犯隱私問題做好準備,等到無人機在台的法規發展的更完善、能夠保護到被攝者的權益時,這套系統就能夠派上用場。」蔡建峰表示,「防空專家MAX」目前雖能做到初步的技術展演,但要擴充到幾公里外的效能,還必須仰賴跟民間廠商的產學合作。
宿舍檢查制度侵隱私 大學生看法各異
校園
第1639期
宿舍檢查制度侵隱私 大學生看法各異
2016-11-30
【記者葉冠吟綜合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生事務處生輔組11月21日發布「宿舍品德教育『清、靜』競賽」檢查公告,但未經學生意願即強迫宿舍生參與,引起反彈。住宿生於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黑特國北」提出反對參與競賽聲明,同時向宿舍自治委員會投訴。因有意願參與檢查住宿生不及三分之一,校方於11月28日公告取消競賽。國北教大校方原盼藉由比賽,培養學生自主維護整潔及保障住宿安全環境的習慣,後因不到三分之一的住宿生願意參加,決定取消活動,並期望學生能遵守宿舍規範,自我管理。台灣各所大學普遍具有宿舍檢查相關制度。例如東吳大學每學期一次的「掃灰活動」,由宿舍服務委員會成員檢查宿舍內公共環境如衛浴、門窗,全體住宿生皆須參加,維護優良者嘉獎獎勵,未通過者則需複檢。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學生吳玟靜認為宿服會僅會檢視通知上所列項目整潔度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覺有涉及隱私權的疑慮。而輔仁大學實施多年的「文德整潔比賽」,在「輔仁大學學生宿舍管理辦法」附則中有每學年全校宿舍內務須全面檢查一次的條例。輔大日本語文學系學生鄧婷方認為檢查制度能促使住宿生維護公共整潔。此外,有學校採自由參加制,如國立台灣大學的「寢室整潔美化比賽」。針對大學校內宿舍定期檢查事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認為,宿舍本質為租賃契約關係,校方並不能以「管理學生」之名介入學生私領域。若真是「獎勵性的比賽」也應以自由參加為原則。除針對隱私權的正反態度外,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翁笠群考量學校宿舍對比外面租屋的價位便宜且安全較有保障,但限制也相對高,如宿舍檢查或大型家電限電,他認為學生選擇住校內宿舍與否,同時就得接受相對利弊。 記者從11月27日至30日以簡易問卷調查北中南29所大學學生對宿舍隱私權意見,從163位受訪問卷內容顯示,超過六成學生認為檢查行為會影響到住宿隱私權。圖/葉冠吟製 
表演房內隱私 掀民眾窺視心理
藝文
第1636期
表演房內隱私 掀民眾窺視心理
2016-11-09
【記者薛若儀台中報導】你有過這種經驗嗎?走在街上有意無意瞥向玻璃窗內,偷偷窺探別人的生活樣貌。4日下午9時開始連續24小時,性別書店「自己的房間」舉辦「偷窺24H女子日常玩樂」,並在活動後舉辦對談,邀請大家從多方角度探討窺視心理。 「偷窺24H女子日常玩樂」在玻璃貼上白紙,紙上有許多可供窺視的小洞讓民眾進行偷窺。圖/「自己的房間」提供 微微透光的紙貼在一樓書店的門窗,紙上戳了五個小孔,七名表演者在狹小的空間裡表演「日常」。從白天的插花、吃早餐,到深夜展現慾望的情趣活動,每位觀眾用新台幣一百元買5分鐘的偷窺時間。表演者Susu(化名)表示,清楚知道自己正處於被窺者的角色,因此在房間中發生的日常自然能當作一種表演。部分時段設計在房內跳艷舞、自慰等的情趣活動,主要策劃者、表演者Dana(化名)坦言,「很難找表演者,因為活動其實太直接了。」她也希望合作的表演者對性與性別意識有自覺,而非單純以情色定調展現性慾望的活動。 觀眾用新台幣一百元「買」5分鐘的偷窺體驗,現場許多朋友、情侶結伴進行偷窺活動。圖/「自己的房間」提供 書店位置恰巧在十字街口,一旁的民眾熙來攘往。「偷窺的同時我也正在被其他民眾看著,反而是裡面被偷窺的人比外面偷窺者更私密。」觀眾吳璿認為,偷窺者反而處於被窺視的位置,印象十分深刻。觀眾高國瀚則認為,需要時間適應公然偷窺的心理障礙。活動策劃人、「自己的房間」房主蔡善雯表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觀光客趴在玻璃窗前窺探,使她好奇將偷窺具體化後帶來的效應。 表演者、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學生陸澤昀表示:「雖然活動名稱叫做偷窺,但並不是說我們認為那種騷擾的侵犯行為是可以的。」她認為,無論是偷窺行為或性相關產業,皆存在剝削的受害者,且社會普遍認知女性處於弱勢。即便是玩樂性質的表演,也不該忘記仍處於困境的被剝削者。「身為女性不是只能是受害者,我們也可以去樂意做這件事情。」 參與活動人數約80位中以男性居多,而偷窺活動後邀請窺視者與表演者一同參加的講座,報名狀況卻不佳。蔡善雯發現,即便是公開的偷窺活動,部分男性觀眾仍在意旁人側目,反映男性比女性更不易坦誠面對慾望。「他透過保持距離的方式來看你,但不知道怎麼跟你建立關係。」蔡善雯提出觀察,除了窺視者害怕面對被窺者的尷尬,也反映窺視者的自卑心態。 部分觀眾不滿新台幣一百元只能體驗5分鐘,蔡善雯認為,偷窺是隔著一段距離的觀看,涉入太多反倒失去偷窺本意。「窺視這事情太長沒有意思,它就是短暫片段的抓取。」相較國外的偷窺屋提供偷窺者一個獨立空間進行窺視,蔡善雯打破這項限制,「這也是我要挑戰的,當偷窺者被看見,他要怎麼看待這事情。」將偷窺具體化的活動在台灣相當少見,蔡善雯表示,或許下一次能加入男性表演者,激起更多討論空間。
台權會公布首份網路透明報告 體檢台灣網路安全
新知
第1603期
台權會公布首份網路透明報告 體檢台灣網路安全
2015-10-18
台灣人權促進會於5日舉辦「台灣網路透明報告成果發表論壇」,多位政府官員皆列席參與。 圖/趙安平攝【記者趙安平台北報導】西元2013年史諾登揭露美國政府的稜鏡計畫之後,國家監控人民隱私的問題,受到全球社會的重視。本月5日,史諾登向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爆料,英國政府可透過加密簡訊入侵人民的手機。6日,歐洲最高法院基於美國境內伺服器恐怕無法保障個人隱私的疑慮,撤銷了「安全港」的協議。未來歐盟與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等平台的自動交換訊息可能會被暫停,影響鉅大。為避免民眾的個人隱私受到侵害,歐盟採取了行動。那麼台灣的網路安全是否能讓民眾安心呢?本月5日台灣人權促進會公布了「台灣網路透明報告」(Taiwan Internet Transparency Report, TITR),並邀請民間團體及政府官員一起來檢視台灣網路言論自由及隱私權的保障現況。 台灣人權促進會專員何明諠(右)。 圖/趙安平攝台權會於2014年中開始著手進行「台灣網路透明報告」,主動向中央政府機關聯繫,取得政府機關索取網路個人資料、要求移除特定網路言論的現況,並提出改善建議。根據台權會的調查,台灣政府在2012到2014年間,保守估計已發出過4908次索取網路個人資料、1234次起下架網路言論的要求,且其中有將近95%的要求成功獲得業者配合。 2012到2014年,至少發生了4908次的個人資料索取數,其中警察單位約佔77%。 製表/台灣人權促進會  2012到2014年各單位索取網路個人資料的理由總覽。 製表/台灣人權促進會 2012到2014年,至少發生了1234次的移除言論次數,其中經濟部約佔97.8%。 製表/台灣人權促進會 2012到2014年各單位移除言論的理由總覽。 製表/台灣人權促進會台權會台灣網路透明報告計畫專員何明諠指出,台灣是繼香港、韓國之後,第三個由民間推動網路透明報告計畫的國家,政府也因此公布了不少資訊。他並呼籲政府落實資訊透明化,讓台灣的網路使用者也能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個資如何被政府利用。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執行長吳國維也表示:「政府單位應該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保護人民的隱私。」他並呼籲政府機構在索取個資時應遵循一定的規範,且應盡告知義務,讓人民知道自己的資料被那些單位利用。「政府單位在使用完資料後,是否有安排相關人力處理?」他認為政府對資料的處理方式應該要更公開透明。台權會建議,政府應建立相關行為的統計格式,並定期公開數據,讓資料能夠透明化。而政府在索取網路個人資料或移除網路言論時,應明確化其法律依據、執行機制、作業流程、稽核與救濟程序,以降低業者的法律風險。 延伸閱讀: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網路透明報告》 史諾登再爆:AT&T協助華府監控手機、郵件甚至聯合國(關鍵評論網) 史諾登:英情報單位可侵入民眾手機(中央通訊社) 小蝦米扳倒大鯨魚 奧地利青年告贏臉書(中央通訊社) 系統難保隱私權 歐洲法院打臉美國無力保護個資(風傳媒) 
置頂